第一篇:学习有效教学--听戚业国教授报告有感
学习有效教学
听戚业国教授报告有感
对于专家讲座,有的精彩,有的实用,也有华而不实、含金量少的。而戚业国教授的报告是既精彩也实用含金量也高,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报告之一。
戚业国教授是山东莒县人,曾在莱阳农学院度过四年书,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们山东老乡。教授加老乡来九中做报告勾起了我的兴致。因为我对成功的人士,尤其是我周边的成功人士是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很羡慕,但没有嫉妒也没有恨,有的只是赞赏和向往。
当然,吸引我整个报告认真听下来的主要是戚教授渊博的学识和真知灼见: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如何才能学会知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等等。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扣人心弦,每一个问题解答都是深入浅出,高屋建瓴。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我们老师在苦苦寻觅的“武功秘籍”,是我们老师希望掌握的“上乘武功”,而戚业国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正是我们需要的。
有效教学简单点说就是要老师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将教育最本质的规律抓住。教学的作用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向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变化。
老师要明确自身的作用,教学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光是交给学生知识,老师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促进者。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只有平等,老师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教学是使学生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收获能力,老师应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实施一切可以实施的手段,比如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比如认真备课、认真批改等,创造有利的教育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
作为老师,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交给学生知识本身重要,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不会学习是最突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各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学习方法也不一样。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有效的教学。
整个晚上的报告太精彩,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听戚业国教授的报告感悟很多,收获也很大。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最高深得教育理论,交给了我们最简单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将以戚业国教授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学习,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第二篇:戚业国教授讲座交流心得
戚业国教授讲座交流心得
高二历史组韩秋香
11月11日至12日,我们九中请到了华东师大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戚业国教授来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他给我们做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经验》的专题讲座。
戚教授从“关于有效教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学科特点与教学模式改革”三大方面,八个小方面
1、关于有效教学的基本问题
2、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3、教学的构成要素
4、有效教学的本质问题
5、教师作为施加看影响
6、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
7、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8、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等进行了剖析,深入而全面地阐述了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和策略,实施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对互动课堂改革的条件、方法与思考进行了阐述,结合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实际教学案例阐释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其实践策略。为我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实施教学开阔了思路,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我们高二历史组在周四的集体备课时,针对戚业国教授的讲座交流了各自的心得。大家对于讲座发表了各自的理解:解老师特别肯定了戚业国教授对于文综、理综的分析:文综:属学术性学科。文综是高考题中得分最少的学科,为什么?我们要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去分析。要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要深下去,再挖一层就有分了。学术是“讲理”的,讲究依据是什么,道理是什么?如政治已经成为了“理论与学术”,地理成为了“经济
与人文地理”,历史要从“编年史转到专题史”上来研究,历史老师要通读《中国通史》。学生的困惑是学了、背了、做题了但就是分数不高,怎么解决呢?复习时注意将知识转化为问题,把握难度。孙老师特别赞成戚业国教授对于学生不爱学习的分析,今天的学校教育给了学生太多的不愉快的体验和感受,一定要从起点开始,给学生愉悦感。我们的教育要想让学生进步,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其他同事也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较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了呢或者说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厌学情绪这么强烈呢?
是啊任何实践的突破,往往都源于思想的“革命”。
任何资源都可能枯竭衰亡,唯有思想的力量——生生不息,源源不断。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改革的新突破,离不开全新思想的指导。教育思想新,则教育兴。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爱学习?戚业国教授分析到:
1.没有愉悦感,或者愉悦感越来越少
2.没有成就感,或者成就感越来越少
3.没有挑战性,或者挑战性越来越少
今天全球对教学都不满意,我们花费那么多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去做教育,可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本人也不满意,这到底是怎么了?是老师不会教了吗?还是学生笨了?为什么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我个人的体会是社会发生的变化太快了,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目前的教育不能解决教育的个性化、个别化的问题。面对信息爆炸式的增长,班级授课的方式远不适应这样信息的爆炸式的发展更新。因为老师已经没有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的知识了,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欧盟曾提出了一个命题,不快乐的鸡,下不出好蛋。”戚业国教授打了一个比方。“现在的教育已经变成体力活,更多地靠老师和学生的加班加点来提升成绩。其实教育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活动,我们应该用智慧来提升学生的成绩。如果我们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上,学生的心理活动上入手,做工作,一定能事半功倍。”他加重语气说:“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如果学生学得开心、快乐,在他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多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而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学的不算特别多,但孩子是在一个痛苦的,不开心的环境里去学习,这怎么能学好呢。”
让孩子热爱生活,他才能热爱学习。“当老师和学生结成了一种荣誉和精神的共同体,师生关系非常和谐,一起去实现共同的理想和价值,你说那教学成绩能不好吗?我就不相信,高中三年就那么一点东西,何至于把我们全体师生累的闪腰岔气,还成不了霸!”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怕老师了?这是因为:
A.社会更功利了
B.家庭、家长;学校、老师更功利了
C.学生同伴也都更功利了、孩子自己的见识也更多了。或者说是:现在的孩子早熟了。
什么是有效的教育?
1.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2.能够提供适合学生的知识加工产品
3.能够建立良好的人机关系与情境
4.能够建立适合的学校文化氛围
目前授课的教学模式不打破,所有关于教材的变革,学习方式的研究,课堂教学方式探求等等都不会也不可能带来学习上的春天,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在教学的冬天里徘徊。
戚教授长期深入教学第一线,跑了全国各地700多所学校,经过大量的取证、研究、思考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报告逻辑性强,案例丰富生动,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立足教育教学更坚实的土壤,为九中一线教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风采提供了现实的良方。我们九中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讲座内容,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将先进的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努力实现我们下一阶段的共同理想。戚业国教授的讲座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大家表示
今后将用先进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莱阳九中新一轮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12、11、23
第三篇:听金一南教授报告有感
听金一南教授报告有感
今天听了金教授的报告,觉得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了共鸣之处,豁然开朗的感觉,自己表达不好的想法在他那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天气炎热的下午听报告很容易困,可是我津津有味听到结束,最大的感受是实在、有意义。我的理解是正能量的总结和传递。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快乐富裕的生活,社会安定和谐,可是我们似乎也少了些什么,如今出现的社会问题,正是当今社会所要深思和重视的。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我们的内心似乎有些空荡荡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的信念感觉弱化了,越来越多人畏首畏尾。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善良、英勇无畏、舍己为人、拾金不昧的行为是不聪明人的举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信任感缺乏,人情味淡化,感觉日子平淡化。细细想来虽然社会安定了,可是我们依然需要大无畏的精神,因为我们要做好准备和不喜欢我们的人作斗争;我们依然需要坚定的信念,因为一切的发展和进步都要这种精神的支持;我们更要学会感恩,因为我们今天的辉煌是革命先驱的苦难换来的。
金教授对革命英雄人物的分析很到位,我很欣赏。他主要是弘扬我们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精神,传递着那个年代的正能量,让我们作为传递者,用我们的教育力量来传导给学生,让这种力量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永远站在世界的最高峰,我想这是这个报告的目的所在吧。国家富强要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坚持不懈才能走得更远,精神的力量是最大的,所以弘扬革命先驱的精神真的很必要,而且不是念口号,是要深入人心。
我之前和朋友聊起网上的那些负面新闻的时候,我还开玩笑说:“佛教的力量是否要强化一下了,怎么感觉人越来越坏,越来越不正常。”我想其实不只是我有这样的感受,越来越多的人都达成共鸣了,可是力量微薄,想改变什么,能做的就是在教育这块领地里给学生的思想埋下正能量的种子。
第四篇:听国培教授讲座有感
听国培教授讲座有感
国培一班三组
云梦杨海燕
7月5日,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姜勇教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启示良多。
在偌大的汇报厅里,来自湖北省一百多名幼儿教师及慕名而来的广州市内几所幼儿园的园长们汇聚一堂,聚精会神地听取了姜勇教授的题为“精神的教育学与幼儿教师的精神世界”的专题讲座。姜勇教授围绕主题“什么是好的教育”,首先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来回答“什么是教育”。接着,详细阐述了“沉醉参与的幼儿教师”、“耐心倾听的幼儿教师”、“民主开放的幼儿教师”、“‘非对象性’的幼儿教师”这“四个层面的幼儿教师”。他的讲座让我深深感悟到:要努力成为践行“好的幼儿教育”的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师。
在今天的讲座中,姜勇教授还多次播放了相关的电影片段,如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们所有人更直观地了解“教育是为了什么?”,主人公蓝丘的一句话“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深深震撼了我;又介绍了动画“爱心树”,其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爱是什么?爱就是给与。后又播放了动画“安的种子”,明白了教育要注重时机。
一、爱与宽容
孩子会犯错,这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孩子喜欢玩闹,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孩子会说谎,这是他们成长的经历。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我们要学会宽容孩子,宽容就是对孩子的爱护、信任,是一种生命的尊重,它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同时也是教师与孩子人格平等的外显。爱是教育的别名,宽容的本质就是爱。让我们铭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名言“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唱歌。”
二、陪伴与成长
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教育是为了什么?什么才是好的幼儿教育?姜教授认为:教育就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关乎精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教育就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主要路径是唤醒、交流、尊重。震人发聩的文字,引人深思的语句,这需要我们在专业成长中,不断认识和判断好的幼儿教育的价值,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与觉醒。形成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价值观。不但要给孩子基本的知识技能,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生活,教孩子“明天怎么去生活”。不断丰富孩子的心里世界和情感世界。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条件基础上,抓住教育的核心要素,深入思考,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五篇:听余国良教授讲座有感
听余国良教授讲座有感
周六,我有幸参加了余国良教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报告会。讲座从八点半开始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在这8个小时中,会场没有人走动,大家都聚精会神的投入到余老师的故事中。生动鲜明的德育事例、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激情洋溢的表达赢得了全体教师的高度共鸣和阵阵掌声,对此深受启迪,也感触颇多。就印象深刻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思考。
1.余书记的一句“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恋人”对我触动极大,拿学生当恋人,总会自主去挖掘对方的闪光点,拿学生当恋人,总会让自己的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拿学生当恋人,总会发现在赏识的目光中,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潜移默化中师生的关系真真切切转变为朋友,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2.“红衣女孩”案例。余书记的红衣女孩案例也为做学生工作的我们开启一扇窗,作为德育工作人员,在校园里营造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拥有较强的执行能力,更应具备睿智的头脑,在学生中形成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另外在学生生管理中,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责任到人,包
干到户”将是班主任治理班级的最佳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总有碰壁情境出现,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每个孩子特性也是最基础的原则。
3、多制造故事,少制造事故。
一个好例子等于一帖好药方,一个好故事等于一剂好药。例子和故事是教育者的双桨,双桨同时划动,教育生活才能幸福。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教育故事,坚持记录对于年轻人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反思问题处理中的得失。
这次的培训会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实用性的帮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工作必须有一颗热爱孩子的责任心和和使命感,并且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教师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