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趣中彰显魅力与深度——古诗词教学情趣课堂组织形式初探

时间:2019-05-13 02:5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情趣中彰显魅力与深度——古诗词教学情趣课堂组织形式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情趣中彰显魅力与深度——古诗词教学情趣课堂组织形式初探》。

第一篇:在情趣中彰显魅力与深度——古诗词教学情趣课堂组织形式初探

江苏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226600)吴雪晴

情趣课堂是一个发展的命题。课堂如何情趣化,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面对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古诗词的教学,更需要教学智慧和课堂情趣的相辅相成。如何开启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情趣?

一、故事引入

明代学者王守仁早就提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小孩子喜欢听故事,这是由其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的,乃自然之性。古诗词的语言相对生涩难懂,时代背景也离学生生活很远,如能用相关的故事激发起学习兴趣,孩子们便会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赠汪伦》是送别诗中比较适合儿童阅读感悟的一首。但是小孩子对送别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都很浅。如何激发孩子对这首诗的兴趣,“万家酒店”与“十里桃花”的佳话可以派上用场。课堂伊始,教师可卖点儿关子:“汪伦对大诗人李白佩服得那叫五体投地,他觉得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是三生有幸的事儿。不过李白的名气实在太大,而汪伦和他交往不深,当时山高路远行走不便,邀请到李白可太难了。机会终于来了,谁知道友谊却是从善意的欺骗开始的——”孩子们跟着教师的思路,急切地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学古诗的兴趣油然而生。然后,教师出示汪伦写给李白的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此时,让孩子们猜猜:李白接到这封信后心情如何?脑海中会憧憬些什么?李白欣然前往,发现上当受骗了,汪伦如何解释和挽留?学生充分猜测后,教者再出示李白的话:“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再引导学生想象:两人吟诗唱歌的情景是怎样的?那段生活留给他们怎样的感觉?边听故事边想象,孩子们对李白和汪伦的深情厚谊已经有了具体的理解,此时再学古诗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当然并非所有的古诗词都有如此生动曲折的故事资源或者趣闻轶事。假如没有故事资源,用猜谜语或者填字游戏导入也是可行之法。如将诗词中的那些广为传诵的名句拿出来,空出其中一到两个字,让学生猜一猜填一填,激趣效果也非常好。教学《泊船瓜洲》时可将“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空出,将“吹”“到”“过”“入”“满”等字和“绿”一起出示,让学生选择。学生选择诸如“吹”等字时可评价:“王安石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你带进去读一读。”在学生的反复选择中,王安石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推敲精神便凸显了出来,而作为教学难点的“绿”之内涵也得以巧妙突破。

以上两个片段对广大教师而言也许了无新意,但对学生而言,他们是第一次深入接触到这首诗,以这样的故事或游戏进行教学依然是经典的处理方式。

二、变式趣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将这些要求个性化地落实,见仁见智。大抵有些积淀的教师,都善于将朗读方式穿插进行。这种朗读绝不是低层次上的重复,而是践行“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理解,一遍有一遍的方法”的朗读理念。除了让学生潜心会文的默读和浏览等方法外,还有很多种朗读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性朗读、引导性朗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引发学生不读不快的朗读欲望。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音乐等资源,采取学生自读自评、互相评价、开展比赛等形式,重在指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理解。至于朗读技巧,如古诗词的押韵、拖腔、停顿,教师可进行示范,也可在评价时顺便点出,引导孩子们身体放松,摇头晃脑或手舞足蹈地读。这样由读到诵、由读到吟,使古诗词的韵律美得以充分表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诵读。古诗词均由性情中人“缘情而作”,诵读时应先理解作者写诗时的心境情怀。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是一首形象生动的写景诗,一如苏轼的为人风格——醉中有醒,一切风吹雨打均能泰然处之。如何让学生读出这种豁达超然,就需要教者设置层次,领着学生在诵读中由赏景到悟境再到品人,每一次诵读都是对诗人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诵读才是充满情趣和文化的,才是有温度、广度和深度的。

三、情境熏染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20韵》中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脑海中浮现诗词的画面,触摸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境教学着力点在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力避外在的繁琐枯燥的分析破坏学生的审美体验。

但是,意境往往是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对小学生而言,古诗的意境是学习的难点。一首古诗词流传了几千年,其意境常常是静伏在文字之中,你不碰它,它是隐而不露的。只有到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头脑中,意境才会浮动起来,呈现出来,生发出来。因此,意境具有因特定形象的触发而迭出的特点,它常常出于象、象外之象、象外之意的相互生发与传递而联类不穷。所以,王崧舟老师强调在古诗教学中要把象呈现出来,状难言之物要历历如在眼前,这样孩子们通过形象、通过意象、通过印象,才能直抵诗歌三味。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两课中,这种主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通过语言描述、角色扮演、音乐渲染等多种手段,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张继的愁眠和钟声的深情,细致触摸到纳兰性德的纠结无奈。这样的情感体验,必须凭借文字先举象再入境后共情,否则是无法进行的。情境熏染的方法可以是语言描述、典故介绍、知人论世等。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创设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网络的资源共享又为教师选材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由文生境、由境悟情,这其中的奥妙颇多。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它独特的意境,如何营造情境并带着孩子入情入境,值得探究。

四、音乐渲染

中国古代的文人们是把诗当成歌来唱和诵的,所以诗词和音乐往往密不可分。早先的诗歌便是从普通民众的劳动号子中发展而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了26种乐器,这足以说明《诗经》中所有的诗篇都是能和乐演唱的。而诗词达到巅峰时代的唐朝和宋朝,其诗和乐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发展也是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那时,在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眼里,诗歌和音乐就如并蒂莲般共同存在,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清明》、刘禹锡的《竹枝歌》、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维的《阳关曲》等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街头巷尾多有传唱。

我们今天最耳熟能详的是由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创作的《阳关三叠》,这首曲子的艺术成在当时就颇为人称颂。白居易在《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中,称其“最忆《阳关》唱,真珠一串歌”。李商隐在《饮席戏赠同舍》和《赠歌妓》中写道:“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玻璃。”“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大凡教师上“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四句,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因为其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音乐凭借听觉开启人的想象,奠定感情基调,增强审美感受。古诗词和曲子的搭配要相得益彰。如窦桂梅老师教学《清平乐·村居》时会选择“明月几时有”的曲调,词曲高度融合,孩子哼唱容易,颇有古诗新唱之意。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时,选《琵琶语》和《怆》更是别具匠心。学生们在音乐和语言的渲染下,脑海中有了形象,走进纳兰性德的“征途”,仿佛站在纳兰的身边,感受其风雨兼程旅途中辗转难眠、思念家乡的情怀。

五、吟唱表演

古诗新吟的代表是戴建荣老师。“吟”对现代的教师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而领着孩子诵读则是大多数教师可以做到的。古诗新唱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如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系列。至于演,则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一种形式。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让学生想象: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送别时的情景如何?会彼此嘱托些什么话?在了解了李、孟之间的交情和送别缘由后,可让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想象并表现出来。当然,每次演出,教师要提醒那些“小李白”将这首诗充满深情地吟诵出来,为自己的表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法国作家梅里美提出作诗只能做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真味。小学生进行表演就是在分享作者和自身的创作之乐。选入小学课本的诗词大多可以表演,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氛围和机会,且表演的内容要围绕诗词展开,目标应始终指向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变“讲课文”为“学语言”;要淡化网络无厘头语言对学生诗词学习的不良影响,避免一味搞怪或歪解诗词。

说到表演,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所能领略到的境界也是性格、情趣和经验的映照。人的性格、情趣和经验彼此不同,个人在阅读对象中取得多少,就看他在自我中能付与多少,无所付出与便不能有所取得。教师在组织孩子进行表演时,应留足准备时间,避免千篇一律的过细指导,让孩子们个性化地诠释自己的理解,这样的课堂往往会出现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其生成的价值会远远超过教师的预设。

六、即兴写作

语文能力的最重要标志是“会写”,读写结合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原则,但相比于读和说,写的训练在古诗词课堂所占的比例不多。孔子早就提出“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观点,美国教育家特尔福特也提出了要“为迁移而教”。课堂中的小练笔是对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开发,也是深入立体理解诗词的有效手段。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对诗词进行二次加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词所传达的意境和内容表现出来,是将诗词内容内化成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当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结果时,有些孩子往往会写出天籁之句,为其他孩子的古诗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也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例如,《清平乐·村居》一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以及后面描写三个儿子的几句话,每个人都只有寥寥几字带过。这样其乐融融的农家生活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所见进行描绘扩充,使之丰富生动。在孩子们的笔下,翁媪的自得其乐、大儿二儿的勤劳、小儿的调皮可爱变得生动可感,他们所描述的对话、心理、动作,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理解,想象丰富而又合理有趣,无一不透着生活的气息。远离我们时代的古诗词就这样被学生自己读活了,同时又实现了薛法根老师提出的由“悟课文”到“学表达”的转变。当然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远远不止以上所列的几种,方法因人而异。如,于永正教学《草》一课时,寥寥几笔就帮助孩子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实属高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唯有如此,才能在不拘一格的课堂组织活动中,彰显古诗词学习的情趣,展现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第二篇: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

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

章海玲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可谓字字珠玑。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命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其中明确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背诵一些古诗文,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转变古诗词学习方式

1、开展“每周一诗”活动

五年级学生古诗的积累有一些基础,但是落实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为了使这种令人尴尬的情况得到改善,于是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让同学们做到每周记住一首。(具体推荐篇目见附件1)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晨是人的思维最清楚的黄金时间,最适合用来诵读诗词,于是,我便在班级里开展古诗诵读活动。在前黑板左上角开辟出一小块古诗园地,每天由一位同学把古诗抄写在上面,而且还要求学生每人建一本《诗韵》来积累。早读时,先由抄写这首古诗的同学背诵,然后 进行比赛。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支歌”和“课前一首诗”相结合,各班推选“古诗小博士”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每周读一首,或指名读,或听读,或一起诵读。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背诵的积极性,如果能做到熟读成诵就加一颗五角星,这样一来,由于每个人都有机会和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他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对古诗园地也特别重视,就连平日一些一背古诗就头疼的同学也背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一周诵读一首,一学年下来至少可以背诵40首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的任务自然是水到渠成。大部分学生除了完成老师规定的“每周一诗”外,还课外背诵了很多古诗。俗话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同学们在古诗园地的耳濡目染之下一定会厚积而薄发!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在前几个学段也学习和背诵了大量李白、杜甫等诗。在开学初确定综合实践主题:走近李白或走近杜甫等等。让学生在课余收集相关诗人的资料,推荐学生观看《唐之韵》。《唐之韵》以精彩的画面、精确生动的解说,将唐代有代表性的117位诗人及代表作一一介绍给了读者。那声情并茂的朗诵,独具慧眼的阐释,惟妙惟肖的描绘和奇闻轶事的挖掘,使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然后让学生对综合实践的成果进行交流,如举行“诗意盎然”的手抄报、绘画、征文等比赛,让学生进行再创作。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刻认识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分汲取了了民族文化的营养,大力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以现代眼光诠释课堂,改变古诗词教学行为

1、创设情境,点燃诗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人对处在一定情境中,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物往往体验深刻。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融入诗的境界,进入最佳心理状态。而多媒体在创设古诗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想吻合的情境气氛。通过这条无形的时空隧道,一颗颗诗心在瞬间被点燃,古诗闪烁于千年的风采又重新绽放。怎样创设古诗情境呢?

①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古诗节奏强,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在古诗教学前借助音乐创设情境是理想的手段。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芽》。该曲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

②借助画面,感受情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画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此特色设置画面,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诗中无形的形象变换成有形的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画中的情,画外的音,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领略文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泊船瓜洲》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天田野的气息,愉快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桃花开了,一片粉红;冰雪融化,小河哗哗地奔流;小草悄悄地探出头来------学生兴致盎然。

③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学生对古诗句理解有困难,教学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自己组织语言,描述诗中意境,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领悟诗的意境。如教《小池》时,教师就以优美的语句描述泉水叮咚、阳光普照、蜻蜓翻飞的早春美景。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古诗的内容、主题来确定不同的情感,运用多媒体营造出或清新愉快的情境(如《咏鹅》、《元日》),或悠远绵长的意境(如《山行》、《枫桥夜泊》),或愤懑激昂的氛围(《竹石》、《示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乐其声、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2、品味诵读,涵养诗情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 3 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古诗意境深邃、寓理含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诵读为主线,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境,读出情,读出韵。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弦外之音,醉翁之意。

①在形象感知中入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步感知诗意是学习一首古诗的起始。因此,教师要着眼全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全诗有关的概略性信息,初步地感知诗意。学生对全诗大意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或工具书,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交流读懂的内容和读不懂的内容,为体味诗情、进入诗歌意境做好准备。

②在展开想象中悟情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造。《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神思”即心之思,吟咏中放飞想象,想象中深情朗读,学生入情入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③在移情体验中融情

移情体验就是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位移到他人(包括拟人化的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移情性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反应的过程。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设法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请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此刻,你就是站在江边的大诗人李白,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就要和你分别了,你们不能再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了;不能再在一起痛饮美酒、畅叙友情了。你久久地伫立江边,遥望那一叶孤帆,不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吗?(学生略作思索,便举起了小手。)

生:孟兄,今日一别,我俩何时再见?愿你早日归来,你我重叙友情!生:老朋友,你孤身远行,一路上多保重啊!

生:小船啊,你慢慢地行,让我再看一看老朋友的身影!„„

(学生说得滔滔不绝,渐渐进入意境。)] 师:真是难舍难分啊!所以,李白深情地吟诵诗句,以表离别之情。同学们,哦„„不,诗仙李白,此刻,你就通过吟诵诗句来表达情感吧!(学生一个个争着朗读,读得投入,读得动情。)

此时此刻,学生仿佛已不是学习者、朗读者,而是那黄鹤楼下江边的李白,他们的心完全沉浸在古诗描绘的意境中。正是因为学生已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感受到分别时的惆怅,才能深情地吟诵。学生在吟诵中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

④在反复吟诵中升情

把握古诗的“气”离不开反复诵读。古人有“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的说法,同时也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一个“吟”字,即反复推敲,反复诵读以升华古诗的主题。当古诗的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后,那原本隐藏于字里行间的节奏、韵律乃至神气都会变得明晰可感,令人荡气回肠。如在教学《长相思》一诗时,在学生交流学习,感悟诗情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优美的古筝曲,充满诗情地吟诵,然后指名学生吟诵,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指导学生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最后师生共同满怀感情地吟诵,学生读出了美,吟出了情,诵出了趣。

3、设境实践,培养诗趣

小学生都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和谐、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①诗性挥洒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他们天真、质朴、富有幻想,我们无需过早教给学生一些创 5 作的技巧,及语言的表现技法。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只要借机创设一定的情境,孩子就会产生写诗的冲动,诗一样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他们在即兴吟诗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诗的快乐,一颗喜爱诗歌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地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

②拓展阅读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贺知章的《咏柳》,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有关春天的诗作;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春夜喜雨》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让古诗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如同一枝枝风荷,在风中摇曳出古诗词的生命色彩;让学生的每一个体验,都能感受诗的摇曳,词的灵动。

(三)以“古诗小博士”评选为动力,促进古诗文的积累

期末开展的“古诗小博士”的评选活动,促进了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我们事先制定了考核的方案,以教学与自学相结合为原则,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诗词曲赋;以自愿申报考级为原则,不强制,不批评,不增加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冠以“古诗小博士”的称号、古诗背诵排行榜等形式,多种激励手段并用。

古诗文考核的内容不局限于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而是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元曲,也可以是简单的文言文。古诗词考核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星级制,方便又有失效。每个班级都有“诵读组长”,“诵读组长”一组一位,学生如果能做到熟读成诵一首古诗,并通过“诵读组长”的检查就可以领取一颗星星,在由组长进行考核的同时,教师以抽查的形式进行验收。期末就根据星星数量和在各项活动中的成绩评选“古诗小博士”,定期颁发证书。

第三篇:在作文教学中领略情趣

在作文教学中领略情趣

“包全杰作文循序教学法”在我校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用这一教学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沿“循序”之路探讨、挖掘,逐步完善作文教学的知识结构框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倡导学生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倡导学生积累,鼓励学生从读书和做笔录两方面入手,积累文学创作的方法与素材。二是倡导实践,让学生们关注社会发展动态,积极踊跃投稿,开辟用武之地。其具体做法是:

一、倡导积累

首先要鼓励学生读书。著名诗人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晓古今,博览名著,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我刚接班的时候,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很不喜欢读书,订阅的报刊杂志最终都捐给班级卖废纸了。为了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我费尽了心思。后来,我发现在语文课上学生们特别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课文,不管读得好不好,脸上却总挂着喜悦。于是,每天晚上放学前,我都让他们回家精心准备一段自己觉得最棒的文章,反复练习,第二天晨读的时候读给大家听,不但要比比谁读得好,还要比比谁的文章内容更精彩。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开始对读书产生了兴趣。班里金鑫同学的作文水平最高,但他平时却寡言少语,用鲁迅先生的话讲他是那种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类型。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谈心,从中得知他从小就爱看书,《三国演义》倒背如流,连我都自叹不如。于是我就在班里为他开辟了一个“金鑫时段”小专栏,每天中午一点到一点二十让他来段精采的三国演义,每到扣人心弦之处便嘎然而止,这可急坏了那些欲知详情的同学,由于他们总

也等不及下回分解,所以便有人开始读“三国”了,于是“金鑫时段”也不再是他的专栏了,许多同学都胸有成竹,自报奋勇,欲与“金鑫”试比高。陈文同学的爸爸是一名军人,受父亲影响,他读了好多军事枪械方面的书籍,如果提及此类话题,他便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有一篇文章题为《我的理想》,是这样写的:“我长大了想国防部长,到那时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将会是世界最先进的,因为AK250型号的反航设备会按原航线全面起动„”我读着这些有点深奥的语句,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小学生竟能通晓那么多专业化的军事用语,不知情的人听了还以为是国防部长在作报告呢。我把这篇文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表扬了陈文同学爱读书的好习惯,同时鼓励所有同学来多读书,读好书。另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名著。我比较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平时上课也经常向学生们介绍他的《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孔乙己》等作品,这引起了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他们课下读鲁迅全集,并愿意和我交流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还亲切地称:鲁迅,那是我老师的偶像。于是“细脚伶仃的圆规”“眼睛间或一轮”“多乎哉不多矣”都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就这样,班里出现了一批批的小书迷,开始迷恋于书中的黄金之屋,同学们感受颇深,用一句话说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青梅浊酒论英雄。读书,不但让学生们欣赏到了名家的笔触风范,也体会到了文学作品的魅力,更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做好笔录,取其精华。光读书而不做记录,好比狗熊猫掰玉米,掰完就扔,最后什么也没学着。我曾经听过凤城市东方红小学的一堂即兴作文课,领略到了师生的文采。我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从写作方法还是文词素材上,学生们今天的成就是离不开平日的积累的。我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做起,课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每篇课文其实就是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中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的方法、语言的技巧、词汇的动用等等,强化学生对精彩片段的朗读、赏析、与记忆。如《林海》一课,学生要领会作者之所以

能将自己真情实感自然地融入到这美景之中,妙笔生花,勾勒出一幅“青松作衫,白桦为裙”的壮美蓝图,是因为他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这些比喻、拟人句使文章中所描述的美景栩栩如生。可见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是多么重要。对于强化语文词汇应用训练,方法很多,要因课而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林海》这课,我采用对比方法强化记忆,让学生们在对比中意识到只有优美、精当的词语才能将作者的真情实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从而认识到潜词造句的重要性。运用这种方法作文时,学生们不再一味空洞地胡乱编写,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真实的情感,写得更亲切更自然。我们学校现行的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要求语文课每节都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断仿写练习。例如,在教授《马踏飞燕》一课后立刻让学生写一个小片断,题目自拟。学生在这一仿写中都学会了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事物。其中一学生描写黑板:它是播种知识的沃土,记载过满目仓痍 的历史,传授出亘古不变的真理„„短短几行文字,不但准确生动,也添加了自己的感情色彩。我也将这些优秀片断收集上来粘贴在教案的背面,以作教学参考之用。作文课上将优秀文章为全班同学范读,让学生们点评、打分,从中互相学习。课下,由于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非常广泛,可以鼓励他们以日记或是读书笔记形式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每天利用一节自习课时间让他们整理笔记。例如一学生摘抄描写蔬菜的片断非常精采:茄子看上去古香古色,还戴着斗笠;苦瓜犹如玉雕的工艺品;青椒绿得发亮,跟有机玻璃做的差不多;西红柿红得满腔热忱;冬瓜胖得像俄罗斯老太太,南瓜看上去真厚道,跟土豆和红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辣椒因为过于聪明,便难免要尖酸刻薄一些;芹菜无疑是骨骼清奇的正人君子。„„这段文字可以说是精彩之致,连做老师的也可以借鉴。这种积累素材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和求异思维的发展。我们班关军同学在《我的叔叔》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空前绝后的描写:“我的叔叔是一名司机,他胖胖的身体给人一种亲切感,由于工作辛苦,加上先天因素,他成了秃顶,可我看着

他那中间溜冰场两边铁丝网的发型,总觉得那是一种沉稳的象征。”虽然她不太恰当地给予了“秃顶”一词温文而雅的新解释,但这是突出外貌特点的一种写作手法,说明学生们真的做到了学以致用。积累材料途径多种多样,加之现代科技发展,互联时代开辟生活新里程,网络媒体已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我们班的学生一开始只是上网玩游戏的多,后来他们已开始学着在网络中下载优秀作品,积累素材,手段让人叹为观止,我们不得不道一句:后生可畏。

二、倡导实践

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源于真实的生活。虽然是小学生,但对事物也有他们自己的独道见解。关注新闻背景分析,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深入社会生活调查,鼓励学生善于捕捉身边的小人物、小事物,以小衬大,滴水折光。我校长年与凤城鸡冠山小学开展手拉手扶贫济学活动,同学们深切体会到贫穷给山村小朋友的童年造成许多缺憾,从而用自己的笔触真切地描述了当地低下的办学条件及生活水平。并发出了感召力极强的呼吁。另外,让学生们从新闻媒体中获得题材,感知生活。班里就法轮功事件,召开了“提高生命质量”揭批法轮功主题班会,同学们各个踊跃发言,声色惧厉,对法轮功深恶痛绝。班里还举办了“逆境出人才还是顺境出人才”辨论会,会上同学们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唇枪舌箭,言来语往,真可畏异彩纷呈。为庆祝北京申奥成功,我们举办了一次题为“为今天喝彩”的演讲比赛,王高升同学获得第一名,他文章的开头借鉴赵本山“昨天、今天、明天”的开场白:“昨天接到乡里通知,今天来鼓掌叫好,明天就回去。”引起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然而更多的笔墨是在中间描写现代化建设的一段:鳞次栉比的高楼已不再希奇,导弹升空平凡之致„„”结尾是这样说的:我看着这硕果累累的今天,只能借用形象大使杨兰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是将这美好的情景讲述一半,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这篇精彩绝伦的演讲稿,令我心慰不

已,让人拍案叫绝。因为学生们时刻关注着身边的社会动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才会展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笔。

好文章应和大家共同分享。鼓励学生们积极投稿,班里创办了《跨世纪文丛》半月刊小报,发动本班学生积极踊跃投稿,然后自己编排复印,这样经过两个月后累积谁的稿件刊发得多,谁就是本班的优秀小记者。这项活动赢得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将本班刊发的优秀作品继续筛选拔高,最后投到《小学生报》等报刊中,学生们的作品只有被发表后才会得到真正的认可,这是给予学生们继续写作的最大动力和信心。我们班的王高升同学写的《三月里的一场雪》一文被发表在《小学生作文报》上,李玲同学在市举行的建国五十周年征文大赛中获二等奖,同时我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得奖,教师评优,师生相得益彰。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争奇斗艳的文学花园里,我将细心呵护,精心采撷,呈现给人们更多绚丽多彩的文学奇葩。

第四篇: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同学们,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我们就会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难,而且做了之后,印象特别深刻,同学们,你们是否会有着同样的感受呢?

那么,什么是兴趣?什么是情绪?情绪和兴趣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呢?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庸俗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情趣与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一些好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可以使我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老师归纳分析

我们中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我们专心学习课程知识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广,学到的知识更多,同时,培养兴趣爱好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情操,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你会分析了吗?)

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是怎样的? 区别:兴趣是短暂的,是经常变化的,而情趣是持久的,是稳定的。

联系: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兴趣可以升华为情趣。(这可要掌握哟)

比如,养花,开始的时候是出于好奇心种了些花,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你就会发现养花可以使人的心情变得平和,消除烦恼,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趣。

生活处处有情趣

 同学们,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情趣。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就是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情趣,情趣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教师归纳总结 高雅情趣的作用:

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拓眼界和开发智力,有助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科学生活的要求。(你做好笔记了吗?)

(1)喜欢看小说,常常熬夜,导致第二天上学迟到

(2)上网打游戏,浏览黄色网页

(3)早上爱睡懒觉,衣着邋遢,不爱洗脸、洗手,说话爱带“脏”字等 (4)小丽爱化妆打扮,追求时尚,喜欢穿一些奇装异服

教师归纳总结 庸俗情趣的危害:

庸俗的生活情趣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眼界狭隘,丧失远大志向,使人道德水平低下。(注意做好笔记哟)

练习与巩固 1 请列举一些具体的高雅情趣,它们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2 请列举一些庸俗的情趣,它们有哪些危害?

第五篇:《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在现实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陶冶高雅情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既展示自己的情趣生活,又能从中思考总结出如何陶冶高雅情趣。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自觉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发展高尚志趣,陶冶高雅情趣,争取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

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教学难点

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起点。

教学准备

1.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社会文化生活的图片、影视资料。

2.课前可以收集学生日常生活情趣的情况,注意物色有特长的同学,让他们做好谈体会的准备。

3.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知道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拓眼界和开发智力,有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因此,我们应该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摒弃庸俗的生活情趣。那么,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高雅的生活情趣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是不是天生就有的呢?我们说,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兴趣和感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去培养、去陶冶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板书)

教师:在我们班上,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也使他们体验到了生活的情趣。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自己的爱好。

学生1:我喜欢踢足球。在小学时我就是校足球队的前锋。我们学校曾经得过区小学足球联赛的冠军。踢足球,是我课余生活中最喜欢的情趣。

教师: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培养起踢足球的生活情趣的?

学生1:我爸爸爱踢足球,他是工厂足球队队员。他们比赛时,就把我带去看,有时候还陪我踢球玩。慢慢地,我就有了踢足球的兴趣和爱好了。

教师:你踢球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当时每次听到爸爸带我去踢足球,我就特别高兴。踢了球后,虽然非常累,但是很舒服,睡觉也特别香。

学生2:我喜欢吹双簧管。吹双簧管,是我课余生活中最喜欢的情趣。

教师:你带来双簧管了吗?能否给我们演奏一曲?

学生2:我给大家演奏一段《白毛女》。

(演奏略)

教师:感谢这位同学的表演。你能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培养起吹双簧管的生活情趣的?

学生2: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妈妈带我去青少年宫玩,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学习吹双簧管,我觉得很好玩,后来,就买了双簧管,请了老师教,慢慢地学会了。到五年级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表演,我的双簧管节目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我平时喜欢看电视里双簧管的演奏,听双簧管的音乐,每有空闲,我总要吹上一曲。我想使这种演奏艺术成为自己的特长。

(教师还可以请有其他爱好的同学谈谈自己是怎样培养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情趣的)

教师:刚才我们请一些同学谈了自己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体会。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尽管他们的生活情趣各有不同,但是从他们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过程来看,有什么共同点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好,下面请甲组同学发言。

甲组学生:这些同学在培养高雅生活情趣过程中表现出的第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先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然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的生活情趣。

教师:概括得非常好。这也正是我们中学生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第一个途径。

1.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起点(板书)

教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人们的生活情趣,一般是先从兴趣开始的。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首先应从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入手。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在兴趣的前面有“正当的”三个字。大家想一想,去掉这三个字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不行。因为正当的兴趣和不正当的兴趣对我们成长、发展的影响,是大不一样的。正当的兴趣,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不正当的兴趣,不仅不会给我们以美的感受,而且会带来不健康、庸俗的东西,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教师:对。兴趣也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区别,像刚才发言的几位同学,他们的兴趣就属于正当的兴趣,因而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愉快的感受,将来对他们的成长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像吸烟、酗酒、赌博、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等都属于不正当的兴趣,它对于我们的成长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培养正当的兴趣,拒绝和抵制不正当的兴趣。那么,我们青少年在培养兴趣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我们青少年正处在兴趣的高峰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知道为什么,探索其究竟。

教师:对。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是青少年培养兴趣的特点。下面,我们请乙组的同学谈谈,我们班上几位有高雅情趣的同学在培养情趣的过程中,还表现出了什么共同的特点。

乙组学生:我们认为,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在培养高雅生活情趣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第二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教师:对。丰富文化生活,这也正是我们中学生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第二个途径。

2.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板书)

教师:同学们的许多生活情趣,大多数都是在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中发现、喜欢并逐渐培养起来的。但是有人说,参加文化活动,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学生:青少年学生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生活内容,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在课堂里学习,而应该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知识和活动的领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和时间的可能性,更多地选择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从丰富的文化活动中,领略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

教师:对。参加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那么,文化生活包括哪些内容呢?

学生:文化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可归为几大类:体育类,包括爬山、游泳、打球、骑马、骑自行车、玩棋、玩牌等,不仅指参加某项具体的体育活动,还包括对体育活动的观赏;文艺类,包括唱歌、跳舞、弹琴,看电影电视,读小说、诗歌、散文,练习书法、绘画、摄影等;养殖类,包括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猫、小狗和各种鸟鱼等。此外,还有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收藏和收集邮票、火花、各种贴画、公园门票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反映学生文化生活的图片。

(多媒体显示)

教师:这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同学们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那么,我们在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1:丰富文化生活,应该注意文明化。活动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还要合理分配和安排时间与精力,做到有主有次,掌握节奏,用有益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教师:还有呢?

学生2:丰富文化生活,应该实现知识化,使个人的兴趣、爱好,跟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用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这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新知识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要抓紧时间,努力汲取新的知识和发展新的爱好,在文化生活方面培养自己独特的情趣。

教师:还应当注意什么?

学生3:丰富文化生活,应该做到科学化。要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所爱好的活动,调控好时间和节奏,不要过于疲劳,要有主有次。学习始终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因而也应该是我们基本的兴趣之所在。

教师:请同学们对下列现象发表意见。

(多媒体显示)

议一议:下列现象,为什么不科学、不合理?

(1)通宵打扑克,玩电子游戏。

(2)刚刚吃过饭就到操场踢球。

(3)因为熬夜看小说,第二天上学迟到。

学生1:通宵打扑克,玩电子游戏,既影响身体健康,又影响学习和休息。我们丰富文化生活,应该注意文明化。活动内容应健康、积极、向上,并且要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做到有主有次,用有益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学生2:刚刚吃过饭就到操场踢球,不利于身体健康,是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我们丰富文化生活应该注意科学化。

学生3:因为熬夜看小说,第二天上学迟到,说明该同学对自己所爱好的活动,没有调控好时间和节奏,搞得过于疲劳,我们丰富文化生活,应该合理安排,掌握节奏,做到有主有次。学习始终是我们的基本任务。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丰富文化生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请丙组的同学谈谈,看看他们对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在培养高雅情趣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还有什么看法。

丙组学生:我们认为,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在培养高雅生活情趣过程中,还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教师: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也正是我们中学生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第三个途径。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有力保证(板书)

教师:情趣是在生活中培养的,而生活离不开集体,离不开交往。在集体活动中,人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感染,彼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增进友谊,享受着集体生活的情趣。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在集体活动中所体验到的乐趣?

学生: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奋勇拼搏,既体验到了竞争的激烈,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兴奋,还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增进了全班的团结。

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取得胜利,会得到赞扬;遇到困难,能够共同分担;有了美好感受,大家一起体验。集体给我们创造了融洽、亲切的气氛,给人以温暖和力量。因此,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能使生活更富有情趣,使心情更加开朗舒畅,更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它是我们陶冶高雅情趣的有力保证。如果离开了集体,离开了交往,人就非常孤独。也不可能培养起高雅的生活情趣。那么,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在与伙伴们一起活动中,要注意鉴别不同的情趣,不能盲目地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的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

教师:是的。有些青少年分不清情趣的高雅与庸俗,盲目地“随大流”或模仿别人。看到别人吸烟,自己也吸;看到别人崇拜明星,自己也去“追星”。这种从众心理表明,人们需要群体生活,愿意和同伴一起分享欢乐、分担痛苦,但如果我们对人对事缺乏评价和鉴别能力、缺乏主见,就有可能养成不良习惯,这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是相背离的。下面请大家分析一段材料。

(多媒体显示材料)

小佳的想法、做法对吗?

(1)小佳的好朋友从上个学期开始集邮了。小佳知道后也对集邮发生了兴趣,回到家中吵吵嚷嚷让妈妈去买集邮册。每天晚上都整理收集的邮票。

(2)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佳认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他还有一双新鞋没有穿呢。

(3)妈妈批评小佳“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小佳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会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学生:小佳的想法、做法都是不对的。这是一种明显的“随大流”行为,缺乏个人的主见,盲目模仿别人。

教师:小佳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会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假如你是小佳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帮助她?

学生:我会对她说,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是意志坚强的表现。缺乏主见,就有可能养成不良习惯,这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是相背离的。

教师:对。我们提倡参加集体活动,是要求大家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而不是让大家盲目地跟“群体”,和别人一模一样。那么,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当做到什么?

学生:还要有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教师:对。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这也是我们中学生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第四个途径。

4.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板书)

教师:乐观、幽默是人们精神愉悦的一种心理状态。活泼乐观,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富有幽默感,富有创造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都是良好心理品质的表现。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个故事。

(多媒体显示故事)

毛泽东拆“字”

1945年,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应当时文艺界人士之邀作演讲,演讲过后有人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答道:“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上加一颗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毛泽东的这段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略)

教师:毛泽东的意思是:代表中国大多数人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党,易如反掌。毛泽东通过机智的姓氏拆解,表达了共产党人必胜的信心,把深刻的政治涵义寓于乐观、幽默的言谈之间。

教师:同学们喜欢幽默的人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为什么喜欢?

学生:和幽默的人在一起很开心。

教师:是这样。幽默是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的一个重

要方面,幽默诙谐,既是风趣、巧妙地思考和表述问题,又是乐观开朗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通过“拆字”,巧妙地回答提问,就是一种幽默诙谐。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个故事。

(多媒体显示故事)

爱因斯坦与萧伯纳

一天,剧作家萧伯纳与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相遇了。一见到爱因斯坦,萧伯纳便说:“爱因斯坦先生,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懂。”爱因斯坦听了面带微笑地回答说:“咱俩正相反,你的作品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看不懂。”

教师:同学们,萧伯纳和爱因斯坦的言语之中各自透露了怎样的含义?

学生:(略)

教师:两位大师相遇,他们并没有像常人那样去相互吹捧,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幽默风趣的语言肯定了双方为社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表现出了两位大师幽默、诙谐的生活情趣。总之,生活中充满了欢乐,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保持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就能更多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生活中的情趣,从而在生活中陶冶高雅的情趣。

归纳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兴趣和感受,了解了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四个途径。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最佳选择题

三峡库区某村青年王某,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三年后,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利用农闲时间,办起了村文化室,组织村民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排练文艺节目,进行身体锻炼,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喜欢打牌赌博、打架斗殴的村民,逐步改邪归正了。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说明,高雅的生活情趣是()

A.一个人天生的B.通过后天培养、陶冶,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C.通过认真读书形成的D.在学校生活中形成的2.上述材料说明,抵制和克服庸俗生活情趣的有效方式是()

A.阻止人们参与一切业余文化活动

B.严厉打击庸俗的生活情趣

C.积极引导和组织人们参与一切文化活动

D.积极引导和组织人们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3.该村通过组织村民参与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说明()

A.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陶冶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组织开展富有情趣的活动,能使人受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

C.积极组织富有情趣的种种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

D.培养生活情趣有利于人们自觉抵制低级趣味

4.要对某项有益活动感兴趣,就应当()

A.多观看 B.多倾听

C.多思考 D.多接触、多尝试

参考答案:1.B 2.D 3.A 4.D

下载在情趣中彰显魅力与深度——古诗词教学情趣课堂组织形式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情趣中彰显魅力与深度——古诗词教学情趣课堂组织形式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论文: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小学生审美情趣 李莉 摘要:审美情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词教学虽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却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的精品。笔者从氛围......

    如何在教学中彰显师德的魅力

    如何在教学中彰显师德的魅力一、在于“言传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科 K A 序号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主要给人以语言智慧的启迪感发,“礼”给人以外在规范的培育训练,“乐”是给人以内在......

    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

    情趣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尝试

    情趣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尝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

    彰显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

    彰显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 摘要 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变得越发生动形象有特点,是如今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又是数学教育的一次大冲破,实现......

    让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彰显魅力

    让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彰显魅力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群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游戏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方面扮演着不可低估的角色,它已逐渐被广泛运用于目前的体......

    研修总结——阅读与习作情趣教学初探

    小学作文情趣教学初探《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