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麻城理工中专学校
对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麻城理工中专学校汪海峰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是中职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然而,我校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上,实训教学几乎是一句空话,由于没有实训设备,专业课教师只能在黑板上“开车床”,在纸上“加工零件”。老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吃力,学生的技能训练无法落到实处,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形成,2005 年 7 月学校领导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大胆决策,购实下城区棉花采购站,投资建成了我校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有数控、车工、钳工、焊工、电子装配、钻铣、电工电子、计算机等8个实习车间。并成立了实训部,具体组织实施实训的教学工作。一年多来,实训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实践。
一、精心安排实训内容,制定各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为了使实训教学规范化、科学化,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各专业在研究职业标准内涵的基础上,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工厂生产流程的实际情况,组织我校各专业骨千教师、精心按排实训内容,制定编写了 《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对技能训练的内容,技能训练的万式,技能考核的方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安排,使实训教学有规可循,其试运行的效果明显,教师运用起来简便可行,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二、实施技能训练考核与评估
学校把实训教学放到专业教学重中之重的位置,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技能训练计划》 为模本,以技能训练考核为主线将各科目相关的技能训练有效的契合于学生整个成才流程的始终,各专业的技能考核采用分组考核的方式在实习车间进行,给定考核题目和评分标准,学生现场操作,老师当场打分,及时总结评讲。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和动力得到了发挥,专业兴趣变浓枝能训练更加扎实了。
三、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为配合实训教学,实训部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操作技能竞赛活动,目前主要开展了车工、钳工、电子装配、计算机四个项目的操作技能竞赛活动。首先确定竞赛时间、地点、内容,由各专业教师组成评委组,制定竞赛规程。由各科目教师指导学生精心准备,进行了反复的模拟训练,赛前召开操作技能竞赛动员大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赛中评委公开评判,按比例评出竞赛优胜名次进行奖励,在赛后进行及时全面的总结,以寻求竞赛的亮点和不足,整个竞赛安排有录像、照相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料保存下来,通过技能竞赛活动,学生的技能训练就可以形成热潮,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就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增加实训课学时,保证技能训练时间
实训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训部在制订新的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训课的课时。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由原来的 12 : 1 变为 3:2 , 有的专业甚至达到 1 : l,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这样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实训教学就落到了实处。
五、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职工作能力的培养,听以,必须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把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各工种的实训教学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来组织实施,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操作技能,在实训结束后,争取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为此,学校与市劳动局培训科联系每年组织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95%的学生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多了一份就业的机会,而且一上岗就能很快地胜任工作,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又能对我国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在一年多的实训教学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思考、其中主要有:第一,许多职业岗位国家没有细化的标准要求,在实训教学中难于把握合理的量度,我们的专业技能训练都是在学校的实训车间进行的,具体的操作实习都是按照各专业的特点和课程本身的要求计划安排的,学生按部就班练习。从学校角度而言,都是经过周密安排,精心设计的,但这与用人厂家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校企联合,推广“订单式”培训模式显得尤为迫切。第二,教师队伍建设还相对滞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失效,使得按职业标准实施的职业技能教学在运作中遇到诸多麻烦。我们学校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因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后劲,第三,现行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既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现在中职生的发展实际情况,因而,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发展的平台,将一直鞭策着我们在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做到这一点,我们实训教学将会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各方面潜能的优良载体,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即便有困难也不会阻碍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清,我们教师也将从他们汗湿的衬衫愉悦的笑脸中分享到成功教学的快乐。(该文在2007年《黄冈职教》第三辑上发表)
第二篇:关于电工实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电工实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电工实训是职业学校电气专业学生实习操作必不可少 的环节。在电工实训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尤其 是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动手能 力,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学生,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一、电工实训现状
教师队伍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训脱节的情况,如理论教 师“光说不练”,而实训老师“能做不擅言”;学生在实 训过程中缺乏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把实训时间当作平时课 堂教学外的“假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只跟随 教师的步伐,懒于提问,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或举动;通过 一段或几周时间的实训,学生所学的技能,不扎实、不到 位;一部分学生即使取得一定的技能证书,面临实习时,仍无法灵活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二、实训教学思考与实践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电气专业的老师要做到“能文能武”,不仅有过硬 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随着科学技 术的迅猛发展,电气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学习锻炼的机
会越来越多。教师只要用心学、精心练,就会掌握电工方 面的基本操作技能。电气专业教师要自己设计电工实训教 具,自己安装调试,对实验实训设备做到心中有数;在实 训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故障,保证实 训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专业技能方面,实训老师应取 得高级以上的技能证书,理论老师采取“轮岗制”参与实 训教学。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优 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 养实用型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飞速发展和电能的广泛应
用,让学生懂得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从而把学习该 课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兴趣和献身精神。在实训初期,首先 对实训展开安全教育,对每个学生立规矩,教育他们安全 操作规程是成为一个电工操作人员的前提条件。采取的方 法是通过观察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DVD,让学生从听觉 上、视觉上初步了解电安全操作的概念,防止有些学生胡 思乱想,对电产生排斥感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飞速发展和电能的广泛应
用,让学生懂得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从而把学习该
课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兴趣和献身精神。在实训初期,首先 对实训展开安全教育,对每个学生立规矩,教育他们安全 操作规程是成为一个电工操作人员的前提条件。采取的方 法是通过观察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DVD,让学生从听觉 上、视觉上初步了解电安全操作的概念,防止有些学生胡 思乱想,对电产生排斥感。
3.注重启发式教学,从做中学
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 性,促使其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 的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高分低 能。电工实训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说,学生做,所 得的成绩通过几周的强化所得,并未学到真正的技术活。在实习过程中,职校生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问 题”,这肯定是不可取的。如何让学生有问题,首先可以 由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4.注重实践,培养综合技能
技能训练,是教学心理学上所讲的动作技能的学习。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 型”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已经取得社会的共识。培 养目标体现在学生质量规格上就体现为:以能力为本位,肯干、能干、会学。其中,“能力”在短短数周的实训
下,未必能培养出一个技能上出类拔萃的精英,正因为如 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最大 限度地向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例如,校内可以举办 技能比武大赛,使学生在实训过后还能“温故而知新”,还可以从中选拔出一批技能过硬的学生。由此,在整个学 校内形成一片重技能的氛围。
5.开展社会调查,追踪科技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 不断加快,社会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给职业技术教育的就业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压 力。因此,对电工实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方法 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电子职业技术教育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材严重滞后 性,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必须编写并逐步完善 适应社会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知识 面较窄,难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如果仅仅局限于 学校的实训室,无疑是井底之蛙。所以,建议带领学生参 观发电厂、变电站等相关的电气厂家,或定期下厂实习。此外,学校仪器设备老旧,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时 地更新换代。
温家宝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和今后一个 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
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每一位电气专业 工作者都希望通过努力,使电气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事相关 专业的工作,成为企业受欢迎的人才,把电气专业推向精 品专业的高峰
第三篇:关于中专学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中专学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伴随着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对中专学校已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中专招收的是高中落榜生或初中毕业生。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中专生源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专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考核方式等,都需要探索。本文拟就分层次教学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诸位。
其实,分层次教学早已包含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中,今日老话重提,只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些新的思考。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使得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正所谓老生常谈,常谈常新。面对已经变化了的中专生源,实施分层次教学,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生
中考落榜进中专,这是大部分中专生之路径。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该属差等生了。曾经有一外聘英语教师,诬我们中专生为“渣滓”,激起学生愤慨。这一外聘教师的思想固然是错误的,但与其有同感者却大有人在。不转变这一观念,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很难搞好教学工作的。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划线,只认可读书好的学生,不承认其它天赋,这实际上是教育的误区。据专家分析,人的智能大体表现为七个方面,即: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而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难免会扼杀许多可塑之才。今日之中专生,在有些智能方面可能差一些,但一定有他的强项智能。弱智周舟尚能指挥大乐队,何况正常人?关键是要认识他的智能类型。不同智能类型的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扬其长则人人皆能。因材施教,首先就要区分他是何种智能之才。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组织,探索出适应中专生源现状的新的教学之路。所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二、深浅有度,优化课堂教学
中专生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简单说,就是从总体上降低标准、降低难度。比如数学,只进行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学习,而不再进行公式推导、综合题目的演算。深浅有度,以学生能掌握为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以达到公共英语一级标准即可。一级标准,只是略高于初中。不求学得深,只要学得会。不在语法句型上精雕细琢,多在听力口语上强化训练,重在应用。也就是说,在课堂主渠道上,以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组织教学。现在中专出口多了,不仅可直接就业,而且可升入高校。两个出口,对应的文化基础是不一样的。在同一课堂上兼顾,往往顾此失彼,甚至两者都顾不了。因此要抓主要矛盾,要联系学生实际。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千条万条,学生能接受是第一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又有什么用呢?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总有差别,而且现在的差别比过去大得多。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我校约占三分之一),则通过办高考辅导班满足需求。中专学校的两个出口是两条道路,而不是两条腿。两条道路,一条通向市场,一条通向高校。而两条腿只能走一条路。如果一条腿迈向市场,一条腿迈向高校,只能原地踏步。对于不同的学生,学校应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鉴于目前中专生现状,学校应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而不是为高考的文化基础课上。把重点放在职教上,也不是说中专就是终极教育,对口高职就是一个新台阶。参加高考辅导的部分学生,选择面则更大一些:不仅对口高职,还有成人大专,甚至本科等。但就总体而言,首先要落实中等职教教学计划。在搞好中等职教的基础上,再向高一级发展。不然,中等职教缩了水,高等学校也上不去,那就迷失了方向。总之,对于文化课教学,既不能按高考要求,也不能按过去中专对文化课的要求,而是比两者都要低。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学,也应该删繁就简,能砍则砍。比如家电、计算机等专业,要求数学、物理、电子线路等课程开足一定学时,达到一定标准,但学生就是听不懂,讲了又何益?干脆照葫芦画瓢,把有限的学时多投入到动手操作上,效果会更好。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先学会怎么做,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更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然的话,理论上讲的很多,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道理似懂非懂,操作似会不会,那就好象煮了一锅夹生饭。所以中职的专业教学,应侧重感性认识,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训教学,应同时排入课表。现在通行1:1,实际上,有些课程,实训的比例还应加大,2:1都不为过。
三、课程设置,体现职教特色
普通中专与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了,就连我们的《山东中专教育》,也已更名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了。但是,中专毕业到省厅验印时,还必须要有公共英语等级证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不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则会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所以,省厅的要求是必须的。其它不到省厅验
第四篇:对如何加强实训的一些思考
对如何加强实训的一些思考
实训对我们职业类学校来说,作用非常大,它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的教学活动,是我们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也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和热情的课程。下面就怎样加强实训,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首先应该完善实训教学教具(设备、工具),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的实训量。
目前,我们技师部各实训场地普遍存在着设备工具短缺陈旧,故障多的问题,学生设备的拥有量不足。比如我们普车实训,总共只有13台车床,12届每个班实训学生的人数都超过40人,4至5人才合用一台机床,按每周进行8个课时的实训量来计算,每个学生每个礼拜上车床的时间只有九十几分钟,这还不包括老师上工艺课和其他消耗掉的时间,这样的实训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实训需求的。希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二、要建立一支真正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能力的实训老师队伍,使我们的实训教学更有效率,对学生更有帮助。
实训老师和纯理论老师不同,我们不但要教学生专业技能更要帮助学生提高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对学生将来的影响最大,所承担的责任也最大。我们的许多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比较自卑、比较封闭、比较被动、不喜欢听课、不喜欢用脑,教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是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所以光有教学能力是教不好这样的学生的。怎样建立一支高质的实训老师队伍是一项艰难的工程,我认为聘任实训老师时首先要考虑他的人品、事业心。
三、改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使实训在单位内发挥最大的效率。
很多老师认为上实训课只要把专业技能教好就好,固然能把专业技能教好已经很不错了,但就学生将来发展的需求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其一:很多学生一毕业就不从事他们所学的专业,一段时间后会有更多的学生改行,据就业处统计调查,能够长期做本专业工作的学生不超过20%,所以上实训课单纯教专业技能,显然对这类学生意义和作用不大。其二:对长期要从事本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要成为企业的骨干,光有技能不行,他们更需要各种能力,尤其是做事能力和做人能力的支撑。所以我认为我们实训老师上课首先是教学生学技能,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教他们做事、做人,要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整个实训过程当中,这样的实训才有内容,才有吸引力,才有作用,对学生的将来才有更大的帮助。实训教学的方法也有很多,我认为上工艺课时,应简洁通俗,目标明确,指导学生实训时,多采取赏识鼓励的方法,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动手的机会。
四、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多给学生到外面见识的机会。
我们技师部机械专业的学生每周的实训课有16节,按每周课时总量35节来计算,实训课的比例不到50%,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在设备不足的前提下,如有可能可以压缩某些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的理论课,让学生实训,如果实训课难安排,可以带学生到企业里去观摩,看看工人是怎样做产品的,这总比学生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备受煎熬强。
技师学院沈营进2013-02-26
第五篇:关于钳工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钳工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就是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机械制造专业中,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还只停留在“夕阳技术”的学习上,彰显不出技能的优势,毕业学生也适应不了企业环境的变化。因此,钳工实训需要进行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结合项目教学法,模拟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并掌握现代文化知识、高技能的钳工专业人才。
一、钳工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半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到现在的各种高精度数控机床,加工的速度和质量得到大大提高,劳动强度相应减弱。有些技能型繁重的手工操作作业已被智能型数字控制的机械所代替。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冲击着传统的手工操作,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新理念也冲击着传统的钳工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完现代化机械加工课程后,对钳工的前途产生怀疑,对钳工的实习课兴趣不高,在实习课上处于被动状态,普遍认为许多钳工的基本操作已被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所代替,没有必要再学习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这些因素使得愿意学习钳工的学生越来越少。
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不断涌现,最终能够减轻或解放劳动力。钳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确实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但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者采用机械加工反而增加成本的操作,还是应该依靠钳工完成。由此可见,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提高。制造出先进的机械设备,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的工人,离不开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不论哪种钳工,都必须熟练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套罗纹、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操作方便、加工灵活,在向现代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机械制造行业中,是其他机械或工种不能替代的。
二、探索以岗位柔性能力为主导的培养模式
技工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钳工的实训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钳工实训教学中应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岗位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促使学生毕业时就能担任岗位操作任务。
采用以岗位柔性能力为主导的教学培养模式,就是要在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元素,贯以能力因子,以岗位技能需求,确定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以技能模块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稳而变化的柔性能力,发挥学生最大的角色功能,以适应企业多元化的需求。采用以岗位柔性能力为主导的教学培养方式,是以学生为主角。学生是导演,教师为观众和评委,通过项目教学法开展钳工实训教学,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适应企业岗位的能力得以开发和锻炼,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围绕着钳工技能训练的项目,拓展出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柔性能力。针对目前企业高端产业强势发展的趋势和对高技能人才多维的需求,钳工实训的这种具有一定适应性工作性质或情境变迁的能力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钳工实训教学中,往往采用教师按教科书教、学生按教科书实操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工件的加工工艺和计算公式,一律按教科书的标准执行,导致加工方法单一,计算依靠背诵公式。有时由于工、量具、测量形式、计算等实训条件和环境发生改变,无法套用书中的公式,学生便感觉到无从下手。这种教学内容和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转型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实现从“供给型”向“需求型”的根本转变。因此,钳工实训也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加以改进,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指导性、提示性、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多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题形式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互动式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方法后,让学生根据图样要求和学过的知识与加工方法,设计出更多的加工工件的方法。然后,由教师对那些正确可行的方法加以肯定,对那些不正确的、需要改进的方法加以分析,并总结出可行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搞“小制作”、“小发明”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多功能工具、家用工具、玩具等。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提高了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以及对所学知识变通性的发展和独创能力。
四、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在学生学习钳工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兴趣产生于认识活动过程中,或产生于某种运动、游戏、劳动中;同时,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教师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内因。只有内外因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学习兴趣。几乎每个学生在童年时期都有过做手工的经历,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一件折纸玩具并且爱不释手时,自己便在需要的基础上对折纸玩具产生了兴趣。通过这一实例,可以看到,人的兴趣产生于需要,这里不是说人对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具有兴趣,而是说,凡是有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必然有对它们的需要。
从事钳工实训教学的教师都希望培养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从思想上强化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即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是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使之生动有趣、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
总之,随着形势的发展,企业对钳工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变化,技工学校钳工实习指导教师应不断转变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调整和改进钳工实训教学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同时,不断探索和开发学生的柔性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样的学生参加工作后,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