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4.3学弈-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范文
xiaoxue.xuekeedu.com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4.3学弈北师大版(2014)
一、课前热身
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六一班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上天为我们安排了一段40分钟的时间,(点击课件:天时)让我们有机会站在群力小学这方最敞亮的舞台上,向全区的老师们做学习方面的汇报和展示。这份机缘,我们师生都得珍惜。可老师心里又有些担心,因为这节课上课的地点不是很有利。(课件出示:地利)它不是在我们自己班的教室,这个环境我们都很陌生,在陌生的地方上公开课大家会不知不觉的生出局促的心理,如果我不小心再把课讲得沉闷了,那同学们很容易高高挂起,在课堂上来个沉默是金了。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课件出示:天时不如地利)我们占了天时可惜没有地利,所以我担心,谁能为我排解一下呢?
生:老师,还有“人和”啊,我们有“人和”就行了。师:大家跟我真是心有灵犀啊!想起它的下半句我真就豁然开朗了,谁来说它的后半句?
生:“地利不如人和”
师:说得好,“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师生齐心合力,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只要我们师生上下同心就一定能创造属于这节课的无穷无尽的精彩。所有的外界因素都不是问题,大家说对不对?(对)那咱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
二、交流孟子资料
xiaoxue.xuekeedu.com
师:这句话真厉害,读完了这句话大家看来比刚才更自信了。而老师前一分钟还忐忑的心,转瞬间也云淡风清了。这么有哲理的话是谁说的?
生:孟子
师:答对了,谁听说过孟子,怎么听说的。生:学生介绍
师:(课件补充出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了《孟子》,全书共有七篇,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师:其实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就积累过《孟子.告子》中的一句话,谁还记得?
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孟子生活的年代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关于孟子的一些典故我们却是耳熟能详的。比如孟子小时候,母亲非常疼爱他,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字经中的一句——
生:“昔孟母,择邻处”。师顺势课件出示此句
师:还有,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有一次逃学回家,孟母便剪断织机上上未织完的布,以此来告诫孟子学习要持之以恒,半途而废就会
xiaoxue.xuekeedu.com
像那匹布般变成一团废物。这个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
生:“子不学,断机杼”。师顺势课件出示此句
师:这样看来,我们同学对孟子的了解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话。
生:齐读这四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介绍文言文知识
师:读着读着,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句话不是用我们平时说的语言写成的?我们叫它?
生:文言文。生:也叫古文。
师:说得好。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与文言文”相对的是白话文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比较一下“饭否?”和“你吃饭了没有?”你觉得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xiaoxue.xuekeedu.com
生:简单。
师:概括得好,它的确可以用很少的文字表达相当丰富的内容。文言文很精彩。这是无庸质疑的。这么精彩的语言为什么今天不用了?
生:读起来很难懂,不方便交流。
师:文言文的确生涩难懂,可是你要知道,白话文是从五四运动之后,也就是1919年以后才开始大力倡导的,中国三千多年的有文字记载的文化与历史,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用文言文写成的经典名著不知要比白话文的多多少!所以你说我们现代人学习文言文有没有用?
生:有用,能让我们看懂古书。
师:不但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读懂更多的书,而且可以让我们明白更多的道理。
四、新课讲授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同样出自孟子.告子篇中的《学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知道,就是学下棋,下围棋。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帮我们学懂古文的一种好方法。谁能单讲这个弈字(生答),汉字中有一个字和弈字特别象,谁知道这个字?
生:老师,奕,神采奕奕的奕 师:知道“神采奕奕”是什么意思吗?
xiaoxue.xuekeedu.com
生:就是精神饱满的意思
师:说得好,就象现在大家上课的精神状态一样,下面就让我们保持神采奕奕的精神状态来继续我们的学习。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谁愿意给大家把文章读一读(指读课文,采访:说说你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
师:你们感觉他读得怎么样?(生评)再指读
师:大家的热情感染了我,能不能也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想试一下。你们注意听我读的有什么特点。(教师范读)
生:老师读得很慢
生:老师那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读得很有古文的味道
生:老师读得很有韵味,有气质。师:还夸我有气质,真好,谢谢你。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读文言文第一要读得慢一些,第二,要注意句中的停顿。这样才能读出韵味,多读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又一种方法。
师:按照我们刚才悟出的读文言文的方法,你在下面也试一试。(生自由读)
师: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谁找到感觉了?个别读
师:还谁想读,好,现在同桌之间,女生先读给男生听,男生再读给女生听(生读)
师:男生女生谁读得好?学生争说
xiaoxue.xuekeedu.com
师:孰好孰差,口说无凭,我们拭目心待,男生女生各找一个代表赛读。
师:女生的清脆,男生的厚重,个有千秋,咱们综合一下吧,齐读。
师:还有想读的同学吗?别急,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以后,你们会读得更好,到时那时,我们再来比一比
师:现在我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先对照文中注释,把你不理解的字或词弄清楚意思,然后再试着把字和词连成句子说说意思。最后再把句子连成篇说说整篇文章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说。有不懂的记下来。我们一起处理。
生:自由学习,小组学习。
师:大家刚才学得怎么样?看来学得胸有成竹了,我来考几个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的是弈秋教导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师:那我来问你,弈秋,是何许人也?
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所以我认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厉害的?
生:通国,是全国的意思,我认为他一定是经过各类比赛才脱颖而出的。
师:相当于全国的围棋冠军啊,多么受人尊敬啊!该怎么读呢? 生:要带着敬佩。
xiaoxue.xuekeedu.com
师: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师:能背吗?(能!)你看古文并不难懂吧!师:就是这样(课件出示)把意思、语气结合起来 把自悟、自得结合起来 熟读成诵──就这样读古文。知道了吗?
师: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教两个下围棋)弈秋的棋艺是这样的高超,那么跟他学下棋会学得怎么样呢?
生:名师出高徒。
师:是啊,我们来看一下他这两个高徒的上课表现怎么样?这句比较长,比较难,请大家用线分别画出两个人上课表现的句子,一个一个的说说。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一人读一个小分句,并解释一个小分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这句。
生:一人读,一人解释,合作学习。师:我们先来说第一个人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听课的时候专心致志,只听弈秋师傅的教导。
师:能不能说一下“惟”的意思? 生:只
师:你很聪明,巧妙的调换了一个词的位置,就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通了。课件演示:惟弈秋之为听一句的语言现象。告诉学生以后
xiaoxue.xuekeedu.com
会进一步进行学习。
师:再来说说第二个人 生:先读,后解释
师: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些词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答。你注意到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一个意思吗?
生:不是,一人虽听之中的之是弈秋的教导,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指第二个人。
生:老师,不对,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指鸿鹄,不是,是天鹅。
师:那它们和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一样吗? 生:不一样,那个之是“的”的意思
师:你看看这个之,神行百变啊,一会出现在句中,一会出现在句尾,不同的位置,甚至一句话中,意思都不一样,接下来的学习中你还要关注它,它还会发生变化。
师:大家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读。指导读,背。
师: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学生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能不能用两个成语分别来概括一下两个人的上课表现。
生:其一人全神贯注其一人心不在焉 其一人聚精会神其一人三心二意、其一人目不转睛其一人心猿意马、其一人一丝不苟其一人东张西望、„„
xiaoxue.xuekeedu.com
师:猜一猜,这样学习的两个人,他们的学习结果会一样吗?(不会)孟子对这件事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学习文章最后三句话,你读懂了哪一句就来说哪一句。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学生解释,教师随机指导生字“俱、矣、曰”
师:“虽与之”的“之”解释是指前一个人。“弗若之”的“之”书上没有注释,怎么解释呢? 生:也是代指前一个人
师:又是这个之字,它又有变化了,我们这回来总结一下(课件出示)这是在这篇文章中所有出现之字的句子,你看它有时表示人,有时表示事,有进表示物,还有时是特殊用法,这在文言文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家今后学习古文的时候要多留心这样的字,比如这篇文章中还有几个多次出现的字,你发现了吗?
生:有“为、其、与” 师:有进步。谁再来说 生:为是其智弗若与?并解释
师:你解释得很好,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尝试:“说的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了使语言精练,作者在“弗若”和“与”之间进行了省略,你能补充吗,把意思说完整?课件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可以填“之”
师:(相机标添加)老师太激动了,我再来问一下,你知道你填
xiaoxue.xuekeedu.com 的这个之是什么意思吗?
生:前一个人。(掌声)
师:太棒了!!你不光了解了之的用法,而且还能学以致用,将来一定可以写文言文了。
师:作者认为是不是智力的问题? 生:曰:非然也。学生解释。
师: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同意)大家都很聪明,我们和孟子的观点是一样的。不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啊,那么是什么原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呢?
生:因为后一个人没能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师:对了,学习应专心致志。(板书:专心致志)
师:三句话连起来读,读出感情,能背的就背。(读出反问的语气和回答时肯定的语气)
师:再给大家一个更大的挑战,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生串讲 师:谁能背诵全文,能背的一起来背。生看图背全文 师:学得不错,今天我们学得好,也是专心致志的结果啊!
五、学文明理:
师:学史可以明智,精彩的学弈,就象一面镜子,它故事里折射出的每一个角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专心致志以外,你还从哪个角色,哪个角度有所感悟和收获呢?今天课上我们就来召开一个《学弈》经验总结会。今天的总结会上,我们还荣幸的请来了全国围棋冠军弈秋师傅、弈秋师傅的大徒弟、二徒弟和众多的学者嘉宾。
xiaoxue.xuekeedu.com
大家表示欢迎。(生疑惑鼓掌)
师:弈秋在哪儿啊?就在你们中间啊,大家可以选择一个角色。弈秋,或是大徒弟,或是二徒弟,或者是孟子,以他们的身份来说些什么,也可以作为嘉宾联系实际说说。
生:我是弈秋,通过这第一次教学,我知道了,不光在课堂上要教他们下棋,还要注意他们听课的效果,如果我能及时的发现二徒弟的情况,可能他就不会溜号了。
生:我是大徒弟,我认为上课注意听讲是我的本份,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弈秋师傅身上的真本领,大家可千万别学我那个小师弟啊。
生:我是二徒弟,上课不注意听讲是我不对,可是我根本就不喜欢学围棋,为什么偏要我学下棋啊?
师:是啊,不喜欢又怎么能专心致志的学啊? 生:不管喜欢不喜欢,做事就得专心致志。
师:孩子们,想一想,和弈秋师傅这样的围棋一流高手学习,机会多么难得啊,如果好好把握,坚持到底,说不定在围棋上有大成就,这一开始的投入有多么重要啊,是不是?是
生:„„
生:我也觉得是态度决定一切!
师:是啊,态度决定一切,连《学弈》这篇课文的作者孟子都这样说(课件出示:)“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生:不专心,就没有收获。
师:是啊,不专心一无所得,反过来说,专心则得,小专小得,xiaoxue.xuekeedu.com
大专大得,恒专则可成大器。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专心致志的学习了课文《学弈》,明白了许多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做事能一直这样专心,取得更大的成功。谢谢孩子们,下课!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四单元《学弈》7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
学 弈
教材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文言文名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注意朗读节奏,古筝配乐《高山流水》)。
二、讲授新课
回忆归纳以前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熟读成诵——理解文意——明白道理。(课件出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教师板书《学弈》,学生通过预习讲解课题。
(设计意图:现代认知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研究证明,学习者之所以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主要不是因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新颖或者教学情境生动有趣,而是他们了解到新的学习任务同自己后续的学习、生活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所以,学什么、为什么学、用什么方式学,这是在任何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与学习者沟通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熟读成诵
1.读之前引导学生说出朗读时需注意的要点:(1)注意朗读的节奏。(2)读准字音(特别是翘舌音,本文“之”字较多,强调学生一定读好六个“之”字。(3)放慢点速度。(课件出示)2.准备:同学互读(正音、纠错)。
3.指名读(好中差各一名,自评、生评、师评)。4.教师范读(生评,师趁机强调节奏,翘舌音)。(配乐)5.自己练习一分钟(个别指导)。
6.全班齐读(学生自评、教师点评)。(配乐)7.小组比赛读(互评)。(配乐)8.师生接读。
9.检查背诵情况(小组成员互相背诵)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为解决问题采用了两条基本途径:同伴互助,分享彼此的思考;潜心读书,与文本、作者充分对话。在这里教师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二)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组长组织组员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章大概意思。2.写一写(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3.小组交流。(练习说意思)4.小组选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谈论中,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三)分析课文、明白道理
师:从课文中找一找反映两人学习结果的句子。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师:能针对这句话提个问题吗?
生:为什么两人一起学习,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师: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读一读,简单概括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板书: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
(四)由学弈想到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态度的重要性(小组合作交流后发言)
(设计意图:在漫谈中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在准确地摸清学生底细的基础上,逐步引领学生由现实走进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现实,在阅读教学中走一个来回。)
(五)学生自创警示语:态度决定结果/态度是最好的老师(例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本文寓意的基础上,又联系生活实际说了说态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一节语文课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最后安排这个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课外拓展阅读(配乐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推荐几句古文中的经典名句,在加大课外阅读量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的感受中国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三、作业
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编写故事。
2.课后读一读、背一背老师推荐的课外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作业的弹性设计,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无形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教学反思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喜欢学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值得以后继续尝试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有条理、有目的地学习本课文言文。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本课时,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读出韵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文言文,教师的范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指导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诱发学生的情感。
三、本节课围绕着“读、译、悟、背”四个环节教学,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活动规律。在教学本课时,老师始终只是个指导者,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篇: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螳螂捕蝉-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螳螂捕蝉》
【师生问好,孩子宣誓】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请和我一起写写字好吗? 【孩子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师:大家都已经读过课文了,那么故事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生:是吴王和少年。少年】
师:对,【师板书:吴王】那这两个人谁为主? 生:少年。
师:那我把“少年”写得高一些。现在黑板上有三个词:少年、吴王和螳螂捕蝉。故事大家都读过了,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把故事的大概意思给大家讲一下呢?
生:少年用“螳螂捕蝉”这个道理要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师:好!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少年通过“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提醒了吴王,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考虑做了之后的结果。师: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明白了不能攻打楚国的道理。
师:吴王最后明白了这个道理,不是结果。结果是最后打消了攻打的念头。好的,你先请坐。还有谁愿意来谈一谈?
生:吴王一开始决定攻打楚国,但是一些大臣反对他的意见,吴王就说谁要是敢来劝阻就处死谁。而一个少年却很聪明,他利用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提醒了吴王,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xiaoxue.xuekeedu.com
师:好的,介绍的非常的详细。“螳螂捕蝉”如果作为一个成语来讲,还有词语叫?
生:黄雀在后。【师板书】 师:那谁会讲这个成语故事?
生:一只蝉趴在树枝上喝水,它没发现他后面有一只螳螂正要吃掉它。而螳螂眼睛只盯着蝉,它却没有发现一只黄雀就在它的后面也想吃它。而黄雀也没有发现,在它的后面,有一个少年正拿着弹弓在向它发射。
师:很不错,请坐。还有谁能更流畅地讲一讲?
生:一天,蝉趴在树枝上在静静地喝着露水,【师提醒若加上“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会更好。】但是他不知道螳螂正在伸着爪子准备向它发起进攻,而在螳螂的后面,一只黄雀也准备向它进攻,与此同时,黄雀的后面一个少年也拿着弹弓在瞄准它。
师:大概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想想还能怎样说的更清楚呢? 生:从前,在一个花园里长着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正趴在树枝上喝着露水,可是它没有想到它后面有一只螳螂正伸着爪子准备吞噬这只蝉,但螳螂更没有想到的是,黄雀也在它的身后伸长脖子要吃掉它。更让黄雀没有想到的是它的身后有一个少年也在拿着弹弓瞄准它。师:是黄雀的身后吗?【生笑】是在树下有一个少年对吗? 师:现在故事大概都已经清楚了,同学们说的都很流畅、准确,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好不好?【师用PPT放出故事原文,引导学生快速地浏览一遍】少年就是借了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一个道
xiaoxue.xuekeedu.com
理,那么如果让少年来讲这个故事该怎么讲呢?想想要提醒讲的时候注意些什么?
生:要把“少年”改成“我”。
生:对吴王的称号要改成“您”或者“大王”。
生:少年对吴王讲话的时候要恭敬,毕竟他是一个国家的大王。师:那有没有人愿意来做少年讲一讲这个故事呢?【讲之前先请学生再次熟悉故事,并注意吴王和少年说的话,以便讲得更流畅。】 生(扮吴王):你小子跑到花园里来做什么?看衣服都淋湿了。生(扮少年):禀告大王,我正在打鸟。生(扮吴王):你打着了吗?
生(扮少年):我没有打着鸟,但是却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生(扮吴王):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生(扮少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枝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师指导学生可以加上动作,那样更形象】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它不知道它的身后还有一只黄雀。
生(扮吴王):你看的真仔细,那黄雀要做什么呢?
生(扮少年):是,那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去捕食螳螂。蝉、螳螂、黄雀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注意到身后的祸患。【师引导掌声鼓励】【请同桌之间互相练习演一演这一段,师适时指导。】 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来给大家演一演呢?表演时的注意事项不可忘记哦!
xiaoxue.xuekeedu.com
生(扮吴王):你一大早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服都弄湿了。生(扮少年抱拳跪下):禀告大王,我正在打鸟。生(扮吴王):那你打着鸟了吗?
生(扮少年):没,我没有打着鸟。但是我却看见了一件顶有意思的事。
生(扮吴王):什么事情啊?
生(扮少年):您看树枝上有一只蝉高高在上,自由自在地在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就在它的身后,拱着身子,挥起前爪,正要进攻。但是螳螂也不知道黄雀在后,正伸长脖子去啄它。生(扮吴王):你说的真仔细啊,那黄雀是要吃掉螳螂吗? 生(扮少年):是的,黄雀正要去进攻,但是它也不知道我正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自己身后的祸患。师:很好。那这个时候,蝉、螳螂、黄雀同时都在树上吗? 生:不一定的。
师:是的,一开始的时候蝉在那里,后面的就不一定了。那么少年给我们讲这个故事,他最说的是哪一段话?
生:他最想说的是不能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自己身后所隐藏的祸患。
师:可以结合书上的原句,谁再来说一下?
生: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藏着祸患。【师引导可以再流利一点。】
生: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
xiaoxue.xuekeedu.com
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就是这样一句话。少年讲了半天所要表达的就是这句话,一起来读一遍。【生看大屏幕齐读】
师: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那什么叫“一心”呢? 生:就是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生:就是只顾着自己眼前的利益。
生:没有考虑周全,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一切。师:对,这就叫“一心”,那蝉一心干什么? 生:喝露水。师:螳螂一心干什么? 生:捕捉蝉。师:黄雀一心干什么? 生:黄雀一心想要捕捉螳螂。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从哪几个词可以体会到蝉、螳螂和黄雀的一心,一门心思。【生再读】
生: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师:那哪一个词体现了它的一心呢?
生: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根本没有注意到身后的祸患。师:对,完全陶醉在其中了,这个“悠闲、自由在在”体现了它的一心。那么螳螂的“一心”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螳螂鼓着身子,举起前爪。
xiaoxue.xuekeedu.com
师:对,就是从它的动作、神情里面看到了它的“一心”。那黄雀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黄雀伸长脖子,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螳螂身上,就顾及不到身后的危险了。
师:黄雀“伸长脖子”,对,从以上这些词我们看出了它们“一心”想捕捉对方。那如果我们现在再来讲的时候,这些地方就要讲得仔细一点,因为讲得仔细,才会让吴王听起来更觉得有道理。【指导后再请学生来讲这个故事】
生:花园里有一棵树,树枝上有一只蝉,它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那螳螂鼓起身子,举起前爪,正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它却不知道我正举着弹弓在瞄准它。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自己身后所隐藏的祸患。师:却没有顾及身后所隐伏的祸患。少年通过这个故事目的就是想说好这一句话【出示句子】,看来这句话真的很重要,谁再来说说。【指名一学生说】
师:那么少年说这一句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什么呢? 生:他想让吴王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想不到自己后面的祸患。师:把自己当成少年,谁来说一说?
生:大王呀,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师:少年怎样把话题引到吴王身上去呢?
xiaoxue.xuekeedu.com
生:大王您只顾着攻打楚国,却不知道其他诸侯国正等着攻打您呢。生:大王,您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攻打楚国,这样只会让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这样您是得不到利益的。
师:真是说的语重心长呀!为什么是这样呢?让我们回到课文的前面去看一看。【生自由学习课文的前几个自然段】谁来读读看,为什么少年说的是有道理的?
生: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师:最后一句吴王固执地说,再来读读看。生: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师:对,这样就体现出固执了。谁还愿意来读读吴王的话? 生: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师:这里面还有一个词叫“乘虚而入”,刚上课时有同学问我这个词什么意思?我先请他自己想一想,那现在谁来告诉大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趁着别人虚弱的时候进攻。师:现在谁虚弱?
生:现在是吴王攻打楚国,吴国比较虚弱。师:吴国比较虚弱,因为兵马? 生:兵马都去攻打楚国了。
师:兵马都去攻打楚国了,城里就虚弱了,人家就乘着你这个空来偷
xiaoxue.xuekeedu.com
袭你,这就叫“乘虚而入”。那么吴王一心想干什么? 生:吴王一心想攻打楚国。
师:你能读出他的坚决吗?你觉得哪一句最能体现他的“一心”你就重点读哪一句。
生: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师:对,这里表现上看是吴王很固执,实际上是? 生:是他一心想攻打楚国。
师:吴王的心意已决,你们谁也不要再劝阻了,再劝阻就处死他。下面我们再回到少年说的那番话中,他怎么说?我们再来听听他说的话。
生:大王呀,您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您不能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师:丢了西瓜,捡了芝麻。除此外,后果如何? 生:后果不堪设想。师:什么是不堪设想? 生:就是不能想象。
师:假如我们想象一下,我们该怎么说? 生:后果是您去攻打了出国,我们就要亡国了。
生:当吴王攻打过楚国之后,其他诸侯国很可能就把吴国给消灭了。师:应该是当吴王去攻打楚国的同事,其他诸侯国已经来攻打吴国了,这是不堪设想。但是吴王已经说了“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那少年能将劝阻直接说出来吗?
xiaoxue.xuekeedu.com
生:不能。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把话说好才行。
师:那如何说好呢?【师稍稍提醒指导孩子说时的语气、神态】 生: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读得有点意思,没有劝阻的味道,谁再来?
生: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指名两人读】
师:就这么一句话包含着如此深刻的含义,那吴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从哪里知道他明白了?
生:从恍然大悟这个词看出他明白了。师:谁来做一做吴王,我们来看他是否明白了?
生:哦,原来我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这是一个反思性的吴王。
生:唉,(学生叹口气)如果我现在去攻打了出国,可能我现在的国家已经被灭亡了。
师:真是危险了,还好明白过来了。
生:我差一点就因小失大,可不能让其他诸侯国得逞呀。师:也是在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生:攻打楚国是鲁莽的举动,这样做不能使我的国家得到国泰民安,所以我不能这样做。
师:好一个吴王,及时反悔,及时领悟。如果我们仿照“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来造一个以吴王开头的词,那会是什么呢? 生:吴王占楚国,诸侯国在后。生:吴王攻楚,诸侯在后。生:吴王攻楚,因小失大。
师:去攻打别人,还可以用一个词,哪个词? 生:讨伐。
师:对,我们用“伐”这个字。“吴王伐楚,诸侯在后”【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句话。那到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我想问刚开始的时候吴王说谁敢来劝阻,就处死他。可是到他最后他又恍然大悟,取消了攻打的念头。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他没有处死少年。
生:为什么那么多大臣说了那么多话都没有改变吴王,而少年只用了一个故事一句话就让吴王改变了主意呢?
师: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那为什么少年没有被处死呢?
生:少年没有像大臣们一样说“吴王呀,你不能攻打楚国呀„„”这样吴王听了会不耐烦,他通过一个故事来告诉吴王不能攻打的原因。师:对,大臣的话让吴王感到厌烦,而少年用了一个故事。生:我觉得大臣们的方法不对,他们是和吴王直接针锋相对,有一点让吴王服从他们的意思,所以吴王会生气。而少年呢是用一个故事让
xiaoxue.xuekeedu.com
吴王自己去明白其中的道理。
生:因为大臣们给吴王说的那些都不是事实,吴王看不到后面的灾难。而少年讲的故事让吴王直接看到了攻打之后所带来的灾难。师:大臣们是直接进谏,而少年时拐弯抹角地说,那少年如果说“大王呀,我给你讲个故事。”是不是讲个故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刚开始大臣们是想把意思强加给吴王,而少年时让吴王自己去明白这其中的利害的。
师:你说到点子上来了,要让他自己去明白。那么怎样才能让他自己去明白呢?
生:我觉得是少年让吴王看到了事实,所以吴王是通过这件事情才明白了攻打楚国的话,其他诸侯国会乘虚而入。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少年“劝阻”吴王的过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少年也是“一心”想劝吴王,从哪里看出他的一心呢?
生:因为少年一连转了三个小时。师:为什么他要一连转三个小时呢?
生:因为吴王还没有发现他,他想让吴王发现他。师:还有哪里看出的呢?
生:我觉得是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襟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他一心想劝阻吴王,一连转了三个小时,衣服和鞋子沾湿了耶毫不介意。师:为什么他要转三个小时呢?
xiaoxue.xuekeedu.com
生:其实他就是想让吴王注意他,他又不好当面去找吴王。生:我可以从第二自然段“死命令”,第三自然段的“转三天、毫不介意”这些词看出少年时一个很爱国的人,他也很勇敢。他为了吴国的前途,决定要去闯一闯。转三天,表明了他的决心。为了得到吴王的关注,他的心里非常的急切,因为如果晚一步就真的要去攻打楚国了。
师:他的心情很急切,转一天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转三天呢? 生:因为他要弄一个巧合,给吴王一个自然的感觉,让吴王没有警惕。师:哦,原来如此呀!真是煞费苦心,还要让吴王知道这是一个自然的巧合。那谁来做少年转转看?体会一下少年的心情。【一生上台】此时的少年手里应该带着什么? 生:手里拿着一个弹弓。
师:为什么要拿着一个弹弓呢?不带可以吗?
生:因为只有这样吴王才会相信他讲得故事。【老师出具道具“弹弓”,老师做吴王,学生做少年现场表演碰面的场景。】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少年的良苦用心。【师介绍吴国的历史,趁机总结本课教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少年那睿智的一句话。生: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师生告别】
第四篇:《学弈》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古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很大,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
2.读课题,解题。
什么是学弈?(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学弈:即学习下围棋。)3.《学弈》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指名学生简单介绍有关孟子的资料
二、读通整体文章
1、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老师读时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3、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边读懂每句话,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各自说说自己读懂的句子,再把不懂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还有不能解决的,等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汇报解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已读懂的句子大意,提出不懂的词句,小组或老师帮助解决。
①课件点击出示长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各小组代表汇报每句意思后,再指名朗读,自评、他评相结合。
齐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一起来读,还读的不好的同学也努力地把这句读好,齐读!)
②课件点击出示短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汇报意思,指名读,读出停顿。齐读。
③课件点击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汇报意思,理解整个句子为设问句,指名读,自评,他评。男生读前句(强调语气),女生读后半句(肯定语气)。齐读。
3、讨论明理
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4、深化认识,联系实际,抒发真情。
①你在学习上有过与弈秋的两个徒弟相同的经历吗?结果怎样?(学生交流,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的重要性。)
②师小结:是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把事做好,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这真是(出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跟老师读一读,齐读。)
5、熟读成诵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做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文言文就像古诗一样,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意境优美,你们想不想背出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①根据你的理解反复诵读,指名读课文,他读得怎样?(哪里值得你学习,哪里你认为不够,该怎样读?)
②配乐朗读,指名,男女生分读,齐读,试背
四、课后扩展
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练习读文言文,可以的试着背诵。
板书设计:
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
学 弈
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学弈》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新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教完《学弈》这篇文言文,感觉到教学时应该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自主探索。
一、以图激趣引导预习
《学弈》一文配有一幅插图、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图中人物不同的姿态、表情、想像、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和查阅字典,自己先逐字、逐句地试着翻译一遍。学生根据观察插图、依靠注释和联系上下文,完全可以基本上推想出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初步读通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反复朗读积极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⑴反复朗读读准读熟
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
⑵逐字精读积极思维
翻译文言文必须做到字字落实,同时因为相当于文言文的字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所以应引导学生逐字精读、积极思维、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