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声乐演唱音色的可塑性
中文摘要
本文从声乐演唱音色的基本概念和音色的分类入手,探讨音色具有可塑性,主要包括咬字的技巧、共鸣腔的调节、呼吸的方法及真假声的运用这四方面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声乐、演唱、音色
I
Abstract Strictly speaking, the vocal music art development is from the original labor and produce the “song” began to sprout, only later to form a “national singing”and “Bel Canto” of these two kinds of form but different meanings of singing.“Bel Canto” is actually a professional classical music from Western Europe tothe traditional singing style developed from the Renaissance, gradually formed after the bel canto.Classification from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sound ofsinging tone of the discussion,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sound, usingscientific voca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work requirements, the artistic image,so as to improve the art expressive force, name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work,different singers and other factors, using the variations of tone to the performance of vocal music works.Key words:Vocal music, singing, tone
II
目录
中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声音色的概念 ······················· 1
二、音色的分类 ························· 1
三、音色具有可塑性 ······················· 2
(一)咬字的技巧 ······························ 1
(二)共鸣腔的调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运用好呼吸方法 ···························· 3
(三)真假声的运用 ····························· 3
结语 ······························ 4 参考文献
III
浅谈声乐演唱音色的可塑性 Plasticity of vocal timbre
引言
声乐是用独特的嗓音来表现情感、情绪或描绘情景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中,嗓音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特点的嗓音音色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更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在声乐教学领域,音色的可塑性是声乐艺术与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一、人声音色的概念
音色(tone-color)是指音的色彩、音的感觉。什么是音色?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音色的不同取决于不同的泛音,不同的人以及所有能发声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正是这些泛音决定了其不同的音色,每一个人即使说相同的话也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可以根据其音色辨别出是不同的人。唱歌的声音通常指的是丰富的,甜的,深刻的,明亮的,富有表现力等,其具有鲜明的个性。音色由多种谐音组成,就嗓音而言,音色的多样化是来自于我们讲话或者歌唱时内容所体现的各种情感来表现的,什么样的情感,就会有什么样其对应的音色。其中有基音和泛音,音色主要与共鸣腔有关,共鸣腔包括咽、口、鼻、鼻窦、气管、支气管和肺。
二、人声音色的分类
音色可分为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次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其中女高音又分为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的音色是清澈的,适合歌唱甜美、纯洁的作品。花腔女高音其音色清脆、华丽,灵巧适合演唱华丽装饰的作品;戏剧女高音的音色明亮,圆润、坚实,适合演唱情绪较复杂的作品。此外,次女高音的音色圆润柔和、低音区明亮深厚,适合演唱旋律优美悠长的作品。女中音的音色通畅,低沉宽广、富于胸腔共鸣,适合演唱醇美、浓情、凝厚的作品。抒情男高音的音色通透、优美、抒情性强,适合演唱连贯性和流动性较强的作品。次男高音的音色高音区圆润通畅、低音区坚实暗沉,适合演唱富有激昂情绪的作品。男中音音色宏亮、结实、富于胸腔共鸣,适合演唱厚实宽广的作品。
三、音色具有可塑性
科学的发声方法符合人的嗓音发声规律,歌唱中音色的控制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发声方法的变化。在歌唱过程中,音色的可塑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掌握咬字的技巧、调节共鸣腔体的长短大小、调节气息的深浅强弱及结合真假声的运用等,这些都会使音色发生微妙的变化。对于音色的塑造,主要从以下三点来阐述。
(一)咬字的技巧
咬字对于音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发音器官分成“唇、牙、舌、齿、喉”五部分,不同的词,用相应的“五音”器官咬,即在歌唱中,通过“五音”的声母咬一部分从而形成不同的形式。
字头(声母)的发音是非常大的,非常短,几乎滑过,歌手字头关键部件必须做到准确的发音是正确的。韵母分为前韵母和后韵母,可以说不同的咬字方法会形成不同的音色。前韵母的声音明亮,自然,为了防止白,爆炸等问题,使声音清晰、有力,均匀,形成丰富的艺术表现,因此前韵母一般要咬的靠后。后韵母音色比较暗淡,为使音色更加宽亮、浑厚统一,因此要采用后韵母前咬。咬字靠前会产生明亮尖锐的音色,靠后会产生浑厚宽亮的音色,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咬字还要结合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及方言特点来进行咬字。例如,在陕西北部的民歌,歌词“哟”延伸拉长,如果在普通话发音唱,声音太暗,没有足够的味道。此时它需要的是明亮和灵活的音色,声音位置较为靠前。因此,不管是哪种唱法,他们共同的要求都是在演唱歌曲时,必须要把握好汉语的规范发音,抓住汉字词的特点头、腹、尾,运用合理的发音技巧,从而拥有更好的声音。
(二)共鸣腔的调节
共鸣腔的调节对音色的影响至关重要。能否自如的调整我们的发声共鸣,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来形成音色,这将直接影响到音色的变化。当然,共鸣腔的整理运用与局部运用都会对音色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由此可见,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连通一气,从心理头腔共鸣多于胸腔共鸣,那声音就会明亮、尖锐。如果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结合,则声音沉重的。一般演唱高音区主要运用头腔共鸣,低音区较多运用胸腔共鸣;如:戏曲民歌多用头腔共鸣,产生的音色多为清脆、嘹亮;西洋唱法主要运用整体共鸣,产生的音色多为宽厚,饱满;原生态多用头口腔共鸣,共振结合,声音是甜美、圆润、质朴的;通俗唱法较多运用混合共鸣,音色自然,类似说话。
因此,共鸣腔的调节对于音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巧妙的运用各种共鸣的比例,并按照各声部的要求进行调整,那我们就能获得圆润、悦耳、动听的音色。
(三)运用好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源动力,也是一切歌唱技巧的基础,呼吸的深浅强弱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呼吸过浅就会导致声带紧张,音色干涩、缺乏弹性;呼吸强弱不同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当情绪激动、焦急时,呼吸需深入,声音往往就高而强,音色则明亮而有力;情绪低落平静时,呼吸较弱,声音往往低而弱,此时音色则轻柔低沉;当然,要有些通俗歌曲更强调情感的表达,此时呼吸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想要表达悲伤低沉的情感时,需要加重呼吸,从而产生深沉忧郁的音色;想要表达美好的事物与情感时,要轻柔的呼吸,从而产生清新优美的音色;想要表达激情热烈的情感时,不仅要加强呼吸深度还要加强呼吸力度,要想表达轻松快乐的情感,需要拥有流畅律动的呼吸。因此,呼吸是歌唱的支持和动力,控制和调节呼吸
对歌唱尤为重要,只有运用正确的呼吸才能有美好的音色。
(四)真假声的运用
真声是实在、清晰的声音。假声是一种虚幻迷离的表达和较为孱弱的音质,重在表现声乐作品的诡谲神秘。纯净的真声是色彩暗淡,低沉的声音,不是甜美的,纯净的假声是色彩单调,空灵的声音是微弱的;真假声的协调程度,直接影响歌唱者的演唱音色和对作品的感情处理,当然真假声的运用也要根据作品想要表达的效果来结合。如在西洋唱法中,强调真、假声的相协调结合,低音区主要是真声,而高音区主要是假声。它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加深刻的表现人物形象以及推进歌曲的层次发展,更好的加强和渲染作品。而在一些山歌、当地民歌中,真声的运用要多于假声的运用,它更重视的是用开阔嘹亮的音色来展示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一些感情的释放。所以,运用真假声结合演唱,能够使高音明亮,低音结实,声音能柔能刚,歌唱也具有持久力,它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歌唱方法。
综上所述,人的音色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角色来运用不同的演唱技法来调整我们的人声这个乐器的技能,从而根据我们不同的要求来达到我们想要的音色,进而更好的去展现作品的情感。想要获得美好音色,必须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首先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咬字技巧、合理的共鸣腔体的配合与调节及呼吸的调节与气息支持力的控制相结合;其次也可以采用开口元音,再结合些简单的旋律加以练声;再次也可以选用音区和风格都相适应的歌唱性强的歌曲练习,并且要处理好真假声的运用,为其安排合理位置;最后可以根据演唱作品中人物的需要在演唱风格上对音色加以针对性地训练,从而增强在不同作品中,不同演唱风格的音色的转换和运用,充分表达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与音色的感染力。
结语
总之,在声乐演唱中音色具有可塑性,我们要想获得美好音色,必须要合理的用科学的发声技巧来调节音色,进而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张舒红.黄河大合唱M.知识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2]严伟平.声乐艺术的抒情性与再造性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4]曹之懿.宛凌.我想把歌唱好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1995 年.[5]乐艺术的抒情性与再造性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年 第 3 期.[6]薛良.歌唱的方法 1987年 [7]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1998年
[8]侯莲娜.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演唱处理与艺术表现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 第 2 期
[9]冯志莲.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新收获--王志信近年作品初探期刊论文-北京: 人民音乐 2002年
[10]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2005年
[11]严伟平,声乐艺术的抒情性与再造性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 3期.[12]徐磊,施光南声乐作品的抒情性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第二篇:谈声乐演唱中音色的美学特质论文
声乐演唱是广泛被大众接受和认可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有较强的感染力,而且还牵动着观(听)众的情感,并有多种风格的表演形式,可以满足观(听)众多元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的需要。声乐演唱是以人声作为载体,来表达声乐作品的内容、情感和风格等。音色、音高、音长和音强并称为音乐属性的四个要素。而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音色的变化都会给观(听)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其中音色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色色彩的变化、形式多样的美学特质使得声乐表演更加的丰富,能够把作品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丝丝入扣,从而更能打动观众的心弦,更能震撼观(听)众内心深藏的情感。分析声乐演唱中的音色的美学特质,不但可以丰富我们对声乐演唱表现理论的认识,而且还将这种认识运用到声乐演唱实践中。
一、音色的基本内涵
音色可以理解为声音的颜色,它是声音的重要属性之一。通过音色,可以将一个人的声音从其他人中辨别出来。声乐艺术不仅是以人的嗓音为乐器的演唱艺术,也是形成表演者独有特色的重要元素。总的来说,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色也是一个人独有的个性特质。
既然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嗓音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音色,每位声乐演唱者本身具有良好的音质基础,那么通过自身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和表现风格,凭着熟悉的音乐技能技巧,准确地将自身的嗓音调整为最为合适自己的状态,就能演绎出唯美的音乐效果和呈现出独有的艺术作品风格,给广大听众以广袤无垠的遐想。
音色自身就带有强烈的美学特质,并且具有独特性。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拥有不同音色的表演者可以向观众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声音,不管是激情豪迈的还是甜美婉转的,都体现出了声乐演唱中不同音色的美感。
二、声乐演唱中音色的重要性
依照人声的不同,可以把男女声音划分为不同的声部: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在艺术歌曲中,不同的音色通过演唱者音色变化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歌唱是依靠声音来表达情感的,它需要运用歌声中的各类色彩,来对人的各类情感进行呈现,在声乐演唱中音色是歌曲情感重要的一种表现技巧,比如在《魔王》歌曲中,父亲的慈爱、惊恐、失落与悲痛等情感,就需要演唱者运用不同音色进行表达。在歌唱中,色彩变化需要依靠气息力度进行掌控,同一个人演唱同一音高时,用的气息力度各不相同,其音色所产生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如果气息强,音色相对就强一些,而气息弱,其音色就相对柔和一些。我们知道音色明亮一般能给人带来愉悦、兴奋与积极之感,暗淡音色则会给人沉闷、凄惨与哀愁之感,音色是具有等级的,如同色彩一样,丰满深厚与单薄的脆亮均是音色等级中的两极,如在民歌《跑旱船》里,不仅要演唱出豪迈奔放之感,还要唱出美、甜、脆亮的音色来。我国民歌大多追求甜、脆、亮的音色,在腔体打开的同时需要声音的位置靠前,并形成中国独有的音色美学特质,在声乐演唱与人物塑造中,音色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声乐演唱中音色的美学特质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有很多关于声乐演唱中音色美学的研究理论。如:在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左传》中,就提到了声乐的长短、大小、急缓、清浊、刚柔等辩证观点。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中,随着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对歌唱的音色美更有越来越新的诠释。在声乐演唱中,音色极具重要性,音色具有演唱美、表演美、情感美、文字美、吐字清晰等美学特质,能有效塑造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并丰富演唱者对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推动声乐演唱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音色在提高演唱者风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不同地域的作品风格时有着不同的美学特征体现,通过音色人们就可以在脑海里刻画出某种形象及变化。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运用不同的音色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仿佛就像在戏曲中运用不同音色来表达净、旦、丑、生、末等角色一样,比如说,在体现声乐艺术的歌剧中,演唱者根据人物性格、歌唱语气、歌词内容并结合个人嗓音特点和审美习惯在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表现方法进行即兴的处理,使观(听)众听其声便知其歌剧的人物性格。观(听)众从而感受到歌剧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且对歌剧要表达的意义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不同的演唱者在演绎声乐作品时会有不同的音色和风格,给观(听)众不同的美的享受。比如宋祖英的音色非常的甜美、亲切,纯净而且十分具有穿透力,同时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迪里拜尔的音色圆润、浑厚、纯美,她们通过不同的音色演绎不同的个性特征,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由于她们个人独特的音色,造就了她们不同的演唱风格,为不同审美趣味的观众所青睐,也使演唱者们百花齐放,各展其姿,这些都是音色所赋予的。
另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格迥异的歌曲风格,其音色的运用也大不一样,产生美轮美奂的效果也大为不同。如:青藏地区的民歌音乐唱家们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涩滞或者不甚圆润的音色,听起来有高原沧桑的感觉,有的还有一种凄凉之感,有时也通过换气、换词之机营造一唱三叹之感,使这种音色有着极强的穿透力,这种音乐调式的应用一直延续到青藏高原边缘的河陇一带和河套上游。同时,青藏高原地区的民歌特别是山歌类型,在音色中常常使用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而且假声的时值延续得比河陇,河套一带的山歌还要长一些。再如: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基本音色,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型:明亮色和暗淡色,从其地域分布来讲,呼伦贝尔、科尔沁、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地区的蒙古族长调民歌,音色明亮高亢,属于亮色系统;而锡林郭勒、昭乌达、阿拉善、新疆卫拉特等地的长调民歌,则音色柔和浑厚,属于暗色系列。
音色属于非物质文化范畴,是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的产物。如: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色,之所以出现亮色和暗色的区别,有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蒙古族猎人,情感激烈,肃杀狞厉,喜欢模拟野兽的叫声,狩猎成功后集体舞蹈,高声呼喊,故其音色以明亮尖锐为主;反之,草原游牧文化时期的蒙古族牧民,关怀生命,充满仁慈之情,既不模拟动物的叫声,也没有集体舞蹈和高声呼喊,而是以优美抒情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来表达内在的情感,故其音色以柔和浑厚为主。江南是云朵林镜,烟柳画屏,庭院曲靖,小桥流水,这样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养育了江南人民温柔敦厚的民风,歌曲是地方民俗民风具体生动的体现,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一个地区人民的品质、性格、兴趣、爱好及其他方面的特质,因此江南民歌音色曲折动人、清新优雅、温柔娴静、婉约轻扬。我们可以在音色的美学特征中,品味着风格迥异的风土人情。而在黄土高原,浩浩黄河养育了朴讷温厚、爽直豪放的陕北人民,因此在演唱陕北民歌时要根据不同地域风格选取恰当的声音,表现所理解和感受到的情感,塑造音乐形象。表现悲愤情绪时,一种是用少量的气息,音色较暗,音量轻而力度较强,产生一种压抑的、悲痛的、强忍的听觉效果,这种痛苦是往心头去的;另一种是用大的音量和较大量的气息,汹涌澎湃而出,并且有意漏些气息,喉咙的空间较大,甚至可以出现某种戏剧性的破音,形成一种倾诉感无法控制的宣泄声音,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并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演唱欢乐的陕北民歌时,演唱者的声音位置要高一些,喉咙的空间不必过大,气息要均匀而且要流畅,声音必须有光彩,轻巧而畅快,并提高声音的灵敏度和明快的声音色彩;当表达严肃的情绪时,演唱者的声音相对粗糙而坚硬,爆发性强,气息坚实,不能漏气。
在声乐演唱中,不同的音色的运用,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歌曲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风格和特点,是由于不同地方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及民俗民风所形成的,通过音色这个载体,观众能品味到不同歌曲所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不同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可以通过民歌的演唱来表现,通过音色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色的美,就是中华民族的美,也就是各民族的美。
总之,音色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极其主要的作用,它可以使音乐风格得到更多元化的体现。听众从音色的美学特质中,品味到不同地域歌曲的不同风格及不同地方的风土习俗;也可以欣赏到歌曲中所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而尽情陶醉其中,还可以领略到不同演唱者的风格和个性特征。演唱者可以通过分析音色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和美学特质,在演唱中更能自觉地运用音色来进行演唱,提高自身的演唱技能技巧和底蕴,更好地赋予作品应有的丰富内涵、深厚情怀和神韵。
第三篇:声乐演唱之心得体会
目录
摘要„„„„„„„„„„„„„„„„„„„„„„„„„„„„„„„Ⅱ 关键词„„„„„„„„„„„„„„„„„„„„„„„„„„„„„„Ⅱ 引言„„„„„„„„„„„„„„„„„„„„„„„„„„„„„„„1
一、掌握歌唱气息的正确方法„„„„„„„„„„„„„„„„„„„„1
二、声乐训练中的咬字吐字„„„„„„„„„„„„„„„„„„„„„1
三、演唱风格„„„„„„„„„„„„„„„„„„„„„„„„„„„2
(一)、不同的国家及作品背景,音乐风格表现必然不同„„„„„„„„„3
(二)、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作品„„„„„„„„„„„„„„„„„„3
(三)、因材施教„„„„„„„„„„„„„„„„„„„„„„„„„„3
四、临场心理„„„„„„„„„„„„„„„„„„„„„„„„„„„4 小结„„„„„„„„„„„„„„„„„„„„„„„„„„„„„„„4 参考文献„„„„„„„„„„„„„„„„„„„„„„„„„„„„„5 致谢„„„„„„„„„„„„„„„„„„„„„„„„„„„„„„„5
声乐演唱之心得体会
摘 要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基础的是掌握运用气息的方法;其次,语言是声乐艺术的基础,而咬字吐字有是歌唱中准确表现语言的基本功;歌曲是语言和旋律共同合作的艺术,我们的声乐学习,就是希望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用歌声及语言的完美结合来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想要描写的人物性格,因此,把握作品的风格也是很重要的;最后就是临场的心理。本篇文章将从上述的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学习的一些见解。
关键字
歌唱气息;咬字吐字;声乐演唱;把握风格;歌唱的临场心理
Abstract
In the vocal learning process, I think the most basic way is to master the use of breath;Secondly, the language is the basis of vocal art, and articulation there is a singing performance in a precise language basic skills;songs and melodies together in language arts, vocal music of our study is to be able to use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singing voice with the perfect voice and language combined to express the author wants to express the mood and want to describe the personality, therefore, to grasp the style of work is also very important;Finally, there is the psychological spot.This article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four aspects I am learning insights.Key words
Singing breath;Articulation;Vocal Music;Grasp the style;Singing spot psychological
引 言
随着现代经济条件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的享受要求越来越高,声乐的受欢迎程度也日益增加,作为音乐学院的学生,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方法,努力学好声乐。
一、掌握歌唱气息的正确方法
我们的声乐演唱最开始学的就是气息的训练,即运用胸腹式呼吸的训练,演唱中的呼气要保持一定的时间,因为要保持声音的位置统一,不能将气息一次吐完,否则声音就会很不稳定,从而不能使演唱者把歌曲流畅完整的表现出来呼气和吸气是很密切的两个过程,要让自己具有良好的控制气息能力,就必须在平时努力增加肺活量。
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必须基本的了解我们发声的身体器官,知道一些歌唱器官的小知识,比如:口、咽喉、鼻、头、胸腔及横膈膜等,得了解演唱时它们所处的状态。我们再演唱之前,头脑中应有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声音从哪里发出到达哪里,都应该有准备,有目的,使一张嘴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们在歌唱前就应该有一种高兴想唱歌的心态,不应处于被动的地步,使自己紧张的脸红脖子粗,这样就不利于气息的控制,气息是演唱的动力,而肺、横膈膜、两肋就是演唱的风箱,只有控制好这个风箱,才能使声音稳定而自然,如果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没打开,就会产生思想紧张、消极,从而反向的阻止气息的运行,使声音僵硬,不自然。
另外,演唱者的听力训练也很重要,在发声之前,自身就要有准确的音高概念,就像没有发出声音但脑子已有了声音的音高和音色,这些都是要不断地磨合训练才能融合贯通,只有方法运用得当,才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声乐训练中的咬字吐字
我们的歌曲要求演唱的字正腔圆,这是声乐艺术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区别之处,本文将从咬字头、吐字腹、收字尾三大方面阐述声乐训练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声乐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歌曲内容的,我们生活中的乐器能够通过演奏技术及技巧来表达作者的感情起伏,但是却没有办法完整的具体的语言内容,而声乐不但能通过演唱者的表演唱出作者想说的话,而且还加入了演唱者对歌词的感情理解,使文字与声音感情完美结合,使作者和演唱者的感情表达更为丰富,这就能让我们与听众产生共鸣和交流,因此,清晰准确的歌唱是听众听懂歌词内容并且与演唱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交流的关键,所以,咬字吐字在歌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能学会咬字吐字,歌词与旋律就不能很好的联系起来,艺术形象也就得不到完美的表现。
我国传统的歌唱理论根据汉字发音的三个特点归纳为“出声”“引腹”“归韵”的咬字过程。“出声”部分主要由21个声母,也称字头。“引腹”部分就是延长发响的韵母,也叫字腹。“归韵”指字音的收尾。我们可以把发音过程分为三个要点:咬字头、吐字腹、收字尾。
1、咬字头:我们在演唱字头时要收拢,咬字要重。俗话说的好“咬字千金重,听者自动容”,就是强调字头咬字用力的要求和声音效果。使“出字”有力,追求声音的爆发力。如“问”(W,就得双唇收拢);“几”(J,舌尖与上腭贴近)。这些口腔关闭或接近关闭然后爆发出来的音往往时间不长,却很有力量。所以说,字正是基础,要“正”,就要施巧劲,从而让参与字头发音的口腔肌肉准确灵活地调动。
2、吐字腹:歌唱语言 中的字腹是声音位置的基础,这与我们平时的说话发音有着很大区别。歌唱声音主要就是由各个韵母连贯而成的,声音是不是圆润,主要取决于韵母发音的准确、连贯、流畅与否。同时,字腹又是歌唱中音色丰富变化的基础。字腹要松开扩充,吐音要圆。如“我”字中的o,“江”字中的a,“渡”字中的u,这个阶段发出的是音节中的唯一的元音,如“普”字中的u,都必须使用圆吐,才能使声音字正腔圆。字腹发音的口腔动作要求放松,尽可能让气流在口腔内自由流动,演长发音时间,使声音自然流畅的推向字尾。
3、收字尾:字尾是字音消失前的收尾阶段,是完成字音、决定字意正确表达的重要部分。这是歌词音乐美的基础。如“爱”字的i,“江”字的ng,就是字尾,跟组成字头的音素一样,字尾都是口腔收拢至完全关闭或接近关闭而发出的音素,字尾收韵要轻,要求把稳定成型的字腹轻巧柔和地收到尾音上来,使字音有个纯正、完整的结束。字尾的时值要比字腹短暂得多,力量也比字头松弛轻柔得多。具体的做法是,当字音在字尾上结束时,气流稍减弱,音量稍收小,肌肉稍放松,为下一个字头的有力喷弹而积蓄力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歌唱者的读字。因此,好的读字本身就是一项声音训练的联系,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教导学生怎样首先去朗读歌词,捕捉口语的感觉,并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歌词的含义上,才能精细准确的表达一首歌曲。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好的歌唱。”千百年来,我国历代音乐家对歌唱的咬字吐字,无不提出严格要求。如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提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这里的“绝”是指唱歌的技巧,他将“字清”列于三绝之首,可见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歌唱中应该认真学习,掌握扎实的吐字咬字方法,成就歌唱发生的基础。
三、演唱风格
歌唱艺术是文字语言与音乐旋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一般地讲,就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出嘹亮的歌声,又用音乐化的文字语言生动的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从而表达其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因此,作品的风格把握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
(一)、不同的国家及作品背景,音乐风格的表现必然不同
在歌曲演唱中,我们要对声乐作品的风格进行分析和表现,联系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及作曲背景,对作品进行研究,特别是演唱者在演唱作品的时候,不能所有的歌曲不论时代和背景,千篇一律的用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来演唱,要研究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作品的差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作品风格。例如在我国的音乐中,时代的特点相当明确,如延安时期的声乐作品,表达受压迫而想改变命运的歌曲较多,如《黄水谣》;而改革开放以来,声乐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作品的风格和创作方法可谓是百花齐放,这个时候的歌曲,往往想表达的是一种处于发展和前进的时代特征,例如《走进新时代》等,也有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及歌颂,如《我爱你中国》之类的,往往要唱出思想上的激动,也有表现细腻情感的,风情小故事,如《大森林的早晨》之类的精美小歌,演唱时就要求演唱者的情感细腻,自然。
(二)、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作品
我们的声乐教学要学会对作品进行风格分析,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什么样的作品,如意大利的热情,德国的严谨,法国的浪漫,中国的自然。这些都应在作品中得以体现,我们在演唱意大利的歌曲时,如果声音在处理方面显得严谨,这就有点过了,我们的演唱情感是由内而外的,不同的声音诠释不同的音乐风格,个人演唱的风格加上自身的生理结构,才能完美的演绎作品。个人声音的差异在中国的民歌上的表现更为明显,如民歌《茉莉花》,不同的人演唱就有不同的风格,宋祖英在维也纳音乐演唱会上的完美诠释,使这首歌曲的声音演唱的最到位,令人百听不厌。因此,演唱的特点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有人喜欢本嗓而显得自然,有人喜欢滑音而独具特色,总之,我们在学习中不要盲目的去模仿,演唱风格要因人因作品而定。
(三)、因材施教
我们师范学校音乐学的学生是将来社会的音乐教师,首先我们要教习学生掌握比较正确地歌唱方法,但是,也不能急于求成,其次,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歌唱生理条件,因人而异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山西民歌经彭丽媛的演唱,使地方特色更为明显;而阿宝的陕北民歌,更是让人耳目一亮,只听他的声音就能把人带到陕北高原。因此,我们应在学习中多听,多看,多学,多唱,不能一味的模仿,而应找到自己的风格。
四、临场心理
歌唱心理是指与歌唱有关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而表现最大的就是怯场。心理学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情绪紧张只是原来已形成的熟练动作、书籍了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叫做怯场”。而往往我们见到的情况就是演出前很多人讲“我好紧张„„”这就是怯场心理。
怯场在音乐表演中的主要表现如下:
1、脑子空白,注意力分散;
2、心跳加快,呼吸紧促,发抖,嗓子干渴,随之声音发抖,音高走调,节奏不稳,脸红心跳,甚至晕倒。
而造成怯场的原因有很多,基本如下:
1、技能不熟而引起心理压力;
2、思想负担过重;
3、自信心不足;
4、临场经验不足。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怯场,都会影响学生的发挥,我们必须做好全部准备,才能克服怯场心理,具体方法如下:
1、勤学苦练,因此才能“艺高人胆大”;
2、克服害怕失败的心理,音乐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经出错则无法弥补,但我们应保持良好心态,努力演好后面的部分;
3、增强自信心,上台前可找个安静的地方,暗示自己一定行,或者告诉自己说“我叫不紧张”,增加自信,必能事半功倍;
4、积累舞台经验,树立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我们可以在演出前登台走台,缓解内心的压力,并且养成“败不馁”的精神,则一定会克服怯场,走向成功。
小 结
演唱表演比较复杂,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必须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学习咬字吐字的好习惯,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克服怯场心理,才能在声乐的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凯,《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192页 【1】 马俊芳,《声乐理论基础》第一章,河南大学出版2004 【2】 宋承宪,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 薛良,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第四篇: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
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
一、歌剧的声乐教学意义
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如果有机会完整地演绎歌剧将会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所提高,歌剧的演唱会让学习者渗入声乐艺术的实质。声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产生,可起到熏陶、感染人,提升整个人类的思想境界、审美理想的作用,也可满足人们心灵、情感的寄托和需要,达到启迪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门艺术过程中要本着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以崇高的境界要求声乐的教与学。
在当今的美声演唱领域中,艺术歌曲与歌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诗歌、戏剧、文学、美术、灯光、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至善至美的综合体。它的伴奏气势宏伟,一般使用管弦乐队,是在舞台上用演唱来表现的戏剧,是戏剧的一种音乐形式。大多戏剧是分幕的,幕与幕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是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展开的。歌剧每一幕通常由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并且它们之间通常又由宣叙调衔接并贯穿发展起来,歌剧这一艺术形式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哲理性,可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歌剧是人们的情感所需要的,同时又能使人们得到娱乐和满足。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是迄今为止独立的几种艺术的融合。作为综合艺术的歌剧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歌剧表演对声乐演唱提出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要求,它一直以来都是声乐的最高艺术殿堂。
二、歌剧与声乐演唱教学的关系
(一)歌剧演唱要求音乐与戏剧情节发展相结合歌剧的综合艺术特征对演唱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除用美妙声音表达出音乐,还要与戏剧、表演等其它舞台艺术协同配合。在歌剧的演唱与声乐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演唱者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对演唱者来说。将情节发展、戏剧冲突与音乐流动起伏相融合是必要的。情节,可以理解为戏剧发展中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的展示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则成为戏剧发展的动力,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离开戏剧冲突歌剧情节便不可能引人入胜。如果演唱者在表现这些过程时对人物性格有形象逼真的刻画,对人物关系、情节的展开和冲突认识、理解得深刻透彻。拿捏得恰当,演出会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欣赏者也会被吸引。而要想塑造出人物角色,做好案头工作很必要。要研读剧本,清楚每幕、每段、每句在说什么,原因后果、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要对人物性格,行为动机进行分析,对每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深入揣摩,这是成功塑造人物的关键。需要我们对剧本故事人物诞生的文化背景、植根的土壤有所认识和了解。因此宽泛的知识及敏锐的触觉和理解力对演唱者都是有用的。
然而众所周知,音乐是歌剧的核心,能获得成功的歌剧首先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歌剧中的声乐除了具备以上戏剧的思想认识手段,更重要的它是用人声的音乐形式体现歌剧主题和内涵,有力地烘托歌剧艺术效果。歌剧中声乐形式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它对演唱者提出演唱时要具备高超的声音技巧、准确识谱能力等各方面与音乐有关素质要求,为声乐的教与学注明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二)歌剧中各艺术体裁的共同存在对知识结构的完善
歌剧艺术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在歌剧中,它的构成要素很多。是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绝佳组合。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里有宣叙调他称“朗诵调”,旋律近于说白,节奏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用于陈述剧情和戏剧动作紧密配合,也常作为咏叹调的引子用于咏叹调之前、咏叹调(是角色动作处于平静状态下演唱的独唱曲,相当于戏剧中的独白。主要刻画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一般篇幅大,结构完整,音域宽,技巧复杂,音乐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可以在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来演唱)和合唱或重唱(相当于戏剧中的群众场面。能烘托剧情的发展,使剧情富有动力)。歌剧的器乐结构:器乐分为前奏曲(开幕前演奏的管弦乐曲,起提示或概括剧情的作用)、幕间曲(幕与幕之间管弦乐曲,起烘托气氛的作用)、终曲(全剧结束时演奏的管弦乐曲,带有总结全剧的意义)和舞曲(富于生活气息,常起到配合剧情、活跃气氛的作用),这是器乐曲独立演奏的部分,而在整部歌剧中器乐是在连续不断地奏出旋律,除了联系各独立的幕,更联系各唱段、宣叙调、咏叹调和合重唱,并为其伴奏。咏叹调旋律优美,成为声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演唱者在歌剧表演中除了演唱精美的咏叹调外,更要将宣叙调表演得完整而准确恰当。
歌剧中的宣叙调有着交代剧情、表达情感、作为程式的段落、激化矛盾、结构转换的意义。音乐上突出的语气化音乐风格,旋律走向呈直线的平稳进行,节奏的均分,模糊的和声功能和分句,其实这些也都是为实现它说话的意义。在演唱技法上,要求比咏叹调更清晰地吐字,更生动的语感;唱法为增强声音的表现力会更自由些;分析判断说与唱的比例,与歌剧总的格调保持一致。高水平的演唱,不仅是技巧与情感的高度配合,同时也是艺术中的协和、对称、平衡美的表现,我们在演唱咏叹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宣叙调,它可训练演唱者歌唱的整体感、统一感、连贯感。也使得演唱者深入对音乐的分析理解,扎实音乐修养。相信了解宣叙调并对其进行细致演唱后会对其它的声乐体裁有相应的促讲和指导,除了咏叹调、宣叙调之外歌剧中的重唱及合唱在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因为它在音准、节奏、气息的训练过程中比独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此外还使得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处理、演绎能力得到立体的强化和提高。再者歌剧中的重唱除了具备一般重唱的特点外,要在保持声音和谐的基础上又要唱出具有角色的个性特征,和谐而不失个性。
重唱使得歌剧音乐中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兼而有之,它几乎都发生在主要人物情感交融或纠葛的时刻,为歌剧的发展提供了速度。如果说宣叙调强调了戏剧语言而忽视了音乐价值;咏叹调虽能自如地展现音乐力量,但有时又对戏剧语言产生了阻碍;重唱则是寻求音乐戏剧在戏剧性因素与音乐性因素之间获得平衡的一种最佳形式。这是由于重唱本身具有的多声部叠置的特点,因而能把歌剧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的情感表达同时组织进自身的逻辑结构之中,把不同内容的剧诗、不同性质的旋律按多声音乐逻辑和情节发展要求组合起来并加以戏剧性的展开。因此歌剧中重唱的特点是它在同一长度单元中,所表现的戏剧容量要比单声部陈述得更丰富,结构上更为紧凑,并且中间所包含的不同人物音质也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
在合唱的学习排练中,要求队员以集体性的歌唱实践、学习、理解和掌握声乐作品,还要学习与指挥的密切配合,将音乐形象线条化。这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学习实践途径。因为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其表现形式极为内化。而通过与指挥和乐队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将音乐具体化,拓展了音乐学习通道。同时,我们通过对指挥手势的感悟,对作品的各声部协调、平衡的多维立体的分析过程,会进一步地使内心的音乐形象丰富起来,也从学习中掌握了分析、建立音乐形象的方法和过程,这对个人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是一个独特的促进和发展形式。
一般情况下,演唱时比较注意的是声音的优美和纯净,对于作品的处理则会忽略一些。因为平时学习中的模仿会占据很大的成份,不可避免,学生在歌曲内容情绪上的表现和理解会出现模糊,而在声音上过于重视,在情感的表现上落后,以声掩情,使歌唱的感染力降低。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由于群体学习和多声部的学习难度较大,每个片段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长,在排练学习中注重对作品各声部感情和内容的分析,比较细致地从各声部歌唱速度、力度、音色的对比上进行练习。这种极为细致的分析和练习,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聆听各声部的变化及整个重合唱的效果而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要求,使得在声音的表现中更注意的是整体形象的树立,从而能正确理解和演绎作品。作为一种群体艺术形式的歌剧重、合唱学习;学习者会在排练、演绎过程中,通过指挥的要求、自身的合唱实践,不仅在基本素质、理解作品上有很好的进步,而且对声音的判断、调整和认识也将有一个飞跃。同时,由于是群体的学习,学习者也能在同一曲目和统一要求下互相交流和提高,这对激发演唱者对声乐艺术的学习和认识有着重要意义,是单纯声乐课学习无法做到的。现在的很多音乐院校都不会忽视重唱、合唱、重奏、合奏在学生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会摆好它在教学中的位置,这样歌剧中众多的重、合唱便会使得声乐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它对学习者的声乐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歌剧表演是声乐与器乐的配合,此外它又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与雕塑、服装、造型等的融合。它们共同体现一个时代场景,一种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学中又必须要注重声乐与器乐等各有关要素的配合,并要对画面视觉效果及有关的各种艺术要素进行审美与评价,不断探索、改进与提高。
(三)歌剧舞台实践与声乐教学
声乐的表演性艺术特征,决定了舞台实践对歌唱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是在积累经验,有了某种经历或体验,便会得出教训和经验,才可能使得事情越做越好。歌剧的演绎和普通的音乐会形式不同,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更多更复杂,要求具备的能力更高,需要演员的综合条件和素质。首先它是由多人演出的,需要演员与多方的配合,要求与其它成员发生互动,在眼神、动作、声音、情态进行交流,与自己一个人表演是不同的:它是由多幕连续不断的具有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组成,每一场故事发展的阶段戏剧张力的程度,人物在此时的心理活动,都需要演员有较好的把握和塑造;歌剧的音乐流动需要随着指挥与器乐配合进行,还需要融进氛围,与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去展现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歌剧的演出要求演员在对戏剧思想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配合其它艺术元素,将歌剧艺术完满地呈现。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歌剧的演出会使各演出成员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熏陶与提高。
无论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歌剧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都是重点,它体现并展示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歌剧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它对声乐演唱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演唱者在解决问题,努力达到这些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技能水平的提高。
歌剧音乐的连续性使歌剧表演具有其特殊性。歌剧演员必须在规定的音乐空间内,去完成规定情景下的人物情感的表达。演员既要充分地把所扮演的人物生动形象地展现给观众,又不能超出音乐上带来的局限。因此,舞台上歌剧演员的表演,必须处于“理智状态”下的表演。表演话剧的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去酝酿情绪,调整状态。一旦情绪到位,他们可以完全投入,忘我投入,直到演员认为情感表达得到满足为止。即使有背景音乐的烘托,演员的表演也是自由的、可以尽兴的。而在歌剧表演中要求就更为复杂,演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情感表现,否则音乐可能已经转换到另一种情景上,因此歌剧演员的表演是受约束的且有被动性。歌剧演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声音、音准、节奏、速度及和指挥、乐队合作等一系列问题;还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舞台上的地位、剧情发展的速度以及对手的交流等等。这就使得歌剧演员最在舞台上塑造人物的同时,还要让思维不时地跳出来,检查声音、音准等方面是否到位。歌剧演出时,演员既要投入还要清醒地保持自我,歌剧的演出对演唱者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演唱者才可能在歌剧表演中更主动,更灵活。
第五篇:声乐的演唱形式教案
《声乐的演唱形式》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一组歌曲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学会分析声乐的演唱形式。
2、通过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并能用欢快、优美的歌声来演唱歌曲。
3、通过活动与练习,让学生掌握四种拍子的基本击拍图示。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声乐的演唱形式及学习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分析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 钢琴、电脑、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先用提示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歌曲,并进行复习,从而导入到新课中的声乐的演唱形式。介绍声乐的演唱形式: a.小组唱: 由8至 12人左右组成小组进行演唱。内容有时是齐唱,有时是多声部,形式比较灵活。
b.轮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按一定的要求先后演唱同一旋律,形成各声部此起彼落,也构成了良好的和声效果。轮唱歌曲气氛热烈,通常以先后相距一小节为多见,演唱时各声部要稳住速度,结束要整齐。
c.表演唱:是把歌唱与表演结合在一起的演唱形式。其特点是旋律近于口语化,有说有唱,有领有合,生动活泼。
d.弹唱:一小组人,每人手持一件民族弹拨乐器,边弹边唱。弹唱中有说有唱,有领有合,也可适当做些动作,形式也比较生动活泼。、2.欣赏一组歌曲,让学生通过音响辩别每首歌曲各属于什么演唱形式。
3.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运用不同的音乐要素就会产生不同内容与情感,而不同得演唱形式是为其内容服务。
如:《我爱你,中国》,演唱形式:女生独唱,曲式结构:主部为ABA,拍号4/4:速度:稍慢中速,表达情感:赞美祖国。《青年友谊圆舞曲》得演唱形式为齐唱,曲式结构为单乐段,拍子为3/4拍,情绪欢快激荡。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1.作品简介
(1)女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
这首歌曲是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歌曲的结构由引子、主部和尾声三个部分组成,而主部又可分ABA三个乐段。
引子,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祖国大地,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主部A段节奏平稳,中速,下行音调仿佛在叙述大自然的美景。B段的旋律由小跳转六度、八度大跳,与A段形成对比,进一步展示祖国的壮丽山河。再现A段旋律,进一步发展了音乐主题。尾声是全曲高潮,其旋律富有推动力量,通过两个“啊”的抒发,把歌曲推向高潮,最后一句在高音区结束,倾泻出海外赤子一腔真挚的爱国之情。歌曲词曲结合紧密,运用了叠句,排比句等方法,生动活泼的语言增强了歌曲(2)齐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此曲大调性的旋律表达了20世纪50年代青年人之间的友谊、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式的短歌,3/4拍子,节奏型为| X X X |。该曲节奏鲜明,强拍突出,特别是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符较低,然后接一个大跳或小跳进入第二个音符,而第二、第三音又是同音反复,使得流畅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非常符合青年人欢乐跳动的心情,因而深受青年朋友的喜爱。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1.作品欣赏
(1)男女声二重唱《马铃响来玉鸟儿唱》
该曲是影片《阿诗玛》中的插曲。“阿诗玛”是一个美丽、勤劳的贫苦农民的女儿,长大后被有钱有势的热布马拉抢走,但阿诗玛坚决不从,后来被阿黑哥救走。这首歌就是他们逃离虎口之后,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唱的。这首歌是F大调,2/4拍子,全曲由两部分组成,即对唱与重唱。对唱部分是采用分节歌的形式,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及富有撒尼民族民歌特点的衬词“哎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阿诗玛与阿黑对“我织布来你放羊”那幸福生活的向往。重唱部分,第一声部仍用原来的音调,第二声部则采用同度与向下三、四度音程进行,旋律流畅。最后一句突然向上扬起,进一步表达他们从此“不再忧伤”的真实情感,此处也是全曲的高潮。2)对唱《河边对口曲》
该曲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乐章。它写的是两个流浪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各自诉说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一同踏上“打回老家去”的战斗历程。
这首对唱曲采用山西民歌的音调,运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使上下两个乐句成为相对独立的音调,代表着两个人物不同性格的音乐形象,叙述了两个流浪老乡的悲惨遭遇,但这两个音调又可以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正好是后面的二重唱和二部合唱。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1.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今天努力学习,明天去实现伟大理想的志向。
这首歌曲由主歌与副歌两部分组成。主歌部分由六个乐句组成:二、五、六乐句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模进;
三、四乐句基本相同。由于曲调中 | 6 6 6 6 | 4 6 1 | 下属音出现较多,有离调的倾向,因此,在色彩上与前后旋律形成对比。再加上x x x x | x x — | 这种不规整的节奏反复出现,使节奏活泼跳跃旋律流畅明快,表现孩孑们天真活泼的神态。副歌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旋律向下三度的模进,在伴以“哈哈”歌词连续出现,生动形象得表现了孩子们心里发出的欢笑。
(1)视唱合唱部分,要强调音准与节奏的和协统一,换气一致,保持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咬字清楚,吐字清晰。(2)听录音放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学会分析乐句。
(3)节奏练习,找出主歌部分有特征的节奏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并用节奏谱为主歌部分伴奏。
(4)按照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来进行视唱。
(5)完整视唱全曲。重点练习主歌最后一句与合唱的衔接部分。.(6)分组分段朗读歌词,感受歌词内容。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1.复习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1)复习歌词时,对于一字一音的地方,注意突出强拍,咬字清楚。开始可用中速演唱,熟练后可恢复到原速。考虑到合唱部分音区较高,学生演唱起来较吃力,可移低到bB演唱。
(2)视唱时要突出附点四分音符,即重音要落在第二拍上。对延长记号要通过演唱交待清楚。2.做活动与练习
a.活动与练习(1),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主歌与副歌。
b.活动与练习(2),要求严格按导拍的指挥图式击拍。注意突出强拍,拍点要准确清楚。c.活动与练习(3),充分熟练之后再做节奏卡的游戏。练习中重点解决x.x x节奏及休止符的停顿。课堂小结
一、声乐分类:
[女高音]音域c1一c3共十五度,按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以及抒情花腔女高音和抒情戏剧女高音。全部用高音谱号记谱。
[花腔女高音] 音域cl—e3甚至更高,音色丰富、清脆,声音灵活、婉转,特富有弹性,善于演唱装饰性的华彩曲调。用高音谱号记谱。
[抒情女高音]音色抒情优美,声音宽广而富有诗意。在女子声部中,大多数属抒情女高音。用高音谱号记谱。《玫瑰三愿》是一首抒情女高音独唱曲。
[戏剧女高音]嗓门宽、音量大,声音坚实有力,能表现强烈的感情,善于演唱戏剧性的咏叹调。用高音谱号记谱。
[女中音]音域a—a2共十五度,其音色特点介于女高音与女低音之间。高的女中音近似戏剧女高音,低的女中音近似女低音。用高音谱号记谱。
[女低音]音域f—f2共十五度。女低音的音色不如女高音嘹亮,但比较丰满、温厚、雄浑、坚实,音区也比较低。用高音谱号记谱。在合唱中把女中音称女低音。
[男高音]音域c—c2共十五度,音色爽朗、嘹亮,按特点还可分为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等。用高音谱号记谱。
[男中音]音域A—a1共十五度,音色特点介于男高音与男低音之间。按特点还可分为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前者的音域与音色接近戏剧男高音,后者的音色在低声区与男低音相近。均用低音谱号记谱。
[男低音]音域F—f1共十五度,音色低沉浑厚,是混声四部合唱的基础。按音色的特点还可分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用低音谱号记谱。
[童声] 男女儿童在未变声以前的嗓音称“童声”。按音色特点还可分为童高音和童低音。童高音的音域c1一g2或更广;童低音的音域a—e‟或更广。童高音与童低音的音色与女声相似。用高音谱号记谱,记谱与实际音高相符。
二、演唱形式
[独唱]一个人演唱称“独唱”,不论任何声部都可以独唱。演唱时一般有一件或几件乐器伴奏,也有用乐队伴奏或用其他人的齐唱或合唱来伴唱。
[对唱]两个人对答式的演唱称“对唱”,根据声部的不同还可分为:女声对唱,男声对唱,男女声对唱等,也有两组歌唱者的对唱。
[重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声部的歌唱者,各按自己声部的曲调,重叠着演唱同一乐曲,称“重唱”。根据声部与人数的不同,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声二重唱,男女声二重唱,女声四重唱,男声四重唱等。
[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首歌曲称“齐唱”。群众歌曲常采用齐唱的形式。
[轮唱]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之为“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
[领唱]安排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或中间部分的独唱,因该独唱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独唱者亦称“领唱者”,由一人至数人担任。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如劳动号子等。在大合唱与齐唱歌曲中也常有领唱的形式。
[合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每组的曲调,同时演唱同一乐曲称“合唱”。一般合唱都有乐器或乐队伴奏,没有伴奏的合唱称“无伴奏合唱”。纯粹由女声、男声或童声组成的合唱称„„同声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的合唱称“混声合唱”。根据声部的数量还分女声二部合唱,女声三部合唱,混声四部合唱等。
[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内容富史诗性和戏剧性,常用来表现重大的现实题材,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大合唱起源于欧洲十七世纪。国外除“大合唱”外还有叫“清唱剧”和“康塔塔”的大型多乐章声乐套曲,其内容及形式与大合唱相似,我国统称为大合唱。
[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曲日内容、整体规模和演出形式,与大合唱相似。区别在于大合唱更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贯串;组歌则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长征组歌》是一部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其中包括诗歌、戏剧、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灯光等。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以后逐渐传遍世界各地。
歌剧分:(1)以完全歌唱和器乐不断发展为基础的歌剧;(2)以对白不口音乐段落相交替为基础的歌剧。后者还有大歌剧、轻歌剧、小歌剧、娱乐剧等不同类型。歌剧的声乐部分由咏叹调、宣叙调,各种重唱、合唱等组成;器乐部分由乐队序曲、间奏曲、舞曲等组成。
我国近代的歌剧,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创立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新歌剧形式,如《白毛女》、《刘胡兰》、《洪湖赤卫队》、《江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