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读后感
《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初读断想
暑假我读了《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一书,书中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对我们当前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着重谈了教学活动的组织及策略的运用两大问题,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书中还列举了许多案例。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我对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书中涉及最多的是师生关系如何建立这一问题。我觉得师幼关系、师幼互动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构成一个动态的、可变的课程。而师幼关系的性质与好坏涉及到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持有什么样的儿童观、教育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和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必然会影响课程的建构,使得课程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师幼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而成的。教师如何理解儿童、体认儿童、解释儿童、回应儿童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尽管后现代教育极力反对“中心”,主张“去中心”,既教育既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以儿童为中心。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偏向一种“中心”。我们现在的教育指导思想趋向“儿童中心”,但在实践中又更多地表现为“教师中心”,这是一个不易纠正的问题。而本书中展开的论点有助于指导我们向更现代、更科学、更人本化的个性化教学过渡。
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教师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师幼共同创造教育经验的过程,课程实施过程是情境化的、人格化的,课程是否有意义关键是看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是否有积极意义,是否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的发展。
书中还谈了教师合作教学的重要性。由此让我想到了当下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反思的问题。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反思性教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与功能,也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尝试。但幼儿教师反思的瓶颈是不能发现比较重要的问题、明确问题,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自身进行反思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那很可能要落空。这时,教师需要外部人员帮助其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研讨、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条新的有效途径。
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以往强调的个体性努力,有它的进步性和历史作用,但随着社会进步,社会成员之间紧密合作的不断加深,知识复合程度的提高,教学内容和手段亦有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间的合作互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浅入深,适应新的教学思想,适应社会的新需要。这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更高要求已经到来,尽管我们还在使用“单兵作战”的方法,可是我们已经跨入了新天地,有了新的角色要求,自己必须加紧学习与适应,尽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起来,把本领提级上档。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时候,需要积极倡导教师的群体合作。如何挖掘教师合作教学的潜力,培养教师合作教学的精神,有效地实施教师的合作教学,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以上的感想与各位探讨。不成熟的地方,还希望多提意见。
第二篇:教师的组织策略与技术
新课程
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第一章 新课程与教学组织的变革
教学组织概述 教学组织的含义 所谓“教学组织”,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安排、组合或者“联结’.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和教师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教学?通常情况下,取决于教育者对教学任务的理解,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程度、教学技术与设施条件等。
教学的组织形式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值得关注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基于能力差异的分组教学。
2、基于合作的分组教学。3开放式教学
4、小班教学。
5、小队教学。
6、协同教学。
7、网络化教学。
8、实践教学
教学组织变革对新课程的意义
理解课程改革与教学组织变革的关系
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之所以会产生广泛影响,原因在于他所希望实现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1、在课程功能方面,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在课程结构方面,要实现课程的整合,体现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已有经验,关注知识技能的“基础性“
4、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在课程评价方面,要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6、在课程管理方面,要形成新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系。
如何理解多样化的课程改革目标?课程进步的最终标志是什么? 我们认为“课程的进步最终通过教学情境的改变来实现,教学情境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文化的进步,其核心则
是师生行为方式、教与学的(如果我们从发展、生长的行为方式。改变教与学的行角度理解教学,就能清楚的为方式是实现课程改革根看到,除了静止的知识之本目标的必由之路。“ 外,儿童的技能、心智、情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行为方感以及对社会的亲近,都是式的改变,需要以行为控制他们需要学习的人生“功手段的改变为前提。对教学课”,这些功课地学习,单过程骑着最重要的调控作纯采用集体说教方式远远用的因素,就是我们所选择不能完成,教学的组织方式的教学的组织形式。
必需做出相应的变革。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造就
2、心理观的影响 了新型的课堂
3、文化传统的影响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
二、教育投入水平与教学的样生动活泼的变化?
条件
组织形式的变革引起了课
三、教学的政策环境 堂角色的转换
1、课程结构的影响
组织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所谓课程结构就是指中小供了新的机会
学教学“科目的选择和科目所谓“教学“,就是根据课之间的关系”课程结构反映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要求,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年轻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一代素质结构的要求。课程境,以使他们在这个特定的结构确定以后,这个结构当情境中获得新的经验。中某一门科目的性质就被如何判断我们为学生创设赋予特殊的要求。新课程包的学习情境是否有效? 含了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类。这生在这样的实际情境中,是三类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不是能够得到多样化的“机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会”。可见,对教学进行有和特殊性。
效地组织,就是争取向学生其
一、学科课程教学的组提供足够的机会。
织,要求在关照学科知识系变化了的课堂能够为学生统性、逻辑预成性的同时,提供那些新的机会,以使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生获得更加多样化的发其二,综合课程教学的组展? 织,要更多地从学生的个人(1)、选择的机会。(有机经验与社区生活出发,而不会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有是简单地把综合课程理解机会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为两门以上“学科”的组合。有机会选择不同的学习角其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色)
学的组织,要更多的从学生、与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个人的兴趣出发,充分满足参与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学生体验,操作和研究的需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生动要。的、变化着的社区生活。这
2、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是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更高
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也是衡量教育民
主、开放程度的重要尺度)第二章 自主学习的指导和(3)、主动探究的机会 组织
组织方式的变革拓展了学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实习的时空范围
施意义
组织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综合实验活动的课程资源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从哪里来?
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1)入挖掘人文资源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2)巧妙利用自然资源 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3)充分开发社区资源 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影响教学组织变革的因素 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有关因素:
一、教育者的观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念
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教育者的观念因素、教育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的那者对课程和教学的理解对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课堂的变革来说,至关重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要。)
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1、知识观的影响
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
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
自己做出奖赏或惩罚,以使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活促进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参与的全程性 参与的主动性 参与的情感性 参与的有效性
三、自主学习的意义 提倡自主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是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心智的拓展,心灵的放飞,使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课内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激活身心,引发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引发学生的精神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 开放时空,展示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开放心灵,创设平等对话的自由心空
三、师生互动,构建自主学习的调控机制 转变教师角色 实行有效控制 实行问题管理
要鼓励提问(2)要灵活处理
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拓展教学内容
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综合学习活动
三、加强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
明确学习目标 提供学习条件 细化学习过程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章 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合作行为的产生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合作学习的溯源
《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二、合作学习的概念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
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我国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基本特征相同:第一,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第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第三,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
第四,小组成员相互依赖 第五,小组成员具有个人责任 第六,以小组的团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以“要求人人都能进步”为教学宗旨 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习理念
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形成学习与交往的合作技能 总之,合作学习不仅强调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发展,追求学生完整人格的全面形成,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享用功能。
合作学习的类型和方式 相同内容的合作学习
1、什么是相同内容的合作学习
相同内容的合作学习是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相同教学内容,共同完成
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这种
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内容类型的合作学习可以在任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这种何学段开展,它主要适用于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书本学习任务比较单一的教学知识,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活动。
准和教材规定所编写的具学习前的准备。首先,让全有“可学习”特征的材料。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不同内容合作学习的操作次,让学生分组;再次,为模式
每个小组、每个学生准备并不同内容合作学习的典型提供学习材料。模式是:学习定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进行分组——相同任务的合作合作学习时,教师而应当参——不同任务的合作——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参反馈与评价
与主要表现为观察、倾听、不同内容合作学习的变式介入和分享。
有如下几种: 进行学习总结与评价 变式一:学习定向——学生
分组进行相同任务的合作
2、相同内容合作学习的实学习——学生重组进行不施要求(怎样才能促使每一同任务的合作学习——反个学生都投入学习?)馈与评价 合理分组 变式二:学习定向——学生角色分工
分组——相同任务的合作做好学习评价工作(成绩检——合作成果展示——交测、游戏竞争)
流与整合——反馈与评价
二、不同内容的合作学习变式三:学习定向——学生什么是不同内容的合作学分组进行相同任务的合作习
学习——合作成果展示—不同内容的合作学习是指—交流与整合——反馈与教师把某一内容的教学任评价
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并设合作行为的指导与养成 计与之对应的学习材料,学良好的合作行为既是合作习小组的每个学生负责学学习开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习其中的一个材料已完成合作学习所追求的一种教相应的任务,然后把各小组学目标。
中学习相同材料的同学组
一、学生合作行为的产生 合起来,进行合作学习以求诱发学生的合作行为对于熟练掌握。随后,学生重新教师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回到自己所属小组,分别将的工作。就一般情况而言,自己所掌握的内容与小组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是必的其他同学交流。在二次合须的。
作的基础上,学生全面完成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根据教学任务。学习结束后组织实际教学的需要,设计成会评价,以检查学生对学习任晤型、马蹄型、圆桌型)务的完成情况。
创建能够形成合作的学习不同内容合作学习的实施小组
要求
小组规模 4-6人为宜 采取措施,提升个人责任、小组构成(如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心任务分配
向,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分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合作行工,让学生用内部语言整理为的教学活动
思想,别人介绍时记笔记在改变了学生的座位形式等)
和科学分组的前提下,教师指导方法,形成合作技能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是(这种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诱发学生合作学习行为的要依赖其他同学提供信息,关键因素。它主要表现为教因此学生是否善于传达信材加工、活动组织和学习评息,是否善于接受信息,是价三个方面。
否善于接受信息,是否善于
二、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导 求助、善于解释等,直接影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响着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当所谓倾听,是指细心的听加强这些方面的指导)取。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提供帮助,确保学习效果。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的聆不同内容合作学习开展的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所以教一个重要条件
师要加强学生倾听行为的不同内容合作学习开展的培养。良好倾听行为的养
成,应主要抓好四个方面: 指导学生专心地听别人发言。要求学生听别人发言时,眼镜眼镜要注视对方,并且要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对方以积极的暗示。指导学生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记住(笔录)要点,并考虑这个发言有没有道理
指导学生尊重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必须等别人讲完后再提出来;听取别人发言时,如果有疑问需要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要使用礼貌用语。
指导学生学会体察。逐步要求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看法和感受。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表达即表示,主要依靠语言,也可以使用其他辅助形式。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向别人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学生能够很好的表达直接影响着别人能否有效的获取。教师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培养学生先准备后发言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发言前认真思考,能够围绕中心有条理的表述,必要时可以做一些书面准备。
培养学生“表白”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能借助解释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意思。实践告诉我们,提供解释的效果远远超出简单告知
指导学生运用辅助手段强化口语效果。在很多时候,学生会有辞不达意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图示或表演等手段来克服口语的乏力。
3、养成良好的“支持”与“扩充”习惯
运用口头语言表示支持。运用体态语言表示支持 在对别人的意见表示支持的基础上,能对别人的意见进行复述和补充。
4、养成良好的“求助”与“帮助”习惯
要求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向同学请教,并且能说清楚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
要求学生求助时要有礼貌,请教对方要用商量的口吻,要用“请”字,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等等。要求学生主动关心别人,学会对同学说“不懂找我,我会帮助你的”
要求学生向别人提供热情、耐心、有价值的帮助。
5、养成良好的“建议”和“接纳”习惯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建议和接纳行为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且有礼貌的像对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并且能够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思想
鼓励学生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支持与自己意见不同或相反的同学的正确认识。
第四章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因而就更能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陶冶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与现实意义
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教育学的是杜威。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主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从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1、自主性
2、综合性
3、实践性(强调亲身参与、重视探究经验)
4、开放性(1、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2、学习时空的开放性
3、学习结果的开放性)
5、创造性(首先: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
创造空间,由于探究以现实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都问题为起点,涉及的是学生有主动性、独特性、体验性的未知领域,学生选择怎样的特征。的探究路径,得出怎样的探
4、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究结果,都没有固定的模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式,他们是在一个完全自由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的空间里完成学习活动的。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其次,探究性学习不以掌握学习。合作学习的内涵: 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他鼓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主体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思维。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
三、探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的合作互助活动。
方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
方式,与其他学习方式相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比,如接受式学习,研究性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绩为奖励依据的。
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习任务和控制学习进程的。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
四、探究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
1、社会进步催生探究性学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习
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所学内
2、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容以教材为载体,由教师通习
过确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3、学生发展呼唤探究性学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的习
发现,而只需接受和消化教第二节 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师所讲的或者教材所呈现步骤与基本方式 的知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来源 式学习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源以下五个方面。头”,教师指导学生可从以学习目标不同。
下几个方面来发现问题。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不同 文献资料
学习内容不同
学科教材、文学名著、科普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不同。读物、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课学习心理不同
外读物中均蕴藏着探究性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学习的丰富的问题来源。研究性学习概念有广义和生活实践
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是作“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为一种学习方式,狭义的则的生活阅历是探究性学习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中问题的重要来源 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探究反思 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解研究型课程=作为课程的研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究性学习
现这样的情况,解决了先前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A问题,可能又会产生B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学习过问题,C问题„„后续问题程的内在品质,即自我导是在探究反思中产生的,是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下一轮探究性学习需要解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决的新问题。
有:
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选择问题
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选择问题应遵循以下5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基本原则
评价指标。
科学性原则。(2)因地制宜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的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4)实效性原则(5)前瞻题中学习。
性原则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提出假说
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提出假说是科学研究的重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要环节,提出假说必须规范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化,即要做到:第一,所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立的假说要具有解释性,假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说不应该与已知的经检验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的事实和科学理论相矛盾。
第二,在假说中,应该有两个或更多的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应作出明确的预测性表述。第三,假说必须是可操作、可检验的。第四,假说在表述上是简明、精确的。另外,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大胆猜想,超常规解决问题。实施探究
实施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着手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一是在手欧几何筛选信息的方法上,指导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二是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以较多地获得他人的帮助。解释结论 评价反思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 问题讨论式
问题讨论式探究学习,就是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探究,其一般程序是:从特定的问题情绪出发——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选择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得出多个结论。知识发现式
知识发现式探究学习,就是要学生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其一般程序是:从已知的学习内容出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实验探索式
实验探索式探究学习,就是借助实验、调查等手段来解决“未知”问题,其一般程序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第三节 探究性学习的主体行为和组织策略
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行为变革 转变观念
要迎接探究性学习的挑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第一,转变学生观。第二转变师生关系观,第三,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第四、树立新的教学观 发展能力
首先是在处理教材的能力上,教师应在更高的层次以更宽的视野来把握教材,并根据探究性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所传递的内容进行再构思和再处理。其次是在指导能力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富有艺术性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并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再者是在反思能力上,教师要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和完善自己。最后是在信息处理能力上,教师要能熟练的在网络载体中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指导学生搞好探究性学习。改进方法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探索新的评价方法;要始终贯彻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与学生合作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其行为意识。充实知识
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下功夫。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对探究的方法有一个系统且明了的把握。
教师只有在观念、能力、知识、方法上实现全方法的转变,才能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探究性学习中的学生行为要求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探究性学习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的水平和精力投入的程度。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问,学会处理信息,学会交往合作,学会总结评价。
1、学会观察提问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借助观察,学生能从未知领域中发现问题,实施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善于观察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
要明确任务、调准方向、理清顺序,边看边想、随即记录,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观察效果。观察的策略有:重视设计观察步骤。重视全面观察;重视交换观察视角;重视分析观察信息;重视评价观察成果。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2、学会处理信息
2、提出假设中的组织策略
一是收集和整理资料(资料
3、实施探究中的组织策略 的来源、资料的查找和处首先提供必备的资源,其次理、资料的整理与使用)是讲解一些收集资料、获取二是采集和处理数据
信息资源等最基本的科研采集和处理数据的一般步方法,再者,对于学生在探骤是:采集原始数据——组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织、整理——列表图示——要及时了解并做出反馈,此描述分析——解释——结外,还要协调整个班级的探论。
究学习活动,使研究过程能采用原始数据,可通过观和谐发展。
察、查阅资料、调查和实验
4、解释结论中的组织策略 采集数据。评价反思中的组织策略 筛选数据,要剔除无关数据这一阶段,教师要组织好学和不完整、不客观的数据。生个体反思和学生小组交分析数据,可进行图表统计流与反思。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
程度分析。
第五章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利用数据分析预测,即利用织与实施
数据对事物的过去和现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进行统计分析,预测事物的本认识
发展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特
3、学会交往合作
点
学会参与(2)学会协调 从《纲要》的规定和课程设(3)学会联络(4)学会计目标出发,我们认为:从理解
课程性质上看,综合实践活学会总结评价 动是一门国家设置、主要由总结评价学习态度
地方特别是学校根据实际总结评价研究能力和创新开发的必修课程,它是经验精神
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总结评价探究过程的规范性课程、发展性课程、非学性 科性课程。
三、探究性学习中的主体组从课程内容角度,综合实践织策略
活动包括四大指定性领域探究性学习既强调学生的和许多非指导性领域,两者主体作用,也重视教师的知共存,互为补充。道作用,因而在探究性学习从课程目标角度来看,综合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有相应实践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的组织策略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
1、选择问题中的组织策略 忘教师专业发展,两方共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当前的生,教学相长。
发展状况心中有数,特别是从课程的实施形态来看,综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发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展趋向和兴趣爱好要深入以学生的经验和社区的生了解,努力创设一个民主、活为背景,没有现成的教自由、创新的学习氛围,让材,强调课程的生成性。学生有提问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包括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以下6个方面:
“提出问题”,可以设置适
1、基于经验,强调综合性。当的问题情景,在情境中可以融合的方式实施综合实以包含相互矛盾的时间,或践活动的四大指定要素,将者使问题略超出学生的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识范围,但处于学生的“最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近发展区”通过努力是可以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解决的。体,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再次,教师还要对选题的确基本要求。
定进行指导。(1、从众多的2、面向实践,突出实践性。问题中提炼出核心问题,使
3、重视全面,强化整体性。得探究方向较为集中。
2、4、回归生活,体现开放性。从课题与学生已有知识、学
5、立足发展,关注生成性。科教学联系的紧密性考察以人为本,落实自主性。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
3、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从课题开展的主客观条件、有活动性、过程性和地方性制约因素等几方面考证选等特点。题实施的可行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历史和
现状
作为一门发展、动态、生成的新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甚至存在一些误解。从流程来看,有宣传发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规划设计、过程调控和评价反馈等方面的问题;从不同层面来看,有教育行政、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的问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要求
为更好的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与目标,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应该做到“三个关注”和“四个兼顾”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
2、认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兼顾,科学与人文的兼顾,内容与方法的兼顾,个性与共性的兼顾。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组织;二是年级层面的组织,三是班级层面的组织。
学校层面的组织 建立课程开发队伍 重建学校管理制度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存的捷径,学校必须汇集集体的教学智慧,针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制度 活动规范化制度 完善学校课程方案(从本地区、本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形成课程的总体方案)
年纪层面的组织
人员组织
2、计划制定 班级活动的组织 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2)个人活动(3)集体活动
制定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2)活动目的(3)活动方式(4)活动时间(5)活动内容与步骤(6)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活动策略
在统筹安排活动因素时,主要应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取向与实施策略
亲历亲为
(二)自主发展,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
(三)探索发现
(四)交往合作
二、教师指导策略 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的知道应该体现不同的行为重点
确定主题阶段
一是尽可能让学生学会选题把选题的过程放大,让选题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过程,成为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二是重视培养学生课题活动方案设计的过程,特别是课题方案论证的过程,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严谨的思辨。
活动实施阶段 注意两点:一是要把研究过程细化,让教师的指导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切记表面化和形式化。二是要建立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构成方法论指导系列,形成各年级系统的专题系列
活动总结阶段 注意两点:一是成果的表达形式要多样化,而不能只看到显性的、物化的成果,要树立“参与就是成果,认识也是成果”的思想,重视学生的科研道德。二是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三、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广泛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管理者就必须树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自己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组织者。无论是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还是校外资源,都要尽可能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可聘请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政府机构官员等人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甚至成为指导小组的成员。这样,既能减少课程实施阻力,又能使课程资源开发机会丰富。有效评价策略
1、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体化
2、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
系。
正视每一种差异——对“个
3、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体的人”的包容、接纳 评价的方式和途径,建立综凝视每一段成长——对“整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体的人”的尊重、赏识 的机制。(特别是评价方式、小班教育的特点: 评价制度、评价形式和评价教育的人本性特点 机构)
教育的充分行特点 将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综合性特点 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教育的主体行特点 等方面的状况作为学校整教育的互动性特点 体办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小班教育对教师角色和素
养的要求
第六章 小班教育的组织策 在小班教育中,首先要求略
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小班教育概述
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和
一、什么是小班教育
学生观。在现代教育观念的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引领下,教师在教学过程是教育的整体化和个别化中,要变“权威”的架势为的有机结合。即教育活动一“朋友”的姿态,变“裁判”方面重视认识与情感、态的角色为“顾问”的角色,度、意志的结合,以塑造教真正民主、平等的善待学育对象完整的人格;另一方生,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同面又针对每一个个体的差伴,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异,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养者,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法,提供最合适的教育。为人。
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许多角色的转变还要靠教师素发达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组养的支撑,一方面,要提高织形式做了很大的调整,尤专业水平和能力,另一方其在班级规模上趋向小型面,更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化。
养,完善个性,塑造人格魅“小班教育”作为专门名力,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词,是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负责、宽容、幽默等优秀品研究中的一个术语。小班教质。
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建立这种“同化型”的师生组织形式,即在学生人数较关系,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个方面;活动。基本特征是班级学生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 数量较少。
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用上帝的眼睛看一群小天小班教育意味这课堂教学使
空间和时间条件的改善,也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意味着生均享有教育资源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标准的提高;从课堂教学活睛”
动形式角度看,小班教育意
二、小班教师的素养要求 味着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21世纪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活动和主体发展的教学形定位在四个方面: 式,意味着学生在课堂教学第一,教师要具备思想政治中教育机会的增加和学习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质量的提高;从教学过程的第二、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结果看,小班教育意味着教的,适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育活动有效地发挥了教育念 的综合效益,教师的教学观第三、教师要有广博厚实的念和教学行为方式改善,师专业知识。生交互活动的方式和课堂第四、教师应该具有专业技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学习能。
质量和综合素质有效提高。这个四个方面的素质对教小班教育的六个“新” 师来说缺一不可。
(1)环境新(2)课堂新 作为“小班教师”这一个特(3)教师行为新(4)评定的角色,一下这些素养同价方式新(5)科研思路新 样重要。学生发展程度新
创新的行为 小班教育的优势与特点 艺术的方式 注视每一个角落——对“全开阔的视野 体的人”的平等、呵护
综合的能力
研究的能力
小班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 让学生充分享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1、自由选择内容
2、自由选择方法
3、自由表达观点
4、自由选择同伴
5、自由选择练习
教学内容综合化 综合,并非是简单的学科内容的相加,而是一种由点到面、由线到块的扩张,是一种点击式的网状学习模式。学科内容综合的方法,大体有三种:一是“板块叠加”,以学科内容的某一要点激发悬念,引入其他学科内容自然叠加起来。二是“主线串连”,即在学科内彼此关联的各教学内容中,以某一主线来串连各内容,形成单元综合学习模式。三是“中心辐射”,以活动主题为核心,开展关联各学科的综合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综合化,要求教学过程活动化,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小班所采用的档案袋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评价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评价关注了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评价成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行为
评价成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
第七章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网络化课堂教学概述
一、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含义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入新的教与学观念和教与学理论,使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逐渐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探索者;二是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更加积极主动并具有挑战性的、更广泛意义上的知识求索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理解一些教委抽象的现象活过程。另一种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由学生亲自运用网络技术,教师主要起监控的作用,它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其他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二、网络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
新的教育观强调“为人”的教育,而不是“人为”的教育。网络化课堂教学以其灵活变通快捷的特点和高效的双向互动性成为实现双向互动交流的代表性媒体,符合现今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它汲取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点,具体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
自主性
2、交互性、3、个性化
4、仿真性
三、网络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思想基础 建构过程的实现需要一定环境的支持,“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改革
网络化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网络优势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外,网上资源通过链接相互联系的超文本组织管理信息的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认知主体知识的意义建构活动,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应用,有利于实现不同认知阶段的学习。
四、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原则 体现课标基础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
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着力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的结合
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和
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网络化课堂教学活动的常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见模式及一般流程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和使用
一、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能力
活动常见模式
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个别化学习模式
2、协作式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学习模式
3、演示模式
4、三、学科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探索式学习模式 术的整合策略
二、网络化课堂教学的一般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流程
合,应该依据各学科的具体创境激发,发现问题
2、实际来进行,即要根据学科自主探究,利用资源
3、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作交流,相互促进 对象,找到整合的切入点,4、实践应用,内化知识
5、并结合学科教学的各个环总结学习,建构意义 节来开展。具体可以采用以
三、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教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学设计案例解析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 准备阶段
2、情境创设
3、情境驱动策略
主题探究
4、协作学习
5、体现教学的直观原则,使教迁移拓展 学内容变得更具体形象,帮
助学生理解和感知内容。网络化课堂教学的主体行一,模拟各种场面,如世界为以及策略
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面
一、教师角色行为的重塑 貌、重大事件等,使学生在1、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室中就能体验到与世界 网络化的课堂教学还要情况类似的情境 求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熟二,有些学科的实践内容不练驾驭者和学生学习过程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导学者。具体表现如下: 和操作,如天体运动,植物教师是信息技术的选用者、的生长过程,影响学生健康设计者和组织管理者 的实验等。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导(2)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学者
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角色智能的提升
外界新刺激之间的认知冲要实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的有机融合,教师不仅要驱动学习者自主学习。有扎实广播的专业知识、教通过对情境的自由探索,培育的基本理论修养及其他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饿、和能一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具力。
备较高水平的综合信息素无论创设何种性质的情境,养,包括一般信息素养、信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息技术教育价值观、教学设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 计能力、教学实践和教学研情境创设要有多样性 究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结构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 化的能力系统。
3、寓教于乐策略
要提升综合信息素养水平。
4、多种活动方式并用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 第八章 教师合作教学的道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组织实施
技术,并利用自己的已有知教师合作教学对新课程改识经验主动适应信息技术革的意义 的迅猛发展,在“用信息技
一、教师合作的含义
术”的过程中消除畏惧感,所谓“合作”就是在人际交逐步树立学习——应用—往过程中,个人或群体基于—适应信息技术的信心,形某种共同的目的,彼此经过成终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意协调作用而形成的互相帮识和能力。
助、互相依存、互相提携、其次,在系统、科学的教学团结共进的联合行动,是双设计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方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一起性,有特色的校本实践 磋商、学习、工作的过程。,形成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教师合作教学”就是为了的常规和习惯。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紧紧
二、网络化课堂教学对学生围绕某个教学主题,通过教行为的要求 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研学习观念的转变
讨、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素养
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
力的发展。
二、教师合作的意义
教师合作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体现教师工作特点的需要
教师合作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 教师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条件下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师合作教学是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需要
教师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
一、围绕课题研究的教师合作教学
课题研究是校本娇艳的核心与龙头,也是教师合作教学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形式。在学校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广大教师坚持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挖掘校内资源,发挥教师教育实践的优势,依靠群体力量,充分体现了围绕课题研究教师合作教学的效果。
二、围绕课例分析的教师合作教学
这是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课前设计与分析,课中协同与互补、课后反思与修正在内的,教师群体互相参与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
三、围绕主题沙龙的教师合作教学
在教师的合作教学过程中,常常选择一种形式活泼、方式灵活的主题沙龙模式进行。它既可以是同一学科内的教师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教师的聚会。从内容来说,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展开探讨,也可以从典型的教学课例出发集中交流。主题沙龙形式新颖,生动有效,是教师合作教学比较前卫的一种活动模式。
教师合作教学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变革
一、教师合作教学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二、建立促进教师合作的教学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 在教学管理中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
建立互助分享开放有效的标本教研制度
在推进校本教研制度方面可以分两步进行
完善、实化常规教研活动 开发、丰富非常规的教研活动
创造有利于教师合作的管理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选人机制
建立广泛的民主沟通机制。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 建立合理的奖罚机制 建立和谐的竞争机制
强化教师合作教学共同体的建设
(1)合作教学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工作情境之中,并且其计划的内容并非在决定以后就一成不变,而是从实际教学情境出发,根据其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
(2)由教师自身结成的合作教学共同体是教师们对自身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的过程。此外,在教师合作教学共同提的建设中,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其研究不必刻意向专业研究者看齐。二是教师合作教学共同体要注意寻求校外的专业引领。
第九章 家校协同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家校协同教育的意义
一、家校协同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二、协同教育能够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
三、课程改革对家校协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更加关注儿童的生活
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和家庭共同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 课程改革期望通过协同教育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家校协同教育的主要方式及操作要求 目前,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的具体方式很多,常见的包括:
1、学校安排开放日,2、学校安排家长日,3、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4、个别约见家长
5、非正式接触
6、家庭访问
7、家长参与、协同课堂教学
8、家长参与、协助课外活动、9召开家长会
10、学校利用文字材料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
11、学校利用成绩单等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
12、家校电话联系;
13、建立家校
联系卡
14、家长委员会参的教学活动 与学校管理
15、举办家长
学校
16、教师家长借助网络沟通
归纳以上家校协同教育的具体方式,我们认为家校协同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类。召开家长会 了解家长,并进而了解孩子 为家长们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
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的水平还要注意做好三项工作:(1)收集“家长书面建议单”,并装订成册,归类备查。
对家长的建议或一件做出回应
对因故为到会的家长,要利用其他时间分别与其取得联系。家访
为做好“家访”工作,我们认为,应该在操作上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家访的全员性原则,及时发现问题,确定家访对像 遵循家访的时效性原则,把握家访时机,做到“有备而访”
为“有备而访”我们需要做什么?
备家长及家庭情况 备家访目的
备学生的在校情况 备所要提出的问题 被处理问题的设想
遵循家访的平等双向性原则,注意谈话方式,把握分寸
遵循甲方的巩固性原则,对学生进行试试的督促和评价
坚持在家访后些“访后感” 建立家长委员会
建立家长委员会要特别注意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 整合各种教育力量
家长委员会的身份具有两个方面的独特性 其一,它是一种社会化的组织,因而,在对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的协调方面,它甚至能发挥比学校更加有效的作用 其二,它是由学生家长构成的,代表着全体家长的共同需要,委员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了解孩子发展的状况,了解孩子发展的方向,同时对孩子发展的环境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2、组织家长直接参与学校
第三篇:读《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有感
读《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有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大纲和教科书上规定的知识,更应是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逐步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教师角色的定位。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阵地,那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的教学表现得民主、灵活,学生的学习才会趋向于主动、合作、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面貌。可究竟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呢?这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读了《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这本书,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小班教育、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育、教师合作教学和家校协同教育这八个方面阐述了教学组织的策略和技术。
首先,我了解到了教学组织的重要性。以往旧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教材、新课程、新学生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做出一些调整并不是难事。但这样做可以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主体来组织安排教学,那课堂将会逐渐远离一言堂。其次,新课程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当然,我们教师在这方面引导的,学生在这方面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同学很快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吵吵声,四人小组里,大家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发言的同学张口就是‘我怎么看我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组怎么样’。这样的小组讨论其所以不能产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因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合作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吗?是不是真的每个学生都懂了?我看未必。那么这样的合作学习好像并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成了“积极实践新课标的走过场”。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并非是几个学生的简单组合,它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关键在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的掌握及合理运用。
另外,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学习方式的层面上来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吻合,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只有教师和书本这种局面,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他们差异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以及树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要实施探究性学习,对老师的观念系统和角色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只有在观念、能力、知识以及方法上实现全方位的转变,才能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如何挖掘教师合作教学的潜力,培养教师合作教学的精神,有效地实施教师的合作教学,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把从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真正将“新课标”落到实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时候,需要积极倡导教师的群体合作。
第四篇:教学组织策略与艺术
教学组织策略与艺术
第一章,新课程与教学组织的变革
1、教学组织:是对教学组织的各种因素的安排、组合或者联接
2、几种主要的教学形式(1)基于能力的分组教学(2)基于合作的分组教学(3)开放式教学(4)小班教学(5)小队教学(6)协同教学(7)网络教学(8)实践教学
3、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早就了新型的课堂,主要体现在:
(1)组织形式的变革引起了课堂角色的转换。学生是学得主体,学习的主人
(2)组织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机会。选择机会、参与机会、主动探究的机会(3)组织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拓展了学习的时空范围(4)组织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影响教学白那个的因素
(1)教育者的观念(1、知识观的影响
2、心理观的影响
3、文化传统的影响)(2)教育投入水平与教学条件
(3)教学的政策环境『
1、课堂结构的影响(1、学科课程结构的组织
2、综合教学的组织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组织)
2、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4)教师的专业水平
5、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6、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1)自主学习的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
(2)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7、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1)参与的过程性(2)参与的主动性(3)参与的情感性(4)参与的有效性
8、课内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技法身心,引发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2、引发学生精神的生活
3、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
1、开放时空、展示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2、开放心灵,创设平等对话的自由心空
三、师生互动,构建自主学习的调控机制
1、转变教师角色
2、实行有效控制(1、实行目标导向
2、实行程序控制
3、实行灵活调控)
(3、实行问题管理(1、鼓励提问
2、灵活处理)
9、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拓展教学内容
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综合学习活动
三、加强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
1、明确学习的目的
2、提供学习条件
3、细化学习过程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合作学习的溯源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8世纪初:英国的倍儿和喀斯特对“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方式进行了较为正式的应用
19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家帕克倡导的合作教学法在美国教育中占了主流地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提出并实施“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人。
11、合作学习
1、课堂教学效率取之不尽的源泉是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
2、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称:
(1)一学习小组为单位
(2)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教学任务
(3)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
(4)小组成员相互依赖
(5)小组成员具有个人责任
(6)以小组的团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12、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的共同目标为学习的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13、合作学习的意义:
1、强调学习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交流
2、“以要求人人都能进步”为教学宗旨
3、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形成学习教育交流的合作技能
总之,合作学习不仅强调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情意的发展,追求学生完整人格的全面形成,真正体现教育的教育功能
14、合作做学习的类型和形式
一、相同内容的合作学习
1、操作方式(1、学习前的准备
2、进行合作学习
3、进行学习的总结和评价)
2、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学习(1、合理分组
2、角色分工
3、做好学习评价(计算小组积分的方法:成绩测试;游戏竞赛)
二、不同内容的合作学习
1、合作步骤:(1)通过实物和语言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心向
(2)组织合作
(3)建立反馈
2、实施要求:(1)采取措施,提升个人责任
(2)知道方法。形成合作技能
(3)提供帮助,确保学习效果
3、不同内容的合作学习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内容的选择
4、不同内容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学习定向——学生分组——相同任务合作——不同任务合作——反馈与评价
15、学生合作行为的产生:
1、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1、会晤型
2、马蹄形
3、圆桌型)
2、创建能够形成合作学习的小组,小组的内部人际关系,是制约个体合作行为的关键因素
3、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合作行为的教学活动
(1)教材加工
(2)活动组织(1、诱导合作心向、2、组织学习活动)
(3)学习的评价
16、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导
1、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1)指导学生专心的听别人发言
(2)指导学生努力听懂别人发言
(3)指导学生尊重 别人发言
(4)指导学生学会体察
2、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3、养成良好“支持”与“扩充”的习惯
4、养成良好”求助“与帮助的习惯
5、养成良好建议与接纳的习惯(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3、鼓励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17、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是杜威
2、施瓦布“对探究的探究”
3、“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
18、探究学习的特点:(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
19、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探究学习的源头。20、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来源:(文献材料、生活实践、探究反思)
21、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1、选择问题。选择问题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可操作性的原则、实效性的原则、前瞻性的原则)
2、提出假说
3、实施探究
4、解释结论
5、评价反思
2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1、问题讨论式
2、知识发现式(从已知的学习内容出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3、实探索式(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结论)
23、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行为变革
1、转变观念(转变学生观、转变师生观、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树立新的教学观)
2、发展能力
3、改进方法
4、充实知识
24、探究性学习中的学生行为要求
1、学会观察提问
2、学会处理信息
3、学会交流合作
4、学会总结评价
25、探究性学习中的主体组织策略
1、选择问题的中的组织策略
(1)教师要对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心中有数
(2)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还要对选题确定进行指导
2、提出假设中的组织策略
3、实施探究中的组织策略
4、解释结论中的组织策略
5、评价反思的组织策略
2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1、基于经验,强调综合
2、重视全面,强化整体性
3、回归生活,体现开放性
4、立足发展,关注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
5、面向实践,突出实践性
6、以人为本,落实自主性
27、综合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要求
做到“三个关注”和“四个兼顾”
1、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
2、认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兼顾、科学与人文的兼顾、内容与方法的兼顾、个性与共性的兼顾。
28、综合实践活动表现的三个层次(学校层面的组织、年级层面的组织、班级层面的组织)
29、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策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
(1)亲历亲为
(2)自主发展
(3)探索发现
(4)交往合作
二、教师指导策略
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该体现不同的重点(1)确定主题阶段
1、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会选题
2、重视培养学生课题活动方案设计的过程,特别是课题方案论证的过程(2)活动实施阶段
1、要把研究过程细化,让教师的指导具有针对性,切、切忌表面化和形式化
2、要建立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构成方法论指导系列,形成各年级的专题系列
(3)活动总结阶段
1、成果的表达形式要多样化
2、评价方式多元化
三、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
四、有效评价策略
30、小班教育的优势的特点
优势:
1、注视每一个角落——对全体的人的平等、呵护
2、正视每一种差异——对个体的人的包容、接纳
3、凝视每一段成长——对整体的人的尊重、赏识
特点:
1、教育的人本性特点 教育的充分性特点
3、教育的综合性特点
4、教育的主体性特点
5、教育的互动性特点
31、三种师生关系:
1、服从型、2、认同型
3、同化型(是最高层次的师生关系)
32、建立同化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做到哪几点?
1、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
2、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
3、用上帝的眼睛看一群小天使
33、小班教师的素养要求
1、创新行为
2、艺术的方式
3、开阔的视野
4、综合的能力
5、研究的能力
34、小班课堂的组织策略
一、让学生充分享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1、自由的选择内容
2、自由的选择方法
3、自由的表达观点
4、自由的选择练习
5、自由的选择同伴
二、教学内容综合化
教学内容的综合,可以是学科内的综合,也可以是学科间的综合。教学内容综合大致有三种:
1、板块叠加
2、主线串连
3、中心辐射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小班所采用的档案袋评价和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呈现了这样的特点:
1、评价成了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2、评价关注了学生的每一方面
3、评价成了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行为
4、评价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
35、网络化叫教学包含两层含义:
1、是引入新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教与学的理论.2、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36、网络化教学的主要特点:
1、自主性
2、交互性
3、个性化
4、仿真性
37、网络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化教学的思想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改革
2、网络化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网络优势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3、网上资源通过链接相互联系的超文本组织管理信息的方式,更符合了人类思维的特点和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认知主体知识的意义建构活动,有利于知识ide提取应用,有利于实现不同阶段的学习。
38、网络课堂的教学原则
1、体现课程基础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
2、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3、着力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
4、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的结合5、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6、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和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39、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常见模式
1、个别化学习模式
2、协作式学习模式
3、演示模式
4、探索式学习模式 40、网络化教学的一般流程
1、创境激趣,发现问题
2、自主探究,利用资源
3、协作交流,相互促进
4、实践应用,内化知识
5、总结学习,建构意义
41、网络化课堂教学,教师角色行为的重塑
1、角色观念的转变
(1)教师是信息技术的选用者、设计者和组织管理者
(2)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导学者。
2、角色智能的提升
42、网络化课堂教学对学生行为的要求
1、学习观念的转变
2、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素养,具体措施如下: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3、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43、学科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策略
1、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
2、情境驱动策略。其作用如下:(1)、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2)、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外界新刺激之间的认知冲突。(3)、通过对情境的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创设情境遵循的原则:(1、尽可能的真实
2、多样性
3、有吸引力)
3、寓教于乐
4、多种活动并用
44、教师合作的含义: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紧紧围绕某个教学主题,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研讨、交流和合作,实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45、教师合作的意义
1、教师合作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
2、教师合作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
3、教师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条件下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4、教师合作教学是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需要
46、教师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
1、围绕课题研究的教师合作教学。交流与协作被视为教师合作教学的标志和灵魂
2、围绕课例分析的教师合作教学。通过头脑风暴结对共享来开展课例教学方式的研讨,是教师教教师贯穿整个过程
3、围绕主题沙龙的教师合作教学。有点在于大家参与的机会多,许多资源可以共享
47、建立促进教师合作的教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
1、在教学管理中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
(1)帮助教师认识合作教学的好处
(2)引导教师形成一种双赢的思维,逐步改变一些教师的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势
(3)强化教师的全局观念。
2、建立互助分享开放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
(1)完善、实化常规教研活动
(2)开发、丰富非常规的教研活动
3、创造有利于教师合作的管理激励机制
(1)建立学科的选人机制
(2)建立广泛的民主沟通机制
(3)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
(4)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5)建立和谐的竞争机制(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校内合作、校外竞争)
4、强化教师合作教学共同的建设
48、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应是“家外之家” 家庭应是:“校外之校”,最理想的教学是“学校——家庭”教学
49、课程改革对家校协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求学校更加关注儿童的生活
2、要求学校与家庭共同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
3、期望通过协同教育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0、家校协同教育的主要方式
一、召开家长会
1、了解家长,并进而了解孩子
2、为家长们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
3、想家长介绍教学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4、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51、家访工作注意的问题
1、遵循家访的全员性原则,及时发现问题,确定对象
2、遵循家访的实效性原则,把握家访的时机,做到有备而来
3、遵循家访的平等双向性原则,注意谈话方式,把握分寸
4、遵循家访的巩固性原则,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督促和评价
5、坚持家访后写“访后感”
52、建立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1、整合各种教育力量
2、组织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生活。
第五篇:新闻发布会组织要求与策略
新闻发布会的组织 实训目的 通过训练,能准备有关的新闻的发布资料,能联络新闻发布会场事宜并安排现场媒体采访活动。要注意新闻发布会的程序与礼仪。
实训步骤
第一步:说明本次实训的内容以及模拟场景
第二步:把全班同学分为三组:一组担任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工作;一组作为新闻发布会,负责新闻发布;一组作为媒体组,负责向新闻发布组提问题。
第三步: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确定被邀请记者的范围
该邀请哪些记者得根据公布事件发生的范围、影响来决定。如事件涉及全国,则要邀请全国性新闻单位的记者出席;如果事件的影响只限于本地,则邀请当地新闻单位的记者;如果事件涉及专门业务,就需要邀请专业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般说来,邀请记者的范围面要广,各方新闻机构都要照顾到,不仅要有报纸、杂志记者,还要有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不仅要有文字记者,还要有摄影记者。2.确定时间和场所
确定新闻发布会的日期,一是一爱及时,在新产品、新政策出台前夕及时举行,或组织单位收到指责、误解时及时举行,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奥运会期间,此事新闻界和公众注意力集中于它们,作为一个一般的社会组织的新闻发布会相比之下居于次要地位,不易被公众广泛接受。
新闻发布会在何处举行,要根据会议的主题来确定,如果是一般情况,可以在笨组织单位的回忆、接待室举行,也可以租用宾馆、招待所或赴外地举行;如果希望造成全国性影响的,则可以赴大都市如北京、伤害租用拆场地举行。3.确定主持人和发言人 出于记者的职业要求和习惯,它们大都提出一些尖锐深刻甚至让人下不了台的问题,这对于主持人和发言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闻发布会一般由公关部门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秘书长等主持。主持人负责介绍主题及基本情况,其措辞讲究典雅而有力、风趣而不失庄重。发言人负责介绍主题及介绍基本情况,要求发言热那熟悉全面情况、头脑机敏、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风度、语言表达能力要强。4.准备发言材料和布置会场
为了使参加会议的记者们对于举办单位所传递是我信息或所解决的问题嫩够理解深刻,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负责新闻发布会的公关部门一定要准备好碧瑶的资料。资料应包括会议的程序、领导人的发言材料,送给记者的有关资料,单位对问题的理解、认识和感受方面的文字资料。
会议要选择交通便利、安静而无噪音,有电话等电讯设备的地方。会议桌可以围成圆形,使气氛显得和睦,宾主平等。如果是大中型的记者招待会,可使用长方形的桌子,并分别标明“记者席”、“主持人席”、“工作人员席”,主持人和工作人员应佩戴写明姓名的胸牌。主持人、发言人还应设置标明植物的姓名牌,以便记者识别。如邀请的记者多,还可以排定作词顺序。准备好录音、录像设备,文具用品,饮料茶水等。5.制作经费预算
费用应根据举行新闻发布会的规格和规模作出克星的经费预算。其费用项目一般有租场费、印刷费、会场布置费、茶点费、礼品费、文具费、邮费、电话费、交通费等、6.组织会议
主持人的这则是把握会议的主题,避免使大家离题太远,发言人讲完后,主持人要引导记者踊跃提问,遇到冷场时。可用轻松、幽默的
语言活跃气氛,提高记者们提问的兴趣和勇气;遇到记者竞相提问时,应控制提问时间,避免提重复的问题,以提高会议的效率。新闻发布会的时间一把控制在两个小时内。7.参观活动安排 如有条件,新闻发布会前后可以配合招待会主题组织记者进行参观活动,如观看设施、实物、成果展览、模型、图片等应给记者创造实地采访、摄影、录像的机会,增加记者对会议主题的感性认识。8.小型邀请安排
如果必要,可以在招待会或参加活动后,邀请记者参加午餐或晚餐,以进一步进行沟通。
9.收集相关新闻报道
新闻发布会举行后的一段日子里,公关人员要注意搜集到会记者采写、刊发的各类新闻稿件,分门别类地登记、分析、,以便检验会议的效果。对参加会议而未发布新闻的记者,也应礼貌地询问原因,便于日后改进工作。
第四步:新闻发布组要对人员进行分工,如谁担任什么角色,在新闻发布会上做什么发言。然后提前准备发言稿,以及答记者问的相关资料,要求回答简练、机智、幽默、真实、讲究方法。
第五步:媒体组主要是讨论向新闻发布组提什么问题。
第六步:模拟新闻发布的过程。
1.要提前准备好音响、摄像设备、话筒、纪念品。2.不知会场环境
3.记者入场,组织者接待,包括发放资料、签到、安排就坐。、4.新闻发布会实施过程。新闻发布会的程序包括:(1)宣布开始(2)发布新闻或消息(3)答记者问(4)宣布结束(5)提示会后安排。
5.新闻发布会十分强调礼仪规范。其核心是诚,要真诚地面对新闻记者,坦诚地公布与组织机构相关的信息。
注意事项
1.提前不知,让学生造作准备,避免冷场,影响效果。
2.相关的设备如音响、摄像设备、话筒、由老师准备,其他由学生准备。3.要进行角色轮换,让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4.教师要就训练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5.要求学生实训结束后写实训报告或实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