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网易公开课对高校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试论网易公开课对高校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1年11月9日,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网易、爱课程网等平台向公众免费开放。此前,国外名校公开课已在国内掀起一股“淘课”浪潮。受此影响,国内高水平大学推出的视频公开课也尤为引人注目。公开教育资源,从政府部门的角度看,既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促进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契机,以此推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高校来讲,这是一次打造高校对外交流形象,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良机。对广大受众来说,此举使普通民众也能走进名校课堂,使得有志于学的人有机会提升自我,随时充电。我国高校公开课上线近一个月以来,网民评价各异、褒贬不一,相较于国外公开课的高人气,此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高校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途中,绝不能忘记教学,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让我们的青年学子自觉地留在自己喜爱的课堂里。而当下,中国除了极个别高校正在打造的网络公开课外,现有的网络公开课还不多见,特别是成熟的、整门课程系统上网公开的、同时又受人欢迎的网络公开课可谓凤毛麟角。
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高校对此不重视。恰恰相反,早在2003年4月,教育部就开始投入大量经费,实施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经过8年的建设,应该说,目前的“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在很多高校教务处的网站上,也都有各自高校专门的“精品课程”网页。
问题是,为什么比始于2001年的“网络公开课”仅仅晚了两年的“精品课程”工程,其效果却远远不如前者呢?这两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差别?前者能否向后者转化呢?
在我看来,“精品课程”与“网络公开课”至少有三方面的不同。
首先,对主讲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以“精品课程”为例,我们是要求团队建设的,一般要求有三位主讲教师,申报过程中需要提交三位主讲教师的录像。因此,在申报过程中,靠教师的单打独斗是很难获批的。事实上,从中国高校当下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课程(我说的是同一名目的课程)要求有多位主讲教师,显然不现实,因此,若是其中有凑数甚至是弄虚作假现象,应该不奇怪。当然,若是在获批后,作为申请者的主讲教师不再授课,而是改由其他人员来授课,这似乎既不奇怪,好像也并不违反相关规定。而西方的网络公开课,基本上要依靠单个主讲教师的个人魅力。
其次,开课的目的、建设的目标有所不同。“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主要在于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同行之间的交流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因此,虽然也要求精品课程的录像要上网,但从实际效果看,很多精品课程不是只有一节或者几节的录像,就是整个无法链接,已经看不到相应的录像了。所以,网友不知晓,评价不高,也就不奇怪了。而西方网络公开课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放给社会看的,就是要让那些不能上大学,或者不能上优秀大学的人们去学习的。这就对其未来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然也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
再次,课程的内容与授课形式有所不同。“精品课程”基本上都以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主,授课形式还是中国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提问学生为辅。哪怕是那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形式,也不过是多了些学生回答问题而已。从实质上看,学生真正的参与程度很低。而那些特别受欢迎的“网络公开课”,绝大多数都是思想性强、内容贴近现实和生活(即便是经典,也是可以用现实问题导入和进行现实思考的)、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课程。
我是看好国内网络公开课的前景的,但具体到“精品课程”能否转化以及如何转化为“网络公开课”的问题上,我的想法是:
不必要求所有“精品课程”生搬硬套地转化为“网络公开课”,事实上也不大可能,因为不是所有“精品课程”都适合转化为“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教学的实录,是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也基本为大家所接受了。但是,完全可以从“精品课程”中选取一些适合“网络公开课”的课程,然后进行相应的改造,比如内容可以进一步凝练,提高课程的思想性,加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教师的个人讲课魅力,从而使“精品课程”向“网络公开课”转化。而从当下看,要想做好这一转化,学校的责任最大。可以说,没有学校的支持,国内要建设好“网络公开课”只是一句空话。因此,要说推动网络公开课的最大的“动力因素”,应该在于学校。
“网络公开课”展示的是一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的风采,真实地记录他们优秀的教学实践。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传播着他们的思想、理念和生活、人生态度,从而能够让更多的学子欣赏他们的才情和魅力,也让更多的同行分享他们的成果。我相信,中国高校需要这样的“网络公开课”。
这个正在兴起的开放教育运动,把教师同仁之间分享好想法的既成传统与互联网交互式的协作文化融合起来。这一运动依赖于这样的信念,每一个人都应该不受限制地享有使用、定制、改善和再发布教育资源的自由。遍及全球的教育工作者、学习者以及其他享有这种信念的人正在聚集起来,个个努力,使接受教育变得更容易,而且更有效。
对于网络公开课,不应过分追求轰动效应,永远不能和娱乐节目比收视率。只有对于需要的人,它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高校选修课出的精品课程可以不要求学历和学位,这种方式能让即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能享受到名校、名教授的课程,还能让在校大学生选择对自己最有用的课程。
自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于西方出现,大学这个“知识的殿堂”由于其教育方式的居高不下,使得它既占据了知识金字塔的顶端,也使得知识的拥有者和学习者与大众社会相互分隔了。一直到大学随着现代性的传播扩散到全世界,并已经成为所有现代社会的主要教育和知识生产的体制结晶之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所以,大学教育的区隔性与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仅难以完全融合,还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而以大学和社会的关系而言,造成这种知识凝聚和知识区隔的双重性的首要因素,恐怕还是知识传播的手段和效能所致。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瓦解了中世纪教会所掌握的羊皮纸圣经的书写权力,还是二十世纪以来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每一次的传播革命事实上都重新改写了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在进入网络时代之前,知识传播的技术仍然难以推倒大学的“知识围墙”;其次,则是由于大学教育的体制惯性,毕竟大学这座“知识殿堂”也要受制于成本利益的核算„„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始自于十年前的“开放课程计划”率先突破了上述的双重约束——“开放课程计划”首先是应和了网络传播时代的优势,此外也是大学精神在社会责任上的一种拓展。因此,它所带来的结果是划时代的,许多欧美名校,如哈佛、耶鲁的跟进产生了连锁效应,于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公开课终于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就已形成的大学的“知识围墙”。近年来,随着西方网络公开课在中国的传播,只要你选择和点击公开课的课程,那么,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是否能普升名校,任何社会人都可以免费地获得在世界名牌大学接受教育的机会,你能和名校的大学生一起,在同一课堂内上同样的课程。
由网易公开课想到高校选修课,让高校选修课不再只是大学才能学习的,应该把大学课程上网公开,不是仅仅公开课程表或教学课件,而是要通过互联网把师生互动的单一的课堂空间变成全社会共享的知识空间。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如果要定义所谓的大学公开课的特征,那么,第一应该是它的课堂性——作为不可替代的课堂空间,表征了大学知识传授的独特性;第二就是它面对公众社会的开放性——各种课程虽然都非常专业,但其专业性并不是艰深晦涩到难以向公众社会开放的地步,因此,这些课程对于非专业受众而言应该具有最大的适应面。于是,网络公开课在历史上首次达到了这样的目标,它可以把大学教育和大众传播这两个原来互相分离的路径连为一体。不仅使得中国最好大学中的部分优秀课程得以用汉语传播的形式与中国公众见面,还打开了中国大学课堂教育汇入互联网教育的大门。
尽管互联网所带来的传播革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但是,对于中国的大学教育和社会发展趋势而言,把大学课程向公众社会推出仍然不失为一个重要的传播事件,因为它最新一次定义了什么是网络时代的知识传播方式,也重新定义了大学课堂在创造知识共享方向上的社会意义。无须多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开课陆续登上互联网,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在真正的网络课堂上得到知识,我们不难期待的是,一种真正的社会进步,会随着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而出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篇:浅谈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信息社会大数据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结合大数据技术适时改革是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在国内外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及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提出了在高校大四学生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大数据诞生于人们对数据搜集能力、传输能力、存储能力和处理分析能力的发展和跨越基础上,已在各行业掀起了变革的巨浪,发展潜力巨大[1]。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大数据是大小超出了常规数据库软件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海量复杂数据集。亚马孙认为大数据是任何超过了一台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数据量。从宏观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谷歌借助云计算搜索引擎推动了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在教育领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蕴藏着有价值的海量大数据,怎么有效挖掘、分析和利用这些海量数据来促进教学,是当今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内容。
未来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时代。随着QQ、微信等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普及,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急剧增长,速度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都要快。IDC在《数字宇宙膨胀:到2020年全球信息增长预测》指出,数字信息每年按几何级数递增,到2020年,数据量将超出人们想象,达到40ZB。据麦肯锡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教育部某信息系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达到近270PB,入选2009全美十大数据生产贡献排名,教育已成为大数据重要源泉之一[2]。
教育意味着未来,抓好了教育,就预示着掌握了未来,所以教育始终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教育改革始终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大数据时代快速推进之际,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模式和方法,对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国内外对大数据在高校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1.1 国外高校对大数据应用的探索
大数据技术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必将推动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变革。2011年秋天,斯坦福大学一门人工智能网上课程受到热烈欢迎,190多个国家约16万学生参加学习,2万多人通过了考试,获得认证。课程讲授者Thrun教授,创办了在线教育平台Udacity。斯坦福大学的Ng教授,把自己的课程放到了互联网上,全球有十几万人注册,在网上听他的实时讲授,同时还和斯坦福大学在校生做同样的作业、接受同样的考核。Ng教授2012年4月成立了Coursera,和普林斯顿、斯坦福、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大学结盟,提供社会科学、物理、工程学等课程。2012年11月福布斯发表文章《一个人,一台电脑,1千万学生,可汗学院如何重塑了教育》。因为“大数据”的技术背景,哈佛和麻省理工也把课程免费上网,收集最多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研究开发更好的在线教育平台,强化学校品牌效应。
1.2 国内高校对大数据应用的探索
硬件的高速革新和软件的高度智能,国内也掀起了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也都开始提供免费网络课程。国内多个省市先后实施了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建立 “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开发“微课程”,试点“微学位”,开展“翻转课堂”活动、推进1对1“E课堂”教学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新举措。
1.3 研究趋势
现代信息世界已经发酵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具体到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云、物联网和基于云和物联发展所带来的大数据趋势,是变革的技术因素,向大数据时代、知识时代跨越。目前仅就知识而言,教育资源所经历的平台开放时代、内容开放时代、校园开放时代是前所未有的。教育发展的未来模式将是: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终生学习;不以年龄划线;距离不再是问题,在学校之外在异地发生等等。
千百年来,知识载体的变化,决定了知识本身的价值。简牍时代,知识被教师垄断,师生的等级观念由此诞生;印刷时代,知识变得廉价,教师的作用变成讲授服务;信息时代,知识更容易获取,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教学过程信息服务的组织者、主持人和教练。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软件可以阶段测验学生表现,帮助教育者研究能够预测其效果的学习模式。面向服务、面向创新和面向过程成为教育的重点,云和大数据为基础的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模式语言与教育空间设计、学生个性和天性培养成为教育发展趋势。信息时代大量的知识创造和服务业的兴起,行业技能专能和社区教育,将不断壮大发展。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定位等都将有很大的变化,推动高校不断创新,成为新知识的生产中心,而不是旧知识的传播中心,催生良好的管理和其他增值服务。大数据对高校教学模式和教学实施的影响
2.1 大数据的4V特性在教育变革中的体现
大数据的4V特性是,Volume(海量的数据规模)、Velocity(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arie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lue(巨大的数据价值)。现代教育过程将产生大量的教育数据,海量的知识数据,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计算机和终端设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教育内容实现了跨越时空的自由流通。大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处理,Hadoop(MapReduce技术的基于Java的开源实现)等非关系型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和HadoopDB(MapReduce技术和RDBMS的集成),能加速数据查询和分析,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容错性,智慧软件实时诱导跟进评价学生的在线学习。关系型数据库处理结构化数据,而现在非结构化数据(用户评论、应用、位置信息、图片、音乐、视频等)占很大比重(约为85%),产生智慧的大数据往往是这些非结构化数据[3]。视频教学和师生间的网络互动交流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数据,将对学生的教育规划进行智能化的指导和评价。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有吸引力的应用,将产生巨大的价值,为未来教育带来创新模式。
2.2 大数据支撑的未来教育将成为一门实证科学(教育的数据化)
与医疗技术比较,原来的医疗靠望闻问切和经验为病人诊治,现代医学更多的依靠各种检验化验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器械,通过报告单、可视化的影像、X光片等精确数据,为疾病的判断和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证据。尽管病人会抱怨,住院后让做各种检查,该做不该做的都做,但也无可否认,在大量诊查数据的支撑下,现代医疗技术确实提高了很多,治愈率越来越高,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类似的,教育也将不再是单纯靠理念经验的积累和传承,道德良心自律的学科,而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4]。把学生从入校后的所有相关教育信息行为表现,都记录下来,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特质,将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个人成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大数据使得查探学生表现和学习途径信息成为可能,学生通过在线学习的平台进行学习,其学习行为数据将被记录,系统后台根据不断积累的行为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思维模式,创建心理测量图,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之后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实时记录学生的量化学习过程(上课、读书、记笔记、作业、讨论、考试、考评等)和实验的过程结果等,这些数据将作为课程最后考评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聚焦于数据分析,教师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研究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5]。
2.3 未来教育在技术上的演进
2.3.1 教育技术的演进
教育经历了PC时代的数字化教育(传统的板书变成了PPT投影)、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教育(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和普及,知识传播更加迅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范在化教育(教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教育(视频将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传统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网上学堂只是把教育教学转换为视频,通过网络传播,使学生异地学习,只是学习内容的网络化跨地域化。
大数据教育依托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有更多的教育手段、要求、方式和内涵等,更注重学生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突出个体差异化发展和成功。哈佛、MIT、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伯克利、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纷纷把自己的课程免费上网。新一代的在线学习的平台和过去的重要区别,在于增加了行为评价和学习诱导的成分,向全世界开放,让最多的学习者在上面学习、使用,同时可以收集最多的数据,使用、研究、分析学习者的行为模式。
未来大部分的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者,而不是知识的讲授者。网络、视频和智能软件,为每一个学习者搭建起一个学习情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行为提供持续性的诱导、评价和支持,帮助其培养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数据在网上自动整合和跳转,向学生推送学校信息和建议。学生可以和其他学习者交流互动,寻求有效帮助。普适计算的浪潮,网络终端将无处不在,学生可以在任何可以联网的地方学习,而到学校去,则主要是做作业、答疑、讨论、考评等。
2.3.2 大数据教育技术
1)大数据处理模式大数据的主要处理模式有两种:直接处理的流数据处理(Stream Processing)模式和先存储后处理的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模式。数据流的研究与技术应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目前开发和得到广泛应用的代表性开源系统有Twitter的Storm、Yahoo的S4、Linkedin的Kafka和Apache 的Nutch等[3] [6]。批处理模式的典型代表是Google的MapReduce模型。
2)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教育分析技术来源于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如淘宝网根据用户的浏览轨迹推断用户对产品类别的偏好。教育分析技术以学生群体为主体,借助于网络在线平台和移动终端软件,跟踪采集挖掘分析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并对学生未来需求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竞争力[7]。深度学习和知识计算是教育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可视化是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和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的关键技术。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经网络和后向传播(BP)算法,2006年多伦多大学的Hinton等人提出无监督的逐层贪婪的预训练(greedy layer-wise pre-train)方法,掀起了深度学习的浪潮。近几年,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图像搜索等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8]。而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研究集中在学生线上视频学习时间分析、学生参加网络活动的行为分析等方面。
知识计算对大数据进行高端分析,需要从大数据中抽取有价值的知识,构建成支持查询、分析和计算的知识库。目前,世界各国建立的知识库达50多种,知识应用系统达100多种。知识计算的基础是构建知识库,包括知识库的构建、多源知识的融合、知识库的更新等。教育领域,基于机器学习、信息检索和数据挖掘的智慧软件构建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智能网络平台,实时反馈学习过程信息,可以帮助对学生做出评价、对教育做出决策。
可视化技术可视化技术在大数据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据分析工具的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结果的可视化[9]。对大规模、高维度、多来源、动态演化的大数据信息,开发可视化分析工具,使普通人员也可以轻松上手操作实现自动分析。对大数据分析结果应用有效的可视化技术(交互式展示、超大图动态化展示),有助于用户理解和辅助做出实时反馈和决策。教育领域,教师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来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式,修正课程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3.3 大数据处理平台和工具
在原有的关系型数据库RDBMS,很难处理大数据时代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背景下,基于Google三大核心技术GFS、MapReduce、BigTable的Hadoop和NoSQL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为海量大数据的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国内的教育大数据平台,也已经起步并开始应用,如超星公司的超星尔雅和泛雅,已经和国内多所高校合作,用于这些高校的教学,其SPOCs和混合学习的模式,正在渐渐被接受和付诸实施。
2.3.4 未来教育将是一项以支持和服务为核心的系统工程
源于网络和大数据提供的爆炸式的知识,未来教育不再是标准化、归一化、规范化的教育,而是按需学习、终生学习,充分发掘学生自身原有的积极性和天分,实现自组织学习[10]。
大数据时代使人们接收知识更加方便了,但是就和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使人们接触知识的机会增多了,但教师的数量并没有下降,反而升高了一样。大数据时代,对于爆炸的信息,需要很好的甄别、引导和指导,去除无用的垃圾信息,所以对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不降反升。此时的教育,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模式,规划指导跟进学生的培养,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以支持和服务为核心贯穿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大数据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实施
3.1 我院现状
大数据改变了高校教与学的模式,但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学院首先在大四学生中进行试点。
大四学生第七学期的学习有这样一些特点,学生基本分为三个阵营:(1)外出培训工作;(2)考研考证照考公务员考选调生;(3)在校内继续学习。基于以上情况,大四第七学期的课堂到课率普遍不高,对大四学生的课程考核也相对宽松,这就造成大四第七学期的课程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达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和预期,而大四第七学期的课程又基本都是比较重要的专业课、实践课,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并对学生未来就业影响颇深。
3.2 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实施了以下改革措施。
1)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大四第七学期的课程全部作为选修课,设置的门数和种类更加多样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自由选择其中的4-5门课,选修够最低学分要求,对最高学分不进行限制,鼓励多选。
2)化解学生学习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矛盾:学习方式改革,利用大数据技术,借助网络,将课程教学视频根据教学安排,上传网络,使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这对于在外培训工作的学生,十分方便。对于校内考研和学习的学生,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必须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学时,每次课安排有课前测试,课后测试及作业。课前测试,课后测试,学生能够实时查看到测试成绩,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课程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批改完毕,并将成绩发布到网上,供学生查看,对不合格的作业,要告知学生重做。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学习的所有各阶段的所有成绩汇总而成,所以学生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每次的学习、测试和作业。
4)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方式多样,可以通过线上论坛讨论答疑,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的便捷,建立课程QQ群或微信群,进行交流。教师将作业、要求、提醒等信息及时发布网络和交流群中,引导督促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
5)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大数据进行分析: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分析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经验式模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辅助教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将学生从选课、学习、考试结课等所有阶段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数据分析,综合考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同时对学生选修课程行为进行适当宣传引导。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挖掘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以实时调整课程难易度,根据学生特点突出个性化差异化人才培养。
6)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改变,由原来单一的知识讲授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和学习引导者、督促者、帮助者、考评者。教师将课程内容录制上传后,将不再为每个班一遍遍的重复讲授,大量的时间将花费在教学的组织实施、答疑解惑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督促激励监管考核上。学生将有更多的时间得到一对一的辅导和帮助。结论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十年,大数据在高校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成为下一个创新、竞争和效率提高的前沿,我们应抓住机遇,适时改革,使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教育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的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军锋,徐菲.大数据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框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11-13,22.[2] 朱建平,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9):41-44.[3] 程学旗,靳小龙,王元卓,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14,25(9):1889-1908.[4] 张羽,李越.基于MOOCs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4):22-26.[5] [英]Viktor Mayer-Sch?nberger,Kenneth Cukier.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and Think[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48.[6] 张引,陈敏,廖小飞.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增刊):216-232.[7] 冯翔,余明华,马晓玲,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分析系统架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2):20-29.[8] 陈律.大数据背景下学习分析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15-17.[9] 任磊,杜一,马帅,等.大数据可视分析综述[J].软件学报,2014,25(9):1909-1936.[10] 姜双林.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通识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30):165-166.
第三篇:网易公开课频道:课程汇总(2014.06.17更新)
网易公开课频道:课程汇总(2014.06.17更新)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
《法律学》 全6集 翻译完
(网易翻译6集)在线观看《经济学》 全10集 翻译完(网易翻译1-10集)在线观看《非裔美国人历史——当代自由斗争》 全18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从生物学看人类行为》 全25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twitter之父演讲:好奇和灵感的力量》 全14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广义相对论》
全12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如何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全6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 全12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立大志》全22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书圣经》全27集 翻译至第26集 在线观看《肯尼迪政治论坛》全54集 翻译至第12集 在线观看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 全4集 翻译完(网易翻译4集)在线观看《电影哲学》 全4集 翻译完(网易翻译1-4集)在线观看
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 全20集 翻译完(网易翻译9-19集)(1-8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政治哲学导论》 全24集 翻译完(网易翻译1-24集)在线观看《金融市场》 全26集 翻译完(网易翻译14-26集)(1-13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古希腊历史简介》 全24集 翻译完(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欧洲文明》 全23集 翻译完(1-23集字幕由TLF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解读但丁》 全24集 翻译至第18集(1集字幕由人人字幕组提供)在线观看《自闭症讲座》 全13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金融理论》 全26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美国独立战争》 全25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环境政治和法律》 全24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政治的道德基础》 全25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女性健康研究》 全7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牛津大学公开课《尼采的心灵与自然》 全7集 翻译至第5集 在线观看《尼采的心灵与自然》 全7集 翻译至第5集 在线观看《批判性推理入门》 全6集 翻译完
(网易翻译1-6集)在线观看《爱情微讲座》 全8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伦理学入门》 全7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全8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开课《家庭与夫妇心理学 亲密的关系》 全17集 翻译完(网易翻译17集)
在线观看 剑桥大学公开课《人类学》 全15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美》 全8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生命》 全8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公法讲座》 全5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艺术史》 全22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金融危机》 全14集 翻译至第14集
在线观看
英国公开大学公开课《10分钟英语史》 全10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银行业危机——源起与后果》 全7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60秒宗教探奇》 全4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60秒经济学探奇》 全6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康奈尔大学公开课 《法学讲座》 全9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东京大学公开课《法与现代社会》 全52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专家探讨当今最热门全球问题》 全24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亚利桑那大学公开课《宇宙起源》 全6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精神病学病例研讨》 全90集 翻译至第44集 在线观看《知识产权》 全10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活到一百岁》 全6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诺丁汉大学公开课《元素周期表》 全19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60秒了解政治学名词》 全25集 翻译至第4集 在线观看
香港公开大学公开课《中国的合同法》 全7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利伯堤大学公开课《英文写作基础》 全9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特殊儿童研究》 全9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犯罪心理学》 全6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埃默里大学公开课 《解读好莱坞》 全17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心灵生活》 全17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纽约大学公开课《Google vs Apple谁会笑到最后?》 全4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以文化为工具:21世纪的外交与国际交流》 全6集 翻译至第3集
在线观看《社会学入门》 全15集 翻译至第7集
在线观看
麦克马斯特大学公开课《发现心理学》 全10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可汗学院《金融学》 全196集 翻译至第58集
在线观看《欧洲史》 全14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美国史》 全13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货币银行学》 全25集 翻译至第17集 在线观看
西谷学院公开课《性侵犯调查》 全5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新西兰国立南方理工学院公开课 《西班牙语入门》 全9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英语强化课程I》 全12集 翻译至第12集 在线观看《英语强化课程II》 全4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公开课《面试技巧》 全3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大脑规则》 全18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西南大学公开课《投资学入门》 全18集 翻译至第9集 在线观看
西卡罗来纳州大学公开课《日语入门》 全94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南加州大学公开课《恐怖主义事件风险及经济分析中心杰出人物系列讲座》 全7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瑞典达拉纳大学公开课《俄语语法》 全3集 翻译完 在线观《俄语入门》 全8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阿拉伯语入门》 全15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演讲《2012哈佛商学院毕业典礼谢丽尔·桑德伯格的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201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Michael Lewis的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2012年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奥巴马的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康多莉扎·赖斯在南卫理公会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汤姆·汉克斯在耶鲁大学2011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埃里克·施密特2012年毕业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丹泽尔·华盛顿2011年毕业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简·林奇2012届毕业演讲 》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米歇尔·奥巴马2012届毕业典礼演讲 》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萨尔曼·可汗2012毕业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王力宏牛津大学演讲:认识华流》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开讲啦》王力宏:梦想造就软实力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乔布斯:遗失的访谈(1995)》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奥巴马2013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开讲啦》杨振宁、莫言: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拜登2013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查理·邓森犹他州立大学2013年毕业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金墉美国东北大学2013届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科里·布克耶鲁大学2013届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奥普拉·温弗瑞哈佛大学2013年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乔斯·韦登卫斯理大学2013届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斯蒂芬·科尔伯特弗吉尼亚大学2013届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米歇尔·奥巴马东肯塔基大学2013年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比尔·克林顿2013年霍华德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巴拉克·奥巴马莫尔豪斯学院2013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梅琳达·盖茨杜克大学2013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迈克尔·彭博肯尼恩学院2013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迪克·科斯托洛密歇根大学2013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阿丽安娜·哈芬顿史密斯学院2013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奥巴马父亲节演讲:做好父亲不容易 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本·伯南克普林斯顿大学2013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典礼演讲》 全1集 翻译完 在线观看
第四篇:“慕课”MOOCs对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慕课”(MOOCs)对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HTK]慕课;文献检索;课程 ;改革
摘要:[HTK]文章介绍了慕课的含义,从教师和授课对象两方面阐述了慕课对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影响,并以河北北方学院文检课教学为例,提出了在慕课背景下进行文献检索课程改革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121-03
[FQ(6*2\.172mm,ZX-W]
[KH*3D]
收稿日期:2015-5-20
作者简介:[HTK]王华(1983―),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馆员;刘洁(1983―),河北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本文系2014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河北北方学院文献检索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201431;也系张家口市科技与地震局“原产地效应对张家口地区液态奶产业竞争力影响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11058I-24。[FQ)][HT]
[BT3]1慕课
1.1慕课的内涵
“慕课”(MOOC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大规模授课,多则几万人,与传统课程几十人、几百人学习不同。第二,课程的开放性,完全以授课对象的兴趣为导向,感兴趣的都可以进来学习,没有国籍等任何限制,只要一个邮箱注册即可参与其中。第三,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只要可以上网,随时随地学习。“慕课”是201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兴起的,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从2013年起,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纷纷加入国际“慕课”平台,并且建设本土化的“慕课”联盟平台。其授课范围不仅覆盖数学、统计、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还包括哲学、经济、政治等社会科学和汉语言、艺术欣赏等人文学科。“慕课”的课程讲授不是简单的信息搜集,虽然课程的学习不提供学分,也不包含在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学位里,而且课程学习还是免费的,但是,“慕课”是将分布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学习者和教授者,他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论题联系在一起,而且对于学习者而言,零门槛进入,没有特别的要求,通常“慕课”会以每周一议题的形式,提供大致时间表,定期进行课程讲授、问题探讨、阅读建议等,此外,每门课程的学习还会有小测验,例如: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或者小范围成立网络学习兴趣小组进行讨论、互评。最后,结课的时候,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有可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来颁发一些证书等学习证明。总之,“慕课”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由那些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发布的开放在线优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名校、名师课程资源的共享学习。
1.2慕课的特点
1.2.1慕课授课规模大。所谓大规模,不仅仅是指一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也不仅仅强调是数以万计的学习者数量,注重的是教授者与求学者之间进行规模化的协作、交互和评价。此外,学习人数越多越能发挥其功能,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
1.2.2慕课的课程具有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即遵照创用共享(CC)协议,这里不仅仅指课程学习免费,而且强调课程的可复制、重组、无任何获取和交互障碍以及课程的高质量。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普遍面临缺乏优质师资和先进教学工具的窘境,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东部省份、城市等发达地区。慕课的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方式,打破时空限制,不设置学习门槛,只要有网络,注册个人信息后,便可随时随地地学习,这样,可以将名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
1.2.3慕课授课形式是在线网络课程。在线网络课程,与面对面的授课不同。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开展教学,无论你身在何处,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享受全球范围内知名院校的一流课程,学习过程由播放视频、提问、练习、小组学习等环节组成,由电脑自动指派任务和测验、评分,也可建立学习者社区进行线上线下讨论。通过提问、互动、检测等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有深度的学习,实现自我管理、主动解决问题;而教师只是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但要对教学有热忱、有动力,对学生有爱心、有热情、有耐心。
[BT3]2慕课对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影响
2.1对授课教师的影响
从目前“慕课”在我国的授课情况来看,大多数课程是由大学教师通过引导性教学来提供的。大学教师可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之后,可引导学员之间讨论互动;或者在实体课堂教学更加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所以,一门成功的慕课课程离不开高水平教师及其团队的积极配合,慕课时代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相反,教师的引领和教授是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在慕课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去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还要设计教学的互动环节和评价方式,然而单靠一名教师的力量无法完成慕课教学的这些要求,而需要依靠教师团队协作。例如:课程的主要讲师、辅助教师、学员学习反馈服务助教等,不同角色的教师在分工上既各有侧重又密切配合。在课程运行过程中,课程设计团队要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把传统的面授转变成共同探索与研究,随时掌控课程教学效果并及时提供学生测试、反馈,分析学习数据,对课程设计进行及时动态调整,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的变化需求。此外,由于慕课具有开放性、零门槛准入,如果学员缺乏指导和支持将会被迫辍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掌握网络技术背景下互动环节的设计,以及在线课程测评、研讨交流等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慕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传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云信息、数据挖掘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与学术的有效结合。
2.2对授课对象的影响
一节慕课课程内容通常按照10~20分钟左右的时长编排为一个视频,上课周期为1~3个月,在预定的时间开始,学员们需要提前了解课程表、章节内容并进行注册。与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相比,慕课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学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独立自主的高效学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学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一门慕课课程的学习开始后,教师要定期发布教学视频,播放中会有即时的测验,课后则有要求完成的作业。课中或者课下会有师生讨论互动,教师通常只回答提问率较高的、有共性的问题,其他的问题则由网络学习社区的其他人来回答。作业的回复通常有截止日期,很多作业采用学员间相互评价的模式进行评定,学员除需要按时提交作业外,还要评价其他学员的作业,以促进学员获取更为准确的课程反馈,帮助学员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改善学习方法,积累经验,扩宽视野,通过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内在归因,肯定自身学习能力,不断突破自我。此外,课程通常还设置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学员们要遵守慕课的相关规定,诚信而独立地完成考试。结课后,完成课程的学员虽然不能得到该学校的任何文凭,但是可以得到某种证书。
[BT3]3慕课背景下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3.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慕课背景下,教师要适应教学新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慕课设计开发上,要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吸收不同背景、专业、经历的教师,明确各自的分工,根据课程目标进行协调配合,共同提高慕课课程质量。例如:河北北方学院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前,授课教师是5名,学科背景包括计算机、药学、数学、图书馆学等专业,授课对象是检验学院和基础医学院及药学院三个医学二级单位的学生。5名教师可以按照慕课教学的要求来分工协作,可划分为主讲教师,主讲助理教师,课程体系设置、研发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互动教师,及课后作业解答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由于他们具备一定专业背景,因此,能够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指导者。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经历的局限,并不能完全清楚学习的整个过程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因此,在这种慕课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传授知识变成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要研发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掌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施个性化教学。
[+1]3.2提高教师以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教学能力
慕课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学员的求知需要,尤其是文献检索课程,信息更新频繁,新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文检课教学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教师必须顺应其发展需要,充分运用慕课的各种手段和技术,使课堂教学向多种形式叠加教学转变,实现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向师生合作共同创新的学习方式转变。同时,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云计算、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分析技术进行学习进程、效果分析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慕课教学的需要。
3.3根据课程要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2]“慕课”是免费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不仅开放教师授课视频,还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习阅读资料和学习辅导等在内的一整套优质教育资源。文献检索课程授课教师要大量搜集浏览与教学
[HT]内容相关的网站、书籍,以及收集不受版权限制的OA开放获取资源,从中挑选适合组织慕课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收集满足知识共享协议的知识内容,从而为慕课课程建设提供资料支撑。利用收集的支撑材料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来创建文献检索课程视频,学员通过慕课平台预先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内容,自主学习或者通过慕课平台讨论来掌握文献检索知识点,在实体课堂上与老师交流,教师选择关键问题进行引导式讨论并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或者实践练习题,最后以收作业的形式上传到慕课平台。
3.4改变学员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学员是知识的教授者,大多数是被动学习,而且上课的时间和地点是固定的。慕课平台具有开放性,不仅可以整合国内外高水平的文献检索课程,学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其他课程,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这些课程的学习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极大地提高时间利用率及学习效率。与传统文献检索课程相比。慕课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每次的课程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时间,而规定完成测试和提交作业的时间为两周左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员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能够学习知识、完成自我提升。学员在慕课平台学习文献检索课程中,可随机结组进行讨论,把对问题的认识发送出去,促使自己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在信息交流、讨论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
慕课,与其他新鲜事物一样,为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优化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注重文检课教育资源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不断促进文献检索课程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HTK]
[1][ZK(#]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90-194.[2][4]周东华.关于慕课理念在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5(2):19.[3]黄雪松.“慕课”背景下的高校英语基础课程改革.读书文摘,2014(20):38.[4]徐苏燕.在线教育发展下的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高教探索,2014(4):97-102.[5]过宏雷,霍华春.慕课:高校教学模式的全新挑战与变革契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5):110-114.[6]郭芸,白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慕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现代教育科学,2014(11):61-64,69.[7]慕课[EB/OL].[2015-2-27].http://baike.haosou.com/doc/7187428.html.[ZK)]
[Y](编校:马怀云)
第五篇: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模版]
摘要:文章从校内实训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材的编写不够系统, 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落后三个方面入手, 对当前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同时对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提出具体建议, 即整合现有的商务礼仪教学资源;改革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商务礼仪课程考核形式;灵活应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
关键词:教学改革;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全面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 自从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我国永久落户之后, 跨文化商务交往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有效避免跨文化商务交往过程中的冲突和误解等问题, 对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实施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是培养学生商务礼仪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 也是为社会输送商务礼仪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 对于我国跨文化商务礼仪交流活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现状来看, 实现商务礼仪课程创新面临着诸多困难。通过对相关教学案例和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 笔者将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 校内实训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 校内实训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会直接影响商务礼仪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商务礼仪实训教学设施主要涉及教学场地和教学配套耗材等方面内容, 按照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实施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实际需求, 传统的实训教学设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不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 校内实训教学设施的不够完善, 对于商务礼仪课程创新任务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导致相关改革创新战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 教学方式单一。从当前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校所开设的商务礼仪课程, 以大课为主, 多采用讲授式, 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商务活动中商务礼仪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商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偏技能型课程, 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且容易把该门课程变成一门“礼仪规范”说教课程, 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的礼仪技能。这不符合教学改革环境下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目标。
第三, 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落后。教学改革环境下, 基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商务礼仪实践经验以及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两个方面[1]。但是从高校商务礼仪教学现状来看, 由于该课程任课教师大多为学院教师, 没有丰富的商务礼仪实践经验, 虽然接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但是仍旧不能很好地满足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基本需求, 对于商务礼仪实训教学的效果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基本行为规范, 标准的商务礼仪可以为一个人在商务交流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机会, 也是表现个体商务交际能力、内在文化涵养及基本道德修养的外在形式。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主要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的实践训练, 在保证学生提高商务礼仪道德修养的同时, 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气质, 规范商务活动中待人接物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商务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 商务礼仪在各个商务交流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当前, 商务礼仪课程成为高校重要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之一, 掌握良好的商务礼仪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于学生的日后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 传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发展十分必要。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重要作用, 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创新过程中, 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内容的改革是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基础环节, 在实际的课程创新过程中, 需要根据教学改革环境下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要求, 结合现有的商务礼仪教材, 对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形象礼仪、交际礼仪、接待礼仪、涉外礼仪及公共礼仪等多项课程内容进行汇总, 从而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商务礼仪的整体知识结构。
第二, 实践教学常态化。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需要建立在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基础上, 在部分商务礼仪课程项目讲解结束之后, 应该及时安排相应的实训练习, 通过系统的情景式课程任务布置,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教学知识点。实践教学常态化, 有利于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 提高学生的商务礼仪实践应用能力。
第三, 任务书设计标准化。之所以要求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遵循任务书设计的标准化, 是因为任务书设计的标准化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 同时, 根据商务礼仪课程内容合理设计任务书,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商务礼仪课程任务书的设计主要包括任务名称、学时、组别、组长、成员、课前任务、组内讨论、客户实训、组内互评、小组自评及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
三、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整合现有的商务礼仪教学资源
从当前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所用教材除了基础的《现代交际礼仪》之外, 涉及的商务礼仪教材资源还有很多, 但是这些教材或书籍大多是以理论知识为主, 对于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与应用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较少[3]。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想要进一步保证商务礼仪教学质量和提高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效率, 还需要对现有的商务礼仪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秉持着商务交流活动与职业能力的创新原则, 以商务礼仪职业实践作为课程改革的主线, 在突破传统课程教学限制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对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 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系统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比如, 按照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对教学内容和顺序进行以下调整。即职业形象礼仪模块教学—应聘礼仪模块教学—特定商务活动礼仪模块教学—商务宴请礼仪模块教学。其中各个模块中的课程教学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细化,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商务礼仪相关知识。
(二)改革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
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商务交流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际商务礼仪在跨文化商务交流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 教学改革环境下, 基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 需要充分认识到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对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有效提高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效率, 进一步稳固商务礼仪的持续发展。以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东盟商务礼仪教学为例, 由于东盟各国在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需要对已经形成且约定俗成的东盟商务礼仪进行明确。比如,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可以模拟中国商务人员与东盟国家商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情景, 通过对东盟礼仪中独特的合十礼、双手握手礼等见面礼仪, 以及宴会礼仪中文莱禁酒、柬埔寨忌杀生, 印度尼西亚在用餐之后需要剩余少许食物等一系列礼仪的实践认知教学,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跨文化商务礼仪的理解与感受[4]。
(三)优化商务礼仪课程考核形式
优化商务礼仪课程考核形式是改革环境下, 基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 将学生的商务礼仪平时成绩纳入总成绩考核中, 可以结合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 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25%。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等几个部分;第二, 商务礼仪课程中各个教学模块的情景模拟成绩, 这部分成绩可以适当占据总体成绩的40%左右, 通过对学生在各个教学模块中的实际表现情况, 将其汇总到总成绩考核中;第三, 综合商务礼仪课程情景模拟实训成绩, 这部分成绩可以占据总成绩的35%~40%。对于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来讲, 情景模拟实训教学非常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3~5人的学习小组, 然后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全部结束之后, 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商务交流活动情景, 赋予学生不同的身份, 然后通过对学生在各个不同商务交流活动场景中的表现, 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四)灵活应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生产管理工作中, 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经济活动对于高校商务礼仪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需要在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过程中, 灵活应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 借助网络教学空间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推动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比如, 凭借互联网平台自身开放性的特点, 建立包括课程教学标准、电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重难点教学指导、微课教学视频、案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参考资料及相关习题等多个部分在内的商务礼仪网络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式的商务礼仪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 利用课内课外相互融合的多元化课程教学方法, 为教学改革环境下, 基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综上所述,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对于提高商务礼仪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课程创新过程中, 应该从整合现有的商务礼仪教学资源、改革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商务礼仪课程考核形式, 以及灵活应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真正认识到商务礼仪创新的重要性, 才能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 为我国的跨文化商务交流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正新.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 2017(6):64-65.[2]卫苗.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1):101-105.[3]肖如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12):83-85, 90.[4]武少玲.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研究[J].品牌, 2015(5):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