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

时间:2019-05-13 02:3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

第一篇: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

目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新的数学教材,新的数学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在的教育体系,涉及到更为实际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适应,涉及到深层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迫使越来越多教师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把数学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但是,由于几十年来中小学基本上都是沿用着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着较多数学教学方面的问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在教学方式上应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传统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解读新课程课标准、观摩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技巧,创造乐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转换角色和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

1、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情境教学需要应用前人的经验和现代人总结出来的大量例子,并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规范这些例子并应用在教学中,形成一种教学模式,用以提

高学生解决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且起到帮助教师借鉴和发展的作用。

在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情景的创设”, 不管是习题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景的创设”,不少教师都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当然,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蕴涵着学生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数学信息,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并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不能片面地理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形式化地创设生活情境,要使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背景、认知基础及教学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情境才能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绞尽脑汁捏造的“失当”情境,只会是”事与愿违”的“画蛇添足”罢了,定会导致数学课堂“数学味”的丢失。创设情境应谨慎,对于预想的结果要有充分的认识、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千万别因老师“一相情愿”式的“失当”演绎而令学生“众里寻她千百度”,使教学走向尴尬、低效,甚至是无效。

因此,教师在选取情境要恰当,要具备基础性、代表性、发展性、系统性、趣味性,它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数学定理的工具,而且将数学

知识联系实际的体现。情境选取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总让学生感到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框架。对数学学科来讲,选取情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一种欲望——不断攻克难关的决心,因而使他们对问题爱不释手。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体验课堂中 “做”数学的快乐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局限在概念,定理,公式和试题的解答中,认为数学活动是高度抽象的,因此,在传统的课程里,对知识的“再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严格的智力活动,在课堂上听课,在作业本上做题,这种单一数学活动,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参与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被动地接受知识,最终只会导致其思维的僵化和个性的呆板,而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获得知识。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鲜明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从教师手中获得知识的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一步步获得的因此,在新课程的中学数学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互助互补,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共同探讨研究的空间与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中体验数学。

以合作交流形式开展探究性活动,改变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新局面。学习小组一个学生的意见,往往会引起小组其他伙伴思维的火花,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会促使每个成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活动,从而使探究的成果更完善,更具有价值。同时也必须指出的是,小组探究学习方式必须做到合理分工,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合作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注重小组成员的搭配,更好地发挥互相交流和互相启发的效能。

在整个实践探究过程中,要求在“做中学”, “边做边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全新的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当作了是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现象,有自己情感,有思想的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自己亲身体念的实践过程。“只有亲身感受过的东西,才会刻骨铭心”。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即在“做”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时为了解决问题,他会去查阅一些资料,与别人合作交流。其次,他还会在自己实践探究后学会去分析,归纳,形成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并进行合情推理和验证,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

个性的过程。《教育改革纲要》同时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本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鼓励和引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怎样理解并保护这个“独一无二”,使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充满灵气,彰显个性和智慧?这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探索并努力在每一平常的课里加以实践体现的。个性化的学习转变了我们过去的教育过于注重“教”,而少关注“学”的做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中心,是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为更好的实施教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书匠”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那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到底应该怎样呢?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态度和关注倾向等方面都要进行转变,对广大教师来说,是挑战、更是考验。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问题,就成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解读新课标、观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理解到,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好以下角色的转变。

1、教师要实现从“主宰型”向“指导型”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为了传授知识,强化技能训练,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给学生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剥夺了学生主

动学习的权利,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一种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对智力较差的学生会有短时效果,但从长远观点即高层次思维和学生长足发展看,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课堂,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教师要实现从“传授型”向“合作型”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课堂成为教师单一传授数学知识的场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模仿、和记忆,新课程标准给教师角色地位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不只是讲授者和权威,教师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评判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上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教师要当好顾问,帮助学生解决讨论和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又要有效的组织讨论和交流,还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当对话者的角色。通过讨论 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交流与合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融洽师生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3、教师要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

在传统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师更多的是较为单一的课程执行者。通俗一点,教师仅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书匠”。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是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求数学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如,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都可应用几何画板、Flash等数学软件进行教学,同时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如,怎样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怎样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怎样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的本质。教材在便于使用信息技术的地方,都提出了有用的使用建议,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栏目,例如:“用《几何画板》探究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用《几何画板》研究抛物线”、“借助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等等。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数学和欣赏数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过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但是光有

这些还不够,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还必须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数学学科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去完善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等,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反映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激发、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教《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先让学生从多媒体中了解有关日食现象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出:宇宙中太阳和月球在运行,再配上解说学生便明白月球和太阳在平面的位置关系,因此产生了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媒体的形、声、色、光结合,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媒体看到自己从没看过的天文现象,产生了许多的联想。于是对圆与圆的位置的知识有了兴趣都主动学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熟悉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如讲到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上)“反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思维往往轻易出现“混乱”,搞不清为什么有的函数有反函数,有的函数没有反函数。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映射是函数,反函数作为一种函数,也必须符合函数的定义,从而推导出在定义域和值域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例如:求y=x2(x≤0)反函数时能否把条件x≤0去掉,结论当然是不能,假如去掉,则给一个y值时,就不是一个x值与其对应,不是一一映射,就没有反函数。上课提问时,应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条理性和完整性。我们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漏洞所在,不严密的回答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同结果。如有的学生在回答“三垂线定理”时说:“一条直线假如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就存在问题。因为他没有说这条直线是否在射影所在的那个平面α内,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正确的应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见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下]。通过以上这些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慢慢地达到理解深刻和思维缜密。对于学生上黑板做的练习题,要及时地评讲,指出其基本知识以及思想方法上的欠缺,这不但对做题者,而且对全班同学都是一次提高。

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的参与。走进新课改,我们老师的任务还很重,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希望我们的教学方式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论新课改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在第一线的教师均需不断地研究新课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本文从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准备、方向、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学数学教育以及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关系着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转变观念,尤其是转变教师角色。

一、数学教师应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

首先是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为了适应教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和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工作。

二、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

1.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

在新课改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用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新时期的挑战。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各种便利;建立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探求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等。

2.由单一的注重结果、学会向多向的注重过程、会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结果,把大量结论性的内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记忆下来,学生只能单一地从教师这一条信息途径获取知识;而现代化的教学则要求教师转变为要学生注重过程方法,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因为“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生除了从教师这条传播知识的途径获取知识外,还可以从网络、书籍、社会和其它方面多条途径获取信息。把传统课程和现代课程归纳比较如下:

传统课程(应试教育):知识结果——授之以鱼——给学生真理(知识)——量——记忆——结果——学会——教师的方法——单向信息传递

现代课程(素质教育):过程方法——授之以渔(网)——给学生钥匙(方法)——质——思维——过程——会学——师生合作的方法——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传递

3.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师道尊严、居高临下是陈旧的教育观念所遗留的产物。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我们必须明白,新课程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教师将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将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4.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三、数学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的要求

1.不断提高施教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一些用处不大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先要了解删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力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对新内容进行分析,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

2.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者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已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能设计出好的教学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用好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善于做好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师,最主要是看教师素质,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的同一领域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分提高自己。总之,反思有助于

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作为中学教师,应该认清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望,积极主动地做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年轻教师扮演好新时期新教师的角色,最终站稳讲台、教书育人,为祖国、为人民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第三篇: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使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回答。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的研制、开发者。2、构建新型教学样式

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包括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活动学习等。教师必须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新型教学方式。、提高综合课程教学的素养 教师要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修养,能够开展合作教学,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建立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

教师要建立一系列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实现“六个”转变:从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能力培养,从重认知转变为重情感,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从重教法转变为重学法,从重继承转变为重创造。

5、提高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的素养

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到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是前所未有的创造过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共同创建起新的课程体系。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探究创造的素养,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为新课程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化,教师角色意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与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教师心理体验与感受,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第四篇:数学教师角色转变(xiexiebang推荐)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正视现实,以开放的心态,革故鼎新,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型定位,实现多元角色的完美整合,继往开来,以学生为中心,承担起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重任,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实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总体目标。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来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谈谈几点体会:

一、立足实际努力改变自己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能力,应用巧妙的教育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调节学习进度,自己搜索学习资源,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提出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将必须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在自由选择的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创造人生,感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欢乐。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中,我创设“金字塔”之谜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找规律猜想出结论,并通过实践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成功带来的快乐。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重其道。”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具有依附性,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露应予以尊重,学生将从教师给予的赞许、认可和关爱?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又会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提高的渴望和欲望,从而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教师应该:(1)去掉“师道尊严”的伪装,以学者和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以学识和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多亲近,少冷漠;多鼓励,少指责;多注意,少冷落。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与学生都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例如讲《平行线的认识》这节,我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介绍自己滑雪摔跟头的经历,让他们分析原因,激起了师生情感的共鸣。(2)树立“红花绿叶皆春色”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差异,对于学困生要多给予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性的材料,发展他们的数学潜能。

3、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映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评价时应该做到:(1)适时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给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学习的愉悦。(2)采用激励性评语。如根据学

生答题的情况给予“你真棒”!“你能更好”!“你有进步”!“加油啊”!等激励性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3)评价内容注意选择性,要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过去的评价试卷无一例外的是课内闭卷笔试题,缺乏考察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题型。我们认为落实新课程,必须有课内外操作题、开放题等题型。

(4)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将适时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给学生作出中肯的、具有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与以往的课前预习是不同的,要学生自己明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知识,自我检测。当然在开始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阅读全文,先粗读,后精读。粗读了解知识的概况,了解要学的数学概念、规律、定理。精读是对教材仔细阅读,反复阅读,细心体会概念、规律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如“日历中的方程”、“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字母表示数”等比较适合合作学习,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自己去发现学习材料。每次讲授新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到黑板前完成一个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设计的题目。分三步:找题——论题——讲题。讲题时又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遇到此种题目是从题设入手还是从结论入手,或是采用“两头凑”的方法,第二步分析此题,讲解此题,突出重点,难点的地方,第三步此题考察了哪些基础知识,即分析——讲解——归纳。这样一来,人人都可以到黑板前讲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对上节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为本节课铺路搭桥,效果很好。学生讲题的方式、口味不同,学生愿意听,容易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都能成功、成才。对讲题者本身来说,是一次最好的锻炼,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加深了印象,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忘记,学生对这种方法的反应很好。并且人人在班中都能找到—个合适的位置。人人都坚信我能行,我学数学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例如学习足球中的学问时,因为平时学生对足球比较感兴趣,所以直接展示问题。足球的表面是一些呈多

边形的黑、白皮块缝合而成的共32块,已知黑色皮块比白色皮块的一半多2块,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学生很快把足球表面块数用方程表述出来,设白皮块有X块则黑皮块有(32-X)块,由题意得,32-X=0.5X+2从而求解。以此知识背景为基础,探索白皮块边数和黑皮块的边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观察、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发现:每块白皮块有6条边其中3条边和黑皮块缝在一起。也就是黑皮块的边数是白皮块边数的一半。探究学习对于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和创新角色,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共识、共赏、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的编写及里面的知识结果都相对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编排方式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体现的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阐述的知识更能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体现了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在这种新情况下,我们教师的角色是不是也应该有所变化呢?

我认为变化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连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有所变化,不能老按应试教育的思路去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能再让学生一味地去做题。在新课标理念下,不仅是教师的教,就连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发生变化。

众所周知,老的教学形式是死板教条的,教师和学生在都很辛苦的情况下,收到的效果是很小的,这样对学生甚至对老师的成长都很不利,学生的学习没有了灵活性,没有了创新能力,没有了独立能力,甚至连自己的自主性都没有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现行的教材总是和一定的现实情境联系在一块的,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现实生活,所以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思考问题,去探索发现,使问题得到解决。反思就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整理和反思,进而总结和归纳,得到数学知识。提高就是通过反思把获得的数学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把它进行推广,使数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够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新的教学环节对新教材的教学是非常适用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思,这个环节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

课堂由单纯的传授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建立知识体系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总结归纳为主,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活动、归纳去获得数学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印象更深刻,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思路上去,跟着老师的思路去不断地探索,去探究未知的领域,没弄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开辟先河,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采取多种方式,但是最后达到的结果就是,让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更有精力去学习,让其精神面貌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的作用,帮助学生去未知领域里遨游,把未知变为已知,再去另一个未知领域,这样就像爬阶梯一样,学生的成长也在一级一级的提高,教师不是演员,而是导演,学生才是前线上的演员,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城关镇中学)

下载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对教师产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旧形式的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原因,提出了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以及对我国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思考。关键词:新课程教......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作者:张瑞娜 时间:2013.7.10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推行的教学改革对今后的教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需......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大全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摘要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基层教师需要注重改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来应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角色转变的......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专业化转变(合集)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代 磊 阜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5200 摘 要 :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