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时间:2019-05-13 02:0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第一篇: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整合提炼思路是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

绍兴县安昌镇中心小学 周炳炎 ——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提纲)

一、依托课标领会教学内容

1、明确本课时的地位作用: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相等关系的模型。方程的学习承载着引导学生由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使命。

2、原数学教学大纲与新课标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变化的把握。

从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转变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二、研读教材理解教学内容

从教材编排来看,原教材编排利用天平只是为了引出方程的概念,然后是运用概念来深化认识,只停留在对方程概念的表面认知。

人教社新课改教材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一个数学模型,教材设置了天平的问题情境。通过天平演示,由不等到相等,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学生在经历从“用生活语言描述事件”到“用语言描述等式”,再“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此处天平的作用就直指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等量关系,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出方程,本质的差异就在此处,却没有被我们更多的老师发现和领悟。

三、读懂学生把握教学内容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知道写上“=”就要算出结果,但对等式的含义理解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表示左边等于右边的相等关系。所以我们认为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此处。

2、学生具备用天平称物体的生活经验,能够正确描述生活中的等量情境。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同时不能只重形式而轻本质。如未知数的字母一定要放在等式左边,未知数的字母一定只有xyz。而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较感兴趣,应抓住这一兴奋点,引导学生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3、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也印证了上述结论:算的经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没能很好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初步的代数思维,反而把方程解决问题看成是一种负担„„

4、通过学会寻找相等关系来构成方程的数学模型,我们甚至建议教材不妨把方程的描述性定义修改为:含有未知数的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方程。因为原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的描述性定义,表面看学生不难理解,但实质上学生所缺乏的是对等式的本质理解和意义构建。

四、整合内化思路贯彻教学内容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整合提升内化了以下两点认识贯彻教学内容: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是形而上学的理解还是真正建立方程的模型。

2、增进学生对于“=”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理解。把学生对于问题结果的关注引到对问题结构、数量关系的关注上来。

五、对理解与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新认识

从《认识方程》一课如何正确理解与把握它的教学内容后,对于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我有了以下新的认识。

1、确定教学内容后一定先从课标和省建议中找到指导性思想。然后,比较旧大纲与新课标之间的差异,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确保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落伍。

2、研读教材既要体会新教材设计的先进之处,更要把教材的演绎体系转变为符合学生认知学情的学习体系,要把凝固的教材变成流动的体系。同时,也要把握教材的普适性与教学班级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让教材更好地走近自己所教的学生,这才能做到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

3、读懂学生。这在当前是最难确解之题,许多老师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想当然而为之。当然,又因脑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所制约,现在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仍处于黑箱阶段,目前比较好的做好是进行前测和学生访谈。

4、整合内化思路是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从课标、教材、学生等几方面去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后升华教师的认识,对教学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内化为教师的自我认知。只有带着这样的认知,走向学生,才能为上出有思想的数学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讨论有效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由于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在选择内容上,只要能让学生情思跃动、想象驰骋、运动活跃、生命力得以张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皆来者不拒。正是有了这种种努力,课堂教学综合化的程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它不仅包括了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掌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诸如:体育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教养财富是指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身,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教育财富是指隐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那些关于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及良好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是隐性的教学内容;发展财富是指内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关于学生心理、生理、情感、态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隐性的教学内容。所以要正确的理解与把握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弄清楚以下的五个问题:

(一)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问题 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自中学体育课程的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之后,有的人以为体育课程已经由健身体育发展成为健康体育了,以后的体育课就叫‚康体课‛了,甚至有的人说体育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健康教育了。为此,《中国体育报》于2001年6月8 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题为《教育部澄清──体育课决不能称‚康体课‛》的报导。发表这篇报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给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定位,明确体育课程的性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以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走偏方向。应当如何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呢?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回顾近百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半个多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演化的历史,各个不同时期制订的《标准》或《大纲》,在课程目标上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但体育课‚必须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必须进行身体练习‛、‚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点始终未变。甚至在学校教育遭到严重摧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地区编写的体育试用教材,也都有促进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明确要求[1]。

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应该把握如下几个要点:

1. 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2.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的。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也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强调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但仍是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二)关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简单地解释为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等。

‚以人为本‛这一口号,并非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早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就提出来了。‚以学生为中心‛则源于18~19世纪以卢梭等人为代表的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到了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进一步发展了‚儿童中心论‛。他把儿童比作太阳,认为一切教育措施都应围绕这个太阳转,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从儿童不变的本能、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又提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在弘扬人的个性、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等方面,与古典人本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它更关注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其积极的、可供学习的一面,但也有其片面与空想的特征。其教育目的过分强调‚个人本位‛,过分强调个体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过分强调精神层面而忽视物质层面,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社会,同时也就削弱了它自身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把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诚然,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但学生主体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主体,学生主体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一是,学生是身心处于发育过程中(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主体; 二是,学生主体的发展程度主要来自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 三是,学生是以接受前人经验为主的学习主体。

从学生主体这三条质的规定性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1.由于学生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主体,他们已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一切都围着学生的‚兴趣‛转,一切都由着学生的‚天性‛和‚本能‛来。而要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学生朝什么方向发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因此,那种让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教育职能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3.‚学生是以接受前人经验为主的学习主体‛。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前人经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们要积极提倡‚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知识、技能,都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的。

(三)关于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问题

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课时计划(即教案)中叫‚学习目标‛,还是叫‚教学目标‛,在认识上并不统一,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有的同志认为‚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一般要求;‚学习目标‛是个性化了的目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对体育课来说,无论是‚学习目标‛或是‚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一般都由行为主体(指学生,有时可以省略)、行为动词(如掌握或初步掌握、达到或基本达到等)、行为条件(如在保护帮助下完成或独立完成动作)、行为表现(如完成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四个要素组成。一般来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是可以观察、可以测量、可以评价的。但我们觉得,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对完成动作质量目标的表述,既不可能像科学类课程那样追求公式化的规整与数字的准确,也不可能像人文类课程那样要求论述的严密与概念的准确界定,而且它还可以是因人而异的;二是,体育课对学生所做动作的要求是安全地完成或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了,它不同于竞技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要求。此外,一堂课的目标应根据具体的教材和组织教法来制定,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四)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问题

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传习,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了‚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的重要性。因而,特别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但有的同志就由此认为,‚会学‛比‚学会‛重要,学生是否掌握运动技能无关紧要,学习运动技能无需提出什么质量要求,关键是要学会如何锻炼,如何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等等。把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其实,体育锻炼能力并非是空中楼阁,它是以运动技能的储蓄为基础的。一个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正确与成功的运动体验,不知道自己该练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练。因此,《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课程标准》都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前所述,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运动技能本身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任何鄙薄和削弱运动技能学习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在体育课程教学上试图走‚捷径‛,不教育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进行刻苦学习和锻炼,扎扎实实地掌握运动技能,那么,‚会学‛、‚能力‛、‚运用知识技能‛等,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五)关于学生的运动兴趣问题

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过于强调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义务性和工具性,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不够,因而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及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强调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我们体育课程建设的一大进步。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提高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然而,近一个时期来,有些同志却把学生的运动兴趣推向了极致,提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当作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唯一依据。甚至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主要就是看学生是否玩得痛快、乐得开心。因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对学生勇敢顽强、刻苦锻炼的意志培养。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对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作为学生来说,有些教材(如田径、体操、武术等)学起来可能有些单调、枯燥,但只要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好处,就得认真去学,而且还要学好。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制定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提倡选项教学的同时,却把田径教材,特别规定为学生的必选内容,而且还专门为其规定了学时与学分。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田径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手段,就是因为要通过田径教材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各不相同的,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各种不同的运动兴趣。有人说一个班的学生运动兴趣相对集中,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兴趣就可以了。那么,还有少数学生怎么办?是否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处理?但我们的体育课程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呀!也许还有人说,为什么不让这些学生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呢?问题是,如果学校无法提供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怎么办?或是个别学生对体育根本就不感兴趣怎么办?是否就可以不学、不练了呢?当然不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中小学生在某一年龄段的运动兴趣是有限的、不稳定的,也是可以拓展的。

综上所述,我们的看法是,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缺乏运动兴趣的体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但‚我们在改革中也应时刻铭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决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

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学生既感兴趣而又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教材内容,对于那些锻炼价值高而娱乐性较差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教法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弃之不用。我们应当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重点放到组织教法的改革上来。

第三篇: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

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

“整体”是相对于“个体”来讲的,它具有总结性、概括性和统领性的作用。而语文中的整体把握教材,则要求要把握教学阶段的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总目标和分目标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好整体目标和分目标之间的关系呢? 整体把握教材旨在使教师你能够对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目的、阶段目标、文本内容有比较清晰地概念。作为一个老师,只有对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才能更明晰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把握准确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语文教材的内同和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他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不同方面的关系出发,才能更好地整体把握语文教材,才能够对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有深切的认识。

一、明确阶段目标,整体把握教材使用方向。

在进行教学之前,我认为我们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温新课程标准,要静下心来对它的阶段目标进行通读,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做到胸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认真阅读,对要使用的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掌握其精神实质,以便在教学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整体上感知这一组文章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使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大局”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二、明确课程,教材、课时教学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科学的定位。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阶段要求,最后把握好课时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有较大的偏差。

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教育价值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不同方面的关系出发,才能对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有深切的认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对整个小学阶段课程目标认识不够,对教材和编写体例不能很好了解,对教材本身的内容和教学价值把握不好,因此会在文本解读方面出现问题,对学生学习的阶段目标认识不清,从而影响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教材的教育功能也落实不了。

三、要想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语文教材编写要遵循特定的编写体例;编写体例要依据教学大纲。在我国,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制定的。如依据的标准是对知识、能力的测试和评价。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后,教材更成为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和凭借。整体把握教材还要对文本的原生价值有深刻、准确地把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有很好的文本知识和很强的文体知识;这在阅读方面就很能体现出来了;因为学生不但是听教师解析文本,更重要的是,学生无意中学了教师的一种思维方式。

四、整体把握教材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基本信息,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原有基础。在遵循新课标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整体把握教材对教学有大多的作用就不必多说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整体把握教材。这,才是关键!

第四篇:材料的理解与认识

材料的理解与认识

摘要:文章从产品材料分析、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综合概述了材料的种类和特性,提出个人分析和见解。

关键词:材料;工业设计;实际运用

1.引言

材料是设计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工业设计作为一门时刻走在科技前沿的学科,更使与工程材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材料和工业是产品设计的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产品设计的必要条件。由于材料的种类非常丰富,正确掌握材料的特性并学会在设计中合理运用材料就成为每一个工业设计师的必修课。

2.产品材料分析

选取产品:保温杯

材料组成:

(1)外壳及内胆:不锈钢

从外观上看,保温杯所使用的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反光性,触感光滑坚硬,具有标准的金属质感,给人坚实可靠的感觉。

通过资料查询得知,保温杯所使用的不锈钢为30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特性,为国家认可的食品级不锈钢,且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是奥氏体不锈钢的一种。

(2)杯盖:塑料(外表面附有一定的不锈钢)

保温杯盖使用的塑料手感上较为坚硬厚实,在杯盖外面手握处进行了磨砂处理,使人在使用时易于抓紧,同时由于与不锈钢较为接近的坚硬感,使产品的整体感很好;杯盖内部的塑料虽为同一材质但十分光滑,使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资料查询知,保温杯盖使用的塑料为食品级塑料,特点是气味小、表面光亮、无毛刺、使用寿命长不易老化且导热性差。

(3)密封圈:硅胶

杯盖上的硅胶密封圈为半透明的乳白色,质地圆滑厚实,紧附于塑料主体上。

查询资料知,硅胶圈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低温弹性和特别优异的耐氧化和臭氧的性能,具有高透气性和对气体透过的选择性。

3.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3.1材料的种类

设计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材料(又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设计材料,其中金属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独特的表面特征,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一大主流材料。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材料种类细分下来非常之多。因而首先应该掌握每种材料大类里的典型材料,并在此逐步拓展对各种新型材料的认识。每隔半年左右应到网络或者杂志等文献上了解新的材料及新的特性。

3.2材料与环境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逐步推广,工业产品的总量也在急剧上升。大量在材料在被使用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作为现代的工业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不再仅仅是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而应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产品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手段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现代的设计中,绿色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设计,就是指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以产品环境属性为主要设计目标,着重考虑产品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功能目标,并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和经济性等。合理采用绿色设计的原则,不仅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为产品带来良好的人机交互特性。

4.材料在设计中的运用

4.1物理、化学性能(固有特性)

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功能,如坚固度、防锈度等的要求,因而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产品在各个环境下的使用情况,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加以考虑其他特性。

4.2加工特性

产品的加工与产品质量、整体效果、生产时间和成本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加工方法对材料自身所产生的影响。

4.3感觉特性

从人的方面来说,材料的感觉特性有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产品材料所表现的质感往往和产品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材料质感的良好选择,能够加强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认知,因而在用户的心理上建立一定的优势。此外,材料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的差异性有时会给产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使用时必须谨慎。

4.4经济特性

材料自身的价格对产品成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在考虑产品的经济特性时,必须兼顾到产品的其他特性,在保证质量等方面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把产品成本降到最小。

5.总结

材料作为设计的基础,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并在实际的运用中逐步拓展自己对某种材料的认识,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把材料变为好的工业设计产品。

第五篇:例谈小学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

例谈小学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的童话教学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童话教学上成记叙文教学或者是直接指向功利化的主题教学,变成思想品德课。如何确定童话教学的内容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去年的树》为例,谈谈如何确定童话教学内容。

关键词:童话教学内容 三个原则 《去年的树》

小学阶段,义务教材(人教版)选入童话的篇目共40篇,其中选读童话有29篇,一、二年级选入29篇童话,选读童话17篇,所占比例为26.7%。随着年级的升高,童话的比例逐渐减少,但不难看出童话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童话这一文体的独特之处,往往将童话当成记叙文来上,只关注文中的时间、地点等无关紧要的因素,甚至引导学生来求证故事的真实性;又或者将童话教学直接指向功利化的主题教学,把童话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忽视了学生自身对童话情感的独特体验。

一.童话教学的三个原则

小学阶段的童话应该教些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确定童话教学的三个原则。

1.关注文体是童话教学内容的依据

确定童话教学内容,首先要弄清楚童话的概念和文体特点。王荣生提出“合适的文本解读”这一观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内容是“在特定的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比如,符合诗歌阅读的方式,符合吸取阅读的方式等来阅读”①。如果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对所教文体的把握出现偏差,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学内容选择不合适的情况。这也就是一些教师在教授童话时,把童话处理成记叙文教学的原因。

童话教学中所指的童话是指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体裁之一,它是以幻想、夸张、拟人为手段来编写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虚构故事。简而言之,童话是为儿童提供的幻想故事。

童话最主要的文体特征是幻想,在童话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会以合理的方式存在,他会向儿童展示一个超乎现实却无比美妙的虚幻世界。儿童情趣是童话的另一特点,童话是为儿童创造的,他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审美接受心理。

2.学情是确定童话教学内容的前提

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除了依据文体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以便选择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起点’的把握应体现为‘教材内容’与 ‘学生经验’的高度契合。偏离了两者的任何一方,都将导致‘起点的模糊化’。偏离学生经验,将造成‘起点’过高或过低……”②童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夸张等手法,使得童话故事的内涵和意蕴深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宜把童话的思想主题过于拔高,超越学生所能理解的界限,又或者对童话中意象的选择作过于现实而不宜的解读,试图追求童话的真实性。童话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但教育功能不是童话的本体功能,童话的价值在于净化儿童的情感,呵护儿童的心灵,让儿童感受来自童话的乐观主义精神。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当前的阅读水平来选择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自己喜欢的,也能解决儿童在童话阅读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

3.故事是确定童话教学内容的内核

童话本来是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一部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虽然短小,情节却跌宕起伏,所以童话在文体上是“故事的”,是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幻想的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非常好奇,他们没有明确的主客观念,很容易进入童话的世界里,被童话世界里的人物所吸引。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镌刻在故事里,比起教师单纯的讲述人物特点,让儿童好好感受童话中讲述的故事,更易让学生感受到童话在故事中传达给他们的独特审美体验,在体验故事的过程中,人物的特点也在儿童的头脑中鲜明起来。在作者讲述童话故事的时候,通常会使用单线型结构、对比性结构、反复性结构、冰糖葫芦的结构等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结构,让学生更快的记住故事的大致情节。

二.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教授《去年的树》时,很多老师把教学内容确定为三点:

第一点:补充空白,反复设置情境渲染小鸟与树之间在风霜雨露的陪伴中建立的深厚感情。

第二点:人物分析,通过三次鸟儿对树的寻找可以看出这只鸟儿是一只坚持不懈,信守承诺的鸟儿。

第三点:环保意识,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悲伤来源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没有破坏,就没有伤害,所以应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以上三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合理呢?

根据之前提到的确定童话教学的三原则,我认为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作者写了什么?

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选取的写作对象是什么?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所用的艺术手法和特色是什么?作者这样写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去年的树》讲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分别之际,鸟儿答应了树还会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它的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惆怅。虽然他的朋友不在了,可他们之间的友情还在,曾经的诺言还在,于是,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鸟儿唱起了去年的歌。新美南吉用白描的手法略去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的艰辛及面对灯火时丰富的心理描写,让儿童直接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抓住关键词“看”,感受到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2.本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教师首先要了解童话这一文体的特点,在文体意识的指引下,读出《去年的树》这一篇童话的“独一篇”的特点。

(1)鸟儿对树的三次反复不断的寻找。

反复性结构是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最常见的是三次反复。反复是相同或相近的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再来一次。反复是一种强调,它使某种模式更牢固,更易于辨认。反复也使童话故事更为单纯,同时也是一种节奏的调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大都是反复型结构,当然每一次的反复中不一定会重复,有时会添加新的元素。教师应将关注点放在每次新添的元素上,让儿童更容易把握这种反复的模式,记住故事的大概情节。《去年的树》通过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的展现鸟儿对朋友的三次寻找,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反复朗读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这相似的三段对话,可以让儿童快速记住本篇童话的故事情节,也可以加深儿童对反复性结构的印象。

(2)童话故事的情感内核是什么?

这篇童话的情感内核是鸟儿对友情的执著,对诺言的信守,是大树和鸟儿之间生死不渝的友情,当他们之间的友情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体验文章的情感时,教师不需要去引导学生求证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一棵树,这样的一只鸟。童话是为少年儿童创造的,他的最大的特征是幻想,幻想世界中的任何事物以何种形态存在都不会违背现实世界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这一点非常符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征,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也非常符合儿童想象性的文学接受心理。一旦教师引导学生去证实故事的真实性,那么《去年的树》这篇童话震撼人心的力量就会被瓦解,学生的审美接受能力也会被阻碍。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的三段对话,“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门先生,我的好朋友在哪儿,您知道吗?”“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从鸟儿的三次询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鸟儿寻找朋友的心情越来越急切,在这急切中学生感受到鸟儿对树不可割舍的深情。虽然在《去年的树》中弥漫着淡淡的哀伤,但新美南吉说,如果没有悲伤,故事就不是故事。因为悲伤才有爱,我要写包含悲伤,也就是充满爱的故事。儿童在读完《去年的树》后,第一感觉到的是童话中的悲剧色彩,经过深一层的品味与领悟树幸福――不幸――幸福这三个情感状态的变化,儿童可以体会到在这悲伤故事的背后是一种真挚情感的永恒,这便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暖暖爱意,也是童话故事教给儿童对世界应有的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所以,小学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要把握童话这一文体的特点,教出童话味;以学生真实的学情为起点,教出有效性;以童话中的故事为内核,教出故事味。只有紧紧围绕上述三条原则,童话才能被教出“童”样,其最真实的教学内容才能被最终确定下来。

注 释

①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0.②陈隆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82-83.基金项目:江西省201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开发--以《语文教学艺术》为例”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郑智青,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江西省余干县古埠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下载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例谈哲理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哲理散文是作者把自己的独特体察、感悟,通过某些常识性故事来表达的一种文体。那么哲理性散文如何来进行课堂教学呢?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呢?又该如何让学生感悟文中的哲理呢? 我......

    例谈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有效确定

    例谈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有效确定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选择怎样的文言文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文言教学丰富、灵动起来,从而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认识垂直》教学例谈

    《认识垂直》教学例谈 伴随教育改革的步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学生不再是机械被动的受体,而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成为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学习不......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样例5)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方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

    以《祝福》为例谈小说的教学内容

    以《祝福》为例谈小说的教学内容 一、《祝福》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培养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政治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

    中学政治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知识的重任,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工......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教案

    实际问题与方程(五) 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2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 体验用方......

    对于生物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生物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次接触生物工程这个词是在初中时,那时就听说过“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虽然当时只知道那是一种与科技前沿接轨的高超技术,还不知道它确切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