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大餐
“文化大餐”的幸福之“浆”
特别的“每周之星”
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第六讲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2011-05-28 17:20:26| 分类: 名师经典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三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三条规律,相反,不好的教学则一定是违背了这三条规律。当前,有效性问题己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此,强调这三条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凸显这三条规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我把这三条规律称为“铁律”。
一、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己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值得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时,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因),由己经完成的发展秩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的事情,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教学与其说是依靠己经成熟的机能,不如说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中的机能,才能推动发展前进。维果茨基据此强调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1]向。”实际上,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这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心理学机制。
这条规律的潜在意义在于,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不论学生是怎样地依靠教师,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指出,学生的独立性包含这么四层意思:[2]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表现在:学生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再听别人多讲;自己感到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罗嗦;自己相信自己能想出解答的问题,就不愿再叫别人提示;自己认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再让别人帮助或多嘴。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者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成绩。
根据我们实验的体会,先学之学具有以下的特性:
第一,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与预习是一样的。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是课堂教学在先,学生复习和作业在后,也即学生的学习只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制。教育心理学认为,这种缺乏学生对知识独立建构的所谓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的形式上的学习。而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第二,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在我们实验中,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授课之前,独立阅读教科书(要求写阅读笔i西,并独立完成课本作业。从这个角度上讲,先学与传统预习有本质区别: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传统预习通常是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之前的准备活动,预习具有从属性,从属于课堂教学,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不是学生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环节。
第三,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先学则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就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超纲学习。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潜质不一样,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进度不一。我们认为,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应做到该统一的统一,不一定统一的可以不统一
后教之教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针对性。后教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针对性,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教师依然故我,面面俱到,系统讲授,那就失去了让学生超前学习的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那么,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呢?首先,必须对学生的超前学习进行检查,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己达到于什么样的程度。这既是展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肯定他们超前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问题的过程。其次,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继续让他们自己去独立解决;凡是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这是更深层的针对性,即不仅针对学生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正是这种针对性,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培养,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第二,参与性。先学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基础,参与性教学是一种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强化师生互动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参与式的学习远比被动地从教师那单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参与性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不应局限于独立思考和练习阶段,而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特别是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参与教学都有所发展;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也参与教,不仅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目也把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展开师生互教互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也参与评价。
第三,开放性。开放性是针对性和参与性的必然结果,教师不可能预先设定学生先学存在的所有问题,而学生在参与性学习中的各种即兴表现和自由发挥更是教师所难于预料的,这对以教案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无疑是一种反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是,正是这种开放性真实展现了教学过程中本应存在的生动性、复杂性、生命性、挑战性和生成性。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应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有:
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尝试教学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3]
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出示这堂课的学习日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
自学结果(差生优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4]
杜郎口模式。“‘二二六’其主要学习模式”第一个“三”指的是课堂教学三个追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指的是“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六是指六
个教学步骤,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日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5]达标测评。
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其主要的步骤:第一,启发。就是提示当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一,阅读课本。就是学生自己读课本。第二,练习。既然读懂了课本,就可以做相关的练习题;第四,当时知道结果。这一步很重要,做了练习之后,让学生当场核对或订正答案。第五,小结。教师下课之前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6] 黎世法老师倡导的“异步教学”。其主要的步骤:第一步,自学。就是自己读课本。第二步,启发。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第三步,复习。回头梳理一下自己己经学了哪些内容,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第四步,作业。其实也就是练习。第五步,改错。这一步相当于卢仲衡老师倡导的“当时知道结果”。学生做了练习之后,同学之间相互改错。第六步,小结。[7]
这几项教改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遵循了“先学后教”这一教学规律。
二、铁律之二:“先教后学” - -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陶行知先生对此有过十分精辟的见解:“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于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乎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目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8]各科教师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指导,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和渗透,通过讲授科学家们的科学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怎样思考、怎样探索、怎样总结、怎样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角度讲,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是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很多成功教改实验的共同特征。从实践上讲,学法指导的卞要教学要点包括:
第一,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它要求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停留在讲清楚知识上,而是在讲清知识基础上,揭示出规律,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讲授的内容,同时要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积极卞动展开智力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旨在获得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使学生能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这种学习上的自我体验是极其宝贵的,它能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坚持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一方面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提高教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科学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不论是脱离教法改革的学法指导,还是忽视学法指导的教法改革,都难于收到预期的效果。
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有: 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这种教法以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为理论设计的基点,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主要日标,“三主”和“四式”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构思。“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这一理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外化为相对应教学结构模式即“四式”,包括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10]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其操做方式为: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第三步,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约需10分钟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第六步,自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11]
浙江省金华一中的“学案教学法”。金华一中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个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卞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学案既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己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卞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12]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按照我们实验的体会,这个转化过程可分为教读、导读和自读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教读阶段。这是实验的起始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弄清教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教师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能充分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形式应多样,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阅读思考题一般可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解释层次的问题、批判或创造层次的问题。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学习了。它的标志是学生己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己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而目重要的是学生己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难,学会自己提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己经由依赖阶段进入独立阶段了。而学生一旦进入独立阶段,就必须先学后教了,所以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联系
三、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一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单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种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己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13]“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最伟大的的贡献,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告诉我们: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所谓适当观念是指能对新知识起“固着”或“拴住”作用的学生己经掌握的有关的概念、命题、表象和其他有意义的符号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4]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当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观念时,学习材料对学生就构成了潜在意义,接着,学生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发生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理解和思维的本质。其结果,新知识被纳入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去,获得了心理意义,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血肉”,自己的心理品质。而原有认知结构经过吸收新知识,自身也得到改造和重新组织。正因为如此,奥苏伯尔也把有意义学习看成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来“新”?这也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指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
[15]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行程和效果。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互相(同化)就失去了落脚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例如,学生没有“商不变性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等旧知识,则他们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新知识的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所谓可辨别性是指: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可分离程度和差异程度,只有当新旧知识能够清晰地分辨时,学生才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例如,只有当学生清晰地意识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两者之间的相异时,他们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会导致学习上的负迁移,从而产生机械学习。所谓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原有起固定作用的旧知本身的牢固度和清晰度。稳定性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固定点,清晰性则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方位点。显然,如果学生对“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旧知的掌握是模糊和不牢固的,那么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新知的学习就不可能是有意义的、顺利的。
总之,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从大的角度讲,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循序渐进,学会了前进,以实现掌握学习,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学业失败现象的根本措施。从小的角度讲,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直接联系的旧知,并通过旧知去学习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己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15]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信心的根本措施。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旧知,奥苏伯尔建议我们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能懂得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比要学习的新材料更一般、更概括,并目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也密切联系。它们充当着学习者由己知通向未来的“认知桥梁”,起着沟通的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不能狭隘来理解所谓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原有的适当观念”。实际上,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己经掌握的书本的旧知识,而目还包括学生相关的经历、体验和生活常识、经验以及必要的思想方法和智力基础。如果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越丰富、方法能力基础越扎实,那么,新知识的学习就越容易、越深刻、越丰富。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这是这条规律的具体体现。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是这条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掌握学习”的核心策略有:
一、目标导向。布卢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清晰明确的日标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处于期望的有日的的控制之中。目标导向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反馈纠正。布卢姆强调指出,通过频繁反馈和按照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帮助进行纠正,可以及时弥补和纠正:群体教学所必然带来的不足和误差。[16]布卢姆和他的学生花了近十五年的时间证明,在掌握学习的条件下,各年级的多数教师能够利用反馈——纠正,措施获得一个标准差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布卢姆认为只要从每个学生的认知前提能力(包括前提知识、先决技能、初始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地提供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老师就能够帮助“笨”的、“学得慢”的、“智力落后”的学生像“聪明”的、“学得快”的、“有才能”的学生那样学习,而目学得一样的好!所以,最终的学业成绩的分布应该是负偏态的,大多数分数将集中在成绩测量的高分一端。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与“低、小、多、快”四字要诀相近的是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的“四了歌”,所谓“四了”就是指课上该讲的要“讲了”,该幼、的要“练了”,练后要立即“评了”,下课时作业本要“收了”。这些策略的精神实质与“掌握学习”是相同的
显然,上述三条规律是有内在联系的,对各条规律的内涵的理解也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只有深刻全面地理解各条规律的内涵及其相互的关系,并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项日编号:DHA070162J研究成果」
第二篇:一道识字教学的文化大餐
一道识字教学的文化大餐
——听课心得
涪陵城七校 傅小殷
4月7—9日,我有幸到梁平县参加了“重庆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竞赛活动”。这次活动,来自全市各区县和直属学校的16名选手参加了课堂教学大赛,来自全市各区县和直属学校的1000余名老师参加了听课活动,还有部分观众评委参与了评分。在历时三天的活动中听取了16位教师的精彩赛课。这些课堂教学是我市各区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成果展示,是在前台的参赛教师和在幕后的同行们的智慧结晶,是课程改革道路上不断成长的真实记录。这些课例鲜活呈现,引人入胜,专家点评,言简意赅。让听课教师看到了识字教学的真实性、实效性、灵活多样性,分享了他们创造性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一线教师享用了一道道识字教学的文化大餐。
短短的几天竞赛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三个字来概括:实、简、活。先说“实”。每位教师充分展示识字的过程,让教与学落到实处。不论是识字课,还是阅读课的识字,都会从文本中的重点词引出生字,进行随文识字,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识字原则。此外,授课教师还结合课文内容选择了一些课外读物,并且根据原文自编一些儿歌、韵文引导学生阅读,使学过的这些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和这些字见面。通过这些语言实践,实实在在地地帮助了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掌握生字,使学生真正提高了理解能力,同时学生也会在无意中识记更多的字。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字也是最好的识字方法,课堂中的写字也体现了一个实。比如江北华新实验小学的冉莉萍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一课。在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带有“竖撇”的字(岩、册、厚、铁、质、底),而且就这些带“竖撇”的字,虽然同样都有“竖撇”,但是由于结构不同或笔画所在的位置不同,书写差异也较大。于是冉老师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字(岩、册、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重点指导竖撇的写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最后展示评议后学生再写一遍。帮助学生感悟了“撇”和“竖撇”的不同,以及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这节课写好了“册”的竖撇,下节课写“铁”的竖撇就没有问题了,同样这节课写好了半包围结构的“厚”的竖撇,下节课写同一结构的“质”“底”也能熟能生巧了。再比如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小学的张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先出示写字谣:写字先从结构瞧,横竖中线细比较。笔顺需要掌握好,字形方正最重要,字出炉来才漂亮。然后根据写字谣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写字,这样的写字指导很落实。还比如梁平县明达镇中心小学的陈玉美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盏”时,把写字要领也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写横不能平,左低右高行,斜勾不过长,撇短点不忘。当然在赛课中也有老师把写字环节当作机动环节,象征性地“秀”了一下,学生写字时也没有留足时间,展示评议也流于形式。
再说“简”。具体表现在1、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简明,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目标集中。不少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初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词语、句子、段落、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能熟练地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能写要求写的汉字。集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把握目标,集中精力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指向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2、教学结构简约
本次参赛的16节课,基本环节是: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自学和生生互助中认准生字。
(2)读中识字,理解字义。以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读熟,让学生在书声朗朗中认识生字,有重点地理解字义,巩固生字,在熟读中感悟文本大意。
(3)自主析形,书写生字。不少课让学生自主分析把握字形,在观察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写好汉字。
3、教学方法简便。
围绕识字教学目标,采取两种方式呈现生字。(1)整体感知文本后,相对集中呈现生字。(2)整体感知文本后,随文分散呈现生字,分散中也有小集中(如归类:结构归类、偏旁归类等等)。然后再采用两种基本程序——(1)运用多种方法,训练掌握要求会认的生字。(2)运用多种方法,训练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最后说“活”。老师们都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将一堂堂本来枯燥乏味的识字课上得生趣盎然,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让听课教师也感到不虚此行。
1、字音教学方法多样。比如:借拼音学字音、形声字找声旁、多音字据词定音、熟字带生字。还有部分教师让生活也成为识字的舞台,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识字比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比如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电视、卡拉OK等等都成为巩固学生识字的教材,使学生识字变得兴致勃勃,而不感到疲倦。
2.字义教学方法多样。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起点,对字形教学的影响很大,可以使学生减少机械识记,增强意义识记。老师们都十分注意字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直观演示法、组词造句法、联系实际法、结合课文法、比较辨析法、同义替换法等等。在这其中不但“活”而且“巧”的是江北华新实验小学的冉莉萍老师执教的《最大的“书”》一课。她以课文为生字的载体,利用课文情境随文识字,生字新词的讲解也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冉老师随文识字就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中有读,读中有悟。整堂课识字不是孤立的,从另外的角度看,她把字、词、句(段、篇)相互联系,把识字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冉老师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后一改识字常规,从汇报“书为什么加引号?”入手引入“岩石”一词,用课件出示岩石图片,顺理成章地学习“岩”字。识记、书写完“岩、册、厚”三个字后巧妙设计过渡“这书上有字吗?”把学生引入课文并学习词语“脚印、雨痕、波痕”。教师在让学生理解“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意思也是悄无声息。她让学生找出小朋友问叔叔的问话,并且罗列在一起让全班学生齐读问话。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像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就叫“刨根问底”。冉老师最后将总结全文和再现生字词语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也是我们值得欣赏的地方:是呀,在(出示词卡)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的眼里,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在这本书里,他们能看到(词卡)雨痕,波痕和矿物,读懂了这本书,就知道哪里埋着(词卡)煤炭,哪里藏着(词卡)铁矿,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词卡)宝藏。这样一篇长长的课文就在冉老师的精心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完美结合下,读成了一句话:岩石就像是一册厚厚的书。3.字形教学方法多样。具体的方法有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还有编字谜,如教学“喝”和“渴”字时是这样编的,想喝请张嘴,渴了请喝水。还用了猜字谜的方法学习生字,如“渐”字,师说“洒水车,重千斤,是什么字?”学生马上说出是“渐”字。
除此之外,还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识字,如象形字、会意字等。比如南岸珊瑚实验小学的林怡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在理解“呆”是一个会意字时,林老师就让一名学生用肢体来演绎这个字的意思。学生身子站得直直的像木偶,张开嘴巴,一幅张口结舌的样子,学生便很快领会了这个字的意思,并记住了字形。再就是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大量的生字,汉字有80-90℅是形声字,看到形生字的声旁就想到这个字的读音,看到形旁就想到生字的意思。这样一来,学生识记生字就不是一桩苦差事了,学习的热情很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听课的老师也不觉疲乏。
4、注意了音、形、义的整合,识字、用字、写字的整合。比如梁平县屏锦镇一小的罗芩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在教学“渐”字的时候,就做到了汉字音、形、义的结合,在学生能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给“渐”字找词语朋友,然后出示文中带有“渐渐”一词的句子诵读,最后又拓展:“天气渐渐„„。”“„„渐渐„„。”重庆时九龙坡区蟠龙小学的张成恂老师在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后就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碧(玉)盘,撒满星,像(星星),像眼睛,奶奶说(数)不清。然后让学生试着填填括号内藏着哪些字,填完后就顺势指导写好这三个字,做到了识字、用字、写字的整合。重庆市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刘露教师以春游导游的形式,有效地使三个板块自然衔接,在随文学习生字后就带领孩子们到海边游玩,让学生捡生字“贝壳”(贝壳上面打着本课生字);带领孩子们进公园游玩时就模拟买“门票”(门票上面印着生字)。使学生的识字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乐于识字,乐于表达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识字与用字的有机统一。
总之本次16节课,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效率,取得了实效。同时梁平之行也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第三篇:新年大餐
活动名称:新年大餐
预设目标:
1、通过对儿歌的理解掌握动词;切、捏、包、煎、炒。
2、知道手的用处很大,感受自己的成长。
3、在游戏中增进亲子感情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活动开始时孩子们围坐在地毯上,爸爸妈妈则坐在孩子们的周围。首先营造了一种非常亲和的氛围。
2、游戏图一组
3、萝卜,白菜,饺子、馒头、鸡蛋,骨头的图片 活动重难点:通过实践掌握动词
活动流程:引出——学习儿歌——亲子互动——音乐表演 活动过程:
(一)《手指谣》引出
我用《手指谣》引出儿歌里对动词的理解 师:我的小手会变魔术,你会么? 幼儿集体儿歌表演《手指谣》 师:你的小手还会干什么?
幼儿甲乙丙丁:我的小手会穿衣服、会穿裤子、会折被子、会系鞋带、会跳舞画画……(充分体现了幼儿园后生活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师:你们猜猜老师的手还会干什么?
幼儿甲乙丙丁:你的手会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间、烧饭……(从而引出了孩子在家观察到的父母在家烧饭做菜做家务的情景)
师:对呀,老师的手可会变魔法了,看!新年到了,家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做了什么菜和点心呢?(演示稿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菜名,问:这么多菜和点心是怎么变出来的呀?
(二)学念儿歌体验动词
1、这是什么菜?那叔叔们在干什么?好,那我们帮叔叔一起来切白菜喽!
师幼运用儿歌中的语言反复练习:切、切,切白菜
2、我们来烧第二道菜了!看,这是什么菜?(白萝卜)好,我们像刚才一样先把萝卜切一切!切、切,切萝卜
师:切碎的萝卜能吃了吗?好,拿起铲刀,把萝卜放在锅里,我们一起来炒萝卜喽!师幼运用儿歌中的语言反复练习:炒、炒,炒萝卜
3、第三道菜上来了,你们看是什么?(煎鸡蛋)怎么样才能做出好吃的鸡蛋?(请一家长用动作演示,让幼儿模仿、猜测)好!油锅热了,我们一起来煎鸡蛋了!师幼运用儿歌中的语言反复练习:煎、煎,煎鸡蛋
4、又一道菜做好了!它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让幼儿模仿演示文稿5,“硬硬的骨头要切开,可要用很大的力气哦!” 师幼运用儿歌中的语言反复练习:砍、砍,砍骨头
5、菜做好了,就要上点心了,看看是什么点心?(水饺)(再请一家长用动作演示,让幼儿模仿)
师幼运用儿歌中的语言反复练习:包、包,包饺子
6、又一道点心做好了,看看你吃过吗?它是什么?馒头是怎么做成的? 师幼运用儿歌中的语言反复练习:捏捏捏馒头
7、回到演示文稿一:师:新年大餐做好了!我们也来学学爸爸妈妈一起来做新年大餐吧!(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学念儿歌)
(三)亲子做游戏
这个环节是出示这个游戏的六幅游戏操作图,图上注有儿歌,一句儿歌一幅动作图解。我请家长和孩子在学念儿歌的基础上,亲子探索正确的游戏方法,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主动积极的表演游戏,并予以奖励:一个彩色的气球、一粒奶糖、一盒蜡笔同样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充满了成就感。
四、音乐表演《新年好》
邀请家长一起表演,体验新年的快乐。
附儿歌:
新年大餐炒炒炒萝卜,切切切白菜,包包包饺子,捏捏捏馒头,煎煎煎鸡蛋,砍砍砍骨头,新年大餐做好拉!
手指谣
小手小手变魔术 变只小兔跳跳跳 变只小猫喵喵喵 变只公鸡喔喔喔 老师见了咪咪笑 连声夸我手真巧
第四篇:联想企业文化大餐
联想企业文化大餐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企业文化——惠普大餐
企业文化——惠普大餐
一、HP公司简介:
1、惠普图标之解。代表了速度与实干激情
2、惠普简介。惠普(HP)是面向个人用户、大中小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全球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惠普(HP)提供的产品涵盖了IT基础设施,个人计算及接入设备,全球服务,面向个人消费者、大中小型企业的打印和成像等领域。1939年两位年轻的发明家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以手边仅有的538美元怀着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美好憧憬和发明创造的激情创建了HP公司,最初的实验室和工厂就设在帕卡德夫妇家的车库
二、惠普之道
1、车库文化──惠普发明的基因
车库文化在惠普代表着发明、发明、再发明。
车库原则:
• 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
• 高效工作,工具箱永不上锁,随时为我所用
• 懂得何时独立工作,何时互相协作
• 即分享工具,又分享思想,信任伙伴
• 拒绝空谈,拒绝官僚主义
• 工作优劣由客户评判·
• 新奇想法不一定是无稽之谈·
• 尝试新的工作方式·
• 每天都须有所作为,否则,车库将永远是车库
• 相信事在人为,只要同心协力,即能成功
• 不断创新
2、最早的惠普之道:
• 惠普的两位创办人之一,比尔·休立特说过“只要企业提供合适的环境,我们相信员工必然全力以赴”。
• 他指出了企业文化中变与不变的双重要素:不变的是追求卓越的精神及目标;变化的是企业创造合适环境的作法,就是惠普公司的管理者要根据产业、市场和科技的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及管理方式,不断优化环境,让员工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全力以赴。
3、今天的惠普之道
• 我们热忱对待客户 我们信任和尊重个人 我们靠团队精神达到我们的共同目标 我们注重速度和灵活性 我们专注有意义的创新
• 我们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
• 我们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真
4、对惠普之道的解读
比如管理人员都没有独立的办公室,级别再高也要直呼
其名。体现平等的同事关系.惠普有一项叫做“喝咖啡的时间”制度.即每个高管和分公司经理每个月必须拽6—8名员工座谈.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按标准格式写出沟通报告
惠普习惯于站在员工的立场看问题.不提倡员工整天努力拼命
地工作。而提倡员工聪明地工作.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的意识.审慎、认真地撰写员工的业绩评估报告.惠普从来不记考勤.出差实报实销.上班时间办私事也允许.因为公司认为员工私事如果没办好.会分心从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和热忱 员工都有带薪休假.基本上想什么时候休假都可以.只要提前跟自己的上司打招呼、不耽误事情就可以
6
点、7点或 8点开始上班,只要完成8小时工作即可;公司的仪器室不上锁,员工可以随时使用仪器,甚至可以把仪器带回家去;
支持员工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认为对员
工的培训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员工学完所有的公司培训课程至少也需要8年。就是反映了最早的惠普之道“只要企业提供合适的环境,我们相信员工必然全力以赴”。惠普有一个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在公司正确的支持和引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学习。就是所有的员工加入到惠普公司以后,她都会拿到一个全面的学习计划,上面清楚地写明了什么时间、什么阶段要参加什么样的培训。培训内容通常分三个部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自修课。每一种课程,都有一定学分。也就是说每个员工在不同级别的时候,都要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一定的学分。同时惠普设置了“惠普员工的发展学院”,专门负责培训制度的设置和实施。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新员工培训教育,所有刚加入惠普的员工,在一到三个月之内都必须参加为期一天到三天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日常要求、公司的文化和战略等。第二,对新加入或刚获得晋升机会的新的管理者,接受领导力方面的培训,掌握惠普公司在人文管理的工具和最基本的技能。第三个是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的基础的专业技能培训。
5、对惠普之道的评价
惠普文化强烈而和谐,具有和谐之美。
惠普文化重视人性,以人为本,具有亲善之美。
惠普文化培育人,具有母性之美。惠普有一个大理论,在新招来的员工中。5年后大
概只有50%的人留下;10年后,大概只有25%的人留下。比如10年前招了4个人,5年后就剩下2个人,10年后就剩下1个人,可是留下来的这个人,肯定已对惠普文化坚信不移,行为举止也是惠普化的,这样的人肯定能帮助惠普做出很多有益的贡献。
三、惠普与康柏的合并
1、介绍2届CEO
卡莉·菲奥莉娜。菲奥莉娜出身名门,曾在AT&T及朗讯任高级经理人,业界一致认为
她精明干练,强悍张扬,善于和媒体打交道,她认为自己的女性风采以及明星般的作秀有助于惠普品牌的塑造,因此被誉为美国最有权势的女性、世界第一女CEO。
赫德被认为是低调务实,实干而不张扬,驯服听话的公司领导人的典型代表,今年
51岁的赫德出生于纽约,毕业于不太知名的贝勒大学,在贝勒大学取得商学学士后就进入不太知名的NCR公司,这是一家经营电脑软件和硬件以及ATM机的公司。赫德在那里摸爬滚打了25年之后,于2003年3月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赫德治下的NCR公司2004年利润增长了4倍,公司的股票从2003年他就任CEO以来上涨到原来的3倍。NCR的创始人帕特森被称为美国销售之父,他撰写的第一本销售手册创造了两家公司,一个是NCR,一个是IBM。帕特森首创的个性化销售、销售训练营、销售指标制度,不仅影响着NCR,而且也是赫德的销售指南。
2、年份介绍
2000年,向左右还是向右走?2000年左右,许多IT大佬都面对一个战略分水岭,即所谓后
PC时代难题,分为“左派”和“右派”:“左派”认为未来的方向是消费类市场,以惠普为例,它买了康柏;“右派”认为未来的方向是企业级市场,以IBM为例,它卖掉了自己的PC部门。
2001年9月3日,惠普宣布合并康柏公司
2002年5月6日,惠普完成对康柏的并购
2003年5月,新惠普周岁业绩超过预期,菲奥莉娜宣布并购完全正确
2005年2月,菲奥莉娜辞职。消息传出来后,许多惠普员工发出欢呼
2005年4月,赫德上任。2005年是一个转折之年,赫德“铁三角”一个重心就是做成本“减
法”,他砍掉了1.53万个职位,约占员工总数的10%;精简了研发部门,冻结了退休金制度,以及通过其他措施共缩减成本19亿美元。并且还挖来了DELL公司的就是首席信息官CIO兰迪.莫特。兰迪.莫特同样是一个成本杀手,在IT方面,将85个IT数据中心精简为分布在三个地区的6个,并优化了全球运营职能。IT投入将从占营业收入的3.8%,降低到2008年目标的1.8%。缩减了500个IT项目,同时通过更优化的整合方式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平均每年节省约10亿美元。改编业务部门:赫德首先瞄准了惠普的组织架构,他把卡莉时期的四大业务集团整合为三个。这三个部门非常理想。一个整合了企业解决方案业务,一个整合了所有的个人信息终端,一个整合了所有打印成像业务。“分权”:惠普一直有分权的传统,在“惠普之道”那本书里,帕卡德专门阐述了“集权的危险”,在卡莉时期,菲奥莉娜颇多地采取了集权的做法,惠普把营销和品牌的权限全部放到总部。据说一位惠普中国经理人曾经抱怨说,“太慢了,招一名员工都要报美国总部批准”。现在,赫德不仅把营销和品牌的权力下放到了三大事业集团,也把更多决策权下放。在这个分权过程中,他大幅删减了惠普的层级,从普通员工到赫德,现在只有7个层级,以前则有十几个层级。“结果问责制”:是赫德之道中非常重要的精神。这里面包括有两个词汇,一个是结果责任,一个叫做工作责任,结果责任是你对一件事情的结果负责;工作责任是你直接负责做的事情。问责制的核心是强调结果责任,所以对于一些惠普高层来说,即便你的工作责任没有那么多,也要对一件事情的结果负全部责任。
2006年超过DELL重新成为PC第一,并且以917亿美元的规模超过了IBM,成为全球最大的IT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