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身韵教学在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重要性(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3:1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身韵教学在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身韵教学在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第一篇:浅谈身韵教学在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浅谈身韵教学在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摘 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堪称为中国舞蹈的代表舞种。作为中国舞的代表舞种,在舞蹈教学上也就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把我们对古典舞的考察与认识,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中,对中国的舞蹈教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更加显现其重要性。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教学;基训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堪称为中国舞蹈的代表舞种作为中国舞的代表舞种,在舞蹈教学上也就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把我们对古典舞的考察与认识,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中,对中国的舞蹈教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更加显现其重要性。

对中国古典舞作教学上的研究,一直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中心。经过几十年探索,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在李正

一、唐满城教授的带领下,他们根据舞蹈艺术自身规律的特点,借鉴传统的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等艺术样式,以及时代精神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的戏曲舞蹈进行开发式整理,“身韵” 教学法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上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创立的一套古典舞教学的基本方法。

身韵教学法是古典舞传承了古典戏曲但又不依附于古典戏曲,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有了自己的“国舞”。特别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典舞在教学方面已经走上成熟。

作为一名从事舞蹈教学工作者,对中国古典舞在中国舞蹈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必须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其系统性、理论性要做更多的了解,本论文便是从这一点出发,对身韵教学在古典舞基训课中的作用给予理论上的探讨与认识。

一、所谓“身韵”教学法顾名思义,即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的教学方法,“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质韵,外部表现与内在气质的结合。

中国的舞蹈文化历史悠久,她凝聚着各民族舞蹈艺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身韵教学法,以其丰富多彩的舞姿,独特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能力,象征着中国古典舞的立身之本以及其艺术特征的主要标志,也可以说她是中国古典舞的代名词,身韵教学对古典舞基训课的影响也很重要。

二、任何一种基本练习都是服从于某种舞蹈形式的需要,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也必需有它自己的练习系统。那么,身韵教学法即是古典舞的练习系统。中国古典舞“神形兼备”是中华文化的根基精神,而身韵教学法为古典舞供给了最基本最关键的元素,它将外在练习“身法”和内在陶冶“神韵”相连系,把“形、神、劲、律”作为古典舞动作元素,并将它们结为一体,振其形,摄其神、模其劲、顺其律,作为实现身韵教学的目的,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按照这个标准去做。身韵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练习要求,它练习学生“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有着很高艺术赏识价值。因此身韵课不仅能独立的进行教学,还可以把它看成中国古典舞教学诸环节的精髓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古典舞基训说是一种练习手段,身韵那就是权衡舞蹈动作的标尺。“如果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遏制了流动,肌体就会僵死。”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假如古典舞缺少韵律,可想而知,那么动作、舞姿、组合便会一盘散沙枯燥无味,所以,如果我们抓住了古典舞的韵律,便是找到了成长古典舞的根和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身韵不仅仅练习了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

古典舞的训练,至始至终都要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形、神、劲、律一些元素,身韵在借鉴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之基础上,确定了以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突出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审美观点。

三、综合所述,我们发现身韵教学法不等于基训教学,而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身韵是贯穿在整个古典舞基训教学中的,所以如何摆正身韵和基训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身韵教学法的认识。

在我们现在的舞蹈教学中一般是将基训与身韵做为两门课程安排,这样就会给人一种错觉即片面认为基训是主科身韵是副科,基训是学生训练的关键,身韵是为加强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而已,其实,关键问题不在设置的是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而在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实质是什么。假如基训课和身韵课体现的是各自的质,而不是统一的质,那么就形成了“两层皮”的局面,基训也就变成了只有技术的“壳”,而没有身韵的“核”,两者很难形成一个统一于一体的古典舞风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片面追录古典舞的形,却忽略了古典舞的神。而我们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备,身与韵内外结合,只有劲与律的协和统一,才能全面的达到古典舞训练的基本要求,这才是二者训练所要求的一致标准。

就中等职业艺术学校来说,发展到更深层次,可根据不同年级的特色,由浅入深地将身韵训练贯彻基训教学的始终。将低年级的基训课与身韵课结合起来,在低年级的身韵训练上,可以根据低年级理解能力稍差的特点,进行一些简单的坐地呼吸,配合提沉等单元素训练,在学生中反复强调古典舞“无韵则神死,少律风格无”的道理,让身韵从开始就在低年级学生头脑中扎下根。这样做即突出了训练的目的性,也解决了学生的自然形态和基本能力。

将中年级基训课和身韵课结合起来,把身韵逐渐揉进把上练习,特别是在做控制,单腿蹲及腰组合时,更应加强呼吸韵律的配合。它们不仅能使身韵和基训融化在一起,而且加强了拧、倾、圆、曲、劲、律的训练,突出了古典舞的特殊性。

高年级基训课和身韵课要突出和谐统一。还可以从进一步的加大难度,如单元素组合和综合训练等,由浅入深地将身韵训练渗透在整个基训课中。

由此可见,身韵课与基训课的结合训练,有助于学生身体各部位的解放,有助于高难度民族舞技巧的完成,动作松弛流畅,肌肉线条可以拉长,表现力也会明显增长。运用基训与身韵的结合训练,还可增强动作组合的规律性,加大动作幅度,增大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语汇量。

身韵教学让中国古典舞发生了质的变化。身韵教学体现了古典舞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大突破。我们相信,身韵这一朵中国古典舞传统肥沃土壤中开出的绚烂之花结出更多硕果,愿她芳香永驻!

第二篇: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摘要 :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 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身韵训练是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成果,而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为中国舞蹈艺术之典范,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具有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关键字:古典舞 身韵 基训 重要性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1993年,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古典舞身韵“元素”训练的重要性

所谓元素,包括基本技法、身法、神韵、呼吸、形、态、点、线等诸多核心因素,在教学当中,要基于“从元素出发,从韵律入手”这样的教学方法,以“云肩转腰”、“风火轮”、“燕子穿林”为例,它们的素材并不是很多,然而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云肩转腰”既是元素又是韵律,元素中有韵律,韵律又通过元素展现。“风火轮”在基本功训练上腰部是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环动,所有拧、倾、圆都在其中,有很强的生命力,再加以繁衍,既有训练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足可以派生出其他动作。正如唐满城教授所说:提炼元素、发展元素、运用元素,是解决身韵训练之有效办法。

“身韵”从字面上解释,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艺术的内涵神采,两者需要有机结合和渗透。身韵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懂得并自觉地掌握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本领。同时,身韵中的身法也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和技巧,一套技法的规律与难度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即把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审美上的神韵和风采,身韵训练包含着“形、神、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后,确定了以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其具体表现为: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他元素的幅度要大。它的运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背阔肌便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背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身韵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的修养等方面 把握舞律精奥之处

身韵的出现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身韵教学法包括:形、神、劲、律。

形,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 “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神,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种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和有规则的2/

4、3/

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 “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

律,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 “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不顺则顺”的“反律”,可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向后等等均是这种 “反律”,这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之精奥之处。

“身韵”教学法给中国古典舞教学及创作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古典舞的现代重构,也体现着当代人对古典舞高度的理解,创造性地把握与运用。

古典舞身韵与基训有机结合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有基训法和身韵法。基训法是以戏曲为基础,以芭蕾基础为框架,任务是培养演员的全面与根本素质:技能和技巧、正确方法、舞蹈体态。是塑造和创造中华民族舞剧和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身韵法,“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 “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是指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的方法。身韵的产生使中国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特征,这些艺术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教学与艺术创作。

作为舞种名称的“古典”绝非是“古代”的同义词,“古”应理解为传统性,“典”可视为典范性。它是充满活力的表现形态,灌注其间的神采韵律,作用于舞台上形象塑造时,是以实现与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为艺术目的的。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

现在的舞蹈教学一般是将基训与身韵做为两门课程安排,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即片面认为基训是主科,身韵是副科,基训是学生训练的关键,身韵是为加强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表层的主与次不是内在的质,是“壳”还是“核”,应通过两门课程所体现的精髓来确定。因此,关键问题不在设置的是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而在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实质是什么。假若基训课和身韵课体现的是各自的质,而不是统一的质,那么就形成了“两层皮”的局面,基训也就变成了只有技术的“壳”,而没有身韵的“核”,两者很难形成一个统一于一体的古典舞风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片面追录古典舞的形,却忽略了古典舞的神,而我们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备,只有劲与律的协和统一。才能全面的达到古典舞训练的基本要求,这才是二者训练所要求的一致标准。由此发展到更深层次,就是要求在基训课教学中的每个动作,每个过程,每个细节,每个过渡的环节动作,静与动的变化,技术与技巧的操作,都要由身韵的神、形、劲、律来统帅,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而达到“壳”与“核”的完美统一。即使是两门课的设置与安排,也能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那么基本功训练的标准和身韵的训练标准是什么,是统一于一体的两个阶段,还是将所要达到的目的自始至终地溶为一体完成整体训练的目的,就目前而言,两门课程的安排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把握一个标准,就是在基本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将身韵渗透到基本训练的全过程,在课堂中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中国古典舞神韵的教学要从训练的角度开始建立,要同时要解决形体训练、素质训练、技术技巧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直到舞台上形象塑造训练等任务。所以说,以解决肌肉素质、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重心等方面,对于训练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可以加强对人体运动的科学研究,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要达到训练的效果。比如“前旁搬腿”要完成180o,而且还要求主力腿、动力腿都是绝对的直膝,还要求主力脚半脚尖,控制到最高度,并保持很长时间(两个八拍)。这说明在素质训练上要向动作的极限要求发展。所以说古典舞基本训练的目的是着重解决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强舞蹈表现力,这可称为技法训练。我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整体。如果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它们的关系就好比“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停止了流动,肌体就会僵死。”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一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所以身韵不仅仅训练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身法韵律是基训课必须加以贯穿的,而且要从基训的风格性、身体艺术表现力和技巧的民族性高度性里加以结合和运用,并逐渐形成基训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典舞基训有了身韵的元素才流动了起来,使基本能力、技巧、舞姿、动律、节奏、舞句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基训彻底摆脱那种游离于民族特性之外的所谓纯功能性训练的影响。同时身韵有了基训技术技巧的训练才能使得舞蹈动作力度更强、幅度更大,更充分地表现了人物丰富和变化的内心世界,在展示人体的表现力的同时,也努力挖掘了传统舞蹈形式的潜力与创造力。

身韵的产生并非是简单的由“身段”到“身韵”的字面改变,而是一次质的飞跃。它是对戏曲中身段的改造与升华;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承和研究传统的身法;是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身韵突破了原有“身段”的动作定式,取而代之以变幻无穷,富于表现的艺术方式,这种方式在“身韵”中的表现就是元素的提炼、动作的派生以及动作性格的可易位性。

身韵的出现解决了中国古典舞在从戏曲中产生时就存在的风格化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改变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动作形态、古今适用的时代风格以及舞蹈性与民族审美特征相结合的特点,在发掘人体的表现力上,充实和发展了形体表演的功能。不拘泥于已往古典舞中已有的人体动作的表现范围,而着重“以腰为轴”的人体中段部位的艺术语言,展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遂的艺术魅力。使人体潜在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创造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赋予了新的艺术手段。

身韵的形成以及被引入舞蹈创作机制之中,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转机。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的舞蹈语汇,身韵深得众多年轻的中国舞编导、演员们的青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创作之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舞蹈剧目《黄河》,大量运用了身韵中人体后背的表现,从拧倾的动态和水云的意象烘托出震撼人心的气势,无论在地面动作还是空中技巧中,都充分地发挥了被发掘出来的表现区域,展现出人与大自然的抗争,与饥荒的搏斗。《江河水》以水袖为表现手段,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那几尺的长袖,也不是繁杂的袖技,看到的却是充满无限情感的人体,表现了后背在呻吟,后背在哭泣、悲嚎,以情带袖,袖与人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运用身韵舞蹈语汇创作的优秀作品还有《木兰归》、《长城》、《梁祝》等,这些作品气势磅礴,形象细腻,舞姿流畅,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性而且具有崭新的时代风尚。它们的编创使古典舞真正摆脱了具体的人物形态而走向一种情绪语言。唐满城教授曾经诙谐地说:“身韵训练是一本万利的”。中国舞蹈界对此亦为之刮目相看,他们发现这就是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舞蹈神韵的延续。吕艺生教授说:“这正是我心中的当代中国古典舞蹈!”

五、结语

“身韵”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具有衍展性的生长源点。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并以其丰富多变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能力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它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第三篇: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设计

(3)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基本功软、开度的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并为课堂作好准备活动。

2、3、通过学习古典舞身韵组合,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即兴舞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二、课

时:2学时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包括元素和短句部分。元素是古典舞身韵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从元素逐渐到动作的深化练习,同时辅以手、头、脚的基本位置的规律和眼神的配合,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短句训练是元素向动作过渡的桥梁。这部分训练主要是增强肢体的协调性、适应性和表现性,同时加强肢体的流动意识及提高肢体表现的动作旋律性。

四、教学过程:1、2、3、压腿(前压腿、旁压腿、后压腿)踢腿(前踢腿、后踢腿)挑胸腰接控腿

把下动作:

1、2、劈叉(竖叉、横叉)

腰部(旋腰、后弯腰、后腰贴脸)

3、前手翻、侧手翻

(二)新课内容1、2、3、4、由教师示范古典舞身韵——盘腕 分解动作学习跟音乐完整跳一次。分组展示,学生互评。

(三)即兴舞蹈

先放一遍音乐让学生熟悉音乐风格,以个人或双人的形式跟音乐即兴舞蹈。五:小结。

第四篇: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之我见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之我见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古典舞身韵课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学习与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为其学习民族舞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在表演传统风格的舞蹈时更加完美地表现中华民族的神韵和气质。本人从事舞蹈教学多年,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教学:

一、元素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切从元素出发,从韵律入手。地面元素的训练作为最基础的身韵教学,对“云间转腰”这个动作进行分解,提炼出“提、沉、冲、靠、含、腆、移”七个字。为了更加有效地强化上身的韵律,我们选择地面盘坐来固定下肢,并对上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而,“提、沉、冲、靠、含、腆、移”构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地面元素,并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针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来自初中、基础差但理解能力较好的特点,应采取不同于专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元素教学前,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指出它们有类似之处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在进行元素训练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讲解各元素之间的动力关系,再进行训练。“提、沉”是元素之首,所以在进行元素训练时可以先训练“提、沉”。由于地面元素的训练是采取地面盘坐的方式来固定下肢,进而对上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所以训练时,可以选择一段音乐,如《绣红旗》,根据音乐的节奏再配上手臂动作进行练习。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理解力也各不相同,悟性好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提、沉”的呼吸动势,而悟性差的学生则会出现上身动作僵硬、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教师可以先进行单一训练。先练习“提”。提:气息上提,即提气。身体是靠腰椎的力量把气息一节一节往上送至头顶,直至头部有虚空的感觉。再练习“沉”。沉:气息下沉,即沉气。身体靠胸腔的力量把气息一节一节往下送至丹田,最后形成胸微含的状态。每次练习八个八拍,反复训练,直至掌握。然后再加上手臂动作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提醒学生要把上下的呼吸动势贯穿到每个动作中。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从中慢慢体会到“提”和“沉”其实是相反意义的两个运动,但是“提”之前必须有“沉”,“沉”之前必须有“提”,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体现了古典舞身韵的运动法则――欲势。这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冲、靠、含、腆、移”的练习。

在反复训练中,学生会慢慢理解掌握各元素之间的动力关系是既对立又融合。有了这些认识我们就能够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元素中有动力,动力中有元素。学会呼吸、提沉,经过以腰为轴的移、靠、含、冲、腆的训练过程,完成“平圆”轨迹,再把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结合起来,训练复合元素“云间转腰”。这样科学系统的训练就可以摆脱教学过程中学生难领会、教师难纠正的被动状态。

二、古典舞身韵教学中呼吸的作用

在古典舞身韵教学中,韵律训练是主要的教学部分。身韵训练中的“意”与“气”都是对人体的内在要求。虽然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演员,但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对运动呼吸的掌握在古典舞训练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前教育的学生起步较晚,在进行呼吸训练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掌握舞蹈中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舞蹈是用意念控制呼吸,要靠呼吸来控制肢体完成各种舞蹈动作,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一般来说,要让学生知道,舞蹈是用鼻子来呼吸的。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恢复原位,并运用呼吸将脊柱立直,保证能自如地进行腰线动作,强调结合呼吸,将呼吸贯穿于每一个动作中。然后开始进行训练。训练时:

1.可以在基训中训练呼吸

比如,把杆上压腿,压腿时要呼气,立的时候则是吸气,在反复训练中体会运用呼吸,对软开度的练习能起到积极作用。

2.从学习组合的过程中训练呼吸

比如,在学习组合《枉凝眉》舞蹈动作时,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身体的呼吸、头的呼吸、手臂的呼吸及造型时的呼吸。

良好的呼吸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由此可见,呼吸对舞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与动作紧密结合。中国古典舞讲究“精、气、神”,而呼吸就是气的运用。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当学生对呼吸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掌握之后,必须教会学生懂得“意带气”“气带动”“动带情”,这是学习古典舞必备的常识。所以,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把包含呼吸训练中的元素训练“提、沉”放在元素的首位。学生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呼吸训练。一切从元素出发,而“提、沉、冲、靠、含、腆、移”本身便与呼吸密不可分。“提、沉”是上下呼吸动势,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提、沉”气息要均匀,长短要与“提、沉”速度一致。“冲、靠”是在“提、沉”基础上加大和强化。“移”是先经过“提”并在“沉”的过程中完成。通过这样分步骤的训练,学生对呼吸的掌握就容易多了。因此,呼吸对身韵之“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呼吸在身韵的“形”和“韵”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古典舞教学中,必须强调呼吸,教会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呼吸,将呼吸贯穿到每一个动作中,和动作融为一体,用呼吸来表现舞蹈动作,丰富舞蹈艺术形象。

三、古典舞身韵训练教学中素质训练的作用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要从训练开始,形体训练、素质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和舞台上形象塑造的训练,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基训课的重要任务,是全部技术的基础。因此,在训练学生的时候应首先从软开度、耐力、爆发力、韧性等方面进行训练。

1.先进行软开度的训练

比如,髋关节的开度训练、正腿拉伸练习、腿功训练可以采取压、耗、撕、搬、踢等方法来进行。

2.耐力和爆发力的训练

这一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能力和跳跃的训练来加强。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自身条件也存在差异,韧带好的学生练起来要比韧带差的学生容易得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因材施教,对条件较差或胆怯的学生要慢慢来,由轻到重,不要心急,要多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被动地学转化为主动地学。

3.学习人体运动科学

人体运动科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运动的幅度、韧带的柔韧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同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掌握舞蹈时身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进行整体训练,使其改变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直立形态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翻身、提跨的效果及重心稳定程度。总之,古典舞的基训是一种训练的手段,而古典舞的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尺度。因为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把身韵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而它主要表现在对节奏的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它的动作组合与舞姿会使人感到僵硬无味,因此抓住古典舞的韵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自觉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还必须注意学生由于素质能力较弱而带来的训练问题,努力找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训练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教学必须将身法训练和神韵陶冶结合起来,做到神形兼备。只有让学生了解掌握以上要点,才能抓住核心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身韵的规律,打好基础,触类旁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责编 李亚婷)

第五篇: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中的价值

摘要

中国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的舞蹈种类,它充分体现了舞蹈“形、神、劲、律” 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其身韵的出现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形式更具规范化、舞种化。形成了集创作与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其表演风格独特,富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本论文便是从中国古典舞的灵魂--“身韵”出发,并探讨其在中国古典舞蹈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教学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t is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folk dancing, after successive dancer, refining, processing and the kinds of dance cre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it fully embodies the dance “shape, spirit, strength and pitch” highly integration, which is the important expression mean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body rhyme.The emergence of body charm a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make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art form more standardization, dance.Formed a set of creation and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performance each other unified system, its unique performance style, full of rich artistic 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 of life.This paper is from the soul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body charm”, and to explore its value in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teaching.Key words: classical dance;Body charm;teaching

目 录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来源及其发展...............................................3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3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原则及特点...............................................4

(一)古典舞身韵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其要点.................................5

(二)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5

四、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6

(一)身韵注重呼吸的运用对肢体的作用.....................................6

(二)提升学习者的审美水平..................................................6 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来源及其发展

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之所在1。中国古典舞“身韵” 课程是古典舞“身段” 的更新换代。“身韵” 作为“身段” 的新一代课程,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续和研究传统的身段、从训练的科学角度来提炼教材、从舞蹈自身的特征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进入80 年代以来,建构者们认识到“文革” 前(1954―1966)的12 年,主要是对戏曲舞蹈加以整理、规范、分类和组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者们认为舞蹈的民族传统的风格既不是不可知的,也不是简单模拟戏曲或武术就能解决问题的。因而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开始了从形式上继承传统转向了从审美性上去继承传统的思路,开始了从“套路” 上和动作上去整理传统转向从提炼训练元素来建设教材的设想2。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

身韵,就是身法和韵律的合称。身法,是指中国古典舞中的各种技术和技巧;韵律,则是这种身体的率所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和内涵。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中国古典舞风貌和审美的精髓,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舞审美所不可或缺得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和训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身、形、劲、律”,这四个字是对中国古典舞审美内涵的高度概括,也只有做到了这四点的融会贯通,才智充分的表现出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3。

张林仙.舞蹈基础--中国古典舞身韵[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赵丽敏.中国古典舞神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1)形。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中国古典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和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2)神。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解释形和神的联系。

(3)劲。“劲”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劲”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指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指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指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做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4)律。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来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可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向后等等。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之精奥之处。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原则及特点 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 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4。1993 年, 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 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 既强化了传统舞蹈的风格, 又具有创造性的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新课, 为古典舞找到了出路。

(一)古典舞身韵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其要点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 “韵律” 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 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 身心并用, 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 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 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 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 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 然而不管怎样变, 又是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 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 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 即外在动作, 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 即神韵、心意, 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 就是力, 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 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 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 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 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二)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

现在的古典舞教学一般是将基训与身韵作为两门课程安排,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即片面认为基训是主科,身韵是副科,基训是学生训练的关键,身韵是为加强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假如基训课和身韵课体现的是各自的质,而不是统一 4 张蕊,同祖同根, 相得益彰--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 的质,那么就形成了“两层皮”的局面,很难形成一个统一于一体的古典舞风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片面追录古典舞的形,却忽略了古典舞的神,而我们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备。只有劲与律的协和统一,才能全面的达到古典舞训练的基本要求,这才是二者训练所要求的一致标准5。就是要求在基训课教学中的每个动作、每个过程、每个细节、每个过渡的环节动作,静与动的变化,技术与技巧的操作,都要由身韵的“神、形、劲、律”来统帅,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即使是两门课的设置与安排,也能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就目前而言,两门课程的安排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把握一个标准,在基本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将身韵渗透到基本训练的全过程,在课堂中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四、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身韵注重呼吸的运用对肢体的作用

舞蹈艺术前辈非常重视舞蹈中气息的运用,吴晓邦前辈就曾把气即“呼吸”归结为舞蹈艺术的三个元素之一。舞蹈节奏是舞蹈动作在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减以及幅度的大小、浮沉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这与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呼吸有长短、动静、轻重、缓急,这里面也就包含着节奏的性质。练意、练气就是练习内外力量,内外节奏,达到内外和谐统一,运用自如,按我们的需要随心所欲。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众多的节奏变化中,净化提纯以三种节奏为主,即满、赶、闪。“满”的呼吸舒缓,有序,吸如流水,呼如抽丝,外化的动作节奏是缓慢、平衡的,易做控制类的动作。控制好呼吸的大小,可以运用它来贯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找到运动的“延伸”,帮助四肢完美地做出各种舞姿,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作品。一名优秀的舞者除应掌握对外在肢体的表现外,更应注重对内在呼吸的正确掌控,这样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的深刻内涵。

(二)提升学习者的审美水平

“身韵”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5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 ,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一个成熟的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韵不但是中国古典舞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还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从当前的教学来说,对于身韵本质、作用和价值的理解,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教学中还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更没有将其充分的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以环节中。本文通过对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的总结和分析,就是希望能够在古典舞教学中树立起一种“身韵”意识,这将是古典舞风格训练和技术训练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 张林仙.舞蹈基础--中国古典舞身韵[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2] 赵丽敏.中国古典舞神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3]赵丽敏,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4] 张蕊,同祖同根, 相得益彰--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 ,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6]于平, 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唐满城.论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

下载浅谈身韵教学在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重要性(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身韵教学在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重要性(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最终五篇)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是我从学习到工作再到从教近十几年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的一个学科。 在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科目的教学中秉承着把“身......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

    一、中国古典舞基木概念............................................................................................ 2 (一)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的 本堂课通过古典舞把上.把下的组合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方法及观念,在身体基本条件.基本能力.基本技术和基本身法韵律方面打下扎实基......

    中国古典舞身韵巡礼教学组合《气之源》

    中国古典舞·身韵巡礼·教学组合——《气之源》 【舞蹈中国】读者可在本文最右下方进行评论! 《中国古典舞·身韵巡礼》 之“气之源”《中国古典舞·身韵巡礼》——“气之源......

    论启发式教育方法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样例5]

    论启发式教育方法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 摘 要: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填鸭、灌输式为特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已显露弊端。为此......

    浅析芭蕾与中国古典舞在基训教学中的结合

    浅析芭蕾与中国古典舞在基训教学中的结合在舞蹈艺术专业教学中。不论是培养编导专业的学生。还是培养教育专业的学生。基训课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系统的基训课必......

    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5篇范文

    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时间:2014-01-11 17:06 来源:发表吧 作者:黄源 点击: 15 次 摘要:我国的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结晶,在我国的舞蹈历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价值与功能研究

    文/金鑫 作者简介:金鑫(1989.11-),男,满族,吉林通化人,在读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就身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