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大全

时间:2019-05-13 03:0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大全》。

第一篇: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大全

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理解到积累的过程。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充分运用感知、理解和积累的手段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化。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一、感知历史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都是接受技能形成的心理基础(http://www.xiexiebang.com/)。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接受技能,那么就必须让学生感知到历史。历史是逝去的现实,学生生活在现代,根本感受不到历史课本中已经走远的生命。作为教师,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近距离感知历史,喜欢历史。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比如:建立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媒介是重要的成语、典故、传说、故事等;阅读历史书中的书法、美术作品、民歌诗词、杰出建筑,进行美感教育;利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勇于探索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科学、崇尚科学的态度等等。当学生真正了解到历史学科的价值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历史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刻板的记忆。

二、理解历史

学习历史目标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历史知识成为学生内在素质的一部分,而它的关键就是理解历史知识。那么我们教师在理解知识这一阶段能做点什么?第一,在基础知识中用规律找不同辩真伪(教育学/学科教育论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让学生利用历史发展的规律,对比相似的知识点,了解历史的异同,认清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而知道历史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第二,要注意活化课本知识。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补充生动具体的材料,借助于实物、图片、地图、音乐创设问题情景,使这些生动的历史再现出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第三在教学中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只有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深钻业务,体现出创新性、前瞻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积累历史

历史知识繁杂而枯燥,只有经过整理,才能形成体系,内化为一种能力。在这一环节上,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意志是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远大理想的保障,突出的表现为学生的勤奋、刻苦、独立性强等方面。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学习意志的教育。

1、用著名的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如唐代佛学家玄奘为探究佛教教理,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前后用了19年的心血,2、用名人名家的格言、故事,作为座右铭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自强的品格,奋发进取的精神。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二要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历史发展的过程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演变之中,并以人的活动为内容。而时间、空间和人物被称为历史的“三要素”,所以对学生进行三要素方面的方法指导是必须的。如最难记忆的是时间,让学生首先记忆里程碑时间,然后以时间为核心进行辐射记忆;编各种历史记忆口诀等等。

第三利用多种评价手段鼓励和督促学生不断前进。

由于历史课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所以除了用考试方法外,在实践中还可以采用其他评价手段,如:

(1)教师评语。如:在作业和测试卷上对于学困生这样关注和鼓励: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

(2)成果展示。将学生参与历史实践和探究活动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小论文、课件等在讨论课上展示。

(3)能力展示评定。如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或以历史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等,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喜欢,同学们兴致很高。

总之,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理解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理想向教育行为转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开展课改实践,才能落实新理念,才能真正改变历史教学某些不合理现状。

第二篇: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教学针对性 增强教学有效性

针对性教学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从教与学的关系而言,针对性教学是针对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教学,即教学生自己弄不懂学不会的知识。二是从教学内容而言,针对性教学是以难点和关键点为对象的教学。“难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认识困难的那些教学内容。“关键点”是针对教学方法而言,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克服学生的困难而实现教学目标。三是从教的层次而言,针对性是一种立足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教师要教学生想不到的东西,要教教科书里蕴含的思想方法和智慧价值。避免教师花很多的时间教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

很多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不关注学情,“目中无人”,缺乏教学针对性的表现,这使得他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生状态制订和改变。

新课程为了避免对初中历史的简单重复,采用专题体例编写,编写者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的基本知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掌握。这一点,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十分注意。学生的学习特征也不能只是简单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留心观察、访谈,注重反馈矫正。反馈矫正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反馈和矫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反馈切实成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学目标的设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因为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超出、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那教学势必异化为演一出“教案剧”,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及时根据教学实际调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有机结合。

第二,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粗线条、细琢磨。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上课前,一堂教学设计看起来很完美,但上起来却大打折扣,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导致无法按原有的步骤进行,有时还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即使完成任务了,也是十分紧张,没有给学生留下余地去主动思考和自由探讨,出现重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忽略了教学结构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在静态而且是按线性的顺序进行的,而由于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的教学过程又是动态、立体地运行的,特别是在专题体例下,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本来就不好把握,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如考虑教学过程的结构如何、各个要素能不能进行整合、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结构如何、如何科学分配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几类、分别应怎样处理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解决主要问题等等,以便从总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所以,教学设计时应强调教学思路上的整体把握,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的课堂操作和活动的空间,留有调整的空间。

第三,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所教、有所不教。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对于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教师所要教的是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部分。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强调的也是教师要关注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教师决不能自作多情、越俎代庖。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教师的教学必须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而且,教师的教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当要求掌握的内容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必须坚持“先教后学”的原则。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师教的依赖。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一定要锁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环节的安排等都影响着的生成。教师要想使师生之间的互动顺畅,不仅在课前要认真分析学生知识层面上、解决问题水平上的“最近发展区”,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学生思想的能力,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的“最近发展区”,要用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坚持在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上,组织学生进行“再创造”式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巧点妙引,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探究,让“最近发展区”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点。

综上所述,现今如果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单位时间内切实发生变化、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并伴随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课堂教学。只有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谈谈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谈谈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内容提要: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提问的有效性,这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获得知识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因为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怎样进行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大有学问的重要环节。为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问涉及的问题应表达准确、具体,恰到好处

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有老师提问“鸦片战争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实际上,这一问题比较笼统,设问不具体,学生不知道是答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启示还是其失败的历史启示,因而是无效提问。所以,设问力戒模棱两可,问题应紧扣教材,表达具体准确。

有些老师往往在讲到某个问题时,总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诸如此类近乎肯定、无须思考便可答的表达方式对启发学生思维、刺激学习兴趣根本没有任何益处。课堂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为问而问、只具形式的提问。教学中,教师提问一次,就是给学生提供一次思考的机会。只有遇到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始终高昂,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发展。例如:教师讲到“北京人用火”时,提出一个问题:“当时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今天我们怎么会知道„北京人‟用火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活跃开来,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二.提问应有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无论是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内容的选择,学生独立思考并做出结论、问题的设置、教学活动建议、课型选择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

提问,作为历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也需要具有趣味性,维持学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可以采用形象语言创设新情境,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如在学习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时,某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在某个朝代的一个冬天晚上,北方的一个家庭里,一家人正围着煤炉烤火。其中一个老人正在抽烟,一个孩子烤番薯吃,一个中年人正在吃大米饭,三人身上都穿着新棉袄。请问这种生活情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的根据是什么?对这样的提问学生颇有兴趣。如果这样问:原产美洲的烟草、番薯在什么朝代传入中国?这样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索然无味;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趣味性的知识提问,学生也会以愉悦心情去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明清经济发展时,传统的导入提问是:“清朝时期最强盛是在哪一段时间?这时经济发展体现在哪里?”而有老师引用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句话:“中国是举世最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得最好的国家,请问伏尔泰所说的中国是指哪一个历史时期?(康乾盛世时代),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确实能体现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可见,同样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提问,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改进提问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做到难易适当。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材施教应用到课堂提问上,就表现为因人施问。

如我在讲授《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节时,针对识记型的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只要学生好好地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刺激学生更深入的去研究、并掌握书本知识点。针对理解型的学生作了这样一些设计: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去分析相关知识点,才能归纳出答案。通过设计这些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去全面的掌握书本知识点。针对运用型的学生,笔者作了这样一些尝试:笔者打出了一张有关1914——1923年某一面粉厂经营的情况分析表,并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以上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历史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给你什么认识?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全面掌握书本知识点的同时,能比较准确的理解材料,并且能比较好的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点来解答。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只是迁就学生的水平,而忽视所设计问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仔细地、认真地去研究课程标准,使自己设计的问题既适合学生水平,又符合课程标准。

可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

四.联系现实,以史为鉴,激发学生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若提问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台湾问题,教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如台独活动的猖獗、两岸的交流、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美国政府有关台海问题的政策等,进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斗志。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历史的高度来把握问题,总揽全局,提高对历史学习的驾驭能力。再如,在复习国际关系之“中日关系”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出示了以下一组学生熟悉的历史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唐朝鉴真东渡图,近代日本在旅顺和南京大屠杀图,一位日本老兵在卢沟桥长跪不起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图。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我们常说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结合图片1—2和汉唐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并分析原因。②曾以“中国为师”的日本为何后来居上?在近代以来它以战争和杀戮对待昔日的“老师”,对此你有何感想?③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④1972年中日邦交后,为何曾经侵华的日本老兵与首相对待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你能否分析其中缘由?以上问题通过大家熟悉的历史图片并与当今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在学生围绕问题积极讨论时,我只是适时地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理性的认识,获得对历史新的体验,尤其是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来自于生活的问题,总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者质疑性问题,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及时反馈,作出评价

现实的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好象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紧接着就讲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对自己的回答到底是怎么回事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教师要及时妥善地处理,这是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反映教师提问技巧和保证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反应和满意的回答应给以语言或非语言的积极的评价,这样能鼓励学生进一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的内容,对学生回答的表述方式及态度也应作出评价。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应重视这一问题,为提高教学水平作出更大努力

第四篇:怎样增强执行力

怎样增强执行力

何谓执行力?各位专家的说法不一,但可以简单直白地解释为: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按时按质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的能力。有企业管理专家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的是战略,30%靠的是运气,另外40%靠的是执行力;也有专家认为: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不管哪种说法,都是把执行力摆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可见,执行力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否则,即使把目标定得再高,措施计划订得再好,如果没有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缺乏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缺乏到位做实,不执行或执行不力,那么,所制订的措施计划就无法执行到位,所定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

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思考,笔者发现,企业在执行力方面一般都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干部员工对上级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以及标准不能100%地有效执行,打有折扣;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清,履行职责不到位;表面接受任务,事后落实不到位;不注重细节,对待事情经常马马虎虎;对偏差和失误缺乏敏感性,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喜欢为不想接受任务找借口,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喜欢为没有完成的任务找借口,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较差等。

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企业没有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达不到“令行禁止”,没有规范好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没有很好地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以及标准,在严格遵守上做不到“持之以恒”;各级领导有的没有做到常抓不懈,存在“波浪型”或“季节性”现象;企业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差或不合理,执行起来有难度或无法执行;监督和考核机制不痛不痒,或流于形式;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不到“与时俱进”,不能适应企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要求;员工没有形成“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心浮气躁,务虚不务实;有的领导干部没有以身作则,没有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党、政、工、团没有真正做到“齐抓共管”,达不到较好的协调和统一;缺乏形成员工积极向上和较强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大家都知道,“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一名毕业于该校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凯普,将西点军校的这一传统写成一本著名的书:《没有任何借口》。在这本书中,通过不断强调西点的这一句口号,强调“每一位学员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去寻找借口。”可见,执行,就是不折不扣;执行,应该没有任何借口。提高执行力,就要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精益求精、不折不扣,把任何事情做好、做细、做精。

那么,如何提高执行力呢?执行力有三个核心:人员、战略和运营。人员,就是用正确的人做合适的事;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运营,就是把事做正确,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诚然,影响执行力强弱的因素有很多,笔者在这里谈谈提高执行力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企业应组织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一个企业必须首先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把管理界面划分好,把工作职责确定好,把生产管理的流程理顺好,把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建立好,把日常的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规范好。这样,企业的日常生产工作才能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才能得到提高。否则,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就会显得混乱,别说工作效率低,可能连许多工作都做不好,就更谈不上执行力强的问题了。就像一团麻,首先要理好,接着才能加工成线,最后才能纺织成布。

——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要适应当今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高要求,加强对员工心理、业务、文化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全员执行力奠定素质基础。综合素质包括较强的业务技术和安全意识,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较高的文化素质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沟通等。这些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

——干部员工要充分认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担负的重任。我们每一位干部员工都要清楚自己到底要为企业做什么?到底要为企业负什么责?怎样才能按企业的要求去执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怎样才能执行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员工只有都清楚了这些,下一步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标,制定和落实好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到位做实,扎实做好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要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集团公司大力倡导大唐员工一定要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其目的是要求我们每一位员工必须以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高标准高要求约束自己,细化管理,落实责任,精心工作,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使企业得以持续、安全、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较强的执行力。在电力企业中,有相当多的例子可以说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做工粗放和工作不踏实的员工,对上级的要求、规程、规范和规章制度执行打折扣,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有时会酿成较大的事故,给企业和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要加强有效的沟通。沟通就是生产力,沟通是管理的灵魂,有效的沟通决定管理的效率。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加强沟通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沟通不好,则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后果,如:下级对上级的意图没有领会清,往往把事情做得不如人意;有时相互之间沟通不好或根本就不沟通,出点问题,则往往造成相互指责、相互猜疑的后果;平时工作中,由于沟通不畅,协作不好,则往往造成工作效率低或完成工作任务较差。我们每天都是在工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工作,只有加强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样,也才能体现出较强的执行力。

——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党员要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杜邦公司的老总平时住在生产炸药的厂房顶上,把安全管理责任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亲自抓安全,要求员工把安全措施做到位,一点都不能马虎,给员工树立了典范。当前国家要求煤炭企业的领导亲自下矿井,这也就强调了责任问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动大家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目前,集团公司推行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工作,意在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对标意识、创造意识,增强执行力、履职力和创造力,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位,岗位目标责任人人落实到位,考核激励逐级兑现到位。其实这里面也就包含了责任和执行力的问题,责任是关键,是前提,没有责任谈执行力就如同空中楼阁。要牢记“领导就是责任”的含义,各级领导必须首先强化责任,落实责任,切实增强领导执行力,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不忘记党的宗旨,不丧失党的先进性,在执行力方面绝不能做落后者,必须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强弱,需要有人去监督、评价和考核,通过评价考核来促进执行力的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没有形成闭环管理,脱节的管理就无法使执行力得到提高,光靠员工的自觉行为来提高执行力是难达其效的,正因如此,目前集团公司推行“全面责任管理,全面绩效考核”,这无疑是给提高企业执行力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员工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广大员工共同关心、共同思考甚至共同抓的事情,同时也需要有组织、有措施、有步骤去抓,单靠几个人或个别部门去抓是达不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面、全方位去抓去管,企业的执行力才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和凝聚力较强的企业文化氛围。某热电厂在实施“三讲一落实”班组流程化管理之前,对执行力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对部门(公司)、车间(值队)、班组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生产指令下达后,部门(公司)领导的执行力能达到80%左右,车间(值队)级干部能够达到65-70%左右,而班组的执行力不足50%。由此可见,自上而下,执行力都打了折扣,这也是很多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企业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和凝聚力较强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使执行力的问题得到足够重视,也才能把提高执行力当作经常化的工作来抓好抓实,企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总之,提高执行力的方式方法很多,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执行力,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地去探索。

第五篇:增强激励的有效性

增强激励的有效性

●邹维荣

激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常用的方法。要用好这个方法,就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的要求,在不断增强有效性上下功夫。

按照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人们都有接受各种激励或奖励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又是多方面、分层次的。部队官兵由于工作岗位、社会阅历、家庭条件、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物质或精神激励的需求内容、程度也不尽相同。干部比较关注的,往往是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和工作能否得到上级与群众的肯定、赞扬;知识分子则比较看重自己的劳动和研究成果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有些家在农村、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战士,可能更希望在部队能学到一些科技文化知识;而家在城市、文化程度较高的战士,则可能更关注参与竞争和对外交往的机会,以及进一步入学深造,等等。显然,要有效地实施激励手段,就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因人因事因时制宜,有针对性地将激励的触角伸到官兵不同的“兴奋点”上,而不能不分对象,搞一刀切、一锅煮。

不能偏重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当然要重视人们的物质利益,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物质激励手段。但是,物质激励并不是激励的全部,也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物质激励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但如果仅止于此,不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给予必要的精神激励,热情也不会持久,搞不好还会把官兵的需求引向低层次,助长“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都是调动官兵积极性的必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坚持以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为主导,才能收到最佳的激励效果。

增强激励的有效性,必须注意掌握“火候”。火候掌握得好,激励的时机及时、恰当,效果就好。比如,当部队面临战备、训练、施工等重大任务时,及时宣传贡献突出的官兵的先进事迹,可以起到奖励一人、鼓舞大家的作用;当有些犯了错误、受到批评的同志在某些方面做出成绩时,趁热打铁地进行鼓励,能够帮助这些同志恢复自尊心和自信心,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此外,搞好激励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以给立功受奖的战士送喜报为例,有的单位严格按发送要求,由政治机关填写,再由当地民政部门敲锣打鼓送到战士家中;而有的单位却图省事,怕麻烦,将喜报直接寄到战士家里,甚至由战士本人带回家。显然,后者的激励效果比前者要逊色得多。要实现激励的最佳效应,还必须开动脑筋,不断探索新的激励手段。近年来,有些部队采用换岗激励,即把在非技术岗位上干得出色的战士,调到技术岗位学习技术;有的每周评出两名工作最突出的战士主持本周的升旗仪式,等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激励效应。

增强激励的有效性,必须切实防止形式主义。激励要有一定的形式,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些单位喜欢在形式上做文章,动不动就造声势,搞名目繁多的检查考核、评比达标活动。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加重基层负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因此,运用激励手段时,一定要注意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地办实事、求实效。

(解放军报 2000年11月30日 第6版)

下载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如何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一方面是要坚持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德育的领导和管理,加强德育队伍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对德育的投入;一方面就是要......

    怎样保证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保证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东山农场小学周兴超 每次给学生批改作业几乎是头昏脑胀.然而,让我最感觉心里不是滋味的还是一些孩子的卷面书写:横不平,竖不直,撇捺像风筝断了线,“点......

    怎样保证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保证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书写习惯。”那么怎样保证学生把字写好呢?这里谈......

    怎样保证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保证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校本研究网来源:校本研究网发布时间:2010-12-21点击量:3656 期末考试结束了,同以往一样,学校的老师们分学科集中阅卷.我们语文组老师一整天的流水......

    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上海市洪明中学 王立 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要根据在于人自己以对象化、具体化的活动。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人......

    怎样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精选)

    怎样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行业已有26年时间,说到是否喜欢这一职业,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非常喜欢",但喜欢并不一定就代表能够做好,我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更爱每一......

    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

    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南海区桂城桂华中学历史科组曾绍良【内容提要】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影响,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

    增强领导艺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

    文章标题:增强领导艺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领导就是率领和引导个人或群体实现工作目标的行为过程。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是决定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