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师徒制”培养模式探索(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3: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师徒制”培养模式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师徒制”培养模式探索》。

第一篇: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师徒制”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师徒制”培养模式探

摘要: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对物流管理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有益探索,在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途径。

关键词:物流管理 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师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24-01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结合对物流人才就业需求的分析,确定了物流专业学生应当具备制定物流方案的能力、沟通技巧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2)学生缺乏创业意识。通过开设与创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依托物流实训基地、学生活动社团、创业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持续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3)培养方式缺乏创新。着重建设“师徒制”教学组织模式,以此带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学平台的搭建,最终满足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实际需要。

(4)学生适应社会速度较慢。通过搭建“企业物流现场虚拟仿真”的实训平台,实现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与企业现场实际操作“零障碍”接触,同就业岗位“零适应期”融入。

二、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一)总体思路

本着面向社会需求作为就业指向,从教改思想为出发点,以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指导,整合理论研究和实践,重视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由此实现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具体实践措施可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平台和实训基地相统一,学生可以通过体验虚拟仿真的实训项目,完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研究与实践同步”的目标,最终实现“先创业、后就业”。

(二)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如下:(1)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规划物流方案的能力、商务沟通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的综合技能型人才。(2)遵循“学以致用,学位所长”的教学思想,将“培养自主创业能力”作为核心,培养扎实专业基础与企业管理学基础,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3)培养定位。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运用“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方法,形成“先创业、后毕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富有四种能力的物流职业经理人。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师徒制”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提出“师徒制”的内涵,是由物流专业老师指导下的“教师-高年级学生制度”,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上一年级学生担任学长,共同引导学生参与到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育人的本职作用和高年级学生的经验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经验优势和高年级学生的同龄人优势。

首先,教师团主要来源于“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兼具丰富的专业技能。实现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从就业教育型转变为创业教育型教师。与此同时,应加大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外聘兼职教师。他们成功的创业实践经验可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降低未来毕业生创业的风险。

其次,学长在“师徒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选拔。先是选聘成绩优异,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并将其个人资料在学生平台上公布,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根据自由意愿选择高年级学生作为指导学长。以此形成新型的学长辅导制度。并且教师对高年级学生要定期培养其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德育机制

在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责任,要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机制,注重大学生的终身教育观念的培养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规划,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教学教育机制的形成及文明校园建设。

(三)创新教学形式

“师徒制”的形成可以促使物流专业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内涵。“师徒制”改变传统教学教学组织形式。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实现教学相长的实践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运用翻转课堂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专业理解上的障碍进行辅导,解决理论授课无法覆盖的盲点,充分互动,实现真正意义的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任丽芳.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04:34-37.[2]吴自爱.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0,03.责任编辑:孙瑶

第二篇:高职院校“终身就业服务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终身就业服务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就业工作职能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职业指导全程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学生就业终身化已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及时转变思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关键词】职业指导全程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学生就业终身化;

一、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张的趋势已经结束,生源总数开始下滑,高校自主招生已在多个院校开始试行。学生素质与院校服务质量将成为各个院校今后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但很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受国内民办院校 “就业市场化”思想影响严重,长期透支院校社会效益资产,而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教育机构从根本上来讲是“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的产物,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并不是高等教育作为公益事业正常发展的结果。

同时,传统高校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匮乏对自身及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生缺乏服务观念,毕业生与母校无亲近感,就业稳定率低、流动率高,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自身职业发展和高校的社会声誉。

二、终身就业服务的提出

“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将高等院校划为二类公益事业单位,其改革的方向是保证其公益目标的实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改革要求,追求社会效益将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大方向。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步伐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面对全新的社会就业环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迫切需要与时俱进,深化体制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对当前的工作方式进行更新和完善,以达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目的,“终生就业服务体系”将必然会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发展的趋势与途径。

“终生就业服务体系”就是在把握职业教育内涵之下,使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多元化、高效率、长效性的校园内外就业大环境,建立快速、准确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健全全程化信息发布教育平台,并以此平台开展实践的学生良性循环就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实施要求高校就业部门不仅要将精力投入到密切合作企业、精心设计学生就业服务,就业洽谈会、企业文化展示会、就业信息发布、企业用人招聘代理、学生知识结构岗位设计,为学校提供课程设计依据等工作,还要把学生就业服务作为一种终生服务来提供,用终生服务、服务终生的观念指导学生就业工作和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不仅把学生在校到上岗看成一个服务对

1象,而且把学生在校,离校上岗,再进修看成一个服务链条。通过课程设计、信息服务,形成学校和社会全方位服务就业,最终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实行终身就业服务的作用与意义

当前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全球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力资源市场的重新定位必将推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职能的转变。传统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是职能部门,每年按时编报就业计划,按时办理派遣工作,协助系部办理招聘工作,适时地进行市场开拓和开展就业教育。但严重匮乏的是对自身及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生缺乏服务观念,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低、流动率高,从而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自身职业发展和高校的社会声誉。为此,我们必须适时转变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认清形势,学校教育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由过去单纯为学生找工作,转变为教学生学会自己找工作,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指导教育由过去单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转变为针对所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能力培养、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选择指导,由单纯的讲座式教育向“活动式教育”与“实践性教育”倾斜;由应急式就业教育向学生终身职业心理调试与干预发展;学院由过去单纯地只关注就业率,转变为既要关注就业率,还要关注就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就业部门由过去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服务部门的工作方式,突出就业服务理念,强化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挖掘内部潜力,深化体制建设,全面建立以“就业工作服务化;双选工作日常化;信息服务适时化;职业指导全程化;学生受益终身化;”为指导思想的“育人”理念;

四、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广义的就业工作理念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保证

1、全员抓就业。建立和完善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形成全院教职工人人关注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建立一支集就业服务管理、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心理辅导师等多层次专兼并重的就业工作队伍。

2、全过程抓就业。将就业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就业工作与教学、学生管理等人才培养环节有机融合。

3、全面抓就业。将就业工作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学科发展相结合,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四方面纳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列,促进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4、以人为本、市场为准。学院的就业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市场为准,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就业环境和氛围,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越的人力资源支持;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高、双促进。

5、以服务学生和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学院的就业管理部门要以服务学生和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执行国家有关就业政策,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推荐原则,营造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

向选择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职业指导体系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

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不能就就业谈就业,把就业工作看作狭小的离校上岗,最多谈到岗位技能、提升空间;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逐步深入,简单的 “就业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培养要求。“就业教育”正在向“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选择教育与职业发展维护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指导教育”转变发展,这一课程体系是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学生素质教育与二课堂活动为重点,以依托测评工具的一对一诊断式就业辅导与社会实践为辅助,以系统的就业指导讲座为补充的多层次的职业指导教育。它是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意识,让其关注就业、关注职业发展为阶段目标,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则是做好职业指导教育的保证。

职业指导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虽一字之差,其实质意义却相差甚远。职业指导教育是全程式,全方位式的,它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校风建设工作相互依托,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应把多元化职业指导教育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品牌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其是大学生职业教育基地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就业市场调研、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教研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为学生发展和成才服务,这样才能实现其良性循环性发展的目标。

深化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相关联,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高职学生实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纳入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系列,推行全程职业指导教育,促进就业教育工作纵深开展,是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的必行之路。

(三)、“两个市场”平台的完善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式

“终身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就是围绕有形、无形就业市场的运行开发而实践探索的毕业生良性“循环就业模式”。通过各种工作形式的链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长效性的以校园为中心的就业大环境。而其中的快速、准确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健全的全程化信息教育平台,完善学生再次就业体制就成为这一模式运行的重要一环。

1、全天化、广覆盖的信息服务建设

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高校声誉、现代信息技术和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系统的资源,网上网下服务相结合,实现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在网上的直接面对面,学校通过信息平台教育、指导、帮扶毕业生实现职业理想,通过信息平台使教育信息发布实时化、单位招聘日常化、实现网上就业指导与服务全天候、广覆盖,从而做到既降低毕业生教育与招聘成本,又能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既有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手机信息平台建设,还应包括校友会信息平台建设、校园学生社团平台建设、再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等多个模块,多个模块的相互补充最终达到为学生提供终身就业服务与跟踪职业指导的目的。

2、开放式校园就业服务建设

开放式就业服务方式是校园就业服务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院校形象展示的窗口,是院校招生宣传的“黄金名片”,是院校“终身就业服务” 模式的常态工作。

开放式就业服务方式的核心就是建立专门化的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工作方式由职能型向服务型转变,以服务学生、服务院系、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确立工作人员服务思想、贯穿服务意识,使学生就业、离校、派遣管理、企业招聘等工作“一站式”完成,协助院系开拓就业市场及完善以专业为主体的院系双选会,为院系、学生创造最佳的就业环境和氛围,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越的人力资源支持;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高、双促进。同时,完善以学院就业部门为主体、学院形象宣传为目的的校园综合双选体系。

3、“敞开大门办会场”。

院校每年组织校园招聘会应公开向社会发布校园招聘会信息,通过媒体宣传效应,展示院校的办学胸襟,宣传院校办学理念,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院校,尤其让社会底层人员感受院校的人文情怀,感受院校办学文化。在校生与社会上的应聘人员在同一招聘会上竞争,能让其更深刻的感受到社会就业的压力,从而更加珍惜工作机会,相对于单纯的校园招聘会,此类双选会对企业也更具吸引力。

4、探索“工学交替”教学方式,招聘会适应对象可适当下移。

招聘会面向低年级学生开放,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前移,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旦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增强并前移,就会把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变为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动力。也是实验性拓展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方式的一条路径。

5、打造区域校际就业联盟,搭建更为宽广的就业平台,资源共享让彼此受益。

院校发展应有更加宽广的心胸,适当联合区域同类院校,从促进全社会就业的高度出发,从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长远利益出发,建立校际就业联盟,公开就业信息,以“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实现多赢”为原则,为单位选才和个人求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用人单位资源共享、用人单位联盟内巡回招聘。从社会长远和整体利益考虑,就业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帮助更多毕业生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企业挑选到最优秀的人才,促进人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使其优化配置。高校结盟打造的毕业生就业平台,一方面让学生有了更多就业选择,另一方面,这种结盟本身使得用人单位更容易对各学校毕业生素质进行比较,更能看出本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便于各院校今后改进和完善,提升办学竞争力。

(四)、建设完善的校友平台,发挥校友群体优势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 学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就业部门的事情,要团结和动用一切社会力量,包括专家、企业、校友共同来帮助毕业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不仅要加强政府、用人单位的联系,而且要建立我们的校友会,把校友会帮助校友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当作常务事情来抓,要有专人来抓。再次,要从办学指导思想、日常教育、校园活动各方面体现职业生涯设计,特别是要发挥学生自己的积极性,现在国内也许多大学成立学生俱乐部来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作为校学生会的补充,专门从事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同时作为学校校友会的常设联系机构,以帮助就业部门更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搞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张的趋势已经结束,教育质量与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将成为各

个院校今后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已成为建设高水平高校的内在需求。而职业指导化全程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学生就业终身化已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及时转变思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高速高效全方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彭希哲

[2]罗润东

作者简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变革中的劳动就业》《也论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

第三篇: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文章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并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旅游管理 [作者简介]王瀛涛(1964-),男,陕西彬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教学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地理、旅游教育。(陕西咸阳712000)[课题项目]本文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项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A05)[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2-0162-02实践教学

2011年1月中我们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是完成自然人到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实践教学建立在职业岗位群对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基础上,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www.xiexiebang.com/中确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求毕业生应该具备四种职业能力:一般能力,即指完成旅游类专业学习及未来旅游行业任务所必需的一般认知与操作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专业能力,即指完成旅游类专业学习及未来旅游行业任务所必需的特殊能力,包括服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即指与社会各方面正常交往的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主求职与择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创造能力,即指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包括改革与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等。旅游管理http://www.xiexiebang.com/cehuigc/专业实践教学是基于旅游类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而构建,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应用型人才,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具体表现为课程实验、单项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以及导游模拟训练、酒店模拟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正确把握理论教学够用和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院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形成了“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右表)。“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微格教学理论构建的,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训练。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知识http://www.xiexiebang.com/falvlunwen/由浅到深,能力由低到高,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加强。“三段”即针对学生能力培养层次而划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四域”即不同阶段的实训场所不断变化,包括多媒体教室、旅游景区、实验实训室、实习企业(校企合作单位、意向就业单位)。

(一)初级阶段:认识感知见习这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和一般能力。初级阶段的实践教学,通过在多媒体教室观看视频了解实训步骤和过程;在旅游景区实地参观,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锻炼、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新生到学院周边的景区、景点参观见习,秦俑博物馆、骊山、华清池、大唐芙蓉园、汉阳陵等景点都是学生见习常去的地方。

(二)中级阶段:仿真实训、第二课堂这个阶段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进行,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仿真实训和第二课堂活动。首先,模拟仿真实训,一般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完成,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院已经为旅游管理专业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11个,其中茶艺实训室可供学生进行茶艺学习和表演;调酒实训室有英式和花式两种,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或学生兴趣,选择英式或花式调酒进行实训;客房实训室可以满足学生中西式铺床实训的需要;学生在中西餐实训室可以进行相应的中西餐摆台实训,锻炼http://www.xiexiebang.com/xiangmuguanli/餐饮服务技能;礼仪实训室,可以训练学生的仪态和姿势,如进行站姿、坐姿、走姿训练以及基本礼仪规范的迎、请、送训练等。此外,我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成两个模拟实验室,安装有专门的教学软件,供学生进行电脑模拟演练。一是模拟导游实训机房,如导游课程,安装了360学习软件,通过实景图片再现景区情境,全真模拟景点三级阶梯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能力培养主要活动场域高级阶段择业顶岗实习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实习企业集中顶岗实习中级阶段模拟仿真实训第二课堂活动单项技能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创造能力实验实训室旅游景区初级阶段认识感知见习观察感知、一般能力多媒体教室“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基本内涵一览表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第四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改革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此,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探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和在学人群也迅速扩张壮大。然而,面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扩张和日益增多的学生人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应该也需要有一个大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高职教育。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部门在致力于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变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高职学校的老师们也在关注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更新理念,发展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等方面努力做得更全面或更出色,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存在获得更大的意义。

然而,如何才能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参加体育课或改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方面等情况,各个学校有各个不同的做法,现在就根据本人的体会,谈一下不很成第 1 页 熟的想法,抛砖引玉,希专家学者和同行斧正。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1.1 体育教学硬件符合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各地的高职学校为了满足扩大招生的需要,基本上都将原先的老旧校区换成又大气又漂亮的新校区,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设施也随之出现高大上趋势,除拥有常规场地与设备外,还建有高尔夫、保龄球、壁球等适应现代气息的运动娱乐健身场地。

1.2 教学管理软件基本配套到位。高职院校除了配备现代化的运动场馆外,大多数的学校在体育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也是不惜花费成本,将全校学生的体育成绩,课外活动锻炼情况,体质测试成绩,考勤记录等在放网络系统中供学生和老师随时随地查询,方便老师和学生了解体育方面有关情况。

1.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在飞速发展,各个院校也在关注体育课程的建设,试图将体育教育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通过几年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诸多问题上,已形成区别于高校和中职的模式,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身

第 2 页 方法的掌握上面,增加了与专业相适应的专项体育锻炼等内容,有的学校还能结合社会和家庭的发展需要,将安全、紧急救护、防身技能等内容加入的教学内容。

1.4 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贯穿全过程。高职体育教学除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外,将兴趣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用于体育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学习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自身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再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作为单一的评价内容,而是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和过程综合评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

2.1 调动老师积极性,发展学生主动性。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好坏,关键在于体育工作者即体育老师的态度和理念,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特长显然是重要的,因此,各个学校都充分认识到要加强对老师的业务培训和进修,提高老师的新颖的教学手段,每个学校都设立了老师发展培训的专门机构,送老师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能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同时,随着老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模式改变,会让学生感觉到高职体育活动的新颖性、参与性、竞争性,学生会非常乐意参与到学校的体育活动中去。

第 3 页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不能违背体育教育方针政策,根据教育部对高职体育教育的要求,学生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至少掌握两种以上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最少掌握一项是可以熟练运用并为将来继续学习或锻炼提供帮助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的选取,可以进行以下的实践和尝试。

以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安排为四个学期为例。可以在第一学期安排以身体素质训练、简化太极拳和结合专业特点的拓展项目训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将来进行兴趣选项课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太极拳的学习可以为将来作为健身手段提供便利,拓展项目内容根据高职学校的专业,安排不同的项目和内容。在后三个学期,全校进行体育选项班、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打破原先的班级模式,全院放在一个网络平台进行选课,让学生能选择自己喜爱并能合适的项目。

2.3 评价方法综合化。现代化的高职体育教育改变了以往那种唯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力争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纳入了体育成绩的评定,改变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唯体育技能成绩论,将学生的最后成绩评定内容进行多样化,变为将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性进行评分,极大地激发了体育技能稍差,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同时体育技能出众,第 4 页 不想多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最后成绩仍可能会不及格。

具体操作的方法可以这样设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构成由体育课堂教学成绩、早锻炼与课外活动的次数折合的成绩,体质测试成绩,体育理论考试成绩,身体素质考核成绩和传统体育项目成绩共同组成。而体育课堂教学成绩由体育技能,加上平时(学练小组)成绩,出勤率等方面的比例综合而成。学生参加的早锻炼与课外活动的次数,体质测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传统体育项目等成绩,按合理的比例与课堂教学成绩共同构成学生的体育成绩。高职院校体育监控和督导指导体育教学改革

3.1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教学质量管理团队,根据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教学管理的各种信息的跟踪、反馈,以及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来调整和修正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3.2 二级学院或系部与体育部门合作共管,让学生走到运动场。全校性的体育活动由体育部门实行,学生所在部门共同管理与考核,促进学生有组织进行体育活动。比例体质测试,校运动会,早锻炼等活动,由系部进行宣传,体育部门进行实际操作,反馈学生的相关信息到系部,共同对学生

第 5 页 进行管理。

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探索,我们回顾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和教学的现状,思考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进方向,目的是让学校的体育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育教学质量和层次能够有质的飞跃,学生能自觉回到运动场挥洒汗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有了真正的提高。

第 6 页

第五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样本,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为研究主旨,探索实践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方式和途径

作为一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高职院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杭职院)一直秉持“跨界融合”的办学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指向,坚持以“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为引领,以专业创新和创业教育为重点,把双创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联动机制

1.纳入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一是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列入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专业创新和创业教育”为重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以及时间表、路线图;三是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要求写入《?R等瞬排嘌?方案制定原则意见》,并制订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指南》。

2.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教育活力

一是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牵头、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统筹规划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二是成立创业学院,由分管副校长兼院长,负责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和统筹推进,二级学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对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和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形成了政府指导、学校主导、创业学院统筹、二级学院主体、企业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

二、夯实保障基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1.加强经费扶持,让学生创业“轻装上阵”

学校每年设立100万元的“护犊资金”,经评审立项的创业项目万一失败,创业学生可用“护犊资金”偿还所产生的债务,不让他们背负债务走出校门。同时,学校作为发起人单位,联合开发区成立了初期规模1亿元的大创天使基金。

2.完善制度建设,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制订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在校生自主创业教学管理原则意见》、《课堂教学创新实施方案》、《学生管理办法》等管理办公,通过制度的完善与修订,来破解在校生“创业与学业矛盾”等难题。

3.区校共建高职科技园,打造全真创业实战平台

学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了高职学生创业园,在不断推进园区的公共配套设施、一站式咨询服务平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一对一导师辅导等软硬件建设,完善共享、开放型的办园机制,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孵化培育机制。

三、深化专创融合,健全“3334”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1.践行三大理念,优化顶层设计

(1)规划成长,兴趣为本。提出“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的理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重视强化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培训。

(2)能力提升,创新为要。提出“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以课程和教法改革为重点,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3)创业发展,实战为上。提出“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创业成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的理念,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2.整合三类资源,促进跨界融合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创新创业的大思路、大举措,及时对接好国家、省市区的各类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二是加强与创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学校与沃土教育等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和指导创业实战,辅导创业学生申报各类资金和高新技术企业等项目。三是依托校企共同体优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签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广袤的原野。

3.培育三支队伍,强化双创指导

学校制订了《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实施计划》、《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导师“三百工程”。同时,打造了一支由“生涯规划导师+专业创新导师+创业指导教师”的“三师型”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4.完善四阶段体系,促进专创融合

学校定期邀请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专业骨干进行专题研讨,通过明晰目标定位、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了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阶段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面向全体推进通识教育。《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被纳入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发明与专利实务》等6门选修课,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创业创新领导力》等22门在线共享课程。通过通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融入专业推进创新教育。各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重新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开发专业创新课程,实施“学期项目课程”。同时,以模拟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竞赛项目或企业真实项目等为内容,实施“学期项目课程”,阶梯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3)围绕技能推进专门教育。学校与杭州大创办、沃土科技共同开发创业培训课程包,开办创业菁英班,遴选一批有创业意愿、具备创业基础的学生进行专门化的创新创业培训。

(4)注重实战推进创业实践。对经过了专门化培训,且具有相对成熟的创业项目的学生,可以准其入驻学校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同时,学校还为创业学生安排一对一的企业创业导师和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个性化培养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叶鉴铭,张赵根,陈加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2(12).[2]孙红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型和模式重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06).[3]丁新泉,魏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7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201716);2018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现状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MI8JC027)。

下载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师徒制”培养模式探索(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师徒制”培养模式探索(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