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探索

时间:2019-05-12 13:4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探索》。

第一篇: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探索

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探索

摘要: 对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具有五个特点以及实施过程的四个阶段。通过对创业培训情境的合理创设,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促进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Abstract: In this paper,discuss SYB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the education situation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and put forward its f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ur stag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Through the reasonable cre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situation,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cultiv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and promo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bility.关键词: 高职院校;SYB创业培训;教育情境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YB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education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214-03

0 引言

SYB(Start Your Business)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微小型企业经营者而设计开发的培训项目。2001年,经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入我国后,部分省市进行试点运行。2012年9月,阳江市引进该项目,并率先在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开展SYB创业培训课程教学和实践。高职院校SYB创业培训和本科院校以及社会群众学员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有很大区别。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为学生创设或营造一个与学习内容、培训主题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创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的重要性

SYB创业培训教学展开之前,要了解参与培训的学生希望得到怎样的培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倾向于通过创业培训来提高他们的创业培训意识及创业的动手能力。因此,高职院校SYB创业培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会让参与培训的学生感觉沉闷,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及达到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想要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动手能力就更难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学到创业必备知识的同时,又能学以致用,这是SYB创业培训的主要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在SYB创业培训教学过程中,引入教育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真实的创业情境中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师生互动,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合作机会,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使SYB创业培训课堂教学不仅传授学生必备的创业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未来的企业创办之中。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

2.1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

情境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互动协同性强。它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提高创业技能,发挥潜能。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不仅能让参与的学生认真学习知识,也能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寓教中让学生乐学。

2.2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才华和合作机会

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创业培训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风采,表达个人理解,并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展开合作,以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与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策划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不仅给予学生知识,而且满足社会培养创业人才的需要。

2.3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的全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指导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变外加压力为注入动力,变牵引为助推,用赏识、激励、指导等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通过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教师与学生共建课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项目,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的良师,更成为学生的益友,师生共同学习、牵手成长、相互分享、一起快乐。

2.4 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着导向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导向,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辩,去体会。学生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5 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可以多方向、多维度、多视角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即兴演讲、辩论阐述、分析总结等能力,从而使其获得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沟通能力。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的实效性

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的实效性表现在:①为高职学生构建创办企业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率;②帮助高职学生制订科学的创业计划,衡量创办企业的可能,并显示赢利能力;③帮助高职学生理性创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创业实际问题,增加创业存活率;④合理使用创业资金,提高赢利能力,增强融资能力以及还款能力,降低风险。因此,高职院校SYB创业培训教师应该在培训前就让学生充分了解SYB培训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注重创设教育情境,在情境中提供一个实况,让学生充当其中的人物角色,组织他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判,并尝试用各自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

在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仿真的教育情境,在情境中,教师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组织他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规划、准备、实施和完结等四个阶段。课前准备的关键是创设实况情境,创设实况情境包括:①编撰情境剧本;②准备情境场地、道具等。创设情境完成后,教师可以预先告知小组学生要参与情境中的角色分配,让学生选定自己扮演的角色,教师指导并组织开展表演情景剧;完结阶段重在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厘清思路,找到情境剧所包含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4.1 规划阶段

在这一阶段,SYB创业培训教师需要充分研究教材内容的可创性、角色分配的合理性、学生参与度等三项因素,确定创设情境的内容范围、教学时机、情境主题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等,使主题和内容都能融入情境创设中,发挥情境“真实性”的效果。需注意的事项:①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创设实况情境。SYB创业培训教师要选取教材中适合创设实况情境的章节,做到全面掌握和亲身实践,确定创设的情境在SYB创业培训全过程中的效果。②角色设置要合理。合理的角色分配可以唤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致,在SYB创业培训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角色,掌握角色切入的时机。③影响学生参与度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选用实况情境和角色身份,越真实的实况情境与角色,则越可以调动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助推学生进入到未来的创业世界中;二是创设情境时,所涉及的创业知识,最好选用学生“一知半解”的点,无知则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热情,全知则易使学生失掉参与兴趣。

4.2 准备阶段

4.2.1 创设适合的SYB创业培训情境

适合的情境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培训的兴趣。创设情境准备阶段,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密切连接创业教学内容。SYB创业培训教材不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而且还有很强的实操性和情境创设性,这在全球发展中国家推广SYB创业培训项目过程中屡次得到了证实。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紧密联系SYB创业培训教材编写情景剧。其次结合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只有结合典型问题创设情境,才能最大化让学生在参与培训中获取经验,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创业实践中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最后,创设SYB创业培训情境需要考虑情境是否与学生的专业、行业领域相关。教师若创设了学生不熟悉的专业、行业领域的创业培训情境,可能会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

4.2.2 创设SYB创业培训情境的重点在于将创业知识与技能合理地结合起来

SYB创业培训教师需要清晰地把知识点呈现在情境背景中,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多方向的推理和演绎,在多方向的推理和演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如在培训教材中有一个重点知识“市场营销”,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用“4P”理论来说明产品的市场营销。在这里“营销”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在创设这个营销情境时,培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4P’小组练习”情境,把学生分成3-4个人一组,让他们运用“4P”理论,选择一种企业活动,零售、批发、制造或者服务,并在这种企业活动框架内将产品销售出去,并获得利润。在这个情景中,学生可以很好地将创业知识和市场营销技能合理结合,并能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自己的小组成员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4.2.3 创业情境场景布置、道具准备的工作

创设仿真的创业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业心理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创业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大多的SYB创业培训课程教学都是在教室里实施,教室一般配有多媒体设备,SYB创业培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置创业情境,如创设一家企业的LOGO及办公环境,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还可以利用教室的桌椅拼成企业小组,在桌面上放上小组企业的名牌及成员的名牌;在道具的准备方面,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比较环保的物品,如报纸、书本、水杯等作为企业营销的道具,这样方便培训教师及学生获得道具。如上述的“‘4P’小组练习”中,每个小组使用废旧的报纸材料来制作一些小产品,做出来的道具产品用于情景练习,效果更佳。

4.3 实施阶段

在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中,SYB创业培训教师身兼导演和演员双重角色。不同的角色对SYB创业培训教师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导演,教师要根据情境需要对“演员”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在指导中重点强调学生所处的角色背景。在参与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一起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感受,表现出亲身经历的态度并做出决定。需要注意的事项:①SYB创业培训教师担任“导演”时,对主角“创业者”无需进行指导,让他置身于矛盾冲突的情境中,体会创业者的现实处境,这样可以使到参与学生学会独立承担创业者的责任并做出决定;②创业情境教学实施阶段要求SYB创业培训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情景剧中来,教师也可以充当“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对其他“演员”有示范作用。

4.4 完结阶段

完结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进行汇报。如果是角色扮演活动,那么学生需要汇报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感受,SYB创业培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他们的感受与课堂的教学目的相结合进行汇报。如果是小组的集体活动,学生则需要选派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效果。第二部分,则是SYB创业培训教师的总结及点评。在这一阶段,SYB创业培训教师需要对前面几个阶段的参与情况,做出点评及总结,着重对创业情境教学参与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对参与的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点评,总结学生们分享的参与过程中的体验、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并汇总成群体经验,让经验升华为实际的创业能力。小结

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强调SYB创业培训教师的启发、引导及激励的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或创设一个与创业培训内容、培训主题相关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可以参与体各知识点,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形成教师与学生间的、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该模式将理论化的知识点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情境体验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分析、思考、吸收、体验以及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独立解决创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瑞萍,刘芳.SYB创业培训参与性培训方法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81-82.[2]王西琼.高职院校SYB创业培训实施探讨――基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9):98.[3]朱亚平.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情境教学法[J].鄂州大学学报,2009(1):67-68.[4]高桂荣.高职院校学生开展SYB培训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75.[5]陈健瑜.SYB创业培训教学改革方向引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81.

第二篇:以情境教学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浅析

以情境教学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浅析

来源: lunwen88.com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母语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语言教育都存在着外语热、汉语冷的现状。一方面,大学生都要参加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出国还要参加托福、雅思等各种外语考试,外语教育和考试要求明确、体系完整;另一方面,随着学生从高中升人大学,“应试”化的语文教学也随之终止,但大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堪忧,提笔忘字、汉字书写水平下降、不能顺畅与人交流,大学生毕业论文及一般应用文写不好等现象屡见不鲜。Ill而定位在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塑造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程,既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又能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使他们在接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之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进一步以实际运用为目的去接受母语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大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包括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如听、说、读、写;所谓人文性,包括思想政治、伦理道德、人文精神等。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讲授语文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口语表达训练、模拟写作等方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自觉的语文学习意识、文化反思和文化创新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形成个人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以及大学生自身认真刻苦的学习与锻炼方能实现。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地位边缘化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学制短、专业教育要求高、任务重,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在有关部门的教学评估与检查中,专业课程的考核比例较大,导致高职院校纷纷紧缩大学语文课时,以至它被挤到越来越边缘的境地。有些院校用实用功利主义眼光看待大学语文,过分强调其就业岗位实用能力的培养,忽视语文学科长效的、潜在的文化提升功能,在教学内容上取其一隅,以偏概全,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以应用文写作、文秘写作、商务写作、演讲口才训练之类取代大学语文。学时安排很不稳定,即使在同一学校(院系),也存在课时此多彼少,不均衡的现象。由此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存在偏差与错位,致使大学语文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和高中语文内容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缺少新鲜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当前大学生专业课和相关基础课的学习量较大,要求考试过级的证书较多,如计算机、外语、普通话等,还有各专业的岗位证书等,都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也必然导致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视不够,学习精力上投入不足,没有专业课学得那么扎实认真。

(二)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多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师资队伍配备不足,“大班上课”是常有之事。代课者多,兼课者多,即或有几个专任教师,也因课程在学院地位不高而受到影响,有专职不专心的趋势。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极难教,需要教师十八般武艺俱全。也有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极易教,这门课可以随便上上,只需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上满足于浅尝辄止。而实际上真正要教好大学语文课,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要吸引住学生就得在教学上求深、求精、求新。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师资队伍水平亟待提高。

(三)大学语文教学观过于传统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观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课程观,没有真正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研究性课程观的转变。能力导向的研究性课程观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课程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把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激发起来,这个教学方法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就业成长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改变中学阶段的应试语文教育,大学语文不能再去分析课文结构、中心思想、结构层次,否则真的成了“高四”语文。大学语文要突出其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淡化它自勺基础性。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自然景物的美、人情物态的美。

三、情境教学为导向的改革探索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重新定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思想,提高学校管理层与广大教师的认识,把大学语文教育提到与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变化重新定位,既要考虑到大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又要考虑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两者有机结合,才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准确定位。根据多年来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现代教学模式,提倡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蕴含着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总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应从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精心备课,设计教案,授课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改变“一言堂”、“灌输式”生硬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之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在语文文本阅读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文本,设立专题,力求每一个专题中既包含一定的文化话题探讨,又可以把专题建立在实际工作岗位情境上,尊重并鼓励学生张扬其个性,强调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融人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例如,开展唐诗宋词系列讲座、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等;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赛、诗歌朗诵大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与各文学期刊合作,开展“我是校园记者采风”活动、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社区、街道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使他们对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有更真切的体验,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且在专题活动过程中,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演讲技巧过程中,可以创设新员工人职培训中的自我介绍情境,让学生感觉真正在运用所学知识,向别人推销自己。通过类似课堂活动的开展,学生情绪高涨,热情参与,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另外,在课堂互动上,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可让课代表在每次课堂上,都将主动回答问题或自我展示的学生名字记下,在期末过程性考核中,予以加分。每次上课结束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就本次课相关内容对教师进行提问,以改变总是学生被动回答的情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听、说、读、写的重要性,真正领悟到语文能力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课程情境、主题确定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随时反馈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重视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比如,为大学语文教师多提供一些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还应注重大学语文学科建设,重视和加强校本教材的建设和使用,并把大学语文公共教学研究纳人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Et程中,使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在选用大学语文教材时,必须注意到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和要求,编写具有校本特点的大学语文教材。在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中应注重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人生观、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培养大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材也要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且还应多选用和大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实用性的内容。

(四)完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评价考核制度大学语文考试是对大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测定。目前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考核,以优、良、中、合格为考核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也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反映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评价考核制度的完善,应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考试内容,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既要考虑大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又要考虑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把平时学习与考试结果结合起来,给学生综合的学习成绩。对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考核,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考核形式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可以结合情境主题,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等形式,课堂内与课堂外、闭卷与开卷、论文与答辩等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全面考核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以适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国民语文素质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得到学校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建设和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注重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创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第三篇: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论文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形成崭新的高职教学模式,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教育 教育规律

我院是一所年轻的职业技术院校,通过近几来的发展,我院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摆脱了中专放大型的影响,形成了一整套崭新的教学模式,先后形成了29个专业,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院坚持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了地方与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商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摸式的现实意义

1.就业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力盘源泉。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二十余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院校也表明.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培养方案,毕业生就受欢迎,学校发展就快。实践证明,适合经济发展、就业率高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2.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其特色。

大众化时代的人才标准是多元的。只要培养的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就是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加上爱岗敬业的精神将使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3.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希望之路

科学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成长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尽快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希望之路。

4.扰业导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家庭收入多数处于中低收人水平,这些家庭更关心子女通过高等教育后能否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位置,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就业导向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愿望。

5.就业状况应是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毕业生就业状况纳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结果更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的实际状况。

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高职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效益明显增强。

1.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根高职教学计划,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把理论课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把知识传授型的内容也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而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删除及必要的“削枝强干”,去除或精简公式的指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对必需的理论教学,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方法,讲授中要求“少而精”,对学人学前已接触过的重点部分放在加强上,借以巩固和加深;对以前未讲过或讲得少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以前讲过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穿线”,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较全面的掌握,并再提高一步。

2.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面、块、点”教学方式。

即总体抓面,保证学生学完所有教学计划安排的内容,使其水平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选修课,并制定有关政策,开放所有的实验室、机房等,使这些学生“吃饱”。每学期在全院选出拔尖学生,发放奖学金,以“点”的方式,实施专项培养,为他们专升本继续深造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进修专业研修。

3.增加实验、实习、设计的比例,突出动手力。

在高职学生的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应该注事两点:一是对课程设计、毕业役计、实验实习等实行单列课,即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精力做实验、实习。单列课时,以保证动手能力训练的时间和效果;二是在实验、实习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为高职学生的实验、实习任务书,以加强针对性,取消教师的具体指导,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习任务,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

在对一般的课程实行理论、技能双重考核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不同专业技能的要求,重点对相应专业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比如对英语课的考核可以突出语言应用能力,增加口语的实测,重点考核其会话、语言掌握程度;计算机理论课与实际操作课的比例调整为各50%每个学生单独进行实训考试,实际操作不合格者取消理论考试资格,此科另行考试(重修)。上述做法可以突出能力培养,效果较好,学生也很感兴趣。同时学院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实验室或不同专业教室从早到晚向学生开放,可举办一些象外语角、讲座、学习班等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其它课程可以采取半开卷半闭卷、分组大作业、公开答辩等新的考试方法,以突出实训考核。

5.根据高职特点选用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书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是基本工具。但是,高职教育仍然是大量借用本、专科普教学术、学科型教材,这种状态无法解决产业型专业急需多种知识和实践训练的职教教材的矛盾;无法解决有限时间与借用教材间的矛盾;无法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技能多向”的目标;无法选用适合职教的教学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合格的教材难于构建以教材为依托的课程组合模块,和课程组合模块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因此,要非常重视高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工作,尝院可以专门成立高职教材选定领导小组,、组织各专业系部和专业教师进行选定并制定自编戳封却划。确定教材采用自编与选用相结合的原则,一选用教材以内容精炼,着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技术成熟、管理规范的教材为主;自编教材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既考虑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又考虑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还有必要组织教师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进行消化、吸收,并引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音像、电子教材、网络等,以提高教材质量。学院可以自编高职基础教材在高职班试用。

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围绕专业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可以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决策管理。

一是协助学院确定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明确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则应来自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要求。通过专业委员会可使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砌起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二是参与专业设置论证。高职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在专业设置上就应以市场经济导向为原则。因此,不仅要分析当前经济状态下的专业人才结构和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还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带来的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动态因素,使专业设置既具市场性又有超前性。通过专业委员会及时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帮助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使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

三是为师资培养和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特色、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学院应该与地方企业实行校企联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培训基地。学院每年可以选派一批符合高职教学要求、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期限的实践和调研,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对评上双师型教师的,在工资待遇、职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总之,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职业技术教育规律,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推动培养目标的明确,师资与仪器设备、实践工厂、工场的配备,并通过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及改革教学方法来达到“纲举目张”,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以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针对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地方医学院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思路、做法和体会,以期为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培养 地方医学院校

高等医学教育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医改)和教育改革(教改)的交汇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目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职能的地方医学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方面还与医药卫生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大差距,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存在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以人为本理念缺失、人文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

一、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较低下等一系列问题[1,2]。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全面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3]。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1.以能力本位理念为指导,切实把握医学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

在教育观念上,坚持“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统一,医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教育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树立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整体思维、创新思维、临床思维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力求在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在教学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的转变,由“教会学生什么”向“为学生自学提供什么”转变;促进学生学习理念由“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全面实现教学理念由“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向“能力本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服务。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2.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最终要落脚于人才培养方案[4]。学校坚持“学生为本”理念,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完善以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利就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传统教学与运行模式过于钢化,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弊端,本着“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人文与科学、校内与校外”密切结合的原则,在不断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打破医学教育“老三段”的课程设置模式[5],构建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融“通修、专业主修、专业选修、任意选修、实践教学”五个模块于一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育体系,使学生压力减轻、课程选择余地更加宽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等情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2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搭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共享平台。依托网络技术,大力发展信息与通讯技术辅助教学,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与课程体系配套的网络化教材建设,推进精品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教材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实现教学资源网上开放;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校园网、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逐步开设网络课堂、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引进和选用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如超星尔雅公司的通识课程,国道数据的外文课程等);加强网络课程协同开发力度,增加优质网络选修课程和视频公开课,丰富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保障体系,为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提供更大空间。

3.以强化能力培养为核心,打造了有利于知识交融的实践平台

本着“定位明确、功能互补、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原则,打破专业界限,整合相近、相关专业实验室,合理配置资源,整合优化实验室布局,构筑了多层次实验实训平台协调发展,功能互补,融教、学、研、训、服务五位于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群,为学生自主学习、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提供条件支撑。

按照“整体优化,功能互补”的原则,整合基础医学主体实验室,构建了结构形态、器官功能、创新实践等不同层次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化、分层次、模块化”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群,着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本着“相对集中、相邻相通”的原则,实施跨专业优化整合,将临床技能、麻醉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和医学检验等六大医学主体专业实验室,整合为“6+1”模式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群,着力突出职业素质养成、临床技能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另外,学校还按照不同学科专业群,构建了具有职业仿真氛围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平台群、管理科学与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平台群和非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群,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强化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锻炼。

4.以加强全程培养为手段,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教育融合

以整体培养理念为指导,按照“基础与临床整体融通”的改革理念,强化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技能实训和临床见习实习的衔接,把职业素养、人文教育、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1 早期接触临床医学内容。坚持接触临床前移(如早期接触临床)、医学问题前移(早期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医学重大问题讲座)、临床技能培训前移(基础实验贯穿无菌概念,早期开设实验动物伦理和临床技能课程等),推进人文通识教育与医学教育密切结合、基础与临床医学教育结合、科研训练与医学实践结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建立临床专业观念和临床思维;多学期反复临床,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4.2临床学习阶段回归基础。在高年级学生,开设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如临床药理学、临床病理学、临床电生理学等),或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开展基础医学专题辅导或系列讲座,一方面加强基础与临床的整合联系,另一方面为执业资格考试和学生考研做准备,尽可能减少考研对临床实习的冲击。

4.3完善实践能力促进机制。针对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薄弱或关键环节,发挥竞赛或统考方式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试行多阶段的综合性评价和相关专业的客观结构化考试考核办法,建立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我校每年举办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见习学生临床技能理论统考、实习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5.以提升教学能力为关键,造就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教学骨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培训,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长效发展机制,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5.1实施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我校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中青年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发展实际,实施了“青年教师成长支持计划”、“骨干教师能力提升支持计划”。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以强化师资育人意识和教学水平为切入点,加强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切实加强师资队伍教学意识、教学自觉性、教学能力和水平。

5.2 实施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的全方位对接。目前,尽管各高校采取了早期接触临床、多学期接触临床的做法,但基础医学教师和临床教师在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存在“割裂”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学生系统培养和全程性培养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整合师资队伍,加强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的全方位对接,强化基础和临床医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与整合,构建医学教育前、后期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教学团队,为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高的一体化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5.3 加强临床教师和管理人员教学技能培训。针对临床教师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临床操作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定期举办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临床技能培训班,组建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团,到附属教学医院巡回培训,切实提高附属教学医院教师的临床执教能力,为提升临床实践质量提供根本保障。

6.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构建自我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了系统性、全方位、全过程、多样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长期坚持“三查”、“四评”制度,即坚持开展学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坚持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专业课程评估、实验室与实践基地评估、教学管理部门工作评估,使教学质量管理始终保持常态化、规范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实施的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考试巡考、考试分析制度保持30余年不断线,有力地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对照国家医学教育标准和专业认证要求[6],进一步建立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学建设,通过对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的监控、评估、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促进教学运行过程的自我优化,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多年以来,学校在尊重医学学科和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稳健地推进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设进程,也取得了医学教育改革建设的重要成果。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强化内涵建设;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目标定位,从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等进行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构建起高等学校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应针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面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以实现知识向技能和能力转化为目的教学改革,构建切合学校实际,彰显实践教学特色的医学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资助项目: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以医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群建构与实践(项目编号:yjkt201114)。

第五篇: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师徒制”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师徒制”培养模式探

摘要: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对物流管理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有益探索,在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途径。

关键词:物流管理 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师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24-01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结合对物流人才就业需求的分析,确定了物流专业学生应当具备制定物流方案的能力、沟通技巧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2)学生缺乏创业意识。通过开设与创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依托物流实训基地、学生活动社团、创业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持续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3)培养方式缺乏创新。着重建设“师徒制”教学组织模式,以此带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学平台的搭建,最终满足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实际需要。

(4)学生适应社会速度较慢。通过搭建“企业物流现场虚拟仿真”的实训平台,实现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与企业现场实际操作“零障碍”接触,同就业岗位“零适应期”融入。

二、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一)总体思路

本着面向社会需求作为就业指向,从教改思想为出发点,以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指导,整合理论研究和实践,重视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由此实现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具体实践措施可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平台和实训基地相统一,学生可以通过体验虚拟仿真的实训项目,完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研究与实践同步”的目标,最终实现“先创业、后就业”。

(二)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如下:(1)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规划物流方案的能力、商务沟通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的综合技能型人才。(2)遵循“学以致用,学位所长”的教学思想,将“培养自主创业能力”作为核心,培养扎实专业基础与企业管理学基础,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3)培养定位。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运用“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方法,形成“先创业、后毕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富有四种能力的物流职业经理人。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师徒制”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提出“师徒制”的内涵,是由物流专业老师指导下的“教师-高年级学生制度”,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上一年级学生担任学长,共同引导学生参与到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育人的本职作用和高年级学生的经验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经验优势和高年级学生的同龄人优势。

首先,教师团主要来源于“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兼具丰富的专业技能。实现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从就业教育型转变为创业教育型教师。与此同时,应加大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外聘兼职教师。他们成功的创业实践经验可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降低未来毕业生创业的风险。

其次,学长在“师徒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选拔。先是选聘成绩优异,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并将其个人资料在学生平台上公布,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根据自由意愿选择高年级学生作为指导学长。以此形成新型的学长辅导制度。并且教师对高年级学生要定期培养其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德育机制

在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责任,要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机制,注重大学生的终身教育观念的培养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规划,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教学教育机制的形成及文明校园建设。

(三)创新教学形式

“师徒制”的形成可以促使物流专业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内涵。“师徒制”改变传统教学教学组织形式。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实现教学相长的实践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运用翻转课堂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专业理解上的障碍进行辅导,解决理论授课无法覆盖的盲点,充分互动,实现真正意义的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任丽芳.高职院校创业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04:34-37.[2]吴自爱.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0,03.责任编辑:孙瑶

下载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高职院校教育情境为基准的SYB创业培训模式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