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于岗位需求的外贸单证专业素养培训初探——以五年制高职为例

时间:2019-05-13 01:1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基于岗位需求的外贸单证专业素养培训初探——以五年制高职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基于岗位需求的外贸单证专业素养培训初探——以五年制高职为例》。

第一篇:关于基于岗位需求的外贸单证专业素养培训初探——以五年制高职为例

基于岗位需求的外贸单证专业素养培训初探

――以五年制高职为例

任晶

摘 要: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外贸单证人才需求增加。但由于五年制高职

院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技能培训、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致使部分外贸单证专业毕业生难以与用人单位实现无缝对接,许多学生需要企业进行再培训后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学校应从提高生源质量、建设特色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务技能、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外贸单证专业高职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 单证岗位需求 专业素养培训

作者简介:任晶 1972.4 女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讲师 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实务 221008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许多五年制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国际商务单证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急需的单证人才。但从用人单位反馈情况看,普遍认为学校新毕业的学生在单证实务操作中能力不足,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往往需要企业进行再培训。企业的反映说明我们的专业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去满足企业的需求,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五年制高职单证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上手,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外贸单证员的岗位需求入手,对单证专业素养的培训进行了思考,力争对缓解此问题有所裨益。

一、部分毕业生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的主要表现

单证是完成国际贸易程序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单证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涉及面广,是进出口业务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五年制高职外贸单证专业培养的部分毕业生难以适应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

目前大中型外贸公司往往设有单证部门,专门进行单据的审核和制作。而小型外贸公司没有详细的岗位分工,它们采取订单负责制,通常一名业务人员身兼数职,负责一个订单下的所有项目,这就要求业务人员素质全面,熟悉相关的工作程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知识面较窄,相关领域知识不丰富,难以满足 1

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2.实践能力需要加强

跟单员的实践工作能力关系到外贸企业能否顺利结汇和资金的安全,关系到整笔业务的成败。但是部分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审核信用证及合同的有关内容,难以独立缮制各种单据,不能保证做到单证正确、完整、及时、简明、整洁。

3.职业道德水准有待提高

单证工作琐碎复杂,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单证工作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细致谨慎,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较好协调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正确处理相关事宜。但是有的毕业生认为单证工作太基础,没有前途,工作缺乏责任心,造成眼高手低,甚至给就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二、现行单证教育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职院校单证专业毕业生知识不足,实践能力不强,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原因既有学校教学不当等外部原因,也有学生不注重提高素质,对专业知识学习疲于应付等内部因素。仅从专业素养的培训角度来讲,至少包含以下原因:

1.课程设置重理论且难度大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侧于实践,但许多五年制单证专业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一味地效仿本科及大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全面覆盖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造成某些学生对于理论章节感到理解困难,继而缺乏兴趣,甚至放弃学习;老师也觉得所传授知识与实践相离甚远,虽然劳心费力但成效甚微。

2.教材知识与实际相脱离

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许多高职院校的教材却难以做到及时跟踪、修订,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体系陈旧,许多案例脱离实际。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往往发现所学与现实相去甚远,许多东西还要从头再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误解。

3.实践技能培训不足

外贸单证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目前,由于教学

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其他原因,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训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学校甚至出现过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却不会填写过一张真正单据的现象,更缺少到外贸企业实习锻练的机会。

4.教学方法陈旧,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许多高职专业教师注重教授专业知识,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却重视程度不够。如有的学校教学手段不能及时改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与网络时代的多媒体教学不可同日而语。

5.师资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培养定位是能满足岗位需求的、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单证工作人员,而部分从事外贸单证教学的教师却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基本的外贸企业单证工作经验,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对策建议

1.入学时提高生源质量,把好入口关

外贸单证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五年制高职在招收新生时应设定高于其他专业的分数线,尤其是英语成绩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就读。如果不设置一定进入门槛,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可能无力接受专业性较强的学习。

2.结合区域经济实际设立特色课程体系

按照本科或大专的课程设置或仅仅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压缩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的起点不同,培养目标定位也不同。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定位是应用型的基础人才。对于理论知识本着够用的原则,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此外,课程体系的设置还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江苏省地处沿海,远洋运输业比较发达,课程体系中可加入《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务》《报检实务》等相关课程。

3.基础理论讲解透彻,实务技能及时更新

教师在讲授理论时不应强求体系的完整性,重点应放在基础应用理论领域,一方面降低教学难度,另一方面能够把知识讲解透彻,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单证理论与实务发展变化较快,教学中不应单纯依赖教材,而应在选取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体现最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外贸领域法律法规及实务操作手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采用聘请外贸实务领域的专家指导实训课程,开专

题讲座等立式,摒弃陈旧、脱离实际的内容,增加前沿、实用的成分,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应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政策的习惯,使学生胸怀天下、洞察世事的同时又谨慎灵活,不断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技能,为学生成为出色单证人员奠定基础。

4.加大岗位技能实训

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基础,应在职业学校各项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实训基础建设过程中应注重选择高水平的外贸单证软件,创建仿真的实训环境。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作业中不仅对理论有了深入了解,更对以后从事的岗位角色进行了预演。在实训中还可以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以规则行事、规范工作的职业习惯,使之具有适应外贸单证工作的素养,为以后做好工作提供保证。

5.实行定单式教学,实现无缝对接

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当解放思想,实行校企联合的外贸单证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与需要毕业生的外贸企业联合成立定单班,学生在完成校内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学习后,再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培训,缩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供需差距,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就能顶岗,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可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单证专业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如送教师到高校培训,到外贸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鼓励教师科研等,并可将此作为考核内容。此外学校还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弥补专职教师实际业务不熟缺陷,实现学校理论知识雄厚和业务专家实践技能高超的优势互补,有效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崔艳芳.岗位需求与高职国际商务单证教学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8):86-89.

[2]范越龙,杨溢.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外贸跟单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2008,(12):16-18.

[3]梁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观下的中职外贸单证实务教学[J].中等职业教育,2008,(8):29-30.

[4]郭晓晶.项目教学法 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32-33.

[5]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国际商务单证教程[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3-4.

作者姓名:任晶

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系

职称:讲师

年龄:39岁

通讯地址:徐州市泰山路11号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系

邮政编码:221008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xzcxrj@tom.com

第二篇: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木材加工企业的调研,考察了木材加工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劳动组织变化情况、从而为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改革寻找突破,为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木材加工 企业调研 人才培养 教学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take needs of the post as the target,employment-oriented

li yue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llege,heilongjiang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mudanjiang,heilongjiang 157011)

为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多家开设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其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劳动组织变化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制订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调研单位: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丹阳分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绥芬河分厂)、亚洲创建木业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利丰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锦绣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一木家具集团有限公司、七台河双叶家具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好家木业有限公司、上海艺级楼梯制造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木业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

木业企业劳动组织变化情况

木材加工企业均采用流水线作业形式,企业工作中实行协作生产,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操作分解并交给若干人,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操作,而全部操作由若干操作者同时进行,成果则是以分工为基础的联合体的劳动产品,同时按照计件形式进行小组和个人的工资及奖金分配。

对于人造板生产企业,均实行倒班工作制,对于家具制造企业,多实行白班工作制;对于新进企业的中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多数企业会对其进行基层培养,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最后,企业综合考虑新进人才的能力情况,进行定岗;在管理层方面,也会实行岗位轮换,比如会将江苏圣象木业与牡丹江圣象木业的管理层进行调动或换岗,以均衡企业人才需求。

调研中还了解到,对于大规模企业,往往实行专人专岗,每个岗位具有详尽的岗位职责,甚至同一岗位中仍细化为多个分解职能,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中,会计岗位又会细分为材料成本会计、资本预算会计、销售会计、统计稽查等,在不同的工段均设置统计岗位,并派专人司职;而在规模较小企业,一人多岗的情况就较常见。

人才结构及需求状况

90%以上企业表示面临人员流动大、人员紧张的窘境,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紧缺,已经是全国木材加工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表明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设立顺应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广泛的就业空间,应坚定办学信念不动摇。在大好的就业形势下,尤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不能包打天下,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层次之间,只有各司其职,合理衔接,才能形成完整和谐的教育体系。通过调研了解到,国内现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20余万家,木材加工业同其他制造业一样,已步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行列。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木材工业最大的困扰就是缺技术人才,尤其缺乏高技能人才,例如家具设计员、人造板生产线调试与操作工、家具生产线调试与操作工、木材加工工艺技术员、生产管理员、品质管理员、产品营销员等等。现在这些人员的缺口从全国来看,可达50万人以上,企业对木材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据统计,全国每年人才缺口达10万人,据央视最新报导,在各行业紧缺人才排名中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列第五位。全国开设木材加工类专业的中高职院校不超过20所,每年毕业人数不超过3000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通过调研发现,现在家具企业的中、基层技术管理骨干80%以上都是农民工出身,由于员工素质所限,企业的管理、技术再上等级非常困难,人才结构有缺陷、分布失衡,骨干技术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现状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现在与发展需要,企业现在亟待引进充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就业和专业培养方向上,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选择适合中职就业的岗位。一方面要抓住就业好的时机,与用人单位协调好学生的安置;另一方面在培养方案设计时要仔细研究,合理设置职业岗位群,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遴选和挖掘行业岗位,按中职技能型人才的标准设置岗位,而不是覆盖所有岗位。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专业发展名副其实,办出名气,尽快做大做强,在市场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错位,具体体现如下: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只有20岁左右,且大都为90后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沟通能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这些特点让企业比较担忧,希望学校不仅培养学生的和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工作认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会合作,懂得集体荣誉。调研中,企业家多次建议开办短期培训班,穆棱市政府、广成木业等政府和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愿意与学校共荣共赢,这说明中职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企业调研对木材加工专业办学的提示

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办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还要兼顾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培养今天的就业者,明天的失业者,要避免教育的功利性,倡导人文精神。

课程设置方面尽量将主干课程设置与时代紧密接轨,即“改传统为现代;改笼统为具体”。施行“学做合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条件尚待加强,各学校普遍存在实训室内设备略显老化,缺少前沿先进设备的进入,与企业先进生产工艺与设备脱节,经常出现在学校学习的是企业已经淘汰的设备和工艺,不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

第三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 提升教育培训效能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 提升教育培训效能

近年来,台儿庄区国税局把教育培训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政治理论教育、税收业务培训、岗位学习练兵等几个方面,立足能力建设,找准需求定位,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有力地推动了税收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立足实际,找准需求,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该局认真分析干部队伍的现状,按需求定位,是搞好教育培训的基础。每年制定计划前,都对教育培训内容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围绕“工作需要学、个人最想学、形式易接受”几个方面,通过分类考试、工作考评、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所有在职干部职工的基本素质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掌握全体人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分门别类建立需求档案,再从整体上制定分层分类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按照税务组织需求为导向,岗位需求为根本,培训动机与目标相一致,共性与个性要求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兼顾的原则,科学确定培训项目。根据省、市局工作思路和重点,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以财务会计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两个系统操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练兵活动;针对干部年龄偏大、第一学历较低同志的实际,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主要考虑干部的接受能力。在培训效果上,主要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解决外出培训收效不佳的问题,区局建立了干部培训档案,根据每一位干部已参加培训的情况、素质能力情况、岗位适应情况等综合分析后,确定再培训的内容,使干部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切实避免业务骨干因工作需要离不开不让去培训,而能力一般,工作中无足轻重的人经常参加培训,却不见效果的现象。

二、因人制宜,按需施教,提高教育培训的整体效能该局根据人员差异化要求,进行分别培训,是搞好教育培训的基础。

一是根据职业素养要求,开展了基本能力培训。按照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的要求,邀请中央党校、省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扬州税院、省税校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税收执法责任制、国税文化、纳税服务、学习型组织建设、沟通协调、礼仪知识、领导科学、经济形势、矛盾论实践论、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等十几个专题的讲座,加强了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等九种基本能力的培训;为培养广大干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岗位奉献意识,在全局开展了以读书、评书、荐书为

内容的岗位读书活动。购买了《细节决定成败》、《把信送给加西亚》、《你在为谁工作》、《关键在于落实》、《责任胜于能力》等人手一册发到每个同志手里,读后以分局、科室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全员撰写了学习心得,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岗位立德、爱岗敬业。

二是根据教育培训对象不同,实行分层培训。对领导干部着力提高政治、管理、税收理论水平,提高分析形势、把握大局、依法行政能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带好队伍、拒腐防变的能力;对中层干部着重加强综合知识、领导科学、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驾驭工作,应对复杂局面的技巧和能力;对一线干部,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同时,重点培养其岗位工作能力,使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分析人员具备独立的管理分析、查帐和办案的能力。三是根据工作岗位要求不同,实行分类培训。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通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有侧重地进行税收法规、财务会计、计算机等培训,着力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对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人员重点培训岗位技能;对接受能力差、业务水平低的干部,找准其薄弱点和突破口,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基本技能培训,使其不落伍、不掉队;对分局企业税收管理员侧重于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会计报表分析、执法流程等内容的辅导,以提高评估能力、规范执法意识。对个体税收管理员,侧重于工作责任心的教育。对办税服务厅干部,侧重于各类信息系统操作,税收政策、服务礼仪教育,提高干部岗位专长。

四是搞好四结合,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治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通过业务学习,提高驾驭岗位工作的能力;灌输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解决税收工作问题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训与考试相结合,每次学习结束都要进行一次考试,用考试来激发学习动力、检验学习成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除利用春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集中培训外,注重激发培养干部的学习兴趣,使广大干部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以人为本,搭建平台,实现个人能力提高与国税事业发展的双赢

一是完善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该局先后制定了《鼓励干部职工在岗学习奖励办法》、《计算机应用等级管理暂行办法》、《“六员”培训单项考核办法》等制度办法,对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证书,参加会计、经济、审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财税专业自学考试、会计电算化、外语等级考试取得证书人员,实行单项奖励;对在市局以上组织的考试、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干

部给予重奖,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目前,通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局90%的同志取得一级证书,30%的同志取得二、三级证书,有10名同志取得英语四级以上证书,9名同志取得税务师、会计师证书,占全局在职人数的15%以上。

二是实行能级管理,使干部能力与工作业绩共同提高。按照“以能定级、岗级双挂、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岗位适应性考评、专业技能考试、全员竞争择岗“两考一选”的形式,综合考虑能级、岗位、责任三个因素,实行了能级管理。政治素质高的同志,通过考试、考评取得较高的能级,通过工作考核、动态管理,其积极性、主动性有效调动起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同志,通过努力,可以晋升到上一个能级档次,从而激发了全员自动自发学习的积极性,工作干劲也高涨起来。

三是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使能者有其位。为了创造优秀人才成长发展的机会,形成正确的学习导向,该局设立了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人员、计算机管理员等专业人才库,把业务能力强、考试成绩好的干部纳入专门管理,在评先树优时,优先考虑人才库的人员;在竞争上岗或岗位交流时,优先安排人才库的干部到技术性较强、要求较高的岗位工作。在今年上半年的竞争上岗中,有10名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同志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其中两名人才库

成员担任了科室正职。

第四篇:以企业需求为指导创新改革发展钢铁企业特色高职教育

以企业需求为指导创新改革发展钢铁企业特色高职教育

摘要:根据目前职业教育良莠不齐高速发展的现状,高职教育逐步走向特色职业教育,该文以依托河北钢铁宣钢集团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钢分院为例阐述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面向钢铁企业的教育模式改革,实现“工学结合”以就业为核心,企业需求为指导的发展理念。在教学中科研,实践中教学。院校联系企业互相依存,企业文化向学校渗透,提前培养学生的企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理念。从企业中选拔教师,教师进厂培训学习,实现教学生产不脱钩。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实现互惠双赢的良好效果。以钢铁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做好课程设置,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增大实践实习时间分配,让学生充分熟悉了解钢铁从业实际情况,做到“工学结合”,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结合特色钢铁产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c)-0116-02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以就业为导向,不以升学为目的;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升级,可以直接创造价值;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为人人搭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高职院校1290余所。作为以钢铁行业为主要就业方向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钢分院(下简称“职教中心”)依托河北钢铁宣钢集团(下简称“宣钢”)在逐年的实践教学中逐渐总结出“以企业需求为指导,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推动高职教育的模式改革,以就业为核心,企业需求为指导,有的放矢,发展特色。符合国家的政策形势。

在实际教学中,职教中心以“五个对接”为指导,力求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校企紧密相连文化渗透

企业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最大特色是有浓厚的企业文化元素。依托宣钢的职教中心直接和宣钢相关,宣钢的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使学生在在校学习阶段能充分接受钢铁企业文化熏陶。比如以质量为核心,提高工作技术水平等,使学生把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潜移默化培养相关专业情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理念。

作为依托宣钢而建的职教中心,在体制上有着浓厚的企业特色,这样的体制和特色,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从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逐步形成,有利于日后企业对毕业学生的管理。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参与企业的业余活动,一定程度上提前领略企业生活。

教学科研相结合

职教中心教师均是从厂矿的生产一线选拔而出,有着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对现场的状况了解透彻丰富,在课堂上讲解更为生动更为和实际接轨,避免了闭门举例,避免了课堂教学落后与实际生产的脱节现象。部分老师虽然是从大专院校直接到职教中心,但这些教师也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工作学习锻炼,取得一定的生产经验后再从事教学,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职教中心多年来致力于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大部分教师具有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身份。相比于一些同类院校,实践经验更为丰富,案例教学更具有代表性,课程教学更加灵活有针对性。职教中心在担任学生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担任了职工的培训任务,及时吸取最新的现场工艺技术,操作方法。以学校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共同承担部分科研项目,既丰富了教师的现场工作经验,也提升了工厂的科技水平实现企业、学校双赢局面。

根据企业需求定位专业课程

职教中心的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各大型钢铁企业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在多年的毕业回访,合作单位调查,依托企业的讨论中总结出现代钢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做到“能上岗,能革新”。

在专业设置上,以钢铁行业需要的冶金工程为主体专业,另配套开设了电气专业、机电专业等钢铁企业所需的专业。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能加大力度针对这几个专业进行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不盲目设置专业,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负责。力求满足国家、企业、百姓3方面需求。

专业课程选择上,重点开设实践生产常用的专业课程,利于工艺改进、技术革新的理论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以学校内各大实验室为基础,在教学中配套相应的动手操作,实验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际生产流程,熟悉常见设备的使用方法。开展一定的在校设计课程,初步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把所学课程融会贯通。比如在理论教学中开展模拟炼钢的演示,让学生不出课堂能充分认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程设置以实操为主,理论为实践服务,把课堂搬到实验室去,搬到生产一线去。

工学结合,以实践促学习

在校学习期间,开展下厂参观活动和实践环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顶岗实习一段时间,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所学知识的应用,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结合,在学习中更有针对性。

职教中心投资建设了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承办了宣钢及河钢集团多种职业鉴定、技术比武等活动,学生可以以此为契机近水楼台先得月参与和学习,充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企业办高职院校校内实训非常适合职业教育[2]。

在学生的高职教育阶段给学生提供长达一年的下厂顶岗实习时间,深入各合作单位,让学生亲身体会实际生产过程,做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为学生日后工作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切实做到工学结合,工学相长。从实践中学习,把理论转换成实践。

提供相应职业资格考试服务

职教中心具有张家口地区职业资格鉴定资格,承办相应职业资格考试。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需要参加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职教中心可提供对应的培训辅导。

并且职教中心每年担任宣钢的技术评定任务,实现为企业服务,提高自身整体教学实力。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各高校纷纷扩招的现状,高等职业教育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密切联系企业,做到“工学结合”学校教育依托企业,面向企业。以“五个对接”为基本办学方针,实现满足国家、企业、百姓3方面需求的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涵盖企业文化的特色校园氛围,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秋香.企业办高职院校的特色[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222-223.[2] 段宏韬.企业办高职高专院校办学体制亟待突破[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29-30.[3] 王伟.浅析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06(3):64-65.

第五篇:如何选择大学专业(以英语方向专业为例)

英语成绩不错,大学是否就选择英语方向的专业?

在大学以前,如果有人问我们要如何学好英语,几乎100%的人都会娓娓道来,比如:多看国外的英语电视节目、电视剧 ;多与外国人交谈、聊天、多看英语书报杂志,吸取最新词汇 „所以,只要认真按照上述方法,日积月累,学好英语也不是太难。

可是走进大学,是否选择英语方向的专业,大家又会更慎重一些了。也许不知不觉,很多人之前的英语学习是在“应试教育”的框体下按部就班进行的;可是进入大学,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因为大学专业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这里有一点,英语学得好的同学,汉语、数学、物理…等科目也同样优秀的同学大有人在。所以,大学专业的选择,不能盲目、随意选择,或是仅仅遵循家人、朋友的意见,而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毕竟,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他人的意见是要考虑的,这也是一种关怀;但最后的主意还得自己拿,因为这直接关乎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从事领域。

当然如果某人的英语成绩不错,以后也希望从事外贸或是翻译领域的工作,大学选择英语方向的专业是顺理成章的;但如果发现自己今后更喜欢从事广告传媒、科学研究等其他领域的工作,是否一定选择英语,就要慎重考虑了,不能仅仅因为这个专业“听起来不错、有前途”。

当然,其它专业的取舍也是这个道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选择我喜欢”。

所以,大学专业的选择,要更理智、理性。因为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开阔的思维。理清自己的想法,明晰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载关于基于岗位需求的外贸单证专业素养培训初探——以五年制高职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基于岗位需求的外贸单证专业素养培训初探——以五年制高职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