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长专业标准”为载体,编写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模式

时间:2019-05-15 03:3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校长专业标准”为载体,编写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校长专业标准”为载体,编写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模式》。

第一篇:以“校长专业标准”为载体,编写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模式

以“校长专业标准”为载体,编写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模式 2015年10月21日,由区教育基金会支持,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组编的《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实践案例解读》系列丛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被全面用于校长培训,切实提高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受领导、专家,以及学员好评。

一、解读:要点阐释与案例解读相结合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发的第一个校长专业标准,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基础性、规范性文件。它由5个基本理念、6项专业职责和4方面实施建议三部分内容组成,共60条,对其专业职责和专业要求给以了全面的规范,对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提出系统的要求。为了有效促进校长专业发展,长宁区教育党工委组织科、教育学院干训部相关人员对每一条内容进行理论阐释,并组织区内所有高级、特级校(园)长、书记对每一条内容进行案例撰写,并请上海市知名特级校长于漪、仇忠海、张志敏,以及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华师大教育管理系主任魏志春、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王群校长等专家进行专家点评,组编《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实践案例解读》丛书,系列丛书包括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实践案例系列的《规划学校发展》、《优化内部管理》、《领导课程教学》、《营造育人文化》、《调适外部环境》、《引领教师成长》,以及《中小学党支部书记工作实践案例》和《幼儿园园长工作实践案例》。

二、培训:专业标准与学校实践相对接

为了将校长专业标准落到实处,长宁区教育党工委本学期组织长宁区初级校长培训班,对区内所有初级校长开展基于校长专业标准的案例培训,培训按校长专业标准6大板块开展,既有相应的理论培训,更有丰富的案例培训,这些案例培训内容均由参与编写《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实践案例解读》丛书的高级、特级校(园)长、书记主讲,培训中,培训主讲的高级、特级校(园)长、书记详细讲解案例的相关内容,以及对案例的分析和由此引发的深层思考,并与学员开展热烈的研讨,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无论是参与主讲的高级、特级校(园)长、书记,还是受训的初级校长,均认为,这种案例式培训针对性非常强,校长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在“模拟演练”中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制定对策,为校长提供了锻炼其实际管理能力的机会,大大丰富了校长在管理上的“实战”经验,有利于迅速提高校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响:本土草根与专业发展相融合

本套系列丛书出版后,《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从不同角度予以报道。

相关专家评价:魏志春教授认为长宁区以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校长专业标准》为蓝本,做了一件基于区域鲜活实践案例,旨在改变经验模式,特别接地气的利于中小学校(园)长专业成长的编著工作,走在了全国教育改革的前列,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实事工程。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认为这个培训新载体的出现,代表着新时期校(园)长的培训走向了专业化,它既有本土、草根性质,也是一个走向丰富与专业的过程,它带着校(园)长进一步从感性走向理性,帮助校(园)长重新审视校长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王群校长认为丛书作者有着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案例鲜活,接地气,思考深刻,有积淀。丛书对初、中级校(园)长的专业成长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市教委副主任王平认为:一是立意高。丛书的撰写与出版,顺应了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站在了教育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校(园)长队伍的高度,是充分体现党管干部落到实处的一个有力举措。二是内容实。整体案例实在,通过案例,体现教育管理理念,提升校(园)长专业化水平。三是效果好。丛书的出版,为市级校(园)长培训及校(园)长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更多教材、案例上的支持与选择,为上海的教育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篇: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九江学院 罗穆番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新时期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人经过了两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了一些想法,可能不太成熟之处,但是希望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可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及服务社会,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日益重视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开展,通过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以及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

(一)假期实践。假期实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丰富多彩的假期实践,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课外学术创新实践。课外学术创新实践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术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主要有学术竞赛、创新立项、实验制作等形式。学术竞赛由国家、省市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主办,得到各高校的高度认可。“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在广大高校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创业实践。创业实践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把创意与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相结合,通过自主创业来磨练自我、实现人生理想,培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创业项目。

社会实践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并富有体验感和实践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模式相比较,社会实践不是单一的说教,而是把知识运用和素质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实践以各种实践活动为平台,强调在实践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启发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以社会作为大课堂,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有利于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社会心声,宣传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并在奉献当中体验助人为乐的愉悦,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结语:社会实践的特色和亮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名参与。我们高校的教师及教辅人员,只有努力增加实践的平台和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满足广大青年学子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人才。

第三篇: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促党建工作创新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促党建工作创新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资源,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员工群体,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如今的企业已经由技术、产品、人才的竞争上升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的优势最终要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培育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促进党建工作创新。

以企业文化为突破口,坚持经常性,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

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汲取和相互包容,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这二者之间由此达彼的有效载体和突破口。近年来,公司党委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当做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坚持抓紧抓实。提出要建设“思想政冶领导型”党委,找准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定位。党对企业的领导首先表现为思想政治领导——通过思想政治领导,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公司党委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职能,把统一思想、引领方向、把握大局、谋划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实现途径上,主要通过党代会、党委会、常委会、基层党团工会组织等途径发挥坚定不移的作用。对企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党委超前思考,深入调研,及时提出具有指导性的要求。我们还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抓好中层管理人员的学习,不断提高执行力。公司党委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学习考核制度,建立了学习档案,每月对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都有强调、有布置、有要求,并逐月编发《学习安排表》至党委中心组每个学习成员。为了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中心组对集中学习制度进行了适当改革——将能与机关学习同步的内容都安排到与机关学习日一起进行,并将集中学习内容列入《月学习安排表》中,以便因有要事急办确实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成员过后补学这些内容。与此同时,党委还着力抓好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学习,抓好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创建学习型企业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目标化和制度化。

以企业文化为牵引,注重针对性,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力

公司党委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各种场合和形式,加大对形势任务的宣传力度,让员工感受到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公司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深入人心。并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进行“六大理念”、“三心”、“执行力”、“创先争优”等专题教育,建立与各大项目的紧密联系制度。党委通过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力度,提高了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投标揽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无形资产不断升值,从而不断增强了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

在长期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委每年都举行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并在网上和报刊上对先进支部、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和新鲜经验进行宣传;还长期坚持开展“双文明”评优活动,表彰在各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促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坚持群众性,发挥党政工团的合作力

工会和团委积极围绕两个文明建设任务,创新活动载体,组织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活动。工会还加大履行维护职能,推进民主管理,建立特困职工帮扶救助基金并组织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共青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助手作用,积极培育团员青年立志成才;组织各团支部利用重要纪念日开展“追忆英雄,凝练团队”的主题团日活动;举办青年科技论文评比活动、读书活动、主题演讲等活动,有效地把自身建设与公司党政工作运行有机融合起来,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企业文化为根基,注重严肃性,扩大廉洁文化的辐射力

公司党委还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之中,通过各种载体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在全面实施加快企业发展战略、狠抓改革发展稳定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公司纪委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在抓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效能监察、源头治理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经验,还在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作了介绍。公司还着力抓源头预防,围绕重点环节加强执法效能监察,派人员对8个单位的“三项招标”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他们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线,继续落实中层以上干部个人收入申报、述职述廉,领导干部定期谈话、诫勉谈话、廉洁从业谈话、干部选拔任用谈话等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以“人人参与查找,人人找出风险,人人制定防范措施”为原则,突出防范重点,强化预防预控,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公司还着力抓案件查处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贯彻主动出击、有案必查的原则,主动多渠道排查案件线索,不断拓宽案件来源,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去年,他们通过群众举报、审计和效能监察检查,查结案件3件,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对各级领导干部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总之,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夯实了基础、凝聚了队伍、促进了融合,也促进了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

第四篇:以教科研为载体 创新教师教育发表于

以教科研为载体 创新教师教育发表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打造一支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的新型教师队伍,是新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近两年来,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构建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小学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水平评价研究》两个全国教育“十五”规划课题和区级重点课题为依托,强化教师教育,推动了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教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一、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转变观念

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需要转变陈旧、落伍的观念。对教师而言,转变观念的实质是转变教学观、质量观和育人观。2002年秋,我校申报了《构建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小学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水平评价研究》两个全国教育“十五”规划课题开展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强化课改理念学习,着力转变教师教学观、质量观和育人观,为实施新课程积极准备。

二、以研究促教学,重视实践,不断反思

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重在实践。教育科研的目的既在于促进教学,提高育人质量,又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育科研必须强化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丰富和发展研究成果。我校在课题研究中,除了通过学习、培训来丰富理论,转变观念,提高研究水平外,更重于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达到以科研促教学,促质量,以科研促教师素质提高的目的。

三、教育科研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前面我们谈到,新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要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我校把课题研究与课改紧密结合,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教师教育:

首先,置课题研究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无论教师们的理论学习、培训,还是课堂教学实践,都贯穿课改这一主旋律,让教师们置身于课改中开展研究。即使新教材尚未到来,但我校努力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来指导课题研究与实践,努力尝试与课改精神相一致,与新课程要求相和谐。

其次,课题研究是以新课改思想为指导。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必须树新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我校在课题研究中,用以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新课改思想,围绕课改精神开展研究。

第三,研究的目标之一是落实新课程教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思想,如何落实新课程,怎样进行新课程教学,是我校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课题组抓住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强化课改精神,围绕新课程展开分析研究。从课程到教材,从教师到学生,从教法到学法,从理论体系到实践运用等方面深入研究,为迎接新课程做准备,促进落实新课程。

四、构建新型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改革评价方式是本次课改主要目标之一,我校紧扣“十五”规划国家课题子题《小学教师和学生素质水平评价研究》,大胆尝试新的评价研究方式,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总之,我校的课题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教学的落实,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教师们在实践中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活动,把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尝试新方法,也推进了新课程的落实。

第五篇:以安全能力训练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建设

“以安全能力训练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建设

工作总结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北京市商业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成人、成才、成功,培养‘德能兼备’现代职业人”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关爱、服务于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科学教育、严格管理、热情关心”的育人原则,以提升育人质量为核心,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训练“七化”(即个性化教育、人性化服务、亲情化氛围、企业化标准、军事化训练、学习化组织、现代化模式)为原则,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九训”为载体,把职业素养训练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实训实习、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实现德能兼备现代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创建以安全能力训练为载体的训练模式是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九训”模式之一。本训练模式在2011年7月初着手创建,通过有计划的安全教育,有步骤的安全训练,培养学生提升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养成安全习惯,编制《学生安全能力训练手册》、《校园学生安全100问实用手册》,深化学生安全教育“十二个一”,探索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安全能力训练模式。

(二)建设任务完成的总体情况 1.任务书完成情况 项目类别 子项目内容

验收要点

实际完成质量

以安全能力训学校安全标准制度及制度完整性 按时按质完成 练为载体的训流程 练模式建设 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宣传教育活动按时按质完成

记录及《安全期刊》

学生安全训练模式 疏散演练及初按时按质完成

级火灾灭火实操演练记录

2.新增任务完成情况 2013年2月本训练模式工作小组开始进行《校园学生安全100问实用手册》的编写工作,并于6月完成,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校园安全常识。

(三)项目建设机制与举措(组织实施)1.组织机构

安全能力训练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工作小组由学校学生处、保卫处、专业系部等相关部门人员构成。通过召开小组研讨会,确定各项目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2.实施过程(1)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实现校园安全的内在机制,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具体体现。我们按照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方针,建设科学、和谐的安全制度,通过推广和执行,把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26项安全管理制度,5项安全协议。(2)细化日常管理

①开展“十二个一”的宣传教育

在每个主题月和重点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如:每年的3月和11月是我校的法制安全教育月,联系实际确定当月的主题,像去年11月,我们的主题就是“和谐从你我做起,平安伴我们同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归纳起来可为“十二个一”:

一本教育手册:将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规定、安全常识以及安全宣传口号等等编辑成册——《校园学生安全100问实用手册》。

一个安全栏:每班设一个每月更新的动态安全教育宣传栏。一份安全教育期刊:每半个月由学生处安全管理岗和学生会安全部的学生干部共同出版一期《安全期刊》,要求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学习,并将期刊张贴在安全栏中,现已经连续发刊36期。

一次安全法制影片教育:利用每月第一个周四第二节晚自习专题教育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安全法制教育影片(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治安防范、法制教育等)。

一次消防疏散演习:每学期在教学楼或学生公寓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疏散演习。

一次消防灭火演习: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消防灭火演习。(主要组织校、系学生会安全部干部、各班安全委员、楼层安全员、宿舍安全员参加或以系为单位组织。)

一次法制安全知识讲座: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消防中队教官或法制安全教育专家来校,为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法制专题讲座。

一次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安全主题参观、实践。一次安全法制黑板报设计大赛:由团委组织各系部、班级在每个安全法制教育月或重点月开展一次安全法制主题黑板报设计大赛。

一次主题班会:每月必安排一次安全法制主题班会。一次特别安全提示:每周五学生离校时间,通过广播,向学生讲解回家途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个广播宣传专栏:广播栏目中设置法制安全专栏,宣传法制安全知识或一些案例分析。

②加强学生考勤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从考勤方面确保学生的出入安全。

学生考勤管理采用考勤员报告和学生干部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班级、宿舍设考勤员,负责报告考勤。同时,学生干部坚持每天三查,一是早读查、二是晚自习查,三是熄灯前21:50查。任何学生离校,必须经班主任、系部副主任签字并备案后,方可离校,如有特殊情况,采取请学生家长亲自到校接或学校派车送的办法,确保学生安全离校。

周日学生返校考勤由班级考勤员报告,值班老师逐一核查,并作详细记录。对未能按时返校的学生,逐一打电话联系,询问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对学生因事或病请假,则要求必须家长亲自打电话说明缘由,事假需由家长写请假条,病假需要出具医院相关的证明,学生返校后,须持相关证明到系、部办公室销假。③加强学生班车管理,实现人车安全管理

为确保学生安全出行,学校与公交公司联系,每周五中午和每周日下午接送学生往返于学校和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学校与乘坐班车的同学签订《班车安全协议书》,并与公交车队签订了《学生班车协议书》,同时,安排班主任轮流跟车,保证学生班车的安全运行。

④加强重点时间、重点部位巡查,做到重点工作到位 每周五和节假日放假前学生离校时间是学生安全管理中的重点时段,存在安全隐患,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这些时段,班主任、系主任、学生处、团委、保卫处和校领导联合行动,共同参与完成送学生班车工作,加强校门安全巡视,协助疏导交通,确保学生平安离校。

⑤加大投入,健全安全设施

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对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做到人防技防相结合。在校园、教学楼、教室、男生公寓、食堂等处安装监控设施,在总监控室安排专业保安24小时监控;在校园各处完善消防安全设施;在校门口设置指纹识别系统;在学生公寓设置对讲服务系统、手机加油站和隔离室;在食堂设置消毒设备等;实行校内消费一卡通,校内任何消费活动(就餐、就医、购物、打开水、洗澡、洗衣等),只需凭借学生手中的校园卡全部可以解决,从根本上杜绝了因使用现金引起的各种安全隐患。

二、项目建设成效

(一)安全无事故

学校本着“安全工作极为重要,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原则,在原有各项职责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学生安全工作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的能力,使全体学生面对困难时能够妥善、科学、合理的处理。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安全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安全能力,为整个校园安全无事故提供多元保障。

(二)建立联动机制

学校在五一、十一、元旦以及寒暑假放假前,专门给学生及家长印发一份放假通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做好安全提醒和警示,并请家长协同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学校还给每名学生家长写一封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致家长一封信》,宣传安全出行,遵守交通规则,不坐黑车、摩的;在季节交替,流感等流行疾病高发期,学校在做好相关防病知识及生活常识宣传的同时,还对学生和家长做好温馨提示和特别安全提醒,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改善学校周边环境需要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携手共同应对,学校不定期邀请公安、消防、联防、城管、交通等部门共同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争取依法联动管理,维护学校周边秩序,建立学校外围安全网络,形成校园安全工作合力。

(三)警、校携手,成立警务工作站,共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2012年6月15日,昌平公安分局平西府派出所北京市商业学校警务工作站在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学校警务工作站的揭牌启动不仅标志着我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对我校示范校建设、平安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示范与辐射

(一)公开出版的书籍,发表的文章,大会发言

编写《校园学生安全100问实用手册》,一要紧贴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二要彰显自己的品牌,弘扬创建以安全能力训练为载体的训练模式的特点和亮点;三要具备创新意识,要在学生安全工作上挖潜力、找亮点,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安全文化。旨在让学生从初步了解职业安全素质内容,树立职业安全意识,熟悉学生相关安全知识;到明确掌握安全基本知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掌握基本安全技能;最终达到具备多种安全知识,有较强的法制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隐患识别能力和自防自救能力的层面。

(二)典型案例,突出实践育人 《校园学生安全100问实用手册》在安全能力训练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工作小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编写任务。《手册》已经正式发行,首版印发5000余册,下发至各个系部,成为学生手中的热门读物。学生纷纷表示,从这本《手册》中收获很多,《校园学生安全100问实用手册》指导思想明确,宗旨正确,短小精悍,鲜活生动,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了校园安全的方方面面,发挥了安全指导作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相关安全常识,了解基本安全知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从而实现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的目标。

四、特色与创新

(一)模式创新

通过安全教育管理与安全能力训练相结合,学校组织与专业指导相结合,构建全员安全立体化的管理模式,全时空、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内容创新 1.学生安全训练模式

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安全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安全能力。它包括:学生在不同场所的疏散演练,初级火灾灭火实操演练,消防水带的连接。

2.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知识教育与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它包括;参观,听讲座,阅读《安全期刊》,学习《校园学生安全100问使用手册》,观看安全教育影片,设立安全橱窗,组织安全知识问答与竞赛等等。3.学校安全检查管理模式

健全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机构,构建学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与网络。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安全管理骨干,搞好学生安全部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构建学校管理网络,安全工作网络,实施校园网格化管理,将校园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安排专人进行日常巡视,师生人人参与,分工清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4.学校安全标准制度及流程

建立学生安全能力教育与训练实施方案及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1-10-5”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值班制度,学校网格管理制度等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流程。

(以下内容省略)

下载以“校长专业标准”为载体,编写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校长专业标准”为载体,编写培训教材,创新培训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企业为载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以企业为载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农业经济关乎中国几亿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农民收入水平过低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规划农业......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朝阳市第二十四中学贾 凤 龙 一、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二、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个人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点评......

    以多能工培训为载体,掀起劳动竞赛新高潮

    以多能工培训为载体,掀起劳动竞赛新高潮——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三重温、三竞赛、四献策”活动情况汇报今年以来,由于天然气和化工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给天华公司带来了前所未......

    以课例研修为载体 促教师专业成长

    以课例研修为载体 促教师专业成长 2014年6月28日上午,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在杏田小学举行的语文教师系列培训活动,聆听了由进修学校教研员施丽聪老师主讲的“课例研修促进......

    创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实施方案[推荐]

    创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经过了多年的校园文化活动训练,学校已建立了“年年有创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的活动思......

    以“法律夜门诊”为载体,探索创新社区党建工作

    以“法律夜门诊”为载体,探索创新社区党建工作 宝山区庙行镇共和家园居民区 【工作背景】 共和家园小区始建于2006年,总建筑面积187200平方米,有56个楼组,居民1883户,其中动迁居......

    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创新党建带工建工作

    **镇“党建带工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2年6月21日 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 创新开展党建带工建工作 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我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

    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5篇范例)

    如何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陈金华“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