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

时间:2019-05-13 03:1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

第一篇: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

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对作文教学也同样适用。

作文教学中的自学辅导,就要充分发挥出“自”的作用,即让学生在写作中能体现出自由、自主、自立。如果作文教学中,教师处处牵着学生走,给学生思维定格,让学生写些枯燥而极不情愿写的东西,学生就会产生厌恶和畏惧心理,写作效果一定不佳。

小女阳东上五年级了,对写作有一定的爱好。但她最怕学校组织看电影。问其原因,答曰:“看完电影后又要写影评,烦死人!比如,看了《疯狂的兔子》,你说我写什么?”“写看后的感想呀!”“对,我有一句话感想,那就是小孩不能玩电脑,否则就会变得疯狂。”我听了哑然,哭笑不得。

“影评”,很成人化、很严肃的命题。从什以角度去欣赏一部电影,从何处入手来评,对小学生来讲概念很模糊,难度极大。再说,当今的电影值得一评的并不多,特别是反映儿童题材的电影更少得可怜。用孩子的话讲:“《我和雷锋比童年》已经比过好几回了。”有的电影主题是“烟胧寒水月胧沙”,叫人看不清,道不明,怎样去评?像六、七十年代的儿童故事片是很优秀的,主题鲜明突出,主角有很强的个性,如《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小交通员》等。如果学生看了类似的电影,怎么也能评几句,而且定能评得有滋有味、有板有眼。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教师指定,内容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比如写影评必须是当场看过的电影之类),“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拟出的几种模式。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似,写法相近,小孩子说大人话,缺乏儿童生活气息,创新意识少有。许多场合的作文教学成绩,只以“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获奖或发表过多少篇学生习作”来定。这样出现了一种假象:有作品获奖或发表的学生,作文水平并不一定高。有的作品被“辅导者”修得面目全非;或者干脆是只要你肯伸出“友谊之手”,什么样的东西都能有奖。作文中出现的“编、抄、套”和“假、大、空”的现象不少。而学生心里却不明白,自以为作文学得不错了,已达到了发表水平。这种局面的作文教学令人担忧。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怎样教学作文,才能让学生乐意写作,写出真实的优秀习作,本人认为可试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引导观察 获取大量写作素材

有一种体会:只要是孩子认真观察过的事情或地方,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很出色。比如:国庆节带孩子游了一趟北京。回家后她一连串写出 七、八篇优秀的游记:“游天坛公园”“游颐和园”“万里长城八达岭”„„叫人看了欣喜万分。孩子不光是有内容可写了,会写了,还增强了审美的能力。

有一句名言叫“江山如画”。的确,大自然很美,祖国处处有如诗如画的胜境。只要让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提示或引导学生做个观察生活或大自然的有心人,就会陶冶学生开明的心境与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想写作文、想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水到渠成地到达一种较高的写作意境。

二、让儿童自由作文

所谓自由作文,就是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生写什么,自主拟题、自由表达。因为作文是交际的需要,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要与别人交流什么思想,要抒发自己的何种情感,就写什么样的文章。有了具体内容,就会产生相应的题目。自主拟题,实际是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由表达,实质是让学生自定写作方法,自由地遣词造句,畅所欲言。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思想,从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确定作文训练内容,多角度启发学生选材立意,多方面地指导学生布局谋篇,让学生开心地、自由地写作。

三、写一些科普作文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适量增加一些科普作文,非常必要。通过科普作文,从小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思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单一性、枯燥性,把科普内容引进来,为小学生作文增添新鲜血液。学写科普作文,不光能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写作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在学校素质教育展示周中,孩子看了他们班级关于恐龙的展板,就想写一篇恐龙的作文。回家后便忙开了:翻阅资料、查找数据,非常专心。她在作文中写出了:远古时代的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世纪;最大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身长体重及生活习性,化石在哪国哪地发现的;飞翼龙的飞行秘密等。她还想象恐龙为什么绝迹;在地球某一处高山深潭的地方,也许还生存着一只恐龙„„写完后还一气呵成地画了一张“恐龙世界”的儿童画。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从孩子“写恐龙”事情中,惊喜地看到了科普作文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强。教师要时常提出许多有关科普方面的问题,让大家共同或单独解决,翻翻资料,做做实验,写写感受和收获,学生的思维触角就越灵敏,思维空间就越广阔,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四、写一些想象作文

少年儿童时代是充满幻想的时代。他们想象宇宙有多大,星球是什么样的;幻想自己能上天入地下海洋,探索未知世界。把幻想的事物写出来,这也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作文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再比如,有一天,老师突然甩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假如你中了五百万》,没讲任何要求,想怎么写都行。这下学生乐开了花,个个眉开眼笑,浮想联翩,写出的东西更是百花齐放。阳东更敢想:她想到南极去考察,并找来地球仪,探索从中国到南极的路线,和爸妈讨论到南极要准备些什么。当爸爸说非要有一条破冰船不可时,她又设想船上的设备和装置。她写道:到了南极后,首先要看看中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然后重点考察南极洲的热水潮——范达湖,为什么在冰天雪地里唯有这湖水是热的。还要探索企鹅在冰水里机灵而在陆上迟笨的秘密,抱一只小企鹅到船上喂养是否成功等等。谁也不会相信,像这样想像丰富、奇特而又合理的作文竟然出自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之手。可以说,想像作文的力量是无穷的。

实践证明,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动力。幻想成真的奇迹古今中外不乏其例:美国莱特兄弟幻想自己能有一双翼翅在天空中飞翔,就产生了人类第一架飞机;由于大文豪吴承恩的幻想,就写出了旷世奇作《西游记》,给华夏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想象作文是智能的源泉,是发明创造者的潜动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创造性的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只要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作文教学的前锦将是无比美好的。

第二篇: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

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对作文教学也同样适用。

作文教学中的自学辅导,就要充分发挥出“自”的作用,即让学生在写作中能体现出自由、自主、自立。如果作文教学中,教师处处牵着学生走,给学生思维定格,让学生写些枯燥而极不情愿写的东西,学生就会产生厌恶和畏惧心理,写作效果一定不佳。

小女阳东上五年级了,对写作有一定的爱好。但她最怕学校组织看电影。问其原因,答曰:“看完电影后又要写影评,烦死人!比如,看了《疯狂的兔子》,你说我写什么?”“写看后的感想呀!”“对,我有一句话感想,那就是小孩不能玩电脑,否则就会变得疯狂。”我听了哑然,哭笑不得。

“影评”,很成人化、很严肃的命题。从什以角度去欣赏一部电影,从何处入手来评,对小学生来讲概念很模糊,难度极大。再说,当今的电影值得一评的并不多,特别是反映儿童题材的电影更少得可怜。用孩子的话讲:“《我和雷锋比童年》已经比过好几回了。”有的电影主题是“烟胧寒水月胧沙”,叫人看不清,道不明,怎样去评?像六、七十年代的儿童故事片是很优秀的,主题鲜明突出,主角有很强的个性,如《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小交通员》等。如果学生看了类似的电影,怎么也能评几句,而且定能评得有滋有味、有板有眼。

说到底,当今的小学生怕写影评或怕写作文,重点还是缺乏好的素材或正确引导。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教师指定,内容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比如写影评必须是当场看过的电影之类),“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拟出的几种模式。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似,写法相近,小孩子说大人话,缺乏儿童生活气息,创新意识少有。许多场合的作文教学成绩,只以“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获奖或发表过多少篇学生习作”来定。这样出现了一种假象:有作品获奖或发表的学生,作文水平并不一定高。有的作品被“辅导者”修得面目全非;或者干脆是只要你肯伸出“友谊之手”,什么样的东西都能有奖。作文中出现的“编、抄、套”和“假、大、空”的现象不少。而学生心里却不明白,自以为作文学得不错了,已达到了发表水平。这种局面的作文教学令人担忧。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怎样教学作文,才能让学生乐意写作,写出真实的优秀习作,本人认为可试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引导观察

获取大量写作素材

有一种体会:只要是孩子认真观察过的事情或地方,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很出色。比如:国庆节带孩子游了一趟北京。回家后她一连串写出七、八篇优秀的游记:“游天坛公园”“游颐和园”“万里长城八达岭”……叫人看了欣喜万分。孩子不光是有内容可写了,会写了,还增强了审美的能力。

有一句名言叫“江山如画”。的确,大自然很美,祖国处处有如诗如画的胜境。只要让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提示或引导学生做个观察生活或大自然的有心人,就会陶冶学生开明的心境与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想写作文、想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水到渠成地到达一种较高的写作意境。

二、让儿童自由作文

所谓自由作文,就是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生写什么,自主拟题、自由表达。因为作文是交际的需要,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要与别人交流什么思想,要抒发自己的何种情感,就写什么样的文章。有了具体内容,就会产生相应的题目。自主拟题,实际是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由表达,实质是让学生自定写作方法,自由地遣词造句,畅所欲言。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思想,从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确定作文训练内容,多角度启发学生选材立意,多方面地指导学生布局谋篇,让学生开心地、自由地写作。

三、写一些科普作文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适量增加一些科普作文,非常必要。通过科普作文,从小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思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单一性、枯燥性,把科普内容引进来,为小学生作文增添新鲜血液。学写科普作文,不光能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写作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在学校素质教育展示周中,孩子看了他们班级关于恐龙的展板,就想写一篇恐龙的作文。回家后便忙开了:翻阅资料、查找数据,非常专心。她在作文中写出了:远古时代的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世纪;最大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身长体重及生活习性,化石在哪国哪地发现的;飞翼龙的飞行秘密等。她还想象恐龙为什么绝迹;在地球某一处高山深潭的地方,也许还生存着一只恐龙……写完后还一气呵成地画了一张“恐龙世界”的儿童画。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从孩子“写恐龙”事情中,惊喜地看到了科普作文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强。教师要时常提出许多有关科普方面的问题,让大家共同或单独解决,翻翻资料,做做实验,写写感受和收获,学生的思维触角就越灵敏,思维空间就越广阔,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四、写一些想象作文

少年儿童时代是充满幻想的时代。他们想象宇宙有多大,星球是什么样的;幻想自己能上天入地下海洋,探索未知世界。把幻想的事物写出来,这也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作文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再比如,有一天,老师突然甩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假如你中了五百万》,没讲任何要求,想怎么写都行。这下学生乐开了花,个个眉开眼笑,浮想联翩,写出的东西更是百花齐放。阳东更敢想:她想到南极去考察,并找来地球仪,探索从中国到南极的路线,和爸妈讨论到南极要准备些什么。当爸爸说非要有一条破冰船不可时,她又设想船上的设备和装置。她写道:到了南极后,首先要看看中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然后重点考察南极洲的热水潮——范达湖,为什么在冰天雪地里唯有这湖水是热的。还要探索企鹅在冰水里机灵而在陆上迟笨的秘密,抱一只小企鹅到船上喂养是否成功等等。谁也不会相信,像这样想像丰富、奇特而又合理的作文竟然出自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之手。可以说,想像作文的力量是无穷的。

实践证明,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动力。幻想成真的奇迹古今中外不乏其例:美国莱特兄弟幻想自己能有一双翼翅在天空中飞翔,就产生了人类第一架飞机;由于大文豪吴承恩的幻想,就写出了旷世奇作《西游记》,给华夏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想象作文是智能的源泉,是发明创造者的潜动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创造性的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只要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作文教学的前锦将是无比美好的。

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杨秀英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初学写作的小学生都有这种错误的认识:觉得用华丽词藻堆砌起来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于是,平时不注重学习写作技巧,只是一味地收集美词佳句,作文时就把所谓“集锦”中的词语往文章中乱抄。写出的文章往往是无病呻吟,词不达意,让人看了啼笑皆非。

其实,小学生作文最适宜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达,只要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可以打动读者。

如何才能做到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小学生在作文中只要用质朴的语言把自己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最深的地方真实地写出来,能以情动人就行,不必雕琢词句。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就不乏这样的好文章值得一学。《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就没有浓墨重彩,也没有刻意雕饰,只是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他陪同周总理审稿时,在总理身边所看到、感受到的一切。总理工作到天将破晓吃夜宵的情况是这样写的:“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份量。”几句朴实的话就把总理生活简朴的形象描绘出来了,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又如《游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本文作者叶圣陶可称得上文学大师,文学素养之深更不必说,但他的这篇文章却风格独特,不像一般的游记,为了表现山水之美,游兴之浓,多用一些瑰丽的词句加以夸饰。《游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之所以赢得人们的赞赏,我想一个重要之处就在于它的简朴。如作者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时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语言虽朴实,但我们读后却有身临其境之感。

当然,并不是说优美的语言比起朴实的语言来就格格不入,相反,古今中外有不少用绚丽文字来表达的文章成了不朽名作,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就浓墨重彩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美妙景色,特别是阴晴两种不同景色对照描写时,真是妙语联珠,极富音乐感,使悲景更悲,喜景更喜,使文章名流千古。我要说的是,小学生阅读范围有限,词语自然积累得不多,而作文时又想用一些优美的词语打动人,这样就免不了搜肠刮肚,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难以表达其真情实感。一来二去,必然会导致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

所以,我以为,小学生作文宜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梁永芝

说是写的基础。在低年级,说话训练显得更为重要。它以句为主要训练目标,一方面,发展和推动儿童已有的生活语言;另一方面,使儿童自由的随意的、口语向准确的规范的、书面语过渡,为写话打下基础。因此说,低年级说话训练是作文训练的基础工程,我们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一、训练良好的说话品质

所谓良好的说话品质,是指说话声音响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无不良口语习惯。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三大”,即大胆、大声、大方,积极倡导,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形成良好的说话品质。

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教师的口语在任何场合也要严密规范,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分层进行,循序渐进

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及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说话训练应分层进行,循序渐进,体现出层次性和阶梯性。

1.说完整,说准确。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加上生活中口语的随意性和方言的影响,经常说“半头话”,用普通话音说方言词。教师在字词教学中,通过用词说话、质疑、答问等方式进行说句子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句的概念,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说准确。如教生字“羊”,学生口头扩词“羊毛”,教师立即引导学生用“羊毛”说一句话。学生说:“羊毛很软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辨,指出“软乎”是方言,能不能换一个词,学生改为“柔软”,老师再要求他把改好的句子完整地说一遍。这一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把话说完整,说准确,这是口语的规范化阶段。

2.说具体,说生动。

把句子说具体、说生动,这是说话训练的更高要求,是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阶段,我们可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通过比较句子、复述、质疑、讨论等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训练。如有的学生滥用“好”字,造句说“老师多么好!”评价同学朗读说“某某同学读得好”,学完了课文谈感想说“王冕很好”。这些都是由于儿童语言积累少,理解不深入,无法把内心所想表达的更具体,因而一概以“好”来代替。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肯定孩子说得对,然后再积极引导:“老师(读书的同学、王冕)怎么好?好在哪里?”学生顺着教师的点拨往往能把自己说的话改具体,如“老师多么关心我们”,“×同学读书声音大,有语气”,“王冕学习很认真”等等。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体会人物心境,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句子表达,尽量把句子说形象,说生动,这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尤为重要。如教学《小白兔迷路》图

1。教师问:“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有学生看图后说:“早上,在大森林里,一只小白兔去采蘑菇。”教师表扬他观察得细,说得对,但马上话锋一转:“谁能和他说的不一样?谁能比他说的更好听?”继而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位置、观察大树的枝叶,观察小白兔的神情和它手里的篮子,马上有学生举手变换说:“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有一天早晨,太阳公公刚起床,小白兔就挎着篮子蹦蹦跳跳地去采蘑菇。”教师在充分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说法后,把学生用的生动形象的词,如“茂密的大森林、太阳公公、可爱的小白兔、挎着、蹦蹦跳跳”等板书在黑板上,给其他学生说话以示范和指导作用。

3.有顺序地说。

儿童大脑思维缺乏逻辑顺序,因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使儿童语言组织有序,说话清楚明了。

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句式。如要说多样事物和活动的时候,可用“××、××和××”、“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同时进行的两项活动时,用“一边……一边”,要讲原因时,用“因为……所以……”等等。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看,按看的顺序说。如《小八路》,描写小八路衣着的一段,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顺序是全身→头→脚→胳膊,然后请同学们观察一名学生,也按这个顺序看,仿着这个句式说。学生说起来十分轻松。

三、广泛渗透,长期坚持

教师在“看图学词学句”“看图说话”等内容的教学时,还能进行说话训练,可一进入课文教学,往往过多关注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略和放弃说话训练。表现最明显的就是阅读教学的课堂答问,教师只关心答的对不对,至于说话的品质,说话的完整与准确就都忽略不计了。这是教师训练意识不强的表现,说明教师没有真正弄清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没有理解小语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是许多写的完整、准确、具体、生动的句子的集合。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集合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外,更要借这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句子为样板,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前期说话训练的成果,而绝不是说话训练的搁置和倒退!

说话训练贵在坚持,贵在渗透到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是为训练而训练,而要达到自主、自然,化训练于无形。课堂答问、人际交流、活动娱乐,说话训练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发掘素材,创设实践性情境,因人训练,因事训练,使学生说话逐步达到规范自如、自由表达的境界。

第三篇:从美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从美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衡阳市五中 王培霖

爱美是人的天性。从摇篮曲中露出甜美笑靥的婴儿到“钓胜于鱼”的老翁;从古代的“锄者忘其锄”的农夫,到维纳斯像前的学生,都足以证明:欣赏美伴同每一个人,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美,像磁石般地吸引着每一个人。因此把美移入作文教学之中,并使其发挥效力,实为作文教学之良策。

如何将美移入教学?形象地说教师首先为学生开辟美的乐园,让学生认识美;再将学生带入美的乐园、美的王国,使学生感受美;最后指导学生用观察到的美的材料建造美的殿堂。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美的认识的片面性,他们的头脑中只有具体可感的表面美的形象。例如他们只欣赏鲜花而否定枯叶;只赞美乐曲的悠扬,却忽略了劳动号子的雄壮;只崇拜明星的潇洒大方,却无视农民的淳朴善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可以说,美无时不有,美无处不在。

1、引导学生捕捉视野中的美 ——多看。

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视觉中接触的万物都会给人以美感。把学生带出教室,尽收眼底的都是美。延伸的柏油路,给人的是线条美;起伏的山峰,给人的是参差美;军营中的方阵是一种整齐美;蓝天中的白云,又是一种衬托美;街心雕塑,那是一种形象美;金秋的田野,是一种色彩美;飞奔的车辆让人领悟到流动美;新建的大厦又会感到一种变化美;更让人目不暇接的是一幅幅生活图景,给人的是耐人寻味的意境美。

面对众多的美,有的易于发现,有的不易发现。教者就应引导学生挖掘美。其方法是多角度分析观察事物,寻觅有价值、有意义的方面。例如:对于秋天的片片落叶,这种美就不易被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它只会给人带来凄凉的感觉,没有美可言。引导学生看片片落叶,学生终于发现了秋风中飞旋的落叶会给人一种流动美、参差美,再深入看,落地 一瞬间,又发现了一种悲壮美。堆于根部做肥料的落叶,更深一点说又有一种奉献美。在发现美、挖掘美的基础上再展开丰富的想象,收到了实效。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天空,学生发现了这是一种衬托美。在此基础上挖掘想象,于是写出了一篇优美的小短文:“天空经过自然之神的净化,澄清净洁,不染一丝尘埃。如清澈的碧湖。云呢?无一点杂色,像出水的白荷皎皎无暇,蓝白辉映,天空变得多彩多姿。这是一种高远的心境,无瑕的境态。”平时学生视而不见的景物不仅显示出了“烘云托月”的衬托美,而且挖掘出了高远无瑕的意境美。总之,无论你的视野落到哪里,只要你细细体味、揣摩,都会让人美不胜收。

2、尽收听觉中的美——多听。

习习微风,给人带来柔和的静美;阵阵涛声,给人带来深厚的动美;汹涌的海潮送给人雄壮美;齐鸣的天籁,让人领略交响美。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而生活就应该是多彩的。”总之,只要你走进生活,美都会向你袭来。有时,只是由于人们不肯动一动自己的感官,致使美的东西在他们眼前溜走。因此引导学生多听一听自然界的音响;听一听街谈巷议;听一听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听一听社会的呼声……让学生从中发现美,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而靠大自然的魅力、靠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图景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

二、启发学生品味美、感受美——多想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细细体味,缺少感受美的能力。其实,大千世界,万物都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方式呈现美。鲜花给人的是外在的美,无论从形态、色彩、气味都会给人美感。树根也许从外表上无法寻到可取之处,但细细体味:它在泥土中不断深入延伸,默默地源源不断地将吸收来的水分、养分送给干、枝、叶、皮,这又是一种内在的美。由此联想到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对于一些不易发现的美的事物,教师应启发学生品味、感受。例如走在马路上,踏着唰唰作响的石子,教师让学生感受一下脚下,比较一下土路,拾起一块石子观察它的外表,品味其内涵……于是学生写道:“有人赞美路的平坦,却无视于铺路石的奉献。铺路石,没有雨花石光洁的外表,更没有色彩斑斓的花纹,也许从未有人把它拾起过,也不曾有人打量过它。而它却总在千万人的脚下滚动,为的是成千上万过路人的坦然……”此文挖掘到铺路石丰富的内涵,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美。一位农村的学生家长来为学生送钱,这可以说是平凡小事,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体味,从中感受到这一情景是多种美的结合。农民朴素的衣着,是一种朴素美;无华的语言是浓郁的乡音美。尤其是家长那眼神所流露出的是慈爱与期望交织的美;手中握着的皱巴巴的五元钱——分量很重,那是汗水浸泡过的,简单的动作创造出了一种充满父子之情的意境美。

多想建立在多看、多听基础上。教师应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美、感受美。春天让学生沐浴着春风,感受一下微风抚慰的感觉,接受暖融融阳光的照射。瞑目静享,感受如何?(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此时的感觉。睁眼眺望,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入境:“同学们!我们周围有探头张望的小草,有睡眼惺松的杨芽,有娇羞欲语的花蕾,有随风摇摆的丝绦——”然后观察学生是否悄焉动容。再让学生听一下潺潺的流水和鸟的鸣叫,悠扬的柳笛,咀嚼一下每一种声音的韵味,远的,近的,宏大的,细切的,展开合理的想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种美的感化下,学生便能迸发出一种写作的激情,同时把体味美、感受美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多举办些小型的第二课堂活动。下工厂,去农村,参加劳动,让学生体会收获美、成功美。夏令营活动,让他们在访名山、觅古迹的活动中,感受到祖国的面貌美,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多深入社会生活,参加节日庆典,学 生在不同内容的节目里积累各方面的素材。

通过各种活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的联想,发现了美,挖掘了美,同时也品味到了美,从而把尽收眼底的自然美、各种活动中的生活美、劳动中获得的成功美,全部收入“材料仓库”。

三、指导学生描绘美、建造美——多写

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简单的音符,一组平庸无奇平行线,可是经过作曲家的排列组合,变成了婉转动听的旋律;一些普通的画笔、颜料、纸张,经过画家的调和勾勒,变成了气象万千的画卷;举手投足,平常之举。但经过舞蹈家的屈伸舒展,变成了仪态婀娜的舞姿……这些都足以证明美是创造出来的。因此教师同样能指导学生用普通的汉字,创造出优美感人的文章来。

美是创造出来的,而创造美的方法是艺术。众所周知,一个小品能使人捧腹大笑;一场悲剧又能让人涕泪交加;一支优美的乐曲会牵动你乐感神经令你陶然欲醉;一幅多彩的画卷,会吸引你的视线令你置身画中,流连忘返……产生如此效果都源于艺术。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获得的材料整理成文章。掌握写作艺术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学生多写。在练笔过程中,逐渐揣摩怎样表达更好,怎样表达更生动感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新”“巧”“活”这三个字上下功夫,即材料要新,构思要巧,手法要活。

首先要求学生练笔。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美,感受到美,就好拿起笔来去描绘它。正如刘勰指出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学生不断从生活中捕捉“灵感”,每个学生都从不同角度去摄取自己愿意写的题材。随着生活的变化,学生观察点也在变,因此新的材料会源源不断地从练笔的渠道涌来。学生写作也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其次要求学生列写作提纲。如果说练笔的过程是从美的王国取材的过程。那么列写作提纲的过程就是为美的殿堂设计蓝图的过程。这也是建造美的关键。要设计好图案,在于采众家之长,即多写阅读提要。天长日久写作思路通了,构思便做到了巧。

再次,不断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要求做到语言美。练习用多种修辞去描绘事物;练习不同的手法去反映事物;练习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表达情感。这就像用各种美的图案来装饰那美的殿堂,从而使之溢彩流光一样。

第四篇:从传播学的角度写《搜索》影评

《搜索》影评

在我的理解中,电影,就是把一些偶然的巧合汇集在一起,通过一个贯穿全篇的线索,展开整个故事,从而表达出作者寄予的情感及影片所反映的某个主题。在《搜索》中,所有的巧合,所有的冲突的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给观影者带来的,不仅是表面视觉的冲击,更是深深的思考与无限的联想。

都市职场女性叶蓝秋在一次公司的例行体检中无意得知自己身患淋巴癌晚期,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差点没有把她给击倒,但是无论如何,她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好起来的。回公司后就向老板(城中富豪,上市公司老总)沈流舒借100万,说是要救一个人的性命。正当她悲伤时刻,扑在老板怀中哭泣之时,沈太太推门看见此景。不容分说就形成误会。而此后,她更是被一系列的事件推到一个悬崖边,让她对自己、对人世都彻底地绝望。

借得100万后,她本打算积极治疗(虽然查阅过网上资料,治疗和自己需要承受的痛苦都是 需要有极大的心理准备的),却因为一件极为意外的小概率事件而彻底改变了。在偶尔乘坐的公交车上,因为没有给旁边的老人让座,而被《今日事件》记者杨佳琪拍成视频,并被该电视台的资深电视人陈若兮做成一档电视节目,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漫骂声如潮水而来,陈记者为了收视率,自以为义,继续深入走访报道(到叶篮秋初中的学校寻找到班主任,而昔日以她为荣的学校如今却以她为耻,等等),网络上更是人肉到叶的具体个人资料。

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在媒体和网络的过分关注下,复杂化了。记者杨佳琪曾经单独找到叶篮秋,并且拍下她向公众道歉的视频,然而在这一档节目正最受大家欢迎的时候,电视台的陈若兮决定暂时不播放这一视频,以追求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叶蓝秋也在接受完杨佳琪的采访后,提出要雇佣杨守诚(一个职业婚庆人,陈若兮谈了三年的男朋友,刚被老板解雇)当一个星期的保镖的要求,杨守诚成为她一周的保镖(杨对陈称,在外面谋得新的职业,为某情感救助站面试期内)。

《搜索》中,姚晨扮演的陈若兮便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记者,从某个角度来说她是个优秀的记者,她能敏锐的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并且能将之放大到全民讨论的程度,这足以证明她的能力。随着网民对“墨镜女”叶蓝秋不让座事件议论的升级,陈若兮陷入癫狂,她的道德感渐渐模糊,对叶蓝秋毫不手软,继续批判。叶蓝秋也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小三”。孰不知,叶蓝秋只是个淋巴癌晚期的可怜姑娘,她想在最后的时光里过得尽量快乐点。但是她面对的却是舆论的苛责,她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招架得了。值得庆幸的是,杨守诚成为了她最后的避风港,影片专门用一个桥段介绍了杨守诚的诚实,这也为他俩最后相爱最好了铺垫,当全世界都在指责叶的时候,杨看到了真实的她,也看清了他女友的真实面目以及事情的真相。这场事件中,无数人敲打几下键盘便轻易地评价了一个人,只因这一动作如此便捷,评价也相应的变得廉价。

小小的一个让座事件就能引发全民大讨论,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的传播媒介又是如何起到作用的呢?

事件的传播者是在这个事件上最为推波助澜的拍下“让座事件”视频的电视台实习记者,后来陈若兮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努力还原生活中的真相。”起因就是因为实习记者拍下的视频,经过陈若兮之手将视频发布出去,受众开始注意到这个视频。在生活中,传播无处不在,传播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但是传播往往最常遇到的是道德问题,传播容易以讹传讹。但是道德审判从来都不能如此草率,更不用说在还不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对某起事件做主观臆断,你貌似在审判所谓的罪人,其实你自己变成了凶手。残酷的是,很多人在事后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并将自己对社会新闻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起事件。这样的恶性循环必将导致社会上的人们价值观的扭曲。

且不论《搜索》的故事是否伟大,对人性的展示却让人久久沉思。正如陈凯歌为影片摇旗呐喊时说的,“你自己也置身其间,成了影片中间的角色,因为你能看到身边发生的人和事。”

当上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正反效应也同时凸现出来:海量信息的传递与时间成本在互联网中降到最低,于此同时,对个人隐私的肆意践踏又无时无刻在发生。片中的角色似乎都没有做错什么,却携手酿成了一场人间悲剧。这是《搜索》的隐喻,当汹涌的网络民意被搅动,当事人就难以独善其身。

有了网络生活,人们喜欢搜索,因为这样高速度的生活人们需要发泄,这是现代人的悲剧,可怜的有些无法自拔。陈凯歌导演《搜索》。聚焦这样的社会现实问题,让人倍感无奈,人们在网络强大的攻击下,很容易瘫软自己的意志,很容易崩溃向上的信念。有些媒体为了挖掘聚焦点,居然草率的认定一桩不给老头让座的墨镜姐美女事件,继而引发社会大讨论,其实出发点本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匠心独具还真有些别出心裁。

为什么有时候好心做坏事,为什么有时候人钻进了自己下的套,我觉得《搜索》引发的这一现实病症值得大家纠结。其实故事原本到了墨镜姐不让座事件本可以戛然而止,但小三事件紧跟而出,这又是一种人的私欲的膨胀和毫无理性的判断和添乱。

电影也把对绝望人群的精神救助和临终关怀这个命题提了出来,高圆圆通过自己的纵身一跳和遗愿,希望社会把关爱的目光投向她这样需要帮助的人们。我觉得这个主题是非常积极有意义的。我们不要做自以为是的所谓的审判者,更不能做“网络暴民”。世界需要热心肠,这样,这个世界才会有更多的爱和温暖。

第五篇:从师生互动谈教学

从师生互动谈教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教育系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张敏。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学经验。今天我将两大方面进行讲述。

一、我对师生互动的理解

我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有段话:“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过来就是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好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这里面的“教学相长”可以说是我国关于师生互动、相互学习最早的理论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如果只是教学的形式而没有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任何一方的作用均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过来,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也对教师产生重要作用,其实,这也是《礼记》中所说的“教学相长”。

二、在教学中我是如何进行师生互动的

接下来我要说一下,在教学中我是如何进行师生互动,促进学生

参与教学的。

(一)热身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之初就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有效的热身环节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是课堂教学的铺垫。帮助学生调整到适于接受新知识的状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来。

对每一门课来说,第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对每一堂课来说,上课之初是很重要的。教师通过第一节课告诉学生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门课程将会学到什么?课程是怎样进行的。教师的精神面貌、语言特点等综合形成的上课风格会一览无余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果第一节课上的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就会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反之如果第一节课上的比较沉闷,后果是可想而知。

手语课的第一节课我是精心设计的。我先用熟练的手语讲了一个小故事。学生看完都问:老师,我们怎么才能打得像你那么好?我说:只要按照课程要求,好好练习,这门课学完后,你们都能把手语打好,甚至有些同学还会超过我。接着我领学生做了一个手指操。(演示手指操“上打三通骨,下打骨三通,两边一起打,中间裂个缝”)一年级的新生刚接触手语,他们大多数手指比较僵化,相对来说不够灵活,对手指的掌控力也不强,而手语这种视觉语言对手指的造型表现力有

很高的要求。第一次做这个手指操,很多学生都会边做边大叫:“老师,太难了!我的手不分瓣啊。我的手都抽筋了„„”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手语感兴趣。学生喜欢挑战自我。接下来我还会教学生用手语数数,先数1到20。(演示一遍)数数不难,但是想打得有快有对就很难。“挑战100”是我们课堂经常进行的比赛,学生积极性很高。前三周看谁的表现好,每个班会选一个课代表。通过手指操和数数,学生的手指普遍较刚开课时灵活了,手指的表现力也大大增强。

(二)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对于手语这样的技能课,通过温故教师会获得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反馈,还可以通过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是教师在确定,有时很武断的,教师认为的难点并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相反,教师认为很简单的知识点,而学生恰恰不明白、不理解。所以让学生学生提前预习,找到自己不会打,难理解的知识。上课时我们会请学生提出这些疑难知识点,授课时重点讲授这些知识。

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就是一个不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学习的重点、难点,他们才会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哥哥高弟弟矮,姐姐胖妹妹瘦”哥哥、弟弟、姐姐、妹

妹是新词,学生反映不好打,记不住。学生提出了问题。我引导学生来分析问题,我们之前学过爸爸、妈妈,比较一下这六个词有什么关系。最后学生总结出这六个词都在嘴部,一个手就代表一个家庭。爸爸是大拇指,妈妈是食指,其余三指是孩子,其中个子最高的中指是哥哥、姐姐,个子最矮的是弟弟、妹妹。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理解手语词汇的构成关系,由以前学习的知识爸爸妈妈,就记住了新词汇。让学生参与重点、难点的确定,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谓一举多得。

(三)“练”“看”结合

师生互动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还要体现在教师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学实效,简化环节,留给学生更多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很多学生反映学了一些手语后遇到聋人,还是没办法跟聋人沟通,看不懂聋人的手语。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不仅要会用手打手语,还要学会看手语,实际上,看手语会更难。“打手语”相当于健听人用口说话,“看手语”相当于健听人听别人说话。视觉语言形成的是图像画面。学生练习手语的时候,要在心中勾画图像。这样才能把手语打的生动形象。比如:全、都、什么的图像不同,动作也不同。看夜晚的天空,繁星点点,聪明的人类把看似凌乱的星星连接成一个个图形,命名为狮子座、双鱼座等。所以在练习手语的时候要“练”“看”结合,有时候教师打学生看,有时候两人一组一人练一人看,一人练多人看等方式的练习,练习其快速的反应能力、理解能力,让手语成为一种真正交流的工具。

(四)惠人其中

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密切。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响教书。学生精神世界受到滋养,才会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手语是一种语言,要想把手语翻译好,就要了解聋人文化。在手语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会适当讲一讲聋人文化。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例如“当前作为一名特教人,你觉得聋人手语和文法手语哪个更适合?”根据观点不同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这个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辩论的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对手语和聋人文化进行深刻的思考,思考后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

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科学对待特殊人群的态度。有些人是歧视残疾人,认为他们有残疾,微不足道。有些人是怜悯,觉得他们可怜,对待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开始时学生更多的是后者。歧视会造成愤怒,怜悯会造成自卑。通过课堂上对残疾人群体的了解,现在学生认识到,残疾人是社会的一部分,要平等对待。对待特殊儿童我们要全然的接纳与包容,而不单单是奉献爱心、耐心那么简单。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教学活动中首要的是彼此尊重,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下载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么写影评

    怎么写影评? 看片分析,是近年艺术类招生运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考试形式。它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发现具有......

    怎么写影评

    如何进行影片分析 一.主题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怎么写影评

    怎么写影评? 看片分析,是近年艺术类招生运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考试形式。它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发现具有......

    怎么写影评

    怎么写影评 篇一:影评的10种结尾方式影评结尾范式举例 1.提出期望 故事也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故事是我们的重要文化资本,故事生产我们的当代英雄形象和共同的伦理契约。我们要......

    写影评

    写影评,归根结底就是把看完电影后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只要你看片时没有睡着,你对所看影片都会有所感觉:即便是睡着,那也是一种反应,也许能证明这部影片不是一般的闷。影评没有......

    谈小学作文入门教学

    谈 小 学 生 作 文 入 门 教 学 内容摘要: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习作不得法、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

    《从海底出击》影评

    搜狐娱乐讯 一向对表现热兵器战争的影片都不是十分的热衷,人脆弱的身体在这些现代武器的攻击下总会令我产生厌恶的感觉。几乎每一部令人称道的战争电影,其编导都会去专心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