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3 03:5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第一篇: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早己有之。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对概念教学的定义、概念形成过程和概念获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概念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概念形成模式即被塔巴作为归纳思维教学模式三大教学策略之一,她认为这一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或观看一些实验、现象来获得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形成概念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并不是教师将理论和概念悉数传授给学生。这就启示我们,对于思维积极、活跃的高中学生而言,历史老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全面培养并不是给他们“倾倒”概念和理论。

进入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概念学习理论,他认为概念学习是思维的核心,并把概念学习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获得两部分,特别强调了概念获得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既要注重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体验”,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这样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的历史概念才会更牢固、更深刻,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史思维能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其学习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他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类型有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他将概念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形成概念和同化概念。这两个阶段也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阶段。同时,他将概念学习之间的属性关系分为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比布鲁纳的概念学习更加明确和具有操作性。这对我们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和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Gagne)在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提出的概念学习理论基础上,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加涅在其名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认为:具体概念是通过直接感觉而获得的,例如对某个人物的认识;定义概念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而获得的。概念形成和概念强化这两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就是他在阐明这两种概念的内涵后他提出的。这一分类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概念的内涵。20世纪60年代,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 D.Novak在前人概念教学研究基础上提出“概念图”模式。“概念图”模式是促进对历史概念的同化的形式之一。它是一种形象生动的图示化概念教学,通过对概念的表征学习来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目前在中学各科教学中都得到极为广泛的运用。对“概念图”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从相关的研究资料来看,港澳台地区的发展较快。在大陆,对“概念图”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依然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历史概念教学中,图示教学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是一种直观有效的历史概念教学方法。而概念图又是图示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来源,因此,对概念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 D.Novak)提出的“概念图”之后,20世纪80年代,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了以“纲要信号图”为核心的一套新的教学法。“‘纲要信号’图表就是用文字和各种符号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简明扼要地、比较直观地用图示表达出来,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重点知识并得以运用。”这对于文字繁多、知识点零碎的历史教材而言,有利于教师提纲挚领地教学和学生轻松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进入21世纪后,美国著名教育家埃里克森(H.娜nnErickson)《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这将概念教学的研究推进了一个新台阶。在本书中,埃里克森从她丰富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即老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对其进行整合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她认为历史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历史基础知识的堆积进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被一些细枝末节所缠绕,那无异于抹杀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在这个瞬息万变和飞速发展的世界中生存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进行超越事实的教学”,用“概念聚合器”(核心概念),培养学生运用高水平综合的抽象思维对概念进行准确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史思维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国外有关历史概念教学和概念教学的研究多是从广泛的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是适用于各科的概念教学的广泛研究,对于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则极为少见;同时,从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和相应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角度而言,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所以,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切实实现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大量深入研究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与课堂实践进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极有必要的。

2.国内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国内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中还没有专门探讨概念教学理论与实例分析的成果,在历史教学论或历史教学法的一些著作中零星地提到历史概念这一知识点,但对其代表的真实意义和现实意义则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因此,研究规模和影响都还十分有限。于友西在其主编的《中学历史教学法(1988年版)》第四章“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及其本质”一节中,阐述了历史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仅对历史概念做了理论方面的简明扼要的阐述,并没有给出一节完整的概念教学的实例。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仍值得重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学者和一线老师通过对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引进和借鉴,历史以外的学科领域中关于概念教学的学术论文还是比较多的。相对于数学、物理以及其他理科科目而言,探究符合高中历史学科概念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一些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总结或是心得体会。

韩国珍在《浅析历史概念教学》中指出“历史概念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完成历史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分析综合法、比较对比法、谈话法等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黄海英在其硕士论文《中学历史课堂运用概念教学法的全新探究》中运用概念转变的教学原理,重点分析历史概念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进行全面分析。历史概念教学从了解概念到形成认知概念冲突最终在科学的概念教学引导下形成科学历史概念,这三个阶段在历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引导,才能促成学生科学历史概念体系的形成和建构。但是,依旧是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没有在理解和分析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历史教师在“学生主体性”教学中的借鉴性不够。

朱煌在《历史概念教学中的有意义学习》一文中,通过对赵恒烈先生指出的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误区,提出在历史概念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义学习。加强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运用变式组织感性材料;重视历史概念之间的比较;建构系统化的历史概念体系这些具体的措施为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了系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历史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己经深刻意识到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历史概念的学习是他们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高中历史老师适当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学习,同时自身也要不断钻研,为更好地教学做准备。近几年来,一部分历史学科教学和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对历史概念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都扎堆进行研究,没有完整的研究体系,同时对课本里所涉及的重要历史概念也没有梳理,没有使它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重要的历史概念体系,只是将个别历史核心概念零星地在举例时拿来使用,这类成果主要有马宁的《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02008年)、朱丽云的《历史概念教学初探》02014年)、李鸽的《论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及其策略》02013年)等。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事物和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总是要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由浅入深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才会真正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积极作用。

一些身在一线的历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相关的理论进行的研究。历史概念教学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而进行研究的,这方面的文章有马宁的《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分析》02008年6月第116期),作者对概念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了参考;陈龙的《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概念的有效教学》02010年4月),高晓霞的《谈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02015年),主要分析了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及注意事项;在老师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历史概念学习的实际情况方面,有姜常虹的《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历史概念教学》02012年25期),分析了学生历史概念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应对对策;在概念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是历史概念教学的主要环节,有杨舒媛的《概念教学要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为例》02016年),作者通过教学实例,探讨了“对外开放”这一历史核心概念在本课所起的统摄知识和迁移的作用。近年来,高考改革在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上有了新的要求,考试的难度也很大地提高了,有谭攀的《高考历史概念类试题探究》02015年36期),主要探讨了高中历史概念试题的试题类型和应对策略,杜兰平的《高三历史复习中开展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02015年8月第238期),作者主要从史观、感知抽象概念、史料和精编试题四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概念学习的有效方法等文章探究和分析了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对历史概念考察的深度和广度都在逐渐增强,同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这对我们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朱煌的《历史概念教学中的有意义学习》中对影响历史概念学习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制约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概念的因素,譬如有学生的年龄、教科书的结构、概念的繁简、教师讲述特点,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彭吉芳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之漫谈》中认为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除了一般的教学方法和思维训练之外,增强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和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教材知识,建构历史框架,也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高考中可以脱颖而出,并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马宁的《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分析》,从历史概念的重要性和历史概念的分类策略和历史概念教学过程策略三个方面对历史概念教学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和体会。在《“登山型”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概念教学反思》中,由于历史概念的特征,所以十分注重历史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自己知识与经验的一个积累,并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陈连蜀的《高考历史选择题对历史概念结构关系考查的规律》、邹黎明的《历史概念在高考历史复习中的作用浅探》、陈维强的《谈历史概念在提高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中的作用》王剑的《新课程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及其对策》凌征伟的《运用历史概念巧解历史高考题》等文章从高考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这一角度对历史概念的重要性和历史概念教学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实践的经验之谈。

总体看来,国内在历史概念教学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着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首先,就有关历史概念教学的文献比较少,主要是历史学科教学硕士毕业论文,这对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就是一些历史学科教学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内容和观点比较相似,没有新颖的观点和独到的创新;第三就是一线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到的心得体会,用教学实践丰富了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知识,但是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他们提出的可操作性的方法重复、单一而不成系统,没有充分结合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规律,进而从理论层面研究高中学生的基本认知特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此外,检验、评价历史概念教学的成果或效果缺乏一种可以供学习这进行操作性的范式。

鉴于这些不足之处,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智力发展和年龄特征与概念教学的理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具有普遍操作性而又持之以恒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使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历史教学中有操作的依据,使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掌握和内化关键的历史知识和比较难懂的历史概念,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高中历史学科真正成为一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研究上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江鸣.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8(03)[2] 孙奉毅.高中历史互动教学探究与实践[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3] 宫少华.培育学科素养,提升教师质量——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

[4] 苗碧,高志超.高中历史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2)

[5] 李少玉.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7(13)[6] 王建新.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7(25)

[7] 于洋.高中历史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课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8] 李卫静.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08)[9] 张智.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10] 孙诗涵,刘芳.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3)

[11] 黄凯洲.中学历史概念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J].学园.2015(18)[12] 周烨峰.例说强化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4(11)[13] 徐赐成.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2014(05)

第二篇:历史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历史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兴化楚水实验学校 翟锦银(225700)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历史概念模糊不清,缺乏明晰的认知。这既限制了学生解题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认知能力的提升。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对历史概念有明确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科考试说明》考试能力要求也有这样的文字叙述:“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由此看来,对于历史概念的阐释应贯穿于平时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现笔者就教学过程中的历史概念的教学处理方法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典故解析历史概念。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概念与历史典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典故,设置历史情境,则能帮助学生较为清晰地理解这些概念。比如,有关政治术语中的左和右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提及到的问题,也是较为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其实,这与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有很大关系。在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即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当权时期,在1791年的制宪会议上,大资产阶级提出比较温和的改良主义,要求保留国王,反对共和;而第三等级的代表坚决不同意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并提出更为激进的革命措施。在议会辩论时,拥护激进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议会主持人的左边,而主张温和的保守派(立宪派)恰好坐在主持人的右边,于是,人们习惯上将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把反对革命的一派称为“右派”。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左派引申为无产阶级派,把右派引申为资产阶级反动派。教者如能帮助学生梳理一下史实,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那么,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就会清楚而明晰,理解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再如,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这一历史概念,它与“起第长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这些历史典故相关,只要教者讲清了,帮学生把史实理清了,学生对这一历史概念就会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帮助学生准确定义和辨析历史概念。每一历史知识概念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和外延,定义法就是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用高度概括简洁准确的语言给历史知识概念下定义。使用定义法形成历史知识概念最关键的是对历史内涵和外延的揭示。学生由于历史背景和历史学养的不足,对定义法揭示历史概念较为陌生,也较难以把握。比如,对于“左”倾和右倾这两个历史概念,能否帮助学生用一个科学的理论性的概念来阐释呢?笔者通过教学尝试发现完全可行。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如有关“左”倾的特征与表现情况。“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表现为理论观点超出实践的需要,主观认识超出客观条件的可能。这种错误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表现为扩大打击面,搞过火的斗争,对内搞关门主义,对敌斗争搞冒险主义,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急躁冒进,违背规律,超越阶段。

接着,我让学生回顾一下“左”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以来的种种典型表现,具体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典型的便是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推行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客观实际的冒险主义指导方针,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我国建国以 来的“左”倾错误主要指党的指导方针在1957—1976年间在以下问题上的失误:一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估计扩大化。从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开始,修改了中共八大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在学生对“左”倾概念基本形成认识的基础上,我有趁热打铁,让学生按照刚才的思路,梳理一下有关右倾这一特征与具体表现,进而形成下列认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表现为理论观点落后于实践的需要。在大革命时期则表现为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于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缺乏清醒的观察,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前途作出错误的判断,否认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低估了农民的革命性和革命要求,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没能认识到蒋介石等地位、立场的变化,已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于是把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拱手相让。这成为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我又对进行了拓展与深化,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不管是“左”倾还是右倾,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挫折和危害。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防止“左”、右两种倾向,但更重要的是防“左”。

(三)启发学生利用概念的种属关系正确区分历史概念。不少历史概念有较多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如果能通过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弄清楚种属概念之间的关系,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列选项对辛亥革命评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有关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史实的评价,答案应该选A。乍一看,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其实是考查学生对封建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与把握。此题的答案质量不高,细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封建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

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简单化处理,仅公布个正确答案就完事,而是引导学生对上述两个概念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时让学生回忆所了解的历史事实,理清历史关系,最终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学生经过启发与引导,明白了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封建制度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不仅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封建的经济制度,封建的土地制度以及封建的思想、文化制度等。在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是以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为标志的,而封建制度的最终结束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作为标志的。封建制度是种概念,君主专制制度是属概念,君主专制制度属于封建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教学指向比较明确,既帮助学生认识了历史概念,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用形象化的历史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所有的历史认识都来源于历史事实与历史事件,离开了事实与事件,就形成不了历史概念。在学习历史概念的时候紧扣事实与事件,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上升为理性认识。当然,在认知事实与事件时,要提醒学生从事实或事件中跳出来,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在学习国统区、沦陷区、游击区和解放区这四个概念时,我就采用了上列教法,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

国统区是指由国民政府控制和管辖的地区,社会性质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国统区,蒋介石政治上独断专行,以命令形式处理党政军的一切事务,成为大独裁者。***、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结合、渗透,是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象征。经济上,实行统制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起来。

沦陷区是指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由日伪军或傀儡政权控制的地区,社会性质属于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沦陷区人民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游击区是界于解放区和沦陷区之间、敌我双方争夺的地区,都有两面政权。由游击区变为解放区,或由游击区变成沦陷区,反映着敌我势力的消长。

解放区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敌人后方建立的根据地,其性质属于抗日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实行减租减息,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建立“三三”制政权,进行反“扫荡”斗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并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这类概念历史教学中也经常见到,如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等等,只要区分清楚其性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阐释历史概念。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些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所变化。学生对这些变化的过程、特征和线索往往缺乏整体的纵向联系,所以认识易发生偏差。

如,上面所说的“左”倾和右倾,不同的时空含义即有所不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左派、右派名词来源与欧洲不同,派别的划分都是以政府为参照系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中那些要求把革命进一步推向深入的人士,就称为国民党左派,如宋庆龄,邓演达等;而那些反对革命甚至破坏革命的国民党人,就被称为国民党右派,即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那一部分人。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分子乘机向共产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进攻,于是便引发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右派斗争。这部分人也被称为右派,即资产阶级右派分子。20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开始用左倾和右倾的概念来分别指代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和保守派。但由于当时激进派常常给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挫折,为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加上引号。到20年代末,用“左”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内部的政治路线错误。帮助学生把这些概念放到历史的不同阶段进行阐释、理解,学生便较为容易把握了。当然这样的梳理过程并不复杂,问题在于掌握了其方法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其实,历史概念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见仁见智,可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关历史概念的考查,历年高考中屡见不鲜。1995年高考卷的选择题“闭关政策”题自1996年始一直被教育部考试中心列入《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在近几年高考中考到的历史概念有吴楚七国之乱、王安石变法、郑和下西洋、文艺复兴、光荣革命、欧盟,等等。如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能力和解题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第三篇:文献研究法的概念

文献研究法的概念

基本概念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研究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现状的研究,不可能全部通过观察与调查,它还需要对与现状有关的种种文献做出分析。

文献研究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

没有继承和借鉴,科学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在研究先前的历史事实时需要借助于文献的记载,在发展科学领域时需要继承文献中的优秀成果。现代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以人之间协作为条件,同样需要以利用前人的研究劳动成果为条件。利用科学文献是实现利用“前人劳动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促进和实现“今人的协作”的条件和基础。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地占有资料,进行文献调研,以便掌握有关的科研动态、前沿进展,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研究的现状等。这是科学、有效、少走弯路地进行任何科学工作的必经阶段。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研究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没有一项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

第四篇:学习历史概念教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历史概念教学的心得体会

王丽梅

此次教师继续教育,我获益良多,特别是历史概念教学的学习,收获特别大,感觉自己有了进步。我担任高中历史教师几年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通过此次学习,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本人学习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此次继续教育学习之前,我的教学活动比较传统、规矩。和任何教师一样,在给学生们上课之前,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认真做好教学设计。课前准备也充分,授课过程中也没有漏掉知识点,但我对教学效果却不是很满意。至于是因为什么造成的缺憾,我很长时间内都找不到具体原因,直到现在学习了历史概念教学的内容后,才发现问题所在。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基本史实,给学生理清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基本过程,即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虽然这也是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史实,但由于基本史实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浅层次,学生可以掌握,但对综合能力来说帮助不大,题目稍微有些难度,学生就没信心了,自然也就得不了高分。既然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就比较好办了,以后的历史教学活动,我会做一些调整,不仅要给学生讲清楚基本史实,还要更加强调基本概念。因为基本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地认识,包括对发生各种历史问题原因的解释,对同一类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等,是对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更好

地巩固基本史实的知识。

同时,基本概念还连接着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基本规律。基本规律不仅反映历史事物当时具有的内部本质联系,而且也反映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但它又是高度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基本规律,怎么办?其实有解决的办法,因为基本规律是若干基本概念的概括与组合,先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再在此基础上理解,概括归纳基本规律,逐渐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理解水平,既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知识文献: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右图)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左图)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39、《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1,田忌胜。“孙膑赛马”是一个很著名的策略。

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4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右图)

4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4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鼎盛之际。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4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5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权。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 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54、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左图)

5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56、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57、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 “西楚霸王”。

58、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59、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60、汉高祖之后,汉文帝(右图右)、汉景帝(右图左)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61、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62、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公孙述等拥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64、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65、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66、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织品,有一种帛(极薄的丝绸)在古代作为“纸”用。所以汉代以前就有许多帛书帛画。

67、到了 西汉早期,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 絮纸、麻纸。

68、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 “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6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后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到中国,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东汉时中国道教在民间兴起。

71、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20——280 年)。

72、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73、晋朝(公元265——420年)时的炼丹家葛洪,在冶炼各种矿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矿物的性 质,总结出不少化学知识,他写的 《抱朴子》堪称一部原始化学的重要著作。

74、《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 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75、《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都有涉猎。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76、王羲之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杰出的书法家。据说他年轻时常临池写字,就池洗砚,使得池水尽黑,故有“墨池”之说,相关的名胜有多处,推浙江绍兴兰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饮酒赋诗,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编为一集,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写,称为《兰亭序》(右图),是中国书法的绝代佳作。真迹惜已失传。

78、瓷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故瓷器的出现比陶器晚。从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已能大批生产胎坚质细、色泽翠艳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南方越窑所生产的青瓷最为有名。

79、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 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 “六朝古都”。

80、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割圆术”。他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入手,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

81、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比欧州 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83、隋文帝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治国有方。十几年后,各地府库皆已盈满,无处再容纳粮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来都在唐朝得到继承,有的长期为后世沿用。

84、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85、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86、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87、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左图)。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抚百姓,他经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诫朝廷官员。

89、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于兼听纳谏。他鼓励臣下直言切谏,且常能屈己纳谏。

90、魏征是唐初名臣,他常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生对皇帝据理力谏达200多次。

91、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92、唐玄宗李隆基(右图)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93、唐朝廷在广州设市舶司(其长官称为市舶使),专管海外贸易。

94、唐代开始,东南沿海许多商人纷纷扬帆出海。他们每年九、十月间,乘着东北季风南下东南亚各国经商,待来年三、四月间再随着东南季风“回唐山”。这些在东南亚“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为最早的华侨。

95、唐后,许多国家都把盛唐的中国人及华侨称为“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97、唐朝天宝初年,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六渡沧海终于成功,终老日本,成为一代宗师。

98、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带去许多工匠、技艺、典籍、物种,对西藏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99、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富权略,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贤相,称为开元盛世,但晚年因宠爱杨贵妃,酿成“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从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01、唐朝工匠用各种矿物烧制出青、绿、黄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左图)。唐三彩作品多为人物或动物俑,个个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为艺术珍品。

102、唐代的绘画风格十分注重线条的变化,不论是凡人常物,还是云中的飞天神仙、反弹琵琶的歌女舞妓,都给人以“天风飞扬,满壁风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美感。

103、唐代天文学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张遂),他通过观测,证实了太阳的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时快时慢。僧一行还大规模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04、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六大古都”,它们分别是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江苏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105、唐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先后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这些日本谴唐使回国以后,积极传播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106、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公元907——960年)。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

107、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手下将士们把黄袍加到他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取国号为“宋”,定都在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08、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他设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10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后实行变法,整理财政和军政,称为“王安石变法”。后来由于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变法维持不到十年就结束了。

110、北宋时期官员包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人们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为“包公”、“包青天”或“包龙图”。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包公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111、五代十国时期,各地佛教盛行。宋朝时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经》,这是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11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13、沈括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对天文、历法、音乐、医药、数学等很是精通。他在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自己丰富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还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许多发明创造,比较有名的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114、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115、****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因为****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宋元时期,****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后来****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116、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中??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

117、北宋时期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等矿藏,铜钱是当时的本位货币,铸造量非常大,在今天东到日本、西至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出土。

118、两宋时期的制瓷业非常发达。宋瓷品种繁多,花纹秀丽,并大量出口海外,江西的景德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瓷都。

119、宋朝时期,市场上流通货币以铜钱、铁钱、金银等金属货币为主。为了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

120、宋代的针炙学和法医学成就突出,《洗冤集录》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同类专著早了300多年。

121、司马光(右图)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122、宋朝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批民众在山东省梁山一带起义。后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

123、宋朝时期,中国境内还有一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的金,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1127年,金朝的军队攻破开封,俘虏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徽宗的另一个儿子赵构称帝。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政权,历史上成为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24、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他率军北上以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宋朝领土,却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葬在杭州西湖边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前放了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等人的跪像,表示对奸臣的强烈憎恨。

125、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大举进攻南宋,南宋著名的将领文天祥组织军民抵抗,失败后被俘虏。元朝统治者采用各种方式劝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写下了《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诗篇,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成为千古名言。

126、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127、忽必烈(左图)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28、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的首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大都就是中国现在的北京。

129、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元朝的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30、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131、元朝时期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32、元朝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福建省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当时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生长着很多刺桐树,故以刺桐城闻名于世。

133、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迁到北京。134、1405到1433的近30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宝船模型(右图)135、1417年,苏禄(今菲律宾)国王带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明成祖派人为他举行隆重葬礼。明朝以后,中国多次修护苏禄王陵,表达了中国对这位菲律宾友好使者的悼念之情。

136、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137、明朝后期,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在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讲学,他们经常在书院里议论朝政,抨击当权者,这些人被称为“东林党”。当时大宦官魏忠贤专政,凶险残暴,东林党人不怕迫害,指斥魏忠贤等人为“阉党”,与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38、明朝规定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呆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139、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选派解缙等3000人编辑成《永乐大典》(左图),共110095册,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该书先后抄录正副两部。正本后来被烧毁,副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两次被焚毁劫掠,目前存世的仅有300余册。

140、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历经20多年,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141、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教的同时,也积极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明神宗给他以很大的支持。利马窦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墓在北京西城。

142、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向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各种知识。他编写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他还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143、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对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这部书被译成好几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44、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根据他一生游历考察的成果,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一书。书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徐霞客也因之成为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145、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早期居住在松花江南北及黑龙江一带。16世纪,女真族建真部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发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国

号为“清”。1644年,清军自山海关南下,占领北京。

146、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结束了明朝的统治。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农民军,在北京开始了大清帝国(公元1644——1911年)的统治。

147、1662年,郑成功(右图)率领军队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

148、1684年,清朝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49、清朝乾隆皇帝组织大批学者编写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

150、1724年,清朝廷确立了西藏宗教和政治领袖**和**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51、1727年,清朝廷开始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和**共同管理西藏。152、1839年6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左图)将缴获的英、美走私商110多万公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华民族禁烟的决心和抵抗外侵的坚强意志。

153、为了强行向中国倾销毒品鸦片,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称为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战林则徐像关天培像败,战争结束。战场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沿海沿江地区。1842年8月,清朝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4、1842年8月29日,中英两国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签订了《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朝廷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等。

155、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官员林则徐坚决禁烟,积极抗英,并主张学习外国的长处,用于抵抗外国侵略,他被称为清朝廷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现在福州有林则徐纪念馆。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56、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人民奋起反抗英国侵略军的烧杀抢掠。1841年5月,广州北郊三元里数千民众痛击英军,围歼英军200多人。现在广州三元里立有纪念碑和陈列馆。

157、关天培(右图)是鸦片战争中的抗英将领。他支持林则徐实行禁烟政策,并加紧备战,多次击退英军侵犯。1841年2月率将士在广东虎门炮台奋勇抵抗英国侵略军,浴血奋战,壮烈殉国。

158、陈化成是鸦片战争中的抗英将领。1842年6月英国军舰进犯长江口的门户吴淞口,当时他已年近70岁,还亲率将士坚守炮台,在多处受伤的情况下仍奋勇抵抗,最后壮烈牺牲。

159、龚自珍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和诗人,他支持林则徐严禁鸦片,主张用武力抵抗外国侵略。他在诗文中猛烈抨击封建制度的弊端,疾呼社会的改革必须“不拘一格”地重用人材,对当时和以后的爱国志士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影响。

160、魏源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鸦片战争期间,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也就是要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161、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100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尽地介绍西方的著作,,出版之后,风行海内外。

16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英军进攻广州,1860年10月结束。

16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又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164、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举世闻名的宏伟华丽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萃,园中收藏有无数珍宝、典籍、艺术精品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60年10月,英法侵略军攻占北京,闯入园内,大肆抢劫破坏,最后为消灭罪证竟**将其烧毁。(左图)

165、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它强迫清朝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66、在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67、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万平方公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68、《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签订,俄国据此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69、1881年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又使俄国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70、洪秀全(右图),广东花县人,领导了反对清朝廷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对孙中山的思想影响很大。17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反清武装起义——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7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洪秀全自称天王。

173、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主要是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提出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7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廷内部政见不一,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175、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廷中的洋务派为“自强”和“求富”,学习、引进西方生产技术,史称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有: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军备和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等。

176、清末大臣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是洋务派首领,掌握军政、外交大权。他创办了江南制造船厂。

177、曾国藩(左图),湖南湘乡人,清末大臣。他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新型军火工业,是地方势力中最大的实力派。

178、曾国藩崇尚忠孝仁义道德,对子女教育有方,给子女、家人写的书信,编成《曾国藩家书》,在中国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很大。

179、1861年初,清朝廷为办理洋务(外交),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兼管通商、海关、军火和派留学生等项事务。

180、清末大臣张之洞,开办了著名的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等,并筹办芦汉(北京芦沟桥——武汉汉口)铁路。181、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重要思想,影响很大。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82、清末大臣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等新式军事工业和福建海军,还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183、1876年,左宗棠率军队进入新疆,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保卫了祖国领土。184、19世纪7080年代,清朝廷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5、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最大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

186、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近代民办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较著名的有1869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海战图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械厂。

187、1872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丝工厂——继昌隆丝厂。

188、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1862年正式开学,主要教习外国语文和自然科学,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和外交官员。

189、清末官员郭嵩焘是中国的第一位驻外国公使。先后任驻英、法公使,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出国华侨。190、1878年8月15日,清朝发行了第一套蟠龙图邮票,,1897年2月20日,“大清邮政”在北京开办,标志着中国国家邮政的正式开始。

191、中法战争爆发于1884——1885年期间,是法国侵略越南时和中国发生的战争。1885年,清朝军队获胜后反与法国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新约》。

192、冯子材是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的爱国将领,他以年迈退职,1885年初被重新起用,率部队及两个儿子在广西边境奋勇抗法,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迫使法国内阁倒台。

193、1894年,由于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海陆军进行挑衅,中日战争爆发。1894年是甲午年,所以又叫甲午中日战争。

194、《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强迫清廷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17在日本马关签订。此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95、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厂等。

196、郑世昌(右图)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在弹尽舰伤情况下,他指挥致远舰快速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250人一起壮烈牺牲。

197、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占旅顺后,对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实行野蛮屠杀,全城死难者达18000多人,称为“旅顺大屠杀”。现旅顺有“万忠墓”。

198、1895年订立的《马关条约》中,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条款,俄国出于进一步侵略中国的目的,联合德国、法国一起干涉此事。中国被迫向日本增加赔款白银3000万两以“赎回”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远辽。随后三国以此为机,强迫清朝廷给予许多侵略特权。

199、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无比愤慨,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抗日,著名首领徐骧和刘永福所率清军在台南奋战四个多月,毙伤日军3万多人;柯铁所率民众武装在台中坚持斗争达四年之久。

200、1898年,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以山东半岛为其势力范围。

201、1898年,俄国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将长城以北和新疆据为其势力范围。

202、1898年,法国强迫“租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及云南据为其势力范围。

203、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及附近岛屿(统称新界),并将长江流域10个省据为其势力范围。

204、日本在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之后,又于1898年强据福建为其势力范围。205、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为扩大其在中国的侵略权益,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的侵略政策,此后,美国在中国虽然没有强占、“租借”中国领土和划分势力范围,但却以更狡猾的方式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06、《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英国强迫清朝廷订立的关于“租借”九龙的条约,于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九龙(不包括九龙城)租给英国,租期99年。

207、1898年英国强迫清朝廷“租借”九龙半岛,激起九龙人民的义愤。1898年4月15日16日,九龙民众武装数千人在大埔墟阻击英国侵略军。后在英军和清军的镇压下,斗争失败。

208、中美华工条约是美国强迫清廷订立的关于限制旅美华工的条约,1894年3月在华盛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顿订立。主要内容有不准华人入美国国籍等。

209、《中葡北京条约》是葡萄牙在英国支持下强迫清廷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87年12月1日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有:中国准许葡萄牙永驻和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等。

210、1895年5月2日,康有为(右图)发动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定《马关条约》,提出迁都抗日,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古时中国朝廷用车马接送到京城考试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到京城考试的举人的代称)。

211、1898(戊戌年)中国发生了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是年,清朝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颁发了一系列变法诏书,推行新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进行改革。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但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镇压下失败。

21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开办于北京,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00年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被迫停办。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213、谭嗣同,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慈禧太后镇压政变后,谭不愿逃走,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后慷慨就义,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著名诗句。

214、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贫苦农民、城市贫民等在华北、东北等地自发组织的反帝武装,1900年发展到北京、天津地区。义和团英勇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迫使侵略军多次退却,最后在八国联军和清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215、八国联军指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侵华的联合军队。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扩大侵略,八国联军大举进攻中国,攻陷天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16、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廷于次年订立《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中国赔款白银4亿54万多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抵押。这笔赔款通称为“庚子赔款”。

217、《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廷订立的丧权辱国条约。1901年(辛丑年)7月由清廷与英、美、意、西、荷、比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订(左图)。

218、《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多万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廷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稦?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219、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1900年7月,趁八国联军进攻天津之时,俄国出动17万人军队,分六路侵入东北三省。16日,俄国侵略军突然包围位于黑龙江东岸的海兰泡,把6000多中国人或用刀枪屠杀或驱入黑龙江活活淹死。第二天又强占江东六十四屯,用同样的手段残酷屠杀当地居民。

220、慈禧太后是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自1861年发动政变实行“垂帘听政”后,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221、1905年,清朝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中国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校。

222、1905年,为了反抗美国虐待华工和限制华工入境,上海、广州、长沙、汉口、天津等城市发起抵制美货的爱国运动,中国留日学生和海外华侨也纷纷响应。

223、1903年,年仅19岁的中国留日学生邹容在上海写成《革命军》一书,号召中国四亿同胞起来推翻清朝廷,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这本书畅销100多万册,轰动了知识界和海外华侨。

224、1903年,留学日本的陈天华写出《猛回头》、《警世钟》两本书,用通俗的文字、唱词的形式,沉痛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呼吁中国人要警醒,共同担负起救国的责任。这两本书在当时宣传革命影响很大。

225、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右图)。他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226、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

227、兴中会是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爱国华侨建立的革命团体,第二年在香港设立总会,提出了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纲领。

228、1905年8月,兴中会和华兴会、光复会联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229、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林时爽、方声洞、林觉民等100余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敛死难者尸体,收得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230、1911年5月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人民,为反对清廷将已由民办的川汉、京汉铁路的建筑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集团,掀起保路运动,以四川最激烈。各地除派代表到北京****外,还组织集会游行,举行罢市、罢工、罢课,遭镇压后一举发动了武装起义,直接促成了是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下载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研究概念与文献综述

    2研究概念与文献综述 2.1相关研究概念 2.1.1 生态设计 2.1.2 滨水景观 2.1.3 河涌整治 2.1.4 东濠涌 2.2文献研究综述 2.2.1 国内相关研究 2.2.2 国外相关研究 3相关案例研......

    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实施策略文献综述详解

    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实施策略文献综述 董维康 数学师范 23130319 摘要:数学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不同角度提......

    实践概念的历史根源

    实践概念的历史根源与发展 实践哲学发端于古代哲人在生活世界中对于生活实践的关注与反思。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促使了实践哲学思想的萌生。柏拉图在对理想国......

    本章说明文献及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定稿)

    第五章 文献法 讲课稿 本章说明文献及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详细介绍一些主要的文献调查方法,如文献的检索和摘录等,以及独特的文献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法、第二手资料分析法......

    党性概念的历史溯源及内涵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党性概念的历史溯源及内涵摘要:党性即是,“遵守纪律、服从组织也是测量党员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 “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经常使我们党的威信在群众面前......

    第一章 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第一章 素描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基本解释 1.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 2.文学上指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描写 详细解释 1. 单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绘画。 是造型艺术的基......

    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尉庄中心校 天池小学 吉学敏 概念是对感性材料的综合,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纵观数学的发展过程,一切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概念。在小学里......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物理教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