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贯穿课堂 让体验生成教学 中学政治论文

时间:2019-05-13 04:1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活动贯穿课堂 让体验生成教学 中学政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活动贯穿课堂 让体验生成教学 中学政治论文》。

第一篇:让活动贯穿课堂 让体验生成教学 中学政治论文

让活动贯穿课堂 让体验生成教学

【内容摘要】 活动式教学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之一,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通过体验萌发新的知识、情感和能力是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生活和认知实际的活动内容;明确活动教学的目标,在活动中探究和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作用;开展好课堂活动教学不能没有规则和秩序四个方面就如何上好活动课作了探讨。

【关键词】 活动式教学 体验 生成教学

打开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我们不难发现,能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动手和组织体验的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比比皆是,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把活动引入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然而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我们感到要真正上好活动课并不是一件易事,有时活动教学浮于形式,有时学生在活动教学中一旦兴奋起来课堂就会失控,学生你说你的观点,我说我的见解,各行其道,不懂得倾听,教学出现了放任性和随意性的现象,每当此时,老师只能无奈地大声吆喝叫学生保持安静。因此我校备课组常常探讨:如何上好活动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通过体验萌发新的知识、情感和能力。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悟出了如何上好活动课的点滴体会。

一、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生活和认知实际的活动内容

教材是一种学习资源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一切围绕学生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尽管新教材设计的活动比比皆是,但这只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老师去选择。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这些材料,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规律及心理实际的特点,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内容,这样做有益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我们在上《用智慧保护自己》这一课时,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由学生熟知的“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入题,又以学生了解的“网友交往”和“火场逃生”两个案例为主要教学内容:在“网友交往”这一教学内容中,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初二学生小亮与网友“风中笑”从网上熟识→约定见面→“风中笑”向小亮借钱,借钱不成→小亮被跟踪,警觉的小亮智打“110”电话,网络诈骗犯“风中笑”落网为背景材料,大胆采用AB剧式的悬念设问,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形式设计了三个系列活动;“火场逃生”则设计了知识讲座,制作青少年自救救护卡。这些活动的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又紧扣“用智慧保护自己”这一主题,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为每一个学生表达自

己的独特感受提供了平台。采取这种活动教学,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带着积极情绪去验证、扩展、发现知识、去努力探索,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和锻炼综合能力的活动效果。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老师指导下活动,因而能激发创造动机,发展创造思维,出现了教师无法预料的精彩,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灵性和智慧。

二、明确活动教学的目标,活动方式应体现探究式、体验式

“重过程,轻结论”是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活动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既经历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又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如果开展的活动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的气氛,为活动而活动,那么这种活动教学只是浮于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每一个活动设计都应有自己较独特的活动目标,它既是促使师生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又是引导师生活动的方向,是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

体现探究式、体验式的活动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1)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本节课的知识既是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之一。(2)要解决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觉悟。(3)要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包括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在《用智慧保护自己》一课中设计 “网友交往”的三个系列活动中,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独特的目标,而每一个活动目标都围绕着《用智慧保护自己》一课的总目标而设立的。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通过模拟浙江电视台《人生AB剧》组播形式,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其设计意图是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体验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会应对不法侵害的方法和技巧,保护自身安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真是依靠活动目标这根线,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目的明确了,从而克服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随意性和放任自流的缺点。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作用

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是“民主”的,“开放”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独舞的乐池,而是师生对话、交往、互动的舞台,学生不再正襟危坐,而是可以身心放松的活动交流。如《用智慧保护自己》一课中在设问面对网友“风中笑”的再三邀请,讨论小亮要不要去这一问题时,老师别出心裁地让学生用行动作出选择,去的座A边,不去的座B边。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放的课堂中学会“放风筝”,既能把学生“放飞”出去,让其在合作探究中自由地翱翔,又能及时将失控的学生“收”回来,要“放得开,收得拢”,这样学生才会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情感得到升华。那么 老师该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放飞好“风筝”呢?

第一、教师在学生活动中强化指导。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首席,不能因为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忽视自己的关键作用,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首先在学生活动中,特别是学生交流讨论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加以调控,不要让学生的交流讨论变成无意义的争吵,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技能,即培养学生“四会”能力:学会组织小组学习,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质疑他人观点,学会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其次,在师生互动中,应尊重学生的心理和积极的的价值取向以及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态度,允许学生不同观点的展示,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分析,把学生对问题的感悟推向深入。

第二、教师引导的语言应充满教育机智。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教室好似演播厅,老师就是主持人。老师充满激情、幽默、机智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调整情绪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生发出学生鲜活的思维、灵性的顿悟,才能把学生推向自主体验的前台,让政治课教学洋溢蓬勃的活力。

四、在“民主”“开放”与“规则”“秩序”之间寻找结合点

我们追求“民主”、“开放”的课堂,但有时学生一旦兴奋起来,活跃起来,就会争着发言,这时教师如果扳起面孔“管”一下,就会压制热烈的气氛,课堂也会“冷”下来,如果听之任之,不予组织,教室里就会乱成“一锅粥”,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有时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民主”“开放”的课堂,不能去掉“规则”“秩序”,也就是说“民主”“开放”要求以课堂的“秩序”“规则”为基础,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要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朋友,还要与学生共同建立发言、讨论、争辩的新规则,如老师侧耳朵,表示要认真倾听,拇指和其他四指合拢,表示要闭嘴巴,大声拍三下,表示要安静——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与协作,要互相尊重,互相礼让,为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要学会约束自己,学会接纳,补充和否定——总之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精心设计,匠心独具的活动课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最终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2.汪兵 解读《思想品德》新教材中的活动元教学

第二篇:让读写贯穿课堂

让读写贯穿课堂,读中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

一、让学生进行恰当的想象,对课文的一些句子进行补白练写。利用课文材料,科学地设计,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倡导和鼓励学生再度调动积贮的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不断完善头脑中展现的再造形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课文而又不同于课文的意念形象。对发展学生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毕淑敏的《学会看病》,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使得平常场景、生活小事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对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事可写的情形,将“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沉情感的技巧”确定为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读语段,透过生活细节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深的爱;课堂小结,让学生探究这篇文章对我们写作的启示;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动人的瞬间”为话题,抓住生动的细节,描写一段生活场景,以求学以致用。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读写结合或明或暗,贯穿始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有的、有序、有点、有法,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提高。

二、借鉴范文中谋篇布局的框架,让学生读有范文,写有榜样。

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课文中的很多片断,从句式表达、段落构成、修辞运用抒情联想、细节描写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我们知道,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章写作的典范,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这种典范性和借鉴意义,不但体现在整篇文章上,而且体现在文章每一个局部、每一个要素上。譬如题目、立意、开头、结尾,段落展开、材料运用、过渡衔接、语言修辞以及写作中的思维方式的运用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和借鉴。而课文的篇目不但在整篇文章,而且在文章写作的每一个局部,每一个要素,都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借鉴和仿效。

讲读每一篇文章都要有练笔意识,都要选好仿写的落脚点,将写作训练贯穿到每一篇讲读文章中。

(一)仿辞、仿形。

先是模仿简单的,如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作一段写景练习;仿“捕”片断去写捕野兔,捕山鸡等。再结合课内的阅读仿写一件事、一个人、一次活动等。

(二)仿神、仿意。

模仿,切忌亦步亦趋,跳不出范文、片断的框框。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更重要的更多的要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仿某章节的措辞或语言风格,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如初一年级的同学,读了《这就是我》后,就可以模仿其构思:先写自己的形体和个性,然后介绍自己的个性点,最后归纳自己的个性点,但“百人百姓,千人千面”,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点,就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即使生兄弟姐妹,也是同中有异,或相貌,或性格,或爱好,总是有差异。我们的许多同学,尽管年龄相仿,但各人的相貌、性格、爱好是千差万别的。单以性格方面来讲,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热情泼辣,有的谨小慎微。即使是内向型的人其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把自己的情况介绍出来,就要抓住自身的点,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是仿其神、仿其意,文章才会有个性,有新意。

一、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1)、于精彩处仿写。2)、于空白处补写。3)、于“迁移点”拓写。4)、于结尾处续写。5)、变换文体练习写。

二、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三、课堂中的读写能力训练也要循序渐进。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阅读基础的差异,在写作能力上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时必须按照一定的序列,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要求: 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尚处于学生的起始阶段,我们只需让他们进行集中识字和大量阅读,通过大量造句、看图说话、写话,进行词语、句段的训练,为之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我们更应该引起主要,引导孩子从读到仿,即在阅读中仿照作者的范文仿写段落、篇章,继而放胆让学生试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要提出更要的要求,要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读写知识,进行严格的作文基本功训练,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同时又要让学生练习命题作文的写作。

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第三篇:生成的课堂让教学更出彩

生成的课堂让教学更出彩

摘 要:生成性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关注情感体验,鼓励自我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巧妙利用突发事件,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师生间的互动,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究欲望,促成课堂资源的再生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生成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信息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课堂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在移情中生成,增强审美体验

在欣赏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灌输构图、色彩和肌理等知识。学生往往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作品欣赏产生畏惧心。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作品的内涵。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得到自由发展。例如,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我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作品,并谈一谈从作品中看到了怎样一位父亲。他的外貌是怎样的?性格是怎样的?在色彩、用笔上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写实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的艰辛;有的则联想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有的同学提出这幅画为什么题目是《父亲》而不是《农民》,从而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关注情感体验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在体验中生成,提高实践技能

美术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鼓励自我体验,即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不要求学生依照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教学水彩画、中国画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生成对技法的理解和感悟。我在上写意中国画时,并不是直接教学画法或是临习中国画作品,而是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在一个大画板上挂一张宣纸,师生共同在这张宣纸上面随意用墨、色、水等中国画材料、工具涂画自己喜欢的事物,我先画了几笔,然后请学生画,有的同学画得浓浓黑黑,有的同学画得清淡如水。一张纸上有不同层次的墨色和各种运笔方式留下的笔痕。有一次画水彩画时,一位同学不小心把一些水撒到了画面上,意外地出现了朦朦胧胧,扑朔迷离的斑驳效果,旁边的同学都叫起了好。我就顺势给学生讲起了水彩画的各种技法,比如喷水的效果,撒颜料的效果,加盐的效果,涂腊的效果等等,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尝试。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随时生成的状态下,让学生自觉去体验、去探索作画的方法。

三、在创新中生成,彰显个性化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有其内在的涵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学正对着同桌的画发笑,过去一看,原来同桌把螃蟹的壳画成两头尖尖的。我拿起他的画展示,问道:他画的是哪一种蟹呀,有的学生兴奋地叫起来:“梭子蟹”,我连忙表扬道,“对,这位同学能把自己生活中看到过的东西表现出来”。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住所,城市环境周围,看看哪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能体现家乡环境美;有的说楼层的林立能够体现都市的美;还有的认为春天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较充分地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四、在意外中生成,抓住教学契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好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变不利为有利,创设生成新的教学情境,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一次,上课铃声刚响,一场意外发生了。两位一向顽皮的学生不知怎么吵起来,把颜料盘扔到地上,颜料洒得满地都是。我想,对付这样的学生,如果对他们冷言冷语或者厉声呵斥,只能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此时,我压住火,不紧不慢地说:刚才,老师请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段情景剧。这两位同学很有表演天赋,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地上的颜料,也观察一下两位同学的表情,运用拟人、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创作一幅漫画。题目就叫《颜料的哭泣》。这时候,争吵的学生慢慢红了脸。通过此情境,导入新课,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的欲望油然而生,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还有一次,上国画课时,讲课的过程中,突然好多同学都发出了“啊”的声响。我一看,一位同学将一盆中国画颜料洒了一地。全班学生都看了看地板,再看了看我,那位同学手里握着还在滴水的毛笔,更是胆怯地看着我。我看了看地板:毛笔滴下的水把地上的颜料滴成了不规则的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聚、有的散。我灵机一动,拿了一张宣纸走了过去,把宣纸平铺在地上,然后小心地拿起宣纸,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学生发出了一阵阵的“啧啧”声,好漂亮的一幅画啊!接着我拿起毛笔在空白的地方又添了一些图案,这样就更完美了。这真是一次“意外事件”中的惊喜啊!

结语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建构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就是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能调动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新型的学习环境。在不断地自我生成,不断地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逐渐得以张扬,学生的心灵慢慢得到充实。在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李雪虹)

第四篇:让教学细节生成课堂精彩 2

让教学细节生成课堂精彩

内容摘要:“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学中的细节是可以“打造”的,也是需要“发现”的。我们上课时要注意细节,以人为本,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注意细节,以导为主,活化简洁刻板的学习内容;关注细节,用心感悟,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关注细节,打造细节,利用细节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正如一部部文学作品或影视剧都是由“细节”组成,并通过细节来感染人一样,课堂教学也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有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足见细节的重要性。“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他在平常中蕴含着智慧;他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却孕育着深刻。课堂上正是有了这种灵动的细节,我们的教学才会那样充实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俊秀。把握了细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那是一种心灵奔放的美,一种生命律动的美。

一、教学中的细节是可以“打造”的。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要巧妙的“打造”教学细节,首先,要“打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根据教学的需要,或者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或者为了突破重难点,或者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营造某种情境,来设计某些细节。其次、“打造”教师自己的评价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不一样的评价语言往往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后果。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新型玻璃》 一课,指名学生读一段课文时,其中有一个句子该生读破了,于老师耐心的说:“这个句子很长,也很难读,请你再读一遍。”谁知这位学生读第二遍的时候又读错了。接着的第三遍,第四遍„„一连读了七遍,学生还没有读对。读第八遍前,于老师抚摸着他的肩膀,鼓励说:“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的把 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把这句话读好。”果然,他成功了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鼓掌祝贺,并送给他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记住,爱心送给别人,信心留给自己。于老师运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断激励这位学生,点燃了他的希望之火,扶直了他的自信之树,让他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假如教师在学生读第一遍读错的时候,给他当头一棒,那将会给这位学生带了多的心灵创伤啊,也许他一辈子也不敢当众发言了。教学中,我们可不能忽视了评价语言这个小小的细节。

二、教学细节是需要“发现”的。

细节是整体的细节,整体是细节的整体。设计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显其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别样的心情。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珍视每一颗童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往往会让我们的教学更精彩。我在执教《猴子种果树》一文中,学到第九节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是呀,这只猴子做事没有主见,没有耐心,轻信别人的话,就想今天种下去,明天就能吃到果子,结果什么也没有种成,如果你是那只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生:(议论纷纷)

生:不是有一首歌叫《种太阳》吗?我想种一棵太阳树,让他结出很多的小太阳,送给那些需要温暖的人。

师啊;你真是一个爱幻想、有爱心的孩子,你会实现美丽的愿望的。老师把写有“爱心”的一颗“红心”送给你。(同学们纷纷鼓掌)

可见,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激励的神情呵护那别样的思维;要用诚挚的热情,真切的态度关注每一颗稚嫩的心灵;有高尚的人格,伟大的品性去拥抱每一个独特的生命。所以说,细节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而并非自己的“表演”; 2 细节往往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情感交流;细节往往更能真正体现一位教师的灵性与智慧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关注细节的重要性,重视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利用好细节,处理好细节,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

(一)注意细节,以人为本,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自尊心,时时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结合听公开课严老师《长征》的教学,严老师充分地注意到了每一个细节:学生分组学习,严老师蹲下身子与学生并目相视,积极交流;面对学生的表现,严老师不时礼貌地说“请坐”“你请”“谢谢大家”;当一位学生理解错了“寒”与 “暖”的意思,经过同学的帮助终于明白后,严老师关注到该生一开始的泄气、伤心,立即加以鼓励“这种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敢于更改,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需要勇气。这种勇气值得鼓励吗?”并带头鼓掌,及时地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当一位学生一口气讲出“寒”与 “暖”的意思,严老师刚开口评价时,有学生鼓掌,严老师立即暂停评价说:“想鼓掌,那就鼓吧”,又一次真正关注并赞赏学生的表现,使得课堂和谐地发展。正是对这一个又一个细节的巧妙处理,才使课堂始终保持积极、热烈的氛围。试想,当老师俯下身子与坐着的学生交流,学生是否有一种从天而降的压力呢?当出现老师说话时发出掌声时,如果教师不加以理睬,继续自顾自说,那鼓掌的学生是否会觉得很没趣、太鲁莽了呢?如果老师加以批评,那学生是否会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呢?细节虽小,如果不像严老师那样用眼有捕捉,用耳去聆听,用嘴去交流,用心去感悟,又如何能关注得到?又如何从小处着手去妥善地处理呢?

(二)注意细节,以导为主,活化简洁刻板的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把书读活。学习的内容即课文客观地说是文字化了的生活,相对比较简单刻板,教学就是要把它变成生活化了的文字。这个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它需要无数的细节来共同支撑。注重每一个细节,就能使细节艺术化,就能让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去学习。

在《长征》教学中,严老师显然相当注重细节。面对素不相识的学生,他积极地创设情景,从“万水千山”入手,顺利地导入新课,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 3 距离。在探讨“万水千山”具体指什么的问题上,严老师充分考虑到了不了解学生可能会出现阻碍,于是设计了选择题的形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看起来简单多了,一下子就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思考,而没有出现冷场现象,这种使复杂问题细化及具备可操作性的能力,确实令人佩服。所以,整节课始终保持较热烈的氛围,这个细节设计功不可没。当然对“寒”与 “暖”的理解的引导就更能显示出严老师注重细节技高一筹的本领了。其实,在这个细节上,严老师思考很多,准备得充分,设计得巧妙,教师不说一字,只让学生读、讲、议,结果水到渠成,学生豁然开朗,大家精神为之一振,顿时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潮。

(三)关注细节,用心感悟,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细节必须为教学服务,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落实而服务,所以,教师必须关注细节,敏锐地捕捉细节信息,挖掘和构建细节的意义,实现教学目标。在学习《会走动的书》这篇童话故事的时间,教师提问学生:“这只鹿为什么要天天来找这只小鸟玩呢?”学生们七嘴八舌,都说这只鹿感到小鸟很孤单,很寂寞,所以来陪它,可是有一只小手高高的举起,使我一看就感到他的答案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他说:“是因为这只鹿太孤单了,没有朋友。”听了他的发言,教室里一边哄笑,连后面的听课老师也笑了。我知道我鼻血认真引导,否则学生们对本课的理解将会大打折扣,于是我让学生在读,通过细读提示语,读出不停的语气,这样,使那个孩子恍然大悟,原来他的理解是有偏颇的,但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告诉大家,他这种爱动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相信,他以后也会与众不同的,探索的路上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聆听各个方面的声音,还要引导好,用心感悟,课堂更精彩。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教学也让课堂教学无比精彩。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交叉、渗透与结合的过程,也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课堂中我们是不应该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细节的,只有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展现一个个流动的“过程”,才能永远拥有充实饱满的课堂。

第五篇:让德育贯穿于体育课堂

让德育贯穿于体育课堂

高阳县西演镇赵堡小学 冯海龙

主题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所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把德育放在了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教学中去,体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因为体育也是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同时它也担负着渗透德育的任务。因为我们未来国家的建设型人才不仅要身体棒,能力强,更要思想境界高。

所以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前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我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有:

1、结合体育学科教材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

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这样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这样更有说服力。

2、结合学生个体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3、渗透中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和个人魅力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教育者的模范行为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

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模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教师言行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4、把握渗透时机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也就是说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少批评,多表扬,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这样可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了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多利用无声语言(眼神、动作、表情)与有声语言相结合的方法,尽量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对出现的问题判断要准确,使用语言要恰当,不能挖苦讽刺。评价也要恰当,不能伤人自尊心。对于有些问题需要课下解决时,一定要及时,不能拖延,否则同样的问题还会再出现,甚至更严重。

体育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些外显的行为,而实际上内隐的意志品质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德育教育进行,同体育教学的教材特点、学生个性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素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把学习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如果再能灵活多样地结合实际,去因势利导,这样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下载让活动贯穿课堂 让体验生成教学 中学政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活动贯穿课堂 让体验生成教学 中学政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歌谣贯穿课堂 让歌谣促进教学(五篇范文)

    以歌谣贯穿课堂让歌谣促进教学 ——以“三创”促教小课题论文 任燕霖 英国海军上将佩恩的一句格言说过: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让变式教学贯穿数学课堂始终

    让变式教学贯穿数学课堂始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例谈 周林祥 浙江省象山县丹城中学 邮编 315700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数学......

    让母爱贯穿全文——《荔枝》教学反思

    让 母 爱 贯 穿 全 文——《荔枝》一课教学反思连江附小 张新兴《荔枝》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让母爱贯穿全文——《荔枝》教学反思。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

    让生成使课堂更精彩教研室

    让生成使课堂更精彩 —小学科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与创设 单位:唐山市古冶区习家套小学姓名:赵兴学科:科学 【摘要】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程则把“......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体验幸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幸福感,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快乐,培育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树立“健康第一”......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摘 点击数: 676 更新时间:2008-9-21 17:19:42 摘要: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

    让表演贯穿课堂 ——《狼和小羊》设计启示(推荐)

    让表演贯穿课堂 ——《狼和小羊》设计启示 让表演贯穿课堂 ——《狼和小羊》设计启示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4 让表演贯穿课堂——《狼和小羊》设计启示 优秀设计 一......

    追求精彩 让教学走向生成

    教学心得体会 追求精彩让教学走向生成 作者:程卫华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精彩,大家也都在为此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让教学走向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