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读、思、议、写”一线贯穿

时间:2019-05-13 04:0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教学应“读、思、议、写”一线贯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教学应“读、思、议、写”一线贯穿》。

第一篇:阅读教学应“读、思、议、写”一线贯穿

阅读教学应“读、思、议、写”一线贯

穿

众所周知,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课堂上老师是权威,教学的方式是满堂灌,它排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严重萎缩,老师虽然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但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笔者以为,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应在阅读教学中以引导学生充分阅读为核心,辅之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讨论和鼓励学生创新性写作等手段,读、思、议、写一线贯穿。

中国论文网 /9/view-12784431.htm

一、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首先应教会学生阅读,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只有阅读和思考相互结合,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刚刚把新课本拿到手,迫不及待地翻阅,书香扑面的同时,会被一篇篇美妙的文章所吸引,所感染。尤其是对小说更看得津津有味,可是课堂上老师一讲,原来的兴趣全没了,开始的印象也淡漠了。究其原因,是教师繁琐的分析和知识点的灌输给学生带来了负担,将刚刚点燃的 “灵性”火花无情熄灭,老师非要在理性认识的层面上弄出个所以然来,结果事倍功半。既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学好阅读课呢?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心思吸引到阅读中来,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此时就应该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突出学生读的实践活动,另一

方面强调边阅读边思考,养成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良好习惯。其基本要求是粗读识篇,细读精思,熟读领悟。初读文章时,想想文章讲了什么内容;细读文章时,要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段落的中心意思,体会句间联系;精读文章时,要体会句子含义,品味语言风格。读思结合是为解决问题、获取语文知识、增进语文能力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活动。读思结合,关键在给思维定向,这就有赖于教师的指导。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魏书生老师上课的录相,他总是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任务,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这是采用集中定向的方式。另一种定向方式是循序渐进式。如余映潮老师教《夏天也是好天气》时,就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板块:(1)朗读,说“理解”的话,关注课文内容;(2)选读,说“积累”的话,自选最喜欢的句段,申明喜欢的理由;(3)寻读,说“发现”的话,圈画佳词妙语,涵咏之后说体会;(3)演读,说“创造”的话,即美读有

关段落,模仿反复出现的句式,围绕特定的情景造句。四个板块相对独立又自成体系,由浅入深,整体感极强,学生在读的各环节思维渐进,对课文的理解渐深。

通过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促使学生去思考作品中的深层含义,不断的去思考。这中间就是一个学习、感悟、思考的过程,学生基本上是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的。不仅体现了自主独立的学习方式,还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途径。

二、阅读与课堂议论相结合学生通过读与思,有些问题已经解决,而有些问题尚未找到答案,甚至一些重要问题还有争议,这就需要展开讨论。要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应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广泛讨论,以解决疑难。边读边议,以读促议,以议促读,加深理解,各个击破。要开展好课堂讨论,必须精心拟定讨论题目,把握拟题

原则,我觉得在讨论的过程中,应依照两条原则定题:

(一)围绕教学目标拟定讨论题目。教学目标是讨论的核心,因此设计问题应围绕着这一核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写了人物、植物、鸟虫、社会、家庭、学校等,内容较多,但围绕封建教育这一核心的不外乎三个方面问题:1.作者为什么把百草园看作是乐园?2.作者为什么把三味书屋写得那样枯躁无味?3.作者对先生持什么态度?据此,我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拟定讨论题目要难易适度。定题时应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定。过难,学生见题望而生畏;过易,学生没有探究的积极性。上面提到的三个议题就比较适度,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讨论找出答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放,要让学生都参与,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提倡不同见解的争鸣;收,抓住文章重点、疑点而进行。这种课堂讨论,由于是在阅

读和思考的前提下为解决某个疑难问题进行的,目标明确,有一定深度,课堂往往于此呈现出高潮。读议结合,一是要紧扣课文重难点,力求抓住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进行。例如对于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的文章,读议结合的重点就应该是如何理清文章的整体、局部和句间思路,而不应在其它方面花太多精力。二是要举一反三。对于同类型的问题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师生共同参与,然后让学生参照这个方法自主解决其它问题。三是在读议中鼓励创新和大胆质疑。在读议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会时时冒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对此,教师应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阅读与课堂议论相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刺激了学生研析课文的积极性,做到了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三、阅读与创新性写作相结合如果说阅读、思考、讨论是一个知

识和能力内化吸收的过程,那么,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性写作可以说是一个知识能力外化释放的过程,它使学生阅读能力得以拓展和升华。其基本方式是在课文教学完成后,精心设置相应的写作训练题,放手让学生写。当然,也可以在课文教学之前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写,在课文学习完成之后,对课文会有新的认知,再回头检讨与反思前面写作的得与失。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文本的领悟、赏析和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阅读之后的写,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可续写,如《我的叔叔于勒》学生根据课文思路写一家人从哲尔赛岛回来后的情节。可补写,如《范进中举》补写上王老爷来拜时与范进会晤的情景;也可补写范进未中举之前王老爷对他的态度。可仿写,如仿照《紫藤萝瀑布》写由实到虚的感触类散文。可以写文艺短评,如评论《窗》中人物形象和主题

思想。还可以写根据课文内容虚构出的想象作文,如通过时空错位的方式,编织一段范进和孔乙已邂逅的故事等。写作这类文章,会促使学生对阅读、思考、讨论不敢懈怠,使读写议思相互驱动,互为因果,形成一个循环链,通过不断的循环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第二篇:“读、思、议、导结合”教学法

“读、思、议、导结合”教学法

“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初读全文,疏通字词,整体把握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初读全文,首先要疏通字词,即要读准字音,理解生字新词基本意义,才能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每教一篇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基本意义,为进一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深层含义和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大意,读懂课文大致写了什么内容。把握课文大意的方法,可以从课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从课文后的练习内容去把握,可以从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去把握等等。如《草船借箭》,就可以从题目入手去把握课文大意:“谁用草船向谁借箭?”“结果如何?”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对课文的一个大致印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就有基础了。

(二)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文章,都有一个写作目的,通过一定的材料来表达某种感情,说明一个道理,使读者受到教育和启迪,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领会了中心思想,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课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地说出来,有的暗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要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时,教师要加以指导,教给方法。一般地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通过精读来归纳中心思想。1.紧扣题目。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的题目,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思想意义,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如《种子的力》一文,就是借助了种子的力来赞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力量。2.串联各段大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贯穿于各段之中。抓住各段的主要意思,这是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矗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每一段的内容都是紧扣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来写的,因此,可把各段大意串起来,就得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记叙马克思、恩格斯四十年互相帮助、亲密合作,共同创造共产主义理论的事迹,表现了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

3.抓中心句。

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总收句,如《新年的礼物》的结尾:“弟弟送给老师的,其实算不上什么礼物,却又是最好的礼物———是真诚的心啊!”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揭示出中心思想。

(三)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

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四)教师的点拨。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学生自主学习,才学得扎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各种因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教师只在课堂中进行适时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第三篇:读思写相结合——《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读思写相结合——《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选入高中《语文(必修5)》的《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篇优秀的文艺随笔,更在于它本身就是在讲语文知识和语文思想,所以语文老师大都很重视本文。

“咬文嚼字”通常含有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本文中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即“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现在不少学生对语言不大讲究,有些随意,表现在作文和随笔中,就是语言粗糙、啰嗦,大白话、网络语时有所见。至于语言的贫乏,写法的老套(即文所说的“套板反应”)等问题,也值得注意。

有鉴于此,我在讲这篇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梳理层次、找出关键句、体会事理结合的写法,自己补充并讲析了从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搜集的语言实例之外,特地布置了一次作文,让学生写“《咬文嚼字》读后感”,以图达到“读思写”相互为用,一举三得的效果。

1.读:写读后感,首先要确定感点,进而确定文章中心,这就需要反复读原文,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原文,特别是其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树立对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

2.思:写读后感,须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我想借此引发学生对自己语言运用的反思,促使学生日渐养成用语谨严的良好习惯。

3.写:读后感是一种常用文体,从拟题到章法到用语,都有其自身的写法,通过这次作文,可以使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第四篇:二、 以读为主贯穿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佳和最有效的工具,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能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去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古诗《春日》生动描绘了春天万紫千红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课前我没有先让同学们去朗诵古诗,而是将春天的视频先播放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领略春天的美丽。我说:“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大诗人朱熹是如何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呢?”这时候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来听我给他们朗读这首古诗,并很快按照我设计的思路领悟了这首诗的含义。可以说在这里电教手段为古诗的教学提供了帮助,为学生理解此诗做了铺垫,真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音乐都非常敏感,所以我抓住这一特点有的放矢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古诗《草》,在课前我首先播放《小草》这首歌曲,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以读为主贯穿古诗教学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之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素养。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我坚持古诗要以读为本!在读中品位在读中理解!一个“读”字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反复诵读让同学去品位古诗的涵义、古诗的魅力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的朗读、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等!教师则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了诗的节奏和停顿。例如在教授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情。

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于大雪纷飞之时,因嗅到梅花的幽香而发现墙角梅花傲风斗雪,凌寒怒放的动人景象,心有所悟,写下此诗。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眼、耳、鼻、皮肤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学生就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总之,古诗教学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应因文而异,因学生的特性而异。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课堂气氛活跃,书声朗朗,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的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身心、人格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五篇:读中感悟 议中深入-教学教案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下载阅读教学应“读、思、议、写”一线贯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教学应“读、思、议、写”一线贯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荷塘月色》“读议述”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荷塘月色》“读议述”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不拘泥于传统的文本解读,不强化教师的权威,鼓励学生结合文本,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读、听、思、记、写”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读、听、思、记、写” 执笔:欧元生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略议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

    略议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 抓好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写话教学对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画·演·写·议——《登山》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画·演·写·议——《登山》教学设计] 画·演·写·议——《登山》教学设计 江苏张家港市城北小学卢玉 《登山》(六年制第八册)讲的是革命导师列宁登山看出时两次走过临近......

    高中语文“导―读―思―练―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高中语文“导―读―思―练―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摘要:“导―读―思―练―写”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创新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这种教学模式可......

    国培感悟——语文老师应多读、多写

    国培感悟——语文老师应多读、多写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心学校 汪志强我从9月26日到合肥师范学院参加“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学习这些天以来,听了许多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的课,这些......

    写教学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写教学反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以课改思想为指导。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课改思想相对照,从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进行反思,有意......

    2014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应化1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会调查指导 应化2012(1-2) (2014年6月24日) 一、相关说明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必修课,32学时,记2学分。 2.成绩按五级记,并选出不超过六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