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随感手记
教学随感手记
都江镇交德小学
吴启然
2009年8月,我初到交德小学任教,接任的是六年级语文,这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菜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毕竟这是六年级,面临升学考试,压力不小。不过,庆幸的是,在我和同学们一学期的共同努力之下,算是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其中,我感触颇多,有所体会。现将一些心得撰文如下,供大家品析。
一、普通话是薄弱环节
刚到学校,走进教室,孩子们的读书声令我兴奋,同时也令我头疼,兴奋的是他们读书的那股认真劲,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更是激发着我的工作热情,可是令我头疼的是,不管我如何努力的去听,却云里云雾的,听不太懂,这不光是我,连同事也有同感。这是我进学校来遇到的第一个教学中的困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按理说这些字早已认识了,读的课文听起来也流利,可是为什么说听不懂,我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原因,根源在普通话上。单独读一个字,一个词的时候,他们也能读准,可是一放到课文里连读,就成了拖腔带调的“唱读”。这里的学生,全部是水族学生,平日里说的全都是本民族语言——水话,只有在学校里才会用到普通话,而且使用的机会也不多,一下课、一放学,大家说的又全都是水话了,再加上以前大家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也不太高,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没有上太多的课,把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的普通
话上,第一课,我就一句不落的一句一句地领读,不厌其烦地进行范读。经过一个星期的强化训练,学生大部分都已能读出基本标准的普通话,当然学生常年养成的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时常范读或领读,继续加强训练。六年级的语文课,绝不是一、二年级那样简单的认字,而是要求能在五年级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而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朗读出来对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特别像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都是散文,能够运用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对于领会其中的情感很有帮助。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做填空题时,对于关联词的填写容易得多,很多时候,语感可以第一时间告诉学生,该怎么填。
二、声母f和h、q和x容易发生混淆
班上的学生,对声母f、h和q、x的区分不是很清楚,经常容易发生混淆。他们经常把“鲜花”弄成“先发”,把“救护” “舅父”;将“小桥”读成了“小淆”,将“”读成了“”这不仅影响到读,还影响到做题,考试时,由于平时区分不开,考试时,更是一塌糊涂。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三、基础也很重要
对于边远农村的孩子来说,语文知识基础要打扎实。会读一个字,就要求学生会写这个字,还要求学生们会用这个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老师们还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利用说话课,指导学生用普通话说某一个事物或某一个事。采用多种
途径和渠道,激发学生,想说、敢说、爱说,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都一一表扬。并要求学生把刚才所说的,经过组织和整理把它写下来。如:对于一个连字都不怎么认识、造句都不怎么会的学生来说,你不可能要求他写出多好的作文来,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很多的字,积累了很多的词,他才有写的。
这就是我工作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感想。
第二篇:教学随感
教学随感
从教多年,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悠然于心。虽然是别人眼中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但我更喜于将自己定为一名耕耘者。
教育是一方期望的田野,最忌讳根浮叶衰,拔苗助长。只要耕耘不辍,加以丝丝甘霖,就会有:春之繁华,秋之收获。
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与学生融洽相处,而不是管理。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苦口婆心教育,结果却不甚理想,于是得出“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的结论;学生遇到困难,老师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学生不仅不感激反而疏离老师,于是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是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灭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而我们只有吸纳,更新了教育思想,不能更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课程,适应新形式,创造新成就。
我原来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其实,对人更深刻的影响是情感态度,人格倾向,我们应该明白,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以伤害学生尊严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教育效果”。教育者不仅是教会而是会教,更要学会放下自我。
一是放下面子,向孩子学习。一旦有勇气向孩子学习,你将收获到的是,孩子自己主动学习,你何乐不为呢?
二是放下虚荣,有困难问孩子。一旦有困难找孩子,哪怕是教育孩子过程出现的困难,当你请教孩子的时候,他一定会给你一个奇迹般的答案。
离学生进一点,和学生亲一点,你将硕果累累。
第三篇:教学随感
教学随感
——语文教学不可轻视“读”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读”是人类接受和传承前人文化最基本的手段,也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方式。它是对语言和思维材料的积累,是奠定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对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点是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是“读”。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笔头,轻口头),“读”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显得重视不够。
“读”一般可以分为朗读、速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等。纵观大东中学上学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的是“以读促教,以读促学”的模式,由学生自主地在“读”中“悟”,“悟”中“读”,在“读”中寻求和摸索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及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今年,大东中学教师真正转变了角色,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语文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而且特别注重指导学生“读”的方法。语文教学应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读”能力的培养。上学期各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能善于引导学生“读”,并加以引导点拨。如用圈点勾画法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品读(提示为: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词语的生动性等方面理解。)等等,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读去顿悟,去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精髓,进而体会文章所创设的意境,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种做法不仅符合当前以“学生为本、读书为本、创新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
“以读促教,以读促学”的模式不仅体现了东中的教学理念,更凸显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识记,识记中运用、创新。”是东中课改的精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知,语文教学应重视“读”,不断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语文实践的能力。
第四篇:教学手记
教学手记:可以是教学后反思,也可以是教学片断整理、教学设计的修正与调整、与自己过去或他人执教同一内容的教学对比思考、相关资料链接等,只要有利于教学思考,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皆可以作为手记内容。
教学手记:可以是教学后反思,也可以是教学片断整理、教学设计的修正与调整、与自己过去或他人执教同一内容的教学对比思考、相关资料链接等,只要有利于教学思考,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皆可以作为手记内容。
▲.教学设计以熟悉学生为前提。熟悉学生,主要指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熟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具体、全面。具体,就是在确定知识技能目标时,目标要求要层次清晰、易于把握、可操作性强;全面,就是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注重教材空间设计,努力挖掘教学内容蕴涵的教育价值,兼顾课程目标的各个方面。
▲.教学活动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一堂课的知识点可以有几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
▲.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学活动既要关注教师怎样教,也要关注学生怎样学。教师要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通过恰当的评语和示范,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
第五篇:《称赞》教学随感
《称赞》教学随感
校教研活动上,我执教了人教版新文《称赞》。这是一个很有启迪意义的童话故事。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他,使他有了自信;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香极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可见,“称赞”的效果是多么神奇啊!联系班上有些孩子总爱挑别人的毛病,不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我觉得学习这篇文,让他们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称赞”就是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平时,我们常常在使用“称赞”,但通常表述为“表扬”、“夸奖”。如何让文本迅速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呢?我在前设计了“启发谈话”,先当场表扬画画得好、字写得好的小朋友,再让学生夸夸其他同学的优点,并让受称赞的同学谈谈受到称赞后的心理感受。这一环节设计是想要让学生通过相互夸奖,明白“称赞”就是通常所说的表扬、夸奖,让学生亲身感受“称赞”带来的好心情,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
学习文后,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称赞的神奇效果。为了让他们学以致用,亲身体验称赞的魅力,我设计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下(或回家)后,学着称赞身边的人,并试着做一好事,把受到的称赞记录下来,做成一张可爱的心情卡。后,我粗略统计了一下,马上就有十几位同学身体力行,去夸奖身边的小朋友。我想这就是文的魅力吧!第二天,我阅读学生制作的心情卡,发现有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写到了受到某某同学的称赞,心里很高兴。也有许多同学写到在自己不如意的时候,受到某某的鼓励,有了自信,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的。看来,孩子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称赞的无穷魅力。
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
朗读是二年级学生一项重点训练项目。为此,我引导学生从文找重点词句,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读书中领悟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加深对文的理解。
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加上表情读、动作示意读、同桌对读。老师在评价中不时地称赞和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好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身临其境地朗读,体验人物的心情,我组织学生在文本上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并随机采访小演员受到称赞后的感受。
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情趣,我采用了分角色配乐读的形式。音乐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主人公的情感,通过情感内化,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生字认写分开后,认的多,写的少,如何让学生轻松地识记生字呢?我尝试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并教给一定的识字方法。首先让学生在自由读文时,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请教书上的“树叶老师”,熟读生字。然后用游戏形式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带音节读,去拼音读。为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我还设计了“小刺猬”和“小獾”的名片,通过看图片,阅读短小的儿歌,既让学生认识了这两种小动物,又复现了本的生字。紧接着,让学生寻找生字的规律识记生字,如“猬”“獾”都是“反犬旁”,这类字往往形容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这样,学生就触类旁通了。
回想上的过程,我发现还有许多不足。如在讲到小刺猬的称赞带给小獾自信这个难点时,如果更深入挖掘一下,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当你有点泄气的时候,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称赞吗?那时你心情怎样?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理解“泄气”、“自信”的具体含义。同时,学生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别人做得好,需要称赞,别人做得不好,更需要鼓励”的道理。
虽然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这篇文留给学生的是无穷的思考。同样也留给老师们一些启示:请用理解、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寻找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