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3 04:3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诗歌教学属于文学教学,自有其不同于非文学作品教学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而诗歌又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因此,诗歌教学也就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有着数量繁多的诗歌作品,而且有着丰厚深邃的诗歌创作理论和欣赏理论。“诗言志”,这是中国诗歌理论的最高概括。“赋、比、兴”,这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其中的“比、兴”手法,是解读中国古代诗歌的一把钥匙。为什么要学诗?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他又说:“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呢?难道学诗就是消遣消遣,进而陶冶陶冶吗?孔子是把学诗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诗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诗可以化解块垒,平衡心态,消释不良情绪,使身体健康长寿。诗,主要的还是一种生命能量的释放。据说郭沫若诗情发作时,全身颤抖,激动难已,就地打滚,有一种不吐即死的生命渴望。我们读他的《女神》及《雷电颂》就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生命的脉搏。

从不学诗,不也活得很好吗?诗人不就是一群疯子吗?当然,从生命最底层的需求(马斯洛的生命需求说是分层次的)来讲,温饱为要,其他次之。但是,诗并非单指那些进入文学殿堂的所谓大雅之作,老百姓的“杭育杭育”也是诗。任何一位母亲在哄怀中娇儿时,总无意识地哼出动听的曲子。这都是生命的需要,是生命的支撑。何况诗是人类精粹语言凝成的高级精神活动的结晶呢?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说:“我在大陆讲授古典诗歌时,就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讲诗的课我们也很爱听,但我们读这些古典诗歌有什么用呢?’我当时就回答他们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她又说:“读书,特别是读诗,尤其是读中国的古典诗歌,是果然可以有一种兴发感动足以变化人之气质的作用的。”的确如此,现代人过于重视物欲,一切只看眼前的利益,于是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颗关怀宇宙人生万物的活泼美好的心灵。这也正是社会人心之所以堕落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以上理解,得出下列结论:诗歌教学应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通过默读、朗读、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泳、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是中国诗歌的审美要求。但我们不能把情与景平列。诗总是以抒情为宗。全似写景者,实际上还是抒情。写景就是抒情,或者说写景乃抒情方式之一种。王夫之对二者的关系有精辟的论述。他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一般说来,情与景的交融有三种不同方式:一是触景生情,情随景生。李贽说得好:“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焚书·杂说》)二是移情入景。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情抒发出来,于是客观景物也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移情入景,景不过是表达感情的媒介而已。“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榛《四溟诗话》)三是物亦有情,体贴物情。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春夏秋冬,由于长期形成的人物关系,使它们本身具有了某种感情,虽然这种感情是人加上去的,但因为相对固定化了,与诗人临时注入的感情有所不同,我们不妨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性格的对象来看待。

诗歌鉴赏的基本规律

诗歌鉴赏最要紧的是搞清外显意义和隐含意义。这里,我们借用袁行霈先生《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一文中的术语:“宣示义”和“启示义”来阐释这个规律。宣示义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启示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给读者的意义。宣示义,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半点含糊;启示义,诗人自己未必十分明确,不同的读者理解未必完全相同,允许见仁见智。宣示义,是一切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共有的;启示义,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诗歌作品中更丰富。诗歌的多义性,就是说诗歌除了宣示义之外,还具有种种启示义。一首诗艺术上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启示义的有无。一个读者欣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启示义的领悟能力。关于启示义,可以大致分为五类: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和言外义。

(一)双关义。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词只传达一种意义,而排斥其他意义。双关则是有意让两个意义并存,读者无法排除掉其中任何一个。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归园田居》)(二)情韵义。在一个文化历史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往往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属于这一文化传统之内的人才熟悉这种联想。语言符号学家们把这一类语汇称之为“语码”。中国有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所以中国诗歌中的“语码”也特别丰富。如“南浦”、“凭栏”、“板桥”、“丁香”、“杨柳”、“残月”等等。(三)象征义。象征义专指那些用象征手法派生出来的意义。如“东篱”、“新亭”、“归鸟”、“春蚕”、“蜡烛”“秋扇”等等。《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和《致橡树》中的“橡树”、“木棉”也都具有这种象征意义。(四)深层义。深层义是藏在字面下的意义,有时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出来。李白《早发白帝城》是写三峡水流之急,船行之快吗?是,但不仅仅如此。它还表现了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和喜悦,也有几分惋惜和遗憾,似乎嫌船走得太快了。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时节”含义也是很深的。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不是写一老头钓鱼,自有其深意。(五)言外义。上述四种意义,或是诗歌语言所负载的,或是诗歌语言所蕴涵的,或是诗歌语言所指代的,总之,可以称之为言内义。然而诗歌可以表达言外之义,言在此而义在彼。如张籍《节妇吟》“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再如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对诗歌的欣赏还要注意意境和意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则是以词语为单位的主客观的契合。意境范围大,通常指整体而言;意象范围小,是组成意境的建筑材料。意象多半附着在词和短语上。“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它包含四个意象:“小楼”“深巷”“春雨”“杏花”。意象的组合便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怎样组合的呢?(一)靠比兴。比兴就是运用艺术联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连接在一起的一种诗歌技巧。如“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这是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兴。比,使意象间建立起了联系,而兴组合的意象间没有必然的内部联系。(二)靠对偶。对偶可以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都是。

第二篇: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

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

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它篇幅短小,结构整齐,节奏和谐,韵律优美,语言凝练,意味隽永,富有形象,意境优美,感染力强。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利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培养。

一、正确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律美。

诗歌是有节律的韵文。新教材第一单元选编的诗歌是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都是节奏和韵律非常美的,如《毛泽东词二首》、《再别康桥》、《死水》、《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等,这些诗文字浅显易懂,无须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读出节律,读出意境,读出感情,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比如,我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在介绍了时代背景,理解了诗中的意象后,让学生模仿伟人,设想来到江边,看到秋天万山红遍的景象,有感而发,朗诵这首诗词。学生踊跃上台,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各个激情昂扬,精神饱满。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让学生配乐朗诵,学生兴趣很高,很投入,读的很有感情。

二、化简为繁,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诗歌的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要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就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解读诗句,化简为繁。如,我在教《采桑子·重阳》这首词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思表达出来,再与原诗比较,使学生明白了诗句的凝练,也懂得了“香”“劲”“霜”这几个词的锤炼之功和运用之妙。一个“香”字,写出了花之味,人之感,心之悦。同样,“劲”、“霜”都是从人的感觉上写景,使景蒙上了主观的色彩,其实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之笔。

有的诗,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或描绘意境,或改编故事,领会诗的丰富内涵。,我在教《错误》这首诗时,诗中的意象构成了一个爱情故事,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讲述这个故事,有的学生讲:“在江南的一个小镇,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爱上了一个抗日英雄,她的父母不同意,给她介绍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儿子,但姑娘执意不嫁,一直等着英雄的归来,终于有一天,她听到达达的马蹄声有远而近,她以为心上的人回来了,她满心欢喜,又是收拾屋子,又是梳妆打扮。结果,马蹄声渐渐远去,原来那不是她等待的人,只是一个过客。女子失望而归,满院的春色她无心欣赏,她有把自己关在了屋里,拉上了窗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浪子,他喜欢过自由的生活,不愿意回家。”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侠客,她要行侠仗义,杀富济贫。”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总之,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不仅让学生锻炼了想象力和口头表达力,也让学生领会了诗歌内涵丰富的特点。

三、设问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方法。

诗歌的内涵是丰富的,主题是深刻的,如果只让学生感受音律,品味语言,理解意境,不做深入的探究,对诗歌的理解就会流于肤浅,不利于提升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问,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和思想修养。再以〈错误〉的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了诗的丰富内涵以后,让学生讨论“这个爱情悲剧是谁的错误?”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说“是达达的马蹄声的错,马蹄声使那个女子空欢喜一场。”有的说“是人的错,马是人骑的。”有的说“是那个女子等待的负心人的错,她没有责任心。”也有的说“是那个痴情女子的错,她不该爱上一个不回家的男人。”我又问:“按照人之常情,谁愿意无缘无故的与相爱的人分离,让相爱的人独守闺房,寂寞等待?”于是,学生又纷纷议论“肯定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被迫或无奈?”我又问:“被迫的原因是什么?”有一个学生立即回答:“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我赞赏地肯定了这个学生“善于细心观察,能够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语文功底不错”接着让学生猜想省略号包含的内容,有的说“我还要去打仗,不能与你团聚”有的说“我还要搞建设,暂时还不能回家”还有的说“我还要去抓特务,”“我要去搞科研”……我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学生又想到“大陆和台湾还没有统一,两岸同胞不能自由来往。我要为两岸的统一而奔走。”最后,让学生总结是“谁的错”,学生水到渠成地说出是“时代的错,政治的错”紧接着让学生总结如何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学生总结说:“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而且学会了探究的方法。

四、走出课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本无非是一些例子,仅限于课本,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宽,学生就学不好语文。第一册诗歌单元所选的诗歌,往往一个时期,一个流派,一个作家,只选一首,虽说窥一斑可以知全豹,但毕竟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作家或流派的创作风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给学生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在学习毛泽东诗词后,可以再给学生介绍一些毛泽东诗词,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学习闻一多的《死水》时,介绍学生读《发现》、《一句话》等诗歌,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爱国情怀;学习《错误》时,引导学生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等词,让学生了解中国诗词中的闺怨情;学习《致橡树》,介绍学生读顾成的《一代人》、《远和近》、《感觉》,让学生了解朦胧诗的风格特点,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介绍学生读韩东的《山民》,让学生了解新生代诗人的人生思考。这样,课内课外互相补充,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写诗,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才情。

当学生读诗读出了情趣时,它们就会有写诗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相机诱导,不能压制学生的激情。尽管高考不考诗歌写作,但我认为写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悟性,对促进语文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作诗是学诗的实践,通过习作,更能深刻地体会前人写诗的真谛,可以促进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写诗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诗先于文。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都是从作诗入门的,郭沫若七岁能诗,一部《女神》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鲁迅未文先诗,用诗表达了他一身许国的志向;杨朔与冰心也都是从写诗踏上文学道路的;许多政治家、科学家也不乏才情横溢,诗歌创作成就卓著者,如王安石、毛泽东、华罗庚等。

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中,鼓励学生写诗,并专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朗诵他们创作的诗,同学们各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打了下课铃,还意犹未尽,有的学生还在作业后附上自己创作的小诗,与老师交流。教师节,有许多学生自发的在作业本上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他们的诗虽然还很稚嫩,但毕竟产生了兴趣,我想,这已经为学好语文奠定了情感基础,总之,诗歌是美的。怎样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探究学习的方法,是新课程的要求,我愿意与同行继续探索。

第三篇:算得对吗教学体会

《算得对吗》教学体会:

1.感受学习验算的必要性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验算,只有感受到验算的必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发地学好验算,逐步养成自觉在生活中运用验算的习惯,达到验算教学的首要目的。原教材创设了“妈妈带淘气和笑笑去商店买鞋的情境,用150元买一双128元的鞋,淘气认为要找回32元,笑笑认为要找回22元,谁算的对?”这一情境设计,我认为给学生体会到的可能是:淘气计算不认真,笑笑计算认真,对验算的必要性体会不充分,因此我把原教材做了一些改动。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仅是教好教材,而是要驾驭教材、用好教材。我把原材料中的“谁算的对?”改为“听故事,找问题”,符合了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从“口算大王”算错了这个角度让学生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2.探索、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要充分估计他们的潜能,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有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寻求多种验算方法,因为,在寻求多种方法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创造的成分。过去的验算教学注重把知识弄懂、记牢,其实,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现在的验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许多问题的方案并不唯一,每种方案可能有利有弊,这就要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充分让学生比较、说说喜欢哪种验算方法和喜欢的理由,使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各种验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合理的验算方法。

看到下课后学生还能成群地围上来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满脸的兴奋、满脸的骄傲也激励我不断地探索。

在本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中所做出的努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做了大胆的改动,使验算的目的教学更为鲜明,也能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到不同的验算方法,是可取的。

教师的教学没有仅仅停留在探索验算方法多样化这个层面上,还注重比较各种验算方法,着力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诗歌是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文学体裁,而中国古典诗歌又是世界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古典诗歌群芳竞放,名家辈出.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不绝如缕的是两千多年来诗人们忘情于其间的醉心之作。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情壮志之辞,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羁旅思乡之作,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时怀世哀伤民生之音。面对优秀的文化财富,如何去品析、研读、讲授,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所以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入的古典诗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视的,但大部分老师还是采用应试教学的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融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几点:

学会美读定基调,以读带讲。“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诗歌本是用于歌唱的,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诗歌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以及感情基调,只有通过朗读或朗诵才能体会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该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激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悲壮,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不读,安能体会得出?

以《再别康桥》为例,诗歌的七节贯穿着诗人的情感变化:第一节作别云彩,表面洒脱飘逸,内心难分难舍;第二节到第五节回忆金柳倒影、水草招摇的康桥美景,表现了诗人沉迷清泉美梦,寻梦放歌的喜悦眷恋;最后两节则展现了沉默康桥、惜别云彩、飘然离去的无限惆怅,所以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氛围,读出感情变化。

抓住意象品意境,以点带面。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其实不仅仅是词,诗歌都是讲求境界的。“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象则是这一艺术境界的组成部分,诗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意象。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为诗人的思想情感所点染,浸润。古典诗歌的教学,关键是学习如何走进诗歌的意境。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像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

比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抓住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意象来诉说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又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有时,我们能看到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现。“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婚嫁有关,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雀东南飞”;“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帘外雨孱孱”;“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远有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化秋月何时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了解这些原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积累常用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凭栏,多为思恋他人或发泄心中忧闷之意。

组织活动激兴趣,以练带学。古人云:“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如果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种强烈的想要学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并鼓舞他们生动而愉快地去学习。总之,学习兴趣对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了“诗词诵读园”,每天利用学校安排的午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古诗词,通过诵读,不仅让学生熟读成诵,而且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从而缩小时空差距,让更多的学生走近诗人、词人,乃至真正地走进其作品之中。

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诗词情节改编课本剧,例如讲《雨霖铃》时,可以布置学生先了解柳永的有关材料,进而鼓动:柳永的经历太可以构成一段凄婉动人的故事了,而在柳永的故事中,《雨霖铃》的情节必不可少,假如你是导演,你将怎样设计这段情节呢?学生的创作欲望会特别强,尤其经历了一次课本剧的琢磨,可以人人有话说,甚至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设计中来:先设计环境,寒蝉、长亭、雨歇;然后在环境中有人物活动,帐饮无绪、留恋、兰舟催发;再设计一个老艄公催人上路,此时两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船开了,一个站船头,一个立岸边,久久不忍离去。那么,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已理清了上阕的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抓住层层烘托的手法,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作者是怎样将深深的情感融于景事之中的,使学生对本文的主要写作技巧有了较深的认识。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诗词创作比赛,按意境高低,技巧强弱等评奖,优秀作品搞展览等等,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诗词鉴赏分析的切入角度与方法还有很多,在具体分析时,我们也不能仅仅简单地套用某一种,而应该综合并用,尽可能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深入。

总之,诗歌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应当确立,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创造精神,使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素质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这应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高中阶段进行文学鉴赏要把握这个基本思想。

(作者单位:吉林油田高中)

(责任编校:扬子)

第五篇:对口算教学的几点体会

对口算教学的几点体会

陈丽

一直从事数学教学的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练习的重点应放在口算上。因为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加强口算练习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口算习惯是关键。

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口算习惯,应该做到“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一看,看清楚数字,看清楚运算符号;二想,想用什么算理才能又快又准,三算,算出答案。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学习习惯,拿到计算题后,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运算顺序,就盲目的算起来,例如:在计算8+6÷2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个别学生马虎,结果算成了7。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正确结果应该是11。在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因为看错数而导致结果错误。比如:37看作73计算,68看作66计算;另外还会出现写错答案。所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口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养成严格认真的习惯。

二、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在授课之前,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并结合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即能训练学生本节课的各种能力,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有时开展专门的训练,比如:

1、学生相互出题和口诀,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在教学数的组成时,让两个同学,说出口诀:我出3,你出1,组成4;我出3,你出2,组成5,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顺便也记住了,一举两得。

2、运用口算卡视算。指名口算,可以按座位顺序算、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开展口算,看哪一组口算速度快。口头表扬快的组员,学生兴趣浓厚,不甘示弱,都想拿第一。

3、听算练习。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找学生报得数。也可以连续找几个学生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

4、加强课外口算训练。

在课外,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购物,口算出用的钱数和应补的钱数,这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5、定期举行口算比赛。

每个月,我都出示100道口算题,要求3分钟完成。当然第一次大多数都无法完成,并且准确率不高。我对在口算中准确率高又计算快的同学,评 “口算神童”、“口算小仙子”、“口算小王子”等称号,并颁发奖状。这样过了几个月后,按要求完成质量好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得计算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口算越来越有兴趣,这种激励机制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成就感。

三、教师适当介绍一些好的口算方法。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学生口算能力,除了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它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如,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一些简单数的记忆。比如,我让学生记住四分之一就是0.25,四分之三就是0.75,这样在口算小数和分数加减法时方便、快捷、准确。

四、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要紧紧依靠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智力水平进行教学。讲清数字与数位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配合教具、学具的使用,从直观教学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形成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2、练习中应采用口算、笔算相结合的方法。在计算时,让学生先说出口算方法,再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对新知识加深记忆。

3、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有的学生就会精力过盛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就会完不成任务,失去练习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口算是小学阶段最要的内容,我将继续努力尝试,探索出新的口算方法。让我们的孩子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口算。

下载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对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对教学的规律有了一点体会。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参加了国培培训之后又让我反思了以前......

    关于对小学古典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关于对小学古典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姓 名:邢志华 专 业:汉语言文学(本) 年 级:2008秋 学 号:20081650170998 指导教师:梁秀玲 关于对小学古典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群众路线教育体会(诗歌)

    文章来 源 w ww.5 Y K J.Com 1 群众路线教育体会(诗歌)党风建设很重要,群众路线党号召。照镜正冠纠歪风,治病除疴洗洗澡。自我完善好传统,纯洁先进保情操。务实清廉旨为民,端正思......

    王维诗歌的体会

    王维诗歌的体会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诗人辈出,佳作如林,诗歌创作蓬勃发展,王维正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王维诗歌现存四百多首,题材相当广泛,包括山水诗、边塞诗、酬赠诗,也有一些咏......

    对一年级写字教学的体会

    我对一年级写字教学的体会 盱眙县三河实验小学: 孙 素 英 在写字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是自己范写一遍,然后就请学生模仿描一描,写一写。一年级的学生尽管已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但......

    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内容提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我市从2009年开始了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这几年,我们多次进行了新课程教材与课标的学习、培训,为全面开展新课程教学做好了准备。在......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困惑云南省元谋县第一中学白光志邮编651300电话 ***邮箱1274380545@qq.com摘要:进入高中数学新课程以后,很多教师和学生分别在教学或学习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