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师201708《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离线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3、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 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6).交互性,(7).生成性。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①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
②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
③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主要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作为人民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1)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2)师生要平等相处;(3)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4)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
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十年的调查中他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实行百分制的情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排名。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搞得他们压力很大。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从而“淡出”优秀行列。与此相反,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周武说:“这种尖子生与‘第十名’的差别,实际上就是用10分力气得了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的差别。相比之下,后者分数低,但论潜力和能力,自然要胜过前者„„”
答:这种现象也说明了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反思一下学校的教育,往往把分数、排名判断为学生好坏的标准。故而教师、家长都在督促、强迫学生拼命的往前挤名次。使得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在个性方面也会被束缚。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普遍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也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以至于不太适应大学较为松散的教育模式,而淡出了优秀行列。
而第十名至二十名的学生,他们成绩不是很优秀,但相对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习比较轻松,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没有前十名那样的学习压力,他们在兴趣爱好上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一类的学生不会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因此有着较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健康的学习态度,这也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后劲很足,而且有着很好的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要发展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会努力寻找一种不仅可以胜任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与众不同的工作环境。他们创造着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让机会受他们自身所处环境的制约。
如今好学生突然成绩下降的例子不少见了。家长和教师在苦恼寻找原因时,是否会想过
这可能是学生对分数教育的不满和反抗。我们总是一味地注重排名和分数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心理想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学前教育一直在提倡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面对着应试教育,我们将孩子的智力束缚在了课本上。对如今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沉重的分数压力以及呆板地课本学习让他们感到厌烦。最终导致了他们厌学、弃学。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社会需要的人,还是教师喜欢的人?社会所要选择的人,是能做事的人,还是能背知识点的人?我们将孩子的兴趣收起,把他们束缚在课本上,最终做了应试教育的傀儡。社会需要的是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兴趣是不断提高创造力的最好的老师。家长和老师收起的不仅是孩子的玩物,还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最终孩子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厌学弃学、要么成了空有理论木讷的书呆子。这是社会喜欢的人才吗?很明显,这不是!
所以,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锻炼他们的生活本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广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读课本的书,追究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好学生。
第二篇:福师《素描》离线作业
福师《素描》离线作业一
1.素描的分类? 答:
(1)素描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属于绘画的范畴,泛指单色绘画。(2)素描从目的和功能上说;一般可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两大类。
(3)写生素描在表现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4)素描从使用工具上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或两种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等等。
(5)素描从作画时间概念上说,素描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等。
(6)素描从绘画传统的角度说,素描又可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一般称之为“白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两种。
2.素描的定义
答:素描从广义上来讲,是一切单色绘画,用一种颜色深浅、浓淡,或一种笔墨的粗细变化刻画出来的客观物像;狭义范围讲,是指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的、相对静止的、时间稍长的单色绘画。
素描的目的:素描可以锻炼造型技巧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及表现方法。成为各类创作的起点和前奏。素描的意义: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决定一切绘画和创作的成败因素之一。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而存在。
3.素描学习的基本方法? 答:
(1)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用概括的线条大致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透视及比例关系。注意构图不可顶出画外或过小。
(2)从暗面入手,大体涂出暗面色调,需要强调前面物体的明暗交界线,背景不宜画得太多,太杂。
(3)进一步调整各个物体结构的准确性,注意各个物体暗面不同的变化、灰面与暗面的衔接关系,背景要紧密结合物体进行描绘。(4)在调整大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物体在空间环境中的明暗虚实关系,强化体积感和质感的表现,注意细节的刻画要符合整体关系
4.构图的基本原理? 答:
(1)要有深度--有三度空间的感觉表现;(2)画面必须简洁有重点--去除杂乱的景物;
(3)掌握趣味中心--依构图技巧,将主体放在视觉中心;(4)视觉上要平衡--宾主相衬,但不能有喧宾夺主;(5)色调要和谐--和采光„
5.结构素描?
答: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于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
福师《素描》离线作业二
1、什么是原线?消失线?视域?视点?视平线?视线?灭点?(素描透视的基础知识)
答:
原线:指不产生透视变化的线。原线平行于画面,包括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原线没有消失点。
消失线:指产生透视变化的线。消失线包括直角线(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垂直的线)、成角线(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呈倾斜)。两条互为平行的消失线,在视觉上呈现出越远越窄,并消失一点。
视域:指视角为60度时,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正常视域”。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视线:视线,又称视中线,指视点与心点假设的一条连接线。
灭点:又称消失点,它是消失线透视消失的汇集点。灭点一共有4个,即主点、余点、天点、地点。
2、结构素描的特点?
答: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3、明暗素描?
答:素描是通过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体现对象丰富的明暗层次。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4、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答:
观察与思考
分析对象的比例关系,形体结构,主次关系及画面的总色调、色彩关系。 构图起稿:
a、先用几条直线将所有物品的形体用几何体来概括,确定其上、下
左、右,画出物体的暗部和阴影,确定好大的素描关系。b、可用群青、熟褐等色之间勾勒出物体的轮廓线 着色:
要求: a、从暗部开始画起。
b、力求在色度,色相上准确。
c、先湿后干、先深后浅、先薄后厚。
次序: a、不要孤立的一个一个去画,自始至终要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b、将基本的冷暖、明暗关系画出来。 深入刻画:
a、在造型上深入要以塑造真实感效果为中心。刻画顺序一般是先主后次,先近后远,从实到虚逐步深入。
b、将各个部分的形体结构、空间位置、质地感觉、色彩冷暖都细致的描绘出来。调整完成:主题明确、色彩丰富、和谐统一。
调整完成:
主题明确、色彩丰富、和谐统一。
5、形体的明暗关系即调子的变化要受哪五个方面的制约?
答:形体的明暗关系即调子的变化要受源、(造)形、环境、结构变化、透视个方面的制约。
第三篇:2014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二要点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以下四项中,()是其它三项的前提和保障。
A.校本管理 B.校本研究 C.校本课程 D.校本培训
满分:2 分
2.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生存
满分:2 分
3.()提出“生活即教育”。
A.罗素 B.陶行知 C.杜威 D.加涅
满分:2 分
4.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知识的传授者 C.课堂的管理者 D.纪律的保障者
满分:2 分
5.()提出“教育即生活”。
A.罗素 B.陶行知 C.杜威 D.加涅
满分:2 分
6.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 分
7.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学校功能重建 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 分
8.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
满分:2 分
9.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思想观念 B.专业才能
C.专业精神 D.专业人格
满分:2 分
10.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
A.课程内容调整 B.课程结构调整 C.学习方式转变 D.培养目标转变
满分:2 分
11.课程结构的()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A.综合性 B.选择性 C.理性 D.均衡性
满分:2 分
12.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综合性 B.选择性 C.理性 D.均衡性
满分:2 分
13.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课程体系重建 B.学校文化重建 C.教育目标重建 D.课程观转变
满分:2 分
14.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行动研究 B.制度化建设 C.实习D.案例分析
满分:2 分
15.()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教育研究 B.教学实践 C.教学引导 D.教学反思 满分:2
二、多选题(共 19 道试题,共 38 分。)
V
1.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为()。
A.背景 B.主题 C.细节 D.结果 E.评析
满分:2 分
2.骨干教师的素养包括哪几个向度()。
A.哲学向度 B.心理向度 C.文化向度 D.政治向度
E.教育向度
满分:2 分
3.“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有()。
A.人是文化的产物 B.人性就是文化性
C.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 D.理解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
满分:2 分
4.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的特点是()。
A.自由 B.民主 C.宽松 D.和谐
满分:2 分
5.以下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有()。
A.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
B.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C.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D.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满分:2 分
6.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A.能动性 B.客体性 C.独立性 D.依赖性 E.主体性
满分:2 分
7.合作学习的要素包括()。
A.积极互赖 B.个体责任
C.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D.社交技能 E.小组加工
满分:2 分
8.对话的一般方式可以是()。
A.信息交换 B.经验共享 C.深度会谈 D.辩论
满分:2 分
9.隐性课程的特点是()的。
A.非正式 B.正式 C.非官方 D.官方
满分:2 分
10.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包括()。A.敬业精神 B.人文精神 C.科学精神 D.探索精神
满分:2 分
11.人文精神包括()。
A.敬业 B.人道 C.人文 D.人本
满分:2 分
12.关注人意味着()。
A.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 B.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D.关注教学和学习
满分:2 分
13.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有()。A.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B.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 D.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E.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满分:2 分
14.他主学习的特点是()。
A.能动性 B.客体性 C.受动性 D.依赖性 E.主体性
满分:2 分
15.“以校为本”的体现有()。
A.校本研究 B.校本培训 C.校本课程 D.校本管理
满分:2 分
16.科学本位突出表现在()。
A.重视科学的学术性基础,忽视学生的生活基础 B.教学提出大量的假问题,学生缺乏发现真问题的能力 C.建构一个虚拟的应用世界,遮蔽了一幅真正的生活图景 D.强调面向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却忽视学生现时的日常生活 E.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而漠视个人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满分:2 分
17.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指出,教育应围绕()的基本学习加以安排。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生存
满分:2 分
18.创新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
A.质问 B.怀疑 C.批评 D.求异 E.超越
满分:2 分
19.以下属于传统教学观点的是()。
A.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B.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满分:2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V
1.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所谓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教学等同于发展。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新课改中课程结构的调整仍然难以满足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知识本位。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他主学习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方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科学的实质就是量化。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教学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显性课程必然伴随着隐形课程。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生活世界的意义之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传统教学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一、单选题(共 14 道试题,共 28 分。)
V
1.()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创新性学习B.继承性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满分:2 分
2.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综合性 B.选择性 C.理性 D.均衡性
满分:2 分
3.()提出“教育即生活”。
A.罗素 B.陶行知 C.杜威 D.加涅
满分:2 分
4.()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A.教育研究 B.教学实践 C.教学引导 D.教学反思
满分:2 分
5.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
满分:2 分
6.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知识的传授者 C.课堂的管理者 D.纪律的保障者
满分:2 分
7.新课改理念下初中阶段增加()。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选修课程
满分:2 分
8.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A.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 B.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
C.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D.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满分:2 分
9.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A.培养人 B.培养人才 C.终身发展 D.自我发展
满分:2 分
10.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阶段课程以()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 分
11.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行动研究 B.制度化建设 C.实习
D.案例分析
满分:2 分
12.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思想观念 B.专业才能 C.专业精神 D.专业人格
满分:2 分
13.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生存
满分:2 分
14.()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B.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C.课程结构的理性 D.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包括()。
A.敬业精神 B.人文精神 C.科学精神 D.探索精神
满分:2 分
2.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有()。
A.基础性 B.时代性 C.实用性 D.综合性
满分:2 分
3.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A.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B.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 D.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E.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满分:2 分
4.教学的生活性要求()。
A.关照和利用学生已有的个人观念和生活经验 B.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 C.联系学生当下的活动世界 D.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
满分:2 分
5.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A.从经验总结到反思性教学 B.从实验研究到行动研究 C.走向问题解决 D.走向叙事研究
E.重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满分:2 分
6.“以校为本”的体现有()。
A.校本研究 B.校本培训 C.校本课程 D.校本管理
满分:2 分
7.创新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A.质问 B.怀疑 C.批评 D.求异 E.超越
满分:2 分
8.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
A.终极性 B.永恒性 C.本体性 D.超越性 E.未来性
满分:2 分
9.隐形课程具有()性质。
A.公开性 B.潜在性 C.隐蔽性 D.明显性
满分:2 分
10.活课的基本要素有()。
A.兴趣 B.智慧 C.体验 D.感受 E.欣赏
满分:2 分
11.科学本位突出表现在()。
A.重视科学的学术性基础,忽视学生的生活基础 B.教学提出大量的假问题,学生缺乏发现真问题的能力 C.建构一个虚拟的应用世界,遮蔽了一幅真正的生活图景 D.强调面向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却忽视学生现时的日常生活 E.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而漠视个人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满分:2 分
12.客观描述可分为()。
A.定性描述 B.定量描述 C.一次性描述 D.持续性描述
满分:2 分
13.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的实质是()。
A.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 B.学校与家长的关系 C.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D.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
满分:2 分
14.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A.校本课程的开发 B.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C.设置综合课程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 分
15.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为()。
A.背景 B.主题 C.细节 D.结果 E.评析
满分:2 分
16.行为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A.学生外显出来的行为表现 B.能观察到行为表现的条件 C.行为表现的程度 D.行为表现的公认准则
满分:2 分
17.本次课程改革面临的时代背景的基本特征包括()。A.经济全球化 B.信息时代
C.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D.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剧烈 E.知识经济
满分:2 分
18.以下属于传统教学观点的是()。
A.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B.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满分:2 分
19.以下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有()。
A.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
B.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C.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D.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满分:2 分
20.他主学习的特点是()。
A.能动性 B.客体性 C.受动性 D.依赖性 E.主体性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V
1.他主学习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方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任何评价都建基于客观描述之上,是应然而非实然。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教学等同于发展。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教学是课程执行、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这一表述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就是要面面俱到。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教师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自编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生活世界的意义之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传统教学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校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考评改革。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在考评中,全面的未必就是公正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第四篇:福师《素描》离线作业一
福师《素描》离线作业一
1.素描的分类? 2.素描的定义
3.素描学习的基本方法? 4.构图的基本原理? 5.结构素描?
1.答:素描的分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①素描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属于绘画的范畴,泛指单色绘画; ②素描从目的和功能上说,一般可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两大类; ③写生素描在表现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④素描从使用工具上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或两种工具穿插使用的 素描等等;
⑤素描从作画时间概念上说,素描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等; ⑥素描从绘画传统的角度说,素描又可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一 般称之为“白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两种。
2.答:素描的定义:素描从广义上来讲,是一切单色绘画,用一种颜色深浅、浓淡,或一种笔墨的粗细变化刻画出来的客观物象;狭义范围讲,是指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的、相对静止的、时间稍长的单色绘画。素描的目的:素描可以锻炼造型技巧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及表现方法。成为各类创作的起点和节奏。
素描的意义: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决定一切绘画和创作的成败因素之一。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而存在。3.答:素描学习的基本方法:
①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用概括的线条大致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透视及比例关系。注意构图不可顶出画外或过小。
②从暗面入手,大体涂出暗面色调,需要强调前面物体的明暗交界线,背景不宜画得太多,太杂。
③进一步调整各个物体结构的准确性,注意各个物体暗面不同的变化、灰面与暗面的衔接关系,背景要紧密结合物体进行描绘。④在调整大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物体在空间环境中的明暗虚实关系,强化体积感和质感的表现,注意细节的刻画要符合整体关系。4.答:构图的基本原理包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有深度——有三度空间的感觉表现; ②画面必须简洁有重点——去除杂乱的景;
③掌握趣味中心—依构图技巧,将主体放在视觉中心; ④视觉上要平衡——宾主相衬,但不能有喧宾夺主; ⑤色调要和谐——色彩的明暗色搭配。
5.答: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于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
第五篇:2017年东师《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离线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大众艺术
人文即人性文化,“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人文价值即只尊重人性为本的价值理念。
2、文化遗产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文物、遗址。
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 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4、学生自我评价
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与评估,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包括学中,学末评估,老师一般也会参照学生自评作出自己对该学生的评价,简单的优良中下已是过去的评估方式,在个性教育的时代,如何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独特的可塑性的优势,激励引导学生的自信自尊,是值的每个教育者相关者思索的课题。作为老师学生彼此交流的一个微型平台,学生眼中的自己,老师眼中的学生,彼此加强认识,才有助于更好的交流。
5、人文价值
人文即人性文化,“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人文价值即只尊重人性为本的价值理念。
二、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50分)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正确。因为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2兴趣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
正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让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因此,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成了当今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3.美术的审美娱乐价值,主要是指通过艺术创作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使身心得到愉悦和休息。
正确。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劳动者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此外,艺术审美娱乐功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前面曾提到过的“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欣赏,不仅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4.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对的,教师需要了解、包容学生的胸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真诚地对待学生并进行细心热情的指导,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
5.大众艺术是以尽量得到最多群众接受与欣赏为主旨的舞蹈、文学、音乐、戏剧或其他艺术形式。
1、对的,20世纪的大众艺术通常依赖印刷、摄影、唱片、录音带、电影、广播、电视等再现技术,并以都市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各社会的大量集中人口为对象。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课外美术课程资源有哪些特点?
(一)、教师的自主性较强,自由度较大
(二)、具有创新性和前卫性
(三)、非强制性,适应学生的兴趣
(四)、不必面面俱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五)具有开放性,参与的人更多。
2、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前提是,既提供符合美术课程学习特点,又符合学生年龄的特征,并制定出 便于学生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形式有以下多种:(1)简易的自我评价
(2)以单元为单位的书面测验式的自我评价
(3)以单元为单位的表格式自我评价
四、论述题(共10分)
1、论述美国视觉艺术教育下的后现代课程观,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哪些启迪,并举例说明。第一、图像、视觉对象、视觉事件等图形话语同样传递着各种意义和信息,而且传达着文本话语难以表达的意义和信息;
第二、图形话语是一种流行于全球且无需翻译的语言;
第三、需要通过必要的学习才能获得于阅读“同等深奥”的“视觉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