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多声部歌唱教学如何入门
浅谈小学多声部歌唱教学如何入门
吉安市永叔路实验小学:吴琼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六年级学段“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随着新教材的实践和推广,多声部歌曲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一线教师们在一边埋怨太难的同时只好经常吧多声部歌曲当做单声部教学一带而过;或是让个别班级的学生勉为其难中基本学会两个声部,至于歌声的美感、音准、声部的均衡融合等实在力不从心,所以不得不置于一旁,这些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是明显。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时反映了当前小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偏失和困境。
自己在音乐教育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在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得失中,慢慢的摸索了一些所谓的入门窍,在此愿意与一线的教师共勉。
1、以“听”入手,激发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我们遵循“感知体验为主,听赏领先”的教学教学原则,在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中一般以齐唱为主,一成不变的齐唱,独唱使学生逐渐感到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给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和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是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
2、轮唱过渡,奠定基础
合唱教学可以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如:歌曲《欢乐颂》,从第二部分起作轮唱处理,相隔一小节模仿,两声部此起彼伏,前后呼应,表现了少年儿童在一起高歌的欢乐场景。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在轮唱时,演唱技巧上要注意节拍整齐,突出强拍,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个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赶超速度。轮唱中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好良好的演唱基础。
3、先低后高,循序渐进
对于二声部合唱,学生有一种误解,以为低声部难唱,二高声部要容易很多,这是因为高声部的发音位置较高,音色显得明亮;二低声部发生位置低,音色略显浓厚。听起来,低声部容易受高声部影响,而高声部比较明显吗,这样造成了学生学习二声部的定势:高声部容易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让学生“先入为主”。首先,要让学生在初听范唱时,同时倾听两个声部;复听时,注意倾听低声部的旋律。其次,在学习演唱时,先学习低声部的演唱,然后再合成二声部,特别是起点相同,同时向上跳进二声部合唱歌曲,更应让学生先把握住低声部的音准,在学习高声部。例如:《歌声与微笑》的教学尝试。因电视多媒体经常播出这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孩子们早已经有了主旋律的音高概念,所以可以吧教学重点放在,低声部,歌曲的两个声部基本形成三度的关系,结合教材中的三度音程练习,运用手号帮助解决的声部中哆到升哆的音准,先从唱准、唱稳巩固好低声部进入,再从师生合唱,生生合唱,部分合唱最后全体合唱的方法自然过渡,层层递进,从而达到初步尝试合唱,让学生体验二声部歌曲课堂教学带来的完美和声。
4、听唱视(手势)结合,解决音准
手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视觉辅助手段、借助手势是低年段学生进行二声部歌唱练习的极好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柯达伊教学法中使用约翰—科温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有直观形象的意义。同时帮助进行二声部训练。如:歌曲《雪绒花》:众所周知,多声部歌曲教学的难点还要求声部的均衡和统一,解决这一难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各声部首先要解决好音准的基础上再运用约翰—科温手势让声部间相依相靠。
5、利用乐器,辅助演唱
学生在初步练习歌曲的合唱时,不容易把握各声部的旋律,就会“跑调”。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用课堂乐器来帮助把握旋律。学生有时唱得不准,但乐器演奏出的旋律是准的。合唱前做一下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奏、听的基础上在唱也可以避免合唱是的“跑调”。例如:歌曲《红河谷》中的合唱部分,教师可以先把低声部的旋律用录音机、钢琴弹奏录下来,学生掌握好单旋律进入双声部尝试合唱是,老师带一部分学生跟唱高声部,其他学生听琴跟琴唱低声部,当然也可以反过来两个声部跟唱带唱,直至指导学生完全熟练掌握,合作自如。除了钢琴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口琴、竖笛等其他课堂乐器辅助多声部歌曲的教学。、“用好的方法教合唱,对孩子们而言,是一种享受,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柯达伊的话给我们工作在一线的音乐教育岗位上的教师以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期待本文能给同行们带来一点思考和探讨。
第二篇: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
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1动作建议
1.“夏天的歌”:双手张开放嘴的两面,做出唱歌的状态。
2.“知了”:曲臂在侧,同时上下煽动。
3.“热的慌”:双手在脸颊旁快速振动表示很热。
4.“撑开”:双手向上张开。
游戏玩法及建议
一位幼儿扮演大树,并摆出不同的造型,另一位幼儿在唱到知了时摆知了乘凉的造型。造型的多样与丰富程度决定着该游戏的难度。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中“知了”、“热得慌”、“撑开”、“凉爽”等词。
2.在教师多次范唱下形成稳定的旋律,使用图谱帮助理解歌词,并在不确定歌词时可以利用图谱帮助自己。通过反思评价歌唱中的困难与不足,逐渐形成自我监控学习进度、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品质。
3.双角色游戏,并在“大树撑开树叶伞”和“知了伞下好凉爽”中做出相应的反应,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黑板
2.歌曲的图谱
3.绿树宝宝和黄树宝宝、小知了和大树头饰。
经验准备:幼儿要有表现各种事物造型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你们知道“知了”是什么吗?夏天到了,天气可真热呀,知了和鱼儿都很热,他们去干什么了呢?请仔细听一听。
2.范唱1-6:通过教师范唱、图谱等方式
3.唱7:T一T情境表演游戏
执教老师当大树遮阳,配班老师当知了乘凉。(唱到“知了伞下好凉爽”时躲到大树下面)。
4.唱8:T-TS1情境表演游戏
5.唱9-11:T-S1S2TS1-S1S2S1S2-S1S2情境表演游戏
6.挑战1:唱“大树撑开树叶伞”时,绿树宝宝到圆心撑开树叶伞。
7.挑战2:黄树撑伞表演
8.全体幼儿表演唱。
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3、讲解分析曲式,习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弱起,一字多音缺乏感染力,正确地掌握歌曲的速度及呼吸方法
教学方法:
视唱法,赏听法,讨论法,歌唱法
教具:钢琴,放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
1、视唱B段旋律:
1)每两小节分句汇的听唱一遍
指导弱起(两种划拍法)
2)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
注重挥拍
3)边挥拍边视唱一遍
矫正: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2、视唱B段旋律:
1)先据歌词的标点断句,并标出强拍、2)分句听唱视唱二遍(挥拍)
注意:
A每句皆弱起,且结束于强拍、B长音时值、C八度大跳与四度音程
3)随琴视唱一遍:A比较节奏x、x与xx的艺术表现力的优劣、B介绍反复记号
3、整体视唱(师弹琴视唱)有前奏
1、出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主意主体
2、简介作品:
这是王莘同志于1950年9月创作的,作者怀着对心中国的深厚感情,向往者祖国光明幸福的未来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
3、复听中分节概述内容与主题
四:习唱歌曲:
1、随琴习唱A段:
小结:
1、句类似号角,雄壮有力、2、句平稳流畅
3、句变化重复,统一中求变化,即增强了美感又强调了主题
2、随琴习唱B段,习唱矫正:一字多音易唱的软羽无力
小结: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气势
3、复听歌曲2生挥拍轻唱一边,尔后用自然声唱。
提示:注意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
1、自读教材P222、讨论《歌唱祖国》曲式
3,思考与练习之三
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演唱歌曲,了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从中受到情绪的感染,接受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认识和分析歌曲叙事的方式。
3.以情带声,用较连贯的气息和自然而较委婉的声音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并演唱歌曲,感受并表现歌曲的情绪。
2.能看着歌词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多段歌词连贯地聆听和记忆。
教材分析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是一首以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叙事歌曲。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像阵阵清风传颂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放牛娃王二小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把日本侵略军带进了我军的埋伏圈,使我们的老乡和干部得到安全,敌人受到了惩罚,然而我们的小英雄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结构。以一个精心锤炼、富于概括力的曲调配以多段歌词,曲调优美动听,又略带悲凉的色彩,感情容量较大,充分寄托着人们对抗日小英雄的哀思。
教学过程
1.讲述英雄的故事。
欣赏《英雄儿女》视频片段。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小英雄故事。
1.师:同学们知道吗?音乐也能给我们讲述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聆听音乐中的故事。
教师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音频,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谈一谈感受。
师:大家听得真投入,我们都被歌曲深深地打动了,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叙事歌曲,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革命小英雄的故事。
2.请同学讲述这个故事。
师:歌曲用七段歌词讲述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由于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情节扣人心弦,不但不使人觉得单调乏味,反而让人感到回味无穷。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歌曲的旋律,接下来老师弹弹这首歌曲的旋律,同学们感受音乐的美,心中缅怀革命小烈士的崇高品质。
(一)学唱旋律
教师出示《歌唱二小放牛郎》曲谱。
1.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哼唱。
2.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再次哼唱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起伏变化)
(二)学唱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
2.学生演唱歌词。
教学要求:在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有气息支持,声音连贯。
3.教师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学生分小组设计歌曲演唱形式(领唱、齐唱、配乐朗诵)。
例:
(1)领唱与齐唱的结合(一、二、五、六段为领唱,三、四、七段为齐唱)。
(2)可老师领唱,学生齐唱,进行分工合作。
(3)学生分组接唱。
2.学生可分组进行比赛,教师评价。
3.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动画。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动,希望大家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最后在同学们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
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这首歌。
3、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学习他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课时建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北方山区……
2、师:这个故事曾经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的人,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人们编写了一首歌,名字就叫《歌唱二小放牛郎》,请听……
3、播放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吟唱。
介绍故事,使学生了解抗日背景。
利用歌曲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的生活年代,拉近了同学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小节号,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共同讨论解决。
3、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指名分节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读音的能力。
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始终对学习生字充满兴趣。
培养学生从文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师:你觉得这首歌里的哪一节最能打动你?先读一读,画一画,再想一想为什么?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第二节:结合文章的背景,理解“扫荡”,“掩护”等词语的含义。
2.第四节:通过“顺从”一词体会王二小在敌人让他带路时心中的想法,体现了王二小的机智。
3.第五节:“挑在枪尖”、“摔死”可以感受到敌人的残忍。
4.第六节:王二小牺牲了,但他是微笑着走的。“含着微笑”体现了小英雄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5、第七节:可引导学生站在乡亲们的角度,想象乡亲们再也看不到二小了,他们的心情怎样。
带着怀念的感情齐读第7节。
6、读完课文,你觉得王二小身上的哪些品质打动了你?(机智勇敢无畏)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太了解,介绍一下当时背景资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学生体会当时情况危急,关系重大。
训练孩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能力。
想说哪里,就说哪里,给学生主动权。
学生在读中体会,更加激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怀念之情,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四)回归课文知识拓展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
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总结: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文本的内涵。
回归文本整体地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印象。
以唱代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通过运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学生也能初步掌握课外查找记录资料的方法。
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5活动目标
1、学科:尝试用合唱、对唱、领唱的方法演唱侗族民间小调,唱出各种衬词的韵味。
2、学习:通过“听歌摆图卡”和提问梳理,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掌握领唱的方法、传递领唱任务和改编歌词的策略。
3、人格:在“领唱”游戏中锻炼愉快接受挑战的信心和胆量;在对唱和领唱游戏中,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歌声。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PT、钢琴、图谱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有了解过侗族的一些风俗民情;有对唱、领唱的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2、过寨门:倾听歌曲、悉歌曲旋律及歌词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歌曲。
教师指导语:你听到了歌曲里都唱了什么景色?你们还听到歌曲里有趣的词吗?是不是所有的歌词都听出来了?
(2)教师范唱,引导幼儿按照歌词的顺序摆放图卡。
教师指导语:这些图片是按照歌曲里歌词的顺序摆放的吗?这一段我唱了几次?
3、过风雨桥:和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1)师幼看图谱共同演唱
(2)教师和幼儿尝试分组对唱,梳理分组对唱的要求。
(3)在教师帮助下尝试多种形式的演唱。
(4)挑战:鼓励幼儿单独和其他幼儿进行对唱。
(5)反思评价
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我们还有哪些地方不会唱的?或者有困难的?
(6)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过风雨桥
(7)模仿侗赛小朋友在高兴地时候说出的话:huolahuolahuolahuolahuc,huo4、尝试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演唱。
(1)出示图片,观察不一样的景色。huo
(2)尝试把看到的景色唱到歌曲里
①教师示范演唱。
②师幼分组讨论,确定创编部分的歌词。
③集体尝试用创编的歌词演唱。
④分组演唱。
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6活动目标:
1、感知螃蟹的特征,欣赏歌曲,学习模仿表演歌曲。
2、通过讨论以及欣赏歌表演,进一步感知理解歌曲内容,探索表演螃蟹横着爬和甩不脱的动作。
3、对歌曲产生兴趣,乐意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活动准备:
1、螃蟹头饰一个。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歌曲《小手爬》,引出会爬的螃蟹。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小手爬》。
(2)变换前奏的速度,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快速或慢速边唱歌边表演。
(3)教师:除了我们的小手会爬,还有很多会爬的动物呢!听!这是谁?
(4)教师念谜语儿歌《螃蟹》。
2、出示螃蟹头饰,引导幼儿观察螃蟹,了解螃蟹的特征。
(1)教师:螃蟹是什么样子的?螃蟹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螃蟹身体的两侧有什么?有几个?带领幼儿数一数螃蟹脚的数量。
(3)螃蟹身体的前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你知道螃蟹是怎么样行走的吗?
(5)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全班幼儿练习横着走路的动作。
3、欣赏歌表演《螃蟹歌》。
(1)教师戴上螃蟹头饰,扮演螃蟹演唱歌曲。
(2)教师:歌里说了些什么?螃蟹是怎么样上坡和下坡的?
(3)教师:螃蟹用他的大钳子夹住了什么?螃蟹的钳子夹得紧吗?能把他甩掉吗?
(4)让幼儿学一学甩的动作。
4、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延长歌曲。
(2)提醒幼儿尝试用云南地方方言连贯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模仿和夸张螃蟹的样子,边唱歌边表演。教师这个红点关注细节,例如:八只脚张牙舞爪;横着向左走,向右走;到处用钳子夹人‘被夹痛,甩不掉的样子。
5、播放多媒体音响视频资料,让幼儿感知地方音乐的特殊韵味。
多声部歌唱教学设计7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熟悉旋律。正确、完整表达歌曲学习中的问题。
2.在教师多次范唱下熟悉旋律,通过图谱理解歌词,并跟随旋律先演唱歌曲。
3.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迁移环保经验,倡导环保理念。
活动准备
图谱、PPT、投影、钢琴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这群黎族人民,他们没有地方住了,想让歌王帮助他们找到美丽的家园、我就是那个歌王,我会唱一首神奇的歌,这首神奇的歌可以帮助黎族人民打开神秘大门,找到美丽的家园,你们想听吗?仔细听这首歌是怎么说的。
2.范唱1
T: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歌词
3.范唱2
T:那我们验证一下。
解释什么是“久久不见久久见”,同时出图。
4.范唱3一打开神秘大门
T:请一位小朋友选择一扇神秘大门。(优美风景)
T:这里的环境怎么样?哪里好?黎族人民在这里生活可以吗?
5.范唱4-6分别打开神秘大门,通过观察、表达让幼儿认识美丽的环境。
6.接到黎族村长的电话,说我们生活的家园遭遇到严重破坏,听说这里有群会唱神奇歌曲的小歌王,特来求助,帮帮我们。
(1)反思环节:你们会唱吗?试试看。出示河流垃圾图:唱7,点魔法棒没有除去垃圾。
(2)反思难点:旋律“啊”部分。请出图谱帮忙。
(3)练习难点。
7.出示大海垃圾图;唱8,点魔法棒去除了垃圾。
8.出示森林垃圾图;唱9,点魔法棒去除了垃圾。
9.出示被污染的企鹅图;唱10,点魔法棒去除了垃圾。
10.村长说:谢谢小歌王帮助了我们,黎族人民感谢你们
11.总结
这首歌为什么会唱“久久不见久久见”呢?人们太想念美丽的环境了,想经常见到它们,你们愿意天天看到美丽的环境吗?那如何保护呢?应该做哪些事情?
第三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声部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声部教学
合唱的表现力相比之下要比齐唱丰富得多,合唱合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排除干扰的坚定信念。多声部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国内外合唱团风起云涌,合唱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合唱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多,多声部尤其合唱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所重视。
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合奏内容,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有不少流传久远的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由于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在教学时只教一个声部,合唱成了齐唱,有的干脆就跳过去不教了。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畏难情绪,最终导致放弃。
多声部合唱歌曲从小学四年级课本中已经开始出现,但由于学生惯于单声部歌曲演唱,所以一开始训练时感到很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互受干扰和影响,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知识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甚至教学内容都未能完成,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多声部歌曲教学。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多声部歌曲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 多声部 有效教学
一、多声部歌曲教学研究的意义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需要学生牢牢树立群体的和谐意识,要获得成功就要靠集体的力量,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桥梁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人的社会交往能力,这种社会交往价值的体现在人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任何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少年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能通过合唱的训练陶冶人的情操,拓宽音乐视野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重视多声部合唱教学,从多声部合唱练习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学生怎样对待多声部歌曲
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唱歌,但是不怎么喜欢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对于多声部歌曲的兴趣当然就更不高了,大量流行音乐已占据他们心中的重要位置。学生平时听到的和喜爱的都是成人听的通俗歌曲、流行小调,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优秀的合唱作品了,学生除了在音乐课上能够听到合唱,其余时间很少能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之下,学生怎能喜欢合唱
三、现在多声部歌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教材虽然在合唱的聆听及学唱方面予以重视,体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但音乐老师和学生受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或者个人喜好,对合唱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多声部合唱歌曲 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容易唱,而第二第三等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合唱教学常常因第二、三等声部唱不好而失败。唱着唱着会变成一个声部,还有一部分学生为排除干扰会捂着耳朵唱,两个声部都大声唱,企图压倒对方,从而两个声部都会跑调,或者总是往高声部跑。
四、教学新尝试,让多声部歌曲在课堂中有效开展
(一)从欣赏入手,找学习起点
我首先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给学生播放演唱好的合唱歌曲,观看著名合唱团的演出,甚至把我校合唱团同学的现场演出录象给学生观看,用身边熟悉的同学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齐唱歌曲增添了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二)实施快乐教学方法
1、学习前轻松愉快的训练
把合唱队里的一些常规训练放入课堂,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合唱队站好两队之后,后面的同学依次给前面的同学从头颈、背到腰进行“按摩”,并随着老师一起做各种姿态有趣的“体操”,这种活动的目的是放松精神。老师带领学生两腿分立,用力喊出声音,其目的是锻炼横隔膜,使腹部有弹性。在音乐课堂上,这两个练习是课前必做的。既可以使学生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进团结与协作意识,既新鲜又有趣。学生颈部、胸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胸舒展,精神愉快。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感觉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娱乐。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放松中激起对合唱的兴趣。比如用“咬苹果”、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
2、多样化练唱方式。
刚接触多声部歌曲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多声部练唱花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可能事倍功半。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没唱的学生也就有机会聆听演唱效果,提高鉴赏能力。
(三)小组合作,自我学习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把学生有意识的分成红蓝两个组,每节课设计一些简单的多声部练习曲,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让校合唱团成员带领,自主完成各声部的初步学唱,比一比哪组唱得又快又好。就这样慢慢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合唱能力。
(四)“先入为主”学习法
有一首多声部合唱曲《小孩世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打破学生对多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直接进行第二声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的这种打破常规,出其不意的办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歌曲。
(五)多种形式助学习
1、利用钢琴帮助学生学唱多声部歌曲。
在教唱多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钢琴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小螺号》多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得到解决。
2、分角色进行演唱学习
多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如五年级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设计成母子的音乐游戏,四年级歌曲《柳树姑娘》中,根据歌曲的内容加入舞蹈、打击乐和道具(绿色的柳条),用以创设独特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轻松学习歌唱。
3、根据歌曲难易情况适当增减难度
有些多声部歌曲有一些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五年级歌曲《我怎样长大》的教学中,可以把每句的第一个音的三度改为同度,相对降低难度,让学生比较容易的进入学习。
多声部歌曲的有效教学,需要我们音乐教师扎实的专业思想,较强的业务能力,敏锐的听辩能力和更高层面的听赏能力,熟练的合唱总谱阅读能力以及音乐的记忆能力,熟练掌握声乐知识和技能,较高的钢琴伴奏水平及缩弹能力,掌握娴熟的指挥技能,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
多声部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投身其中,让我们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从而使我们的多声部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实现知识技能与审美教育的有效结合。
第四篇:二声部歌唱教学评课与反思
二声部歌唱教学评课与反思
东苑小学 张姗姗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多声部旋律纵横交织发展的高层次艺术。它能给学生以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的熏陶,能丰富其思维,陶冶其情操。小学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的一块重要内容,随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合唱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所重视。《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王勇老师《愉快的梦》的两次教学里,王勇老师首先利用科尔文手势来引出音高的概念,这个非常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都是出现图片就马上进行教学,我认为在学生没有科尔文基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由老师先示范,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由孩子们自己找出答案,再进行学习,相信效果会更好。对于这个科尔文手势,还可以拓展2、3分钟,由老师出示科尔文手势,学生唱出唱名,这样既可以巩固科尔文手势,又可以训练孩子们的音高,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王勇老师在后面的教学里也同样是直接出示图片开始旋律教学和歌曲的教学,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失,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教师教的,是老师的,学生自己学的,那才是学生自己的,而且,对于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所以我们更应该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相信学生,适时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里更愉悦、自主地去学习。
回想自己的课堂,对于新接任的四年级,发现学生仍然停留在唱会歌的基础上,吴斌老师提出,要让孩子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课标提出歌唱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显然,我任教的年级离这样的要求还很远,对于合唱更是零基础。吴斌老师、李思慧教研员和方伟青教研员都提出,合唱意识应该在低段就开始。由上课更可以看出,对于四年级才刚开始合唱教学,显得尤其吃力。因此,利用每节课的几分钟,我都会让孩子们通过科尔文手势来感受二声部的和声,从单音到音程到旋律,适当加入口风琴,指导音色、音准,日积月累,相信可以慢慢改善孩子们只会张口唱的现状。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 为了更好的开展合唱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去实践不断去探究。寻找到更多的科学可行的方法与策略。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唱活动,体验和谐的声音之美,让天籁般的童声合唱传遍每个角落。
第五篇: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研究
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研究
湖塘中心幼儿园 陈芳娟
音乐教育是发展幼儿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唱歌既是音乐活动中幼儿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也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幼儿园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早期艺术教育,以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特别是作为幼儿表达内心情感的直接形式,以及接触音乐最简单的一种途径的学前教育主要内容之一的自然声的歌唱。在世界的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儿的自然声歌唱正逐渐向两声部歌唱教学发展,同时也成为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的问题。
新教育经验认为,3—4岁的幼儿在音准把握上有所欠缺,音域也相对比较低,因而我们主要以歌唱的兴趣作为培养的重点。4—5岁幼儿的音准虽稍好一些,音域也相对宽一些,但对稍难度高一点的节奏和跨度大的音域把握还是有一定困难,所以此阶段我们强调歌唱中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培养幼儿基本的歌唱技巧。而5—6岁,既是培养幼儿音乐认知的时期,更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孩子参与音乐活动,进行两声部歌唱,对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教师对幼儿进行两声部的歌唱教学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固定的音高,在聆听与把握不同声部的变化节奏的同时,也能让幼儿感受不同声部的和声,体验两声部旋律发展中的和弦连接的效果以及能够感受、体验音乐旋律与和声的美感。而对幼儿进行两声部的歌唱能力训练,还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表现力以及幼儿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和生理特征,鼓励及帮助幼儿进行两声部歌唱训练,使之成为孩子宝贵的财富。
一、当前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的现状
合理的歌唱教学活动不但能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美感,还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不同的歌唱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幼儿歌唱教学有自然发声歌唱和两声部歌唱以及多声部歌唱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自然发声歌唱和两声部歌唱两种方式是在幼儿园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而其被幼儿园所重视的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因为自然发声歌唱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还能加强班级凝聚力。而两声部歌唱教学活动则更能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在对幼儿园中5—6岁幼儿歌唱活动的研究显示:当前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每周开展歌唱活动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的占60%,每周开展两个小时歌唱教学活动的占33.3%,每周在3个小时或以上的占6.67%。在这之中,幼儿在进行歌唱训练活动中,绝大部分教师喜欢运用自然声歌唱进行教学活动,而两声部歌唱教学却占极少数成分。在这占极少数之中,对于能对幼儿进行两声部歌唱教学情况显示为——教师能每周做到一次为9%,三周一次的占61%;偶尔会在歌唱教学中让幼儿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的占61%。
根据在幼儿园的切身观察发现,在幼儿园中针对于对5—6岁幼儿的两声部歌唱教学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幼儿教师歌唱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都喜欢用自然声歌唱,也就是轻声歌唱来对幼儿进行歌唱教学;即使幼儿教师选择用两声部歌唱法来进行歌唱教学,也很难把握适当的教与学的度;会遗留下教的痕迹,一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的体现;幼儿对两声部歌唱的理解消化少,不能使它成为为自己的;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低,无法对两声部歌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等。
二、对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本研究旨在对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进而了解现如今一般幼儿园中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情况,并提出有效地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幼儿进行两声部歌唱教学展望出它的可观性以及提升和改善它的方法。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师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两声部歌唱的兴趣、表达表现较为重要,两声部歌唱技巧则为次之,而对创造能力则不太重视。其次是大多数教师认为两声部教唱环节、导入环节较为重要,拓展环节是次之,而对于欣赏环节却不在意,认为其不重要。
三、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更好进行两声部歌唱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个良好的两声部歌唱活动的教学是需要反复的进行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洛克也曾强调到:“倘若你感到他们有什么必做之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他们身上固定。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有关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无需借助记忆,轻易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由此,根据问卷第16题的问答题,做出以下总结:
(一)幼儿园教师自身的角度 幼儿园是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而教师在这之中则扮演者传到授业解惑的角色,这也就需要教师在这过程中要有直接具体和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引导能力。因此,在对幼儿进行两声部歌唱教学之前,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
1.教师应具备音乐基本知识的能力。音乐的基本知识包含的内容有许多,其包括:五线谱、简谱方面的知识,音时值方面的知识,调式调性方面的知识,节奏方面的知识,曲式方面的知识,和弦和声方面的知识等。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授幼儿两声部歌唱的音乐教师,对于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是她必须得掌握的,而这也是开展音乐活动的前提。
2.教师要具备歌唱能力。这里的歌唱能力并不仅仅只是说明会唱歌就行,它指的是教师演唱的能力,也就是教师对歌曲音色的把握、歌曲风格的把握、歌曲情感的处理等地能力。而教师演唱水平的高低,在对幼儿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则起着很重要的启发作用。这也就表明教师要具备歌唱的能力,即在歌唱教学中不仅能运用正确演唱方法和运用动听美妙的声音,还能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声音教学变得直观而具体,进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3.教师要具备钢琴演奏的能力。钢琴弹奏的能力是教师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歌曲弹奏伴奏是在两声部歌唱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儿童更好地掌握歌曲中的音准、歌曲的节奏、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教师为了能更好对幼儿进行两声部教学,应掌握好弹奏钢琴的能和常用的伴奏音型,并能根据不同歌曲内容的不断变化进行组合。而一首好的钢琴伴奏也是歌曲精心的再创作,一首好的歌曲是能渲染歌曲的感染力,激起幼儿对歌唱的兴趣,同时对提高幼儿歌唱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
4.教师应具备声音的听辨能力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不同的幼儿声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老师有一双敏锐的耳朵,能听、会听并及时纠正幼儿发生方法上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这也说明在对幼儿进行两声部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需要教师的耳朵客观的评价幼儿的声音。
(二)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角度
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和环境营造,使幼儿能更好的进行两声部歌唱训练,使幼儿掌握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能心情愉悦的歌唱。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要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20世纪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要发展听觉能力必须让幼儿学会欣赏。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要让孩子在欣赏中去感受、去聆听、去了解两声部歌唱,而幼儿也能在听不同形式的作品的同时了解合唱与其它音乐形式的区别。进而感受合唱中优美和谐的音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在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致使幼儿最终爱上两声部歌唱,从而发展其音乐听觉和欣赏的能力,使幼儿掌握合唱的技巧。
2.教师要注重平时的训练方法,提高幼儿歌唱技巧,从而为幼儿两声部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要想能顺畅地进行两声部歌唱训练的前提就必须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以及加强节奏的练习。对于前者,呼吸是发生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都是依靠呼吸来调节的。在教学中针对孩子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保持气息等现象,要采取幼儿能理解的、行之有效的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能一边玩一边对呼吸做到合理有意识的控制。
3.教师要对幼儿进行不同声部的合作练习。
在一般情况下,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比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因此,在两声部歌唱的教学过程中,要两个声部的音乐都让幼儿进行学习,在大家都掌握了的时候,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幼儿合作,然后让担任第二声部的幼儿先轻唱,在逐渐放开声音地跟教师一起唱。在当幼儿基本掌握后,让幼儿由大声变为小声唱,等到达到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幼儿将两个声部合起来。
4.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音乐技能的水平,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两声部歌唱的教学。
每首音乐的表达内容不同,而每个幼儿所拥有的音乐技能的水平不同,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对幼儿的两声部歌唱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举例来说:像《欢乐颂》这种的音乐,可以用两个同旋律的声部合唱方式来进行教学。因为这类歌曲是从同一旋律开始,幼儿容易掌握。对于这类音乐,教师可采用一个声部唱衬词,一个声部朗诵歌词,一个声部唱歌词,一个声部唱衬词;一个声部唱歌词,一个声部唱衬词,一个声部朗诵。像《梦之船》这类儿歌则需要用衬腔式的合唱方式来进行教学,即运用两声部的时间交叉、连贯跳跃的节奏对比来歌唱。而像《小动物歌唱》这类歌曲则需要节奏背景的合唱来进行教学,也就是在各声部在规定的地方分别各自不同的节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