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针灸中折针事故

时间:2019-05-13 05:2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应对针灸中折针事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应对针灸中折针事故》。

第一篇:如何应对针灸中折针事故

如何应对针灸中折针事故

针灸治疗中,折针是较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古代医家对此早就十分重视,如金元时期著名医家窦汉卿,在其所撰的《标幽赋》中,着重提到:“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元明时期的一些医家还总结了取肌肉内断针的经验与方法。

现代关于折针的报道,在我国报刊杂志上所见不多,且往往仅停留在手术摘取断针的介绍或作为教训提出来,对断针在体内活动的情况及其存留体内会造成何种后果的研究很少。日本针灸界对此则十分重视,这可能与断针事故多见有关。近年来,他们对断针的原因、在体内游动情况及所引起的后果,作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深入实验研究,包括用豚鼠、家兔和犬等大小不同的动物为实验对象,使用的针具有金针和银针也有临床中常使用的不锈钢针,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在,颇值得借鉴。导致折针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针具原因

(一)、针具质量粗劣:系指采用厂商以劣质材料或粗制滥造的针具。另外,日本生产一种涂有水银的针具(目的使针体光滑,易于进针),因水银腐蚀作用,亦常发生折针。

(二)、使用旧针具:针具应用过久或次数过频,有屈折、斑痕等;用酒精长期浸泡或高压消毒次数过多,造成针身变软、损伤,放置过久,亦可因氧化生锈,发硬变脆。

(三)、针具的寿命与针体粗细有关:粗针寿命较长。细针则需不断更新。

二、医者原因

(一)、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刺入后有抵抗感,仍强行刺入;拔针时发生滞针,仍强行拔出。不必要的深刺,致使肌肉剧烈收缩而可能折针。

(二)、在针刺过程中,为了寻求满意的得气感,手法过笪,捻转角度过大,频率过快等。特别是一些不易得气的患者,如截瘫病人,可因强手法而断针。

三、患者原因

(一)、初次接受针刺,紧张恐惧;常因针刺时不能忍受强烈的酸胀感,或因疼痛,均可导致反射性肌痉挛,肌肉剧烈收缩,而发生折针。

(二)、在留针过程中,患者的一些不可抑制的动作,如剧咳、打喷嚏等,或体位突然大幅度变动等,均可引起折针。

四、部位原因

(一)、就针具而言,折针常发生于针体与针柄连接处,有认为离针尖3~5mm处,亦易折断。通电时,毫针腐蚀的部位,以针体与皮肤接触处多见,也可在针体数处出现蚀点。

(二)、就机体而言,凡在腹、胸、腰、背、四肢等和关节等部位都可发生折针。国内外记载过的曾发生折针的穴位,多在活动程度较大的部位,但巨阙、心俞、肝俞、膏肓等穴也曾有折针的报道。头面部穴位折针的情况,较罕见。

五、电针原因

系指在电针疗法中,针体因电解电蚀折断,主要和与其连接之直流电针仪有关。目前,中国大陆使用的电针仪为脉冲电针,它的直流成分很少,在电刺激过程中,较少见电解电蚀折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现行的脉冲电针仪所输出的电流是一种经脉冲变压器隔去直流成分而仅使交流成分通过的脉冲电流,当电针仪使用时间过长,或自制的电针仪的输出变压器未经严格检查,可以造成脉冲输出的波形中混有直流成分。而一有直流成分,都将使连接电极的两根毫针中的一根,由于电解而溶蚀、变细、生锈、发脆以至体内的折针。

电针折针除与直流电成份有关外,尚受下列因素影响:

(一)、频率和波形:低频通电易折针,以高频刺激较好。波形则应选择无腐蚀性,如交流电的矩形波形。

(二)、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电流强度愈大,通电时间愈长,愈易发生折针。一实验证明,以3~8mA电流通电30~60min,位于阳极的针具头端易折断;15mA通电1h或30mA通电30min,出现针具根部折断。所以建议电针输出电压应在10V以下,通电时间最好不超过30min。

(三)、针具所连电极:阳极处易折针,有在人体采取三种通电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发现,无论用阳极通电法、阴极通电法和双极通电法,均为阳极电蚀明显,阴极电蚀较少。

六、其它原因:近三十年来,随着各种穴位刺激法的不断涌现,使得折针情况趋于复杂化。穴位注射,操作不当,注射针头断入穴内。头针疗法因针体进入头皮内较长,加之捻转频率过快,亦可发生断针。特别是穴位埋线结扎法,极易造成缝合针体内折断。

折针临床表现,包括折针后的临床表现和针体在体内的活动。

一、折针后有临床表现

日本学者的一些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断针的移动最危险的是对脏器和神经系统的危害。其合并症包括化脓性关节炎,腹膜和脏器的损伤、神经麻痹、顽固性神经痛等。

(一)、非重要脏器或关节部位。一般多不产生严重后果。其共同特征是:折针之后,断针局部可有压痛,并逐渐减轻。有时折针处有重压感,活动时偶可出现疼痛,但往往无运动障碍。

(二)、关节内折针。不论在大小关节内折针,都会呈现严重的运动障碍和疼痛,如肋间关节折针,多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脊柱关节折针,长时间活动后有剧烈的疼痛及运动障碍。

(三)、脏器内折针,情况往往比较严重。因脏器的不同,和折针部位的不同,可引起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和疼痛,肺部折针,咳嗽频数,呼吸困难,并有肋间神经痛发作样疼痛。心脏折针,剧烈的心绞痛样疼痛,呼吸困难,并可迅速进入休克状态;膀胱内断针,可引起小便短数,排出困难,或有血尿。

脏器内折针,亦可表现为慢性症状,折针大多发生在后腹膜脏器和中空脏器。往往是穿孔小,症状常十分隐蔽,病程时间也较长。如直肠内断针,能引起慢性穿孔,可表现为仅有间隙性腹痛、腹泻,下腹轻压痛,无腹膜炎体征。肾盂内断针,可出现经常性血尿,严重肾盂积水,病程常者,肾盂内以断针为核心已形成结石。

另外,如断针涉及周围神经,局部疼痛,其未梢处麻木,感觉减退,如针断入血管,则可能随血液流动,自动脉血管进入较小血管,出现疼痛或有栓塞的危险。还观察到足三里折针,除引起步行困难外,亦可影响泌尿系统功能,而尿意频频,排尿量显著增加等。

二、针体在体内活动情况

动物实验表明,在犬的“手三里”穴的断针移动较少,一周内与肌纤维平行,剖检后在桡骨尺骨间的肌肉筋膜下被发现。“肩髃”穴的移动,范围最广且最复杂,反复上升下降地移动了约60cm。剖检时在右耳根部皮下才找到。后肢的断针移动较少,“中渎”穴在第28天,“足三里”穴第22天与肌纤维平行,二者都在筋膜下被找到。“气海俞”的断针移动最少,角度也无变化,剖检发现已进入了骨髓。颈部的断针,“风池”穴的断针、沿颈后上下移动了约6cm,但第28天以后X线上难以确认,剖检也没有找到。可能已被自然排出体外。“天柱”穴的断针沿颈部前后移动约10cm,剖检时在耳根部发现了弯曲明显的断针。还有腰部断针侵入肠系膜和肝脏的报告。总的来说,活动度较大的部位断针的移动幅度较大;活动度较小的部位移动的幅度较小有时相对静止。质地较硬,针体较粗的断端易于运动,而柔软弯曲之针不易移动[1]。

在动物实验中,断针在动物体内的活动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断针移动后,引起有关脏器组织疼痛或功能障碍,最后只能以手术取出:或于断针后即用手术,或其它非手术方法取出。

(二)、自动向体外排出。皮肤和结缔组织的断针,不少能自行从体表,或从肠道和粪便一起排出。

(三)、在体内各种理化因子作用下,逐步发生溶解,这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四)、断针位于机体内相对静止的部位,或因刺激周围组织发生感染,被结缔纤维组织所包裹,长期留于体内。

如何预防针灸中折针事故?

一、加强针前准备

(一)、检查和选择针具。经常更新毫针,不使用弯曲、生锈或有其它损伤的针具,往往细小的损伤肉眼不易发现,更要仔细检查。应用电针时,对电针仪应作选择,不要用直流电针仪和自行制作或使用太久的脉冲电针仪。对电流强度、频率和波型,都应注意调节。

(二)、针刺之前,充分揉按穴区,以解除局部痉挛,对初诊病人或精神紧张者,应先予以心理上的安慰。小儿患者,须令家长配合固定体位。

二、注意术中操作

(一)、进针要求,宜用双手进针法。以左手(押手)拇指及食指指腹固定针体,急速将针刺入,然后慢慢松开押手,徐徐送针。病人咳嗽或变动体位时,应停止进针或将针向上拔,在刺入或拔针过程中,遇到阻力时,不要强行进针或拔出,可改变方向刺入或稍待片刻拔针,针刺到所需的深度后,针体应露出皮肤0.5cm以上,不可全部刺入。

(二)、运针要求。对得气感差的病人,应采用停针待气的方法,不要为求得气而一味加强手法。

对于折针事故发生后,我们如何处理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这里有几种常用方法.一、滞针:准确处理滞针,可避免或减少折针事故。在滞针时,如因体位改变所致,可令其回复原来体位,再试行拔出。如因肌肉紧张引起,宜停留片刻,或在周围穴位按压,使其松弛后出针。如针体有多处弯曲的情况,试行压迫针身,使针尖从另一处皮肤穿出,剪去针尾,用镊子将其拔出。

二、折针:发生折针后,医者应冷静沉着,令病人不必惊慌,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体位不动,再行处理。笔者曾遇到过二次断针,一次是为一位于胃溃疡病人作穴位结扎术,于中脘发生断针,当时笔者和身旁的一位护士都较镇静,病人亦不知断针,结果 用止血压钳将残端顺利取出;而另一次,为一小儿麻痹症患者也是行穴位于结扎术,在环跳穴发生断针,另一护士在一旁惊呼折针,患儿一紧张,翻身坐起,变换体位于,结果在X光下化数小时才取出断端。断针大多停留在筋膜直下和皮下,可作为摘除时的参考。

(一)、浅部折针。《针灸大成》曾提到“凡断针者,再将原针穴边复下一针,补之即出”。目前,一般采取穴位周围按压,使断端露出,用镊子夹去。

(二)、深部断针。原则上应手术取出。深部断针的摘除术一般较困难,即使熟练的外科医生也极为吃力。国外有人认为最终不能除去断针者占25%。手术时针灸医师须协助外科医师确定折针部位,经X线摄片(拍正、侧位片),并进行具体计算后,用手术刀寻获。如有条件,可从2个不同角度的X线照片,CT扫描等技术,立体地确定断针位置。如折针时间不长,位于四肢,亦可直接在X线透视下,手术取出。

第二篇: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卫生常识与个人卫生

一、说教材

1、说地位,作用,知识点,能力点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经历“非典”、水灾、地震之后, 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普及应急健康知识, 可以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因心里失衡造成的自我伤害。健康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起到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的作用。而不论何种教育都要从小抓起,安全更是如此。本节内容主要帮助学生树立卫生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

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主动关注身边的卫生现象,养成对卫生负责的态度,形成正确的卫生观。

3、说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卫生观,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乡下现实乡下生活的需要和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实际实际,重点是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难点在于生活中如何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且形成正确的卫生观。

二、说教法

卫生是一个现实而又很大的范畴,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更过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东西,通过他们的观察去体会,引导得出结论再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去认真对待生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几张不好的卫生现象让学生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很多垃圾。了解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所以我们要讲究卫生。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板题,读课题。

(二)、教学过程

过渡:的确,讲究卫生是很重要的,那么,老师问同学们了,你觉得我们出了家门,出了教室,你觉得怎样讲究卫生呢?你发现了什么不好的现象吗?就吐痰来作一个小小的了解,说说危害。据科学测定,一个健康人的痰中也有上百个细菌,在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痰里,每毫升就有10万个左右的结核杆菌,这种病菌生命力很强,在阴暗、潮湿、不见阳光的地方,生存期可长达7-9个月。如果结核病人不是吐痰入盂而是吐在地上,痰干结后,结核杆菌就会随灰尘飘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了结核杆菌就可能生病。痰、鼻涕要吐在痰盘里,或吐在纸巾里丢进废物桶。然后总结:卫生你我他,为得是大家。出示

(1)公共卫生常识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需要做到“五不”:

①不随地叶痰。痰、鼻涕落到地上,经晒干或风干,细菌、病毒漂浮空中,会传染给别人。据科学测定,一个健康人的痰中也有上百个细菌,在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痰里,每毫升就有10万个左右的结核杆菌,这种病菌生命力很强,在阴暗、潮湿、不见阳光的地方,生存期可长达7-9个月。如果结核病人不是吐痰入盂而是吐在地上,痰干结后,结核杆菌就会随灰尘飘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了结核杆菌就可能生病。痰、鼻涕要吐在痰盘里,或吐在纸巾里丢进废物桶。

②不乱丢果皮纸屑、废物。乱丢果皮、纸屑、废物,有碍环境美化,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还要养成不乱扔污物的良好习惯,把瓜果皮核、纸屑、废物等扔到垃圾箱里,坚决杜绝把垃圾往地上扔、往阴沟里倒、往河里倒等做法。无数事实证明,凡是把污染推向别人、推向社会的,最终也将危及自身,因为人类的环境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我们每个公民在对待卫生的问题上一定要树立起大卫生的观点。

③不损坏公物和乱画乱刻,影响公共场所环境美化。每个公民都要讲究、维护公共卫生,建设整洁、卫生、优美的大环境。对一些与市民生活和城市环境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如路灯、垃圾箱、花木盆景、景点小品、路标指示牌等既要精心保护好,还要敢于同不爱护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④不随地大小便。粪便中带有许多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随地大小便,既不卫生,又会传染。

⑤不践踏和采摘花木。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减弱噪声、保持生态平衡的效能,人人都应当养成爱护木的良好习惯。

过渡:在前段时间啊,我们家乡有好多的蘑菇,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的呢?引出吃了后会中毒,所以说人么常说:病从口入啊!就你知道的身边的同学,你觉得他有哪些饮食方面的不良习惯呢?总结: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身体摄取必需的各种营养素,满足身体发育和各种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健康。该如何讲究呢?

(2)饮食卫生常识

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②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③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④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⑤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三无食品饮品(无产地、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⑥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⑦定时定量。三餐分配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⑧不要暴饮暴食。节日期间,暴饮暴食、无规律饮食都易引起消化不良。

确实啊!也是前段时间,学校很多同学感冒了,感冒过的同学举手,说说感冒给你带来的麻烦,你从中有和感想?那么既然感冒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麻烦,就没有办法去解决吗?是不是感冒了去打针就可以了,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呢?如果学生说不出,就这么说;老师告诉你“秘诀”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出示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

(3)、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A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呼吸道疾病作为儿童最常见的易发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也倍受儿童家长的关注。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在预防方面应注意的

事项有:

①在气候变化剧烈、疾病流行的时节少到公共场所,以避免病菌侵入和感染;

②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③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④提倡用冷水洗面,洗浴尽可能用凉水,以达到刺激皮肤、增强适应力;

⑤饮食上注意多清淡、少油腻;

⑥使用肺炎疫苗,增强肌体的抵抗力;

B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一年四季中都有流行,但以春夏及秋季发病较多。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细菌性痢疾(菌痢)、伤寒、霍乱等疾病。病原菌常污染蔬菜、瓜果、水产品等食物以及水源、日用品、玩具和人们的手,苍蝇、蟑螂是重要的传播媒介。若人们不注意卫生或有不良的卫生习惯,病菌就会随手、食物、饮用水等经口而感染。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重点在于加强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到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接触和护理病人后要用消毒液(84消毒液或万消灵)洗手。不喝生水,不食不洁净的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苍蝇叮过的食物,不生食海(水)产品,隔夜饭菜要煮透,要尽量避免在校外无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无健康证的摊点及小吃店进食。此外,要注意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做好垃圾及污水的处理,灭蝇、灭蟑。

拓展:你觉得自己身上有哪些不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你会怎么去做呢? 那么是不是学习好的同学即使卫生习惯不好也可以呢?同学们,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现。对于个人来说:是否讲卫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只要人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世界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假如你看到了有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办?你会说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

第三篇:针灸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套针疗法简介

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针灸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套针疗法简介

套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皮下套管针灸针(简称套针),通过皮下浅刺治疗以疼痛性疾病为主的一种新针刺方法。套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套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腕踝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这个传统就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官针篇》介绍了五刺、九刺、十二刺,其中就有浮刺(傍入而浮之,以治筋急而寒者也)、毛刺(刺浮痹于皮肤也)、直针刺(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而浅也)等浅刺皮肤的方法。套针同浮刺,刺在皮下浅筋膜层。

套针疗法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践,都离不开中医针灸学的经脉、皮部和经筋的经络理论,离不开穴位和阿是穴的腧穴理论,离不开浮刺、沿皮刺、摇针法、青龙摆尾、苍龟探穴等针刺方法的支撑和指导。套针疗法的操作特点

套针疗法的操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在痛点进针,而在痛点周围进针

套针疗法的进针点并非在病灶局部,而是远离痛点在压痛点周围沿经络皮下进针(针尖对准痛点但也不刺达病所,距离痛点少则2~3厘米,多则5~6厘米甚至更远),仅仅将痛点作为一个靶向目标(靶点)。

国外治疗痛证的“肌筋膜松解术”也不碰及痛点,而是用双手拇指深压痛点周围或扳机点两侧,并沿着肌纤维的分布走向,向外朝肌肉两侧的末端加压按摩。

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皮下浅刺

套针疗法运用《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引皮乃刺之”(即顺着皮肤浅刺)的针法,所涉及的组织仅仅在皮下组织,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表皮、真皮和浅筋膜层。

《黄帝内经》以及现代的《针灸学》教材,在进针方法中都明确地记载有直刺、斜刺和沿皮刺。还有皮内针法和皮肤针法这样的仅仅只刺激皮肤的浅刺方法,这些刺法和针刺工具,都不要求深入到肌肉层,都有很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不要求得气

腕踝针是治疗痛证的有效方法,是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特点是临床治疗取穴少,操作简便,用毫针浅刺皮下,疗效迅速可靠。套针疗法也不要求得气。所谓“不得气”,其实属于一种“隐性循经感应现象”(这个术语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全国经络现象大普查时提出来的),因为针刺本身是会有感觉的,只不过由于针刺浅,针尖透皮后感觉不明显或无明显“感传线”罢了。这种刺激信息仍然能沿着经脉循行趋向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甚至下针即效。正如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盛善本主任医师在评论套针疗法的前身腕踝针疗法时所说:“所谓无针感,无非是刺激十分轻微……皮下平刺虽然基本上没有感觉,但不等于说没有刺激。刺在皮下,进针一寸半(但要摇动针身),还要留针,这就给予人体一种持久的轻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推动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无感觉,并不等于说不得气,只是得气不通过针感表现出来。” 特殊的行针手法

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弧形摇摆动作是套针疗法的特色和重要环节,也是套针疗法效果好的重要因素。虽然有别于传统针刺疗法的提插、捻转以及其他单式和复式补泻手法,但是与古代针刺术中的摇针、青龙摆尾同出一辙。留针时间长

套针疗法由于启用了无毒的软套管,能够较长时间留针。留针过程中病人没有不适感觉,甚至不会注意到针具的存在,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和障碍。安全无副作用

安全性能是任何一种医疗用品的首要条件和标准。套针疗法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因为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不会伤及任何脏腑组组织器官以及大的神经、血管,留在体内的软管也无毒性,故而非常安全。医生容易操作,病人乐于接受。传统针刺引起的滞针、弯针、断针现象也不复存在。在海内外培训、应用近二十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例意外事故。套针疗法作用机理 皮部理论的支撑

套针疗法刺在皮下,作用于皮下组织,讨论套针疗法作用机理就一定不能脱离中医针灸学的皮部理论。

传统的艾灸、热熨、药物敷贴、药物熏洗、拔罐等疗法也是通过对皮部的温热刺激发挥治疗作用。后世的皮肤针疗法、皮内针疗法、挑刺疗法、割治疗法以及现代的磁穴疗法、腕踝针疗法、套针疗法、激光穴位照射、紫外线照射疗法等等都是建立在皮部治病的机理上。

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十二经脉的参与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所说:“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所谓“以经脉为纪”,就是以经脉为纲领的意思。既然皮部是以经脉为纲领的,套针疗法又刺在皮部,那么,套针疗法无论是定点还是进针,也都不可能回避十二经脉。套针疗法治疗偏头痛或颈椎病,除了在颈3~4椎旁向上刺激以外,远端常常要配合选用上肢外侧前缘或正中部位的刺激点。这里的“上肢外侧前缘或正中”部位其实就是手阳明大肠经或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的部位。

套针疗法治疗胁痛,除了在疼痛的局部顺肋间对脊柱刺激以外,远端常常要配合选用上肢或下肢外侧正中部位的刺激点,其实也就是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少阳胆经循行的部位。

套针疗法治疗腰背疼痛伴发坐骨神经痛,除了在疼痛的局部刺激以外,远端常常要配合选用下肢后缘或下肢外侧正中部位的刺激点,其实就是足太阳膀胱经或足少阳胆经循行的部位。十二经筋的连系

十二经筋即十二经脉之气聚结于筋肉、骨骼、关节的体系。套针刺在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和浅筋膜层,离不开十二经筋的连系。

《灵枢·经筋》篇对经筋为病,提出了“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所谓“以痛为腧”,既泛指病变之所在,包含局部取穴之义;还寓意借助痛点为依据取穴的意思,比如与痛点左右对称取穴、上下前后对应取穴等等。

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与痛点左右对称取穴应回归到《黄帝内经》的谬刺法、巨刺法;而上下、前后对应取穴则离不开传统针灸学“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

凡此种种,都是套针法在痛点上下选取进针点的依据。从经筋的组织结构、病理反应和治疗原则、选穴方法来看,皆同套针疗法查找压痛点、确定进针点、浅刺皮下筋膜息息相关。

套针疗法查找的压痛点、触发点、扳机点,又称“肌筋膜激痛点”,属于皮下软组织中的一种有形的、可以用手指触及的、在压迫时病人会感觉到疼痛的病理反应点,与中医针灸学所说的会导致病人局部或全身诸多的疼痛和不适的“筋经病灶”(在肌筋膜、结缔组织等存在的病理反应点)很类似。

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盛善本主任医师在评论套针疗法的前身腕踝针疗法时说:“腕踝针如能在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方针下同经络理论进一步结合起来,还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此理用于套针疗法,同样如此。而且还更有利于阐释套针疗法的作用机理。这段话也是腕踝针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张心曙教授在他的《实用腕踝针疗法》一书中主动引用的,体现了一个医学专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阿是穴的作用

阿是穴是针灸学腧穴分类的一种。所谓阿是穴,实际上也就是一些没有固定部位、没有既定穴名、没有纳入十四经的穴位,以压痛点、过敏点、麻木点、结节、条索状等病理反应为主要目标。

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阿是穴同中医学的“筋经病灶”很类似,也是现代套针疗法临床诊断的目标。套针疗法在病痛局部或远端的进针点如果并不是经络循行线上的某一个穴位,那其实也是应用了针灸学的“阿是穴”理论。部分腧穴的配合

用套针疗法治疗胁肋疼痛,除了在疼痛的局部刺激以外,远端常常要配合选用上肢外侧的刺激点外关穴或支沟穴,下肢外侧的刺激点风市穴或阳陵泉等。何况,有不少压痛点和扳机点还与传统针灸穴位高度吻合。

用套针疗法治疗很多疾病,经常就会使用传统针灸穴位作为进针点,如治疗牙痛用足阳明胃经的颊车穴,治疗颈椎病、肩周炎以及颈肩综合征用手阳明大肠经的巨骨穴以及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等等。摇针手法的运用

“摇法”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篇:“摇大其穴。”金元时代窦汉卿《针经指南》将其列为行针十四法,明朝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将“摇法”列为下针八法之一。针灸大家汪机在《针灸问对》中说:“摇,凡退针出穴之时,必须摆撼而出之。‘青龙摆尾’亦用摇法,故曰‘摇以行气’。”

摇法分“直摇”和“卧摇”两种。直摇法是针身直刺,左右摇动针柄,可以加强针感;“卧摇”法是沿皮下刺针,手持针柄,将针左右摇摆,如“摇橹”之状,可以行气,促使针的作用向一定方向传导。

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套针疗法的“摇法”具有行气作用,这种气的作用力正如鱼尾摆动能让鱼在水中向前游动,摇橹能使水中的小船前进一样,能作用到针尖指向的疼痛部位(压痛点、扳机点),发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治疗作用。

套针疗法的所谓“摇摆”具有行气的作用,因而在操作中强调:“进针部位应同病灶在关节的同一侧,不要隔着关节,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这本身就体现出套针所谓的“摇摆”有行气的作用。套针疗法基于传统针灸学

综上所述,套针疗法并非同传统中医针灸学没有关系,相反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理由很明显,也很简单:一是套针疗法本来就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浮刺”法;二是腕踝针疗法也源于传统针刺疗法;三是套针疗法又是在腕踝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一源三歧、一针三代,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套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还是套针疗法的临床实践,都未脱离传统针刺疗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

套针疗法是在《黄帝内经》和传统针灸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法,同传统中医针灸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且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的创新。套针疗法主要沿皮下经络走向进针,针尖指向病所,施行摇摆手法后留针,可振奋皮部之经气,起到激发和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这个过程不断沟通和加强机体的气血,营卫有序地循环运行,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加速血液循环以促进病变炎症吸收,达到镇痛消炎使病变组织修复,促进新陈代谢,纠正气血偏盛偏衰之过的目的,最终使人体各部位平衡协调,治愈疾病。

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目前,多功能皮下套管针灸针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列为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责任和任务是要将套针疗法发扬光大,深入研究一些有关机理问题,比如不“以痛为腧”的问题,不要求“得气”的问题;更进一步扩大适应范围,提高适应症的疗效以及巩固远期疗效问题等。

以上内容均由中华中医药发展促进会摘自中医中药网

第四篇:中医科、针灸室工作制度

中医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

(2)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书。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按照“中医或中西结合病历基本规划”要求认真及时书写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针灸室工作制度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漏针、断针。

(3)采取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4)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至零位。

(5)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更换。

(6)针灸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第五篇: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

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

三界镇中 王成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溺水”的有关知识,特别是造成溺水事故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溺水案例,出示一系列溺水事故的数据,让学生了解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性;通过视频学习溺水急救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同时感悟生命的宝贵与来之不易,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急救措施的学习过程中,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溺水事故案例及据资料、溺水急救措施教学视频、心肺复苏术教学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浏览溺水事故案例摘选,导入课题

1、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游泳一直都是我们青少年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然而由于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等原因,很多溺水的惨剧也因此而发生了,就像大家刚刚在视频里看到的那样,年轻的生命因此而凋零。溺水已经成了危害青少年生命安全的重要杀手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溺水案例和数据报告。

2、师生共同观看溺水事故的案例。

3、师生共同观看溺水事故数据报告。

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溺水事故俨然已经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事故的有关知识,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那么,我们青少年该怎样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学习的课题。

二、新课展开

1、一旦发生溺水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师生共同观看溺水急救视频)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看的视频,来归纳一下,如果发生溺水事故,我们该如何进行急救呢?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教师问题)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遇到溺水事故,我们应分两方面采取急救措施: ★溺水者上岸前急救措施:

(1)溺水者自救:溺水者应该尽量保持冷静,而不是胡乱挣扎,然后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浅而吸气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等待救援。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若因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立即呼救,自己将脚趾屈伸,并采用仰面位,浮出水面。

(2)发现溺水者的人:如果有救护器材,如救生圈、长绳、竹竿、木板等,可将其抛给溺水者,并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并及时打电话报警。★溺水者上岸后急救措施:

在等待救护人员赶来的同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救助溺水者:(1)溺水者上岸后,若其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不要坐等医生到来或不经处理直接送医院,丧失最初宝贵的抢救时机。

(师生共同观看《心肺复苏术》的视频,看完后,教师请一学生扮演溺水者,自己扮演救护者,一边讲解,一边给学生示范急救措施,让学生能够

更形象的了解急救方法)

请两组代表,上来演示急救过程,教师从旁协助,其他学生在旁观看,指出两组同学在急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2、如何预防溺水?

师:溺水事故是青少年生命的重要杀手,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如何预防,那么像刚才案例中那样的惨剧也会少很多,所以,我们不仅要会处理溺水急救,更应该把预防溺水放在首位。那么,如何预防溺水呢?(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要严格遵守“四不”:

① 没有家长带领,小孩子不能偷偷地结伴去游泳。② 不能去不知水情、地方很偏僻的小河、池塘里游泳。

③ 为预防抽筋,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用水淋湿身体各部分,不能马上下水!

④ 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在没有大人及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能逞能比赛。

三、课堂小结

生命是宝贵的,因为它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对学校、对他人负责。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能够学会预防和处理溺水事故的方法,更能够学会珍惜生命,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

下载如何应对针灸中折针事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应对针灸中折针事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教案)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健康成长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 合川区龙凤镇中心完全小学 陈毅 一、教学内容: 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溺水......

    针灸对不同肥胖类型的应对方法

    针灸对不同肥胖类型的应对方法 对于肥胖的人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可以瘦下来,肥胖不因想美观,而且还会让很多疾病缠着你,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应该将减肥进行到底。现在的减肥......

    广中医针灸推拿学毕业实习大纲-本科针推专业

    针灸科实习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的循行、体表路径和主要病候及主治病证; 2、掌握常用腧穴的正确定位、取穴法、主治和刺灸法; 3、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施治的方法,......

    美国应对事故风险的手段

    美国应对事故风险的手段在多数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和无过失补偿在事故风险分散和受害人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美国主要依靠市场化运营的保险,尤其是责任保险分散事故风险,救济事故......

    炼铁高炉事故及应对措施[最终版]

    炼铁高炉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高炉冶炼事故主要有低料线、管道行程和崩料、悬料、风口灌渣、炉缸和炉底烧穿等。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酿成大祸。 1.高炉突然断风处理 高炉突然断风......

    事故案例学习后的应对措施(最终)

    事故案例学习后的应对措施 2012年12月3日,公司在生产调度会上宣贯学习“7.11”CNG 槽车加气柱拉断事故。另根据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组织学习了11......

    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

    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俗称“面瘫”,古人多以风痰阻络立论,常用牵正散治疗,但临证用之,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现代医学根据面神经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颅外型与颅内型(后者有同侧舌前2......

    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现状和应对措施

    溢油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这些资源。由于溢油对不同岸线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对溢油的敏感性也不同。溢油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各类岸线对溢油的敏感程度排列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