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5:2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2月5日

调查地点:陕西省富平县薛镇韩村

调查对象:陕西省富平县薛镇韩村村民

调查目的: 我是农村孩子,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一直在外远离家乡上学,但是无论通过家人、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变化。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民种田积极性一直不高。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田积极性难以提高呢?为了了解真正原因,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背景资料:

从全球角度看,近年以来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日益紧张,世界粮食储备是20年以来的最低点,国际粮食储备只能维持全球人口53天的粮食供应,部分国家出现了排队抢购粮食的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中国、越南等国家已经限制和停止粮食出口。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世界粮食恐慌。从国内看,要想养活13亿人口,90%以上的粮食靠自给,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前所未有。近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出台了多项相关支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恰恰这几年国家和政府也是很重视“三农”问题的,早几年颁布实施了农业费改税政策,解决了农业问题上征收费用过多过重和乱摊派的问题;近年又在全国陆续实施免交农业税收,并实行了种田有补助金的政策,让农民种田种地可以完全实现纯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去年,农村实现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这又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的政策,提出了“确保全省粮食生产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增,质量效益稳中有增,在大灾之年确保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目标要求;永州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的要求在全市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中提出了“扩面积、增产量、不抛荒”的要求,市委书记黄天锡同志强调:粮食安全生产问题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必须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各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

一、富平县农业基本概况

富平县位于关中平原北部,距省会西安60km,全县土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辖24个乡镇,总人口78万。

富平县是陕西的农业大县,土地肥沃,光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素有“九峪肥田”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奶山羊基地县,中国柿乡、全省优质小麦、苹果、蔬菜和肉牛生产基地县。年粮食总产6亿斤以上,优质专用小麦已发展到25万亩,果品总面积20万亩,花椒8万亩,蔬菜12万亩(次),总产3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7万亩,是西安、陕北、宁夏、山西等地的重要蔬菜供应基地,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富平旖旎果蔬示范园、渭北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王寮兴户、小惠牙道、留古惠刘等一大批反季节无公害瓜果菜生产示范基地,九眼莲藕、杂交茄子、小甜瓜、玉女果、洋香瓜、东升南瓜、七彩辣椒、人参果等产品以其高质量、无公害和精美的包装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奶山羊存栏18万只,牛存栏3.79万头(其中奶牛8300头),生猪12万头,家禽220万只,奶、蛋、肉总产分别为5.89万吨、1.59万吨和1.6万吨,全县人均畜产品占有量达121公斤,畜牧业产值1.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农业初步形成了粮、果、菜、奶四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们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始终坚持以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农业为发展方向。乘西部大开发和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康步伐为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纵观种田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在国家如此关注和重视“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农民为何还要丢弃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行业呢?带着这一些疑问,笔者通过走访农民、与农民座谈等方式,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那一代视土地为“命根子”、“金旮旯”,认为只要自己勤劳,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吃喝不愁,就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的广大农村年轻人更喜欢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期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强壮的体魄更快、更直接、更简捷、更省力的获取更大的收入来改善生活。加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代化的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耕作无法进行,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强大的劳动强度致使年轻的农民对种田失去了激情。

(二)、“打工族”纷纷远走他乡,种田主力军锐减。据农民自己测算: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每月收入至少2500元到3000元,就是在当地搞建筑、装修的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是2000元到2500元,哪怕就是一个杂(小)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少也在1200左右,而农民种一亩地的粮食剔除籽种、肥料、农药等必备的生产成本投入一年下来也就是800元,远远不及一个杂(小)工一个月的收入,况且种粮琐事多、花得时间与精力大,仅靠种粮很难改善生活条件,而务工既单纯直接且收入又相当可观。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致使广大农村青年毫不犹豫就选择外出创业,造成种田的主体流失。

(三)、农业技术人才匮缺,农业生产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就汉阴来看:由于受政策体制、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近几年安排到乡镇工作的大多不是农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是复退军人,这一部分基本没有学过农业科技知识,更不懂农业技术,所以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农业的业务指导。乡镇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也就仅仅停留在组织几场培训、发发宣传资料、宣讲宣讲中央的新政策上,泛泛而谈,没有人真正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地给农民讲技术、讲要领,很难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所需的科技知识,形成了农民对新技术不会用、不敢用,从而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

(四)、惠农政策落实不匹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方式不尽合理,发放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未按实际种粮面积,而是按照农户农税改革的计税面积统计发放,导致未种粮食作物的耕地也得到了补助,造成了“粮补”、“良种补”均变为“地补”,形成了农户只要有耕地,种与不种均能领到补助款,这显然有背政策的初衷。在化肥、农药等必备农资方面,国家对其涉农生产企业进行了政策补贴,但由于经销环节过多,农民并未得到太多的实惠,化肥、农药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加大,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农民种田积极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脆弱。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不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开工实施,使与农业生产涉涉相关的路、渠、堰、堤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生态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使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旱涝保收仍难以实现。

(六)、物价上涨,农资投入和家庭生活开支过高

一户普通农村家庭的人均全年生活开支近2000元,具体开支如下:

主食:630元、食用油:80元、食用盐:20元、副食品猪肉等:400元、日常用品:300元、人情开支:400元、燃 料:100元。

按照一户人家五口人计算,全家一年共需生活开支10000元。还不包括子女的抚养、教育,医疗及其赡养老人的费用支出,而这几项开支却是农村家庭最重大的投入。单就教育一项来讲,一个小学生年均所需费用500元左右;一个初中学生全年所需费用不少于1500元;一个高中学生全年所需费用7000元左右;一个大学生一年费用在10000元以上。如果一户农村家庭负担着一个大学生读书的话,家庭经济就严重入不敷出,负担一个高中生就要借债度日。但在农村因为一般都生有两个小孩,所以经济负担问题可想而知。

三、几点建议政府的高层应该要重视当前农村的现实问题:首先,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大量的田地没人耕种,大片的良田是一片荒芜。上面的优惠政策虽然是层出不穷地出台,可是真正落实到人头的却只有五折甚至更少。第二,城市发展有了农民生存的空间,大、中、小城市都在高速发展,农村的区域优势肯定不能与城镇相比。所以发展不同步导致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城市负载压力过大,另一面是农村劳力大量外出造成农村萧条。

(一)、严格控制农资价格,适度提高粮食价格。为了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应在政府或相关部门共同作用下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坚决查处乱涨价的行为。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让农民种田有利可图,从而吸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务农,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把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增加农业效益,以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

(三)、促进土地规范流转,提高耕地规模效益。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自愿、依法、规范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制定土地规范流转的有关政策,做好农户的生活安置和生产安排,将耕地转包给种田能手或种粮大户耕种,发挥耕地在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农村耕地的种植效益。农村金融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保险部门要创新适合“三农”的保险产品,不断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完善农业直补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现行的直补政策制约着农业的发展,种与不种,种多种少都有补贴,建议改变对农民种地补贴方式,将补贴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农业自然风险,增强农业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农业物质投入的经济效益。

(五)、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目前农民种植规模较少,商品化程度不高,也是影响到农业效益进而影响到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这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证了农民基本平均分得了一份土地的同时,也使土地耕种的规模受到影响。分散的农户种粮技术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也就相对较高。这些分散的农户,种粮的目的也主要是解决自己的口粮,商品化的程度不高。要使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机械化、集约化耕种,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化,就应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

(六)、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处罚耕地撂荒的农户。现行的政策对农民撂荒没有任何惩罚,农户想种就种想不种就不种,呼吁政府尽快制定可操作政策和法规,对耕地撂荒的农户课以重罚,只有进行处罚,才能更有效的减少耕地撂荒。

四、总结

通过此次的调查,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协调能力,并且学会了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同时我也将我走访农户所得到的意见和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反馈给村委会,我希望对提高当地农民种田积极性可以有一定的帮助。农业的发展关乎全社会的进步,粮食的生产与13亿人民息息相关,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所以解决好农民、农业问题至关重要。希望全社会,尤其是作为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更应该尽可能为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关于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调查成员:丁杰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0日-2012年1月20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辛义乡

调查对象: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辛义乡村委会及当地农民

调查目的: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及发展状况很熟悉,虽然一直在外面上学,但是无论通过家庭、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都在关注农村的变化。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植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这一系列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一直不高,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粮积极性那一提高呢?为了理解真正的原因,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查,陷阱次调查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农业发展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辛义乡,该乡面积约95.11平方千米,人口约6万人。一直以来,本乡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小

麦。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笔者所在地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近年来,玉米和小麦的持续增产,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连续保持上升的良好势头,农民的纯收入正加快增长趋势。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村村通公路的发展使得农村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近年深水井的发展使得农业灌溉正在逐渐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人们不再需要为灌溉而发愁。农民而开始真正地向小康发展。

但是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冷静、理智地看到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看清农村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差距,认清城乡差距,找到农村发展的支撑点,才能更好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确实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快速发展的问题,这些因素同时制约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粮食作物的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问题如下:

(一)农业结构单一,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作物仅仅局限于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主要局限于棉花。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都不高,已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状况及水利条件落后,制约着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农业生产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地解决。农业生产缺乏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与销售严重脱节,农业生产体系的综合效益低下。农村本身没有形成相对独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缺少独自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

(三)科学技术没有真正发挥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农民自身的的科技水平较低,国家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不到位,农业生产中对新技术的应用太少,农业生产工具更新换代周期太长,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增值作用较弱,科技贡献占农民增收的比重太低。农业的耕作方式还主要是传统生产的继续,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标准甚远。

(四)农村信息闭塞。农民缺少市场意识,农忙季节时只管自家农活,缺少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和及时了解,投机商利用农村信息相对滞后的空子,压制农产品的价格,损害农民的利益。此外,农业补贴时常不能及时发放到农民手里。

(五)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农业从业人员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缺少适合操作先进农机具的人员,先进的生产工具不能很好地得以推广和应用。

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归根结底是种粮所得的收入不高远不如其他。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发展,社会多元化越来越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笔者所在镇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外出打工或者经营生意等多种方式来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种粮已不再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削

弱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一)种粮的成本较高

农资产品物价高,农业投入成本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我国劳动力的成本正在逐年升高,加之一些国内外其他因素,农民种粮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种植任何农作物都离不开化肥和农药,据笔者了解,几年前化肥的价格是一袋儿十几块钱,现在已经到了一袋儿三十五块钱左右了,每年每亩地至少需要施三袋磷肥和三袋氮肥,约210元;农药的价格也涨到每瓶几元或几十元不等,但几乎所有农药价格也都出现了几倍的涨价,每亩每年地需要50左右的投入;再加上灌溉成本也高,每亩灌溉一遍地需要40多元,根据年降雨量,每亩地大约需要灌溉5次,计200元;一年两次的种子投入的成本约45元;一年四次的农机器械的使用约80元;此外,农业生产的其他方面也

需要一定金额的成本投入。

尽管粮食价格也在上升,笔者所镇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现今以这两种的农产品做分析:玉米的价格由几年前的六毛多钱一斤涨到现在的九毛钱,小麦由几年前的七毛多钱涨到现在的不到一块钱一斤。笔者所在镇人均约有一亩地略多,如果最好的产量计算------小麦亩产900斤、玉米亩产1100斤,每亩地每年毛产值约1800多元人民币,以上几项主要成本,每亩地的年净产值不足1200元钱。平均,一个四口之家拥有六亩耕地,一年纯收入将不足7200元。从以上数据可知,粮食价格的上涨不到之前的两倍,但农业投入的成本却增加了几倍,而政府对农业的补贴还不能完全抵消农资涨价的影响,农业投入成本的增加比产出值增加要多得多。这样一来,虽然增收,农民的净

收入仍然十分有限。

(二)农村农田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首先,由于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村尤甚。笔者家所在村的交通状况在全镇是比较好的,可一直到三年前村里才修了第二条村村通公路,交通依然存在严重的瓶颈现象。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交通不发达会直接导致信息的闭塞,间接影响农产品的输出。据村民反映:“如果把化肥种子等运到交通不便的地方,价格会比一般贵一些”。其次,本镇缺少能用于灌溉河流,浇地只能使用地下水。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前可以用作灌溉的水井,现在都变成了枯井。而打一口深水井的成本很高,需要几十万元的花费,并且灌溉成本也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农也成本的增加。此外,部分村庄,例如笔者所在村,没加每户的农田都很分散,每户每块耕地面积在两亩左右,每家每户的农田都呈狭长的一小块,这也制约了先

进农业生产工具的应用。

(三)农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于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对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农民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单一,仅限于传统的玉米和小麦,普通的粮食作物缺少科技含量则缺少市场竞争力,产品当然卖不了好价钱。现存的耕作方式本质上还是传统方式的延续。信息渠道闭塞,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很低,绝大多数农业尚未享受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相当数量的农民从未接触、使用过互联网。这导致农民不能及时地了解有关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信息。对于农作物的选择也比较单一,只是局限于传统的个人喜好,自己想种什么了就种什么,不能做到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种植选

择。

国家和政府举办的科技下乡一类的活动,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农民的落后的科技知识水平。政府的科技指导力度还不够大,农民只能通过以摸索的方式尝试这条路。探索就难免失败,农民在不懂科学技术的时候盲目使用反而容易造成了经济损失。据笔者了解,去年,笔者所在村有一户农民,尝试种植大棚蔬菜的,由于管理不善,大棚起火,血本无归,损失惨重。

(四)经济作物的冲击

种植粮食需要每年播种、收割各两次,如果种植经济作物,通常只需要一年种植、收割各一次。考虑与外出打工结合,有村民给笔者算过这样一笔账:少播种、收割一次,大约可以节约半个月的时间,如果出打工,大概可以挣到1000块钱,并且经济作物产出并不少。

(五)外出打工的影响

外出务工对农民的种粮的影响是双向的,据笔者了解,多数农民只选择在农闲时节打工,农忙时节扔回家务农,平常时节有留守在家的人就足以照看好自家的耕地,因此对现阶段、现有的农村科技水平来说,这对粮食产量影响并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长此以往,缺少农业从业人员真正地关注、使用、改造农业新技术,农村的生产力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将进一步落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农村将更加落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民工暂时的打工挣钱不能真正解决农村落后,农民贫穷落后的局面。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如果农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外出务工上,而不学习先进农业生产知识,政府对三农的科技投入、支持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就不

可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六)国家补贴政策存在缺陷

从2006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农业税赋,还相继出台了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政策并没有达到激励农民的目的。

国家发放的是粮食直补金,而且是根据税改前的计税面积发放的,造成“粮补”变“地补”。良种补贴是也是按计税土地上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的。这样的情况使农民觉得只要手中有田,就有补助钱,这显然是违背政策初衷的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有时种粮的人和不种粮的人会同时拿到补助,无疑使种粮的人有种不平衡感,也就磋商了他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直补的政策初衷是好的,可是一旦到了基层实际操作层面就变得复杂了。

(七)农业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指导

实事求是的说,我村的种粮条件并不好,效益低也不是怪事。但是,对于这类不存在极特殊问题(如沙漠、盐碱地等)的地区,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结合实际解决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规模种植,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可是,就目前条件来说,不止这个村,全镇都找不出一个专业人员,实行科学农业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另外,从国家角度而言,对农业科技投入较少,这也是农业技术水平低的原因之一。

(八)乡村领导的专业性、重视度不够

其实,镇里也有专门的农技人员,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专业农业知识,无法发挥实际的作用。

如今乡镇主要工作都放在发展经济、壮大工业、做大财政蛋糕、招商引资和计划生育等方面,村作为直属机构也只能追风。还有,取消农业税以后的农业对财税的贡献更小了,因此也就更加不受领导们的关注了。

三、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对策和几点建议

(一)以农业科技为助手,因地制宜

改变作物单一的现状,从科学出发为不同的田地选择适宜的作物,可以更多的引入经济作物。让现今倡导的绿色农业、科技农业也能在我村发芽、开花、结果。为了让科技发挥它的伟大作用,应该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不得不承认粮食生产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推广。而提高粮食生产率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事实上,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意义不仅局限在这个层面上,它可以有效的提高粮食质量,降低粮食成本,增强中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合理补助种粮农户

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补贴方式。最近,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最好能以卖给国家多少粮食进行补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有些类似几十年前的“大锅饭”,搞的是种多种少种好种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因此在理论意义上,国家按农民交粮量直补给粮农,农民交粮越多国家补贴越多,政府高价买进粮食之后再剥除种粮补贴部分平价供应给市场,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控制了粮价不再上涨。

其次,提高农民种粮的补贴标准。2004年国家决定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而且补贴的是数额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中国的农民太多了,总数上的增加平均到每个农户手中的补助资金就少了。所以建议财政部门能否综合考虑农民的种粮成本、收购价以及市场物价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补助的数额,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把种粮当成不说是一种乐趣,但最起码不再弃之于不顾吧。

(三)解决农资价格高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降低农资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要从农资企业自身寻找解决途径。目前,农资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如垄断、中间环节过多等。在这样的条件下,控制了垄断就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了中间环节就意味着服务了百姓。

正像有人提出的那样:要对农资生产企业开征价格调节基金。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按照与企业产品出厂售价成正比确定征收比率,即售价越高,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就越多。同时,也要保护农资生产企业的利益,对农资市场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而国家收的农资价格调节基金也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返补给种粮农户,增加他们的收入。

(四)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在分析现状时提到了抛荒和半抛荒的现象,这类的问题必须通过完善土地经营制度来解决。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在上述的一些措施已经付诸实施,种粮的基本状况已经有所改观的前提下,仍然出现这种现象的话,要对相应的农户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收回抛荒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违法抛荒者重新承包土地收取耕种保证金等等。

虽然家住农村,但是这次实践让对农村生活我有了更深的了解。真心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够得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

(五)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

水利设施建设对于粮食生产来说至关重要。现在国家对大型水库有部分转移支付,但资金还远不够。如郴州市宜章县目前对于 4大灌区的维修费就需要7 000万元,而上级下拨的资金每年只有几百万。同时在农村地区存在更多的还是中小型水库,数量众多、分布很广、险情也较大,资金投入显得更加不足,小Ⅱ型水库根本无资金投入,小江小河基本上无人管。水利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力度较大,完全靠地方,难度很大。所以国家应该对水利设施建设给予更大的关注和资金投入。对于部分地方来说,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修缮还关系着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极大地增加旱涝保收耕地面积,极大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农民种粮的风险也少了很多,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六)提高粮食生产率为目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粮食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更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推广,因此,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攻关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是提高粮食生产率的有效手段。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国家在农村科技研发和推广等农业生产服务体制上应加大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中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

(四)总结

通过这次的调查,就够个人而言,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协调能力了,冰洁学会了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同时我也将走访弄好所得到得意见和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反馈给村委会,我希望对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有所帮助。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篇:改善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推荐)

改善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叶仕欣 黄梦瑶

背景资料:

从全球角度看,近年以来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日益紧张,世界粮食储备是20年以来的最低点,国际粮食储备只能维持全球人口53天的粮食供应,部分国家出现了排队抢购粮食的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中国、越南等国家已经限制和停止粮食出口。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世界粮食恐慌。从国内看,要想养活13亿人口,90%以上的粮食靠自给,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前所未有。近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出台了多项相关支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恰恰这几年国家和政府也是很重视“三农”问题的,早几年颁布实施了农业费改税政策,解决了农业问题上征收费用过多过重和乱摊派的问题;近年又在全国陆续实施免交农业税收,并实行了种田有补助金的政策,让农民种田种地可以完全实现纯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去年,农村实现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这又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的政策,提出了“确保全省粮食生产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增,质量效益稳中有增,在大灾之年确保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目标要求;永州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的要求在全市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中提出了“扩面积、增产量、不抛荒”的要求,市委书记黄天锡同志强调:粮食安全生产问题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必须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各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

调查缘由:

因参加了我省首批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有幸通过2008年八月中旬被组织分配到零陵区珠山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从零陵区到珠山镇的几次往返车程中,我不时的把眼光投向窗外,可结果发现公路干线两边不远处的许多稻田都荒弃无人耕种,已经是杂草丛生。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湖南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而零陵区作为我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竟然有如此多的可耕种稻田被荒弃?这个问题一直都在我们的脑海中盘缠萦绕,带着它,我深入到我所赴任的村进行了走访调查。根据调查了解到的现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写下了以下粗浅的文字,希望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一点点作用。现就北门口一个村的调查情况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位于零陵区珠山镇的北门口村,长期以来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该村有村民810人,水稻种植面积980亩。村里的稻田在2005年以前是全部都被耕种的,而现在实际被耕种的总面积不足600亩,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耕种面积锐减三分之一以上。经以上背景资料显示,全球粮食供需紧张,我国党中央国务院这几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多项支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可就是这样,为什么稻田还是没多少人愿意种。在走访调查过程我们发现其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种田收入过低

一般种水稻的周期是110天左右,从这一时间看一年两季的种水稻就几乎套住了农民全年的时间。一亩田单季能产稻谷450公斤左右。现在的稻谷市场收购价格为早稻:78元/百斤,晚稻:92元/百斤。按一年种两季水稻和每亩产出450公斤稻谷算,每年每亩田的毛收入不到1500元。种田的成本像种子、农药、化肥、农膜,还需要购买相应的工具;播种、收割,要是遇上旱灾,抽水灌溉的机器和燃油。我们避开农民付出的劳动力成本和机器等不谈,农民种一亩田的成本

是220元左右,除去这些开支,农民种一亩田可收入就是1200元左右。按一户种植水稻10亩计算,一户农民的全年水稻种植收入仅为:12000元。

二、物价上涨,农资投入和家庭生活开支过高

一户普通农村家庭的人均全年生活开支近2000元,具体开支如下:主食:630元、食用油:80元、食用盐:20元、副食品猪肉等:400元、日常用品:300元、人情开支:400元、燃料:100元。

按照一户人家五口人计算,全家一年共需生活开支10000元。还不包括子女的抚养、教育,医疗及其赡养老人的费用支出,而这几项开支却是农村家庭最重大的投入。单就教育一项来讲,一个小学生年均所需费用500元左右;一个初中学生全年所需费用不少于1500元;一个高中学生全年所需费用7000元左右;一个大学生一年费用在10000元以上。如果一户农村家庭负担着一个大学生读书的话,家庭经济就严重入不敷出,负担一个高中生就要借债度日。但在农村因为一般都生有两个小孩,所以经济负担问题可想而知。

三、劳动力外流严重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农村现行劳动力大量外流。因为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农田荒废较多。据调查,该村原有总人口810人,除去老人和小孩等,有劳动力350人。而今,除过春节外在家的总人口不足300人,且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或者是妇女,在家的劳动力只有60来个人。外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人口的82%,并且留在家里的劳动力也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外出的,如果能的话大多也还是想出去的。外出劳动力的年龄从16到50岁不等。外出劳动力一般在外地工厂做普工或建筑工人,有小部分在本市做临时工,月平均工资在1000—1500元(包吃住)。就此工资标准,除去过年回家和请假时间每年按领10个月工资

算,这项收入也比种水稻收入高,并且无须多少资金成本投入。劳动力外流年龄层次现状分析:

1、16—25岁阶段,基本是初、高中毕业后,家庭无力承担继续教育所要付出的高昂费用,自己因为年轻又不想在家从事农业种植,所以外出打工。此部分人员基本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玩具或服装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厂从事普工。

2、25—40岁阶段,因为成家的原因,两口子不便于长期分开,这部分人员大多在就近的城市做临时工或自主经营小买卖。也有一小部分是两口子一起外出打工的。此部分人员在外打工大多是迫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现状。

3、40—50岁阶段,基本在外或就近城市建筑工地做苦力活,因为没有多少知识和职业技能,只能从事力气活。大多是因为家庭负担着一个或两个高中或大学生上学,年纪大了被迫在外面奔波挣钱。并且,此年龄段的人员家庭很多还因为孩子上学或建房等原因负有外债。从这些情况不难看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没有可用技术和什么知识,所以大多从事纯体力劳动。从外出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跨度也不难看出,农村外出劳动力呈“以能动就外出”的趋势。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笔者觉得,要缓解农村耕地种植面积锐减这一现状可参考以下途径。

一、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力度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是知识获得的最直接的途径。农村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压力大,农民种田赚不了多少钱,只好外出打工,结果是导致农村稻田种植面积锐减。而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又不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就加剧了地方经济的落后,而地方经济的落后又间接的导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引起了一种恶性循环。要解决稻田的耕种问题,就要发展地方经济,而地方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动力源。一个地方只有拥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才有发展经济的出路,而地方产业特别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实现。

对农村进行职业教育普查,针对农村人口、年龄等现实情况,加大对农村的职业教育力度。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农村职业教书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扶持,特别要关心针对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降低职业教育成本,以吸收更多的农村适龄青少年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加大对农村贫困学子的资助,多渠道的让更多的适龄人群能读得起书。由政府出面建设农村职业教育的“阳光工程”,对30、40、50人员进行在就业或就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让他们学有一门技术特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用知识改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愿意种地的用知识去耕种自己的田地,提高农民种田的效益。

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收入过底,说到底就是没有钱,如果能保证我们的农民朋友在家做事就能挣到钱,那还有谁愿意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做苦力活呢?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做苦力的现状是他们没有知识和技能造成的,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没有一门专长或过硬的知识储备,在强大竞争力的冲击下只能成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力。所以加大对农村人口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提高我国劳动力和国民素质、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必然途径,也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加大特色农业的普及

针对种水稻收入低的情况,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土地的实际情况,改种蔬菜或别的经济作物,像种植中药材或从事苗圃花卉培育业,也可从事鱼苗培育等。特色农业的转型可由两种方式进行,1、可由政府出面统一规划和管理,搞成片的特色农业试点区,由政府出资和联系收购与外销,当地农民只负责生产和劳动力投入。

2、也可自主进行农业种植改革,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单位面积种

植效益。用紧跟市场,保证销路的方式作为指导思想,规范和完善特色农业种植和普及;狠抓质量关,确保信誉。以此来改变农村种田种地收入过低的现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政府投入

组织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短期培训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对农民朋友进行种养植技术指导。经常性的发放农业技术知识的普及读物与农业专家现场知识讲座相结合,通过这些让农民朋友们更了解农作物的习性和种植要领。如,常见鱼病的预防和处理、幼猪的喂养要点、蛋鸭的养殖注意事项等。如果能经常有农业技术人员或专家下乡,为农民朋友们传授种养植技术,解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为农民朋友们维修农业机械和工具,帮他们改进一些生产工具和方法。这样的话,农民朋友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就自然提高了。在进一步落实近几年各项农业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和完善农村的稻田种植面貌。如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田机耕路的建设等。通过一系列的政府投入,加快农村、农业的建设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力度,切实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镇政府

第四篇: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日——8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沧州市献县

调查对象:本地农民

调查目的:调查现阶段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及研究更深层次原

因。为确保粮食安全,寻找可持续发展方法。

一,粮食安全十分重要

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粮食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无论是以国际组织所祈盼的目标来裁减还是实践所收获的效果来衡量,目前全球粮食安全依然没有解除危机,甚至某些指标还在恶化。

第一,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全球粮食储备处于最低水平,现在每年的粮食供大于求仅4000万吨。一旦出现大的全球行灾难,将造成全球粮食危机。第二,粮食价格滞留于高位。有的已经价格成倍增长。贫苦人民根本买不起粮食。

第三,全世界饥饿人口有增无减。09年全球忍受饥饿人口达10.2亿。而在中国,耕地仅占世界10%,人口却占世界的22%,十几亿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所以对于粮食问题,必须严肃对待,容不得一点瑕疵,因为这是我们的头等问题。

二,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80%的中国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仅为210公斤。土改之后人民的种粮热情被激发起来。到1984年,扭转了长期粮食短缺局面,人均粮食达到390公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尤其是1978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

下了红手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极大的鼓舞了农民的种粮热情,使我国粮食产量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在21世纪初期,虽然取消了农业税,还增加了种粮补贴,但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这是什么原因?

根据调查及查阅的资料,简单归纳如下:

第一,在价格方面。

以本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例。小麦1.04元/斤,玉米为1.05元/斤。本地为两季粮食,按一个壮年劳力可种5亩地计算,按现在最好的收成,一年收入为:1300×1.05×5+1.04×1000×5= 11500这不算种子、播种、耕地、化肥、农药、浇地、收割的费用。按一亩小麦算,种子30×1.4=42,播种20,耕地30,化肥尿素40+二胺80=120,农药5,浇地3×45=135,收割40,全部加起来为350左右。玉米最少一亩为大约120,全年最高收入为11500-470×5=8850。

如果种植经济作物,例如棉花、辣椒,按最好的年份算,棉花一年2800左右,辣椒4000左右,刨除管理费用一亩300,全年最高收入为18500。.这还不算人工费,如果按在本地打工算,一个月最少3000多,全年都有活,一年收入12×3000=36000,再除去不上班,一年最高30000左右。

这样一比较,高下立判。虽然现在粮食价格高,有各种补贴,但种粮仍比不上打工。

第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减少农业人口,加快城镇建设,这是历史趋势,是必然要经历的。现在我国农业人口已大幅减少。在全国各地,以城郊尤甚,存在大量空置农田,当地人等其开发,大多数人都以在城市打工为主要谋生手段,而以种地为副业。这样即可保障生计。

第三,大量农田被占。

在全国各地,大量农田被占,农民失去土地,只能以入工厂,入城市打工谋生,他们无地可种,成了没有土地的农民。

为了发展经济,城市周边建城、建厂大量征用土地,农民只能不再依赖土地。第四,种地人口大量减少。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科教兴国战略,实行多年,使年青人所占比例减少,中年人,老年人增多,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这就使壮年劳力减少,而年青人上学一部分,脱离了土地,其余的大多也不愿种地。由于大量壮年劳力大量流失,只

能由老年人种地,原来种地的都是“农民伯伯”,现在都是“农民爷爷”和“农民奶奶”了。现在农村只剩些老弱病残在种地,稍微有点出息的,基本都出去了,不出去,也是在本地的工厂打工。这就注定了种植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因而用地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第五,外来粮食冲击。

在我国种植是以家庭为核心,种植完全靠自己,各种机械工具,生产资料完全自己提供,由于个人拥有土地的数量少,所以单产虽然高,但总产低。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大部分人口在城市,只有少部分搞产业种植,为大农场耕作,一个农场主拥有上万亩耕地,拥有大量生产资料,全部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而且国家对其有大量的种粮补贴,所以美国粮食产量高,价格低,竞争力高,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冲击,对大豆、玉米冲击更为严重。

三,确保粮食安全,寻找可持续发展方法

实现工业化是我国几代人孜孜不倦努力的目标,但粮食安全是一个大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每个国人的责任。

我国在2000年已经进入小康社会,这一时期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流通保证。保障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并买得起粮食。但现阶段和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很大危机。相关研究初步发现,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将使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比2005年下降14%-23%。研究亦指出,如果夜间温度升高1℃,水稻将减产10%。再者,受气候变化影响,温度升高将加剧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干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缓慢或甚至停止,造成欠收或绝收。气温升高同时对害虫的繁殖、越冬、迁飞等习性产生明显影响,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在加入WTO以后,我们不得不放弃非关税壁垒,逐步降低关税及国内农业支持水平,国内农产品市场被迫逐一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是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加入WTO有可能对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产生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加入WTO有可能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到21世纪20年代时,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5亿,粮食

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在WTO框架下中国粮食安全对策:

1.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

2.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

3.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4.调整农业保护政策,给予农业以符合国际多边协议的有效保护。

5.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以密切注意国际粮食市场动态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在利用、节约土地办工业方面,可以开源节流,推广“广开模式”,实施围海造田计划,向海要地。

尽管粮食安全所遭遇的挑战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警觉,但粮食安全问题并非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区域性组织的单兵作战所能解决,未来需要制定一个全球性的应对方案。第一,提高全球性耕地的资本投入。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提高产量仍有很大潜力,比如有“粮仓”之称的乌克兰,目前的粮食单产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拥有大量耕地的俄罗斯粮食单产甚至更低,而巴西还有4亿多公顷可耕地尚未开发。

第二,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围绕着农业问题所进行的“多哈回合”谈判必须尽管结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相对的让步。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国凯恩斯集团应当大幅削减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以欧盟、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农产品自给国集团必须大量削减关税和配额限制,而二十国集团也应当尽可能地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

第三,创建协调性与联动性的国际机制。

(1)联合国可建立一个全球性粮库,履行“世界粮食银行”职能,并制定“特别借粮权”,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应对粮食危机,同时,“世界粮食银行”可以以优惠条件向出现短期粮荒的国家借粮。

(2)世界贸易组织可以获得撤销相关国家粮食贸易限制性规定的职权,即使一些国家需要设计新的限制规定,必须提前通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协商。

(3)经合组织负责制定全球性的生物燃料指南和保障措施,审查和评估相关国家发展生物质能的长期影响,并且指定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指导。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负责评估相关国家应对粮食安全危机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国际市场粮食产品及期货的分析和监督,建立对粮食投机行为的纠错机制和严惩规则。

以上方案,对改善国内、国际粮食安全有重大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时刻以实现祖国早日复兴为己任,努力学习,刻苦工作,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

【摘要】农民种植粮食受到政策的落实、粮食的产量和粮食的收益等因素的影响,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下降将直接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这对我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开展对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种粮情况及在种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可行性办法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关键词】 农民 种粮 积极性 原因 建议

调查时间:2012年2月9日至2012年2月14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承德市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双塔山镇下属17个行政村中的村民

调查形式:直接走访农户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出现了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甚至撂荒等现象。这个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2006年国家正式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的“三补贴”政策。从2007年开始国家还实行了农资综合补贴,2008年国家又出台了十项惠农政策。然而,由于种粮仍未走出“比较效益低”的怪圈,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国家粮食安全隐患。确保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本文将集中调查研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以双塔山镇为例,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基本现状

(1)基本概述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全市共辖八县三区,市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340多万人。承德旧称“热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双塔山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是区政府驻地,面积97平方千米,人口1.94万(2007年)。辖17个行政村:单塔子、下店子、西平台、东平台、三岔口、棋盘地、大龙庙、黄地沟、应营子、中营子、松树沟、白庙子、厂沟、团瓢、通沟、大元宝

山、小元宝山。

(2)承德市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类型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2万人,是一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传统农业大市,农业气候复杂,属于燕山与内蒙古高原地质的过渡带,属半温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北高,东南部低,丘陵居多。南北海拨相差1200米。北纬40°12′至42°40′,东经115°54′至119° 15′,平均海拔:300m--1500m,年降雨量: 400mm至800mm,无霜期:62天至180天,年有效积温:1800℃ 至3980℃,年太阳光能量L129至150千卡/cm2 ;地上水:33.9亿立方米;地下水:6.9亿立方米 ;年日照时数:2500至3100小时。主要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和多雷阵雨;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霜害较重。

(3)土地条件

承德市国土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截至2007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5927万亩(3951189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4551万亩(30342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8%;建设用地136.6万亩(91069.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未利用地1238.76万亩(8258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9%。

在农用地中,耕地总面积502.25万亩(334835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1.04%;园地119.69万亩(79793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63%;林地3394万亩(2262678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4.57%;牧草地403.86万亩(26924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8.87%;其他农用地131.6万亩(8773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9%。全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494万亩(32933.3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8%。

我市土地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土地总面积大,占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但耕地面积小,占8.6%。二是耕地总体质量低。从地形分布上看,全市有15°以上坡耕地145.26万亩(96840.1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8.9%;从耕地结构上看,水田和水浇地仅占20%,其余为旱耕地;从土壤肥力上看,多属于四、五级水平,三分之二的耕地属中低产田。三是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全市有沙化土地832.71万亩(555136.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1%。其中沙化耕地达171.31万亩(114209.6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4.1%。

(4)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成果

承德市补贴耕地284万亩,补贴农户76万户,受益农民257万人。承德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已于6月初基本完成,全市粮补资金已全部兑付到应补贴农民手中。此次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共涉及全市2514个行政村;补贴耕地284万亩;补贴农户76万户;受益农民257万人;市级拨付各县补贴资金1692万元,县拨付到乡镇直补资金1765.3万元,部分县从本级财政列支73.3万元。

承德市高度重视粮补工作,成立了以市长景春华为组长的粮食补贴工作小组,统一协调和组织全市粮食补贴工作。同时抽调财政、农业、监察等部门专人组成“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解释、基数测算、资金拨付、进度督导等工作。

在粮食直补工作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努力做到把握关键环节,确保政策宣传,核算余额到户、张榜公布到户、补贴兑现到户;加快粮补进度,坚持补贴区域面积核定加快,资金下达加快、兑付进度加快、坚持计税土地面积不变、补贴标准不变、补贴资金总额不变;及时兑付粮补资金,做到坚持直接兑付,不打白条;坚持按公示及通知书填写的金额足额兑付;坚持提供优质服务;坚持按程序兑付;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同时为保证粮补工作圆满完成,各级各部门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积极开展“回头看”活动,倾听农户反映,悉心听取群众对粮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粮补工作。

二、农村粮食生产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抛荒和半抛荒现象突出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突出表现为对农村土地的抛荒和半抛荒。深入农户调研时也发现大部分农户种粮只是为了满足自食口粮,于是种单季稻就足够了。目前大部分农户种的是单季稻,种粮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口粮和避免让乡镇干部为难。对土地进行抛荒或半抛荒是农民对种粮收益和比较收益很低的一种理性选择。

(2)水利设施的年久失修和功能弱化,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水利设施都是20世纪50~60 年代修建的,如今大部分已经年久失修,一些水库出现了渗水现象,一些水渠已经被淤泥堵塞。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因资金不足而无法修复,难以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排灌,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可见水利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当地人民最希望得到政策扶持的项目。水利设施落后,粮食生产保险业又缺位,种粮成为了一种高风险、低收益的生产活动。

(3)劳动力资源大量流失

据统计,随着北京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承德各县区约有10万余人进京从事建筑业和各种服务行业。在对农户的调研中发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将进一步加剧农村土地的抛荒,未来农村粮食生产和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同时外出劳动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从事农业生产者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这给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带来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稳定与快速发展

(4)粮食产品产业化进程缓慢

由于受基础条件、开发资金、技术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不快,其表现为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实力不足,品质不高,品牌不强,效益低下。大批粮食产品不能就地转化升值,没有粮食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也没发展订单式农业生产。

(5)农业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指导

我村的农业缺乏规模化,产业化,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知识传播途径不到位。如今乡镇农技干部主要工作都放在发展经济、壮大工业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其实农技干部也有苦衷,乡镇农技员自己也缺乏农业技术培训,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知识,无法指导农民。近年财政对农村基础

设施投入较大,但对农业的科技软实力投入却很少,因为经费不足,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难以进行,也影响了种粮效益。

三、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分析

(1)种粮收益率低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2008 年国家最低粮食收购价每50公斤早稻为77 元、晚稻为79元,即使以85元每 50公斤的市场收购价计算,每100平方米地种单季的成本大概是120元,单产60公斤,纯收益为负值。试想农民只种粮,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耕种事业上,可是辛苦忙一年,所得的收入却不够日常开销,不够孩子的学费,这可能有积极性呢?要想生存他就必须改变现在这种状态,自然就处在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状态。

(2)农资价格飞涨导致种粮成本加大,进一步抑制农民种粮收益

农资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农民拿到的补贴被农资价格的上涨给抵消掉。部分县(乡)干部指出,粮食价格没有市场化,而生产资料的价格已经市场化了,结果导致粮食价格上不去,农资价格却飞涨,种粮越来越没有收益。粮食价格名义上是市场化了,其实并没有。国家的最低收购保护价名义上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实际上起到了价格信号的作用,抑制了粮食价格的上涨;同时国家严禁粮食出口,国外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国内没有形成较大传导效应。虽然国家对农资价格进行了限价,但是效果不明显。本来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是一项重大的激励措施和惠民政策,结果却成了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的导火线,使得政策设置的目的严重偏离了预期效果。

(3)粮补政策存在缺陷

从2006年起相继出台了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作业环节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这些政策仍难以达到激励种粮的目的。国家发放的是粮食直补金,是根据税改前的计税面积发放,造成“粮补”变“地补”,良种补贴是也是按计税土地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这样的情况使农民只要手中有田,无论种菜或种粮,补助都一样,种粮与不种粮的农民会同时拿到相同补助,这显然是违背政策初衷,无疑使种粮农民心理有不平衡感,反而挫伤种粮农民积极性。粮食直补的政策是好的,可是一旦到了基层实际操作层面就变得复杂。

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可行性建议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的稳步发展,本文根据国家的发展形势,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我村人多地少,不可能实行规模种植,而与一些单纯平原地区比较这里也有它的优势,但是地域优势在科学技术知识的帮助下,才能更好显现,大力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使绿色农业、高效农业能在我村发芽、开花、结果。应进一步加大

农业科技投入,推广良种良法,从而提高土地生产率,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增强中国粮食竞争力,确保社会稳定。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农村耕地面积有限,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种植受土地面积影响大。对农村土地进行统一的管理,实行土地承包管理制,把全乡的土地合并后,让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的农户共同耕种、管理,实现不撂荒不抛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对种粮大户实行保护及奖励措施,努力稳定种粮大户经营的土地。在条件及土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对粮食种植实行产业化管理,对中低产田实行改造。大力推广桔杆还田技术,全面推广测土配肥技术,提高耕地质量,最终实现扩大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3)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了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源的涨价应在政府或相关部门共同作用下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坚决查处乱涨价的行为,在农资质量方面要做到严格把关。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调整最低收购价,使农民获得合理的收益。建立统一集中的市场销售模式,规范市场的运作,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利益。

(4)以制止抛荒为目的,完善对抛荒进行处罚的法律法规,提高执行效力 对待农村粮食生产应该采取“奖罚并用、以奖为主”的原则,对恶意抛荒应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从而降低农田的抛荒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 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许多地方政策是田地连续2 年抛荒的由村集体收回,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执行效力。因此,一方面,应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法律的执行效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行政规章,对抛荒者进行一定的处罚。对于半抛荒的情况,地方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对没有抛荒者或者种粮大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5)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扎实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建设,巩固农业发展基础,提高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和村组集体的建设项目,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确保粮食生产不受洪涝与旱灾影响。充分发挥国家以工代赈与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大园田化建设力度,努力巩固农业发展基础。

下载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种田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努力,基本上达到了粮食自给。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出现......

    公安民警积极性不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公安民警积极性不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2011-07-10 09:40:25)转载▼ 标签: 杂谈 信息来源:太子河公安分局 责任编辑:高福鑫 发布时间:2011年3月4日17:26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

    大学生为什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大学生为什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事物的成因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下面主要从学生自身以及大学的学习环境两方面来说明。 自身原因: 1、经历过小学、初中、高中一系列强......

    大学生为什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大学生为什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学生厌学”总是一个避免不了的话题。教育局头疼、校长头疼、老师也头疼,学生说他们更头疼。有谁能够忍受得了一堂如坐针毡的课?老师想赶......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调查报告(含五篇)

    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 年 7 月 30 日 ~2012年8月4日调查地点:河北省保定市江城乡调查主题: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调查对象:当地18周岁以上农民调查者:路 骏......

    浅析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范文大全

    浅析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小组成员:10社工:石红菊、邓天凤、陈庆娟、张春兰、黄宪诚、黄静、黄海燕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项目: 当下,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已然......

    学习积极性不高论文

    摘 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表现进行分析,得出了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授课方式以及家庭行为等几方面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小编整理)

    探究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