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浅析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

时间:2019-05-13 05: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辛浅析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辛浅析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

第一篇:浅析辛浅析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

浅析辛浅析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 韩梅

“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人格与其作品是统一的。” 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以其英雄的豪情、词人的气质和满腔的爱国激情在南宋动荡的社会局面下铸就了别树一帜的豪放词。对前人之接受,辛弃疾完全遵循个人对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反思与认识,博杂却很精细。李白作为中国古代诗坛上的奇葩,时代的骄子,以他独特飘逸的诗风所彰显的生命意识和博大胸襟及勇于打破封建礼教束缚,独立自负的人格魅力深切感染了这位一代英豪。在其词作当中,不仅尚未拘囿于对李白文辞典章的化用借鉴,更体现了二者身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所拥有的相同的积极入世之志、傲岸独立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中国古代的诗坛和词坛增添了一股英雄之气。一

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中,共收录辛弃疾词作629首。据邓广铭先生的校注,其中直接引用了李白之姓名、字号或间接引用李白之语的词作共计38首,近1/17。尤其在江淮两湖、带湖及飘泉之什中出现较为频繁。由此梳理可将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归纳为两种表现形式: 首先,在稼轩词中多次直接提及代表或象征李白的称号。如:“谪仙人,字太白,还又名白。”(《念奴娇》)、“唤起诗家二老。”(《念奴娇》)、“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水调歌头》)这些直接提及李白之处,一方面表达了对李白人格魅力的敬仰及追慕,另一方面也是辛弃疾以古者圣贤自况,表达自己愿与之为知己的高洁之思及傲世人格。较有典型意蕴的则如:“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欧鹭本就是自由、高洁的象征,另加有独立、避世之意。在古人赞美欧鹭并与之结盟的作品当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李白的《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安史乱起之时,李白空有经邦济事之心却无大展宏图之机,只得慨叹“明日拂衣去,永与海鸥群”,又苦叹“白鸥兮飞来,长于君兮相亲”(《鸣皋歌送岑徵军时梁园三尺雪》),表达出李白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面前,心中万般无奈以及避世静心的落寞,其中也不乏以避世之言传经邦济世、建功立业之志的意蕴。辛弃疾极度欣赏李白的高洁人格与傲世气节,在词中对李白作出与欧鹭同等高洁的赞赏。也进一步借鉴了李白的这种“盟鸥”之趣:“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欧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间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哉。”

其次,辛弃疾在其词中大量引用出自李白之诗句及与之相关的代表性意象。如:“沉香亭”、“黄鸡白酒”、“春风恨”、“对影”、“百篇才”、“白发”等。“停杯对影,待邀明月相依”(《新荷叶再和前韵》)、“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水调歌头》)、“明月团团高树影”、“今宵鸳帐,有同对应明月”(《念奴娇》),李白以对明月的钟爱,极具开创性地赋予其思乡怀人的情节。对影、邀月、独酌,这一系列行为也正体现了辛弃疾心念复国却忧愤孤独的心绪。再如“笑君解释春风恨,倩拂蛮笺只费诗”(《鹧鸪天》)“最忆当年,沉香亭北,无限春风恨”(《念奴娇》)“和雨泪阑干,沉香亭北看”(《菩萨蛮》)“雨恨风愁。解释春光,剩须破费,酒令诗筹。”(《柳梢青》)等,这种种意象多出自李白的《清平调》《襄阳歌》《月下独酌》等名作当中,都借以繁华消散的凄凉来缅怀对故国的眷恋,抒发对壮志难酬的悲慨。在辛词引用李白典型意象的表现形式当中,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忧郁的白发之叹。李白曾发旷世慨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也曾高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多年的仕途坎坷,孤独寂寞早已郁积胸中许多愤,无奈时光空流逝,无功、无业、无国、无路。辛弃疾一发心中苦闷,开口便道:“甚已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恰如其分的借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妙语,生动自然地将满腹惆怅化为白发之叹,表达得有其过而无不及,使我们深切体悟到词中所蕴含的种种情绪以及年老体衰,势单力薄的辛弃疾“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雨中花漫》)的万千悲怅。二

不同的意象与作者主观意识交流之后将折射出不同情致的人生体悟。因为“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的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4]236 于此,通过二者的内在

之思与外在之言产生的共鸣将不难寻绎出辛弃疾对 李白受容之端倪。

(一)“济苍生、安社稷”的积极入仕之志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儒家思想的驱使下,素来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理想。李白身处盛唐太平之世,在当时文人积极出世的主流思想影响下,以狂傲洒脱、独立自负的个性表现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和参与意识。他一生两次步入仕途,坎坷多艰的经历不仅致使其未能实现“奋其智慧,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功成身退”的宏伟抱负,并因狂傲的个性屡遭谗害,只落得个徒有一片热忱之心而无经世安邦之政治谋略,但他始终坚信有朝一日能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诩”(《稼轩词甲集•范开序》)的辛弃疾,从小在祖父辛赞的教导下,立志要复仇雪耻、收复失地。这种强烈生命意识驱使着辛弃疾追求功名、积极入仕。壮年时的他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横槊的英雄,雷厉风行、气势豪迈。早期的词作当中就已流露出“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的豪情壮志。然而,这位肩负着强烈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英豪却因不满于南宋小朝廷的偏安政策,屡次遭到长期的排挤废斥,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正是那股英雄气概使他在“三仕三已”的悲惨境遇下更执著于自己的复国理想,以不屈的精神慷慨高呼:“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甫见和,再用韵答之》)。这种忠愤填膺的词作在辛词中可谓随处兴发。直至晚年,每每追思当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出”(《鹧鸪天》)的豪举,仍能使辛弃疾扬起“他日赤松游,依然万户侯”(《菩萨蛮》)的豪迈激情。

李白和辛弃疾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同样怀揣入世济代、立不朽功业之心,强烈渴望能够经邦济世、治国平天下,仕途坎坷都曾使他们在出世与入世间痛苦徘徊。不论是李诗之豪放飘逸、雄奇壮美,还是辛词之如椽健笔、抒怀磊落,都空前绝后地将其一生的人生体验与精神个性完整的展现其中。

(二)狂傲独立的人格

李白有着绝对的自信与抱负,狂傲不羁且独立自负,正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虚舟》)所阐发的那样。读其诗文,品其人格,探其行止,他的整个人生以及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不可一世的狂傲。李白不仅拥有“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苏轼《李太白碑阴记》)的凛然大气,面对朝中奸佞仍能对以“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宋戴埴《鼠璞》卷上)的桀骜不驯,甚至冷眼相待、慷慨陈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均是李白式的狂放傲岸,是不佞权贵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象征。这是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与精神风貌的展现,更是盛唐文化的高度升华。这种种的人格气节在山河破败,异族侵占的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中也得到了极力的凸显与张扬。狂放精神,“它的本质上便是一种‘进取型’精神。”[5]448“说到底,这种狂放精神,其本质就是一种“英雄”之“感怆”,是一种非“常情”可比的忧国感情。”[5]454于是,无论是国泰民安的盛唐,抑或国事危殆的南宋,都可以赋予时人狂傲的足够理由。作为一代英雄豪杰,辛弃疾所抗争的,了然是异族的侵占、南宋小朝廷的偏安政策以及主和派奸臣的懦弱无知等种种政治现状;所执着的,了然是他一直以来郁积于胸的杀敌报国、复仇雪耻的伟大理想抱负。于是,辛弃疾的狂放不免染上了傲岸独立、忠愤爱国、愤世嫉俗、嘲讽时事的重色调。正如王国维所说:“苏、辛,词中之狂也。”[6]213辛弃疾常于酒席间自诵:“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巧借张融之言,以一个“狂”字,意味深长的抒发了自己狂傲独立的决绝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再如:“我志在寥廓,畴昔梦登天。摩裟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水调歌头》)以天马行空的梦境,将其傲岸狂放的人格幻化为李白式的羽化登仙。仙人之气使其人格与万恶的世俗现状完全割裂,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使其将不平之气与狂傲之情夹杂着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进一步转化为玩世不恭、嘲讽时事的态度,用极具辛辣讽刺的语气表达着强烈的不满以及不与苟合的不屈精神与独傲个性。辛弃疾的整个词作、整个身心乃至整个人生,无不灌注了这种愤激、抗争、批判的狂放精神。当内在强烈生命意识的勃郁迸发溢于纸表之时,我们便可发现辛弃疾已从对李白文学创作的接受进一步升华为对其人格层面的受容。三

无论是内心深处的勃郁喷涌还是发于言表的壮声英慨,辛弃疾这位英伟磊落的豪杰之士无不以家国之思为己任、以报仇雪耻为人生理想。这一切的行为言语无不体现了这位英雄豪杰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与爆发。被誉为英雄诗人的李白,勇于挣脱封建礼教枷锁,以豪放飘逸的风格追求精神自由,成为后人欣赏标榜的典范。“李白的个性,李白的思想,李白的风格,李白的气质,决定了他是把诗歌当做生命来对待的。”[7]总而言之,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不只是李白的华彩以及他在文坛上的种种美誉,更重要的是二者内在思想的强烈共鸣。他对李白的受容也不仅仅拘囿于文辞上的借鉴学习,更多的是对其整个精神的体悟思索。无论是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潇洒才子还是渴望驰骋疆场的英勇将士,李白与辛弃疾内在的强大生命意识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们满腔的澎湃热血,这种强大能量的注入也必将使他们的作品发挥出更大的感染力以及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力

第二篇: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概述 南宋中期

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完成了爱国豪放词思想与艺术的双重开拓和完美结合,开创了婉约词与豪放词并驰、长期共存的新格局。

与陈亮、刘过等联手进行创作,并影响到以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辛派词人。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他进一步深化词艺,增强了传统词体的思想意蕴与艺术表现力,使词坛走向新变,在他的影响下,格律词派应运而生。南宋后期

基本上沿着辛弃疾和姜夔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

一派是辛词的继承人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内容多感时伤世,情调则沉痛悲郁; 另一派是姜词的追随者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内容上多抒发凄凉怨情,情调上追求高雅脱俗。

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拓展外,南宋后期词坛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

第一节辛弃疾

p129、p175

一、辛弃疾的生平、创作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

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1.(1140-1162)为率众起义,擒贼南归时期。绍兴3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

22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

率领50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江阴签判。

开始了词的创作,可惜并没有流传下来。

2.(1162-1181)为辗转任职,筹措恢复时期。《美芹十论》、《九议》,指陈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复国中兴的大计,切实详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预备江西上饶隐居。淳熙八年(1181)冬,42岁,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豪放风格的初成,此期的词作反映了他重整河山的豪情壮志,格调昂扬激奋,雄豪悲壮。《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水龙吟》等。3.(1182-1203)为长期闲居,一度起用时期。

20年间,两年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一面赏玩山水田园风光,一面心灵深处不停为理想所激动。

辛词创作的高峰、高产阶段。此期词作的题材内容不断拓新,表现手法日渐成熟老辣,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4.(1203-1207)为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

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64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被迫离职,重回故宅闲居。

68岁时溘然长逝,临终前“大呼数声杀敌”。

辛词收束阶段,词作不多,但绝无衰飒之气,处处流露出关心现实、关心国家命运的激情,心高志壮、英伟磊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存词629首于《稼轩长短句》中,是宋代写词最多的词人。

二、词作内容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比苏词反映了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多方面地展示出时代的**、民族的危机,更完整地抒写出作者一生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个性。“东坡是衣冠伟人,稼轩是弓刀游侠”。(谭献《谭词评辩》)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自我形象。

(1)追忆当年虎啸风生的战斗生活,抒发自己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并以英雄许人,同时也积极参加了抗金斗争,词中塑造出叱咤风云的少年英雄形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p180: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怜白发生。通过对能征善战的将军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报国杀敌与收复中原的志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通过追忆少年时的带五十人潜入金人五万人军中抓获叛贼的壮举,抒写了一个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

“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豪情飞扬,气冲斗牛(2)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抒写英雄失路的无限焦虑。“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山河破碎、壮志成空,岁月无情地流去,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在词人的孤独悲哀,痛苦和眼泪中,展现了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189):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

(3)不满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

词作较之一般的愤世之作,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谴责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

痛愤英雄豪杰被压抑摧残: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贺新郎》 直接讽刺宋光宗:

“君恩重,教且种芙蓉。”(《小重山·与客泛西湖》)嘲讽和抨击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 《摸鱼儿》(p175):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对耽误了自我风云际会、建功立业的妒贤害能者,进行了尖刻地诅咒。“斜阳烟柳”讽刺了摇摇欲坠的昏暗王朝。《鹤林玉露》载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

2.描绘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表现闲适心境和隐逸情趣。

(1)啸傲林泉、遣赏意兴之作,清旷恬淡,活泼灵动,富有乡土气息。《清平乐》(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p181)

(2)在流连风景与闲适中透露出用世之志和不平之气,显示出其不甘寂寞的英雄本色。《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177: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三、艺术成就

1.充实、巩固、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英雄语”、“豪杰词”,至此豪放风格才蔚为大国,正式成派,辛弃疾的创作也成为这一派的代表。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花草蒙拾》)(1)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词中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姿英发的形象。远大抱负:“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矫健身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狂态:“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他人、古人:“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2)在意象的使用上,有自己的特点。

A 多用刀、枪、剑、戟、弓、箭、戈、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军事意象,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千骑弓刀”、“倚天万里须长剑” “嵯峨剑戟”

“却笑将军三羽箭” “边头猛将干戈” “红旗铁马响春冰” “斩将更搴旗”

B 词中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

C 词中的历史人物,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李广:“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八声甘州》)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

应注意豪放并不是辛弃疾词的唯一风格,他的词作其实风格多样。秾纤华丽:《唐河传》 明白通俗:《玉楼春》 轻巧尖新:《丑奴儿》 婉丽清畅:《念奴娇》 缠绵婉约:《祝英台近》 寓刚健于温柔:《摸鱼儿》 寓庄严于谐谑:《西江月》

二.发展词的表现手法,不但“以诗为词”,还进一步“以文为词”。<1>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通俗朴拙的民间口语:

“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大儿”、“中儿”、“小儿”、“七八个” *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甚矣吾衰矣。”(《贺新郎》)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喝: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杯,汝来前!”(《沁园春》)*严整的对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2>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189)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人之典。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在用刘义隆典时又套用了霍去病之典,典中套典。

连用典故,并能层层深入: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连用三典:第一典用西晋张翰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事实;第二典用刘备批评许汜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原因——忧国;第三典用东晋桓温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结局——时光

飞逝,岁月蹉跎,大志难成,组织在一起,表达得十分深刻。<3>诗中多议论。

议论性强是南宋初中期词的共同倾向。*融化于生动的形象中。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借助于怀古。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摸鱼儿》); *径直议论。

“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4>善用比兴、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a.比兴手法多样。《永遇乐》(千古江山)以咏古起兴;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香草美人起兴寄托。b.比拟感情饱满、形象生动。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粉蝶儿》)c.比喻生动活泼。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粉蝶儿》)“酒是短桡歌是桨,和情放,醉乡稳到无风浪”(《渔家傲》)缺陷: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用典用古语太多。总结:辛词不仅独成一格被称为“稼轩体”,确立豪放一派,而且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艺术风格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等方面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三、苏辛异同 苏辛并称。

内容题材:都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内容,辛词的社会性、现实性更强; 风格:都于婉约之外别立一宗,辛词更为豪放;

表现手法:都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但辛词走得更远,以文为词。苏词更偏于旷,辛词更偏于豪。

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生性,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苏辛两家,各自不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四、作品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191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背景:

稼轩1204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2>主题: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的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3>赏探:

上片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的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4>艺术特色:

a.怀古词,借对古代英雄的歌颂,讽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b.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大处落墨,视野开阔。

写景:远写风光无际,近处滚滚流水;抒情:集中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c.全词的层次分明。

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d.融化古人诗句、语言入词。杜甫的诗,与当时情景贴切。

曹操的两句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片,很自然地形成一问一答,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摸鱼儿》:p175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1>背景:

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40岁)暮春。

辛弃疾自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此词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转运副使。心知朝廷实无北上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时,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2>主题:

作者以满怀怨愤的心情,用比兴的手法,含蓄而辛辣的抨击了排挤他的权奸小人,流露出对朝廷的不满与国势风雨飘摇的忧心。<3>赏探:

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围绕惜春、留春、怨春的感情变化,寄托自己年华虚度、志不得伸的感慨。同时,也是风雨飘摇的南宋政权的写照。下片采用比兴的手法,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拟自己的遭遇,抒发“蛾眉见妒”、奸佞当道的愤恨,和对国势飘摇的忧心。<3>艺术特点:

(1)此词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

上片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词人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全词笔致婉曲,寄托遥深。(2)此词善于运用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上片写惜春而怕花开早,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却又拼命挽留,层层深入,宛转有致。下片之悲愤意绪与上片一脉相承,合春怨与闺怨于一处,收束全篇。全词结构严密,章法井然。(3)此词体现了辛词摧刚为柔的特殊风格。

作者以雄豪劲健的阳刚之气驱遣美人香草的柔美意象,组织成温柔缠绵的精丽词章,将政治上的难言之隐曲折地传达出来。

表面是凄艳婉媚,实质却是沉郁悲壮;形式上是婉约旧体,骨子里却有力如虎,可谓“肝肠似火,色貌如花”,比一般粗豪直露之作更具艺术感染力。

《青玉案·元夕》p178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主题: 此词以寻找情人为线索,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意追求。<2>赏探:

上阕极写元夕之景。作者却无暇欣赏、流连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下半阕笔锋一转,由景写到人。“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穿着节日盛装的美人,都不是作者所要寻找的,他焦急万分:“众里寻他千百度”,但还是没有找到。“蓦然回首”,啊,终于看见了:站立在灯火零落,清冷僻静之处的,正是“那人”!词到此戛然而止,而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所创造的意境,却引人深思。<3>艺术:

运用“比兴”手法。

以整首词所构成的完整形象来暗含作者的寄托。从元夕盛况的描写,到“那人”的出现,句句写的是元夕寻人,形象本身是很完整的。

从中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第二节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

一、陆游(p138)

1、词体观念:诗尊词卑。

2、主要内容: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

3、词境特点:将理想化成梦境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全词通过今昔强烈对比,抒发了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比分之情。

4、风格特点:风格多样但未熔炼成独特的个性。(《钗头凤》、《卜算子》)

“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放翁词提要》)。悲壮似稼轩而无辛词的雄奇;豪放似东坡而无苏词的飘逸;闲适疏淡似朱敦儒而缺乏朱词的恬静潇洒。

二、陈亮(p139)

1、生平作品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有《龙川词》,婺州永康人。反理学家:“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感情奔放不羁:“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与吕伯恭正字》)除词之外,散文的成就亦较高。如《中兴五论》,既议论英发,又能切中时弊。

2、内容:表现政治抱负和理想。叶适《书龙川集后》:“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

强烈的政治理想,使他词和辛词一样具有强烈的感情力度: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p139)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以此词送其友章德茂出使金国,词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必胜的信心,也流露出作者对朝廷一味奉行投降辱国政策的不满。

3、艺术特点:

(1)题材、感情基调、风格、写作手法均与辛词相似。以经史诸子、典故传说及俗语俚语入词: 《水调歌头·和赵周锡》:“安识鲲鹏变化,九万里风在下,如许上南溟!斥鷃旁边笑,河汉一头倾。”

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寓言故事。《洞仙歌·丁未寿朱元晦》:“许大乾坤这回大。向上头些子,是雕鹗抟空,篱底下,只有黄花几朵。”纯然口语

(2)缺点:议论过多,层次变化较少;语言给人粗糙之感。三.刘过(p140)(p88)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江西太和(今泰和县)人。终身以布衣游历天下,客食诸侯,自称:“四举无成,十年不第,大宋神州刘秀才”(《沁园春》)。感情狂放:“坐则高谈风月,醉则恣眠芳草。”(《水调歌头》)存词78首,有《龙洲集》、《龙洲词》。(1)内容:爱国词、豪放词

(2)艺术特色:惯作壮语,多用长调,不拘格律,喜用散文句式并引经据典。(3)缺点:反映社会的深、广度不如辛词,风格粗豪有余,清逸不足。代表作《沁园春.寄稼轩承旨》(p193):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此词仿辛词《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全用散文笔法为之虽然风趣有馀,但略显矫柔造作。“白日见鬼”(岳柯《桯史》)

第三篇:李白也受这样的窝囊气

李白竟然也会受这样的窝囊气

——《南陵别儿童入京》读后感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西汉时有个叫朱买臣的读书人,是会稽郡吴县人。家里一直很贫穷,靠打柴为生。

但是他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即使在大街上卖柴也喜欢一边卖柴一边大声背诵《诗经》、《尚书》之类文绉绉的东西。常常惹来街肆上群众、孩童们的嘲笑、围观,他的妻子起初也还勉强可以忍受,时间久了就觉得跟着他一起这样卖柴很不好意思,便要求改嫁。

这时,朱买臣对她说道:“算命先生说我五十岁的时候就会富贵,现在我已经四十多了,等我富贵了,就报答你的功劳(言下之意就是劝她别改嫁)。”妻子不听,朱买臣也就由她去了,后来她改嫁给了一位农夫。

有一次,因为一连几天下雨。朱买臣所砍的柴全被打湿了,卖不出去,饿晕倒在路边。正好碰上前妻和农夫路过此

地,前妻看他饿得实在可怜,想到毕竟夫妻一场,便从篮子里拿出几个馒头送给朱买臣充饥。

没过几年,朱买臣得到了庄助之的推荐,当上了中大夫(汉朝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中大夫”是中间一级的爵位),后来又当了会稽太守(相当于会稽市委书记、市长、会稽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当他在回会稽赴任的路上,看到前妻与那个农夫正夹杂在百姓中间修理道路准备迎接他,便把他们两口子接到自己的车子上来一起坐,是又给银子又赠田地,而他前妻却感到十分惭愧(可能还有点后悔)便上吊自缢了,朱买臣后来还当了丞相长史(相当于总理办公厅主任)。

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山东省南陵地区居住过一段时间。与一个姓刘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颇黎”。

那时,李白还没有入朝做官。我们完全能够想象得出来,像李白这种人,成天除了喝酒、吟诗就是呕吐、睡觉。既挣不到什么钱回来养家,又不能下地干活种粮食。刘氏不仅要忙里忙外操持一大家人的衣食住行,还得在李白与外面的“狐朋狗友们”喝醉之后照顾他、扶持他。渐渐的,刘氏就开始厌恶李白了。后来就干脆抛弃李白另外嫁人了,因此李白心里就有点记恨她。

再后来,唐玄宗发来诏书,召李白到长安的皇宫里去做翰林待诏学士。李白很高兴(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于是挥笔写下著名的《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的前面都是讲自己如何高兴、兴奋以及邻居、儿女如何痛快,但写到最后四句,李白笔锋一转,却是这样的:“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若把这四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这样:“只有会稽那个瓜女人(愚妇)才会瞧不起朱买臣这种栋梁之材,瞧见没!我李白今天也辞别家人到京城(长安,是秦国旧时的首都咸阳旧址)做官去了。我出门时仰天大笑,俺李白这种饱学之士岂是永远在民间当老百姓(蓬蒿)的料!?”

后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两句诗便成为了十分有名的句子,广为流传。在读李白这首诗之前,我原以为天下各式各样的愚妇们只会瞧不起普通平凡人,没想到啊!没想到!竟然连李白这样的大才子竟然还会受这种窝囊气!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朱买臣一边卖柴一边吟诗,在常人看来简直是疯子的行为。但的确是一种非常简单、非常有效地自我营销、自我广告的行动。像朱买臣这种既没有钱又没有势,只有满腹经纶的穷文人。只能通过一边卖柴一边吟诗这种疯狂怪诞的行为,才有可能被人所知,才有可能被人举荐给汉武帝,才有可能做官。

假如朱买臣也和普通樵夫一样,只卖柴不吟诗,那么一辈子也不会被人所知,一辈子也当不了官。朱买臣深谙自我营销之道,并能灵活运用,的确是非常高明的。只可惜他的妻子不能明白这个深刻的道理,碍于面子思想选择了离婚,唉……这真是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啊。

朱买臣说自己五十岁就会发达,我猜测:这并不是算命先生算得准,而是朱买臣自己的科学分析。在古代,一没有手机、电话,二没有电视、电影,三没有广播、报纸。像“会稽郡有个一边卖柴一边吟诗的疯子”这种讯息只能靠老百姓之间口耳相传才能被达官贵人所知,因此朱买臣对妻子说自己十年之内会发达,应该是经过认真掐算,充分估计过的。

呜呼,朱买臣真是个高人啊。

朱买臣和李白两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女孩子找男朋友(丈夫)就好比是炒股票,在选择某支股票的时候并不是看眼下涨得厉不厉害,而是要看它将来涨得厉不厉害?也就是说:要看这个男孩子有没有发展潜力?如果他没潜力,即使现在他的家里条件再好也不能嫁给他。如果他是个有潜力的人,哪怕他是个很木讷、很落魄、很丑陋、很不会哄女人开心的男人,也要义无反顾的嫁给他!不离不弃,直至取得最后的幸福(成功)。

第四篇:二十八个字,总结陆游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二十八个字,总结陆游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甲陆游和沈园说起陆游的词,一般人印象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那首“错错错”,还有陆游的爱情故事。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传说,陆母不喜唐婉这个儿媳,强制拆散两人后,唐婉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各自再婚后,唐婉与陆游相遇于沈园,陆游感慨万分,就在此时写了著名的《钗头凤》。据说唐婉也写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应和,二人分开不久,唐婉就抑郁而终了。为此,陆游晚年还有《沈园》二绝,怀念这段旧情。故事虽然很感人,但是唐婉的那首《钗头凤》和词,却是后人补作。只因其中那句“怕人寻问,咽泪装欢”,不可能写给现在的丈夫知道。封建社会女子地位是很低的,苏轼再婚后,可以写《江城子》怀念前妻,但女子再婚后,绝不可能留下只言片语怀念前夫。这段爱情,就只能留给后人去遐想了。乙陆游和辛弃疾陆游是以诗闻名的,他“六十年间万首诗”,《剑南诗稿》中存诗9300余首。数量和乾隆不好比,但质量在乾隆诗之上,而且都是原创,不像乾隆,有纪晓岚补作之嫌。就是因为陆游的诗写得太多了,词总是被人忽略。说到写词,陆游还没辛弃疾的一半有名。辛词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前文说过,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词风的影响,并发扬光大,影响了更多的词人。那些辛派词人的词也大都豪放悲壮、慷慨激昂,但都不如辛词。辛弃疾虽然不是豪放词开山者,却是最好的继承者。陆游与辛弃疾,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两个人,却有着诸多相同点:生活在同一时代,都以抗金复国为己任,都无路请缨,屡遭排挤、贬谪,壮志难酬。所以,这看似不搭边的两个人,词作中,思想主题常有惊人的一致。陆游与辛弃疾“梦沙场”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曾有诗云:“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这首《诉衷情》也很好地表现了这个主题。作这首词时,陆游已年近七十,回忆当年的军旅生活,暮年壮心,风骨凛然。但壮志难酬,“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只能将一腔热血倾洒在字里行间,抒发年华空逝的感慨,荡气回肠。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记梦寄师伯浑”,顾名思义,记梦。陆游记梦的作品不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是一首。而且,他的“梦”大都与沙场有关。这首词上阙都是“记梦”。那时,“王师”尚未“北定中原”(《示儿》),所以夜有所梦。下阙是醒来后回归现实,抒发“鬓虽残,心未死”的感慨。这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的结构,有八分相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醉里”二字,引出下文。醉着的时候,与陆游的梦境相仿,只有不清醒时,才仿佛置身沙场,清醒时,就都回归了现实——“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和陈亮(字同辅)都是不得志的人物。辛弃疾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上阕主要追忆当年参加抗金义军的军旅生活,不论“挑灯看剑”,还是“吹角连营”,都极富战争氛围和豪情壮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交战场面,“了却”两句,直述心中所愿,不讳言个人功名欲的驱使,但仍然格局庞大、境界高远,因其主要思想还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陆游与辛弃疾“登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自古,文人登楼,易出名篇。“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王粲登楼,千古传诵;杜甫登高,七绝压卷;李煜登楼,离恨如一江春水;崔颢登楼,害得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文人一旦登楼,就要“搞事情”了。辛弃疾,一个壮志难酬的才子,当然也不肯罢休。“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看着自己宝刀未老,却无施展余地,叫他“识尽愁滋味”(《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百感交集。陆游也有一首《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抒发登高望远忧国之怀,但较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而言,《秋波媚》更偏于“壮”,而《水龙吟》更偏于“悲”。细分起来就太细了,不是本科考点,不赘述。陆游与辛弃疾“高洁品性”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跟辛弃疾,不光是在抒发报国壮志的时候像,写别的题材有时也有几分神似。这首《卜算子》,开头第一句便是“驿外断桥”,点明梅花生存环境之恶劣,驿外断桥边,梅花孤处一隅,仍不屈地开着,“战斗的性格”可见一斑。“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更进一步,写梅花除了生长环境荒凉外,还要经受苦寒和风雨。到了下阙,“无意”、“一任”,字字彰显梅花之高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幽香也会如故,那种坚忍不拔、至死不渝的精神品格,正是它的本性。相比之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最后那句,也颇有这个味道。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是辛词之中较少见的婉约词。当豪放派词人玩起了婉约,多少婉约派词人都要自叹不如。这首词描写元夕满城灯火之景,形象生动。但“词眼”却在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意境朦胧,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他自己的写照。他就像陆游笔下那朵“无意苦争春”的梅花,“一任蛾眉妒”(《摸鱼儿》“蛾眉曾有人妒”),即便被排挤,也不肯与“群芳”同流合污。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将此词煞拍拟之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种境界”中的第三种境界,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首词本身的考点还不如王国维“三境界”的考点多。陆游与辛弃疾“田园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谁也拦不住豪放派词人玩“跨界”。从《青玉案》里面,我们见识到了辛弃疾的婉约功力,从《西江月》里,我们又见识到了他的“田园功力”。这首词写的是夏夜行道所见所感,以“夜行”二字为线索,写了夏天午夜、变化和流动中的景致。由黄沙岭上—岭下—溪流—林边—茅店的行走路线变化,移步换景,写出了路线变化所带来的景物变化和心情变化。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也是紧扣一个“游”字,从村中景物到村中风情,再到心中所想,构成了统一的画面和恬淡的格调。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和《西江月》都是用的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自然成趣,立意新巧。辛弃疾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暗寓着一个落魄士大夫的情怀。与此相似的还有《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通:无)这首词为稼轩闲居带湖时的作品,是一幅农家生活即景的小照,在和谐宁静的画面中,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陆游与辛弃疾“北望中原”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虽然“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是名句,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才是更关键之处。整个两句翻译过来就是:向西北眺望长安,可惜只看得到绵延的大山。但青山怎能把浩浩荡荡的江水挡住?江水总会冲破重重障碍向东流去。显然,后面那句化抑为扬,才是重点。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途径造口时。他在造口怀古,北望中原,视线被重山阻碍,象征着仍未收复。那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化抑为扬,暗喻了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比兴手法运用得当,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也作于金兵占领中原之秋,也是“南望王师”,也是“河东入海”,与辛弃疾《书江西造口壁》有异曲同工之妙。陆游与辛弃疾“湖的情结”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辛弃疾由于主张抗金,所以受到主和派排斥,此词写于辛弃疾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时,四十二岁的他便开始了漫长的归田生活。上下片皆以写景为主,描写了摆脱官场羁绊后盟欧偕鹤的归隐乐趣。“盟鸥”典故,出自《列子·黄帝》,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无利禄之心或归隐。同样,陆游也是因为坚持抗金,受到主和派排斥,屡屡罢官,早早便闲居湖畔,只不过换了个湖——辛弃疾是“带湖”,陆游是“镜湖”,镜湖就是陆游家乡山阴(绍兴)的一个湖。陆游的“结茅所幸得佳处,石帆天镜无纤尘。…寻僧独泛若耶月,携友共采湘湖蓴”(《病後往来湖山间戏书》),也跟辛弃疾的“带湖吾甚爱”描写的内容类似,只不过辛弃疾这首“带湖吾甚爱”通篇都表达的是归隐之心,而陆游那首《病後往来湖山间戏书》中的“今秋危病辄不死,余业自笑坚顽身”,已经奠定了全文自嘲的基调,不是通篇表达归隐之心。说太细了,这不是本科考点。论文可借鉴。丙小结辛弃疾的词比陆游多,所以考宋词研究必然是辛弃疾考点更多。不光是名句默写还是论述分析,辛弃疾都是宋词的重中之重。鄙人是“辛粉”,不过也不得不说,辛弃疾用典过多,有“掉书袋”之嫌,晦涩生硬之弊。陆游这方面要好点,而且他有较多反应民生疾苦、揭露时弊的诗作,是辛弃疾比较欠缺的。辛弃疾又有更多的作战经验,这也是被罢官过早的陆游所欠缺的。在学习这两人作品的同时,多了解两人生平经历,更有助于理解诗词。文末赋诗一首,总结这两个“抗金派”的思想,并串联主要“辛派词人”。中原北望九地黄流万里膻两河萧瑟火明川衰年病骨安高卧?落日楼头独怆然(平水韵下平一先)注释:九地黄流:形容中原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万里膻:形容中原金兵入侵。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两河萧瑟:黄河两岸一片萧瑟凄凉之景。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两河萧瑟惟狐兔”。火明川:金兵的火光照亮了平原。川指平原。张孝祥《六州歌头》“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原文是指夜间出猎,此处作白天讲。衰年病骨:陆游晚年多病。陆游《宿天庆道院》“衰病厌多事”,《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高卧: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落日楼头: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不解释。独怆然: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不解释。译: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万里腥膻,两河狐兔,眼看着金兵的火把照亮平川,国家深陷危机,我这把老骨头怎能高枕无忧?落日楼头,独怆然而涕下。总结“抗金派”词人思想,串联成这二十八个字,化用的诗词处处是考点,须谨记。附南宋版图:

第五篇:中外对李白的评价

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文化领事何博司:李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凡是受过教育的美国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美国最重要的诗人埃兹拉.庞德也受到了李自优美诗句的感染。

台湾学者陈大洛:李白的诗歌深入民间,深入台湾每一个基层,而且他写的诗歌朗诵起来铿锵有力,也可以说在台湾家喻户晓,人们都在背诵着李白的诗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小伟:人们说唐朝的诗歌是以直抒胸臆,无所拘束自称。那么唐诗里边嗓门最大的诗人就是李白。

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他能够把人们心中想到,可是讲不出来的那种感情,或者是能讲,却讲得不太好的那种情况变得非常美丽,叫人家感觉到不仅把我的话讲出来了,而且几百倍几千倍地比我的好。所以宁肯念他的诗来表达我的感情。杜甫是与李白同时代的唐代大诗人,两个人曾经一起携手出游,吟诗唱和。比李白华少十多岁的杜甫对李白的诗文敬仰无比,他总是念念不忘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赞叹李白的诗文是“笔落原风雨,诗成泣鬼神”。

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我们可能平谈的生活中,因为有了李白的诗,突然间显出来光彩。

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像夏夜的星空一样,有这么多灿烂的明星,这么多明星簇拥着一个明月,那个明月就是李白。

于丹老师的这句话:“人生在世,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己的灵魂看大了去。我们的生命转瞬即逝,短暂的人生最不能扔掉的就是快乐!”。

南师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的观念与名词是由道家而来,和“劳生”是同样的意思,人为什么感觉到生命是劳苦的?不管贫富,天天努力争取,忙碌的对象,最终不能真正的占有。一个富人,了不起每天进账有一千多万,不过,挣来挣来挣去,也不是他的。所以物质世界的东西,必定不是我之所有,只是我暂时之所属,与我有连带关系,而不是能占有的,谁都占有不了。

下载浅析辛浅析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辛浅析辛弃疾对李白的受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菅原道真对白居易的受容

    论菅原道真对白居易的受容 摘要:一个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学问之神。白居易和菅原道真都创作了无数诗歌作品,在白诗传入日本后,菅公的诗歌也受其......

    浅析李白对松江文学的影响

    浅析李白对松江文学的影响 内容摘要:中朝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汉文化对朝鲜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松江文学为例,深入分析李白对其影响。 关键词:李白 松江文学 影响......

    浅析政治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论文题目: 浅析政治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在院系: 文学与教育系 专业班级: 09汉语言文学一班 学生姓名: 邓桃花 学生学号: 50903011031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20日 - 678 -......

    在实际工作中对受处理

    部通报的违纪违规选人用人案件中,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被追究责任的事例不少,应引以为戒。(事例5) 所以,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作为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同志,该坚持的原则......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押真韵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

    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李白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力以及自己独特的人身经历,另一......

    李白对雪花的妙喻——北风行(范文大全)

    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浅谈李白的漫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浅谈李白的漫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摘 要: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历代文人不断追捧。在他书剑飘零的一生中,其足迹遍布全国各处的风景名胜之地,而这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