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白对雪花的妙喻——北风行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释 读
烛龙栖身在寒门,尚能放光芒;
照黑夜如白昼,驱黑暗而见黎明。
可是,日月的神光为何照不到这里?
只有那漫天卷地而来的北风,在那里怒吼着肆虐横行。
燕山的雪花大如席,铺天盖地;
一片片,一片片,疯狂地吹向了轩辕台。
十二月的幽州啊,思妇停止了歌唱,没有了笑脸,双眉紧锁无欢颜。
倚门伫望远行的人,想起我的夫君在北方前线,那彻骨的寒冷呀,实在难耐。
我们分别于危难,你持剑赴前线;
临行时赠我虎纺金饰的鞞靫,内装一对象征爱情的白羽箭。
现在,羽箭蒙尘结蛛网,箭犹在,征战的你是死是活未复还。
我实在不忍看到它,忍痛一炬,全都成了灰烬。
就是这滚滚不息的黄河,捧起一捧捧泥土,也可以将它阻断;
就是那北风狂吹,雨雪凄寒里的无限忧恨,最难消除。
猜 读
公元752年的冬天,北风怒号逆者狂。
“燕山雪花大如席”,安禄山的野心爆膨不止,以致“明月照之何不及此”!
寒冬十二月,幽州思妇最凄恻。歌亦停,笑亦罢,原有的蛾眉已憔悴。倚门念君处,君在更寒更冷处,生死两不知!睹遗物,爱情的信物犹在,却早已积尘结蛛丝,面目全非;想来日,茫然无措,不忍再睹物,焚之成烬,以为这一切都已了却。殊不知,最是此情难消除,即便你能阻断天来之水莽黄河,亦难平息胸中的怨恨卷起的滚滚浪波。
心中的忧恨是多么的深广无边哪!“捧土塞黄河”,决心是何其的大啊,就是无法消除心中的悲愤!
燕山的雪花遮蔽天地,幽州的思妇呀,怎敌得了这刻骨铭心的怨恨。现在,连那平日里藉以暂慰思念之苦的爱的证物也没有了,她又该拿什么去温暖她更加苍凉了的心?
如席的雪花,漫天飞舞,阻断了征人的归途,阻断了怨妇的视线,更折断了思念的羽翼,却无法覆盖她冰天雪地里内心深处无助的呐喊!她不知道,在硝烟散金雪后天晴的日子,她思念的那人会不会突然出现在的眼前?是阳光下的一个真实的身影,还是黑夜里的一个游荡的冤魂?
天才诗人,你对时局的洞察是如此的秋毫不爽,安禄山后来的叛逆行为雄辩地证实了你卓越的政治预见力。该诗就反映了这种背景下,北方人民生活的艰辛。物质生活的匮乏犹可抵御,人为的灾难实是无法避及。
即使战争赢得了和平,像幽州思妇这样的家庭,会不会也和常人一样,能够在阳光下舒畅的呼吸,能够在春光中绽出舒心的笑容,能够在月光下释放人性的致美?
赏 读
这首诗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为:
借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思妇自焚白羽箭,那可是他们爱情永固的证物——主人焚之,却无法消释心中的怨恨。矛盾心理展示无遗。
“燕山雪花大如席”,极夸张之奇效,尽比喻之妙能,极言北方之苦寒,然征夫还在更加苦寒之地;“北风号怒天上来”,气氛肃杀可怖,让人最难敌!
典故的巧用,深刻的展示了国难将临这一历史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百姓生死的强烈隐忧。其妙句妙语,字字玑珠,句句崔嵬,有撼山动地之伟力。
品 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片疯狂地吹到轩辕台上。
此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燕地泛指我国北方地区。“燕山雪花大如席”,是高度的艺术夸张,却又不失其艺术的真实。此句极言燕地山川的苦寒难耐,以渲染气氛,隐射时局的危急之势,喻大唐江山已摇坠将倾。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我虽手捧泥土,仍可以把黄河堵断,唯我这北风雨雪中的怨恨呀,难以排遣。
黄河虽然汹涌湍急,犹可以捧土堵之。捧土塞黄河,事实上不可能,诗人以夸张之法,极言消除北风雪雨中思妇的怨恨,比起以捧土堵黄河来,还要艰难。
第二篇:《北风行》简案 李白
李白《北风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研读品味,李白的写作风格。体悟本诗的表现手法。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写作意图。4.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把握和感悟诗的内涵。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3.鼓励学生背诵全诗。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李白《北风行》配图。2.范读带:有关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有点难度的诗:李白的《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解读文本
先说题目吧。《北风行》是乐府旧题,南北朝的时候鲍照等诗人都写过,一般就是写北风雨雪,行人难归的哀伤之情。更早的出处是《诗经·邶风》中的《北风》篇,开篇不就是“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嘛,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奠定了北国冬天肃杀的基调。李白最擅长用乐府旧题推陈出新了,那他怎么写这个题目呢?先看前六句: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这六句话在写什么呀?在写北国的风雪苦寒。怎么写呢?“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一开篇诗人就先讲一个关于北方的神话故事。说有一种人面龙身的神灵叫烛龙,就住在极北方的太阴之地,烛龙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黑夜。那问题是太阴之地没有光亮,怎么区分白天和黑夜呢?烛龙有蜡烛啊,到了白天它就衔着蜡烛照亮,这是《淮南子》里头写的一个神话,那李白用这个神话干什么呢?这就是起兴啊。所谓“起兴”,就是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注意这个“犹”字,“犹”就是还能啊,烛龙栖息在如此阴冷的寒门,但白天还能有光亮,这是一个让步句式啊。那它所引出的那个彼地一定还不如此地,是不是呢?看下两句,“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怎么这个地方无论是太阳还是月亮都照耀不到啊,只有北风怒号从天而来,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所在呀!日月不及是色,北风怒号是声,天上来是势。这样的色彩,这样的声势,比烛龙所呆的寒门还要恐怖,还要严酷啊!
那这个地方究竟在哪呢?看下两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呢则是当年黄帝和蚩尤大战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北怀来。原来这个地方是幽州啊,燕山的雪花和席子一样大,一片片飘落在轩辕台上,这就是李白笔下的雪花啊,它不像梅花、不像梨花、不像柳絮、不像我们之前看到的任何一个关于雪的比喻,它比那都要大。大得让人恐惧,它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的在风里翻腾着、翻腾着,最后落下来,落在轩辕台上。这是夸张吧?当然是夸张,但是夸张的多绮丽、多传神哪,就像“白发三千丈”或者“会须一饮三百杯”一样,谁都知道是夸张,但是谁都觉得感同身受,仿佛非如此不可。所以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完整的这首诗,但是却知道“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就是夸张的力量。“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诗多壮阔,又多恐怖啊!
黑白两色的背景、铺天盖地的风声、席子一样的大雪、冷峻的燕山、曾经做过古战场的轩辕台,把这几个意象放在一起,不仅幽州冬天的风景写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写出来了吧,什么感情呢?看下四句,“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就在这寒冷阴森的十二月天,幽州的一个思妇停歌罢笑,紧紧皱起了一双蛾眉,她不顾风雪依在门边,看着一个个过往的行人,她为什么愁苦啊?她又在看什么呀?“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她在想她的丈夫啊。她的丈夫到更北方的长城边上去当兵了,幽州城尚且如此寒冷,丈夫那里又该是如何苦寒呢。那到这儿,长城风雪又是如何?诗人还要不要去写?不用写了,因为前面已经铺垫足了,“烛龙栖寒门”已经够阴森寒冷了吧,可是呢,幽州比寒门还要阴森寒冷,那幽州是不是苦寒的极致呢,还不是啊。长城还在更北、更荒凉的地方,这就好比北宋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平芜”已经需要极目远眺了,可是呢,“平芜尽处”还有“春山”,“春山”已经远在天边了,可是“行人”呢却还在“春山”以外。远到不可思议也罢,冷到不可思议也罢,这不可思议怎么表达呀?与其直接描摹不如相互对照,一旦把参照物写到极致,那诗人要说的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
少妇倚门望夫而夫不归,愁绪难遣,怎么办呢?看下八句,“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望不见的夫婿,解不开的愁肠,万般无奈之下,少妇只好拿出丈夫遗留的物件寄托相思,什么物件呢?“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当年边疆告急丈夫提起宝剑慷慨奔赴战场,只留下一个绣着虎纹金线的箭袋,“提剑救边去”,这是何等决绝呀!“虎文金鞞靫”,又是何等威风,何等漂亮啊!
中国古代有借物喻人的传统,所以《孔雀东南飞》里贤惠的刘兰芝一定要“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那曹植《白马篇》中的英雄少年也一定要“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箭袋的华美、箭羽的洁白,都代表着主人公的威仪与高贵,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丈夫啊!那少妇当然珍视丈夫留下的东西,可是呢,她怕自己睹物思人,又不敢轻易动这些东西,日久天长,蜘蛛都在箭上结网,洁白的羽毛都沾满尘埃了,那少妇什么时候又重新拿起了这一双白羽箭呢?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丈夫奔赴边疆,白羽箭成了少妇的精神寄托,她觉得箭在那儿,丈夫就还在。可是呢,忽然有一天噩耗传来,丈夫战死了,一切担心惦念、一切相思相望都已落空,少妇的精神坍塌了,她拿出珍藏的白羽剑一把火把它烧成灰烬。箭羽成灰、心事成灰,这是何等痛苦,何等绝望啊!那可能有人会说了,既然少妇的丈夫已经战死了,为什么开头还要写“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呀?这才反映了少妇痛苦的绵长啊,丈夫已经死了,可是每次有行人从大路走来,少妇还会觉得那是丈夫回来了。丈夫已经化作白骨,每次刮起风、下起雪,少妇还会想丈夫会不会觉得寒冷啊?一把火可以烧掉白羽箭,却烧不尽少妇的痛苦,正是这无尽的痛苦,才让少妇觉得幽州城是如此暗无天日。
所谓“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既是冬日幽州城的写照,更是思妇内心的写照啊,那就是在这种悲愤的心情之下,最后两句诗才如火山喷发一样冲口而出,“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用的是《后汉书·朱浮传》的典故。本来是说黄河的孟津渡口是不可能用土塞住的,但是呢?在这里,李白却说“黄河捧土尚可塞”,连滚滚东流的黄河都能用一捧捧的土来塞住,可是呢,少妇这种生离死别之恨,却如同漫漫风雪一样无边无际,难以消除,两相对照,这是多么强烈的感情啊!“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这怒号的北风、漫天的风雪,既呼应了开头那一段景物描写,又贴切地反映出了思妇的忧愤,这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而是“泪飞顿作倾盆雨”,惊天地而泣鬼神,充满了李白式的情感和力量。再读一遍: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作业 背诵默写
第三篇:中外对李白的评价
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文化领事何博司:李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凡是受过教育的美国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美国最重要的诗人埃兹拉.庞德也受到了李自优美诗句的感染。
台湾学者陈大洛:李白的诗歌深入民间,深入台湾每一个基层,而且他写的诗歌朗诵起来铿锵有力,也可以说在台湾家喻户晓,人们都在背诵着李白的诗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小伟:人们说唐朝的诗歌是以直抒胸臆,无所拘束自称。那么唐诗里边嗓门最大的诗人就是李白。
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他能够把人们心中想到,可是讲不出来的那种感情,或者是能讲,却讲得不太好的那种情况变得非常美丽,叫人家感觉到不仅把我的话讲出来了,而且几百倍几千倍地比我的好。所以宁肯念他的诗来表达我的感情。杜甫是与李白同时代的唐代大诗人,两个人曾经一起携手出游,吟诗唱和。比李白华少十多岁的杜甫对李白的诗文敬仰无比,他总是念念不忘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赞叹李白的诗文是“笔落原风雨,诗成泣鬼神”。
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我们可能平谈的生活中,因为有了李白的诗,突然间显出来光彩。
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像夏夜的星空一样,有这么多灿烂的明星,这么多明星簇拥着一个明月,那个明月就是李白。
于丹老师的这句话:“人生在世,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己的灵魂看大了去。我们的生命转瞬即逝,短暂的人生最不能扔掉的就是快乐!”。
南师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的观念与名词是由道家而来,和“劳生”是同样的意思,人为什么感觉到生命是劳苦的?不管贫富,天天努力争取,忙碌的对象,最终不能真正的占有。一个富人,了不起每天进账有一千多万,不过,挣来挣来挣去,也不是他的。所以物质世界的东西,必定不是我之所有,只是我暂时之所属,与我有连带关系,而不是能占有的,谁都占有不了。
第四篇:浅析李白对松江文学的影响
浅析李白对松江文学的影响
内容摘要:中朝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汉文化对朝鲜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松江文学为例,深入分析李白对其影响。
关键词:李白 松江文学 影响 诗词
中朝两国一衣带水,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朝鲜高丽王朝曾一度将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使用,在文学创作上也不断模仿借鉴中国,并不断创新。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及其作品都对朝鲜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李白的诗歌对朝鲜诗歌影响最为明显。李白诗歌对朝鲜影响最大的是16世纪的朝鲜时代,这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带有明显的李白诗歌特点,其中以孤山、芦溪、松江三位诗人的作品最为显著,无论是在创作体裁、主题、题材,还是在艺术风格方面,松江文学都具有浓厚的李白文化气息。
一、松江和李白及其文学作品简介
1.松江及其诗歌作品
松江,姓郑,名澈,松江是其号,是生活在朝鲜中宗到宣朝年间的著名诗人。松江出生于名门贵府,喜欢钻研学问。明宗16年,郑澈在进士考试中取得第一名好成绩,并在次年考中状元。郑澈以其卓越的诗歌创作才能步入仕途,但一生历经坎坷。他任职于宪府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虽担任要职,但却由于为官清廉、性格刚毅,屡屡为坏人所陷害,多次辞职归隐,甚至被流放。在朝鲜东人党和西人党相互政权过程中,因党派纷争而遭遇祸患。松江在其五十八年的生命历程中,有入仕为官的经历,有发配边疆的经历,也有归隐田园的经历,但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刚直的性格,倜傥豪放的本性,唐朝著名乐师李龟年曾把松江视为“神仙中人”。总体而言,松江一方面作为一名政治家奋斗在官场,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他诗歌创作天赋。
松江在朝鲜歌辞创作中最具代表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数百首汉诗、一百多首诗调,在其歌辞集中有七十九首诗调和四首歌辞作品。在其作品内容方面,包含忠诚、爱民、醉饮、讽喻和离别等情感,而且也包含了一些自然景色描写。
2.李白及其诗歌作品
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李白被历代文人称为是“诗仙”,号青莲居士,字太白。受儒家文化影响,李白一直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受道家思想影响,他又希望自己能够过着求仙学道的归隐生活。在这种矛盾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李白自己“功成名就,身退田园”的愿望。李白一生,绝大部分都是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因为自己的风流文采而名闻天下,后因为其耿直性格而不能被权贵所容忍,弃官而去后漂游天下。安史之乱第二年,李白参加永王李?U幕府。后因永王李?U与唐肃宗争夺帝位失败而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国,后中途遇赦。自从以后,李白淡泊功名,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对朝政进行无情批判,从而推动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的诗歌作品主要是以抒情为主,他从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从神话民歌中提取素材,从而构成其文学作品特有的瑰丽绚烂色彩。李白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诗歌,提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而且音律和谐多变,语言流转自然。其代表作主要有《梁父吟》《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子夜吴歌》《长干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李白诗歌作品艺术手法具有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想象神奇丰富等,从而形成期雄奇飘逸的诗风。
二、李白对松江文学的影响分析
李白诗歌对松江文学的意境和意象影响十分深刻,当时朝鲜著名小说家金满重在其《西浦漫?P》中提到,“在韩国,只有松江的《关东别曲》《思美人曲》《续美人曲》才能被称之为好文章。”基于以上意义来看,以松江的歌辞为中心,可以发现李白对松江文学影响之深。
1.李白对松江《关东别曲》的影响
松江在担任江原道观察使的时候,曾经游览了关东八景并对其进行描述,写下了《关东别曲》著名诗词。在《关东别曲》中,松江使用直叙艺术表现手法,大胆创造意境,内容豪放,与李白诗歌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松江诗中有“谪仙诗评如到此,庐山未必专其高。诗仙何处余咳唾,天地奇谈何壮哉。”的诗句,当他面对关东景色的时候,突然想到了李白,进而把自己想象成李白。“百川洞里万瀑洞,俯瞰飞云千叠层。银虹之脚玉龙尾,喷薄声传千里外。入耳初讶声雷迅,举目还疑飞雪洒。”在这首诗中,对关东景色意境描述十分全面,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十分相似。特别是把飞流直下的瀑布联想成彩虹这一点,都运用数字进行十分夸张的艺术表现,“入耳初讶声雷迅,举目还疑飞雪洒。”的远近表现手法与“初惊河汉落,仰观势转雄。”基本一致,而且把瀑布想象成飞流而下的银河水,正是借鉴了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意境。
2.李白对松江《思美人曲》《续思美人曲》的影响
与《关东别曲》相比,《思美人曲》《续思美人曲》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松江使用了忧时恋主之词,展现了独特的哀怨、孤独的女性色彩。首先,《思美人曲》《续思美人曲》在整体结构上,通过春夏秋冬这四怨的构造,表达了妻子想念远征的丈夫心情,这与李白的《子夜吴歌》中的一二三四格式完全相同,而且李白在他的《子夜吴歌》中,也使用了春夏秋冬格式的闺怨,而且在意境方面也基本相同。松江诗中的“心中愁叠叠,鸣咽双泪下”,与李白《陈情赠友人》中的“心忧心苦醉,积恨泪如雨”,都表达了作者抑制不住的哀怨和孤独情怀。
3.李白对松江《星江别曲》的影响
松江在创作《星江别曲》这些作品的时候,其写作风格发生很明显的转变。特别是在他离开官场、归隐田园的时候,就借用春夏秋冬格式体例来抒发其游览星山栖霞堂和息影亭的感受,表达了他追求超越尘俗得道的闲适心情。他在“何来过客留星山,凄霞息影问主人。人生世间好事多,奚取江山独隐身”,犹如一位仙人远离尘嚣,在山清水秀的诗意环境中一个人单独生活,这与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也对松江文学中的那种远离尘嚣、享受孤独、热爱自然的《星山别曲》产生影响。
4.李白对松江文学中的意象比较
纵观松江文学与李白诗歌,“谪仙”松江与“诗仙”李白在诗语中大量使用“仙语”。第一,仙语类。在李白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了王真、真仙人、天仙人、鹤上仙、谪仙人、老仙、雪仙、仙者、仙路、仙翁、仙才、仙乐、仙真、仙人、仙城、仙子、仙郎、仙游、神仙、爱仙、月下仙、古之仙、紫霞仙、天真等仙语。而在松江文学意境中,也模仿李白,大量使用这样的仙语,李谪仙、仙游、诗仙、醉仙、仙人、仙山、仙翁、真仙等类似词语频繁出现。通过这样词句的使用,我们可以发现,松江与李白一样,在看物景的时候,把自己置于仙人的视角。第二,玉类词语。在李白诗歌和松江文学中,“玉”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其出现频率大约105次,即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每五首作品就会出现一次“玉”。玉阶、玉笛、抱玉、玉箫、玉鞍、玉楼、碧玉、玉童、玉杯、玉面、玉仙、玉盘、玉浆、玉树、赤玉、玉帐、玉手、玉剑、玉笙、玉笔、青玉、绿玉、白玉壶、金玉、玉京、玉案、玉碗、玉真、玉液、玉露、玉杖、白玉盘、玉具剑、玉樽、玉燕叙、白玉龙、玉马鞭、绿玉树、白玉童、玉叠、玉毫、白玉鞍、玉齿、白玉京、碧玉蹄、青玉案、紫玉笛、玉门关、玉床、玉棺、绿玉杖、玉匣。例如在松江的《关东别曲》中,玉笛、白玉、玉阶、玉笛,在《思美人曲》中使用了白玉杯等,而这些都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大量使用。李白在《流夜郎赠辛判官》中“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别内赴征》中的“白玉高楼看不见”、《拟古》中的“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京”都与之意象相同。第三,色彩语“白”字的使用。李白在其诗歌中,大量使用了白首、白驹、白鹭、白鹊、白鸷、白兔、白鹿、白鹅、白鸦、白??、白雁、白龟、白虎、白龙、白马、白霞、白波、白浪、白云、白雪、白露、白羽、白鸥、白玉、白玉高楼、白玉盘、白齿、白衣、白玉鞍、白玉童、白发、白骨、白沙、白杨、白?O、白玉京、白眉、白酒、白玉壶。同样,松江在其文学作品中,也大量使用“白”表现其清廉和纯洁灵魂的品德,例如在《关东别曲》中就使用了“白玉、白雪、白莲花、白玉楼”等,在《思美人曲》中使用了“白玉、白雪、白玉京”等,在《星山别曲》中使用了“白鹤、白沙”等,在《将进酒辞》中使用了“白鹤、白玉、白杨”等。第四,关于酒的词语。李白一生始终与酒分不开,有着密切关系,在其诗词中直接运用酒字。春酒、酒泉、绿酒、葡萄酒、杯中酒、一壶酒、兰陵美酒、爱酒、清酒、白酒、玉浆、琼浆金陵酒、汉酒、诗酒、酒杯、酒楼、壶浆、鲁酒、新醴酒、一杯酒、芳酒、醴、酒肆、美酒、酒樽。而天性喜酒的松江,也在其诗词中,酒杯、醉、盏、乡饮酒。
参考文献
[1][韩]金圆卿.韩国时调文学与汉诗关系研究.东岳语文论集第三辑[M],1988.[2]高承柱.李白文学对松江文学的影响[C].国与国文学论集第二辑,1975.[3]金昌珍.郑澈李白比较研究[C].延边大学,2005.[本成果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李白对后代作家和文学流派的影响(项目编号:LB-13-13)资助]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第五篇:浅析政治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论文题目: 浅析政治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在院系: 文学与教育系 专业班级: 09汉语言文学一班 学生姓名: 邓桃花 学生学号: 50903011031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20日
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