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漫谈

时间:2019-05-13 05:5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话题作文漫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话题作文漫谈》。

第一篇:话题作文漫谈

话题作文漫谈

深刻揭示 形象“打造”

——“寓意”类话题作文写作示例

四川 童华池

[话题材料] 生命是什么颜色?晨曦告诉我,生命是火红的;明月告诉我,生命是银白的;大海告诉我,生命是湛蓝的;草木告诉我,生命是葱绿的;快乐告诉我,生命是金黄的;忧伤告诉我,生命是黝黑的„„生命有颜色吗?如果有,该是什么颜色?请你以“生命的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写作点拨] 话题材料是一段寓含哲理的文字,读了这段文字,应该悟出这样的道理:生命是有“颜色”的,且是五彩缤纷的;颜色更是主观世界的产物——除了表层的颜色,每个生命的载体,都牢牢地打上了其思想的铬印。故而,写作时的立意,既要顾及生命表层的颜色,更要“透视”其深层次的颜色。

“生命的颜色”属于“半开放”的话题,中心词“颜色”亦实亦虚,更侧重于虚;修饰语“生命”对话题内容的范围作了限定;就是在这样的范围内,写作的空间仍是广阔得很。写作时,要尽量展开想象的翅膀,探寻生命的存在并描绘其富有个性的颜色。

[佳作展示]

眉飞色舞

我打算下辈子做一只麻雀。虽然它没有孔雀艳丽,却也沾亲带故——至少都有个“雀”字。我不当杜鹃,它霸道,忘恩负义。它欺骗同类,模仿雀鹰吓走别的鸟妈妈,便寻找有卵且与自己的卵花纹相似的巢,吃掉其中一枚,产下自己的卵,瞒天过海。养母辛苦喂养小杜鹃,小杜鹃却将养母的新生子女一只只谋害掉,养母还稀里糊涂地养着这家里的“狼”。我不当雄鹰,尽管它很威猛。但它往往成为人类猎杀的对象。体型也过于庞大,无法在森林里穿梭。麻雀虽小却能上天下地,尽管它并不擅长于“下地”。有句俗话叫“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我将来便是一只小麻雀,不用像燕子一样辛苦衍泥做一个固定的家,我只要一条墙缝,便能栖身。我饿了捉虫,馋了拾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山泉是甜的吗?森林里的空气有泥土的芬芳吗?田里的谷子黄了吗?不要问我这些,因为它们太简单了。这也就是我简单的生活。

我打算下辈子当一株茉莉。我不用像松树那样在大冷天苦撑着不落叶子;也不用像枇杷一样被人嫁来接去,更不会像玫瑰一样被修枝剪叶。我只是我自己,身躯不魁梧,意志不坚强,但我有青翠欲滴的叶子,小巧玲珑的花朵。即使你嗅到了香气,也不是我为了吸引你的注意而绽放,只是在自己跳舞的时候不小心让香囊开了口。跳得太投入啦!我不能生长在沙漠,我不是仙人掌;我不能生长在沼泽,我喝不了那么多水;我不能生长在岩缝——石头太硬了。所以,我有我的个性,我只安身在我爱的地方。如果强行将我迁移,我只能以死来证明我的执着。

我打算下辈子当一只蚂蚁,体味大雨前搬家的忙碌;我打算下辈子当一只蜘蛛,享受织网的快乐;我打算下辈子当一头羚羊,逃亡在狮子的怒吼声中;我找算下辈子当一片云彩,遮住夏天毒辣的太阳;我打算下辈子当一场小雪,飘落在冬日与春日之间„„

我的打算千千万万,我打算享受自由,我打算投身自然。下辈子风景如画,我憧憬着。可是,人有下辈子吗?„„

[点评] 这篇文章想象丰富而奇特,“我”愿做麻雀,愿当茉莉„„倾心于一切生存体验,甚至“打算下辈子当一头羚羊,逃亡在狮子的怒吼声中”。在丰富奇特的想象中,有力地突出了“甘于平凡而又不平庸”的主题。全文没有“生命的颜色”的字眼,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我”所追求的形象的个性张扬的生命的颜色。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公园的水池里新栽了一批睡莲,这批睡莲与原来的一大片并无二致,对之,游客也就并不在意。后来,管理人员在水池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书写:千年睡莲,园中珍品。牌子一立,立即引起了游客的注意,不少的人来到这里驻足观看。人们一边看,一边亲切地抚摸着睡莲的叶子,不住地啧啧赞赏。不久,睡莲的叶子便蔫了。无可奈何之下,睡莲们集体抗议:“请不要再这样爱我们了!”„„

请以“爱的学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话题材料是一则小小的寓言,读了这则寓言,情不自禁要问:其一,人,是不是一定要出了名,才去爱他?其二,要爱一个人,或是一群人——不管是凡人还是名人,该怎样去爱?回答好了这两个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就清楚了,你的文章的立意也就明确了。

确实,“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词语,“爱”与“被爱”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爱”得不当,会适得其反,“爱的学问”值得好好探究。写作时,要打开思路,古今中外,关于“爱”的材料不胜枚举。你可写自己,也可写他人;可写历史,也可写现实。最近有这样一则材料:吉林某初二女生,因长期拾荒助人,获得了“2004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荣誉称号,从而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在鲜花和荣誉的光环里,她承受不了“盛名”带来的压力,而向学校提出了转班的请求。这样的材料用起来就很贴切而鲜活。类似的材料,你可以很好地发掘。其他方面的材料,如“越俎代庖”、“恨铁不成钢”一类的成语和熟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类的千古名言等,都是写这个话题的好材料。

至于文体,你可以选择你最喜爱的,且写起来得心应手的一种。

(已刊发于2005-08-15《语文周报》)

第二篇:漫谈作文指导

漫谈作文指导

莲都区刘英小学吴春丽2007-12-14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大家坐在这儿听我做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讲座,我心里真的很惶恐。说实在的,我自己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上都是零打碎敲的,没有什么系统。不过既然已经被赶上架了,那我也只能硬着头皮来讲,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作文都是一样艰巨的任务,如何使这件事情变得轻松并有成效,是我们语文教师职责所在。我认为习作指导是可以体现在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时刻的,而不仅仅是在作文指导课上。关键的是教师要具备捕捉并指导学生习作能力时机的意识和行为,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随文练笔中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那么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随文练笔,以利于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我们的课文大多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其中蕴藏着许多训练点,包括标点的使用,词语的运用,段落的写法,篇章的谋篇布局,文本的空白点等,都是让学生学习作文技法的好材料。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也常常会紧扣内涵丰富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练笔、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练笔,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在我的印象当中,大多数的随文练笔都较为侧重内容,而我们的课文还蕴藏着许多作文技法的训练点,比如标点的使用,表达的形式,段落的写法,篇章的谋篇布局等等,要想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这些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第七册第四组课文中总分段式反复出现,在教学中老师肯定会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学习,作者是如何围绕着总起句中的重点词写具体的。在词语盘点时,我设计了一个练习,请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写一个句子,比如选择的词语是“慢条斯理”——“妈妈总是一副慢条斯理的样子。”然后围绕这个句子写一段话,写出他怎么慢条斯理。这样训练,它不但加深学生对总分段式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可谓一举两得。再说因为有课文的学习基础在前,所以写起来并不费劲。在这个单元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习作中,我就明确地要求,必须要有一个自然段用总分段式去写。从效果来看,学生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再比如11课《去年的树》与12课《小木偶的故事》这两篇课文都以对话为主,但有着明显的区别。《去年的树》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对话基本是“鸟儿说,鸟儿问,大门回答说”之类的白描手法,而《小木偶的故事》中的对话则不管在形式还是提示语的描写上都丰富得 1

多。我们知道,语言的朴素有两种,一种是繁华落尽,返璞归真,另一种是原始的,来自贫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能领会《去年的树》中那种平淡语言中那种深挚透明的美吗?他所要学的是如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丰富多彩。所以学了两课之后,我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用对比的形式来教学对话。无需我过多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觉得《小木偶的故事》中的对话形式丰富,再加上这课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很丰富,如,“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它们出现在对话的提示语中,使得这些不同形式的对话看上去是那么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然后我再请同学们去找一找两课对话的共同点,他们发现这些对话都是分行写的,再体会对话分行写的好处。经讨论和引导,同学们得出的好处有这么几条:

1、看上去文章变长了;

2、显得更有条理,阅读起来一目了然,视觉效果好;

3、表达形式多样。

最后我做了总结,接着进行了各种对话形式的标点练习,并要求他们在续写《小木偶的故事》时用上四种形式的对话,一定要注意对话分行写的格式。结果学生都能较好地运用,写得较差的也能够运用几种对话形式,写得好一些的便能够在提示语中添加对人物神态、心理以及动作的描写。我们知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对话,所以对话描写是习作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通过对两篇课文的对比观察,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然后仿写,尝到了好处。我自己也觉得这一节课的时间花得相当值得,效果很好。

我想,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作家的写作技法进行适当的渗透,我们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

二、日积月累中丰厚底蕴

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础。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或作文时便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纵然有思绪万千,也只是心中有而笔下无。历史经验和无数的实践都能够告诉我们,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均有赖于多读多背。童年时期记忆力强,这时候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有了丰厚的底蕴,对将来说话、作文都是受益匪浅的。虽然对所记的东西并不很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理解能力的增强,内心所积累便如冰山融化之春水汩汩而出,我想所谓的文思泉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所以我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从以下三个方面使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

1、加强朗读和背诵训练。

通过读、背课文,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熟记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增强了语感,还训练了记忆力,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2、课初五分钟,细水长流。

每节语文课铃响,由学习委员领读古诗词三遍,然后读一日一格言,由学生轮流写,读了之后说说理解,学生不懂就老师讲解,告诉学生这些格言可以在什么时候运用,顺带介绍格言作者。如果老师也不知道,那就坦白承认不知道,课后我们去查,谁先了解了就在下一次告诉大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坦率的态度反而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且他能够说出老师不知道的知识,他会很有成就感。接着是学生轮流讲新闻,或者成语故事,或者介绍自己所看课外书中的精采片断。虽然要花去五六分钟甚至十来分钟的时间,但信息量很大,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学生从小多接触这些格调高雅的东西,才能形成丰厚的人文素养,而这些素养会在无意中通过他的作文表露出来。

3、流光似水,日记留痕

每个学生每天都发生大大小小不同的事情,只不过还不知道去留心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从中去发现、去感悟,并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有一双慧眼,帮助他们观察,引导他们学会感受。其实当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有更多机会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也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去感受、去记录。就像对钟声笑的描写这个事件,就是日记的内容;火箭发射嫦娥一号,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总之,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是习作的内容。天长日久,学生就会拥有一座真实而又丰富的作文素材仓库。每次大考前,我总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日记拿出来读一读,或者和好友分享日记,回顾一下昔日的生活,第二天考试说不定就有用上的素材,那写作文就省力多了。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种应试的技巧。

三、习作点评中博采众长

学生的日记、小练笔、读书笔记当中凡有特别出色的亮点,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被夸奖的同学兴高采烈,倾听的同学因为老师所赞扬的东西都是自己所熟悉的,自己努力也能做到的,所以也很感兴趣,有些在接下来的习作中便体现出来。在讲评时我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

1、提倡真实感受

言为心声。我们知道日记很重要的一项功能是宣泄,而学生日记有一项功能就是与教师的交流。学生日记当中抒发真实感受,就是对老师的信任。比如“集会时间长,双腿发酸,但看见老师虎视眈眈,又不敢不站好。”这些话本就是真心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面对这份信任,我从来都是心存感恩,给予鼓励,然后再视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语气尽量做到和缓。这样学生才会放心地写真话,抒真情。

2、赞赏个性语言

留心学生的作文,常常会看到许多有趣的语言。但也正是儿童言语的天真无邪、憨态可掬,洋溢着童趣。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写形容快的比喻,他不写离弦的箭、脱缰的野马,他的比喻是“像被猫追的老鼠”,我觉得实在是形象极了。他们常看《猫和老鼠》,被猫追的老鼠那是逃命啊,还不拼了命地跑吗?写第一次使劲,是“使出吃奶的劲”,当写到比前次更用劲时,有一个学生的描写是“使出从子宫里爬出来的劲”。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写法,觉得特别有意思。我当时就想,到底是哪个劲更大些呢?没有答案。这些有新意的语言总能让我们感受到学生那活跃的思维。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的语言面貌才能越来越体现出自然生动的一面。

3、关注多向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事物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描写。相同的开头和结尾,而中间的过程也许有无数种,就像周宸萱老师刚才上的童话作文。就拿班里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玩悠悠球,不少学生的日记当中都写到这件事。有写悠悠球品种的,有写悠悠球的各种玩法的,什么巴黎铁塔,什么奔向月球等等,有写同学进行悠悠球大战的,有写上课贪玩悠悠球而被老师没收的,有写因悠悠球而起的**,还有的同学写出悠悠球的流行程度,连平时不爱玩的一个女生都玩得兴致勃勃„„学生只知道自己这一种写法,但老师在讲评的时候,把这种种作文角度进行列举,他就会明白一个题材可以多向思维。久而久之,思维会趋向灵活。

4、鼓励活学活用

当学生能够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平时积累的诗词格言进行运用的时候,我会大加鼓励,称赞他活学活用。记得有一回有个同学在写童话作文时用到了《巨人的花园》中的句子:“抬眼望去,一缕阳光照射进来。多么明媚的阳光啊!” 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赞叹不已,说他不仅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而且还学会在童话景物中穿插适当的景物描写以营造气氛,这个水平可不一般。其他学生想,这有什么难的呀,不就是加几句景物描写吗,这个不一般我也能做到呀。同伴之间的这种模仿效应比我们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四、课外阅读中厚积薄发

1、推荐优秀作品

一开学,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挺爱看书,下课时、中午,常常看到学生静静地坐着看书,可有一天我发现看的全是《乌龙院》、《机器猫》之类的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喜欢漫画,我向他们推荐了《幽默大师》、几米的漫画集、朱德庸的《绝对小孩》,这些都是漫画中的精品,还给他们推荐了几本适合他们看的书。《上下五千年》和《爱的教育》每生必须购买阅读,另外推荐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茫茫书海,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我们介绍给学生的书籍都具备很强的可读性,这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会不断地强化。

2、形成阅读习惯

我们学校的学生很幸福,有这么大一个阅览室,有许多书都是按班级学生数配置的,而且有专门的阅读课,可以看书,也可以交流。不是每个学生都爱看书的,有的时候就要把阅读作为一种作业强制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去看,老师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指导。比如学了《卡罗纳》一课,我们班开始进行《爱的教育》这本书的阅读。之后的时间里,我常常会提到其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然后话说一半,刺激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以此保持他们持续阅读的兴趣。我们也经常利用中午刚到校的时间坐在教室里静静地看20分钟,应该说那种感觉很好,不爱看书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3、指导读书笔记

读书而不思考,所受益是比较肤浅的。所以指导读书笔记的写作势在必行。我把他们的读书笔记分成两块内容:第一块的内容每周都是相同的,即周一至周五默写下当天由学生轮流抄写在黑板上的格言,周末将每周诗词默写在下面。第二块的内容则分单双周不同安排:单周摘录20句好句子,将好词语用“﹏”划出,不准摘抄专门的好词佳句书上的句子;双周则写读后感,要求300字以上。

于是我拿出了几篇以前的学生初写读后感时的优秀之作给几个同学朗读,并一边指点方法:这几篇读后感的共同之处是:先写自己看了什么书,然后简要介绍这部书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的或是其中自己最喜欢(最讨厌)的人物及其原因,或是最有趣的情节之如何有趣,或是最感人之处的描述,或是自己从这本书中受到的启发等等。这样一种模式对于新写读后感的同学来说易于掌握,所以听了之后,再与他们就所阅读的书举例交流了一番,学生对于这个读后感有了一点模糊的感觉。《夏洛的网》已经拍成影片,一部拍得极为精致动人的影片,我推荐学生周末去观看,意在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说下周将在同学们的读后感中择优朗读,看看哪几个同学在第一轮中成为佼佼者,竞争意识定能促进一批同学更认真地去写。然后逐渐地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联系自己,倾吐感受,与人交流。

语文是出了名的文火慢功,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和阅历中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境界,在不断的训练当中逐渐得心应手。学生积累得越多,理解得越深刻,再加上表达的欲望,他的作文才能写得越好。

对于学生习作的指导,虽然一直在尝试,但总觉得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期待各位专家同行的指导。

第三篇:漫谈作文评改

漫谈作文评改

贵州省望谟县石屯九年制学校王尚彪

学生埋头一篇一篇苦作,教师玩命似的一篇一篇“精批细改”,——这就是传统作文评改之现状。老师们常常熬得双眼通红,脸瘦如柴,却死命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勾、叉、圈、点,写眉批,作尾评。这种传统作文评改方式令我们老师叫苦连天,而学生也怨声载道。

凭心而论,教师精批细改,确实不无好处:首先,对于汉字的正确书写,标点的规范使用,老师给学生把了关;其次,从逻辑角度讲,可以帮助学生把话改得合乎其理„„但是,作文过程是一个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一切语文知识转变成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想从以上各个方面替学生“保险”,老师们也势必力不从心。同时,评改作文用这种“换着走”的方法,也难免使学生因有依赖心理而产生惰性。例如,写作中出现了拿不准的字,懒得去问同学、查字典,便想当然地乱写一个,认为老师评改中自会纠正。写了一句不大对劲的话,自己读后也觉得有毛病,但却懒得去推敲修改,反正老师评改时自会理通。更有甚者,干脆不打草稿,随想随写,敷衍成文——不是老师比我们高明吗?他一定会帮助删改的。当然,上述情况大多属于习作态度不端正之类,但对于养成这种坏毛病,教师好的评改岂不是帮倒忙了吗?

要知道,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我们老师尽管颇有吃苦精神,但若工作量超载了也会使人疲于应付。这怎能保证老师的评改都处处正确无误,怎能保证老师对每篇习作的瑕疵之处的指正都密而不漏?况且,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他的聪明才智也是有局限性的。权当我们老师都是天才吧,用一个人的感情去体察数十人的感情,用一个人的爱好去评估数十人的爱好,怎么会合情合理呢?教师若安于这种“越俎代庖”式的精批细改,以教师一人的好坏是非标准去衡量数十名同学的习作,难免会模糊学生的习作个性,使“一个五彩缤纷的希望,一种种闪光的思想,都束缚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于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绚烂多彩的习作世界,人为地变成了单调的青一色。这样一来,教师无意地左右了学生的感情,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改完全脱节,学生作文实际变相变成了教师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又怎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呢?这就难怪我们教师因“精批细改”累坏身体,早生华发而心中难过,学生却对我们可怜巴巴的“辛辛苦苦”不买账了。

由此看来,这种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虽不能说一无是处,却确实还有弊病存在。它既苦了老师,又不利于学生,确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当前,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陈旧的传统作文评改法已受到猛烈的冲击。作文评改开始向老师范改、面改、学生自改、互改的方向发展。这种多渠道的修改方式,不但把老师从作文本的包围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直接培养学生修改评价文章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习作水平。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学生自改——学生互改——老师讲评——学生再改”的作文评改方式,是颇得学生之心的。学生写好作文后,老师指导他们先分项后综合自己修改三遍。接着,让他们交换作文,商量切磋,互相评改。然后,把作文收起来,通过浏览做好记录,对学生作文进行讨论式讲评。在讨论讲评当中,师生充分交换意见,统一看法,肯定成功,指出不足。最后,让学生自己参考同学的评改意见和老师的讲评,重新认识自己的作文,1

再自改自评一遍本人的习作。学生之所以喜欢这种评改方式,是因为它使学生掌握了主动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做了作文评改的主人。通过反复多层次、多角度的评改,不但提高了作文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了,对作文技法的掌握更加娴熟了。

当然,这种作文评改方式未必就尽善尽美,令人称心的评改方式一定会很多吧!但愿所有语文老师能够互通信息,互相学习,共同研究作文评改艺术,闯出一条更科学,更可行,能使师生双方都满意的作文评改的新路子来!

第四篇:作文教学方法漫谈

作文教学方法漫谈

摘要: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文探讨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指导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这就决定了小学生作文的本性应显现自我、闪现生活、美化人生、抒写情怀。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极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

1、规范命题的范围

对于规范命题范围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早有理论,他曾说,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的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离开学生经验十万八千里,叫学生搔头挠肋,叹息说没有意思,没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方式要灵活多样,表达要新颖生动,最好在学生下笔前,教师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知浅,知难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

2、让学生自由命题

在小学也不妨试试“新概念作文”。“新概念作文”是由北京大学等7所重点大学与《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举办的作文大赛,与程式化的语文教育相对应的“新思维,新角度和真体验”成为出发点,它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尤其鼓励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喜好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中学生有新概念作文,小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新概念作文,自己命题,写出真实的感受。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美国一位女教师微笑着给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作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种作文可以培养人的五种能力:抉择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写、说、思便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了那么多的实践经验,学生也就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抄,而会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为生活服务。1

与中国相比,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三、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四、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大概批改,指出一些较明显的缺点,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斟酌字、词句的用法是否妥帖;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说理是否严密合于逻辑等,都得动脑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对于一些好的作文,可以在学校、班级的学习天地、黑板报、校刊上刊登,扩大作文的读者对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增强写作的投入感。

总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五篇:作文教学漫谈

引导 开放 自由 体验

——作文教学漫谈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然而作文教学脱不开传统观念的禁锢,习作空间闭塞狭窄,学生习作的人文环境压抑沉闷,很多学生的作文不是表达自已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而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如何摆脱这种现状,走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来?笔者以为要从命题方式、习作内容、习作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切实地开放习作空间,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情倾诉。

一、命题——多点引导,少点规定

作文命题中过多的规定往往束缚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所以我们的命题要少一点对文体创作的规定,淡化文本本身的要求,关注起学生的积累,用命题去引导学生的倾吐欲望。

(1)命题贴近学生。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同样是一个题目《难忘的一件事》,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要写这个题目,教室里肯定是唉声一片,因为这个题目学生是太熟悉不过了。但如果教师换一种形式出示,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例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教师只要创设一个符合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生活体验。如学会技能获得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时的愤慨……学生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例二:让学生评点生活。让学生动手作文前,说说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或看到的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又是兴味盎然。

(2)让学生自由命题。或是提供材料,让学生自拟题目,材料可以是一段话,一首诗,一种情景,一种声音,一种物品等等,也可以什么也不提供,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自由命题往往会让学生放开束缚的思维,找到自己情感的生发点,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二、内容——多点开放,少点束缚

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作文基本功进行系统而严格的训练。殊不知,这种从写到写的封闭式的作文训练,使多少的学生一想起作文就“望而却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是多元的、多彩的。新课标提倡学生要用“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开放性的作文教学,不能囿于教材,应该超越教材,要解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为学生创设练习作文的多种机会。所以我们的内容 应该淡化统一,摒弃无关的束缚,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让学生吐露真情。

(1)敞开心扉,心语作文

人人都有一个丰富而神秘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谈谈自己的愿望,写写自己的爱好,都可以成为学生爱写的题材。

(2)阅读书籍 感受作文

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作文积累的开始。读写如何很好的结合,如何互相促进,也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所教的班级中经常出一些跟阅读有关的习作题目,如:《我喜欢的三国英雄》、《我最崇拜的水浒英雄》、《给西游记中的妖怪分分类》等题目,学生都非常乐意去研究,去阅读,去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达成读写的互相促进。

(3)学会实践 应用作文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教学也应增加实用性。把社会及市场领域所必需的作文技能作为作文内容进行训练,比如构想广告词、编写主持台词、写调查报告等等,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技能学以致用。我曾带班里的几个学生进行过一交写调查报告的实践。我们利用假日时间对家乡的西溪进行水污染的调查,完成了“解开西溪污染之谜”的调查报告,获得了金华市三等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一个新矿藏。

(4)观察自然 生活作文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神奇的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的学生,每次学校组织春游或秋游,尽管目的地也许是学生多次去过的,但他们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在学生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时,灵感的思绪被美景触动,奇思妙想勃然而发,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

(5)时空错位 幻想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言行;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以幻想作为作文训练的基本形式,让儿童在作文中心情地表现自己的欢乐憧憬,把写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从而为作文教学开辟一条新路。我们带孩子们投身自然、遥想未来、科学幻想等,让他们纯真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形式——多点自由,少点僵化

小学生作文往往凭兴趣出发。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习作能力。

(1)、实物素描 提高洞察力

学过素描的学生都知道,美术教师在要求学生观察实物时,要经细细观察实物的外形、质感、材质、光线、阴影等,我们的作文何不也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描述呢?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一些实物素描课让人记忆犹新。他引导学生观察“桔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感受它的香气、味道、重量,并引导学生留意桔子与众不同的细微特征。对着实物,学生很容易就能对一些特征进行生动的描写,如:颜色是黄里透红;外形像拳头,又像小南瓜;香味是淡淡的;桔子上的两张小叶子像顶着一顶小帽子;剥开桔皮,看到里面的桔瓣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又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实物的展示,学生怎么能想出如此传神而精确的词句呢?

(2)、即兴作文 培养敏锐力

即兴作文是一种抓住瞬间感受,快速构思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情感倾向,决定训练内容。作为一名老师,也应随时留心,对准镜头,捕捉生活,为学生提供作文的素材。有一次,上课已5分钟了,班上的“小懒虫”突然闯了进来,课暂时被中断。我很生气,可看他今天的神态却是目光安详,一点没有心慌的感觉,我觉着里面肯定有文章。于是,让同学们一起来猜猜他迟到的原因。大家一时来了兴趣,纷纷举手表达……学生各种合情合理的猜测,“小懒虫”出人意料的实情,无不让学生感到新奇和有趣,此时的写作完全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心需求。总之,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进行作文教学的材料。教师要善于触着他们胸中的积蓄,唤起表达的欲望。

(3)、情境作文 增强感染力

作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媒体,有意地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一般形式有活动体会情境、实践感受情境、语文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扮演体验情境、媒体再现情境。如指导写《我的老师》,让学生深情歌唱《小小米兰》,心头涌起感激之情,对辛勤园丁的劳动增加理解,笔下老师的形象才丰满、感人。再如学写运动会的场面,教师可有选择地播放一些视频,出示一些照片,再现那热烈的比赛场景,引导学生细心、有序地观察,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从而写出内容既生动、又充实的文章来。

(4)、编写童话 发挥想象力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也是孩子们特别能发挥的文体,教师组织学生听编童话、看图编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说续写童话、独立编童话,都能有益地提高其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如学了《坐井观天》,可让学生写写出井观天;学了《狐假虎威》,可让学生写写老虎第二次受骗的经历。也可以出示一张图画,一段音乐,让学生自编一个童

话。甚至可以是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创作,形式非常灵活,而学生又都是那样的投入。

(5)、随文练笔 强化构词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随机穿插一些形式灵活的小练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随文练笔的好处就在于学生不用为题材发愁,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印象,上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抓住学生正被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所打动的良好时机,让他们给小女孩说几句,写几句,都是信手拈来,言传心声的真情作文。议论了《凡卡》的种种结局后,让他们续写凡卡,学生都觉得挺有想法的。有一次,我在给学生上《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时,让他们选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表达这个故事,学生们有的用对话,有的用诗歌,忙得不亦乐乎。有一位学生采用了三字经来描述这个故事:“蔺相如,封上卿。廉将军,不服气。骑大马,显威风。蔺相如,顾大局。往回赶,避冲突。手下人,看不过。怨宰相,怕将军。蔺相如,细解释。明大义,为国家。老廉颇,仔细想。争地位,不应该。背荆条,去请罪。将相和,美名传。”学生的构词能力之强,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四、评价——多点体验,少点甄别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评价活动贯穿着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它还应是一种多角色的评价,学生、教师、家长甚至社会都应成为作文评价的有力参与者,使作文评价真正成为激发作文动机,唤醒内心倾诉的催化剂。

1、教师评价——多一点鼓励

教师的评语应该是体验型的,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教师的评语也应该是欣赏型的,教师只有懂得欣赏,用一种充满赞赏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文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觉始终有人在注视他、关心他;教师的评语还应该是疏导型的,用你的真诚去唤起学生倾诉的强烈愿望。批语可比是教师手中的一个砝码,激发兴趣也好,培养信心也好,都可以运用自如。一篇好的文章,评价中来点“刺激”,指出一个小毛病,提醒学生不要骄傲自满,还要再努力。一篇失败的习作,评价不够好,学生要灰心丧气了,批语可以作出肯定,点出文中一个好句子,一个好词,一个好的想法,以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2、自我评价——多一点鉴别

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修改作文必须以正确评价为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判断、评价自己作文的优劣,才能产生修改的动机和需要,才能在不断地修改中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

篇的能力,从而树立自己修改作文、改好作文的信心,提高自我评价的主动性。一般做法有:晨读时,让学生抽点时间诵读自己的作文;课外阅读时,将习作作为一个阅读的内容;进行新作练习时,找出以前那些题型类似的旧作读一读,既达到自我评价的目的,又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同学评价——多一点欣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作文练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经验,而他们的阅读、评价能力的发展更是先于作文能力,因此,他们常常处于“眼高手低”的境况,给他们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评价能力,兴致都是很浓的。再说,作为习作者的同龄人,他们在生活经历、认识深度、知识结构上处于同一层次,他们往往比教师更容易发现儿童世界的真实。

将习作交给同学评价,让同学欣赏你的成功之处,无疑会让习作者产生一种满足感。交给学生评价任务要单一,要明确,要使这顶活动本身带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做,善于做。平时,我总是喜欢让学生传阅日记、周记,特定的任务就是将看到的好词、好句用曲线划出来。这种明确的操作导向,愉悦了学生的心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阅读,变成了单纯的欣赏。一些平常却又闪烁着“真实”光芒的句子就在学生的眼中被发现,被划上了动人的曲线。一篇普通的习作被赋于了更多的可取之处,学生心里是多么高兴和自豪啊!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浦阳镇的物资交流大会。学生通过互相传阅,搜集了好多精彩片段。如一位学生看到几个耍猴人在强逼猴子表演节目,又让猴子向众人讨钱,他不禁想到:人和动物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呢?还有一位学生跟着妈妈去逛街,看到不同摊位上的顾客多少很不均匀,了解了原因后,不禁感叹:商品要价廉物美,人也要德才兼备呀!这些想法希里古怪,让成人看了,说不定会认为不真实呢。可同学不这样看,在他们眼里,这样写就是好。于是,许多人划上了曲线,表示赞美。我想: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权扼杀学生的这种创新吧。就让天真去激励天真,童趣去唤醒童趣吧。

4、家长评价——多一点情趣

要鼓励家长对学生作文进行再评价。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他们对子女的生活经历、举止爱好、性格类型、言行特点比教师了解得更具体、更细致,学生作文反映的事情是否真实,言谈举止的描写是否得体,家长都可用生活体验来衡量,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指出文中的不妥之处。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气氛融洽民主,儿童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甚至可以通过争论,来促成对习作内容的再认识。我每次改好作文,都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共享,学生总是兴致勃勃。

总之,作文是开放性的教学体系,教师只有大胆地开放习作空间,唤起学生的真情倾诉,让学生在绿色和谐的习作氛围中,大胆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涌现出“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的精彩习作。

下载话题作文漫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话题作文漫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漫谈作文(推荐阅读)

    请以“有一阵风,轻轻吹过”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话题作文指导:月亮的联想--漫谈中国月文化

    月亮的联想 ——漫谈中国月文化 一,导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二,月亮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

    作文教学漫谈(最终五篇)

    作文教学漫谈 王恩萍 一篇好文章,动人心弦处往往就在一个“情”字,没有渗透着作者本人的“情”,没有触动他心灵深处的东西的话,要打动别人的“情”只能是妄谈。情不真、意不切,......

    道德修养漫谈

    (一)、何谓道德⑴“道德”释义最早,用“道德”这个词表示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规则。其中,“道”是指道理;“德”是指掌握“道”的人,能够“内得于己,外施于人”。起初,“道德”这......

    随笔漫谈

    随笔漫谈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好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们获益匪浅;读好书,就像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使我们心旷神怡;读好书,就像......

    漫谈上善若水

    漫谈上善若水 覃少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0级汽检4班 摘要:善只是上得台面大谈特谈的美丽宣言,下台后善寸步难行,只因善利人而不能恶人,就有自私的人先怕恶后怕善为原则,大曰:宁......

    宋词漫谈

    宋词漫谈 ——中国人民大学 诸葛忆兵(2012.8.31)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聊聊宋词的基本情况,耽误大家的时间,请多原谅。作为宋代历史文学的研究者,我们对开封城有着非......

    企业文化漫谈

    关于企业文化的再思考在一个企业中塑造怎样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决策者的管理战略,也直接左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2002年7月,一则新闻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