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光解读(自然光颜色透彻理解)(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5:5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光解读(自然光颜色透彻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光解读(自然光颜色透彻理解)》。

第一篇:自然光解读(自然光颜色透彻理解)

正午

相对于早晨/午后的自然光来说,正午的灯光并没有奇特之处。这个时段的主光仍然是黄色,补光仍然是蓝色,原理同早晨/午后。但是因为正午是一天中阳光照射最强烈的时候,所以自然光中的很多要素都被极端化了。

首先是主光方向,太阳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点,从早晨的侧光变成了中午的顶光。一般而言,生硬的顶光效果不甚理想,很容易投下很浓重的投影。人若处在这样的光线之中,由于眉弓、颧骨等处的凸起,就像图midday.image1中的石膏像那样,会产生另人不愉快的投影。对于女性角色而言,这样的投影几乎是致命,很容易暴露不美之处。如果我们不得不处理正午的灯光,应尽量把灯光倾斜一些。上一节已经讲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全年中太阳都不可能出现在正上方,即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太阳也只有两次直射地面的机会。当然,直射的光线并非总是那么可恶。由于光线垂至于地面,当它照射到水面上时,菲涅尔效应很小,所以这个时候水看上去是很清澈的。(midday.image2)

midday.image1

midday.image2

另一方面,由于正午时段的自然光很强烈,再加上人眼自动调节的缘故,我们看到的环境对比也十分强烈,这时如果灯光设置对比不强烈的话,感觉就像是早晨或者下午。这样的效果在CG中是一柄双刃剑,对比强的画面自然能刺激视神经,但也会让画面的暗部死黑一片。

黄昏/薄暮

接下来,我们要聊的是黄昏/薄暮,关于这个时段,人们总是津津乐道。这个时段美轮美奂、变化无常的光线是摄影师的首选,也成了几乎所有CG灯光师的用光首选。尽管黄昏/薄暮时段光线的变化很多,但是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光线出现在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前,我们称之为黄昏,另一类光线出现在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后,我们称之为薄暮,其它各个时段的光线更多的是在这两种光线基础上的过渡和变化。在黄昏的阶段,太阳呈现出橙红色,而且越接近地平线时越红。这个现象和日出时的别无二致,在接近天顶方向,阳光穿过低层大气较少,呈现出蓝散射光与低层大气散射的红光“重叠”进入人的眼睛,就会看到显示紫色的天空。此刻地表和大气经过了一整天阳光的照射,温度都相对较高,由于布朗运动的缘故,大气中小分子漂浮物比较多,所以天空的散射和漫反射都比较强。我们可以参考图sunset.image1,处在这样光线下的物体的暗部很透,这也是昏黄光线和破晓光线的最大的区别。

sunset.image1

薄暮是黄昏的一种延续,我们有时也称这个时候的光线为染山霞,我们所熟悉的《指环王》中有许多镜头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时候的光线(sunset.image2)。太阳已经下了地平线,不存在阳光对地面的直射,但是阳光仍然能照射到西方的天空,形成红色的散射光,但由于强度小了很多,和高层大气产生的蓝散射光“混合”,便产生了十分美丽的品红色的霞光。但是,这种现象也不是绝对的,只有当空气中水分含量比较少时,才能产生染山霞。如果空气中水分含量比较多时,光线会在其中各种难以预测的散射,有时甚至会得到绿色的散射光。不仅如此,由于薄暮时的光线不再含有太阳的直射光,所以此时的光线在物体表面多次反射或折射后,人眼便不一定再能感觉到。一个直观的现象是,这是时段中,高级写字楼上的玻璃对环境仍然较强的反射,但是树木(表面粗糙)的光感便不再那么强烈了。

sunset.image2

CG中,黄昏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橙色,补光选择篮紫色,光比大约6:4,灯光与地面夹角10-30度。此时的灯光应该着力刻画画面暗部,一方面暗部比较透,另一方面,阴影比较长。图sunset.image4是笔者对这个时段光线的演示。

sunset.image3

薄暮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品红色(可以考虑用灯光阵列),补光选择紫色,光比大约6:4,灯光与地面夹角5-20度。此时,物体的投影都是比较柔和的。图sunset.image4是笔者对这个时段光线的演示。

sunset.image4

黄昏/薄暮的光线拥有诸多个性,首先这个时段光线角度较低,投影面积比较大,所以能很好得塑造形象;其次这个时段光线对比不强,画面中的物体不会产生死黑的部分,都能表现出较多细节;再次,橙-紫光亦或粉-紫光都是和谐的光线组合,也是使光线出彩的组合;最后,合理运用摄影中的一些手法,亦能获得十分有个性的画面效果,比如人物在逆光效果下的剪影效果。可见,黄昏/薄暮时段的光线可以提供给灯光师很多选择,也让灯光师有额外的发挥余地。如果考虑到这个时段光线塑造力很强,情节的转折、冲突、推进都适合在这个时候来表现;如果考虑到这个时段光线具有冷、暖双重特性,各种阴暗或是隆重的场面在这个时段都有表现的余地;如果考虑黄昏是一天中能看到阳光的最后时段,那么灯光师便能使之表现一种落寞的气氛等等。可以说,只要我们考察黄昏/薄暮的角度不同,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情绪,这个时段的内涵不是笔者用寥寥文字能尽述的。(sunset.image5)

sunset.image5 夜晚

黄昏和薄暮转瞬即逝,随之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夜晚。尽管目前3+1种猜测说仍然不能完美地解释月球的起源,但是,我们还是要感激这颗地球卫星的存在,它使得地球的夜晚不再彻底地黑暗。

太阳光在月球上经过漫反射后到达地球,期间经过大气形成散射光。这个过程和原理已经在前文花大笔墨阐述。但是和白天不同的是,晚上的光线十分微弱,一些暖色光和散色光混合以后,显现出银白色甚至于宝石篮的颜色,图night.image1所展示的是一幅十分美丽的桂林夜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晚上的光线十分昏暗,但是,在这昏暗中仍然充满了变化。这些变化与月亮的位置、月相、云层厚度都存在各自的关系。这样的原理前文也已经提到,这里是同样的道理。变化归变化,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在夜晚,除了被人工光源照亮的地方,地面的光线总间接来自于天空,所以地面总是比天空要暗。有时,我们不经意就把地面的颜色调得比天空亮,可能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哪里出了问题,但总是会觉得画面很奇怪。

night.image1

CG中,夜晚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藏青色,补光选择篮色,光比大约6:4,灯光与地面夹角可以为任何角度。一般情况下,灯光师不会被要求设计特定日期的月光。所以满月便是最好的选择,当月相为满月时,我们整晚都能看到最亮的月亮。图night.image4是笔者对这个时段光线的演示。

night.image2

: : 注 : : 月亮在天空中出现是有规律的。和太阳一样,它也是东升西落,但是周期和太阳的不同。有时它会和太阳同时挂在天上,但是白天的天空太亮,我们便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农历上半月,月亮从朔到望(即由亏到盈、由缺到圆),月亮位于太阳的东边,在日落以前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出现在天空。新生的蛾眉月,常在太阳升起后不久就升起,黄昏后已出现在西方天空,月牙的弓弧向西,但不久即消失在西方上的天空。弦时,月亮在正午升起,18点左右出现在南方天空,弓弧向西。满月时,太阳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农历下半月,月亮从望到朔、即由盈到亏(由圆到缺)的月相称为残月,残月位于太阳的西边,在日出以后月亮才从地平线上落下。下弦时,月亮在半夜0点左右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弓弧朝东。蛾眉月(残月)出现在黎明前的东方天空,月牙弓弧向东,但不久即消失在东方天空中。夜晚看到月亮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月亮圆缺的情况推测出来,月亮愈圆,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长;月牙愈窄,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短。如新月(朔)整夜不见,上弦月上半夜能看到,满月整夜可见,下弦月下半夜能看到。下表归纳了这些现象。(night.image3)

night.image3 如果按照上述灯光设置的方法,藏青-篮属于相邻的色系。这样的补光方法会显得比较单调。但索性,晚间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光源来补充自然光的这一不足。由于色温的关系,人工光源呈现出暖色或是中性的绿色(一些荧光的物体),这和夜晚的自然光正好形成一种有益的互补。如果夜晚场景含有人工光源,人工光源将成为主光,它的形式是点光源。主光选择暖色,补光选择冷色。光比大约8:2。图night.image4是笔者对这个联立光线的演示。

night.image4

纯粹的夜晚光线适合用来表现一种宁静的气氛。这种宁静可以视为可怕、紧张,也可视为安详,表达的内容始终比较有限。而此时段的光线一旦和人光光源联合作用,便产生了新的语境。人光光源可以出现在任何位置,顶光、底光、侧光、逆光甚至正面光都成了灯光师表达画面的语句。可以说,只要通过灯光师的加工,这时的光线除了含有它“黑暗的”、“冲突的”、“神秘的”的本意外,还能拥有其他任意的气氛和情绪。(night.image5)

night.image5 总结

关于自然光的解读,行文至此差不多该收笔了。此文有别于平时比较多见两类文章,一类是关于灯光与渲染的技术文章,另一类关于色彩、色温理论的应用。目的旨在让读者从光线性质以及更微观的角度来理解CG中的灯光。相信细心的读者能察觉到,文中虽有多处花了浓重的笔墨解释光线,但远未为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一者因为在某些现象上,笔者自身未能寻求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再者因为篇幅关系,很难面面俱到,譬如色温等一系列概念都未作深入探讨。相信读者心中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如有问题可致信笔者一起探讨tinyglobe@hotmail.com,或光顾笔者主页留言http://www.xiexiebang.com/,欢迎的大门将永远敞开。最后,将此文献给所有读者,让那些对于自然光不可捉摸的困惑一散而尽吧。

第二篇:原画设计自然光解读

课外阅读:自然光解读(美术基础)

作业

理解光与色的关系

概述

“光”生性自由却又富有内涵,以至于每一位它的膜拜者——科学家亦或艺术家,都难以抵抗它强大的魅力。它的魅力来源于它的变化多端,而这样的变化多端更让它显得神秘莫测,难以捉摸。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光”就是一个“黑盒子”,我们欣赏、赞美它美丽的外表,但却对它的本质不甚了解,这样的困惑伴随了笔者很久,并将长期萦绕笔者心头。许多理论上的知识仿佛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但是实际观察中的迷惑仿佛告诉我:“嘿!小子,那才是冰山一角。”困惑永远存在,但这并不阻碍所有膜拜者前进的脚步,对未知和神秘的“光”的探索是很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general.image1

也许看过我另一篇文章《风格化的灯光》的朋友对“灯光语法”的概念颇感兴趣。何为灯光语法?首先我们先要了解,我们的CG作品的视觉效果是由光、物体的性质和观察者(摄像机)所共同决定的,笔者把这三者组织起来的方法称为“视效语法”,而把如何组织光的方法称为“灯光语法”。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组织自然光,相对于笔者以前对于CG灯光的解释,此文将更深入探讨光的本质以及实际在CG创作中的运用:为何每一天不同时段的光线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样的色彩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如何运用这样的不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CG灯光的技术不应该是少数人手中的法宝,但国内深入对其描述的著作又十分罕见,这就使得大部分灯光师对于光线的理解来源于自己的观察和项目积累。此文行文目的并非只为传道解惑,而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光线的讨论和经验的分享的行列中。

光与自然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光其实是电磁波中的很小一部分,一般意义上就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电磁波的波段(也称可见光),科学上定义在390nm1050nm甚至更广。在这个范围内,人们依次能看到紫、蓝、青、绿、黄、红等颜色。这些颜色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红、绿、蓝所占有的波段范围比较大;相反,黄、青、紫所占有的波段范围就比较小,但是黄色的所占有的波段范围又比青、紫略大。

不仅如此,人眼对各个颜色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其中以对绿色的光最为敏感,这也是绿色被做为信号灯标准色的原因,当人在千米之外已经看不到红灯和蓝灯时依然能辨别出绿灯。图declare.image1比较直观地概括了这些现象。

declare.image1

从波的理论来理解光,并非是想把它从艺术性中抽离出来,而是要靠以上的光波理论来解释许多现象,好比蓝天为什么是蓝色,而朝霞为什么是红色,这对于CG的运用与实践是相当有帮助的,稍后会有详细的说明。不仅如此,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其他问题。在Maya默认渲染器中,有三个参数叫Contract Threshold R/Contract Threshold G/Contract Threshold B(declare.image2),这三个值的优化比例应该为2:1.5:4,因为人眼对红/绿/蓝的敏感程度大致为3:4:1.5(1/2:1/1.5:1/4),所以我们渲染出的图象的蓝色通道质量不必像绿色通道质量那么高,人眼很难发觉其中的差别。由于此文着重探讨自然光,所以光波理论在渲染中的理论在此只是一笔带过。这里只是让读者有一个印象,光波理论能帮助我们解决CG灯光及其他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declare.image2

接下来,我们得聊聊主角——自然光。为读者理解本文内容方便,笔者把它定义为太阳光及其衍生光,太阳光的衍生光包括天空对太阳光的散射、漫反射,月亮光以及三者的在环境中的反射和折射,可能这样的定义有一点绕口,总而言之本文中所指的自然光都的最终来源都是太阳。(declare.image3)

破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是白居易描写日出江面的一句词,这句词中的“江花”的解释一直都有争议。大部分人支持“江边的花”这一解释,但是我认为“江花”应该解释为“浪花”,且看下图(dawn.image1)。日出时,太阳“染红”了整个东方,太阳光斜射到海面,由于菲涅尔(Fresnel)效应造成强烈的反射,致使海面也呈现出热烈的红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环境呈现出壮丽的红色比江边的小花泛红更能体现出日出的意境,所以我支持后一种观点。

dawn.image1

: : 注 : : 菲涅尔效应:根据菲涅尔公式,光的反射率可以用以下两个公式计算

(1)

(2)当一束自然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可分解为光矢量在入射面内的偏振光(P光)和光矢量与入射面垂直的偏振光(S光)。Rp、Rs分别表示两种偏振光的反射率; 如图dawn.image2所示,n1表示外介质的折射率,n2表示内介质的折射率; i1表示入射角,i2表示折射角,i2折射角可以通过以下折射定律得到;

(3)最终反射率是Rp、Rs的平均值,通过以上公式的代换可知Rp、Rs只和入射角i1有关。(如果读者朋友对偏振光感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乍看之下,很难找出Rp、Rs和i1的变化规律,笔者是maya用户,为描述这个规律完成了一个mel脚本(fresnelTest.mel),附件: fresnelTest.rar(2008-7-11 15:07:32, 384 B)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9

在maya中输入fresnelTest [index]就能得到入射角i1从1变化到90所产生的结果。([index]是n2与n1的比值,水/空气的[index]大约是1.33,玻璃/空气的[index]大约是1.55,eg.输入fresnelTest 1.55)结果,随着i1的增加,Rp先变小再变大,i1 = arctg(n2/n1)时,Rp=0,达到最小值。

i1 = arctg(n2/n1)这个角被称做布儒斯特角,它在物理上有重要的意义,当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这里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随着i1的增加,Rs单调增加,而Rp、Rs的平均值也是单调增加的。所以我们得出了最后的结论,随着入射光的入射角的增加,入射光的反射率也增加!

dawn.image2

那么,为何日出时东方会呈现出红色呢?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色温低!”但是从更理性一些的角度思考,色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这个问题。(色温概念并非本文重点,不做详细描述。)其实,光的散色能力因光的波长不同而不同,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越容易被散开。通过上一节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蓝光的波长比红光短,所以蓝光在特定环境下的散射能力比红光强。如图dawn.image3,日出的时候,阳光斜射地面,阳光需要穿过很厚的大气层,蓝光由于散射能力很强,所以在到达地面之前就已经被散射光了,我们只能看到蓝光在天顶和西方的散射。

光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障碍物,当障碍物比可见光的波长大很多时并且不均匀时,光就被弹向四方,就像雨滴打在地面上一样,这个现象叫光的漫射;但当障碍物的大小和波长差不多的时候,障碍物会有选择性得透光光线,而使得另一些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就好像三棱镜能让光散开一样,这个现象叫光的散射。

CG中,破晓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红色,补光选择深蓝色,光比大约8:2,灯光与地面夹角5-25度。其实此时阳光与地夹角并没有这么大,但是CG画面中如果角色或物体投影过长会让画面很堵,所以此时灯光与地面夹角的宽容度比较大。图dawn.image4是笔者对这个时段光线的演示。

dawn.image4

由于,“日出”积极的寓意十分明显,我们一般在这个时候表现一些积极和有朝气的气氛,也可表现一些浩大的场面,但总体来说都是很轻快的。同时,日出前的昏暗也可以用来表现一些阴暗的东西,利用日出这一时刻来表现从阴暗到光面的过渡会有戏剧性的效果。(dawn.image5)

早晨/午后

当太阳升起以后,我们便进入了白天。当然,“白天”并不“白”,我们仍然能发现丰富的色彩。请看下图daylight.image1,太阳光经过大气,射到地面后呈现出黄色,而一些背对着太阳的地方呈现出很深的蓝色。黄蓝——暖色冷色的对比体现着一种色彩上的美感,但是自然光之所以给我们这样的视觉感受,不是因为它深谙美学原理,而是因为那深藏在它背后的自然规律。

daylight.image1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并不是一个充满童稚的问题,直到1871年,瑞利(Lord John William Strutt Rayleigh 1842~1919,190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的瑞利散射理论才圆满得解释了这个问题。白天得时候太阳照射地球表面,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各种波长的光都要受到空气的散射,其中波长较长的波散射较小,大部分传播到地面上,这些光综合起来呈现出黄色。而波长较短的蓝、绿光,受到空气散射较强,天空中的蓝色正是这些散射光的颜色,因此天空会呈现蓝色,就如图daylight.image2所描述的那样。平日里,我们看到大海所呈现出的蓝色也是因为散射造成的,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瑞利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大海的蓝色是因为反射了天空的散射光所造成的。1921年,拉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888-1970,193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海上旅途中的发现让我们了解了真相,它从前文提到过的布儒斯特角观察海面并用尼科尔棱镜过滤掉了S光,从而看到不受蓝天影响的大海,这样的大海呈现出一种与平日相比更深沉的蓝色,这就是光在水中散射的结果。

daylight.image2

同样是白天,阴天和晴天又有所不同。阴天的云层很厚,而且大颗粒物较多,少量阳光照射到云层上发生丁达尔散射(白光散射后仍然是白光),大量阳光遇到云层后直接漫射开来,整个天空就像是一块大的柔光布,所以阴天的自然光很少有颜色上的倾向而显现出灰白色。(daylight.image3)

CG中,早晨/午后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黄色,补光选择蓝色,光比大约7:3。因为灯光与地面的夹角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系,所以灯光与地面夹角几乎可以是任意的。图daylight.image4是笔者对这个时段光线的演示。

daylight.image4

如图daylight.image5,太阳照射方向在东西方向分量与地面的夹角叫晨昏角,这个角度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有关,一般太阳在正午升到最高;太阳照射方向在南北方向分量与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这个角度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在中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

: : 注 : : 太阳高度角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H为正午太阳高度,w为当地的地理纬度,S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daylight.image5

当然,灯光师很少被指定设计某一天某个时间点在某个纬度的灯光,更多是被要求泛设计早晨/下午的灯光。这个时候,我们根据剧本和画面的要求来具体设计灯光的位置,正如前面所述,这段时间的阳光几乎可以在任何位置出现。

那么,早晨和午后的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其实,两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只是在晨昏角上存在互补的关系。但是,我们经常在一些动画电影中感到早晨和午后的灯光的不同,这仅仅是出于动画艺术风格的需要,为了把两个时段区分开,我们有时故意把早晨的主光设置成冷色,补光设置成暖色;或是让早晨冷色的成分多一些,下午暖色的成分多一些等等,这些艺术风格上的要求不一而足。

正因为早晨/午后的自然光有了这些特性,它们便成了我们叙事与表达画面的强有力要素。首先这个时段的主光方向的选择比较多;其次这个时段的光比为7:3,稍微改变一下这个比例就能很轻易得达到,4:1的高比调或2:1的低比调;再次这个时段的光所产生的明暗关系中有丰富的冷暖变化。这样的可调性使得灯光师的想法表达更为灵活。这个时候的灯光适合用来叙事,早晨的自然光更多给人轻快的感觉,有时也用来表现盛大的或喜悦的场面,下午光线的感情倾向相对弱一些,用以表现一些严酷的环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daylight.image6)

正午

相对于早晨/午后的自然光来说,正午的灯光并没有奇特之处。这个时段的主光仍然是黄色,补光仍然是蓝色,原理同早晨/午后。但是因为正午是一天中阳光照射最强烈的时候,所以自然光中的很多要素都被极端化了。

首先是主光方向,太阳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点,从早晨的侧光变成了中午的顶光。一般而言,生硬的顶光效果不甚理想,很容易投下很浓重的投影。人若处在这样的光线之中,由于眉弓、颧骨等处的凸起,就像图midday.image1中的石膏像那样,会产生另人不愉快的投影。对于女性角色而言,这样的投影几乎是致命,很容易暴露不美之处。如果我们不得不处理正午的灯光,应尽量把灯光倾斜一些。上一节已经讲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全年中太阳都不可能出现在正上方,即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太阳也只有两次直射地面的机会。当然,直射的光线并非总是那么可恶。由于光线垂至于地面,当它照射到水面上时,菲涅尔效应很小,所以这个时候水看上去是很清澈的。(midday.image2)

midday.image1

midday.image2

另一方面,由于正午时段的自然光很强烈,再加上人眼自动调节的缘故,我们看到的环境对比也十分强烈,这时如果灯光设置对比不强烈的话,感觉就像是早晨或者下午。这样的效果在CG中是一柄双刃剑,对比强的画面自然能刺激视神经,但也会让画面的暗部死黑一片。

黄昏/薄暮

接下来,我们要聊的是黄昏/薄暮,关于这个时段,人们总是津津乐道。这个时段美轮美奂、变化无常的光线是摄影师的首选,也成了几乎所有CG灯光师的用光首选。尽管黄昏/薄暮时段光线的变化很多,但是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光线出现在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前,我们称之为黄昏,另一类光线出现在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后,我们称之为薄暮,其它各个时段的光线更多的是在这两种光线基础上的过渡和变化。在黄昏的阶段,太阳呈现出橙红色,而且越接近地平线时越红。这个现象和日出时的别无二致,在接近天顶方向,阳光穿过低层大气较少,呈现出蓝散射光与低层大气散射的红光“重叠”进入人的眼睛,就会看到显示紫色的天空。此刻地表和大气经过了一整天阳光的照射,温度都相对较高,由于布朗运动的缘故,大气中小分子漂浮物比较多,所以天空的散射和漫反射都比较强。我们可以参考图sunset.image1,处在这样光线下的物体的暗部很透,这也是昏黄光线和破晓光线的最大的区别。

sunset.image1

薄暮是黄昏的一种延续,我们有时也称这个时候的光线为染山霞,我们所熟悉的《指环王》中有许多镜头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时候的光线(sunset.image2)。太阳已经下了地平线,不存在阳光对地面的直射,但是阳光仍然能照射到西方的天空,形成红色的散射光,但由于强度小了很多,和高层大气产生的蓝散射光“混合”,便产生了十分美丽的品红色的霞光。但是,这种现象也不是绝对的,只有当空气中水分含量比较少时,才能产生染山霞。如果空气中水分含量比较多时,光线会在其中各种难以预测的散射,有时甚至会得到绿色的散射光。不仅如此,由于薄暮时的光线不再含有太阳的直射光,所以此时的光线在物体表面多次反射或折射后,人眼便不一定再能感觉到。一个直观的现象是,这是时段中,高级写字楼上的玻璃对环境仍然较强的反射,但是树木(表面粗糙)的光感便不再那么强烈了。

sunset.image2

CG中,黄昏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橙色,补光选择篮紫色,光比大约6:4,灯光与地面夹角10-30度。此时的灯光应该着力刻画画面暗部,一方面暗部比较透,另一方面,阴影比较长。图sunset.image4是笔者对这个时段光线的演示。

薄暮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品红色(可以考虑用灯光阵列),补光选择紫色,光比大约6:4,灯光与地面夹角5-20度。此时,物体的投影都是比较柔和的。图sunset.image4是笔者对这个时段光线的演示。

sunset.image4

黄昏/薄暮的光线拥有诸多个性,首先这个时段光线角度较低,投影面积比较大,所以能很好得塑造形象;其次这个时段光线对比不强,画面中的物体不会产生死黑的部分,都能表现出较多细节;再次,橙-紫光亦或粉-紫光都是和谐的光线组合,也是使光线出彩的组合;最后,合理运用摄影中的一些手法,亦能获得十分有个性的画面效果,比如人物在逆光效果下的剪影效果。可见,黄昏/薄暮时段的光线可以提供给灯光师很多选择,也让灯光师有额外的发挥余地。如果考虑到这个时段光线塑造力很强,情节的转折、冲突、推进都适合在这个时候来表现;如果考虑到这个时段光线具有冷、暖双重特性,各种阴暗或是隆重的场面在这个时段都有表现的余地;如果考虑黄昏是一天中能看到阳光的最后时段,那么灯光师便能使之表现一种落寞的气氛等等。可以说,只要我们考察黄昏/薄暮的角度不同,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情绪,这个时段的内涵不是笔者用寥寥文字能尽述的。(sunset.image5)

夜晚

黄昏和薄暮转瞬即逝,随之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夜晚。尽管目前3+1种猜测说仍然不能完美地解释月球的起源,但是,我们还是要感激这颗地球卫星的存在,它使得地球的夜晚不再彻底地黑暗。太阳光在月球上经过漫反射后到达地球,期间经过大气形成散射光。这个过程和原理已经在前文花大笔墨阐述。但是和白天不同的是,晚上的光线十分微弱,一些暖色光和散色光混合以后,显现出银白色甚至于宝石篮的颜色,图night.image1所展示的是一幅十分美丽的桂林夜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晚上的光线十分昏暗,但是,在这昏暗中仍然充满了变化。这些变化与月亮的位置、月相、云层厚度都存在各自的关系。这样的原理前文也已经提到,这里是同样的道理。变化归变化,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在夜晚,除了被人工光源照亮的地方,地面的光线总间接来自于天空,所以地面总是比天空要暗。有时,我们不经意就把地面的颜色调得比天空亮,可能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哪里出了问题,但总是会觉得画面很奇怪。

night.image1

CG中,夜晚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藏青色,补光选择篮色,光比大约6:4,灯光与地面夹角可以为任何角度。一般情况下,灯光师不会被要求设计特定日期的月光。所以满月便是最好的选择,当月相为满月时,我们整晚都能看到最亮的月亮。图night.image4是笔者对这个时段光线的演示。

night.image2

: : 注 : : 月亮在天空中出现是有规律的。和太阳一样,它也是东升西落,但是周期和太阳的不同。有时它会和太阳同时挂在天上,但是白天的天空太亮,我们便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农历上半月,月亮从朔到望(即由亏到盈、由缺到圆),月亮位于太阳的东边,在日落以前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出现在天空。新生的蛾眉月,常在太阳升起后不久就升起,黄昏后已出现在西方天空,月牙的弓弧向西,但不久即消失在西方上的天空。弦时,月亮在正午升起,18点左右出现在南方天空,弓弧向西。满月时,太阳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农历下半月,月亮从望到朔、即由盈到亏(由圆到缺)的月相称为残月,残月位于太阳的西边,在日出以后月亮才从地平线上落下。下弦时,月亮在半夜0点左右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弓弧朝东。蛾眉月(残月)出现在黎明前的东方天空,月牙弓弧向东,但不久即消失在东方天空中。夜晚看到月亮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月亮圆缺的情况推测出来,月亮愈圆,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长;月牙愈窄,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短。如新月(朔)整夜不见,上弦月上半夜能看到,满月整夜可见,下弦月下半夜能看到。下表归纳了这些现象。(night.image3)

night.image3

如果按照上述灯光设置的方法,藏青-篮属于相邻的色系。这样的补光方法会显得比较单调。但索性,晚间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光源来补充自然光的这一不足。由于色温的关系,人工光源呈现出暖色或是中性的绿色(一些荧光的物体),这和夜晚的自然光正好形成一种有益的互补。如果夜晚场景含有人工光源,人工光源将成为主光,它的形式是点光源。主光选择暖色,补光选择冷色。光比大约8:2。图night.image4是笔者对这个联立光线的演示。

纯粹的夜晚光线适合用来表现一种宁静的气氛。这种宁静可以视为可怕、紧张,也可视为安详,表达的内容始终比较有限。而此时段的光线一旦和人光光源联合作用,便产生了新的语境。人光光源可以出现在任何位置,顶光、底光、侧光、逆光甚至正面光都成了灯光师表达画面的语句。可以说,只要通过灯光师的加工,这时的光线除了含有它“黑暗的”、“冲突的”、“神秘的”的本意外,还能拥有其他任意的气氛和情绪。(night.image5)

night.image5

总结

关于自然光的解读,行文至此差不多该收笔了。此文有别于平时比较多见两类文章,一类是关于灯光与渲染的技术文章,另一类关于色彩、色温理论的应用。目的旨在让读者从光线性质以及更微观的角度来理解CG中的灯光。相信细心的读者能察觉到,文中虽有多处花了浓重的笔墨解释光线,但远未为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一者因为在某些现象上,笔者自身未能寻求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再者因为篇幅关系,很难面面俱到,譬如色温等一系列概念都未作深入探讨。相信读者心中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如有问题可致信笔者一起探讨tinyglobe@hotmail.com,或光顾笔者主页留言www.xiexiebang.com,欢迎的大门将永远敞开。最后,将此文献给所有读者,让那些对于自然光不可捉摸的困惑一散而尽吧。

第三篇:开放组培成本节约方法之自然光培养

在材料的培养过程中,无论是诱导分化还是继代培养,材料在初始培养阶段主要是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来分化生长,只进行少量的光合作用,但是,随着组培苗的长高对光照的需求也增加。常规培养要求日光灯辅助光强12—14小时,光强为800—3000lux(谭文澄,1991),这样就需耗费大量的电能(9.0元/1根灯管.月),这是一个造成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恒定的温度、光强、无菌的条件下所培养组培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差。如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设计培养室,将常规的恒温辅助光强改为变动温度及自然光照培养,温度可通过空调来调温,外加辅助如冬季加暖气,夏季淋水亦可调温,使温度保持在18—28℃左右,光强可通过花玻璃,加遮阴网来调节,使光强在1000-3000lx内变化。

1、自然光照培养室的建设为了充分采光进行有效组织培养,对于新建组培室,济南农业开发区采用了东南西三面采光方便的望远镜式双园形设计,内径6M,长31M、高度7M。外层建成双层花玻璃封闭式结构,即能保证有充足的进光量,又能避免直射阳光的不均匀照射。内置培养架外圈排二列计18个,内层为一排计7个,基本达到每个培养架尽量争取光源的原则。屋内上顶按装日光灯以补充照明,所有物体均涂以白色材料,反光照明。其建筑见图。其培养效果很好,由此培养的植物体分化正常,生长健壮。后三个组培室的瓶苗培养室均采用平房式圆形建筑结构,以便在培养过程中,全天都可以采用自然光照,并且房子屋顶开大天窗,解决屋的内部和北部光太弱的问题。

2、简易组培室的建设山农大以面积30m2一面坡的温室为依托内建10 m2的小型双层透明塑料培养室,排放6个架子,光照强度晴天5000LX,阴天为800-1000LX。

3、已有组培室的改造该苗圃原有仓库二间,其中一间改为组织培养植物组培室,面积30m2,东南西三个方向均不靠任何建筑物,窗户为1.6×1.8m,经测量后,将三面墙体改为低高0.5m,长宽各为2.0×2.5m的双层全玻璃窗。培养架沿窗摆放双排,屋中呈方形摆放6个架子。

4、无灯培养架 借助自然光培养,培养架可不设灯管,极大的降低了用电费用。

第四篇:研究自然光对扩展空间内涵的作用论文

摘 要:光的设计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成为了有机组成部分,怎样利用光影来创造更加完美的空间造型效果,以及自然光与艺术效果相结合,共同打造怎样的空间内涵是需要深思的问题。通过研究自然光影与空间的关系,通过光来感知空间,然后改变空间,巧妙的让光来装饰空间以

关键词:现代室内设计论文发表,发表关于室内设计论文,室内设计发展论文投稿

光的设计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成为了有机组成部分,怎样利用光影来创造更加完美的空间造型效果,以及自然光与艺术效果相结合,共同打造怎样的空间内涵是需要深思的问题。通过研究自然光影与空间的关系,通过光来感知空间,然后改变空间,巧妙的让光来装饰空间以达到扩大和延伸空间的效果。

人类在几万年的发展进化中潜移默化的遵循着某种规律,而这种规律由光、水和空气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启蒙的作用。无光导致黑暗,而黑暗导致恐惧,光明带来的则是一种温暖和希望,更是一种快乐和安全感。心理学上所说的“定向”与“定时”,就是自然光所赐予我们的时间与空间的感知,从定位“东”、“西”、“南”、“北”到劳动者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再到我国建筑的“坐北朝南”,都体现了光的巨大作用。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年代,我们渐渐的在读懂自然带给我们的智慧,并顺从这样的规律。好的建筑设计在创造富有个性的艺术特征的同时,还能保证一个城市的增加经济效益,以及在生态环境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光影对空间的再造

人体不管是从心理还是身体上,都接受不了或者说是无法忍受长时间的一成不变或平淡无奇。然而对于空间光源来说,物理灯光是一成不变的,但是自然光源不断的变换着方向、强度甚至是颜色,每一次都刺激着人类的视觉神经,同时能满足了人类心理上的需求,所以相比人工照明,光影无疑是空间、造型、环境再造的一个手段。

目前城市化的进程速度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在更大的程度上利用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出无限的遐想,或者说让有限的空间发展成更大的空间,所以空间在内部硬装上不断的更新。但如何节省空间,亦或者是使用良莠不齐的家具设计样式去装饰空间,却从未认真考虑过阳光在空间中的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对危机认识的警觉,让一部分的设计师对自然光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思考。

光影对空间情感的重塑

光影的一种动人的魅力就在于它既能界定空间,也能打开空间。空间的性质是由空间的界定面与光线的强弱共同营造出来的,光线的强弱对墙体其实没有什么别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的就是人类的心理。这就是很多人常说的向阳的房间就是能让人感觉到宽敞和舒心而阴暗的房间带来的就是恐惧的原因。“光之教堂”在这里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教堂的内部的深灰色混凝土墙面让人感觉到压抑。封闭的空间内仅有的窗户外面也看不到一片绿色,从直观的感受上来说只有不安和恐惧。如此沉重的环境下与之强烈对比的便是墙上的镂空十字架,光线从墙缝中透过来,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光明还是一种希望。如果黑暗是未知,那么光明在这时牵引着人们的思绪,这便是这个建筑带给我们的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也是一种恐惧与希望的对比。整个教堂空间特别的朴素无华,是光创造了另外的情感空间,同时也打开了希望。

建筑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就是铸造出了某种精神,而光影正是表达这种精神的一种语言之一。它对空间的延伸不仅仅只局限于在物质上扩大了空间的容量,更是在精神上给空间赋予某种神圣的东西,光的本身并不能再塑造光,只有在黑暗的存托下,才会显示其明亮,清新自然的空间氛围毫无违和感的玻璃将光直接引入使得空间变得温馨;神圣的空间氛围利用黑与白的反衬来唤醒神圣与崇敬。对于空间的氛围而言光的出现是一种意外,将这种意外延伸出来带来的就是一种不一样的惊喜。

光影对空间的动静

现代主义提出流线型的设计,空间的内部设计也不例外。流动着的空间在某种层面上也着重解释了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内部的空间如何流动起来,除了使用灵活多变的小隔断墙来实现之外,光影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影的流动,也是因为潮汐的起落和四季的变更,太阳高度角在不同的节气会有不同,所以光线的流转使得整个空间的转换变得委婉。光影在动,也使得空间内部给人的感受也在变,比如晨曦温柔,中午烈日曝晒,下午光线渐渐变暖,傍晚霞光溢彩;我们将这转换到空间内部以及其他陈设中便是早上柔和,中午硬朗,下午灵秀,傍晚朦胧。

影子的产生总是离不开通透的遮阳构件,然而就是因为有了它,将阳光分割或者说是过滤,给建筑就带来了更多生动的艺术效果。阳光不可塑,但是这种遮阳构建是可塑的,构成它的材料也有很多种。所以这也就带给了设计师更多的灵感,与其说创造影子,不如说是对遮阳构建的改造,这样就可以形成极具装饰性的图案。透过半透明的

第五篇:议论文发展等级“理解透彻、深刻”(模版)

议论文发展等级“理解透彻、深刻”

议论文在占领观点正确、材料充分、层次清晰的“基础等级”阵地之后,还应抢攻见解独到、例子新锐、论层谨严的“发展等级”阵地:

1.见解要给人以启迪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高考议论文要想从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就必须有一个给人启迪的“独到”见解。“独到”见解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纵观近年来《读者》《青年文摘》《半月谈》等期刊上的“雷人”言论,如下六个“想一想”非常有助于你的见解“独步”考场:

(1)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如:①中国民众一年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持平(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讽刺,嘲笑了中国人精神缺失(本质)的现状。②美国一位参议员说,所有从中国来的船都是满的,所有回中国的船都是空的(现象)。→(深想一步)中国出口的是资源(衍生品),进口的是技术。→(再深想一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又好又快”之路。

(2)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如:①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打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②自己丰富(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前提)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3)向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如:①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要看它一年的升学率(现状),而且要看它10年、20年后的成才率(发展结果)。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现状),他们才有希望(发展结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现状),那是没有未来的(发展结果)。

(4)换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论。如:①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旧论)→鸟儿大了,什么林子都有。(新论)②铁饭碗: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旧论)→铁饭碗: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新论)

(5)拆开来想一想,分清析透。如:①“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物质丰富);“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精神自由)。②知识分子不但要“知”,还得有“识”,得对这个世界有新的发现。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不过是“知道分子”罢了。

(6)合起来想一想,辩证分析。如:①所谓勇敢,应该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任何东西,二是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②做人学道家,要大气一点;做事学儒家,要实在一点。

2.论层要整合出逻辑

考场佳作《担当》设置了三个论层:①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②担当需要一个人有果敢的勇气;③担当需要一个人有雄厚的实力。

阅卷者为该文打出了15分(总分20分)的“发展等级”分,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这三个论层间的逻辑联系。解读之,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他才会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他才会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第一个论层解决的是“想不想”担当的问题。担当是需要物质乃至精神上的付出的,而付出是需要勇气的。第二个论层解决的是“敢不敢”担当的问题。要担当得起一份责任,是需要实力的。第三个论层解决的是“能不能”担当的问题。试想:一个人如果不“想”去做某件事,自然也就谈不上“敢不敢”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不“敢”去做某件事,自然也就谈不上“能不能”做的问题。所以,从“想→敢→能”,该文设置的三个论层构成了做成一件事的内在事理逻辑,推进环环相扣,顺序不能倒置。1

下载自然光解读(自然光颜色透彻理解)(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光解读(自然光颜色透彻理解)(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透彻理解C语言中指针的概念

    如何透彻理解C语言中指针的概念 强大的指针功能是C语言区别于众多高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C语言指针的功能强大,使用灵活多变,可以有效地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动态分配内存......

    《美丽的颜色》阅读理解师

    《美丽的颜色》阅读理解 1、第二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

    匆匆的理解和解读

    匆匆理解 一、文本解读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崇尚多元解读 尊重个性理解★

    崇尚多元解读 尊重个性理解 所谓的多元解读,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多元解读是指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

    解读关于试用期理解的六大误区

    www.xiexiebang.com 解读关于试用期理解的六大误区 说起试用期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进入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实习期阶段。有些人会觉得,试用期不合格怎么办?会不会一直试用下去?试用......

    初三60篇理解性古诗文解读整理

    2014年4月初三中考语文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 七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  (一)《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冲突的含义解读

    安 徽 科 技 学 院 《企业文化概论》 课程论文 学 期 15-16学年第一学期所在学院 农学院专业班级 植物保护122 学生姓名陈辉学生学号1108120201 二〇一五年十月三十 目 录 1......

    2011汕头一模阅读理解深入解读

    D (2011年汕头一模) When I was growing up, I had an old neighbor named Dr. Gibbs. He didn’t look like any doctor I’d ever known. He never yelled at us for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