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势利导 创新作文
因势利导 创新作文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写作文却是很多学生倍感困惑的事情。当前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解除学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勤观察、多表达,以说促写,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捕捉作文情境,鼓舞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平时积极开展自由写作,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并且及时反馈,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之果,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新意识 自由写作 即时情境
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毋庸质疑。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谓是精心设计,但结果往往却事与愿违,师生都陷入“想”文的泥潭。造成师生“想”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作文教学本身就不是把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简单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观点、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上精美的文章,那是永远也不现实的,但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作文技能,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写出一般清楚明白的作文还是有达成目标的可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出创新的作文呢?
一、降低标准、解除障碍
大家知道,每个人对新事物的了解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初步的印象往往左右了是否认同的心理,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第一印象不好,结果可能导致两个人不再往来。同理,学生对作文的认同,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潜意识里排斥作文。并且如果用教师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作文的质量,是给学生写好作文增加了难度。所以,要让学生有信心写作文。首先要解除学生心理障碍,解决他们一接触作文就是仰视的现状。从我们教师本身做起,就是要降低学生写作的门槛。小学的学生你非要让写出初中水平的作文,初中的学生非要写出高中水平的作文,试想,能不给我们的学生留下不爱写作的祸根吗?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告诉他们说好一句话就是一篇好作文,写好一个段落就是一篇好作文,相信他们既会新奇,同时又会觉得作文原来离他们这么近,写“好”作文原来就这么容易,而教师的鼓励又会激励他们写作的热情。正如《语文标准》将写作的总目标分为四段:第一学段称为 “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也无非是为降低写作难度而已。
二、笔由心生、自由写作
在我们以往作文教学中,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是“代老师立言”,即老师规定的内容,不管学生有没有材料,是不是感兴趣,都得去写。至于材料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那都是另外的事了。这样容易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在批阅作文中会看到一些胡编乱造、千篇一律的文章。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写他们想说的话,写那些他们觉得新奇有趣而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也就是要“自由写作”。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写作抒写的是自己的生活感受、思想情感,当然都是自己立意、选材、构思。而“自由写作”更符合《语文标准》,符合写作的本质,更绿色、更本色,目前,学生习惯于命题写作,有的学生甚至自己有素材也不知道如何去记叙与挖掘,更别提抒发真情实感了。长此以往,不都成机器了吗?这是让我们非常担心的事情。因此我认为,首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将他们引入情思的境界之中,来唤起“我要写作文”而不是“要我写作文”的意识。有了写作兴趣和激情,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很投入,很自然地去写作。所以说强调自由写作,让学生更丰富多样的反映他们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增进师生的沟通交流,给教师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以说带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正如语文专家郑桂华老师所讲:“不要把作文当‘作’文,而应该把它看成平常讲话那样来对待。”如果把生活中这种能力移植到作文里面,那么写作文在孩子们眼里就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
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开宗明义就表明了“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我们的《语文标准》在“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其重在交流信息,于是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搞搞准备活动,即在作文前,让学生先构思,大家一起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把要写内容先说出来然后再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要说的话自然会移植到作文中去了。如:新学期开始,同学们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都很陌生,借此机会,教师打头阵作自我介绍,紧跟着同学们也介绍自己。大家通过这样的活动做到了彼此了解,加深感情,同时也作了一次写作前的“热身赛”。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在此基础上布置作文“这就是我”。自然成功了!
四、观察生活、写出真情
生活本身是五彩缤纷的,老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即时情境”的引导。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本应该就是生活的再现,是我们每一个人感受生活、表达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生活是精彩的:秋天的一片金黄落叶、纷纷扬扬的瑞雪、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漫天飞舞小白虫、学校里的一场激烈的比赛、突然而至的大雾等等,都是一朵朵绚丽的小花。老师能够巧妙的在课堂上点拨激趣,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应用于写作训练。
去年11月初的一个早晨,下了一场大雾,十多米之外的东西就看不清楚了。我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即时情境”。那天正好是我的早读课,当我来到教室之后,同学见了我都大笑起来,我对着教室里的镜子一看,原来我的头发上、眉毛上、衣服上都是一些白色的丝状的东西。我果断地中止了早读课,把学生带到窗户前,让他们细致观察遮天蔽日的大雾、大雾中的校园、十分钟之后让他们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重点交流了自己在上学路上的感受。然后让他们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写关于这场雾的一个片断。由于大家都刚从雾中来,我又进行了一些点拨,即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也把这场大雾具体生动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尽量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的乐趣,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例如:大自然的风、云、雨、雪、朝阳、晚霞变化之繁杂,生活中广播电视、广告名词、商品说明、招牌启示等等,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而且便于观察,有这么多的材料去观察去感受,并把这些搜集整理,还怕写不出真情实感吗?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的魅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既可获得写作源泉,又享受到积累和写作的乐趣。这样才符合《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五、体验成功、创新发展
学生都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之果,也只有获得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他们再创新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从激励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入手,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可以在班级中挑选优秀习作,在班级中自己朗读,组织学生汇编班级优秀习作手册,办手写报、弄排行榜、开展作文竞赛等形式的趣味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立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适时适度地引导,使它成为一泓清洌不竭的泉水,学生才会笔下有泉涌,笔下现真情。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着眼于学生思维、语言、观点、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开发,更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来说,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作文本身。
第二篇:因势利导创新劳务派遣管理模式
因势利导创新劳务派遣管理模式
——浅谈《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邮政企业的劳务派遣管理工作
盛红邓刚
湖北省荆州市邮政局,湖北 荆州 434000
摘要:文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劳务派遣制在邮政企业推进劳动用工市场化、解决职工子弟就业、满足员工职业发展方面进行了评析;对实施后邮政企业如何因势利导,创新劳务派遣管理模式、盘活人力资源、和谐劳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劳务派遣;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劳务派遣行为、用人单位(用工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各方解读不一。
邮政企业如何全面解读,因势利导,追求劳资两利、加强劳资沟通、和谐劳资关系摆在我们面前。
1邮政企业劳务派遣活动产生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邮政(邮电)企业的劳务派遣制用工形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那时起,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而后邮政企业逐步限制了合同制职工的准入数量和准入门槛。在此背景下,为满足基层邮政企业用人需要,出现了劳务派遣制用工形式。近20年来,邮政企业劳务派遣员工数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一直呈上升趋势。邮政企业的劳务派遣活动施行以来,充分体现了用工市场化,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充满活力。
1.1薪酬待遇与劳动力市场水平相匹配
从网上贴吧上常可以看到,邮政企业劳务派遣员工对薪酬待遇意见很大、牢骚很多,我们基层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予重视,做出理性分析,为决策者反馈基于客观分析的信息。
以某邮政局为例,分营前该单位劳务派遣员工平均年工资奖金为8000元,三年扭亏后为9600元,2006年为13000元(与本地电信、移动公司持平,2006年当地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9720元),五项社会保险齐全。可见,该邮政局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待遇和劳动力市场水平是相匹配的。
经我们和一些劳务派遣员工交心谈心,他们对待遇的歧视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在 1
岗职工的“超员工待遇”。即他们认为,部分和他们同岗位的在岗职工,薪酬水平远高于他们,远高于市场水平,享受了超员工待遇。
根据我们的经验,极少有劳务派遣员工以正式的、书面的方式提出这些意见,或因此选择离职,在或走或留之间他们从客观上作出了维持现状的取舍,无奈却理性的选择。我们看到多数劳务派遣员工愿意通过继续积极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来改变现状,即“要改变,先参与”。
在劳务派遣员工薪酬待遇与劳动力市场水平相匹配的情况下,员工的公平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认同,认同来自于制度和执行的公平性,认同程度如何归根结底来自于沟通的有效性。
1.2保障职工子弟就业和市场化用工相结合随着顶班制就业政策的取消,邮政企业职工子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出于就业的考虑,兼有对邮政事业的热爱和对邮政企业前途的看好,多数邮政职工希望子弟进入邮政企业。劳务派遣活动施行过程中,我们各级邮政企业在保障职工子弟就业上和市场化用工相结合,做到了择优录用。
1.3派遣员工职业发展和聘用工管理相结合邮电分营后,邮政企业各级管理者思想进一步解放,不拘格套,打破了身份观念的束缚,一些优秀的劳务派遣员工进入了企业关键岗位,譬如支局长、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司空见惯,劳务派遣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实现。2005年以来,邮政企业聘用工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更进一步解决了用工身份、情感归宿和薪酬待遇问题。
尽管某些行业或企业以劳务派遣制用工形式侵害劳动者权益,但我们相信《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资关系将有法可依,日趋和谐。劳务派遣制在推进劳动用工市场化、解决职工子弟就业、人尽其才及和谐邮政企业等方面功不可没,瑕不掩瑜。2《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新意
《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开宗明义就说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是说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理论依据就是用人单位本身就是强势,劳动者本身就是弱势,一开始双方地位就不对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取得劳资双方关系的相对平衡。这是新意之一。
其二,《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有了严格的规定,如有派遣资质、连带责任、同工同酬、岗位限制、合同期限、无工作期间的待遇等条款。
《劳动合同法》要求在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时,由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务派遣行为一般只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工作岗位,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替代缺勤的和劳动合同中止的劳动者的工作;二是企业经营活动临时增加的工作、具有季节性特点的工作;三是对于某些行业根据集体合同的规定习惯上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工作。
3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邮政企业的劳务派遣管理工作
3.1界定劳务派遣工作岗位的范围
我们应根据邮政企业实际,结合当前正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和2005年7月起实施的湖北省邮政企业岗位系列划分标准,界定劳务派遣工作岗位的范围,并以集体合同和企业规章制度等在劳动法律法规认可的形式予以明确。
3.1.1界定适合劳务派遣的岗位范围
内部处理、生产辅助和其它系列的部分岗位适合劳务派遣。如内部处理系列中的邮件接发,生产辅助系列中的金库值守、水电工、门卫、值夜,其他系列中的经警、服务员、押运、勤杂工等岗位。这些岗位中有的劳动技能要求较低,有的属于社会通用职业(不属于邮政通信特有职业),而且工作衔接要求不高,我们可以通过劳务输入解决,劳务公司也可很快从人力资源市场上招用派遣。
其二这些岗位的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人数比重偏大,薪酬水平普遍高于市场上同类用工劳动报酬水平。我们对这些岗位实施劳务派遣,有利于我们调控人工成本,为薪酬改革规划操作空间。
另外,营投和营销系列岗位的人力资源不够优化,部分员工离我们邮政公司化后的用人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不宜界定为非劳务派遣岗位。但这些岗位相对具有劳动技能要求较高,属于邮政通信特有工种,是否具有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特征,尚值探讨。
3.1.2界定不宜劳务派遣的岗位范围
核心的管理、技术、营销岗位不宜劳务派遣,宜用在岗职工,劳资双方应实行契约化的激励与约束。已进入核心岗位的优秀劳务派遣员工可以按现行聘用工制度分期分批录用,或界定为在岗职工。
3.2抑制人工成本骤升,推行具有激励作用的同工同酬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1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第63条:“被
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不容回避,目前邮政企业在岗职工、劳务派遣员工存有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劳务派遣员工素质不同,贡献不同,却存有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相同岗位等级的劳动者完成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工作,享受相同的薪酬待遇。人的差别、工作质量和数量的差别,应在薪酬待遇上予以区别。
仅有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不算是成功的制度,缺乏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只能是企业停滞不前。对基层邮政企业来说,为抑制人工成本骤升,我们应根据岗位权责、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贡献、企业负薪能力(人工成本控制数)、当地薪酬水平、劳动力供求关系等影响薪酬的内外因素,平稳地、有步骤地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劳动合同法》界定的同工同酬、具有激励作用的的薪酬制度。
近几次邮政企业的工资改革中,对管理、技术、营销人员及其高级岗位进行了倾斜,体现了管理、技术、营销能力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体现了薪酬制度改革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由于历史渊源,内部处理、生产辅助和其他系列中的社会通用职业薪酬待遇市场化程度还需改善,特别是技能要求较低的工种。2007年湖北省邮政企业人力资源盘活“五个一目标”,即优化一部分、规范一部分、转岗一部分、内退一部分、新增一部分,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实施同工同酬、解决超员工待遇问题时,我们应尽少伤害多数从业人员及在岗职工既得利益,还可以在邮政公司化后将超员工待遇转化为股权激励。
3.3试行劳务派遣员工培训外包,集中精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企业根据工作的需要,定时、定量、定岗位向劳务公司提出劳务需求计划,劳务公司负责劳务派遣员工的使用、安置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劳务公司介入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及管理,正合劳务派遣制的初衷。同时可规避逆向派遣的法律风险,即目前劳务公司和邮政企业逆向派遣的劳务合作。
据某基层邮政企业培训中心虚拟运营的设想,保持培训中心独立和超脱的地位,做好培训的增值产品——多媒体课程的开发和销售,增加经费来源,削减培训中的差旅、进餐开支,开源节流。如果该思路行之有效,劳务公司取而代之,劳务派遣员工培训外包在经费上是可实现的。而且,湖北省邮电干部管理学校劳动预备制培训的经验表明,学校作为第三方培训机构的介入,在员工和企业间架起的沟通促进桥梁,效果明显。乃至将企业内训中的职业化训练、业务技能培训外包给劳务派遣机构,值得一试,也是邮政企业集中精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的需要。
邮政企业之所以要集中精力抓好三支队伍及其后备人才建设,是因为管理、技
术、营销是企业的核心岗位,需要我们的管理、技术、营销人员认同邮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很高的忠诚度和专业能力,不是通过猎头公司引进和上级部门派驻可以解决的,必须依靠基层企业的培养、培训和训练来完成。
劳务派遣员工培训外包,有利于我们提升现有劳务派遣员工的素质,有利于实现劳动预备制——储备和开发人力资源,有利于融洽用人单位——劳务公司、用工单位——邮政企业、劳动者——劳务派遣员工三方关系。
3.4建立合适的流动机制,盘活人力资源
劳务派遣制度何去何从?在哪些岗位和劳动者中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还将进行哪些变革?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看到,近阶段劳务派遣制度在邮政企业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即人员流动带来的活力。
近段时间改制前后的劳务公司是劳务输入输出的中介机构,具有原劳动就业管理局的劳务派遣科室的背景,具有邮政企业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及促进就业的背景。通过与劳务公司开展深层次地合作,我们可以将不适合在邮政企业工作的劳务人员遣回到劳务公司,劳务公司一方面可以将其再派到新的企业,一方面可以对自主创业的人员提供再就业优惠证照,另一方面失业人员也可以享受失业就济和促进再就业。
根据邮电分营以来原邮电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盘活的得与失,我们认为大规模的人员分流形式不适合邮政企业改革需要,让年轻人离岗或内退、白养年轻人更不适合邮政企业改革需要。我们邮政企业可以将在企业内部就业不好解决的、又不适合离开企业的在岗职工,通过劳务公司派遣到适合其能力的新岗位。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法》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劳资双方权利义务规范化、契约化的契机,提升劳动者素质的契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契机。我们应当因势利导,顺时达变,通过调配做到人适其岗、人尽其才,通过创新机制激发活力,通过培训激励提升劳动者素质。且要盘活自身,不懈追求,合拍邮政企业稳健的改革步伐,小步伐以求达,快步频以求速,与变革共舞。
参考文献:
张荣林,《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加大力度 深化改革 为湖北邮政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2007年5月,湖北省邮政人力资源座谈会议材料
黄松有 黎建飞,《劳动合同法条文讲解与案例分析》,2007年7月,人民法院出版社
作者简介:邓刚(1975—),男,湖北公安人,经济师,主要从事员工培训研究。盛红(1969—),女,湖北荆州人,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研究。
联系电话:0716-4319950
第三篇: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陵县会王庄镇会王小学王玉章2013年7月24日
学习优势理论的研究告诉我们,影响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境、环境等外部因素,更包括学习者个体的生理因素、智力因素、学习动机等内部因素。对于每一个学习者个体,这些因素的作用并不相同,其学习行为因此也不完全相同,对其学习也有不同影响。正如杜威所言:“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体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这个理论明确的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关注哪些因素,教师必须做出选择,而教师的选择也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尤其要引导学生自己做出选择。
学习是学习者的内在行为,基于其内在优势的学习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路径。鉴于此,我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注意寻找学生自身影响其学习因素中的优势因素,即发现其个性优势。如现在我教的学生高晨曦,他在学英语的过程中表现的最不愿写,手懒口也懒。这是学英语的大忌。后来,我慢慢地对其进行观察,发现他说话、跑个腿办点事都挺利索,这说明他智力无问题,是学习态度及方法存在问题。于是,我与他聊,告诉他挺聪明,会办事,善于表现自己,这是他的优势、优点;但是,在英语学习上表现的不够积极,需要他做出很大的改进才行。然后与他协商,让他自己确定每天写多少字母,读几个句子,每天表现给大家看,可以吗?他同意了。结果这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出现了出色改观,我又继续鼓励、引导。由此看见,在教学中,针对每个学生,寻找发现其优势,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何其重要。
第四篇:成语因势利导造句及近义词
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学,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加强思想工作,采用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其转化改正。关于成语因势利导的那些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因势利导的近义词,供大家参考。
一、因势利导含义
因势利导,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二、因势利导近义词
因地制宜 [ yīn dì zhì yí ]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宜:适当。
顺水推舟 [ shùn shuǐ tuī zhōu ]
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三、因势利导造句
1、“因势利导,把她们培养成可敬可爱的人。”她说。
2、一旦一种情绪有了名字,声音或者身份,你就能因势利导。
3、法恩劝解我们大家,不要打击女儿们的公主梦,而是要因势利导。
4、第三,因势利导,推动联合国发展领域改革。
5、该建筑结构因势利导,利用现有地势构建。
6、“激发潜质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诸多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工作。
7、在国内外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战略中,高校党组织应因势利导,针对青年教师特点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8、所以为了使这一稀缺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并避免由于医疗技术人员业余兼职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调整政策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因势利导。
9、应当因势利导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10、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
11、因此,因势利导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劳务经济是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
12、趋势如此,做为一个有出息的公司又岂能不顺应潮流趋势,因势利导,放弃没有前途的上游,而扬长避短,专心于做好项目盖好房。
13、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14、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及其特点并因势利导,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15、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化害为益、一定会使二氧化碳成为人类的有用功臣。
16、因此,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代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17、本文通过对城郊化发展规律的分析,为我国大都市因势利导进行城郊化建设提供依据。
18、我们应该开始提出各种问题,因势利导,以图在男男性行为干预上能最终取得突破。
19、大好形势下,如何因势利导,大力发展轻钢结构,这是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20、因此,因势利导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提高农村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
21、坚持分类指导,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用掌握好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行动。
22、运用因材制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形态构成原则;
23、而所研发的产品也会更加针对肌肤黑色素天然运作节律来因势利导地改善问题。
24、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夺取斗争胜利。
25、这种灌输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行为,而是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26、汽车企业只有充分利用这个政策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因势利导,发现和创造需求,才会使得自己受益,才会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实行的初衷。
27、网络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应注重因势利导,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28、当前多数宏观经济信号都预示着升息趋势,提高利率应该是宏观调控因势利导的必然结果。
29、结论:高标准、严要求、因势利导开展临床带教,使护生在实践中勤于思考,其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第五篇:班级管理心得:因势利导 细心管理
班级管理心得:因势利导 细心管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自2013年9月份开学以来,我担任了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三班的班主任工作,这是我自2013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以前在学校担任过很多有关类似教育类的工作,但是从来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工作,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担心与期待并进,担心自己工作中没有经验,做的不好,期待的是这份工作的开始,能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因为学生就是给老师最大的动力。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个学期的工作学习就过去了,现将我上半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生源所在地集中,在管理上有利有弊
我所在的班级有一定的特殊性,基本上均来自同一地区,其中广东茂名地区的学生占大多数,对于这一点来讲,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大部分同学是同乡,学生之间相互熟悉的时间较短,利于班级集体的早日融合,便于班级管理。弊端是:同一学校或是同一村屯来的学生容易结成小团体,在班级内部形成不稳定因素,不容易接纳新成员,总有排斥他人的现象出现,不利于班级的安定团结。对于这一点,我采取的做法是,在寝室分配方面,尽量拆散她们的小团体,毕竟学生除了在班级学习的时间外,在寝室的时间相对较长,对于15、6岁的女孩子来讲,一同生活更能促进她们之间的感情,寝室人员之间团结了,那么这种关系会逐步渗透到班级中,减少矛盾的发生,促进团结,以利于班级的管理。
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
本学期共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试,一次是期中考试,一次是期末考试,但是两次的成绩均不太理想。自本学期开初开始,几乎每天都会询问班里的班干每天的上课情况,偶尔抽空会在在班级门外观察一会儿,观察她们是否课后是否会跟任课教师进行讨论,普遍的反映都是上课效果良好,学生均可以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都是目光一直跟着老师,但是提问时,却答不上问题,或是老师再三强调的问题,学生根本没有印象,而且,我班的学生有部分学生是初中没有毕业的学生,文化课根底较浅,这一点英语课上就能看出来,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新学的知识就听不懂,老师就得从头教起,更有甚者,一个基础概念老师讲了三四次还是不会,由此可见,这些学生并不会听课,老师强调的都是重点内容,但是这些学生却意识到这些问题,只是单纯的听,并没有动脑去想、去记,所以造成听课效果不好,老师讲的时候都能听得懂,而到自己作题的时候却不会了。而且,有一部份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总有小动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我也找这些同学谈过,这些情况基本上都是在小学、初中的时候养成的,只能逐步进行改正。
三、班主任要事无巨细促学习,班级事物要善于观察
由于生源的特殊性,班级内部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还有一部份学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和爷爷奶奶同住,这样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其中一部份比较自闭,不太愿意与人交流,这种情况就需要班主任勤与学生沟通,很多事情可以通过家庭情况来激励她们,给她们学习的动力。从现在开始教育她们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以后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孩子听后,也很有感触。
自带班以来,班级的大小事情,班主任都要亲自进行解决,要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督促她们的学习。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我所在班级均为女生,女孩子相对来讲便于管理一些,但是,女孩子的性格也使得班级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她们的个性较强,凡事都爱拔尖,容不得其他人比她强,针对这种情况,就在因事利导,避免矛盾的产生,要利于她们这种心理,促进她们的进步,起到一个积极向上,相互督促着进步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观察,利用好班级干部的职能,往往班级里的一些动向,通过一些小事就能观察出来,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了,一些小团体内的成员了等等现象,通过仔细的观察,往往会提前阻止一些将要发生的事件,利于班级的管理。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刚刚接手班主任的工作,现在的孩子都处在青春期,思想比较叛逆,有时班级里发生的好多事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或处理的不太得当,在遇到这些情况时,我就会及时也其他的班主任交流经验,探讨如何更加得当的处理,在此,我也会在下学期的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取经,争取在下半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能有所进步。
以上就是我对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结,对于这项工作或许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希望其他班主任老师能够给予指正和多多提宝贵意见,让我能够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作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谢谢大家!
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