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
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
“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不强迫,讲原因,学感恩
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0-12岁时孩子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期,家长应该多多关注这个时期孩子的发展,情绪控制不好,脾气暴躁是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妈妈应该多关注这些,培养孩子好的学习惯。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我的小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这时我更愿意讲: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庆幸,我的孩子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你曾无意教孩子独占和抢夺吗?
我曾经在某知名商场,遇见一个真实的案例。那个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孩子坐在里边,让妈妈们推着走,妈妈可以任意租借,但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一次孩子走着有点累了,正巧旁边就停了一台汽车小推车,里面没有人坐,孩子就走过去想开门,但他还没到呢,就听到另一个阿姨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坐到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啦!”接着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像看到强盗一样,看着我们一家人。我能理解那个妈妈并无针对之意,她也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的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孩子不知感恩会造成孩子的人际交往受到影响,适应能力较差。
但当场我还是被吓到了,竟有人会这样处理事情。我想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故意激发孩子忌妒心是一种恶
家中的长辈有时想要抱抱孙子,偏偏孙子彼时不想被抱,这时有些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孙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难免唏嘘,毕竟这跟抢夺食物或是一辆车大不相同了,这引发的可是人性的黑暗面啊。忌妒心可以造成很多可怕的事件,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可以影响孩子的价值感和自信心。
让孩子了解不抱他不等于不爱他,看似小事但非常重要。我的孩子也经常拒绝他人的拥抱,但他不会有压力,因为他知道,虽然不给抱,但他主动去问爷爷奶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一样开心。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断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
而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我从来不会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有的人会觉得我想得太多,什么事情都想得后果非常严重;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人格塑造更重要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有照顾好,真的,本来不重视的小缺点确实有可能会累积成为人格上的大缺陷。
第二篇: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美文
“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比威胁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最重要的原因
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
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尼奥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我会跟他心平气和地说: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尼奥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
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威胁的背后,我们无意中教会了孩子什么
我曾经在某知名商场,遇见一个真实的案例。
那个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孩子坐在里边,让妈妈们推着走,妈妈可以任意租借,但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一次孩子走着有点累了,正巧旁边就停了一台汽车小推车,里面没有人坐,孩子就走过去想开门,但他还没到呢,就听到另一个阿姨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坐到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啦!”接着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像看到强盗一样,看着我们一家人。我能理解那个妈妈并无针对之意,她也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的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
但当场我还是被吓到了,竟有人会这样处理事情。我想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威胁引发孩子的忌妒和不安全感
还有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家中的长辈想要抱抱孙子,偏偏孙子彼时不想被抱,这时有些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孙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其实我很同情那些小孩,毕竟这跟抢夺食物或是一辆车大不相同了,这引发的可是人性的黑暗面啊。小孩会不会认为表现出忌妒,别人才感受的到爱呢。忌妒心可以造成很多可怕的事件,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
我教会尼奥了解不抱他不等于不爱他,除了拥抱还有其他很多表达爱的方式。他也有时会拒绝爷爷奶奶的拥抱,但他接着会主动去问爷爷奶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一样开心。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断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
而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我从来不会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有的人会觉得我想得太多,什么事情都想得后果非常严重;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人格塑造更重要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有照顾好,真的,本来不重视的小缺点确实有可能会累积成为人格上的大缺陷。
第三篇:请不要再贪图安逸
请不要再贪图安逸
贪图安逸说白了就是不求进取,待别人都在飞速前进时,你还在原地踏步。这是一种悲哀,一种倒退。不进则退,不进步就会被敌人杀死。如何进步?就需要你跳出安逸的圈子,给自己施加压力。人做事需要有压力,没有压力的人不会督促自己上进。或许不知从哪天起,你开始贪图安逸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不再主动做事,只是懒洋洋地应付,或者不求上进,安于现状。这很危险,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你正在经历着职场“安乐死”——就像温水煮青蛙,没有痛感,但等发现危机来临时已无力逃脱。同样一个工作环境,同样的一份工作,不贪图安逸的人总是能又快又好地把工作做完,从来都不用担心加薪和晋升。而那些贪图安逸的人对工作总是拖拖拉拉,最后一个完成,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加薪和晋升的机会,甚至还会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穷人为什么穷?他们会找出一大堆理由:命运不好,没有资金创业,没有门路……其实这是理由吗?不是!穷的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贪图安逸,不想吃苦。一般来说在某个城市,大部分创业的老板都非本地人,而是从外地来这里创业的。比如北京、上海、杭州、临沂等城市,本地人只要坐收租金就可以填饱肚子,何苦再去劳神费力去创业?去受那份罪。于是他们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城市里过着安逸的生活,每天按时上下班,无忧无虑,每月除了工资还有一些租金。这些人不会想着去创业,所以他们一般不会成为某行业拔尖的人。成于压力,居安思危者存;败于安逸,养尊处优者亡。安逸,很容易使个体不思进取,使群体平庸和沉沦。与此相反,压力出动力,压力出活力,压力出实力。修炼身心,学习成才,带兵打仗,下岗就业,成就事业,概莫如此。成于压力,居安思危者存;败于安逸,养尊处优者亡。这是自然与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压力,不应胆怯,不应逃避,要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安逸,不应贪图,不应陶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结果,鹿没有了天敌,饱食终日,无忧无虑。十几年之后,鹿群数量猛增,但体态蠢笨,同时由于食物紧缺和安逸少动引起的体质羸弱,导致鹿群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鹿群迫于生存危机,四散奔逃,但日趋矫健灵活,恢复了蓬勃的生机。在哈尔滨市,有个虎园,里面放养了不少老虎。有人在虎园里放了一头牛,结果此牛不畏虎,几经较量,反而虎口脱险!虎园里的兽中之王捕不住牛的咄咄怪事。只能说老虎太安逸了,已失去昔日森林之王的雄风和勇猛。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请别再贪图安逸,自我加压,自我奋进,自我约束,自我反醒。
第四篇:教育孩子不要轻易使用威胁恐吓方式!
教育孩子不要轻易使用威胁恐吓方式!
教育孩子不要轻易使用威胁恐吓方式,这样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对于成长是很不利的!
例子:
有一次我和我的哥哥带着他5岁的女儿一起坐公共汽车,本来孩子在车上跟我们又说又笑玩得很开心,这时车上上来了一个警察,孩子就突然变得战战兢兢的,伏在他爸爸的怀里,连大气都不敢出了。我感到很奇怪,一问才知,原来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拿警察来吓唬孩子,说如果孩子不听话,就让警察抓走她,致使孩子对警察产生了一种畏俱感。而家长知道孩子害怕警察,每每当孩子不听管教时,也经常用让警察来抓她吓唬孩子,结果孩子一见了警察就吓成了这副模样。
分析:
孩子神经细胞的机能较弱,耐受力较低,许多外界的刺激对孩子的神经细胞是沉重的负担。而且孩子渲泄心理吸张的机制也还很差,吓唬孩子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损害,轻则精神紧张、遗尿、夜里睡不安稳、经常做恶梦等,重的则会出现神经、精神性的症状,会导致孩子没来由地产生恐俱感。幼儿的恐惧感若不能得到很好的克服,长大后,男孩可表现为胆怯、退缩、自卑、孤僻以及人际关系障碍,女孩则表现为过分害羞,过分娇气,过分依赖。难以承担起生活中最起码的职责。
学前期是发展孩子想像力的最佳时期,孩子想像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但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其中的一个麻烦就是想像力引起孩子的恐惧。大人们可以发现,4--5岁的孩子常常会出现各种恐惧,孩子们怕黑暗、怕外星人、怕骷髅、怕幽灵、怕鬼怪等等。孩子的恐供是其正在发展中的想像的一种伴随现象。
幼小的孩子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有时便会按自己的理解解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例如,孩子在看了电视剧或者读了一些在我们大人看来完全是无害的、有趣的图书以后,常常会产生恐俱。孩子们感到恐俱的东西,对我们大人来说,都是毫无疑问的事,像外星人是人想出来的,兔精和老妖婆是不存在的,电视剧里的那个妖怪变的瘦老头样子很可笑等等。但孩子们用他们的眼光来看这一切时,那么这一切都会变成现实。因此,就会使孩子产生恐俱,这种恐惧有时严重的还会给孩子带来长久的,难于摆脱的心理压力。
对于孩子已经产生的恐惧,用大人的理解去给孩子解释,往往效果不好。例如,你告诉孩子外星人是没有的,骷髅是不能复活的,妖魔鬼怪是不存在的,这并不能解脱孩子的恐俱。要消除孩子的这种恐俱,最有效的办法是按孩子想像的逻辑来办事。
例如,有一个小姑娘,害怕一朵小黑花会从窗户里飞进她的房间,因此在晚上就不敢开窗。大人怎么劝说、解释也不起作用。妈妈根据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窗户台前摆放了一盆仙人掌,告诉小姑娘,仙人掌有刺可以保护她,不让小黑花飞进她的房间来,孩子就安静了,恐俱感也就消失了。
第五篇:爸爸不要再喝酒了
爸爸不要再喝酒了
爸爸,请您不要再喝酒了
!为了我,为了妈妈,为了我们这个家,我求求你不要再喝酒啦!你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啊!” 最近你越喝越猛。一次他在外面喝完酒回到家就说人不舒服。妈妈和我连忙把他送到梨园医院。医生给他一量血压,我的天啦,竟然高达200多!我和妈妈都吓着了,他却说没事。从那以后,他再喝酒,我和妈妈就没好脸色给他看了。于是,爸爸就央求我们,每天晚上吃饭时,让他喝一瓶啤酒。妈妈先是不同意,可看你那可怜相,又有些不忍心,只好答应你。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好像没事。你不知道,我们周家可是很大的一个家族,隔不了几天就会有酒席。不是这家娶儿媳,就是那家嫁姑娘,有时还有谁家“死”了人。这可把爸爸高兴死了,妈妈呢可就愁死了。每次去吃酒都千叮咛万嘱咐,爸爸还极不耐烦。这不,事儿来啦。事情还就在家里。我的老哥成年了,爸妈要庆祝庆祝。一家四口人来到餐馆。点了一桌子菜。爸爸说这么多菜不来一点酒可惜啦!妈妈一高兴就特批了。吃啊,喝啊,不知不觉,爸爸两瓶啤酒下了肚。他又缠着妈妈要喝一点白酒。也怪妈妈,一高兴就给你叫了一瓶白酒。没一会儿,半瓶白酒已经被爸爸消灭了。
第二天早上,老爸起不来。妈妈赶快叫人一起把他送到医院,这一次可真是喝的高啦……血压高达280!医生要他立马住院,他还不肯。妈妈说了一句狠话才把他镇住:“你想回去等死呀?”就这样,我和妈妈天天往医院跑,总算把他平安接回家了。你说,我爸能把酒戒了吗? 你看,您看见酒命都可以不要。我们怎么能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