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考试作业(共5篇)

时间:2019-05-13 07:0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口学考试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口学考试作业》。

第一篇:人口学考试作业

《人口学》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树达学院 班级:行政管理 学号:200921030115 姓名:杨丽萍

2011年6月

《人口学》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摘 要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两种方法考察当前树达学院在校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调查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内心情感上是倾向于传统节日的,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浓浓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洋节”何以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流行,而传统节日反而愈见冷淡呢?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面临严峻考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文化大国,善于包容和接纳各种文化,如何做到在吸收外来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良好的保存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立性完整性和中国特色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根源是什么?在现今更注重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的大众心态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又占怎样的一个地位?本文就从文化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传统节日走出尴尬的困境,在象征未来与希望的大学校园里展现它无与伦比的魅力。

【关键词】:大学生

民族节日

意识

一.调查背景

2008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项政策的颁布吸引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眼球。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WTO和申奥的成功,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许

多节日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新一代的年轻人遗忘,更有甚者我们年年过的中国传统节日,因为自身不够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及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希望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刻不容缓。

就此问题,我对我校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本次报告分别对以上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对如何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根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与节日密切相关的节气也被编成脍炙人口的节气歌流传下来。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体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

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露露女士的《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将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统计归纳为20个,其中来自日月时令交会的,或与之有关系的有16个: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巳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都与时气节奏大有关系;几个表面上与时气无关的,比如端午节、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节,细查古制,也有时令的讲究。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此月多灾多难,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避五毒乃是过“端午”之初衷。腊

八、祭灶以及除夕节,均是春节的“伴节”,自然也是与时气相关的。而其余四节正月初七的“人胜节”、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则来源于传说、神话和宗教。中国传统节日之产生乃至传承发展的根源在于千年的农耕文明,具体的支撑又表现在三个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中国农历历法为其刻画出具体的时令节点;中国人至为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即便是“躲债七天”的杨白劳,也得“回家来”,并且虽然“钱少不能买”,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以至于躲债的杨白劳甘冒被抓的风险也一定要回家来?其实,杨白劳不但欠黄世仁的债,他同样还欠“年”一个“债”。前一个债务是有形的,可以量化,亦是能够暂且欠一欠、躲一躲的;后一个无形的债务则既不可量化,又不能拖欠和躲避。3

非独杨白劳,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欠“年”一个“债”。这个“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但是尽管春节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年味却显见地越来越淡,不但过年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不小的变化,就是内心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了。比起春节,其他同样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就更显颓落了。虽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但是参与的热情却与日俱减,更不要说“人胜”、“中和”、“上巳”这些几近消失的节日了。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舶来的“洋节”却是越过越红火,我们自己对传统节日变得很淡漠了,相反却对国外的一些东西趋之若鹜。比如说现在的年轻人心中,就有了所谓的‘个性解放’的需求,他们把过去倾注在以家庭、宗族为主的节日身上的热情,转向个人节日,于是像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就开始在城市里面流行起来。

这是一些显见的现象,由来也不止一年了,2005年由于有“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和“将春节改期”的专家提议,使得“传统节日民俗保护”的讨论格外热火,看得出,“中国节情结”在社会上还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年轻人也不是不过传统节日,但是他们不明白怎么回事,一问全不知道”。李露露说,“随着我们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民间节日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正在面临消失。传统节日也在不断淡化,外来节日则逐渐抬头,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抢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文化界当中,这一呼声也很高。”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目前,除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但是在2008年以前我国的法定节日有10个,分别是:新年、春节、国际劳动节、妇女节、植树节、五四青年节、国际儿童节、中

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其中只有春节属于传统文化节日。其他节日,或来源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国庆节),或与国家、政府的行政设定有关,有的则是采用国际公例,总之多是近、现代发展形成的历史产物。这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出现断裂很重要的一个表现。05年以后中国传统节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最终在07年达到广泛认同,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至此,终于正式拉开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的序幕。

四.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

a、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设计适合大学生的有关传统节日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在校园内随机发放,回收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寻找挖掘尖锐问题,系统分析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本次调研的指导方法,其大体步骤为:

1.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仔细考虑确立研究方向后提出问题,设计适合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本着广泛涵盖传统节日知识又贴近大学生们的生活的原则设置问题。设置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对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的流变及对西方节日的看法,对传统节日保护等多方面问题。

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我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在校内随机发放问卷并及时回收。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回收率100%。

3.问卷统计

设计统计表,对回收的35份问卷进行分类统计。4.统计结果分析

4.1对统计数据做图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识十分薄弱,有些数据看上去简直是“触目惊心”,例如调查问卷第八题:

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单选)在作出答案的35个人中竟然有16人选择了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你经常过传统节日吗?这一问题(第13题)上32.91%的同学充满兴致37.61%的同学只过自己喜欢的,还有22.22%的同学随社会大流,更有7.27%的同学不太感兴趣。而在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看法一题的调查中有54.50%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38.1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比较乐观的是87.56%的同学认为大力倡导重视传统节日是必要的,13名同学意识到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够,17名同学认为应该采取注重民族文化教育的方法来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b.调查结果分析:

1.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所以说,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比较低,这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2.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总之,大多数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看待是辩证的,多方面的。

3.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4.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4.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4.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将民族节日活动场所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是具有可行性的事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将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活动用品,如节日民族服饰、节日饮食器具、节日娱乐道具、节日婚恋用品等等,作为可移动文物,征集入藏,妥善保管,不使消失,并创造条件,举办展览,建立相应的专题博物馆或陈列室。

2.将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和有代表性的活动项目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承人等办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鼓励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人传授技艺,对有代表性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保护区域和传承人授予相应称号,使其有传人,生生不息。等等。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

建议:

1.传统的节日应该取消“代沟”。有很多传统节日,但是有些节日只是特定人群或者是特定的地方来过。要打破这种局限,让更多人加入到节日中去。比如“重阳节”不再是老年人庆祝的节日,年轻人也可以参加到敬老的活动中。

2.丰富节日内容,扩大影响力。比如端午节,可以搞个大型的活动,龙舟比赛可以邀请国外的选手参加,还可以搞粽子品尝会等等,把端午节特有的民族特色都展示出来,自然会吸引人们的目光。

3.商家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发掘商机。“洋节”很大程度上都是商家“炒”热的。其实,南宁还有不少的传统节日还大有发掘的商业价值,比如“三月三”、“炮龙节”等等,甚至把传统节日做成“品牌”,更多的人自然会了解并参与进来。

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不要盲目地崇洋媚外。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参考文献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 《民间文学论坛》

《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 《中国节》

八. 附录:调查问卷

你好!

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为了了解对传统节日的知晓情况,我们特设计了这份问卷。根据抽样设计,你被选作调查对象,麻烦你花费一些时间协助我们填写这份问卷。问卷上的所有信息仅供统计分析之用,希望您在填写时如实地反映你的情况和真实想法。谢谢你的支持与协助!

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

-----之和谐校园调查报告

1、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看法吗?(单选)

A、都很好 B、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前者更多 C、都不是很好 D、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后者更多

2、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除24节气)的有多少:(单选)A、少于4个 B、3-5个 C、6-7个 D、7个以上

3、你知道的外来节日的有多少:(单选)

A、少于3个 B、3-5个 C、6-7个 D、7个以上

4、相比外来节日,你更喜欢哪个:(单选)

A、传统节日(答第5题,跳过第6题)B外来节日(答第6题,跳过第5题)

5、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单选)

A、自有古老的魅力 B、习俗有趣 C、有独特的内涵 D、习惯成自然

6、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单选)

A、内涵传统没新意 B、习俗过时 C、周围没人还过 D、洋节更有意思 E、其它________

7、你对国家在清明、端午和中秋节放假有何看法?(多选)A、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 B、让我们有时间真正地过传统节日 C、能让青少年更好理解中国传统节日 D、只是又多了个能放松休息的日子罢了 E、哪怕恢复这三个节假日,效果也不大

8、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单选)

A、人们仍然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 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 C、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 D、其他________

9、你对外来节日的态度如何:(单选)

A、既然从外传进来了,自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 B、在过了几次洋节之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 C、从最初就不喜欢这些从外传进来的节日,像文化入侵一般

10、你对传统节日的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单选)

A、恢复更多的节日并放假 B、政府应开展传统纪念活动 C、从现在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发展让它流传下去 D、对于外来的节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 E、其他________

11、你了解的西方节日有(多选)

A、圣诞节 B、感恩节 C、愚人节 D、情人节 E、复活节

12、你经常过传统节日吗?(单选)

A、经常过 B、有时过 C、看情况而定 D、从来不过

13、你认为西方节日为什么受欢迎?(单选)A、娱乐性强 B、新鲜 C、崇洋媚外 D、其它

14、你认为中国和西方节日最大区别在于?(单选)

A、中国节日过于注重吃 B、中国节日娱乐性不强 C、过于严肃 D、其它

15、你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单选)

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 C、旧的繁文缛节又流行起来,不利于社会进步 D、无所谓,不关心

第二篇:人口学论文

浅议瑷珲-滕冲线及当前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取的鼓励人口向西部

迁移的建议和对策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051高海洋2081905115 瑗珲—腾冲线也称胡焕庸线。是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于1935年创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的同时考定的。它是一条奇特的线,也是中国历史与地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首先,它是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爱辉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此线为界,约有94%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2.9%的东南部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 57.1%的西北部地区。

其次,它是一条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它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两边地理、气候迥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

再次,它是历史地理分界线。从历史上看,这条线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还是中国历史地理分界线。从这条线的周边,可以清晰寻找中国的疆域、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华文明的影响是如何从中原地带,一点点拓展到西部与北部的踪迹。

瑷珲—腾冲线所显示的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严重现象。因此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策略以缓解东西部人口和经济差异。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 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从2000年起实施西部大开发,到2007年这段时间里,西部大开发的成绩

首先体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包括国家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其中公路建设,现在西部地区通车里程已经超过了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了1万公里,三分之二左右都是西部大开发以后建成的。交通设施包括民航机场,一些枢纽机场的改建扩建和支线机场的建设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铁路、水运航道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还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自来水管网、天然气设施以及垃圾的处理等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第二方面的成就就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得到了明显的加强。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以及天然林保护,这些重大项目对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一项成就就是,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

现在人口向西部迁移的关键问题是,西部的“拉力”还不足以使东部的人才乐于到西部来发展,所以我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目前亟待解决的便是如何提高自身的“拉力”来把人“拉”到西部。

为了鼓励人口向西部迁移,应当充分利用西部的优势加以一些优惠的政策来促进人口的流动。提高自身的“垃力”。

农业方面:中国的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异常丰富,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而人口则不到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地广人稀。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大,仅西北五省(区),现有的耕地就达2亿多亩,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有土地五亩以上,比中国全国人均占有的土地高3.5倍,而且还有大量宜农荒地可以开发。实施鼓励耕作的政策,拓荒者可以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并且政府可以在技术上给予相应支持,在遇到重大灾害时,国家可以给予相应补贴来吸引人民来耕作那些荒芜的土地。另外,当地政府体统稳定农作物销路给耕作者,以保证其基本的耕作费用。适当减少赋税也可以使耕作者能积极地耕作土地,或者吸引东部人口到西部进行耕作。

水电资源方面:中国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的中上游均在西部地区,又由於西部地区地貌复杂,落差大,水电资源开发潜力非常大。国家可以再次投资大型水利项目,吸引人才,同时建成后又能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

人才方面:西部的教育经费很少,建议国家多把一些科研项目投到西部的大学以吸引人才到西部工作,并适当提高研究经费,留住人才。提高西部大学的教育水平,在农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西部的孩子能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并在西部很好的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和政府对西部大学的扶持。

工业方面: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可以考虑在西部兴建大的工业园区,同时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到西部。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原料费用方面还可以有所优惠。

在提高西部自身“拉力”的同时,还要加快交通运输、通讯网络、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减少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节省物质消耗,改善投资环境;而且可以与东部地区密切经济联系,有利于技术、人才的交流。

要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和资源。西部地区森林资源遭乱砍乱伐的现象不断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矿产资源掠夺性开采等,教训十分深刻。在开发西部地区时,我们要十分重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西部开发不仅要发展一批大中城市,而且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其好处是可以提高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大量吸收农村过剩劳动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全国经济发展发展。小城镇建设投资少,可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克服“城市病”和“农村病”,为城乡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加大金融对西部发展的支持力度。建议

(一)组建西部开发银行,加大银行对西部地区发展项目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组建西部发展事业基金,支持中长期发展项目;

(三)组建西部投资风险基金,支持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发行西部投资债券,支持西部基础设施建设;

(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符合上市条件,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六)国家商业银行要增加对西部地区发展项目的贷款,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西部大开发是个长久性的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及人民多方面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西部振兴,才能实现人口分布的平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第三篇:2011年人口学综合考试(二)试题

启用前机密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人口学综合考试

(二)考试时间:2011年1月16日下午 招生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方向:

————————————————————————————————说明: 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写在此页上无效。

人口学概论:(105分)

一、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虚岁平均世代间隔人口年龄金字塔人口政策人口再生产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的关系

2、总和生育率和终身生育率在定义上的异同

3、死亡率和死亡概率的异同

4、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

5、平均寿命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异同

6、顶部老龄化和底部老龄化的异同

三、简述题(每题10分, 共30分)

1.简述时期分析和队列分析的区别

2.简述直接标准化和间接标准化的区别

3.为什么可以说生命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静止人口?

四.论述题(30分)

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请论述一下你对当前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观点的理解。

环境经济学:(45分)

一、简述题(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产权理论对资源和环境管理的意义。

2. 简述“污染者付费”的理论依据。

3. 简述污染控制的经济手段。

二、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分)

1.请分析中国未来人口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2.试论生态环境对人口健康的影响。

注:考试可以携带没有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第四篇:人口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人口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7世纪中叶之前,为早期人口思想形成阶段。中国先秦时期的管子、孔子、商鞅、韩非子等人的著作中都涉及有关人口问题的观点,甚至提出人口和土地之间应有一个理想的比例的思想。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从城邦国家的防务、安全和行政管理角度研究人口“适度”问题。

在中世纪,基督教认为只有上帝有权支配人的生死,反对避孕、堕胎和离婚。13世纪后由于大瘟疫使欧洲人口锐减,基督教开始鼓励人口增长,如托马斯.阿奎那反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应当限制人口增长的观点。

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为人口学(狭义人口学)的产生阶段。

人口学一词虽是由基亚尔提出并开始使用的,但它作为一门学科,一般公认是在17世纪为格兰特所创立。

在1603年大鼠疫之后,伦敦每周公布出生、死亡人数总计表,积累了丰富的人口自然变动的资料,格兰特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研究,于1662年发表专著《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这被认为是人口学的第一部科学著作。有人誉称格兰特打开了人口学实验研究领域之路。

其主要贡献有:发现了人口现象种种稳定的数量规律性: 每一时期人口出生、死亡有其一定的数量规律;

出生性比例(出生婴儿性比例为14∶13,男孩略多于女孩)和死亡性比例的相对稳定规律;

因一定死因而死亡的人数在死亡人数中保持一定稳定的比例; 根据每百名出生婴儿陆续死亡的年龄编制了死亡表;正确地把生育率、死亡率和移民看作是人口变动的内在因素等。

更为重要的是格兰特明确提出,人口研究的任务就是从对人口现象的数量研究中看到基本法则。

格兰特的好友和合作者配第也被认为是人口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将算术用于人口、经济、政治的研究中。在《政治算术》一书中他提出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

继格兰特之后,比利时学者凯特莱把概率论引入人口研究之中,他肯定了大数定律在人口现象的数量规律性中的作用,并根据人口出生、死亡、结婚、性比例、体重等人口统计资料和犯罪统计资料,进行了人口学研究。

18世纪末,现代人口普查首先在美国开始,之后普及到欧、日各国,人口学的实际研究愈来愈为政府和学术部门所重视

第三个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为广义人口学的产生阶段。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呈算术级数增长,两者形成巨大的差额。只有通过晚婚、不婚等道德抑制和罪恶、贫困、战争等积极抑制,才可能使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相平衡。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作为反对葛德文和孔多塞的理论而问世的。

第四个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为人口学概念形成阶段。

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在他们的经济学著作中都有有关人口理论的论述。

新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马歇尔提出,人口增长是促使报酬递增的因素之一,在比较先进的国家里人口增长是有利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的以坎南为代表的适度人口论,认为平均生产率最高时为适度人口点,在此之前为人口不足,在此之后为人口过剩。

凯恩斯从马尔萨斯有效需求原理出发,根据英国的资料认为人口增长不足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强调人口应该保持适度增长。

经济学派的人口理论被认为是人口理论的故乡,人口理论产生之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体系过程中,深刻地批判了马尔萨斯的反科学的人口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础。

有人否认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存在,理由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未写过一本有关人口问题的专门著作。但事实是,连欧美日和联合国有关学者著的人口理论史中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重要学派予以介绍和论述。

人口理论中的社会学派出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它研究人口和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代表人物有迪尔凯姆和迪蒙。

迪尔凯姆将人口研究作为社会形态学的一部分。他认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是人口数量增长、人口分布变化及密度增加的结果。

迪蒙提出“社会毛细管原理”,认为人们只有少生孩子,才能在社会等级上晋升,正如由于毛细管的作用,水在细管中才能上升一样。

在人口理论发展过程中,生物学派人口理论也占有重要地位。有人把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看作是生物学的理论,因为他以人口食欲和性欲的纯生物学性质为前提,离开了决定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的社会经济制度。

作为生物学派人口理论的典型代表应该说是斯宾塞。

他把生物进化论引入人口增长原理中,认为人既有保持个体生存的能力,也有繁殖新个体的能力,两者成反比。个体保持力程度愈强,繁殖力则愈低。他认为这是上层阶级比下层阶级生育率低的原因。

生物学派另一著名原理即所谓周期原理,认为人口像个人生命历程一样,有发展、成熟和衰退阶段,人口生殖率像一条抛物线,由高到低,低到一定水平之后,新的移民或新的血缘进入原有群体,这时新的人口周期又将开始。

第五个阶段:从20世纪上半叶到现在,为人口学成熟期。

早期人口思想

各个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都从不同方面关心当时的社会所拥有的人口数目及存在的人口问题,提出过不同的人口思想,进行过人口调查。

中国古代:管子、孔子、墨子、商鞅、韩非子等人

战国时期,人口因战争、饥荒而减少,当时的思想家大多主张增加人口。

孔子:“孝”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先享受子孙的祭享香烟。

墨子:鼓励早婚、反对纳妾、反对战争。“民之众寡为国之强弱”。商鞅:主张人口与土地应保持平衡;

韩非:“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提出限制人口甚至允许溺婴。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从城邦国家的防务、安全出发研究人口“适度”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城市的理想人口规模为5040人。保持这一理想规模的办法:人口过多则鼓励移民外流或杀婴,人口过少则鼓励生育,为优生则可以使优秀男女配对繁育。亚里士多德提出:中等数量和高质量的人口,适中的国土面积,构成一个理想的城邦。他已经认识到土地和财富的增长慢于人口的增长,考虑到维持财产平等的前提下,借助法律手段来限制人口增长,把人口问题与国家治理联系起来。这是后来马尔萨斯《人口论》观点 的起源。

在古代不仅出现了朴素的人口思想,而且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原始人口统计也随之产生:

主要目的:收贡赋、派徭役、征兵丁等 殷商时期已有人口数统计; 周代户籍制度已经建立;

汉代,清查人口数目已有了较为定型的形式;

古巴比伦和埃及国王在公元前也都进行过全国的人口和财富的调查;

总之:由于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条件限制,既未形成系统的人口理论,也未形成科学的人口统计。

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人口理论

16-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家:视人口为国力和财富的源泉。主要观点:认为人口多,工资低,竞争力就强,财富就会增长,国力也会强大。主张通过增加人口来达到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

代表人物:意大利乔.鲍太罗法国柯尔佩尔等;

重农主义理论认为:人口不是财富的源泉,而是财富增加的结果。主要观点:农业的发展在国家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认为人口过度增长会引起生活资料的不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强调扩大农业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进而增加人口;

代表人物:魁奈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把经济学和人口学统一起来:a.人口增长与专业分工之间相互促进式发展;b.乐观的人口思想;c.发展并非是无止境的。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口学的最大流派。它的著作《人口原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口理论最早的代表作。由于他的理论具有系统、完整的特点,形成人口理论体系,因此又被称之为马尔萨斯主义,其影响颇为深远。

(1)两条永恒法则: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

第二:两性间的 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2)两个级数理论:在两条永恒法则的基础上,马尔萨斯推论:“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土地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有限。人口若不受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

(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积极抑制:指严酷的劳动生活条件、极度的贫困、儿童恶劣的抚养条件、普通疾病、传染病、战争、瘟疫、饥饿等因素通过缩短人的寿命,提高死亡率来抑制人口的增长。

预防性抑制:分为两种,一是通过人们道德上的禁欲,“在一定时间内或长久地不结婚,并在独身期间性行为严格遵守道德规范。这

是使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相适应并且完全符合道德和幸福要求地唯一方法,”此即为道德抑制,人类理性地抑制人口增长;二是“使得大城市里的妇女不能生育的那种性交方式,性道德的普遍破坏,反常的恋情和防止不正常的性交所产生的后果所采用的一些不适当的方法”,即所谓的罪恶性抑制。

(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马尔萨斯陷阱

三个著名的人口命题:(反映了人口与生活资料在动态上呈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变化)

人口的增加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不证自明的公理)当生活资料增加的时候,人口总是增加;(从经验角度看,至少在20世纪上半叶之前所有国家的人口发展已证实)

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实际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有失偏颇)

当人口增长到接近食物供给的极限时,所有的预防性和积极性抑制自然会以更大的力量发挥作用,直到人口降到食物所能维持的水平以下;然后食物再度丰富起来,于是又产生了更多的人口,经过一定时期,更多的人口又因同样的原因受到抑制,这种循环往复的人口发展与倒退运动被称为“人口波动理论”,是《人口原理》的核心。

近代社会学派、生物学派和数理学派人口理论

社会学派人口理论

所谓社会学派的人口理论,一般是指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

究人口现象、探讨各种社会因素和人口过程的相互关系的人口理论。历史上的社会学派,主要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人口;它的基本特点是抽象掉社会制度,忽视社会生产方式的作用,或者把人口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或者把人口等同于一般的社会现象,用社会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19世纪中叶,工人运动高涨的年代,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特别是日益尖锐的人口问题,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用经济学观点难以解释,而主张用社会学观点来加以说明。

英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H.斯宾塞(1820-1903年)就是当时这类学者的一个代表人物,是近代西方人口理论的社会学派和生物学派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著作是1852年发表的《人口理论》、1867-1868年出版的《生物学原理》以及其后出版的《社会学原理》。

斯宾塞用社会学观点建立的人口理论是所谓社会人口有机论。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和动物机体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服从于生物规律那样的自然规律,社会人口也具有机能上的自然分工。他把人口阶级结构看成一种以社会机能的自然分工为基础的自然现象,并从社会有机体中划分出三种器官:营养系统器官,分配系统器官和管理系统器官。

类似管理系统器官那一类人口是社会的大脑,从自然分工来说具有支配的机能;其他各类人口则分别按照自己天生的机能从事体力劳动和其他工作。

他把社会人口内部的分工等同于生物有机体内部器官的分工,而且断言个人作为人口有机体的细胞,个体发展的个性化过程同生殖力成反比关系。

根据这个观点,他认为越是上等社会的人,生育率必然越低,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智力发达,致力于个性发展和个体幸福,用于生育子女的精力必然越少。

19世纪末社会学派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A•杜蒙特(1849-1902年)。

他针对当时法国出生率下降、人口发展停滞的现象,他提出了所谓°社会毛细管学说。

他赞同斯宾塞关于个体发展同种族增殖成反比变化的观点,认为一国人口数量和个体发展成反比变化。

他声称,人口出生率下降是现代文明发展的结果,是由社会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所谓社会毛细管作用的产物。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欲望,正象油灯里的油基于毛细管作用会顺燃烧着的灯芯不断往上升一样,社会个体也会被向上发展的欲望所驱使,往更高的社会阶层上升。而且,上升的机会越多,上升的欲望越大,社会毛细管现象也越强。他甚至断言毛细管现象之对于社会秩序,就象重力之对于物理世界一样。

生物学派人口理论

生物学派人口理论是近代西方人口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所谓生物学派的人口理论,一般是指单纯从生物学角度来研究人口理论。

它的基本特点是只注重人口的生物属性,把人口现象单纯看作生物现象,运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人口。

生物学派人口理论的奠基人是H•斯宾塞,他最先系统地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人口。在他宣扬的生物进化论中,提出了人口增长会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进行自我调节的观点。

他不同意对人口发展前途做悲观的预测,认为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社会文化一定日益发达,人类知识日益增进,发展个性的个人主义思想也日益发展,人们必然日益注重个人幸福和享乐,而使生育率下降,人口过剩的压力趋于消失。

斯宾塞的错误在于把人类等同于一般生物,把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竞争等同于生物的生存竞争,忽视了社会制度对人口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然而,他强调社会文化和智力发达对生育的影响,为人口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与途径。

数理学派

所谓数理学派人口理论,一般是指应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来研究人口现象、探讨人口发展变化规律性、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的人口理论。它也是近代西方人口理论的重要流派之。

数理学派人口理论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比利时人口学家、数学家L•凯特莱(1796—1874年)。

他在人口学方面代表作是1835年发表的《社会物理学概论》。他根据当时的人口统计资料、研究妇女生育率、年龄别死亡率和婴儿性别比等,特别是运用概率论大数观察法和大数定律,探索人口

出生、发展和死亡的规律,力图证明在人口现象之间存在着不变的数量关系和规律性。

法国统计学家基亚尔(1799-1876年)也是数理学派人口论的重要代表人物。1855年他在所著《人类统计学或人口学比较纲要》一书里。第一次使用了人口学(demography)一词。

他用人口统计方法来分析人口现象,特别是从事生命统计的研究。

另一个法国统计学家K•勒瓦瑟尔(1828-1911年)曾对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作进一步的说明。

他认为人口学是这样一门科学,它借助于统计来研究人类生命的各个方面,主要是出生、死亡、结婚、迁移等,以揭示人口发展一般过程及其规律。

在20世纪韧,美国人口学家A•洛特卡(1880-1949年)对推进数理学派人口理论也有重大作用。

他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分析人口再生产过程,提出了稳定人口理论。

马克思人口思想

人有双重性。一方面是消费者,一方面是生产者。

所谓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的增长不相适应并且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增长速度。

认为没有“普遍的”人口规律,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口的变化

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过剩人口”以便降低工资。

两种再生产的观点:生活资料的再生产和人自身的再生产通过人口自我调解,人类完全能够使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相统一。

强调人口的阶级属性,人口是具有社会性、阶级性的社会体,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当代西方人口增长控制学说

新马尔萨斯主义是西方人口控制学说的渊源

马尔萨斯人口论,历史上演变为新马尔萨斯主义,二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前者主张用晚婚、禁欲和不育等抑制手段,而后者明确主张采取避孕等节育措施来限制人口增长。

新马尔萨斯主义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F.普雷斯(F,P1ace.1771—185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新马尔萨斯主义发展而来的现代马尔萨斯主义,在西方国家更加泛滥;

西方出版了许多宣扬马尔萨斯主义的著作,把战争威胁、民族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贫困等,都归因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多,特别是亚、非、拉美国家人口增长过多。它们仍然把控制人口增长当作“济世良药”,实质上仍然信奉马尔萨斯“人口决定论”。

人口增长与土地负载能力有限论

人口增长与土地负载能力有限论,是现代西方人口增长控制学说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主要特点是从人口增长对食物或者土地资源的

“压力”来论述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

人口增长与土地负载能力有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W.福格特。他在1949年出版的《生存之路》一书中,着重从人口和土地、人口增长对农业生态资源的破坏来论证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

人口爆炸和自然资源枯竭论、生态环境恶化论

自20世纪70年代起,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论证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的著述逐渐增多,形成人口增长控制论中的自然资源枯竭论和生态环境恶化论。这方面的代表作,首先可以提美国人类生态学家埃利奇夫妇(P.K.Ehrlich and A.H Ehrlich)1970年出版的《人口、资源、环境》一书。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极限论

在20世纪60—70年代,在世界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都很迅速的同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使许多西方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谓“人口爆炸”、“资源枯竭”与“环境危机”问题上,甚至发出人类面临“世界末日”的悲鸣。

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所谓“增长极限”,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人口增长控制论中又出现了所谓“增长极限论”。

它的兴起,同鼓吹世界面临资源、环境危机的罗马俱乐部的建立及其开创研究密切相关,其代表作是1972年D.麦多斯(D.L Meadows)等人提交给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其理论基础是地

球有限论。他们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设立了一个世界动态模型,把和人类社会发展最密切的因素组合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中国人口学研究

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人口思想极丰富,到了清代,洪亮吉的人口思想早于马尔萨斯而提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各自的观点阐明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看法。

中国是最早有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就有了正式的有关全国和分地区的人口数字记载。

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全面的人口普查。

在中国,现代人口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从西方人口思想传入后才逐步开始形成的,从20世纪20~30年代起,一批向西方学习的社会学家开始传播马尔萨斯人口论,并搜集资料研究中国人口问题,陈长蘅、孙本文、陈达等人相继出版了一批人口学著作。

当时一些学者也进行了一些人口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如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进行的调查《近代中国人口统计的一项实验》。

这些早期的人口学研究,一方面揭示了中国当时确实存在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节制生育的主张。还有人认为,中国人口数以4亿为宜。甚至有人提出节育救国之道。

但他们当中有些人提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生育太多,人口过

多,甚至说婴儿的哭声比帝国主义军舰的炮声更可怕,这是不科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全面发展科学的人口学创立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1953年刘少奇主持召开节育座谈会,提出要节制生育。1956年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也明确提倡要适当节制生育。

毛泽东在1957年也明确提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

马寅初于1954年就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在1958年发表了《新人口论》专著,分析了50年代初期和中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2%,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粮食供给、积累资金、轻工业原料供给和发展科技发生矛盾,提出要搞节育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

陈达、费孝通、吴景超等人也都发表论文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但在当时“左”的思想影响下,1958年开展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使人口问题研究变成禁区,并使人口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中断。

60年代鉴于城市人口增长过速,在城市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从197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并明确确定“有计划地增长的人口政策”。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调节人口出生率要求区别两类地区:

在人口稠密地区实行晚婚和节制生育,当时提出“晚、稀、少”的要求。

在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实行节育政策。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后,陆续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各项人口活动。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动因,迫切要求在中国开展人口理论和对实际人口问题的研究。

70年代初中期,人口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口统计和计划、预测也都在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得到重建和重视。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打开了人口理论的禁区,并有了重大的突破,在肯定人口增长对社会生产力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的原理的基础上,再次提出和论证了为解决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和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尖锐矛盾,除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外,还必须实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战略和政策。

中国人口学者从中国实际出发,重新探讨和研究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在理论上为实际工作既要抓经济发展,也要对人口控制指出方向,并为研究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开拓了道路。

80年代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调查,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富的人口资料,这些资料的质量在世界人口普查史上是罕见的,从而也为人口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中国学者在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及整理资料电子计算机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自己的经验,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80年代后半期以来,人口学研究范围扩展迅速,涉及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和结构、人口迁移、小城镇人

口和人口城市化、人口素质、少数民族人口等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对生育率、死亡率等人口变量及其决定因素的研究也比过去有了更为深入的发展。

马寅初《新人口论》

1957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马寅初《新人口论》

马寅初:人口学专家、经济学家。1882年 出生于浙江绍兴 1906年 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经济,均获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建国后,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浙大、北大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观点:

中国存在着人口问题: 基数太大;

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太高;

人口质量低,不仅身体素质差,平均文化水平低;

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人均各项经济指标低,已经产生并将继 续人口与经济的种种矛盾问题;

中国人口问题的性质与表现形式: 人口迅速增长与生产设备不足的矛盾; 人口迅速增长与工业原料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 人口迅速增长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

人口发展快与资料积累之间的矛盾; 中国人口问题的性质与表现形式: 人口发展快与教育事业落后之间的矛盾; 人口发展快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慢之间的矛盾; 人口发展快与粮食增产缓慢之间的矛盾; 人口质量低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人口发展快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具体办法: 教积极发展生产; 提高人口质量;

控制人口数量;并提出具体建议:

实行定期的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目的是为了给我国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准确数据;

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关键是计划好人口出生率;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具体办法: 加强控制人口重要性的宣传工作;

提倡晚婚晚育,男子25岁,女子23岁结婚为宜; 运用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生育; 运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

运用避孕的办法,达到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目的。

马寅初《新人口论》遭批判

1957年7月5日,《新人口论》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后,马寅初即遭猛烈的批评。1957年7月-11月《光明日报》也成为批马的重要阵地。

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明的那种批评者投降。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决不应向困难低头。

受到不公正批判的原因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受到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牵连;

这场对新人口论的批判发生在大跃进的历史背景下,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笼罩着全国自上而下地几乎全体国民地狂热气氛的影响;

应该客观地看到,中国广大地民众并不拥护马寅初地新人口论; 当时地广大人民包括知识分子、领导阶层对于中国近代人口地变迁了解不够,完全没有认识到中国实际上早在18世纪下半叶已经经历了全面性地人口压力,并且这种压力一直持续到今天,从未真正地得以缓解。

第五篇:名词解释(人口学)

名词解释

人口容量: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该地区在遵循生态规律的条件下,其环境、资源所能容纳一定生活水平的最高人口数。

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和阶级利益,而对人口过程、人口发展施加的法规、条例和措施等影响或干预手段的总和。

人口调查:人口调查是根据人口统计工作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提出统计调查的具体要求,采取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实际的原始资料,作为研究问题依据的一种方法。

人口抽样调查: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被研究的人口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的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人口再生产:是新一代人口不断出生、成长和老一代人口逐渐衰老、死亡的不断重复所构成的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适度人口:任何一个国家或区域都有一个最有利或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符合这个数量的人口就是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

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上,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聚集或组合状况。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仅指人们从一地向另一地的迁居活动。

婚姻制度:是指由有关婚姻的各种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一种社会制度。

联合家庭:父母和两个或多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后代所组成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中除纵向的直系亲属关系外,还包括横向的旁系亲属关系。这类家庭人口数量最多。

直系家庭: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后代所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中只有纵向的直系亲属关系。

下载人口学考试作业(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口学考试作业(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口学原理》教案5篇

    备课教案 课程名称:人口学原理 学年、学期: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教师姓名:沈洁 专业(教研室):社会学 1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了解人口学的研究范畴、中外人口思想史、人口学的学......

    战国的人口学思考

    战国,即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221年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列国并立、争雄天下的时代。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国为了取得争......

    人口学校领导机构及管理制度

    人口学校领导机构校长: 副 校 长: 教务主任: 教师 政策法规: 计生统计管理: 人口理论: 计生科普知识: 农业科技: 计划生育技术: 药具宣传: 人口学校管理制度1、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年......

    2013作业长考试

    自动化维检中心一车间作业长安全考试试卷 作业区姓名 评卷人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右图所示安全标志属于( )标志。 A、警告 B、禁止 C、指令 2、灭火器的检验周期为......

    考试作业2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系统设计》 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论文,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版本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的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

    组织考试作业文档

    组织设计原则之 —统一指挥原则 摘要:医院组织结构决定着医院的功能,建立命令统一、分工负责、权责对等、目标明确、管理可控、宽度适宜、结构扁平、气氛和谐、机动灵活的组织......

    建模考试作业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2012—2013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试题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考试说明: 1.本试卷共十个题,其......

    北大考研复试班-北京大学人口学考研复试经验

    www.xiexiebang.com/)打印。网站打印功能开通时间为 2018 年 3月5日10:00。 登录规则: 用户账号为“bd2018”+报名号(北京大学报名点);“wd2018”+报名号(非北京大学报名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