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3 07:3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第一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课前谈话部分】: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就是请大家造句,很多小朋友一年级就会了,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

生:您──

师:说到“您”,这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

师: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钢琴,还会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

师: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

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有时候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

生:我承受不住。

师: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

生:承受得住。

师: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

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你的难度增加,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

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

生: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课堂教学部分】

解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齐说: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句话?

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略去)

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

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一段话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

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生读第三段)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新遇到的词就能让你有感受,厉害。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抓住细节处啦,也抓住关键处了。不过建议你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师:好孩子。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静心涵咏,切己体察,品味感悟

(一)范例引路,多元品读第一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段为例,看看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自发鼓掌)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

生:“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示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为我们读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还有很多孩子想说,但是时间有限,这样吧,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第一段,各读各的,读出各自的理解。

学生自由读文。

(二)辐射全文,放手自学自悟自品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就来品一品这篇《匆匆》。再给你一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一分钟以后咱们再交流。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那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

生读:我不知道他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因为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周老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师: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八千多日子„„”

师: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品得好,请连起来,为我们再读读,让我们也感受一下!

生:读句。

师: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

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

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

生:我听出一种矛盾。

师:你的知音真不少啊。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

学生站起来读

师: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赵老师,孩子们请坐。再最后品一处吧。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例举的这些事情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么?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

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

生:闪过。

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多么形象啊。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特别关注那些给你留下感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文。

(三)延伸拓展,引发思考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好,思考也罢,你觉得读得越是深入,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

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师:在第二节课前还请大家准备以下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3.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孩子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教师感言:

有人说这堂课上得很实,甚至有些平。的确如此,单看实录和设计,你似乎不能感受到一丁点儿教师的光彩,不能领略到些许设计的巧妙之处。但是我却对这“实”和“平”抱着满心的欢喜,实中见效,平中出奇。

相信大家在师生课堂对话的言语中能分明地感受到孩子智慧的火花,发现孩子的思维是火热积极的,这正是有效课堂的最关键之所在。其实,这样独特的体验也正迎合着《匆匆》作者朱自清先生努力营造的氛围。文章就是一段段看似平淡的文字,是类似吃饭,洗手,发呆,睡觉等生活的碎片的组合。但是,在这样如同从水面上滑过的文字背后是朱自清追寻时间无痕踪迹的情绪流动,是他在无限惋惜之余的自我解嘲,更是发出生命呐喊的前奏,其犀利之笔触妙不可言,言而不尽。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几乎每一句都能牵动着读者的思绪飞逝,如一条流动的河,一首快节奏的曲,一串前赴后继的碎浪。无刻意雕琢,却有着音乐的律动之美,节奏的跳跃之美,诗人的情怀自然不受拘束地表现。文章正是作者在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对未来的严肃思考,对生活的执著追求时发出的最强音。品读这样的文字,你不能急躁,需静下心来细细品,慢慢嚼。我的课堂设计就是给孩子创造咀嚼文字的最佳气场。

这样朴实的课同时又具备3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返璞归真。我仅仅在作家简介和名家朗诵两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其他时间都留给师生共同品读文章所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本文的关键词、重点句也不用幻灯片出示,而是让学生在默读、自由读、有感情品读、听读的过程中自己动笔,动脑找出,品其用法,悟其蕴含的感情。这样的设计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大型公开课上可谓大胆,不过其正体现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髓,是一种原生态,无干扰的纯阅读过程。孩子们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真读书过程才读出真味,品出真情。孩子在课堂上每一个读的活动都是用心参与的,学习活动频繁,思维紧张活跃,真正做到了用心会文,涵咏品味。

其次是体现了还学,让学于学生的课改重要精神。本课设计中,我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思考、倾听、批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回忆、口头表达,孩子学得格外充分,老师仅仅担当示范、引领的角色,没有侵占他们学习的时间。据统计,仅提供给孩子参与各种形式读书的时间就确保有十分钟,这十分钟是不受任何干扰,没有任何提示的自读自悟,切实保障他们能沉浸在文字中。

第三是授之以渔,注重了学法迁移和运用。在师生共同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品读文章的方法,那就是“倾听、思考、对话”三部曲,这是品读散文的3个“口”。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此法品读文章,随即又共同总结学法,形成认识后还能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在品读中不断获得成功。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变得扎实有效,下课后孩子能从课堂上带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能体会读文的快乐,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能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有法可循。这一切,都是一堂语文课的价值所在,是留给孩子学习的“福音”。

第二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课前谈话部分】: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就是请大家造句,很多小朋友一年级就会了,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 生:您──

师:说到“您”,这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

师: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钢琴,还会葫芦丝。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 师: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生:她有时候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师: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 生:我承受不住。

师: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 生:承受得住。

师: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你的难度增加,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

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 生: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课堂教学部分】 解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齐说: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句话? 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略去)

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

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一段话话都可以。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生读第三段)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生:我从第五自然段。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新遇到的词就能让你有感受,厉害。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师:抓住细节处啦,也抓住关键处了。不过建议你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师:好孩子。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静心涵咏,切己体察,品味感悟

(一)范例引路,多元品读第一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段为例,看看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自发鼓掌)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生:“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示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为我们读读第一段。生:读第一段。

师:还有很多孩子想说,但是时间有限,这样吧,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第一段,各读各的,读出各自的理解。

学生自由读文。

(二)辐射全文,放手自学自悟自品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就来品一品这篇《匆匆》。再给你一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一分钟以后咱们再交流。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那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

生读:我不知道他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因为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周老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师: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八千多日子„„”

师: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品得好,请连起来,为我们再读读,让我们也感受一下!生:读句。

师: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生:我听出一种矛盾。

师:你的知音真不少啊。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

学生站起来读

师: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赵老师,孩子们请坐。再最后品一处吧。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例举的这些事情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么?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生:闪过。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多么形象啊。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特别关注那些给你留下感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文。

(三)延伸拓展,引发思考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好,思考也罢,你觉得读得越是深入,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师:在第二节课前还请大家准备以下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3.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孩子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教师感言:

有人说这堂课上得很实,甚至有些平。的确如此,单看实录和设计,你似乎不能感受到一丁点儿教师的光彩,不能领略到些许设计的巧妙之处。但是我却对这“实”和“平”抱着满心的欢喜,实中见效,平中出奇。相信大家在师生课堂对话的言语中能分明地感受到孩子智慧的火花,发现孩子的思维是火热积极的,这正是有效课堂的最关键之所在。其实,这样独特的体验也正迎合着《匆匆》作者朱自清先生努力营造的氛围。文章就是一段段看似平淡的文字,是类似吃饭,洗手,发呆,睡觉等生活的碎片的组合。但是,在这样如同从水面上滑过的文字背后是朱自清追寻时间无痕踪迹的情绪流动,是他在无限惋惜之余的自我解嘲,更是发出生命呐喊的前奏,其犀利之笔触妙不可言,言而不尽。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几乎每一句都能牵动着读者的思绪飞逝,如一条流动的河,一首快节奏的曲,一串前赴后继的碎浪。无刻意雕琢,却有着音乐的律动之美,节奏的跳跃之美,诗人的情怀自然不受拘束地表现。文章正是作者在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对未来的严肃思考,对生活的执著追求时发出的最强音。品读这样的文字,你不能急躁,需静下心来细细品,慢慢嚼。我的课堂设计就是给孩子创造咀嚼文字的最佳气场。

这样朴实的课同时又具备3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返璞归真。我仅仅在作家简介和名家朗诵两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其他时间都留给师生共同品读文章所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本文的关键词、重点句也不用幻灯片出示,而是让学生在默读、自由读、有感情品读、听读的过程中自己动笔,动脑找出,品其用法,悟其蕴含的感情。这样的设计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大型公开课上可谓大胆,不过其正体现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髓,是一种原生态,无干扰的纯阅读过程。孩子们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真读书过程才读出真味,品出真情。孩子在课堂上每一个读的活动都是用心参与的,学习活动频繁,思维紧张活跃,真正做到了用心会文,涵咏品味。

其次是体现了还学,让学于学生的课改重要精神。本课设计中,我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思考、倾听、批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回忆、口头表达,孩子学得格外充分,老师仅仅担当示范、引领的角色,没有侵占他们学习的时间。据统计,仅提供给孩子参与各种形式读书的时间就确保有十分钟,这十分钟是不受任何干扰,没有任何提示的自读自悟,切实保障他们能沉浸在文字中。第三是授之以渔,注重了学法迁移和运用。在师生共同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品读文章的方法,那就是“倾听、思考、对话”三部曲,这是品读散文的3个“口”。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此法品读文章,随即又共同总结学法,形成认识后还能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在品读中不断获得成功。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变得扎实有效,下课后孩子能从课堂上带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能体会读文的快乐,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能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有法可循。这一切,都是一堂语文课的价值所在,是留给孩子学习的“福音”。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 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教师准备:

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2.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3.设计教学环节。教具准备:幻灯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1.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2.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3.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二)初读全文,初步感知。1.听读课文。(1)听课文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2.自读全文。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在读中印证自己的感受。(2)想一想: 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 3.学生交流,老师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1.尝试读段,指导学法。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1)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句的特别之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反复朗读。(3)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2.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2)根据学情,确定全班交流的句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而去;关注“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等词语以及“挪移”、“跨过”、“飞去”、“溜走”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加深体验,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感悟生活。

(3)朗读句段。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2.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①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②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第二课时(简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朗读。

2.听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3.师生议定本课研读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重点研读,体会感情,提出问题,研读文本。

1.围绕问题:在课文中朱自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语句交流,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再次带着情感朗读全文。

(三)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1.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2.展示交流学生写话作业,组织评议。3.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相关作品。

第三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北京 张 龙)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2000字,学生阅读时,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动物内心世界,感悟动物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板书设计

重披象鞍

最后一头战象

再回战场

动作、神态、叫声——情感

(忠诚)

光荣归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学习作者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仿写文中的一个场景

3.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动物小说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仿写文中的一个场景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二)复述课文

1.按照课文的主要情节,练习复述课文

2.汇报,教师评价、指导

(三)仿写片段

1.出示7、14、22、23自然段重点语句,朗读,体会写法

2.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的内心情感,进行仿写

3.小组交流

4.汇报,教师指导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一对白天鹅》,进一步体会动物小说的特点

(五)作业

1.阅读沈石溪作品《第七条猎狗》等其它作品

2.推荐阅读世界动物小说之父——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等作品

《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张龙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我特别高兴,咱们一会做儿个小游戏,边做游戏边练一练旁边的麦克风,拿它的时候一定要拿稳了,不要把它摔倒地下,听明白了吗?

生齐:听明白了

师:我把这个麦克风给谁保管呢?来,你来(交给一名学生)

投影出示成龙眼部图片

师:猜猜他是谁?

生:成龙

师:都谁认识成龙?(众生举手)

投影出示自画像

师:都谁认识他呀?(指自己的照片)

生:是张龙老师

师:你从哪知道他就是张龙?

生:因为我看他跟您长的一模一样

师:他很善于观察,你怎么一看到他就知道我是张龙了呢?

生:我是听我们老师说的

师:都谁想更多的了解张老师(都想)那我来说几句话,你来做一下判断,第一句话,我今年40岁

生1:我看老师比较年轻,看您像30岁

师:他是通过观察我得到的答案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2:老师我从你的外貌上看,你根本不是40多岁,40多岁是一脸皱纹的脸

师:他观察的还挺细致,你还想说,你来

生3:我觉得你既像40岁又不像40岁的人,因为您说话很有内涵

师:你知道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为什么为你鼓掌吗?你很有智慧,回答问题都是辨证着来看下一个问题,我是来自银川实验小学的张老师?做一下判断

生1:您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师:他是通过平时观察和判断得出的结论

生2: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您

师: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

生3:因为你的大屏幕上打着你是北京芳草地老师,还有我们的老师跟我们说您是来自北京的老师,所以说您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师:他是通过大屏幕观察到的,还有他们的班主任告诉他的,同学们我确实是来自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想了解我们的学校吗?

生:想

师:我们学校有4500个学生有800多名外国孩子,分别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如果大家到北京去游玩,一定不要忘了到我们学校,到我们学校找谁呀?

生齐:张老师

师:找你们的大朋友我,我会热情地款待大家我还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同意吗?

生齐:不同意

生1:因为张老师都这么大的人了,再看动画片,感觉有点幼稚

师:这是他的想法,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2:我觉得现在大人也看动画片

师:这是他的想法,其他同学呢?

生3:我同意,因为我觉得老师需要和孩子们沟通,跟我们孩子的心里应该是一样的,应该很爱看动画片

师:你看,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学们,其实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动画片当中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丰富的想象,还能给人以启迪,多好啊!我不仅喜欢看动画片,我还还特别喜欢看书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理由?你来说

生:因为张老师是个仪表才才的人,所以我认为他肯定是一个好老师,所以老师特别爱看书

师:老师纠正一下,是仪表堂堂,你再说一遍

生:我认为张龙老师是一个仪表堂堂的人,他对学生很好,所以特别爱看书

师:我真高兴,同学们猜猜我爱看什么书呀?你说

生1:文史知识

师:文史,可以博古论今,还有吗?你说

生2:历史知识

生3:地理知识

师:地理知识,为了走遍世界,环游全球,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我特别爱看北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儿童小说,读过吗?

生齐:读过

师:都读过他的哪些作品啊,你说

生:《草房子》

师:《草房子》,你知道它里面有什么主人公吗?

生:有桑桑

师:真好,顽皮的桑桑,还有执著的秦奶奶,还有文静芷月姑娘,都令我们心驰神往好,我除了喜欢看书,我还特别喜欢养小动物,猜猜,我喜欢哪种小动物?来话筒递给他

生1:我觉得应该是狗

师:还有不同意见嘛?

生2:我觉得老师可能会喜欢养小松鼠,因为我觉得老师非常和蔼可亲,跟它非常相似

师:这好像不太合适,相处得很融洽,是不是? 好,看看这个小动物是什么?猜猜你说(动物身上的一部分图片)

生:老师我觉得应该是小兔子,因为只有小兔子才有这么温顺的眼神

师:这是眼神么?这分明是一个小铃铛啊好,接着往下看,再猜

生:我觉得就是只狗

师:狗,再看

生齐:猫(笑)

师:猜猜它想什么呢?

生1:我认为它在想明天吃什么?

师:明天我要吃上什么美味呀?还有吗?

生2:今天晚上主人会不会给我喝上牛奶?

师:嗯,猫也是很爱喝牛奶你说

生3:今天的阳光真好,真灿烂

师:赶紧出来晒晒太阳吧同学们是啊,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一头大象的内心世界 上课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1943年,日寇侵略我国云南边陲,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被称之为“战象”战斗结束后,我方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你们在笔记本上写,老师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们应该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好多同学都已经记完了,课前大家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大家快速看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浏览课文,完成老师提出来的问题)

师:我看有的同学看书的速度很快,已经看到最后一页了,如果看完的同学你们可以小声地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分钟后)谁来说一说?

生1:这是由沈石溪写的一篇动物的小说,这篇课文记载了日寇和西双版纳特种部队战象打的一场恶战,战后还发现了一头流血喘息的公象,人们在旁边救住了它,这头象的名字叫嘎羧,它25年过去了,它还不忘昔日在战场上,最后走到江畔找到了自己的战友,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情感

师:我要表扬这位同学勇气可佳,而且他概括的内容也比较全面,如果语言再简练一些就更好了谁再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到,便再次佩戴象鞍跑到打洛江边缅怀往事,最后在与埋藏战友的百象冢刨开一个土坑,庄严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师:说得真好,你看他的说语言就比较简练,而且内容也比较全面,如果再流畅些就更好了同学们,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又是小说,我们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没关系,我们想想办法,刚才这两位同学在说的过程当中都提到了一些主要的情节,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其中的一个情节?谁来试一试

生:我要说嘎羧重披战甲来到了打落江畔与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友一起同眠

师:他说了三个情节,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情节,他说嘎羧重披战甲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同学们战甲是保护身体的盔甲,而嘎羧披的是什么呢?

生:嘎羧佩戴的是象鞍,可以说它是重披象鞍

师:真好,我们就用他所说的这个词语(板书:重披象鞍)我看谁和老师一起在书写这个情节呢?同学们你们看,一个“重”字,就把26年前和26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语言多准确呀那其它的情节呢,刚才他还说了回到打洛江畔,这个情节你能像这样概括一下吗?

生:应该是“再回战场”

师:你为什么要用“再”字

生:因为它已经第二次回到战场

师:多好啊,用词也特别的准确最后一个情节谁来说,在它临终前它最后做的事,来,你说

生:它光荣归去

师:这位同学他别会概括,他读懂了嘎羧的行为,光荣归去我们就用他所说的这个词语(板书:光荣归去)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这三个情节是嘎羧在临终前所做的事,那它在26年前战斗结束之后幸存下来这个情节,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来,这位同学

生1:英雄垂暮

师:你看他之前做了充分的预习,那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来,你说

生2:九死一生

师:在战斗结束后,嘎羧幸存下来这个情节,我们能不能这样来概括呢?战后——

生:战后幸存

师:真好,我们就用她所说的“战后幸存”(板书:战后幸存)同学们你们看,这么长的课文经过我们的思考、概括,就提炼出了这四个主要的情节,值得积累下来吗?

生:值得

师:我看咱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把这四个词语抄写在笔记本上了,真会学习!同学们,如果你写完了,可以头脑把这四个情节联系起来,用简练的语言再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先自己练一练,动口就是动脑(生说)

师:谁来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战争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头战象嘎羧,26年后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佩戴象鞍来到曾经和战友奋战的战场,最后光荣的将自己掩埋的事

师:你看,这次说的内容更加的全面了,语言也更简练了,多好啊!同学们这篇文章是长课文,又是小说,我们今后在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主要情节或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我们再来看,这四个情节,这篇课文主要写26年前还是26年后所做的事呢?你来说

生:26年后的事

师:你们看,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词语,每个词语背后都展现着生动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最打动你的情节,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默读,边画边思考,师巡视)

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画完了你可以小声地读一读你所画的语句

师:好了,谁来说说“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哪儿令你感动你来说

生:我找到了这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同学们,都谁画的是这部分内容阿?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投影出示: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大部分同学画的是这部分内容,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嘎羧和象鞍分别多久了?

生齐:26年

师:26年再一次相见,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

生齐:久别重逢

师: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啊?课文在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作了介绍?第几自然段?

生齐:第九自然段

师:让我们都来默读一下这个段落让我们和嘎羧一起来看看这位老朋友吧

(生默读)

师:老朋友就在眼前,嘎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都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谁来读

生:生读

师:读得很感动我们,但是这个词语念mó suō我们一起来念mó suō

生齐:摩挲

师:同学们,此时的嘎羧,是泪光闪闪阿,它会想——

生:它也许会想,老朋友终于见到你了

师:是的,它还会想——

生:它还会想,没想到过了26年,还是这个样子,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见到了我的战友 师:是啊,它忘不了它的战场,忘不了战友,更忘不了他那光辉的战斗岁月啊,带着这样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谁再来读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你已经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同学们,嘎羧不会说话,它这丰富的情感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你来说

生:我从泪光闪闪体会到嘎羧的深情,因为人才有泪光闪闪,而嘎羧也泪光闪闪

师:泪光闪闪是对嘎羧什么的描写?你说

生1:泪光闪闪是对嘎羧神态的描写

师:是啊,除了神态,还有什么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这情感呢?你说

生2:从“久久”这个词语也可以,看出嘎羧对这个象鞍的情感

师:是啊,还有吗?除了神态还有什么?

生3:还有动作,“吹去上面的灰尘”

师:真好,就是通过这动作和它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这丰富的情感你看作者的话并不多,寥寥数语便可传情同学们,那再回战场这部分又哪儿最让你感动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自己所画的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好,都谁画的是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同学举手)我们都来看看这段话(投影出示上面学生说的那段话),同学们这段话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呢?你能把这种情感该大家读出来吗?自己练习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读第一句话?来,你来读

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同学们,他这样读,让我们望到了这清波荡漾的江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呀!它都望到了什么呢?

生1:我觉得嘎羧可能忘到了26年前与战友奋勇杀敌,可能望到了曾经战友洒满鲜血的地方

师:望到了那刀光剑影的战场你来说

生2:他还望到了曾经的战友,他们曾经浴血拼搏的战场

师:是呀,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样的一幕又一幕,那这句话又该怎样读呢?谁来再试一试,我请你来读

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真好,同学们,你看一句话就是一幅幅画面,蕴含着生动的情感啊!那接下来的语言当中又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谁接着往后读

生:读“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看“呕”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齐: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面的作用是——

生:应该是声音的延续

师:声音的延续,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震耳欲聋的吼叫,许久„„ 生:齐读“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我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那么嘎羧它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播放吼叫声)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1:听到了当时日寇来侵占我们的土地它非常的憎恨

师:真好,听出了这种情感

生2:我听出了嘎羧对当时侵占我们土地的日寇的憎恨、仇恨

师:那种忿恨之情,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出示: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的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生:齐读

师: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我再找一位同学来读,谁来读?

生:读“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此时的嘎羧已内心涌动着战斗激情,就像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焕发了青春的英姿,我们一起往后读这时„„

生:齐读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样子,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之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你来给大家读

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道:“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而此时的嘎羧,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出的是——

生:一头仿佛年轻的战象

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我读的是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张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我读的是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奋勇杀敌的战象我读的是精神萎靡、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1:我读的是英勇豪迈的战象

师:真好,你说——

生2:我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的战象

师:奔赴战场的战象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出来吧(音乐起)你们推荐一位同学

生:学生配乐朗读全段

师:同学们26个春秋过去了,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嘎羧再一次回到战场,依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也心潮激荡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谁来说一说?

生: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不同之处是后面这一段还抓住了一点侧面描写

师:什么侧面描写阿?

生:比如说,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一点又写出了嘎羧叫得呕——呕——这一段是多么激越悲壮,震耳欲聋

师:好,除了动作、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样的描写?你说

生:这一段还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师:是的,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情感的变化,正是这变化,使得我们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冲击和震撼同学们,“光荣归去”这部分内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语句呢?谁来给大家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这句“土坑约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句写嘎羧凝望着天空,它仿佛期盼着和平

师:你读出了这段话背后的情感,课文向我们有这样的介绍说大象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每头象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回到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而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嘎羧和其他公象奋勇杀敌,是村民们把嘎羧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嘎羧十分怀念和它浴血搏杀的战友,它要跟它们躺在一起,永远不忘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好,和战友们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吧一日做士兵,终身为战士,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你来给大家读读(音乐起)

生:配乐读“没想到没,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26年了,它也忘不了曾经和浴血搏杀的战场,谁给大家读读

生:配乐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同学们,最后嘎羧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嘎羧逝去了,它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静静地想,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1:它留给我们的是它的善良和忠诚

师:忠诚于战友的品质还有吗?你来说

生2:它留给我们的是和平,因为它和它的战友用生命保护了这片土地,用自己换回来了和平

师:它在祈祷和平阿!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对嘎羧的形象就理解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它忠诚于战友的这种情怀,我相信通过下节课的学习,对它的形象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动物,其实更是在写他内心的这份情感啊!难怪作者这样说(投影出示:“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沈石溪)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对嘎羧的形象有这样的认识外,那在写法上又怎样的收获呢?你来说

生:我们要注重人物的动作、情感和声音,还有神态

师:也就是说通过动作、神态和声音来表达情感,这正是动物小说的一大特点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生齐:沈石溪

师:如果我们想更深刻地了解这句话(指投影:“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沈石溪)的内涵,我们可以阅读他的这些作品《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投影出示)师:好了,我们再来整理一下笔记,我找一个同学的笔记看看他的笔记当中有题目,有主要的情节,还有表达的方法,还有留给我们的感受如果把主要内容写在上面就更好了好,我们看作业(投影出示作业),第一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做)第二项写出主要内容(必做)第三项,阅读沈石溪的作品,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人性的优点和生命的亮点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1009/106953.asp

第四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教学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请大家造句,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生:您——)说到“您”,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弹钢琴,还会吹葫芦丝。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生:她比较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生:我承受不住。)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生:承受得住。)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

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现在增加点难度,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评析:【 用“不一样”说话,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对老师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高着”。但是,在说话的过程中,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眼前)的“不一样”,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这样的开局,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的良好的基础。“自由地呼吸”开始了。】

二、初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披文会意

评析:【面对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大家”散文,怎么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入口”,让学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驰?何老师牢牢把握“方向盘”——读书、有思考地读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在简洁的入题、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对话”、要求“倾听”和“思考”,可谓独出心裁。请看教学片段。】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点评:播放著名艺术家孙道临的朗诵,既是一种氛围的营造,又是倾听能力的考察,所以何老师对听的要求非常明确,边听边做记号、边听边思考。善听者亦善读。】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这句话中感受到匆匆。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生:“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生:我从第五自然段。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师:一个词就能让你有感受。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师: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四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点评:学生听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师很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说感受读文章、读文章说感受;其次,通过老师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关注到字、词、句,力求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因文生感,而不是空发议论;第三,巧妙地“骗”学生读书,多读、读好。]

师:好孩子。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初读散文,要不要了解散文的特点、要不要认识散文的形式?如果要,怎么样体现“那个年段”特点?何老师这一笔虽不是“浓墨重彩”,但是“画龙点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朦胧而又具体地感受“形散神聚”】。

三、品读,静下心、凝聚力、潜入文,读思议练学语言

【 阅读教学,学生得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潜入语言文字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即读书、思考、质疑、批注笔记等等,才能真有所得(包括有所疑、有所惑);非得抓住重点或关键词句、语段,反复琢磨、推敲,才能得得更扎实、更可迁移运用。个体有所得还不够,还要与同学分享、讨论;还要得到老师的点拨、指导,才能得得更深刻,化为自己的“血肉”。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方可提升语文素养。何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环节,铆足了劲,让学生牢牢锁定在语言学习上。请看教学片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学生默读课文,老师静静地关注)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段为例,看看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自发鼓掌)

[点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对话”是心灵相遇、相通、相知的。学生在沉入语言文字与作者(文本)心灵相遇、相通后,产生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此为第一层;到此还不够,还要把这种感受“融入”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因文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便有“相知”的味道了,这才是阅读教学之“阅读”。]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

生:“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生读)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各读各的。(学生自由读文。)

[点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是一个个独特的“这个”,因此,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头脑。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前提是教师要为学生生成、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时间和空间。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于是,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其次,何老师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由品语段到品关键词,为学生进一步、自主品读提供借鉴。诚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所期待的:阅读教学“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继续往下品吧。再用几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之后咱们再交流。(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那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周老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生:很渺小。)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八千多日子„„”)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齐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齐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点评:《匆匆》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这种“理解”是靠教师分析、讲解还是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反映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生成不同的教育效果。何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老师只相机点一下,促其提升,如毫不怜惜夸奖、如在关键处点一下“这滴水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学生“自读自悟”所得,才是真得。]

师:品得好,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生:我听出一种矛盾。

师: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学生站起来读。)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赵老师,孩子们请坐。再最后品一处吧。

[点评: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时,学生的眼睛才亮、脑子才灵、心灵才明、智慧火花才能迸发。教师是“幕后推手”,“心甘情愿地‘让学’”。因为学生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之根本。]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例举的这些事情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么?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

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

生:闪过。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啊。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学生自由读文。)

【 阅读教学,就是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学习语言”在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一是积累,靠熟读;二是吸纳,靠揣摩;“运用语言”在积累、吸纳的基础上,运用于口头、书面表达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渐成渐进,谓之发展语言。除此没有捷径。何老师把这一理念变成可操作的语言实践,先读书,抓住重点琢磨;再练习,联系生活表达;最后总结,回到课文诵咏。何老师还是一个善听者,只有全心地倾听学生,才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即时的、自然的“教化”,如“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统一于一个个教学环节、一个个教学细节。】

四、学思结合,以疑结课,意在把学习引向生活、把思考推向深入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实践?在何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以行动做了很好的回答:即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探究、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又产生新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广泛阅读、积极思索„„学习已然成为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愿景。】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好,思考也罢,你觉得读得越是深入,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显得稚嫩,今天十一、二岁的少年自然难以读懂《匆匆》、更难以读懂朱自清和那个时代,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思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长是一个慢而长的过程,只要勇敢地迈出一步、坚持不懈地朝着理想目标前进,便是成功、便是胜利。

综观整节课,何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潜心徜徉在朱自清先生的语言、思想和情感世界中,以学生独立思考或在老师启发下所能及为教学起点,读书、思考、感悟、表达,在这个年段的学生、在这个“例子”的学习中得意、得言、得法。我以为,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和灵魂。】

附:人教版六下: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五篇: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

版本: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

执教者:山西韩芳

整理者: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沿口镇狮子岩小学 深海贝壳

上课时间:2010年10月19日15:00—15:40(第一会场下午第二节)

课前互动:

师:同学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老师从你们跟我打招呼的过程中,发现你们特别尊重我,但是我也发现你们和我之间还有那么一点点小距离。是不是啊?

生:是。

师:咱们换一种称呼,显得咱们之间更亲近一些好不好?

生:好。

师:别害怕,你换一种称呼叫叫我 师:来,你。

生:韩老师,你好

师:韩老师?你好?距离少了一点点,谁能更亲近一些?

生:韩姐姐,你好

师:我就喜欢人家这小姑娘,因为啥呢?让我找到了青春的感觉。青春多好,是不是啊?

(观众笑)谁还能换个词?你再称呼称呼我,动动脑筋。你来说。

生:韩妈妈,您好。(观众笑)

师:这个词呀老师可担当不了,等韩老师成了这个之后,我再跟你打招呼,好吧?同学们,还有,你说。

生:韩阿姨你好。

师:好,来你说吧,小伙子。

生:韩芳老师你真好!

师:哎哟,看我们这个小伙子还用了感叹句,我感觉到你和我的关系可不一般。孩子们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过课没有?

生:没有。

师:第一次和这么老师上课,我相信心中一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对吧?谁愿意说出你们刚刚认识的这位大朋友,听听看,你此刻有什么心情?我特别欣赏上课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孩子。因为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人。你说。

生:我觉得韩老师是非常开朗的人,我上您的课的感觉是心情非常愉快。

师:希望我的课能真正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孩子请坐,谁还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你来说。

生:我发现我们的老师不一样的是,如果我们老师上课会以老师的身份,而韩老师跟大家像朋友一样。

师:那你上我的课有什么感觉呢?

生:我觉得高兴。

师:高兴,还有不同的感觉,刚才我在问旁边那小女孩的时候。她悄悄地告诉我。她此刻真实的感受,你说。

生:您非常温柔,和我们拉进了距离,你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师:你还记得刚才你用得什么词说你的心情吗?

生:有点紧张。

师:现在紧不紧张啊?孩子们,紧张的同学有多少?哎哟没想到我们六年级三班这么多大小伙子也紧张。这样吧,韩老师给大家出个主意,面向老师们坐的地方,跟老师们打个招呼,问声好这样就不紧张啦,、你们说好不好?

生:老师们好。

师:最洪亮的声音,老师们好。

观众鼓掌。

师:掌声热不热烈?

生:热烈。

师:还想不想让它更热烈一点儿?

生:想。

师:再来一遍,开始。

生:老师们好。

观众掌声。

师:从老师们的掌声们有没有听出点什么呀?

生:从老师们的掌声中听出了对我们未来是一种期盼,希望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能够去为祖国做贡献。

观众笑。

师:哎呀,教出你这样的学生就是老师们最大的期望,说得真好。还听出了什么,有吗?来这个小伙子你说。

生:我听出老师们对我们的鼓励,谁还有不同的。来照顾照顾这边的孩子。请你说。

生:我听出老师们对我的关爱。

师:同学们,人家都说好朋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是吧?那你能不能猜猜看,我此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来说。

生:我觉得韩老师非常喜欢我们。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你对我们特别好。

师:是呀,老师真心地喜欢在座的每一个孩子,还有吗?猜猜我的心情。来,你说。

生:我知道韩老师现在肯定是高兴的,因为又认识好多新的伙伴。

师:你猜中了我的心思,我特别地幸福。为什么?呢?因为老师无数次幻想和孩子们想见的情景,这一刻终于美梦成真了。为了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新朋友的鼓励,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最近听说的新鲜事,想不想听啊?

生:想。

师:谢谢。韩老师上网的时候发现美丽的春城开展了一次网上评选城市名片的活动,这城市名片说简单点,就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结果呀,一种叫做红嘴鸥的鸟从五十多张的城市候选名片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了昆明的城市名片。老师就很奇怪,昆明人为什么就如此钟爱红嘴鸥呢?原来红嘴鸥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每年冬天的时候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飞往昆明的翠湖,与那里的人们来一场美丽的约会,昆明人足不出户就与海鸥亲近的乐趣。而昆明市也由此成为了我们国家唯一一座红嘴鸥栖息的城市。红嘴鸥应该说就是昆明人的骄傲,其实红嘴鸥的到来和一位老人还有很大的关系,想不想继续听故事。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走进课堂,走进今天的课文,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上课。

师:好,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你们好,请坐。先看老师来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

师:一起读课题。读。

生齐读课题。21老人与海鸥。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座落在昆明翠湖公园里老人的塑像。在你的心目中中塑像的主人公应该是些什么人?你说。

生;在我的心目中,做塑像的应该是一些非常伟大的人,像黄继光这样的人。

师:是英雄。谁还有不同的认识。你说。

生:我觉得做塑像的可能会是善良的人。

师:是个善良的人。有你自己的想法。你说。

生:做塑像的人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人。

师:受人敬重的人,来,你来。

生:我觉得应该是德高望重的人。

师:是的。

师:故事里的老人和你们大家想的不一样,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像这样全体市民自发捐款给一个普通人塑像在我们中国那是破天荒头一回,那么这位特殊的老人和这群特别的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打开课本我们的书,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小声快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听清楚了没有?

生:听清楚了。

师:好,孩子们开始。

(生小声读课文)

师:读完啦?好,那我们先来开始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来说呢?

师:第一次发言的孩子请用这个手势提醒韩老师,我希望下课的时候我们六年级三班的每个同学都曾在课堂上锻炼过自己。好不好?第一次用这个手势。老师一见就叫你,好,谁愿意来说呢?这位女同学。在她讲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要认真听,想想看你是不是同意她的概括。好请你来说。

指名。

生: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昆明的翠湖边,每年冬天再在昆明的翠湖都有一群海鸥飞过来,但每年冬天呢都有一个老人。每天早上来给这些海鸥喂食,然后,这些海鸥都非常喜欢这个老人,突然有一天,老人去世了,记者把老人的照片放在海鸥丛中,海鸥围着老人的照片悲痛欲绝地叫着,我从这篇课文里面。

师:主要内容。

生:海鸥呢围着老人叫着,他们非常悲伤。

师:好像在送别。

生:好像在送别老人,因为他们以后再也见不到老人了。

师:好。同学们同不同意她的概括,请你来评价。你觉得她说得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她的概括有点太过于长了。

师:那你能不能精炼地说说看。

生:能。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在一个,在冬天的翠湖边,一位老人给海鸥喂食,跟海鸥相伴,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是海鸥给他送行的感人故事。

师:说得多简练啊。孩子们,请坐。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老人和海鸥,你只要抓住。这两个主人公的主要事件就可以很精练地说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刚才老师还问了个问题,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我希望你还能用很精练的语言表述你自己的看法。你来说。

生: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被海鸥和老人之间那样的情感感动。

师:谁还想说。她的观点是感动,你呢?

生:读完这篇课文之后,我非常悲伤,因为这样一位善良的老人去世了,我感到很可惜。

师:读出了惋惜。你来说。

生:我觉得很感人,如果我们大家都像这位老人这样去保护这些动物的话,那动物就可以每天和我们在一起。

师:她提出的是什么词?感人。孩子们,在听到你们这么多独特感受之后,韩老师想,如果你们能有这样一种读书感受,那就更好了。

(板书:疑惑)

师:一起读这个词,读。

生:齐读:疑惑。

师:老师觉得真正的问题都是从问题开始,边学边问才能有最后的学问。孩子们想想看,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特别想问的?来,你说。

生:我的疑惑就是它后面这个老人去世为什么这些海鸥是那样的悲痛欲绝,真是出乎人的意料。而且我觉得这是只有人才能做出来的。

师:这是你的问题,谁还有别的问题,孩子你说。

生:老人怎么会那么喜欢海鸥。为什么呀?

师:你说。

生:我想问一下,海鸥和老人为什么那样零距离地接触,就像亲人一样?

师:同学们,谁还有问题,把你们心中的想法尽情地说出来。请你来说。

生:我就想为什么海鸥之对老人,对其他人都那么陌生?是不是老人有什么恩情,或者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是呀,还有吗?来。你来。

生:我也有一个疑问,老人给海鸥起了那么多的名字,海鸥怎么能记住自己的名字,而且老人一叫那些海鸥就会飞过来了?

师:同学们,珍视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才是你们学习中的真正的收获。老师试着把你们刚才的问题梳理一下,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海鸥为什么有那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啊?

生:是。

师:那么孩子们,其实老人和海鸥是联系在一起的。读懂了老人我们就也最终读懂了海鸥。现在请同学们关注课文中重点描写老人的1-13自然段,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老人的哪些做法感动了海鸥?找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拿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好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

师:好了吗?孩子们,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奋笔疾书,已经在上面写下了很多自己的发现。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找到的第一处在哪里?举手说,好,请你来说。

生1:我找的是这一句: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我从这句话中的“只为”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老人非常非常喜欢海鸥的,他走了二十多里,只为了看看海鸥,给海鸥喂点食。

师:老人来这的目的和别的游人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他来这儿只为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带着你的理解给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生读。

师:刚才老师发现,画出这句的同学都很多,谁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好,请你来说。

生:我觉得如果是平常人肯定不会走20多里,只是为了一群动物,但老人做到了。更何况老人那么老,走20里,肯定脚都磨破了,但是他还是依然去给海鸥喂食,而且我从那个“只”字看出他居然什么目的也没有,只是为了给海鸥喂食。

师:老师觉得他的感想多得一时半会儿都表达不清楚了,孩子用你的理解再去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了自己的一些体验,但是老师发现你们还是把这件事想得有点太简单了,回到课文第二自然段,孩子们到字里行间体会一样老人能这么做是件容易的事吗?谁有新的发现?好请你说。

生:我从第一句话感受到老人生活非常艰苦,他生活那么艰苦,每天早上还要早早的走20多里路来喂海鸥,所以,我觉得老人这种善良的品质爱动物的值得我们学习。

师:生活贫困却要依然去喂海鸥,你觉得他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很。

师: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谁还有别的想法?好请你说。

生:老人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我从资料中看到老人一个月就308块生活费,一到冬天但是他还要拿出一半的钱来喂海鸥,而且他每天要步行20里路,老人年龄这么大了还这么坚持我觉得老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敬佩。

师:这种坚持让他觉得不容易。还有没有新的发现?你说。

生:老师我发现老人穿了一件褪色的过时布衣,知道老人生活肯定非常贫穷,再加上刚才张秉发同学说的老人的工资只有308块钱,我觉得他能这么做就很不容易了。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反复有同学提到308块钱,那么你们知道不知道这308背后令人心酸的故事,你们清楚吗?

生:不清楚。

生:我还发现了老人穿了一件,他能这么做很不容易,他能这么做,是对海鸥无私的爱。

师:你们知道308背后令人心酸的故事,你们清楚吗?

师讲故事:这位老人是昆明大工厂的一位退休工人,每个月只有308块钱收入,老人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两毛钱一包的烟(听不清烟的名字),出门绝不坐公交汽车,因为他舍不得花那5角钱车费,为了节省钱,一碗干饭,一个馒头,一碟咸菜就是他一天的伙食,身体不舒服了也绝不会去医院看病,能挺就挺过去实在不行也只是买一些草药,但是这位老人却舍得每天买四块五毛钱一斤的饼干给海鸥做饼干的吃。老人去世了,人们发现他家里最值钱东西竟然只是是6个鸡蛋,而这6个鸡蛋也只是他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听不清这个词语)。

。听着听着我发现很多同学的神情变了,老师相信,故事里的每一个数字一定都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想说点什么吗?

生:我听了老师您说的关于这位老人的资料非常感动。一位老人竟然为了那些海鸥能付出这么多,而自己却只能得到那么少一点吃的东西,即使生病了也是想挺过去,还是为了海鸥,我想这么一个为海鸥付出这么多的老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师:孩子说出了这么多,真令人震撼,你说。

生:我非常敬佩这位老人,因为我知道,因为我也养过小动物,但是我不能像老人那样那么热爱它,(有一两句听不清)

而老人却把工资里的一半给海鸥,我非常敬佩这位老人。

师:同学们,也许打动海鸥内心的,就是这位老人这种无私的付出。拿出我们的书,一起带着这样的感动我们再读读刚才的话。朋友诉我起,读。

生读。

师:如果我们带着理解的时候能够借助我们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老师相信我们大家的理解一定会更加地深入。读得一定会更加地入情。孩子们,还有什么样的发现?你觉得老人的哪样举动,也可能打动海鸥的心。读给大家听。来,这位女生读。

生:我找的是114页的第三段的前两句话: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我觉得从这个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从这边我可以感受到老人非常非常的希望海鸥吃饱,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

师:同学们,这位女同学找到的其实是作者对老人喂海鸥的一处细节描写。是吧?你仔细地再读这句话,当你读到哪个小细节的,你最激动?你来说。

生:当我读到小心地时候,心里最激动,因为老人他都怕自己放会吓跑海鸥。他小心地放在围栏上这样能很好地保护好海鸥。

师:老人了解海鸥的习性,还有吗?同学们,这位同学找出的是老人喂海鸥的小细节,哪个细节让你们最受感动。(有一两句听不清)

生:我从退开一步,撮起嘴,感受老人太爱海鸥了,一般人的话都是想要海鸥亲近自己,而老人这样退开一步是想让海鸥更大胆地吃东西。

师:给它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还有哪个小细节让你特别的心动。来,你说。

生:我从这个人少的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非常地爱海鸥,他想让海鸥不拘束地吃东西。他不想让别的游客去吓海鸥,所以去的人少的地方。给我很大的触动。

师;同学们,老人的这份细心,打动了我们,也一定打动了海鸥,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读: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师: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的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有一两句听不清)

生读: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的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师:你们看,我们就是抓住了这一个个细节,去深入地体会,才读懂了老人的心。谁还有新的发现。好,孩子。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仔细一听„„从这里看出老人给每一只海鸥都起了一个名字,还记住了每个海鸥的样子,把他们的特征都记住了,老人非常有心。

师:是呀,每只海鸥都有名字,而且叫他们的时候都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师生:亲昵。

师:生活中有没有谁用这样的语气跟你说过些什么?

生:我妈妈,我妈妈爸爸,亲人朋友用亲昵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会亲昵地跟我说。

生:我出门的时候,妈妈会亲昵的语气跟我说话。

师:具体说上一句。

生:就是如果说我生病的时候我妈妈会特别亲昵地跟我说你到底哪里痛不痛?你想吃什么?

师:生病的时候妈妈的亲昵都是关怀。还有吗?来,你来说。

生:就像我上学的时候,每次我独自一个人上学,然后我出门的时候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亲昵地跟我说,孩子,小心一点。

师:路上一定要怎么样?路上要注意安全。原来老人就是用这样的语气,这样那个的语言在跟那些心爱的海鸥说话。

师:孩子们,独脚曾经受过伤,平时它最受老人的关爱,有一天老人正亲昵地跟独脚说:

生:独脚,你最近生活得好吗?你最近一定要保持平衡千万不要摔到。

生:你千万要保持平衡。

师:哦,要注意身体呀。公主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一位大小姐,干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不紧不慢,连吃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老人就假装生气地跟他说,好请你。

生:你抢不到东西吃,会饿肚子的。

师:哦,谁还有呢?你来。

生:看看你这个大小姐,被我娇生惯养的。

师:你要再晚就没食吃了。话虽这样说,老人还是掏出了一把饼干丁。老沙的头上有一个金属光,它可是鸥群里的老大哥,吃东西的时候老是让着弟弟妹妹。老人把它叫过来,心疼地对它说

生:老沙啊老沙,你老是让着弟弟妹妹,你自己饿坏了肚子怎么办?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留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想象空间,只要透过文字去想象画面,我们就能悟中中间蕴涵的真情。老人的声声呼唤,全是为了海鸥,你们说,这怎么能让那些海鸥们不心动呢?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副如诗般美好的画面。孩子们自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意境美。读吧。

出示:??

师:好,谁给老师推荐一位咱们班读书读得最棒的,谁呀?你们谁得最棒?

生:何汉(听不清这位同学的姓名)

师:谁是?在哪呢?何汉(听不清这位同学的姓名)哦,是那男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吧。

生: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跟着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读得真美,你们从他的读中有没有听出些什么?

生:我听出了老人特别喜爱海鸥

师:好。你呢

生:我听出了,我感觉就是这片景色非常美

师;美在人与动物之间的 生:和谐

师:是呀,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细腻传神的动作向我们传递着款款深情。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

生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跟着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美吗

生:美

师:动不动人?

生:动人

师:然而这美好动人的画面就将要永远的消失了。

音乐起: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走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大,想把老人去世的消息告知人,也告知鸥。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起读

生读:就在这时,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名教,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海鸥们急速扇动地磅,轮流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然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师:海鸥们不会说话,但老师却分明听着他们在如泣如述地说着什么,原来他们把自己的语言都化做了一个个的动作,孩子们,你们找到他们的特殊的语言了吗?你说

生:我找的是116页的1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

师:急速扇动,还有吗?谁还有?海鸥的语言,来请你来说。

生:我找的也是116页16自然段我是从轮流飞到老人的遗像前,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轮流飞到,简洁一.还有哪些动作让你们感觉到海鸥像是在说话。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段,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师:好,孩子们,白色旋涡中,老沙来了,公主来了,老人的儿女们都来了。公主,你为什么和老沙在老人的遗像前停留得那么久?这是要,这是想要?

生:我认为他们是想要多看老人几眼。

师:老沙啊,你在老人的遗像前肃立不动,这是想要,你来,大声点说。

生:(听不清楚孩子在说什么)

师:海鸥们当我们要收起遗像的时候,你们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这是想要

生:这是想要给老人的留念

师:想要最后看一眼。

生;看一眼老人。

师:同学们,作者又一次通过海鸥的动作向我们传递出了怀念的深情(听不清这个词)你们说此时此刻在海鸥的心目中老人还仅仅是一个还是素不相识的人吗?

生:不是,老人已经是他们的亲人。他们永远。他们离不开老人。

师:是啊,老人与海鸥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那样,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上课时候提出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海鸥为什么会有那样不同寻常的举动。谁来说,请你

生:海鸥之所有这样不同寻常的举动,是因为老人给(ɡěi)予,给予了海鸥们不同寻常的关爱

师:这是从老人的角度来说的,谁能换个角度谈谈你们,除了老人用爱感动了它,其实海鸥

生:其实海鸥更爱老人。

师:他们看起来虽然是动物,实际上——

生:实际上动物们也是有灵性的。

师;动物们也是有灵性的。孩子们万物都有灵性,只要我们善意地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他们也会用爱有回报我们的。这节课我们收获了感动,解决了问题,还悟出了一个处世的道理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将这个故事把课文写得如此动人的。好,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上到这儿,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谢谢同学们。

下载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