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宋元美术(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9:5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章 宋元美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章 宋元美术》。

第一篇:第六章 宋元美术

第六章 宋元美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宋代和元代的代表画家和画论,掌握画家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充分认识到宋代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地位。

[教学内容] 1.宋代山水画 2.元代文人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代山水画

难点:宋代古典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宋初山水画

宋代流行理学思想,提倡“格物致知”,知识分子以“推究天下万事万物的究竟”为学术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达到对宇宙间普遍原理的认识。

画家都致力于研究自然界详细形态,大到空间层次、季节气候的变化、质感、量感;小到各类岩石的纹理、水的波纹、树叶的筋脉样式。并将这种研究落实到画面上,获得了真实再现的能力。

古人说,中国山水画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

宋初的山水画以李成和范宽为代表。他们都是北方画家、李成描绘山东风景,范宽描绘关陕地区风景,他们两人的画风影响背诵前期花坛百余年。

李成

五代时就很有名,喜欢游历,常以名士独善其身的高傲态度拒绝贵族邀请,他继承荆浩、关仝传统,以画寒林平远著称。擅用淡漠表现丰富层次与虚旷空间,画风清润幽渺,墨色精微,被誉为“得山之体貌”。《晴峦萧寺图》

【规格】绢本,墨笔,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宋《宣和画谱》中著录有《雪霁江行图》不知是否即此图。

此画面上半部二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右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却是北宋李成画风。

范宽

范宽山水画学荆浩、李成,又能独创。其成功之处在于能深入到自然中,观察体验不同气候下山水形态变化,有《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为代表作。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代表作,画中有正面大山一座,一线飞瀑直落下来,水花飞溅形成空濛的水汽,衬出近处小山及房舍,路上还有行旅驴队。这幅画一方面突出山势高耸威严,另一方面又能不遗余力地对事物细节作详尽表达,比如山石质感和进出景物,被一丝不苟地再现出来。这就是宋代艺术的突出特点,是所谓“格物”精神在艺术中的表现。

北宋中期绘画

北宋中期绘画以郭熙为代表。他将李成、范宽以来的山水画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郭熙,初学李成画法,后来能深入研究自然,擅长表现云烟出没、峰峦隐现之态。早年风格细致秀美,晚年笔力雄壮,用笔灵活又严谨,用墨较为湿润。画树用草书笔法,多作“蟹爪枝”。

《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淋漓的墨色和远近虚实变化,表现东区春来、大地复苏的微妙变化。这种着重表现大自然在不同季节、气候中的特征,是郭熙作品的一大特点。画中雾气浮动,阳光和煦,还穿插行旅待渡的活动。

郭熙还是一位集北宋绘画理论大成的美术理论家。他和他的儿子郭思合著《林泉高致》,《林泉高致》内容包括:

1、山水画表现林泉之意,满足文人士大夫向往自然的意愿;

2、对真山水进行深入观察体验;

3、移动观察,全方位了解客观对象的观察方法;

4、把情感融入山水画中;

5、构图上的“三远法”,即“自山下二仰山巅谓之高原,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谓之平远。”

6、山水画家要有全面艺术修养和认真的创造态度。

7、分析具体的笔墨技法。《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米家山水

北宋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世称“二米”或“大小米”。他们以墨点方式表现江南烟雨景色,不求工细严谨,开创了与流行的李、范宽画法不同的山水画面貌,被称为“米家山水”。

米氏父子作画不求工饰,崇尚天真自然,能打破中国画以线为主的常规,以水墨烘染和横扫墨点表现难以描绘的“晴欲雨雨欲霏”效果,提倡“信笔作之”和“意似便已”,开创“墨戏”之风,对后世绘画艺术尤其是文人画有很大影响。

米芾无真迹传世,米友仁传有《远岫晴云图》等作品,米家山水以创新面貌,丰富了中国画山水画技法,影响后来南宋院体画和元明写意画的发展。但“墨戏”的艺术态度也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后世一些无身后艺术功底的画家,在这个口号下率意涂抹,漫不经心,歪曲了传统艺术主张,这是引以为戒的。

《远岫晴云图》 城市风俗画

宋代由于经济发达,人群聚居的城市繁荣起来,表现城市人群生活的风俗画作品也多有出现。其中北宋后期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城市风俗画最高水平,也是中国历史上风俗画的最高水平。

《清明上河图》是绢本淡墨长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笔法,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河岸及市区景观。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画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右侧开端部分是郊区农村风光。中间部分是以虹桥为中心的热闹场面,巨大的商船要穿越桥供,桥上挤满行人,桥上桥下呼叫接应,岸边人挥臂助阵,热闹非凡。最后一段是城市内外的街市景观,包括无数行人与建筑。

这件作品像历史资料片一样,详细记载宋朝京城生活的各个方面,连商店里摆设的各种货物,也可以分辨出来。

第三节 元代文人画和其他绘画

元代(1271~1368)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全国的异族政权,凭武力治国,不重视文化,对汉族有不平等待遇,知识分子地位极低。一向以读书仕进为人生目标的汉族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无法施展抱负,转而以消极态度对待实现。再加上元代取消宫廷画院制度,因此,中国美术由宫廷美术为主变成以在野文人绘画为主,文人画得到异乎寻常的发展。文人画家借笔墨自命清高,潜心于研究自然,以表现心境为主,并以书法入画,以诗文题画。

元初绘画

赵孟頫(1254~1322)宋王朝宗室。宋朝灭亡后,他本在江南隐居,但元朝政府坚持要他出来工作,他被迫入京做官,连任五朝,级别不低,但只是文学侍从之职,直至终老。他是元代画坛上中心人物,是文人画领袖,修养全面,功力深厚,能掌握各种绘画题材和技法。他希望能去掉刻板的工匠气和忽视技术锤炼与传统笔墨的习气,提出重视“古意”的艺术主张,强调书法用笔,主张“书画同法”,追求清雅朴素的艺术格调,成功的进行托古改制、推成出新的艺术变革实践,取得了非凡成就。

《鹊华秋色图》青绿设色,用笔松动,干湿并济,风格十分独特。两座山的造型分别是圆形和三角形,山石纹理用董巨派的披麻皴,前景树的画法有李成,郭熙派的强劲与屈曲,在表现秋天暖色调时,又开启后来黄公望的浅绛山水之风。

《鹊华秋色图》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规格】图卷,纸本,设色画。纵:28.4 厘米,横:90.2 厘米。珍藏于台北故宫的中国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的传世之作《鹊华秋色图》,这是他为山东好友周密而作的一幅思乡画。后来,许多人都收藏过这幅名画,其中有一个人还在上面题了鹊华秋色四个大字。

《鹊华秋色图》,在元、明两朝一直收藏于民间;到了清朝,这幅古画被收入皇宫,成了乾隆皇帝心爱的宝贝,画上的鹊华秋色四个大字,就是乾隆皇帝题写的。这一次,乾隆皇帝游览济南大明湖,他登上鹊华桥,观赏眼前如画景色: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又一次想起了宫中的《鹊华秋色图》。面对美景,念及名画,他早已把上次将这幅画打入冷宫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下旨又一次派人回宫取画。

乾隆皇帝真是遐思妙想,由鹊华桥想到了《鹊华秋色图》,又想到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感慨他们天各一方不能相见的伤感爱情。可没想到是,就在这首诗作完不久,却发生了一件令他伤心不已的大事,为此,乾隆竟责怪起自己和《鹊华秋色图》来。这是为什么呢?

说也凑巧,乾隆吟诗不久,京师快马便传来急报:皇后病故了!听闻此讯,乾隆顿时潸然泪下悲伤不已。伤心之余,他更是大为懊恼,认为是自己在鹊华桥上写的诗不吉利,应了牛郎、织女相爱却分离的事,而勾起他诗兴的就是《鹊华秋色图》,此画是罪魁祸首。乾隆皇帝当即下令:焚烧《鹊华秋色图》!

可就在火盆端上来的一霎那,他反悔了。对书画颇为喜爱精通的乾隆皇帝明白,这幅传世名画失而不可再得,若依自己的性子烧了,没了宝贝,自己会被后人指责!

想到此,乾隆恢复了理智,打消了烧画的念头,但他还是再次下旨,将《鹊华秋色图》打入仓库,贴上封条,任何人不许再碰这幅画。从此以后,乾隆皇帝害怕触景生情,引起伤感,也就再没看过《鹊华秋色图》,更不肯再登鹊华桥了。

不论传说是否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鹊华秋色图》的确是深藏皇宫,不为外人所见的。直到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撤离南京,退踞台湾,他们将故宫藏品连同南京博物院等地共5500多箱珍贵文物运往台湾,传说中被乾隆皇帝下旨封存的《鹊花秋色图》,也被迫离开深宫,和这批国宝一起,越过海峡到了宝岛台湾,被珍藏在台北故宫。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一思乡名画,1989年10月5日,台湾以横四连形式印发了赵孟?的传世之作《鹊华秋色图》邮票,让人们在方寸之间,一睹这幅名画的风采。

元四家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黄公望,50岁左右开始作画,取法荆浩、董源,以水墨浅绛法画家乡山水,画风平淡自然,对明清画家有巨大影响。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臵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所绘,用三、四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富春山居图卷》是黄公望的代表作,绘富春江两岸景观,相传有二丈四尺长,现为残卷,画面凭画家即兴随意绘出,江水平静,峰峦忽远忽近,错落起伏,是“景随人迁,认随景异”之作。

吴镇,代表作《鱼父图》分近、中、远三景,中间水景所占比例很大,只有一只小舟停在岸边,景象空旷萧索。

王蒙,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描绘浙江吴兴一带卞山景象。画面山重岭复,秘树深溪皴法上披麻,解索互用,繁而不乱,密而不塞,被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

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山水画,是两宋后中国山水画又一高峰。元代画家受到民族压迫,在政治上没有出路,只好过着隐逸生活,洁身自好,不求闻达。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他们的作品体现出萧条淡泊、荒僻静寂,远离人间烟火的气息。

元代四家在艺术上追求个人性灵的抒发,写胸中逸气,反对形似,提倡墨戏,以自娱为主,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是使中国山水画到这时,彻底抛弃了匠气的唐宋彩画传统,走向空灵超脱、注重意趣的方向,此后明清五六百年间的山水画未能离开这个方向。

第二篇:宋元文化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一、单项选择题

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A.400年 B.300年

C.200年

D.100年

2.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在()

A.黄帝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晋时期 D.两宋时期

3.指南针传到欧洲是由

()A.意大利人 B.波斯人

C.阿拉伯人 D.蒙古人

4.火药和火器传到阿拉伯和欧洲是在()

A.

11、12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

13、14世纪

5.《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

A.毕升 B.郭守敬

C.沈括

D.张衡

6.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

()

A.唐朝中期 B.唐朝末年 C.宋元时期 D.明朝时期

7.《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其作者是()

A.苏轼

B.郭守敬

C.赵孟頫

D.张择端 8.元朝时期,被人们称颂其画属于“神品”的画家是()

A.苏轼

B.赵孟頫

C.郭熙

D.张择端 9.宋朝著名“宋四家”是指頫()

A.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B.苏轼

欧阳修

米芾

蔡襄

C.欧阳修

郭熙

李公麟

蔡襄

D.欧阳修

米芾

展子虔

蔡襄

10、元曲是有①杂剧 ②汉剧

③散曲 ④昆曲组成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资治通鉴》对于前代统治者的腐败有一定的揭露,起出发点是()

A确立秉笔直书的风范

B给后世留下耿直美名 C影射当时朝政的腐败

D为统治者提供借鉴

12、以下诗句是辛弃疾所写的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下列哪个文学家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柳永

二、材料解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2 “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海南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15.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上述文字选自谁的什么作品?

(2)他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与他的词风格相一致的另一位南宋词人是谁?其作品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篇:宋元诗篇

宋元詩篇

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 欧阳修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王安石

明妃曲(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 苏轼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秦观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黄庭坚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周邦彦

六醜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遶饒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陆游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

 张元干

贺新郎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孤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难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 陆游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范成大

州桥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姜夔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子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吴文英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铬。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柒

系行舟。

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蒋捷

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何时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巴蕉。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王冕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沧浪诗话·诗辩

(宋)严羽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生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词》,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 玖

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吾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大历十才子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元和之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倘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 文心雕龙·原道

壹拾

刘勰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唯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壹拾壹

壹拾贰

第四篇:宋元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体裁不同,但两者都以曲词 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因元杂剧成就最高,故又常以元曲为元杂剧的同 义语,如臧晋叔的《元曲选》实际是元杂剧的选集

散曲: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乐府始于秦,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指北宋以黄庭坚为主,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共二十五人,江西诗派远学杜甫,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典范。骚雅词派——指的是姜夔词的艺术特征概括出来的,即“清空”与“优雅”。

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场景,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因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晚唐体——指南宋以“四灵”诗作为代表的创作风格,主张向晚唐学习,四人诗遂极工,出于贾岛﹑姚合的苦吟诗风,专为格律诗,意平语诡,多有伧气,有冲淡平和,轻灵清寒的境界。“四灵”费心苦吟,刻意求工,是其局限性。诸宫调——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歌唱与说白相间,属于叙事体。

楔子——是元杂剧剧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楔子篇幅较短,没有专门的故事情节,常常放在剧本的开头,起到交待剧情的序幕的作用,有时楔子也放在折与折之间,起到过渡承接的作用。科范——剧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剧本所规定的演员的主要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等提示性文字,简称科。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话本——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不是让人看的书面著述,原为口语体,现改编成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公安派——指明代后期受李贽“童心说”影响而提出的因主要人物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他们均是湖北公安县人而得名,其核心理论是主张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复社——明末江南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明天启时江南张溥,陈贞惠等初结应社,崇祯之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苏州虎丘,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后以讲学批评时政,主要作家有陈子龙等。台阁体——是明代初期以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作家群及创作,这些作家多是朝廷重臣,在创作上内容平乏,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他们也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在风格上显得典雅华丽。唐宋派——是出现在明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代表人物有于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阳湖派——清代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散文流派。恽敬是常州阳湖人,后继者多是其同乡,故名。恽﹑张均是桐城派刘大櫆的再传弟子,但其不满桐城派古文的清规戒律,作文既取儒家经典,又参以诸子百家之书,文风较为恣肆,成为桐城派的支流。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一人永占——指清代初期李玉的四部著名杂剧作品,是指《一捧雪》﹑《人兽类》﹑《永团圆》﹑《占花魁》这四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了李玉的爱情和婚姻理想,同时也借助这些作品抨击明末以来世态炎凉,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南社——是中国近代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出现的一个进步文学团体,代表作家有:陈去病﹑柳亚子﹑高旭,提倡民族气节,倡导民主革命,自觉的利用文字进行各种反清活动。诗界革命——指发起于19世纪后半期的一次文学改良运动,这些作家主要有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他们试图以诗歌为工具,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提倡“我手与我心”,诗界革命尽管成就不高,但表现出一腔爱国主义民主思想,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先导作用。

建安风骨

即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朗舒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正始诗歌:

建安之后,又有“正始之音”。“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之音”又叫“正始文学”、“正始体”、“正始诗歌”,它主要是指曹魏后期20多年的诗歌创作。田园诗:

中国晋宋时期陶渊明开创的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样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5首和《桃花源诗》是其代表作品。《桃花源诗》是田园诗的一个发展。它的出现,不仅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对唐代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活动。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既相互伴生,又相对独立。是艺术感受力,可以说是感受艺术的能力,也就是对于艺术的领悟能力及认知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与古文(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语句讲究对偶,音律讲究平仄,创作讲究“气韵”。小说:

古代“小说”一词,非今之文体意义上的小说。此“小说”,只是指不合于大道的琐屑之谈,街谈巷议之论,不指文学体裁,是沿用庄子之意,非当今意义的小说。但是,即以现代的小说概念而言,也包含小说的基本因素,即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形象性,要表现出故事的相对完整性和一定的虚构性。《文心雕龙》:

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巨著,它以卓越的识见,详审的论述,完整的系统,精美的笔调,构成一部宏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著作。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全文只有六百字,但所涉及的范围颇为广泛。《论文》首先提出文学批评的方法的问题,批评了那种文人相轻的现象;还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理论;还对文体进行了分类,把它分为“奏议”、“书论”、“铭秣”、“诗赋”四科,与汉代那种把作家当作“倡优”,把辞赋比为“博弈”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对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元曲四大家

指的是元代的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在《中原音韵》里,周德清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并列,称为“关、郑、白、马”,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元曲四大家”。此四人在元曲创作上,都有颇为突出的成就。

元诗四大家

指元代中期四位诗人:虞集、杨载、范梈(pēng)、揭傒斯,并称“虞杨范揭”。语见清代宋荦(luò)《漫堂说诗》。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是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

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

。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拟话本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骈俪派

“骈俪派”是明代戏曲流派之一,是万历年间除临川派和吴江派外,明代戏曲影响较大的流派。邵灿所作《香囊记》,明确宣称自己的创作是在于发明经义,为了教忠教孝,文辞上则追求骈俪,是明代传奇戏曲中骈俪派的始作俑者

童心说 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是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李贽认为文学必须真实坦率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童心说”具有以下内涵:

一、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

二、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

三、改变了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 临川派

明代后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祖籍是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属于此派的曲家还有张坚、吴炳、孟称舜等。作为一个戏曲流派,临川派是相当松散的。除了题材上多写才子佳人的故事,语言风格上以清丽秀美为主以外,临川派的作家几乎个人有个人的艺术风格

临川四梦

汤显祖所作传奇《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全貌,并且这四部传奇又均与梦相关,而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阳羡派

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浙西词派

清初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花部 指清乾隆年间昆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剧种,当时昆腔逐渐衰落,各种地方戏曲如梆子腔、二簧腔、秦腔、楚腔、吹腔、弦索腔在各地兴起,它们大都风格粗犷,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北京、扬州等地的士大夫把它们蔑称为“花部”或“乱弹”。京剧 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 和汉剧,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第五篇:宋元文化 教案

温故而知新,问题导入: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雕版印刷术。什么时候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诗集?隋唐时期。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作品是?《金刚经》。视频导入:播放北京奥运会四大发明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的北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灿烂的宋元文化。

科技成就展馆: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因为我国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四大发明中最早的发明是什么?什么时候谁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历史进程。说起印刷术也不陌生,最早的印刷术是什么印刷?什么时间出现的?(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但雕版印刷费时费力,于是出现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有什么样的弊端(不足)?每印一页书就要刻一块版,书印好后,雕版也就被废弃,既浪费材料,也浪费人力,浪费时间。

何人为我们解决了难题呢?他就是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什么进步之处呢?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

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人物是毕升,他生活在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北宋时,聪明的中国人不仅发明活字印刷术,还发明指南针。这幅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人们根据磁石指南北的特性,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时又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条件。指南针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古代中国人一千多年的探索。

下面这两幅图片是南宋的突火枪和元代的火炮。说起火药与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有关,大家知道是哪种宗教吗?(道教)

对。道教炼制丹药,发明了火药。唐中期的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记载;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谢谢解说员的精彩介绍,使我们感受到宋元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西传,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翻天覆地的。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继续向前追忆:隋唐时期又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呢?通过追忆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国古代科技一路遥遥领先。据统计: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发明和科学成就大约300项,中国大约175项。

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怎样看待古代科技的辉煌?是作为“夜郎自大”的资本,还是作为奋发向上的动力?该怎样创造再度的辉煌?值得同学们思考!

请同学们到展厅二看一下。史学成果馆:(课件展示)在我国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璧”的两部史书,其中一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书就是左面的人物司马迁写的《史记》。另一部史书就是右面的人物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耗费了19年心血,靠的是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饱览了史学大餐后,我们再去领略宋元那独特的文学魅力。宋代文学的成就是词,词人词作层出不穷。请大家往展厅三走。

文学和艺术成就展馆:(课件展示)我们先来欣赏《念奴娇· 赤壁怀古》(视频播放)。宋代词人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接下来,与大家讨论一个问题: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相比,在生活年代和词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辛弃疾继苏轼之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元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图片中的人物是元朝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让我们一起回顾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在领悟了宋词元曲之后,我们一起欣赏宋元的绘画与书法,它将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艺术长廊。先来欣赏两幅绘画作品,第一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第二幅是元朝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神品。书法方面我们学习了五位书法家,他们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还有一位书法家是元朝的赵孟頫。

宋元文化灿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观了宋元文化的百花园,了解并欣赏了宋元文化的灿烂,有请各位到留言厅休息一下,并把参观的感受、感想写在留言板上。参观本厅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惊、是叹、是„„师及时点评学生的感想,并述说自己的感受。惊,我们的祖国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叹,我们的祖先有如此的聪明和才智„„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我们的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载第六章 宋元美术(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章 宋元美术(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宋元明清哲学专题

    宋明理学概说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使大家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其主要特点和研究的主要问题,熟悉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并大概了解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教学......

    宋元词曲代表作分析

    宋元词曲代表分析 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 元人第一。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作者简介 贾仲明《凌波仙》:‚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

    灿烂的宋元文化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宋代出现的一种陋习是什么?生:缠足 师: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陋习,女子用布帛紧扎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型尖小,以为美观。在我国的封建社......

    唐宋元著名诗人及作品简介

    唐宋元著名诗人简介 1、王 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

    宋元时期蒙学发展

    宋元蒙学教育的发展 宋元时期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蒙学思想广为流传。涌现许多像朱熹、张载那样的蒙学教育家。他们或编订蒙学教材或开馆讲学,推动宋代蒙学教育......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一、宋代的工艺美术:12、另外染织工艺中的缂丝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铜镜、漆器也各 有特色。 1】陶瓷工艺: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陶瓷兴盛......

    宋元小学教师培训计划

    宋元小学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0-2011学年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结合上级相关工作布署,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

    《宋元的科技》教案

    《宋元的科技》教案 授课教师:李 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