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班子建设规划
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
“双强”班子建设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组织带头人为重点,建设一支适应罗码村发展的“党性强、能致富、会带富”的新型党员干部队伍,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构建和谐罗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发展动力。
一、2012年,全村党组织“双强”带头人达到80%。其中村领导班子成员达到90%,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双强”比例达80%左右。村两委成员实现人人有项目。40周岁以下党员致富项目有特色、形成规模。
二、2013年,村领导班子成员95%达到“双强”,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双强”比例达85%。村主要负责人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个人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其他班子成员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家庭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
三、2014年,村领导班子成员100%达到“双强”,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双强”比例达95%。村级后备干部增收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年收入不少于10万元,所有建党对象必须有带领群众增收的引领项目,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上项目。
四、到2015年,村领导班子成员100%致富项目规进一步扩大,个人年收入持续增加。村主要负责人年增收10万元以上,达15万元,其他班子成员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党员100%达“双强”,全村10名以上党员家庭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
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村委会
2012年1月6日
第二篇: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集体增收规划
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
村级集体增收规划
到2012年,全村村级集体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到2015年,全村村级集体年收入达60万元以上,确保全村村级集体收入年平均增长10%以上。
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走效益农业增收的路子。
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权入股等形式集中起来的农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集约开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二、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走资源型增收的路子。
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利用、开发实现集体增收。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企业型增收的路子。
每年至少招引新项目1个,利用与本村关系密切的在外从政、经商、科研等各方面人脉关系,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扶持。通过招引外来企业落户和动员本地能人回乡创业,获得政府政策性补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多元型增收的路子。
依托“三大合作”,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合作组织——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民闯市场,在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村集体自身的增收。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为大棚种植、水产养殖发展等提供相关信息资源、管理费增加集体收入。
五、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走节流减支的路子。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村级经济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见到成效。重视对村债务的管理,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村级财务支出的公开透明。
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2012年1月6日
第三篇: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一、本村现状:罗码村地处阜宁县西南,是传统的农业村。主要是依托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务工、种植业为主。全村各项基础建设尚可。
二、存在的问题:
1、扩大种植范围和发展种植业的资金需求大,但获得资金补助的渠道少。
2、种、养殖户普遍缺乏专业技能、抗风险意识和手段等知识的系统培训。
此外,除农业补贴政策外,其它如国家各项对于推动、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生产等实施的惠农政策,了解甚少。
三、拟确定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
依托县域经济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搭建各类村民经济合作社的平台,把现有的各类农户组织起来,完成村民经济发展与市场、政策、科技的对接,提升村民经济发展的获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吸引和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产业致富的行业中来。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能够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指引下,走上致富之路。
四、到2012年底发展目标
依照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将单打独斗的局面尽快改进为组织起来的团体。拟组织大棚种植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逐步形成:依托产业龙头,加强学习沟通,提高专业技能,稳步增加收益的村民经济合作格局。
五、采取的措施
1、确定重点,分类调研。通过摸底,全村目前各类致富方式涉及种、养、贸易、加工等多个行业,拟分3类进行专门调研,一是蔬菜种植,二是养殖、三是粮食贸易。调研的内容主要是:投入的成本,年收益,主要风险因素,当前困难,希望和要求。对于参加结合组织的看法。等等。同时,也对所依托的龙头企业进行走访,掌握上游市场的营销规则和信息。
2、密切关注和支持结合组织开展的各项互助活动,及时配合各组织的初始运作。对于已经组织起来并运作良好的大棚蔬菜种植、水产养殖,要继续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工作。
3、在乡党委、政府和县直驻村领导的鼓励支持下完成2012年工作发展目标。我们的措施是:即村“两委”分工和镇分工领导包段,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帮助下,各负其责,齐心携力,共同奋斗,将工作做好。
总之,我村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将以大棚种植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为主,兼顾粮食贸易为辅,全面推进的方式展开。力求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我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得以全面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阜宁县芦蒲镇罗码村村委会
2012.1.5
第四篇:柞水县凤凰镇龙潭村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规划
柞水县凤凰镇龙潭村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3)
为进一步加快凤凰镇龙潭村农业产业发展,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构建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龙潭,立足村情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关注农业、关爱农民,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独具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业,白山羊、土鸡等生态养殖业及袋料香菇等食用菌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和谐。根据柞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深入龙潭村实地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一、凤凰镇龙潭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龙潭村地处社川河流域中部山区,凤凰镇以西,距307省道洛柞路12公里,通村水泥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允沛,海拔约1200米,无霜期220天,年平均降水量790毫米,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全村国土
/ 10
面积19.8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423户,1457人,其中劳动力850个,占总人口的58%。共有土地2360亩,其中耕地1351亩,人均0.9亩,99年以来总退耕还林面积670亩。全村电视(有线、卫星)、电话入户率达到92%,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境,自来水、通组公路等农业生产设施基本完善。劳务输出、林果业、养殖业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业:2010年种植小麦385亩,产量15.4万公斤,产值30.8万元;种植玉米870亩,产量47.8万公斤,产值95.7万元。
2、林果业:林果业以核桃、板栗为主,据统计,现有板栗5000亩,产量140吨,145万元;核桃2000亩,其中核桃建园400亩,产量50吨,270万元。
3、养殖业:2010年存栏牛10头,生猪380头,肉羊50只,家禽4000只,年出栏牛5头,生猪300头,肉羊50只,家禽4000只,养殖业年产值约60万元。
4、劳务输出:常年在外打工劳力约524人,年收入约520万元。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林果产业虽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但生产标准化比较低,管理粗放,果树结果“大小年”、“老年树”等现象
/ 10
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林农稳定收入,且核桃、板栗矮化、嫁接及品种改良不到位,经济林果科学管护急需加强。
2、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脆弱,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农业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3、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或就地转移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村民居住分散,均衡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4、主导产业规模太小,如畜禽养殖,多为一家一户零散经营,人均收入少,抵御市场风险差、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尽快建立。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立足县情、镇情和村情,深入调查研究,以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切入点,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以果、畜两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水平,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3 / 10
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民科技培训,稳步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力帮助和引导农民群众“调结构、壮产业、增收入”,以实现全村农业和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围绕初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借助现有的资源优势,巩固发展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业,逐步壮大土鸡、白山羊等生态养殖业,积极引进植桑养蚕、袋料香菇等传统优势产业,认真做好五味子、金银花等中药材科管工作,大力抓好劳务输出等工资性收入,使全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确保群众增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的新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 10
4、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四、规划期限和范围
1、规划期限:2011年1月1日—2013年13月31日。
2、规划范围:龙潭村辖下四个村民小组。
五、发展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要求,通过3年的努力,使全村形成1-2个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一户一技”生产格局初步形成。到2013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1600万元,年均增长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0元,年均增长18%以上,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六、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1.粮食生产: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80亩,重点建设100亩玉米高产示范田;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亩,重点建设100亩玉米高产示范田;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面积达到200亩;重点建设5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小杂粮稳定在300亩,重点建设100绿豆、苦荞种植基地。
主要配套措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旱涝保收良田比重;引进优质高产、高抗小麦、玉米品种,加快品种更新
/ 10
步伐;示范推广玉米套种地膜马铃薯、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除草、叶面施肥等实用技术;改善农田机耕道路,提高小、中型农机作业水平;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强“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技术服务;培育发展农机、植保、施肥等专业服务组织。力争到2013年粮食单产提高5%,总产达到10万吨,其中夏粮总产实现6万吨,秋粮总产实现4万吨。
2.畜牧生产:到2013年,白山羊饲养量达到1000只,牛饲养量达100头,生猪饲养量2000头,家禽饲养量达到20000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力争培育畜牧养殖大户2个,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一个。
主要配套措施:坚持“良种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指导思想,按照“生猪、肉羊上规模,增效益,土鸡抓示范促带动”的具体工作思路,以科技为先导,采取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养殖户与各界参与的方式,大力推广生态养殖,结合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积极推进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扶持和加快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建设,发展大户,构建白山羊养殖基地;强化基层畜牧服务体系功能,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预防和应急体系,增强重大流行性疫病的抵御能力,实现畜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菌类生产:到2013年袋料香菇生产达到10万袋,产值75万元;天麻4000㎡,产值48万元。
/ 10
主要配套措施:实施“科技兴菇”战略,示范推广标准化袋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复棚式花菇培育、脱袋覆土畦式地栽、反季节香菇栽培、蘑菇规范化栽培等新技术应用,努力改进袋料香菇产品品质,提高总产。加快农村沼气整村推进步伐,节约清山杂柴,为袋料香菇栽培提供培养基原材料,保护林木资源和林业生态环境。坚持天麻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修枝打杈木材进行天麻生产发展,出台优惠政策,激发农户栽培香菇、天麻热情,重点扶持种植大户,使菌类生产走上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之路,实现菌产业新的飞跃。
4.多经生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对300亩退耕还林地套种的金银花进行科学管护,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00亩,总产700担,产值30万元。植桑400亩,养蚕达到800张,年产蚕茧12000公斤,产值达到47.6万元。
主要配套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多种经营生产附加值,构建特色农业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从2010年起,逐年规划发展金银花、烤烟、蚕桑等产业,通过3年时间,建成300金银花科学管护示范工程;恢复烤烟这一传统种植项目,使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亩,同时加强对烟农烤烟中耕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烤烟生产的整体水平;推广适宜优良蚕桑新品种,建成丰产桑园400亩,形成规模化经营,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切实加大
/ 10
科技服务,推广实用新技术,盒种单产、盒种产值取得较好水平,基地建成后,年增加产值48万元以上。
4、经济林果:开展丰产园创建工作,大力改造低效核桃林、板栗等经济林果,加大优种嫁接,病虫防治、科学管护等实用技术培训。到2013年使全村5000亩板栗,2000亩核桃科学管护率达到100%,丰产园分别达到1000亩500亩,增加产值290万元,人均增收180元。
5劳务输出业: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入手,广辟就业渠道,合理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年劳务输出总量控制在600人以内,使全村劳务输出业年总收入达到600万元。
6.生态农业:建成沼气综合应用服务网点1个,到2013年,完成“一池三改”300户,基本实现沼气应用普及化。
7.农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加大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和有经济头脑的农民通过不同的方式,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本村主导产业,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分别组建劳务输出、农产品产销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有组织的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到2013年,主导产业农产品40%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销售,30%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 10
8.农技推广应用:每年推广良种应用、地膜覆盖,病虫监测、测土配肥等实用新技术,到2013年,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统供率达100%,测土配肥达90%,病虫监测率达100%,科技入户率90%,建成电子农业网络,配备信息收发设施。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加强对示范村工作的领导,强化村委会班子建设,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政策保障。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要在稳定党的土地承包政策、土地合理流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实行政策倾斜。
3投入保障。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增加生产发展的投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依托农业、农村各类项目加大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投入。金融部门要以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做好商业扶贫信贷为重点,以农民增收、银行增效为目标,转变作风,主动营销,重点解决优势农产品营销、加工的贷款,支持专业种植户、专业养殖户、重点户进行规模生产。
4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
/ 10
指导,建立农业科技应用示范点、示范户;引进科技人才,培育乡土人材,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5服务支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创业带头人的作用,为群众及时提供市场、优良种子信息服务;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全方位、多层次为农业服务,为农民办实事。机制保障。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一事一议”规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村民代表意志;推行项目建设招标制、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制、公益事业决策公示制和村务管理责任追究制。
附:柞水县凤凰镇龙潭村(2011-3013)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表
柞水县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 10
第五篇:北中镇马嘶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北中镇马嘶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力推进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按照《太湖县新农村镇村示范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报请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特制订本规划方案。
第一部分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充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大搞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家家户户发展经济项目为支撑。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建设中把握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规划布局力求完美,始终体现可持续发展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抓住工作重心。2.政府支持与农民参与相结合。力争政府强有力支持,同时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群众自觉性和积极性。、党的“十七”
总 论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先易后难,科学实施。4.以人为本,务求实效,让农民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5.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立足村情,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
6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一.基本情况 马嘶村地处太湖西北边陲,全村辖8个村名小组,耕地面积中集体山场9.2平方公里。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007为6︰1︰3经济作物以茶叶、蚕桑为主。在集镇通过群众自愿集资新建0.62千米水泥路,线电视覆盖率达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不高,工副业有待发展。
2.生活不够富裕,出外务工的收入仍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贫困范围广。
第二部分
80基 本 慨412753亩,山场面积200亩),水面积258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1380元。农作物以水稻为主,2
1548,9960亩(其50亩,总面积6.9千米。有门。
况户,人口1500亩、茶场
年,全村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有马嘶至西坪省际乡村公路﹪以上,开通固定电话108
3.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善,许多灌溉水渠破损。汪冲、马蹄堰.鸡冲等水库年久失修,农业生产靠天说话。人畜饮水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大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安全仍然得不到保障。
4.村内公路路线长,特别是华光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5.小学配套设施不完善,师生住宿十分拥挤。村卫生室设备简陋,群众就医困难。村民缺少娱乐场所。
6.村庄建设还有一定难度,部分村民不能承受建房资金压力。
7.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因修路、建校债台高筑,村还债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 基本思路和总体规划 一.基本思路
以三大产业(种职业、养殖业、加工业、劳务经济、个体私营企业)为基本依托;以四大工程(路面硬化工程、人畜饮水灌溉工程、集镇规划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为主要投入;以三大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生态家园示范创建,“五个好”村党总支创建)为根本保证。结合地方特色,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使我村快步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大道。二.总体规划
(一)经济发展规划
1.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新发展茶园2000亩。2.养殖业,以生猪、黄牛为主,着力扩大特种水产养殖;扩大鸡.鸭.鹅.山羊等养殖规模。
3.积极组织农民工参加知识型、技术型的阳光培训,搞好劳务输出,使劳动经济稳中有升,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
4.加工业,以茶叶、蚕茧为主。
5.私营企业,支持预制厂、水泥砖厂、木材加工厂合法经营。
(二)村庄建设规划
1.集镇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户实施”的总体原则,在08年率先实施“上街头.中学畈”两个集镇规划点。上街头规划点地处马嘶街金望公路沿线,是通往318国道的主干线,全长128米,可建房屋35间;中学畈规划点延伸状元街,是通往宝坪村公路沿线,全长128米,可建房屋40间。这两个规划点的建成有利于全村乃至整个望天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马嘶街.状元街两个街道的延伸。完善老街集镇规划,与三角洲形成环形街。整治马嘶河道,新建环形桥。在新街、马嘶、龙山、凤山、余家山、彭河、高山、清河建立8各村 庄布点。
2.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道路交通规划
①力争上级支持在三年内完成凤山路口至梅树坳的路面硬化工程,逐步向前延伸。
②完善赵塝至鸡冲水库的道路。(2)环保规划
①在集镇新建两个固定垃圾池,摆设20各活动垃圾桶。②大力引导村民建造“三位一体”沼气池,达到“绿.净.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③开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转变活动。
(3)供水规划
采取自流引水新建一个自来水供应站,解决集镇及村民人畜饮水问题。
(4)排水工程规划
在集镇规划区新建2400米下水道,整治老街河道1000米。
(5)水利规划
①争取国家项目,完成汪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②争取县农发项目,整修鸡冲和马蹄堰水库。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教培训活动,建立农、林、牧、副等社会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娱乐活动室,进一步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规划内容为:
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3、劳动就业率达100﹪,建村文化室,多形式开展科教培训。
4、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改善群众就医条件。
5、新建马嘶小学标准体育场、添置移动式篮球架。
四、民主法治建设规划
1、规划目标
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主要目标,加强“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我村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安定的政治环境。
2、规划内容
(1)建立长效机制,经常性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领全村人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
(2)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重点,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3)依法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深入创建能力,进一步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推动移风易俗,倡导三个文明建设。
五、项目资金预算
(一)道路交通项目(预计128万元)
1、凤山路口至梅树坳2千米路面硬化工程预计投资100万元。
2、赵塝至鸡冲水库道路建设800米,预计投资8万元。
3、新建三角洲环形桥,预计投资20万元。
(二)基础设施及水利设施项目(预计投资180万元)
1、汪冲水库除险加固,预计投资80万元。
2、鸡冲水库及马蹄堰水库整修工程,预计投资20万元。
3、马嘶河道整治,预计投资50万元。
4、集镇下水道建设,预计投资30万元。
(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预计投资30万元)
1、标准化体育场,预计投资3万元。
2、村卫生室建设,预计投资10万元。
3、村活动室建设,预计投资5万元
4、自来水站建设,预计投资12万元。预计项目总投资338万元。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2、宣传发动、倡导村民自觉参与。
3、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4、加强监督考核、建立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