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2008年上半年工业发展情况综述及对策分析
今年以来,我县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适应新的经济运行环境,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企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使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的格局。
一、2008年上半年工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鼓励和促进工业企业发展政策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各类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通过政策倾斜,目标激励,强化服务等措施,使重点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步伐。2008年1-6月,重点工业企业共10家,共完成产值5437.2万元,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完成产值1574万元,增长13.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863.2万元,增长26.3%。
利用“项目发展年”为契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并把重点项目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了项目投资的积极性,有利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县共招商引资项目40个,已竣工投产13个,项目总投资11580万元,预计今年可完成项目投资计划2.8亿元。
我县立足县情,按照传统行业抓提高,现有行业抓膨胀,新兴行业抓增量的原则,把玉石、矿产、石棉三大行业作为重中之重,强力发展。上半年生产玉石83吨、黄金83公斤、石棉6031吨,共完成总产值1540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8%。
二、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小。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437.2万元,实现增加值2946万元,增长25%,增速在全州排位居中,但绝对值总量偏后,其中:增加值只占全县GDp总量的11%,占二产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6%。
(二)大型骨干企业少。我县超过500万以上产值的企业仅有2家,其中上半年,电力公司实现产值1070万元,蓝天热力有限责任公司504万元,而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108个,这是我县规模工业产值总量小的主要原因。
(三)经济效益差,企业亏损额高。上半年,我县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为亏损企业,亏损额达386万元。
三、制约我县规模工业发展的因素
(一)产业制约。且末县是典型的农业县,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产业结构的调整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发达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50%以上,真正实现了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目标。
(二)人才制约。且末工业落后、人才缺乏是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工业技术人才流动频繁。发展工业的技术拔尖人才少,从事工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因企业不景气想方设法改行或到其它地区发展。
(三)环境制约。发展环境对推进工业发展十分重要,环境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工业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企业融资环境和政府各部门的服务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和扶持工业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引导企业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创品牌,讲信誉,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帮助企业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政府要帮助工业企业在巩固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市场,进一步拓宽获取商业信息的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行业协会等现代营销手段,为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三是要积极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一方面要转变企业家思想,全面提高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改变企业长期以来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财务、生产、质量等管理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我县政府为扶持企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保障我县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继续完善商业化的企业信用担保运营体系,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的进入,扩大信用担保资金的规模,提高信用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同时要积极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工业企业自身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提高自身信用度,增强企业品牌意识,也是缓解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总之,要大力开拓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县政府减少了对企业行政干预,但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还远远不够,尽快完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乃是当务之急。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决策、引导和服务的职能,切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要为企业多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
(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产业化升级。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特色规模产业。要根据我县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工业的各行业、各产品进行合理调整。如同类产品的加工业、矿产品加工业等可整合成较大型的工业企业,进行工业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工业规模。对于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优势行业、产品,政府除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重点扶持外,还要在技术和信息上加以帮助,在法规上加以规范,引导他们树立参与市场的有序竞争的意识、创一流品牌意识和开放意识
第二篇:铅锌工业发展对策
铅锌工业发展对策
时间:2004-4-22来源:河南有色金属网
2003年是中国铅锌行业遏制产量增加、效益持续下滑,重新恢复活力的一年。2003年全国共生产电铅157.76万吨,比2002年增长22%;生产锌229.2万吨,比2002年增长8.84%。2003年全国铅锌产量均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幅较大的年份。继1992年中国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后,2003年中国精铅产量再超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铅锌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铅锌企业共有1960家,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其中矿山采选企业1185家,冶炼企业775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约有630家,占全部企业数的32%,其中铅锌矿山采选企业有327家,铅锌冶炼企业有303家。这些企业中,属于大中型企业(特大型、大一型、大二型、中一型、中二型)的只有64家,占全部企业数的3.3%,占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10.15%。
2002年底这些企业形成矿山出矿能力1665万吨/年,选矿处理能力1989万吨/年,可年产铅含量72.9万吨,锌含量168.2万吨。形成铅熔炼能力115.75万吨/年,电铅能力149.5万吨/年,锌生产能力254.7万吨/年。
虽然我国铅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企业生产规模小。在2003年世界十大铅冶炼企业中,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和豫北冶炼厂分别居第3位和第10位;世界十大锌冶炼企业中,我国仅有株洲冶炼集团公司位居第9位。2003年,全国铅产量前20名中,冶炼能力5万吨及以上的仅有11家;锌产量前20名中,冶炼能力10万吨以上的有7家。尽管数量与前几年相比有明显增加,但大企业在国际上的排序仍有下降的趋势。
目前我国露天开采的铅锌矿只有厂坝、会东、白音诺尔和兰坪等少数矿山,露天开采不足10%。铅锌矿山以地下开采为主,大型铅锌矿山的技术装备水平可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大部分企业只相当于工业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贫化率和损失率都较高,资源损失程度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民营铅锌矿山正规化生产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发展不平衡。由于大量小矿山的存在,我国铅锌矿山采选平均技术装备水平比较低。目前,在我国现有铅冶炼企业的生产工艺中,采用传统的烧结——鼓风炉工艺占90%。除了株洲冶炼集团公司、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等规模较大的冶炼厂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回收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制酸,解决了二氧化硫烟气污染外,落后的烧结锅炼铅工艺仍在大量使用。采用 ISP工艺处理铅锌混合精矿工艺的企业仅2家,其铅产量占全国产量5%左右。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锌冶炼工艺可称为“世界大全”,目前湿法工艺占70%,火法占30%;火法工艺中,ISP工艺9%、竖罐炼锌18%,电炉、平罐、马槽炉炼锌工艺为3%。目前沸腾焙烧炉、浸出净化、余热利用、烟气制酸、焙砂冷却等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在我国湿法炼锌中成功使用,形成了株洲冶炼集团公司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湿法锌冶炼企业。ISP工艺在国外已被逐渐淘汰,但该工艺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和技术创新,在提高热风温度和使用富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80年代后,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仍有竖罐炼锌工艺的国家,葫芦岛锌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竖罐炼锌厂,经过多年的发展,竖罐炼锌在装备水平、生产效率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
我国铅锌业总体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同行有较大差距。可以说,目前铅冶炼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最慢、生产条件最差、硫回收率最低,污染最严重的金属冶炼业。可喜的是经过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和相关企业科技人员十多年的探索、攻关,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已经在安徽池州、豫光金铅集团成功的应用,为解决铅冶炼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回收走出了一条新路。目前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云南祥云飞龙实业有限公司正在采用该技术对铅烧结锅工艺进行改造。
铅锌行业运行特点和动向
2003年中国成为全球铅锌消费增长最大的亮点,这无疑给中国铅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2003年铅锌行业的运行情况看,国内需求持续增长、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拉动铅锌价格的主要因素,也是铅锌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铅锌行业整体运行有以下特点和动向应引起重视。
1.铅锌工业小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无明显变化。经过两年价格跌宕起伏,2003年重新恢复活力,铅锌工业出现局部小规模的调整,产业结构无明显变化。持续2年的铅锌价格震荡,使得全球铅锌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发达国家,除关闭部分冶炼能力外,许多世界领先公司通过合并和并购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实力。2001年秘鲁Teck公司与加拿大Cominco合并、2003年嘉能可收购MIM、奥托昆普与玻立顿公司的合并等都表明国际铅锌业大公司在重塑全球铅锌业的结构。从2003年我国铅锌业发展来看,仍以扩大冶炼能力为主要发展模式。在总的生产规模放大的同时,企业数量没有明显减少,大中型冶炼企业数量增加,但产业的集中度仍有下降的趋势。
由于冶炼业规模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原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能源、原料供应紧张状况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独立冶炼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2.矿业开发成为铅锌发展新的投资亮点,要警惕新一轮铅锌资源乱采滥挖。随着国内冶炼能力的不断扩大,原料的短缺,使得利润向资源丰富的矿山转移成为必然。以四川宏达集团与云南合作开发兰坪大型铅锌矿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和资本开始把发展的重点向矿山开发转移。内蒙古、河北、甘肃、福建几座中小型矿山相继投产,2003年全国铅锌精矿产量已经回复到2000年的水平。目前铅精矿价格达到7000元/吨金属,锌精矿达到6300元/吨金属以上,高昂的利润将刺激矿山的开发,应警惕在利益驱动下新一轮的乱采滥挖。
3.铅冶炼业开始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随着国家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以及氧气底吹—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在豫光金铅集团、池州有色金属公司的成功应用,同时铅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看好,使国内企业开始重视采用先进工艺替代烧结锅工艺。目前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等5个企业正采用氧气底吹—鼓
炉还原炼铅工艺改造现有生产系统,其他熔池熔炼的炼铅新工艺正在起步。2005年国内将有5个包括氧气底吹—鼓风炉还原在内的熔池熔炼炼铅新工艺5万吨以上的炼铅厂建成投产。
4.铅锌价格上升缺乏理性的因素存在,价格大起大落势必对行业长期发展不利。2003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铅锌价格回升速度明显快于国际市场,有时
候一周之内上升1000元/吨,每天上升300~500元/吨。2003年价格快速上升的结果,一是抑制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加速新一轮的扩产,加剧市场原料紧张局面;二是导致进口增加;三是抑制了需求增长,消费行业有产能开始关闭。
5.铅锌价格大幅度上升,使得原本就不合理的铅锌贸易格局的问题更加突出。2003年全国进口铅精矿64万吨,比2002年增长64个百分点,进口锌精矿74万吨,比2002年下降5.7个百分点。据我们了解,进口铅锌精矿主要是供应国内几大铅锌冶炼厂,绝大部分是在现货市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但原料进口商将近100家。由于多头进口,又是现货进口,因此进口价格起伏比较大,平均比西方国家价格高出许多。铅精矿和锌精矿用汇分别为2.04亿美元和1.5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39.7%和2.7%,分别比进口量的增长率高65.7和8.4个百分点。
6.国内原料不足将诱发冶炼厂增加废杂原料的利用率,铅锌废料进口显著增长。从美国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美国每年向中国的废杂铅出口量都在3万吨以上。国内贸易商反映,我国废杂铅的进口量在逐年增加,而中国海关统计没有显示。海关统计,2003年进口锌废杂料为67521吨,比2002年增长32.2%,用汇2865万美元,比 2002年增长70.7%。
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国铅锌工业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跟踪世界铅锌工业发展趋势,以提高中国铅锌业在世界上的整体竞争力为核心,引导中国铅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铅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重组。国家应扶植目前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一定优势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融资进行矿山和冶炼企业间的重组,形成中国几个大型铅锌股份公司,提高我国铅锌工业集约化程度。
2.产业政策。一是加大联合企业开发矿产资源的支持力度,引导矿山和冶炼厂联合开发新的矿产资源。二是提高铅锌行业的准入门槛,将锌冶炼厂的规模提高到单系列锌冶炼生产能力不得低于10万吨,铅冶炼厂的规模提高到单系列铅冶炼生产能力不得低于5万吨。促进企业加大环保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铅锌工业产业升级。
3.加强环保执法。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对现有铅锌企业进行限期治理整顿。加快淘汰采用烧结锅、烧结盘、横罐和小竖罐等土法冶炼铅锌工艺和装备,优化企业竞争环境。
4.立足国内资源,重视国外资源开发,提高铅锌资源安全保障程度。资源和原料的安全供应是我国铅锌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应以立足国内资源、重视国外资源开发的原则,实施铅锌资源和原料的安全供应战略,重视海外原料的长期稳定性。5.鼓励企业向周边国家转移铅锌冶炼能力。我国周边国家铅锌资源比较丰富,对铅锌产品有一定的需求。随着氧气底吹—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成功应用,我国铅锌工业在工艺、技术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同时铅锌在国外市场有品牌优势,为我国铅锌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6.建立国内铅锌期货市场,促进价格体系的完善。近年来,一些社会闲散资金开始进入铅锌市场,国内铅锌市场越来越活跃。但是,基本上没有可靠的价格参照系,尽快建立铅锌期货市场,对铅锌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利。
7.大力发展铅锌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对原生矿的消耗。要加强废铅锌回收业和铅锌废料进口的管理和环保执法力度。引导铅锌二次资源的有效利用,促
进铅锌回收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赵翠青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产业咨询部;冯君从系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
第三篇:工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倾向性问题及对策
工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倾向性问题及对策
2015年03月02日 16:09:13 来源: 赛迪智库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军民融合是一项需要聚合诸多职能部门和各级、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推进的系统工程,囿于体制机制、固有利益格局等因素影响,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现象。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认真思考对策方法,对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较为凸显的倾向性问题
(一)协调关系投入精力多,效果难把握
从宏观上看,军民融合涉及国家十几个职能部门和多个军方大区级以上单位,围绕国防科研生产的主要执行者军工生产集团,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军地各有职能责任,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具体来讲,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既要注意协调投资与监管的关系、民口企业与军工企业的关系,还要考虑武器装备使用管理与后期维修保障等诸多关系。由于各职能部门相互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协调面宽、工作量大,效果往往不好把握。比如,在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37 号文件的过程中,负有协调责任的部门就涉及与20 余个军地相关部门的联络沟通工作,处于小马拉大车的处境。
(二)多种发展力量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统一
目前,相关部门纷纷从各自职能和掌握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出台政策文件、签订军地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先行试点等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据统计,目前军方已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签署各种军民融合战略协议20 余份。许多地方政府力求通过搞好军民融合发展,抓住发展地方经济的机遇,比如,今年以来,福建省和福建省军区联合制定并下发《关于大力推进福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定》,积极推动创建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申请工作。许多社会力量如工商联等也积极介入军民融合发展,民口企业“参军”热情高涨。但总体而言,多方力量基本属于各自为战,尚未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搞建设的力量格局。
(三)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建设重数量、轻质量 一是总体发展不平衡。从全国看,已有和拟建的各类园区总数增加较快,但各地差距较大。比如,山东规划建设10 个军民结合产业聚集区、20 个军民结合产业园,有的省却没有具体建设目标。即便一省之内差距也十分明显,有的省一个地区就有近10 家各级挂牌的园区,有的仅有1 家。二是部分园区建设忽视“质量”。存在产业定位不准、政策措施不配套、效果作用发挥不明显,类同产业相对集中,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三是部分园区缺乏军民要素融合平台。能够发挥军民结合特质的相关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缺乏融合平台,军与民产业双向转移、融合互动不够。
(四)民间参与力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是部分民企盲目“参军”。有的民企“参军”后面临缺少生产任务、局限性较大等现实问题,感到与预期目标差距过大,处于进退两难境地。二是抢注册、抢冠名。一些冠以军民融合字头的民间机构纷纷出现,初步统计,仅北京就有十余家,但通过调研发现,这类机构多以中介赢利为主要目的,真正从事军民融合推动或研究的很少。三是举办各类活动频繁。以军民融合名义举办的论坛、展览、推介会等呈遍地开花之势,而这类活动基本以办会赢利为主,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二、主要原因
(一)理论指导跟不上,认识理解有偏差
目前,从军方、政府有关部门到相关科研院所、院校、企业,研究军民融合的氛围十分浓厚,但总体上看,研究成果并不很理想,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多,站在大局全面考虑问题的少;炒作概念和抢话语权的多,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少;参与研究的机构多,高层次军地结合的理论研究机构少,尚未形成有效指导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由于理论研究不够透彻,特别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思路和实施步骤等不够明晰,各方面对于军民融合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建设力量过于分散
国家民用工业和军用工业两大体系总体上处于相互隔离、条块分割的状态,在推进军民融合的过程中,尽管军地都有积极性,但由于职能交叉、责任不明晰、分工不明确,缺乏一个部以上的协调、指导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权威机构,客观上使得军地之间、国家各大部门之间、国家机关与地方政府之间往往是根据各自职责,各尽其能。局部看,各单位、部门呈有序发展,但从全局看,整体步调不一致,尚未形成合力。
(三)政策制度不够完善,融合实践缺乏规范
我国现行指导民用工业领域与国防工业领域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多是以指导意见、办法等形式出现,政策法规的保障促进作用不明显。一是宏观指导政策多,缺乏具体措施、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二是顶层设计不到位,缺乏更高层次的法律规范。三是法规制度不健全,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相互制约等问题。四是政策法规制定主体不清,军地协调难度大。可见,政策法规不完善已成为阻碍军民融合协调有序深入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行业格局不太科学,融合范围难以拓宽
完整、独立、封闭、自成一体是我国大工业体系中各行业的一个明显特征,这种壁垒式行业格局将与之相应的科研、生产以及主要配套能力集成在一个大的生产管理体系之中,比如,一项武器装备的生产,从技术预研、系统研制到成品试制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往往是由一个或两个军工生产集团承担,由于各军工集团自我配套能力基本齐全,因此相应的科研生产任务也大多选择在本行业系统内部进行,只有很少的民口企业能有限参与。这一行业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军工技术与产品进入民用工业领域或市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
(五)科技体制不适应,创新体系建设滞后
在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工业领域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尚在酝酿建立过程之中,创新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的互动关系尚未确立,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协调机制还远不能满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从各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基地)产业集群和技术集群发展实际看,效果并不理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滞后是影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应用的重要因素。
三、几点思考
(一)着眼科学指导军民融合高效推进,进一步深入开展军民融合理论研究
应组织力量进一步深入开展军民融合发展理论研究,形成对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强大理论支撑,成为国家制定各种政策方针的坚实理论基础。具体而言,组织各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集中聚焦研究,切实把各种具体问题研究透,为解决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提供方法、路径和依据。
(二)着眼推动军民融合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
一是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机制,成立国家各部委层面之上、具有权威性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着重解决好多头管理、建设力量分散等突出矛盾,充分发挥其权威作用。二是整合推进军民融合工作的职能,全面梳理整合各部委有关推进工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职能,着重解决好相关部门都有一部分职能但又使不上全劲,职能交叉、互相扯皮等问题。三是强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职能作用,在进一步强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部际协调小组职能的基础上,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进一步赋予相应的工作手段,解决好推进军民融合的责任主体问题。
(三)着眼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步伐,进一步明确各级的职能和责任
一是厘清各级政府与军方、各级政府与科研生产企业、军方与企业等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统筹协调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机制、产业发展、工作协调等具体问题,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协力落实工作。二是明确地方经信委和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的职责,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有机融合。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将军民融合纳入自身发展规划,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四是引导和鼓励各类团体、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四)着眼营造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
一是抓紧制定国家工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纳入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二是抓紧建立完善招投标、合同管理、资产管理、武器装备协作配套规范等全方位的法律规章、政策制度。三是抓紧修订完善现行政策法规,进一步细化已出台的政策法规,将有关军民融合的内容充实进去,着力增强其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着眼顺畅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进一步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尽快明确创新体系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清晰责任义务。二是尽快建立起涵盖各层次的国家基础工业与国防工业之间的建设需求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交流及时、畅通。三是尽快建立军民两大领域的人员交流沟通平台,固化对话互通机制。四是尽快建立军民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深化军口与民口之间基础研究的融合。五是加快建设军民共建两用的开放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实验室,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六是尽快明确中介机构的地位和服务咨询作用,发挥好其信息灵通、机制灵活的有益作用。(赛迪智库军民结合研究所/郑波)
第四篇:加快玉门工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近年来,玉门市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项目建设为主攻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玉门市工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玉门市地方生产总值60.3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68亿元,第二产业46.41亿元,第三产业10.29亿元。玉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6.1:76.9:17.0。
一、玉门工业经济现状
(一)总体情况
2006年,玉门市工业总产值150.44亿元,同比增长21.75%;工业增加值44.19亿元,同比增长19.20%,占酒泉市58.8亿元的75%。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9.74亿元,同比增长4.91%;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占酒泉市地方工业的14.48%,同比增长9.93%。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04%,拉动GDP增长13.11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对玉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4.37%,拉动玉门市工业生产增长0.84%。非公经济发展迅速,玉门市非公企业达到264个,注册资金达到3.52亿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分别增长18.7%和19.6%。以石油开采、冶炼为主导的石油化工产业稳步发展,玉门市原油开采量达到81万吨,原油加工量达到267万吨。纵向来看,“十五”末,地方工业增加值达3.05亿元,年均增长23.05%。
(二)主要工业企业
2006年,玉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个,资产总额195.91亿元,固定资产净值63.43亿元,职工27223人;工业总产值146.31亿元,占玉门市的97.14%;工业增加值43.22亿元,占玉门市的96.84%;当年销售收入126.57亿元,上缴税金6.29亿元。其中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5个,分别是:玉门油田分公司(123.06亿元)、中核四0四厂(10.49亿元,含华原钛白)、玉门润滑油厂(4.58亿元)、大唐八0三发电厂(2.42亿元)、莫高饮马啤酒麦芽厂(1.13亿元)。
在4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分产业看:(1)石油化工业占7个(以玉门油田和原河西化工厂为主),产值达127.92亿元, 工业增加值37.93亿元,上缴税金5.64亿元,占绝对主导地位;(2)电力产业占13个(包括风电、水电和八0三火电等),产值达3.76亿元, 工业增加值1.19亿元,上缴税金0.26亿元,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3)农副产品加工业占8个,产值达1.89亿元, 工业增加值0.61亿元,上缴税金0.17亿元,以加工啤酒原料、饲草为主;(4)建筑建材业占7个,产值达1.41亿元, 工业增加值0.35亿元,上缴税金0.07亿元,以水泥和红砖生产为主;(5)矿选冶炼业占9个,产值达0.61亿元, 工业增加值0.20亿元,上缴税金0.05亿元,受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价格和电力供应影响,生产运行波动较大。(企业明细表附后)
分园区看:(1)石化工业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个,产值达128.35亿元, 工业增加值38.04亿元,上缴税金5.64亿元;(2)甘肃玉门经济开发区(玉门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个,产值达3.69亿元, 工业增加值1.17亿元,上缴税金0.31亿元;(3)建化工业区产值达0.58亿元, 工业增加值0.19亿元,上缴税金0.08亿元。(企业明细表附后)
(三)主要工业项目
一是清洁能源项目。(1)玉门市风力总装机容量达15.93万千瓦,建成洁源、大唐风力发电机组200台。昌马20万千瓦、三十里井子5万千瓦风电场将在今年开工建设。(2)玉门市水电总装机容量达9.43万千瓦,建成各类水电站19座。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疏勒河昌源水电站、月亮湾一级、二级和肃玉等4个水电站将在今明两年相继建成。
二是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玉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带动产业化基地35万亩。建成10万吨优质饲草、2万吨高蛋白小麦、5万吨啤酒麦芽、400吨酒花浸膏、3000吨颗粒酒花、脱水蔬菜、精制油、皮棉等项目。
三是矿选冶炼项目。建成铁精粉采选生产线15条,年加工能力达94万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海揽10万吨、龙泽10万吨、泰丰10万吨、海西10万吨、宝能10万吨、康达10万吨等生产线;建成铁精粉氧化球团生产线8条,总规模达到24万吨;建成鑫隆5万吨、勤峰3万吨生铁冶炼生产线2条,总生产能力达8万吨;建成雄关、大友、金力、冶元等锰铁、硅铁铁合金生产线4条,年产铁合金3.2万吨。
四是建筑建材项目。建成31万吨普通水泥、30万吨干法水泥熟料、5万吨钛白粉、5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砌块、2亿万块红砖及石塑新型建材、板材、管材等建筑建材项目。
(四)在工业发展中已取得的经验
1、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举措。这几年,玉门市工业经济之所以得到了较快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在工业经济领域
牢固树立了“项目为纲”的主导思想,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把发展抓项目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首要任务,坚持实行领导包挂、部门主抓、全民参与、严格奖惩考核的项目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玉门市上下抓工业项目的积极性。
2、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是实现玉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正确方向。近年来,我们努力构建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并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寻求项目建设的突破口。但从效果来看,我们与玉门油田,与周边农垦团场,与省疏管局,与甘肃矿区的八0三发电厂等市域内的大企业、大单位合作建成的大项目最多,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最多,对玉门市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最明显。
3、坚持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是解决工业经济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玉门市改制企业负担沉重,无力投资扩张,银行将玉门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靠贷款上项目已没有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招商引资已成为玉门市解决工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的主要渠道。特别是以商招商,可信度高,效果相对较好。
4、坚持发展工业园区,是聚集各种工业经济发展要素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玉门市根据不同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整合了三个工业园区。随着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机制的不断完善,园区聚集发展要素的作用逐渐显现,农副产品加工小区工业项目从无到有,建化工业区工业项目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建成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项目的顺利入驻和工业企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平台。
5、坚持健全和完善扶持服务政策措施,是加快玉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以“学温州经验,创宽松环境”为契机,玉门市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坚持针对工业项目建设、工业企业缴税和其它社会贡献进行公开奖励,激发了全社会兴办工业、做大规模、做强企业的积极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加大服务力度,特别是坚持对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加快了城乡工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促进了乡镇工业的产业升级,使玉门市工业经济总体数量上得以扩张,质量上得以提升。
二、玉门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玉门市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还存在进展不平衡、效益不明显、制约因素较多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地方工业经济总量明显不足。2006年,扣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原油加工业这一主导产业,玉门市其他行业仅增长4.9%,生产总量仅占玉门市的9.57%。相对中央、省属工业企业,地方工业企业规模太小,带动力不强,对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化和社会发展推动能力较弱。从长期看,一个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一地一业”,将无法赢得宏观环境的整体改观,更无法实现工业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运行质量不高,自我发展能力弱。2006年,玉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48.98%。由于市场、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有的企业更新改造不快,新建成的项目大多不能达产达标,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因为市场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产品积压,部分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因为缺乏资金,部分企业只有建设资金而没有经营发展资金;因为技术跟不上,部分企业建成时便需要改造;因为管理滞后,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
3、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全面。目前形成的新型产业和优势产业里,除了清洁能源工业,大部分都属于资源型、高耗能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较大优势。这类工业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对资源过度依赖,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从而影响整个工业的持续发展。大量企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类和限制类,整体竞争力不强。2006年矿产品价格低迷,造成停产、半停产企业多,生产大幅下降;部分农副产品如啤酒原料、棉花和饲草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超过原料供应能力,企业效益也不理想。
4、企业间经济协作不够,整体优势不明显。相关企业合作发展循环经济和联结延伸产业链可以赢得多方面的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然而玉门市很多新兴产业得不到整合,规模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形成各自为阵,互相争市场、争原料、争优惠政策的状况。如整合小水电、风电,争取享受国家优惠电价的问题;如整合电力、冶炼企业实现电力企业达产,冶炼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问题;如啤酒花初加工和酒花浸膏加工企业未能实现产业链对接的问题;如钛白粉加工企业得不到硫酸供应支持的问题;如钛白粉加工企业大量的废酸渣未能由水泥加工企业利用,等等。还需要建立一定的平台,提供一定的渠道加以解决,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5、工业园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还不完善。目前建化工业区的总体规划,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及教育、卫生、金融等基本条件,与建设工业项目的需求差距较大;玉门经济开发区亟需解决电信、闭路电视入园及绿化、亮化、上下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石化工业园区还没有完全理顺市属和油田企业闲置资产管理体制。三个园区在管理服务机构编制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没有正式挂牌,亟需配置领导职数、专业管理人员和内部机构,完善运行机制的问题。
6、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宽松。一是由于电网设施容量相对较小,无法将玉门市风电、水电企业富余的电力全部输出,使其不能满负荷生产,也影响了下一步的扩容和新建。二是企业信贷环境依然偏紧,部分中小企业的在建项目因缺乏信贷支持而无流动资金组织生产经营。三是铁路运力依然非常紧张,影响了部分工业产品,特别是鲜货的对外运输。
三、今后玉门工业发展的思路、重点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在玉门市经济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立足优势特色资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政府指导和协调力度,持续推进区域工业经济一体化发展,巩固发展石化产业,做强做大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延伸农副产品加工,培育提升矿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产业,努力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重点及目标
1、发挥三个优势
一是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立足“风、石、水、土、光、油”等特色资源,通过资源整合、规模开发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努力把玉门市建成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二是充分发挥闲置资产多、发展空间大的优势。玉门市区域内油田、矿区、铁路系统闲置资产多,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沟通,通过拍卖、折股、有偿使用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建好三个工业园区。加强园区的规划建设,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提高规模档次,突出园区产业特色,使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摇篮和基地。
三是充分发挥玉门市周边中央、省、市驻玉企业和单位多的优势。玉门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既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抢抓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寻求国家支持;也要创造良好条件,多形式、多途径招商引资,着力吸引各类投资主体进驻,特别是要树立地企共建、资源共享、联合协作的大工业理念,加强与玉门油田、中核四零四厂、各农垦团场、省疏管局、省洁源公司、大唐甘肃分公司等周边中央、省、市驻玉企业和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力量雄厚的优势,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和培育壮大其它优势产业,通过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大融合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区域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2、抓好三个工业园区建设
玉门经济开发区要继续加快高新技术园区道路、绿化、亮化、上下水、供热、通讯、广播电视、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实现道路畅通、路途亮化、通讯便捷、绿树成荫、广电入园的目标。要立足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采选冶炼、清洁能源和建筑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壮大规模,走产业化聚集发展的路子,使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特色更加突出,技术优势更加明显,带动效能更加强劲。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5年内以大业为龙头的饲草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以中汇为龙头的牛羊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万(头只)以上,以拓璞为龙头的酒花浸膏系列生产能力达到400吨以上,以莫高为龙头的啤酒麦芽生产能力突破5万吨,力争达到10万吨,以宏宇食品为龙头的脱水蔬菜系列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同时,努力开辟棉纺、乳制品、番茄酱等农产品加工业,做强特色,打造品牌,组建集团,聚集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在现有基础上,以洁源、大唐为龙头继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三是稳步发展矿产品采选加工业。以铁精粉和氧化球团为特色的矿产品采选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四是大力开发新型建材业。5年内力争使建材企业总数达到30家。
建化工业区要成立副县级玉门建材化工工业区管委会,配齐班子和懂经济、懂项目的专业工作人员,尽快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加快解决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逐步解决无学校、无医院和无金融机构及水权、地权的问题。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以焦化--炼铁和硫酸--钛白粉为两个主要产业链,建成年产14万吨的钛白粉、50万吨生铁、20万吨铸铁、60万吨焦炭、3万吨重铬酸钠生产线和配套的硫酸厂、热电厂、氯解厂和供水厂,并发展复合肥厂、水泥厂、铁红厂和污水处理厂,在未来3-5年内建成以化工、冶炼、建材为主,多业并举循环发展,年产值超过50亿元、利税超过5亿元,今后10年内在玉门市乃至酒泉市区域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工业经济聚集区。石化工业区要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人员,明确管理范围、运行机制、配套政策,理顺市属和油田企业闲置资产管理体制,做好闲置资产管护、盘活和利用,发挥好协调服务职能,做好为油田的服务工作,把油田作为最大的商来招,作为最好的项目来服务,共谋双赢。要服务好近2年内实施的8个工业项目:一是总投资4.2亿元的水电厂热电技改项目,包括新建2台双轴供热发电机组,2台高温高压煤粉燃煤锅炉及附属
配套工程,已于06年9月全线完工投产运行。二是总投资约5.6亿元的炼化厂改扩建项目。包括今年续建的年处理8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新建的年处理2.5万吨的MTBE装置建设项目、年处理8万吨的苯分离项目、年处理15万吨的气体分馏和液化气脱硫项目等16个项目,正在逐次建设中。三是总投资3000万元的西部管道玉门支线工程。包括汽油、柴油、原油三条管线,总长度15.26公里。四是总投资2.35亿元的10万吨甲醇生产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和地下管网等土建工程,因国家能源调控政策因素,暂时停建。五是总投资4000万元的新疆冶元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铁合金生产项目。六是玉门老君庙特种水泥有限公司投资2957万元的40万吨特种水泥技改项目,于06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07年5月建成投产。七是由玉门新纪元石化有限公司投资1160万元的2万吨蜡油处理项目。八是恒源油脂公司投资300万元的5000吨燃料油项目。
3、主攻五个产业
一要强化石化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继续把支持、服务油田作为重中之重,竭尽全力配合油田做好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油田项目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产业群。一方面要继续把支持、服务油田作为重中之重,竭尽全力配合油田做好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围绕油田项目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产业群。重点配合实施油田产能开发、石油炼化扩容及油田助剂、油井水泥等中下游产业产品开发,全面增强支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十一五”末,原油生产能力突破100万吨,石油炼化能力确保300万吨,力争达到500万吨。
二要持续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根据《甘肃省风电产业开发规划》,玉门区域内可开发建设的风电资源总装机容量达576万千瓦以上。充分发挥风、水、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风电、水电、光电为特色的绿色能源产业。同时,整合风电、水电,享受国家优惠电价。重点实施昌马20万千万风电场、三十里井子5万千瓦风电场、疏勒河肃玉、月亮湾1级、2级水电站及3兆帕光伏发电、5万千瓦光热发电、7.5万千瓦热电联供和330kv升压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到“十一五”末,玉门市各类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
三要做强做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继续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发展思路,以做强龙头、壮大基地、创名品牌为重点,加快建设以饲草、啤酒原料、果蔬粉、脱水蔬菜等为主的龙头企业,实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二次转化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啤酒原料、棉花、脱水蔬菜等产业要真正做深,该整合的整合,该延伸的延伸。到“十一五”末,玉门市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带动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40万亩以上。
四要重点培育建筑建材及矿产品采选冶炼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粉煤灰加气砌块、干法水泥熟料、新型墙体材料、石材加工、预制构件和其它装饰材料等为特色的建筑建材产业,到“十一五”末,建筑建材产业地方工业的贡献率为20%以上;大力发展生铁、锰铁、硅铁为特色的矿产品综合利用和采选加工业,培植上规模的、竞争力强的、具有集团效应的冶炼企业。到“十一五”末,各类矿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第五篇:天津工业旅游发展分析
天津工业旅游发展分析(上)正文目录
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旅游”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将现代工业的巨大魅力渗透到旅游的诸多要素中,展示工业文明。工业旅游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当工业与旅游业发展较成熟时,工业旅游才会应运而生。天津作为一个传统老工业城市,近几年来随着整个城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向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等大项目纷纷落户天津,天津的工业旅游逐步发展起来。
一、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
1.企业自发组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到中国工业企业参观的对象大多是官方和业界人士,严格来讲这种形式的参观接待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工业旅游。我国真正的工业旅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长春第一汽车集团组建了一汽实业旅行社,对外开放了卡车生产线、红旗轿车生产线、捷达轿车生产线及汽车研究所样车陈列室。北京三元、燕山石化、燕京啤酒等企业纷纷对游人开放,国内其他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工业旅游项目。
2.政府规范管理阶段。2001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工农业旅游这一项目,到2004年3月底,全国340多个企业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报验收的要求。在汇总和审议验收结果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工业旅游示范点103家。在国家旅游局制定实施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中,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诸多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规定,通过政府的规范管理,促进工业旅游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规律分析
以国家旅游局审核批准的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1.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的工业旅游点在地域分布上与工业发展状况基本吻合,即在老工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发展较快。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03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经济发展强劲的浙江省11家企业入选,数量为全国之最。传统工业重省河南省10家企业入选,位居第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吉林省分别有9家和8家企业入选,位居第三和第四,山东与广东、安徽均为6家,并列第五,上述6省共有56家企业入选,占全部示范点的50%以上,而经济基础较弱的西部地区则寥寥无几。
2.从行业分布来看。在103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当中,入选的大都是行业领先者,如四川长虹、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山西杏花村等。其中酿造类企业最多有18家,其次是汽车、机车、船舶、飞机制造类和水力、发电类,均为12家,石油、煤炭、矿物开采类8家,陶瓷类、医药类、电器类和钢铁制造类各7家,食品饮料类、工艺品类各6家,服装、鞋帽、纺织品类4家,日用品类3家,烟草类、港口类各2家,其他2家。
由以上数据对比,可看出开发工业旅游的企业往往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企业所在城市自身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工业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自身往往已经成为旅游城市。(2)企业本身有品牌,有知名度。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么是高科技类产品(如卫星发射基地、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要么是公众所关心的、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化产品(啤酒、汽车等),能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介于二者中间的生产企业则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3)企业开展工业旅游与产品生产不发生冲突,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不大或者开展工业旅游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打造品牌,进行宣传,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如青岛啤酒)。
三、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旅游发展与天津城市工业发展不协调。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均诞生在天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生物工程、电子仪表等现代高科技产业落户天津,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冶金、医药、纺织、机械等行业为主,150多个工业门类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群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然而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命名的103家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天津仅有一家(天津天士力集团)。在2005年国家旅游局批复的77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天津无一家入选。截止到2008年,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300多家,天津仅有6家,甚至落后于部分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
2.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工业企业明显存在计划经济的意识痕迹,侧重政务接待和商务接待,对大众客源市场重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客上门,不利于新兴工业旅游的发展。
3.工业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强。目前工业旅游的产品内容大多局限在对现有厂房“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与游览,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游客参与性的旅游活动,难以调动游客的积极性,游客体验不到应有的乐趣。
4.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工业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提供的服务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其一,从业人员基本是工业企业分流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旅游专业学习或必要的岗位培训,也不具备旅游行业的从业背景,总体上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较低。其二,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游客游览的心理需求,忽视游客参与和娱乐的需求。其三,在景点的选择组合、路线的组织等方面没有专门的规划,完全从工业生产的角度考虑,认为旅游活动是“副业”,不能影响正业,因此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5.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天津工业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滨海新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滨海工业游目前正呈明显的升温趋势。跨国企业在滨海新区形成的聚集效应,构成了其优越的工业旅游资源。此外,为满足和适应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滨海新区旅游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塘沽有涉外宾馆约20家,星级宾馆约10家;旅行社约15家;海上旅游船50多艘。另外,大港区还被确立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
天津工业旅游发展分析(上)正文目录
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旅游”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将现代工业的巨大魅力渗透到旅游的诸多要素中,展示工业文明。工业旅游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当工业与旅游业发展较成熟时,工业旅游才会应运而生。天津作为一个传统老工业城市,近几年来随着整个城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向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等大项目纷纷落户天津,天津的工业旅游逐步发展起来。
一、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
1.企业自发组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到中国工业企业参观的对象大多是官方和业界人士,严格来讲这种形式的参观接待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工业旅游。我国真正的工业旅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长春第一汽车集团组建了一汽实业旅行社,对外开放了卡车生产线、红旗轿车生产线、捷达轿车生产线及汽车研究所样车陈列室。北京三元、燕山石化、燕京啤酒等企业纷纷对游人开放,国内其他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工业旅游项目。
2.政府规范管理阶段。2001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工农业旅游这一项目,到2004年3月底,全国340多个企业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报验收的要求。在汇总和审议验收结果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工业旅游示范点103家。在国家旅游局制定实施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中,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诸多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规定,通过政府的规范管理,促进工业旅游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规律分析
以国家旅游局审核批准的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1.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的工业旅游点在地域分布上与工业发展状况基本吻合,即在老工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发展较快。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03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经济发展强劲的浙江省11家企业入选,数量为全国之最。传统工业重省河南省10家企业入选,位居第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吉林省分别有9家和8家企业入选,位居第三和第四,山东与广东、安徽均为6家,并列第五,上述6省共有56家企业入选,占全部示范点的50%以上,而经济基础较弱的西部地区则寥寥无几。
2.从行业分布来看。在103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当中,入选的大都是行业领先者,如四川长虹、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山西杏花村等。其中酿造类企业最多有18家,其次是汽车、机车、船舶、飞机制造类和水力、发电类,均为12家,石油、煤炭、矿物开采类8家,陶瓷类、医药类、电器类和钢铁制造类各7家,食品饮料类、工艺品类各6家,服装、鞋帽、纺织品类4家,日用品类3家,烟草类、港口类各2家,其他2家。
由以上数据对比,可看出开发工业旅游的企业往往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企业所在城市自身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工业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自身往往已经成为旅游城市。(2)企业本身有品牌,有知名度。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么是高科技类产品(如卫星发射基地、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要么是公众所关心的、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化产品(啤酒、汽车等),能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介于二者中间的生产企业则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3)企业开展工业旅游与产品生产不发生冲突,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不大或者开展工业旅游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打造品牌,进行宣传,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如青岛啤酒)。
三、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旅游发展与天津城市工业发展不协调。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均诞生在天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生物工程、电子仪表等现代高科技产业落户天津,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冶金、医药、纺织、机械等行业为主,150多个工业门类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群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然而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命名的103家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天津仅有一家(天津天士力集团)。在2005年国家旅游局批复的77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天津无一家入选。截止到2008年,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300多家,天津仅有6家,甚至落后于部分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
2.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工业企业明显存在计划经济的意识痕迹,侧重政务接待和商务接待,对大众客源市场重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客上门,不利于新兴工业旅游的发展。
3.工业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强。目前工业旅游的产品内容大多局限在对现有厂房“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与游览,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游客参与性的旅游活动,难以调动游客的积极性,游客体验不到应有的乐趣。
4.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工业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提供的服务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其一,从业人员基本是工业企业分流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旅游专业学习或必要的岗位培训,也不具备旅游行业的从业背景,总体上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较低。其二,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游客游览的心理需求,忽视游客参与和娱乐的需求。其三,在景点的选择组合、路线的组织等方面没有专门的规划,完全从工业生产的角度考虑,认为旅游活动是“副业”,不能影响正业,因此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5.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天津工业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滨海新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滨海工业游目前正呈明显的升温趋势。跨国企业在滨
海新区形成的聚集效应,构成了其优越的工业旅游资源。此外,为满足和适应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滨海新区旅游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塘沽有涉外宾馆约20家,星级宾馆约10家;旅行社约15家;海上旅游船50多艘。另外,大港区还被确立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