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xx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xx市农村信用社选择了以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模式,在人行、银监部门、省联社的精心指导下,在xx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紧紧围绕“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改革总体要求及“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改革目标,抓住清产核资、清理历史包袱、增资扩股等改革重点和转换机制的难点,于xx年1月顺利完成了统一法人组建工作中准备、筹建和开业阶段的各项主要工作。从总体上看,这次改革符合国务院、人民银行、银监会的要求,是符合xx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达到了转换经营机制的目的。现将改革的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改革的总体情况
按照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人行、银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地方政府的帮助下,xx联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改革的各项进程,先后顺利完成了领导小组的成立、方案办法的制定、清产核资、账务核算及合并、增资扩股等统一法人改革的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 “xx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负责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的拟订、清产核资、增资扩股、账务合并及核算等工作的开展,完成原农村信用社委托办理的各项工作,组织完成统一法人的联社申报合并等各项具体工作。二是统一了全市信合职工的思想认识,及时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清产核资办法、财务核算及账务合并办法、专项清理历史包袱办法、增资扩股办法、宣传实施办法等,为具体实施统一法人改革做好准备。三是全市21个信用社分别召开了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形成了合并协议,并上报联社。四是全市信用社开展了清产核资、专项清理历史包袱、账务核算及合并工作,联社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信用社的资产进行了认定,并形成了清产核资报告、专项清收历史包袱报告和报表。资产认定结果为:截止xx年3月底,账面资产总额xx万元,其中各项贷款总额xx万元,存贷比例xx%,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不良贷款比例为xx%;账面负债总额xx万元,其中各项存款xx万元;账面所有者权益xx万元,其中股本金xx万元,资本充足率达xx%。历史包袱的结果为:截止xx年3月末,已核销呆账贷款认定为xx万元,已置换不良贷款认定为xx万元,已置换历年亏损xx万元。五是联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形成了和信用社合并法人的决议,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并按要求,向xx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了改革实施方案、清产核资报告、增资扩股方案,并得到了认可。六是统一组织了统一法人改革的宣传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增资扩股的工作。全市信用社遵循清股彻底,扩股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原股金进行了1:1的保本清退或按新入股起点补足差额作为新入股金,股金募集面向全市农村社员、中小企业、返乡创业人员、自然人、信用社职工及经营管理者。截止xx年x月31日,共有入股社员xx户,股本金xx万元。按股权性质分,资格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投资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股金的结构符合章程有关规定。七是在上级指导下,按照《章程》及有关要求拟定了社员代表、理事会、监事会候选人的推选办法和选举办法,并按照法定程序,在入股社员中选举产生了xx名非职工社员代表和xx名职工社员代表。在xx年11月21日,召开了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大会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一法人改革筹建工作报告、章程、授权授信办法等,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期间,理事会、监事会分别选举出了新的理事长、监事长,理事会聘任了新的联社主任、副主任,组建起了新的领导班子。会后,联社向xx银监局申报了合并法人的请示,报送了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报告等申报工作。至此,联社完成了统一法人改革的整个工作。八是按照监管部门和上级联社的要求,联社对章程、社员代表、理事会、监事会的推选及选举办法及其议事规则等进行了规范,达到了监管部门的要求,得到了认定。并在省联社、人民银行xx支行、银监局xx监管办的帮助指导下,完善了专项央行票据申请的相关手续,通过努力工作达到了申请发行专项央行票据的条件,并于xx年9月1日在人民银行xx支行签订了专项央行票据发行的协议书,正式获得了xx万元的专项央行票据。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xx]15号)的要求,xx联社在产权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支农服务、风险防范和处置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xx联社不断调整思维,通过主动汇报等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了解,寻求支持和帮助,从而适应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与地方政府形成了“帮助与被帮助、支持与被支持”的良性发展关系。这样,不仅实现了“信用社不断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不断发展”的“双赢”,还确保了xx联社作为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中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有效解决了以往“政企不分,行社隶属”条件下形成的依附性地位,真正转换为了符合市场规则的独立市场主体。
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通过增资扩股工作,xx联社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并针对xx市域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在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造成制约机制、监督机制不力弊端和防止大股东过分追求投资回报而削弱对“三农”服务宗旨的基础上,选择了统一法人体制,在股权上设置了投资股和资格股,面向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募集股金。按股金来源和归属分,自然人xx户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98.36%,法人xx户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按入股对象分,农户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种养大户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个体工商户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企业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职工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其他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本次募集股本金中单个自然人、单个法人、内部员工入股分别占股金总额的xx‰、xx%、xx%,均控制在规定的比例之内。由于股权的优化和真正“资本化”的投资股的引入,基本解决了“谁出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产权制度的改革工作,xx联社准备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建立起真正的股份制金融企业。
在扶持政策方面:
1、地方政府:xx市政府成立了xx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xx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结合清产核资情况,帮助农村信用社狠抓清收盘活,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经营环境。
2、税收政策:xx年至xx年期间,国家全额减免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税率由x%降至此xx%;地方政府已要求地税部门减征信用社xx年至xx年营业税xx万元;国家财政对我市信用社xx年至xx年期间的保值储蓄贴补息实行了补贴,已到账xx万元。另已到账股金分红补贴xx万元。
3、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专项中央票据,用于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挂账。
4、银监部门:继续支持组建后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发展,提高和扩大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金融服务领域。
在转换机制方面:xx联社坚持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了经营机制,建立了与之匹配的制度。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社员代表、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选举办法,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等,进一步明确了“三会”及“三会”成员各自的“责权利”。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制定了授权授信办法、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量化考核综合评价办法、用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等。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会”成员参与经营的意识明显得以加强,关心、支持信用社发展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有效地促进了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
在支农服务方面:xx联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并根据“三农”内涵、外延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因势地创新支农服务手段,大力支持“三农”。在支农服务方面,不仅坚持了“小额农贷”、“信用工程创建”等为“三农”服务的传统信贷支持“载体”,还制定了小额农贷延伸管理办法。同时,为了确保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在xx名社员代表成员中,农户代表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代表,其构成为:一般农户代表xx名,占xx%;个体工商户社员代表xx名,占x%;农村种养大户社员代表xx人,占xx%;其他自然人社员代表xx人,占xx%;企业法人代表xx人,占x%;员工社员代表xx人,占23%。这些农户代表,通过行使代表权、理事权、监事权等进行呼吁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了信用社的服务宗旨。至xx年12月末,全市累放各项贷款xx万元,较同期多投放xx万元,余额达到 xx万元,较年初净增xx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xx万元,农贷占比xx%。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上的资金需要。
在风险防范方面:xx联社按照增强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将不良贷款发生率纳入了信用社主任、信贷员的年度考核之中,实行硬考核。同时,xx联社还积极鼓励全体员工清收不良贷款、活化非生息资产,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此,我们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考核办法、不良贷款清收竞赛办法、资本金补充制度、资本金经营预算制度、新增亏损处置制度等办法,从而有效降低风险资产和防范风险。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办法,我市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不良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绝对额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截止xx年12月,全年累计收回不良贷款xx万元,其中:收回xx年底前形成的不良贷款xx万元,xx年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xx万元,xx年形成的不良贷款xx万元。净压不良贷款xx万元,其中:收回“双呆”贷款xx万元。全市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不良贷款占比xx%,较年初下降了xx个百分点为信用社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的主要体会和评价
一、新的服务宗旨适应了农村信用社与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城乡经济日趋协调发展的今天,“三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营大户、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民私营企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信用社如果仍盯住传统的“三农”进行服务,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还会丢失大量的客户,也不能有效地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更不能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市域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应有作用。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宗旨转变成为社员、为“三农”、为市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服务,进一步扩大了业务服务范围,开创了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占领城镇,服务城乡,支持市域经济求发展”的新局面,为拓展业务市场,实现业务品种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开辟了新的天地,不仅符合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发展,为建立真正的股份制现代金融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有效地促进市域经济的发展,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市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国家扶持政策是信用社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助推剂。
长期以来,信用社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包袱,有自身经营原因造成的,也有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信用社的努力是远远不行的,只有通过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来消化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损失,通过自身发展来解决经营性因素造成的损失,才有利于激发农村信用社创造利益、增大盈余的驱动力,弥补经营管理中造成的损失。因此,国家对信用社的优惠扶持政策无疑是助推信用社的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管理体制的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地方党政的关系。
本次改革,国务院明确提出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从而进一步坚定了省级政府打造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心,也进一步坚定了地方党政对农村信用社的关心和重视。改革中,xx市委市政府主动为信用社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在政府工作会议中,xx市委市政府提到信用社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工作中,xx市委市政府主动帮助农村信用社开拓市场,寻找黄金客户,介入优势行业,并要求税务、工商等各部门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开展各项工作。在地方党政的关心支持下,xx联社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贷款市场份额不仅继续稳居xx各金融机构之首,其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四、从法人治理结构看,建立起了基本符合实际的管理机制。首先,“三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三会”人员不再全是信用社系统内的,而绝大部分是外部人,由以前的“内部人”控制转变为“内外合作、协调共事、相互制衡、各尽其责”的法人治理结构,其责、权、利的界定更加明确。其次,“三会”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这在改革后召开的几次会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责任。因为社员代表、理事、监事绝大部分是外部的,来自不同的行业,有企业老板、个体工商户、种养殖业主、农民等,他们都是以“投资人”的身份在参会议事,大家十分关心、关注自己的实际利益。开会时,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用心议事发言的多了,只带“耳朵”听的少了;慎重表态的多了,“随大流”举手的少了;提建议意见的多了,“一切照办”的少了。同时,广大入股农户更加关心信用社的发展了,呈现出“三多”现象:关心信用社经营状况的多了,为信用社介绍存贷款业务的多了,主动归还或帮助清收贷款的多了。从而使信用社的民主管理不再是一句空话了,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信用社的具体经营管理中。
五、从运行机制看,建立了符合实际的经营机制,强化了约束机制。
统一法人后,联社的经营职能加重了,管理的责任加大了。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在转换经营机制和强化约束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在经营机制上,实现了“两个转变”:变信用社自主经营为由联社授权经营,变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网点简易核算、统一考核、奖惩挂钩。在约束机制方面,首先是突出了“三会“的职能作用,强化了外部和内部投资人对经营管理的监督;其次是进一步完善了经营职权、管理权限、岗位约束、职责监督等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目前,xx联社已修订了不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制度,制定了授权授信、费用预算等32个新的管理办法,使信用社的内外约束得到了加强,经营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六、从取得的效果看,实现了社会效益与信用社自身发展的双丰收。
一是信用社的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明显增强。改革期间,我们增资扩股募集新股金时,在事先没有作大面积宣传的情况下,信用社增资扩股的信息一经披露,广大农户、投资者入股十分踊跃,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募足了xx万元股金。在募股结束后,仍有投资者想通过说情、托人等方式要求入股,现在一些已入股的社员还表示当初入得太少了,希望能再增加入股金额。二是员工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改革后,员工不仅是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更是投资者,与信用社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了,自觉性也明显提高了。三是降低了信用社的管理成本。改革后,信用社的人、财、物的流动性明显增强,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重复浪费,减少了原来的多层管理费用,有效地降低了管理成本。仅“三会”会议费用支出一项,据粗略测算,改革后每年就可以节约xx万元左右。四是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自xx年3月改革到现在,全市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xx年12月末,全辖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xx万元,较年初净增xx万元,同比多增xx万元,完成省联社年度任务xx万元的xx%,是近四年净增额最多的年份,市场份额位居全市机构前列。全辖实现业务总收入xx万元,同比增收xx万元,增长幅度为xx%,在提足各项拨备的前提下,全辖实现盈余xx万元,同比扭亏增盈xx万元,一举甩掉了自行社分家以来连年亏损的帽子,从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未清退的老股金问题。统一法人改革后,信用社未清退的社员股金余额xx万元,原因:一是由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一时无法清退;
二是部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有很深的感情,不愿意退掉老股金,又无力补足差额达到新〈章程〉规定的入股起点。加上信用社受到原〈章程〉“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规定的约束,使清退股金进退两难;
三是由于老股金面广、额小,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全面清退任务。
四是国家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对盈余信用社不予补给保值储蓄贴补,兑付专项央行票据的条件对于像xx联社这样资产质量很差、不良贷款占比高的信用社过高了,不切合实际。这些都可能打击经营管理效益不好的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的积极性。
二、几点建议:
一是对于未清退的老股金,可否转为新的社员股,享受社员股东权利,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清退或补足差额转为新股金。
二是对国家出台扶持信用社的优惠政策,保值储蓄贴补无论是亏损信用社或者是盈利信用社都应该由财政补给信用社。
三是国家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特对农村信用社定向发行专项央行票据,用以置换其不良贷款和历年挂账亏损,从而增强信用社的发展后劲。但在专项央行票据兑付的条件上应不搞一刀切,应根据不良贷款占比的实际水平合理确定下降幅度。
第二篇:农村信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xx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xx市农村信用社选择了以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模式,在人行、银监部门、省联社的精心指导下,在xx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紧紧围绕“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改革总体要求及“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改革目标,抓住清产核资、清理历史包袱、增资扩股等改革重点和转换机制的难点,于xx年1月顺利完成了统一法人组建工作中准备、筹建和开业阶段的各项主要工作。从总体上看,这次改革符合国务院、人民银行、银监会的要求,是符合xx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达到了转换经营机制的目的。现将改革的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改革的总体情况
按照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人行、银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地方政府的帮助下,xx联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改革的各项进程,先后顺利完成了领导小组的成立、方案办法的制定、清产核资、账务核算及合并、增资扩股等统一法人改革的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 “xx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负责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的拟订、清产核资、增资扩股、账务合并及核算等工作的开展,完成原农村信用社委托办理的各项工作,组织完成统一法人的联社申报合并等各项具体工作。二是统一了全市信合职工的思想认识,及时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清产核资办法、财务核算及账务合并办法、专项清理历史包袱办法、增资扩股办法、宣传实施办法等,为具体实施统一法人改革做好准备。三是全市21个信用社分别召开了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形成了合并协议,并上报联社。四是全市信用社开展了清产核资、专项清理历史包袱、账务核算及合并工作,联社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信用社的资产进行了认定,并形成了清产核资报告、专项清收历史包袱报告和报表。资产认定结果为:截止xx年3月底,账面资产总额xx万元,其中各项贷款总额xx万元,存贷比例xx%,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不良贷款比例为xx%;账面负债总额xx万元,其中各项存款xx万元;账面所有者权益xx万元,其中股本金xx万元,资本充足率达xx%。历史包袱的结果为:截止xx年3月末,已核销呆账贷款认定为xx万元,已置换不良贷款认定为xx万元,已置换历年亏损xx万元。五是联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形成了和信用社合并法人的决议,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并按要求,向xx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了改革实施方案、清产核资报告、增资扩股方案,并得到了认可。六是统一组织了统一法人改革的宣传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增资扩股的工作。全市信用社遵循清股彻底,扩股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原股金进行了1:1的保本清退或按新入股起点补足差额作为新入股金,股金募集面向全市农村社员、中小企业、返乡创业人员、自然人、信用社职工及经营管理者。截止xx年3月31日,共有入股社员xx户,股本金xx万元。按股权性质分,资格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投资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股金的结构符合章程有关规定。七是在上级指导下,按照《章程》及有关要求拟定了社员代表、理事会、监事会候选人的推选办法和选举办法,并按照法定程序,在入股社员中选举产生了39名非职工社员代表和12名职工社员代表。在xx年11月21日,召开了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大会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一法人改革筹建工作报告、章程、授权授信办法等,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期间,理事会、监事会分别选举出了新的理事长、监事长,理事会聘任了新的联社主任、副主任,组建起了新的领导班子。会后,联社向xx银监局申报了合并法人的请示,报送了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报告等申报工作。至此,联社完成了统一法人改革的整个工作。八是按照监管部门和上级联社的要求,联社对章程、社员代表、理事会、监事会的推选及选举办法及其议事规则等进行了规范,达到了监管部门的要求,得到了认定。并在省联社、人民银行xx支行、银监局xx监管办的帮助指导下,完善了专项央行票据申请的相关手续,通过努力工作达到了申请发行专项央行票据的条件,并于2005年9月1日在人民银行xx支行签订了专项央行票据发行的协议书,正式获得了xx万元的专项央行票据。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的要求,xx联社在产权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支农服务、风险防范和处置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xx联社不断调整思维,通过主动汇报等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了解,寻求支持和帮助,从而适应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与地方政府形成了“帮助与被帮助、支持与被支持”的良性发展关系。这样,不仅实现了“信用社不断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不断发展”的“双赢”,还确保了xx联社作为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中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有效解决了以往“政企不分,行社隶属”条件下形成的依附性地位,真正转换为了符合市场规则的独立市场主体。
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通过增资扩股工作,xx联社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并针对xx市域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在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造成制约机制、监督机制不力弊端和防止大股东过分追求投资回报而削弱对“三农”服务宗旨的基础上,选择了统一法人体制,在股权上设置了投资股和资格股,面向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募集股金。按股金来源和归属分,自然人xx户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法人xx户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1.64%;按入股对象分,农户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种养大户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1.08%,个体工商户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22.02%,企业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职工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其他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19.12%。本次募集股本金中单个自然人、单个法人、内部员工入股分别占股金总额的4.2‰、0.47%、6.10%,均控制在规定的比例之内。由于股权的优化和真正“资本化”的投资股的引入,基本解决了“谁出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产权制度的改革工作,xx联社准备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建立起真正的股份制金融企业。
在扶持政策方面:
1、地方政府:xx市政府成立了xx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xx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结合清产核资情况,帮助农村信用社狠抓清收盘活,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经营环境。
2、税收政策:xx年至xx年期间,国家全额减免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税率由5%降至此3%;地方政府已要求地税部门减征信用社xx年至xx年营业税xx万元;国家财政对我市信用社1xx年至xx年期间的保值储蓄贴补息实行了补贴,已到账xx万元。另已到账股金分红补贴xx万元。
3、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专项中央票据,用于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挂账。
4、银监部门:继续支持组建后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发展,提高和扩大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金融服务领域。
在转换机制方面:xx联社坚持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了经营机制,建立了与之匹配的制度。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社员代表、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选举办法,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等,进一步明确了“三会”及“三会”成员各自的“责权利”。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制定了授权授信办法、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量化考核综合评价办法、用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等。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会”成员参与经营的意识明显得以加强,关心、支持信用社发展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有效地促进了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
在支农服务方面:xx联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并根据“三农”内涵、外延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因势地创新支农服务手段,大力支持“三农”。在支农服务方面,不仅坚持了“小额农贷”、“信用工程创建”等为“三农”服务的传统信贷支持“载体”,还制定了小额农贷延伸管理办法。同时,为了确保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在51名社员代表成员中,农户代表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代表,其构成为:一般农户代表xx名,占xx%;个体工商户社员代表8名,占15%;农村种养大户社员代表x人,占x%;其他自然人社员代表5人,占11%;企业法人代表4人,占8%;员工社员代表12人,占23%。这些农户代表,通过行使代表权、理事权、监事权等进行呼吁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了信用社的服务宗旨。至xx年12月末,全市累放各项贷款xx万元,较同期多投放xx万元,余额达到 xx万元,较年初净增xx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xx万元,农贷占比xx%。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上的资金需要。
在风险防范方面:xx联社按照增强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将不良贷款发生率纳入了信用社主任、信贷员的考核之中,实行硬考核。同时,xx联社还积极鼓励全体员工清收不良贷款、活化非生息资产,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此,我们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考核办法、不良贷款清收竞赛办法、资本金补充制度、资本金经营预算制度、新增亏损处置制度等办法,从而有效降低风险资产和防范风险。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办法,我市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不良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绝对额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截止xx年12月,全年累计收回不良贷款xx万元,其中:收回xx年底前形成的不良贷款xx万元,xx年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xx万元,xx年形成的不良贷款xx万元。净压不良贷款xx万元,其中:收回“双呆”贷款xx万元。全市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不良贷款占比xx%,较年初下降了xx个百分点为信用社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的主要体会和评价
(一)、新的服务宗旨适应了农村信用社与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城乡经济日趋协调发展的今天,“三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营大户、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民私营企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信用社如果仍盯住传统的“三农”进行服务,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还会丢失大量的客户,也不能有效地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更不能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市域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应有作用。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宗旨转变成为社员、为“三农”、为市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服务,进一步扩大了业务服务范围,开创了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占领城镇,服务城乡,支持市域经济求发展”的新局面,为拓展业务市场,实现业务品种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开辟了新的天地,不仅符合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发展,为建立真正的股份制现代金融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有效地促进市域经济的发展,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市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国家扶持政策是信用社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助推剂。
长期以来,信用社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包袱,有自身经营原因造成的,也有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信用社的努力是远远不行的,只有通过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来消化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损失,通过自身发展来解决经营性因素造成的损失,才有利于激发农村信用社创造利益、增大盈余的驱动力,弥补经营管理中造成的损失。因此,国家对信用社的优惠扶持政策无疑是助推信用社的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管理体制的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地方党政的关系。
本次改革,国务院明确提出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从而进一步坚定了省级政府打造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心,也进一步坚定了地方党政对农村信用社的关心和重视。改革中,xx市委市政府主动为信用社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在政府工作会议中,xx市委市政府提到信用社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工作中,xx市委市政府主动帮助农村信用社开拓市场,寻找黄金客户,介入优势行业,并要求税务、工商等各部门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开展各项工作。在地方党政的关心支持下,xx联社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贷款市场份额不仅继续稳居xx各金融机构之首,其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四)、从法人治理结构看,建立起了基本符合实际的管理机制。首先,“三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三会”人员不再全是信用社系统内的,而绝大部分是外部人,由以前的“内部人”控制转变为“内外合作、协调共事、相互制衡、各尽其责”的法人治理结构,其责、权、利的界定更加明确。其次,“三会”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这在改革后召开的几次会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责任。因为社员代表、理事、监事绝大部分是外部的,来自不同的行业,有企业老板、个体工商户、种养殖业主、农民等,他们都是以“投资人”的身份在参会议事,大家十分关心、关注自己的实际利益。开会时,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用心议事发言的多了,只带“耳朵”听的少了;慎重表态的多了,“随大流”举手的少了;提建议意见的多了,“一切照办”的少了。同时,广大入股农户更加关心信用社的发展了,呈现出“三多”现象:关心信用社经营状况的多了,为信用社介绍存贷款业务的多了,主动归还或帮助清收贷款的多了。从而使信用社的民主管理不再是一句空话了,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信用社的具体经营管理中。
(五)、从运行机制看,建立了符合实际的经营机制,强化了约束机制。
统一法人后,联社的经营职能加重了,管理的责任加大了。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在转换经营机制和强化约束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在经营机制上,实现了“两个转变”:变信用社自主经营为由联社授权经营,变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网点简易核算、统一考核、奖惩挂钩。在约束机制方面,首先是突出了“三会“的职能作用,强化了外部和内部投资人对经营管理的监督;其次是进一步完善了经营职权、管理权限、岗位约束、职责监督等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目前,xx联社已修订了不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制度,制定了授权授信、费用预算等32个新的管理办法,使信用社的内外约束得到了加强,经营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六)、从取得的效果看,实现了社会效益与信用社自身发展的双丰收。
一是信用社的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明显增强。改革期间,我们增资扩股募集新股金时,在事先没有作大面积宣传的情况下,信用社增资扩股的信息一经披露,广大农户、投资者入股十分踊跃,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募足了xx万元股金。在募股结束后,仍有投资者想通过说情、托人等方式要求入股,现在一些已入股的社员还表示当初入得太少了,希望能再增加入股金额。二是员工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改革后,员工不仅是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更是投资者,与信用社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了,自觉性也明显提高了。三是降低了信用社的管理成本。改革后,信用社的人、财、物的流动性明显增强,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重复浪费,减少了原来的多层管理费用,有效地降低了管理成本。仅“三会”会议费用支出一项,据粗略测算,改革后每年就可以节约xx万元左右。四是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自xx年3月改革到现在,全市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xx年12月末,全辖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xx万元,较年初净增xx万元,同比多增xx万元,完成省联社任务xx万元的xx%,是近四年净增额最多的年份,市场份额位居全市机构前列。全辖实现业务总收入xx万元,同比增收xx万元,增长幅度为xx%,在提足各项拨备的前提下,全辖实现盈余xx万元,同比扭亏增盈xx万元,一举甩掉了自行社分家以来连年亏损的帽子,从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未清退的老股金问题。统一法人改革后,信用社未清退的社员股金余额xx万元,原因:一是由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一时无法清退;二是部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有很深的感情,不愿意退掉老股金,又无力补足差额达到新〈章程〉规定的入股起点。加上信用社受到原〈章程〉“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规定的约束,使清退股金进退两难;三是由于老股金面广、额小,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全面清退任务。
二是国家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对盈余信用社不予补给保值储蓄贴补,兑付专项央行票据的条件对于像xx联社这样资产质量很差、不良贷款占比高的信用社过高了,不切合实际。这些都可能打击经营管理效益不好的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的积极性。
二、几点建议:
一是对于未清退的老股金,可否转为新的社员股,享受社员股东权利,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清退或补足差额转为新股金。
二是对国家出台扶持信用社的优惠政策,保值储蓄贴补无论是亏损信用社或者是盈利信用社都应该由财政补给信用社。
三是国家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特对农村信用社定向发行专项央行票据,用以置换其不良贷款和历年挂账亏损,从而增强信用社的发展后劲。但在专项央行票据兑付的条件上应不搞一刀切,应根据不良贷款占比的实际水平合理确定下降幅度。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统一法人改革后之利弊分析
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统一法人改革后之利弊分析
摘要:统一法人改革后的县级农村信用联社业务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较改制前呈现出明显的跨跃,但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改革和运行不可能一帆风顺。文章就县级联社统一法人改革后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统一法人 改革 利弊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192-02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不少地方农村信用社实行了以县(市)联社为统一法人的治理结构。初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约的治理架构。统一法人改革后的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卸掉了历史包袱,焕发出勃勃生机,业务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较改革前呈现出明显的跨跌。但由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改革和运行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就县级联社统一法人改革后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以供管理层参考和借鉴。
一、统一法人改革后取得可喜成效
经过统一法人改革,县(市)农村信用联社在业务和管理等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取得突出成效。以山西省忻州市辖区历史包袱较重的某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例,具体表现为:
1、业务发展规模稳居区域“鳌头”,资金实力进一步壮大。截至2008年9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454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6712万元,占到辖区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14%、35.26%,业务规模稳居区域“鳌头”;与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前2007年10月底相比,存款市场份额增加1.66个百分点,贷款受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市场占有份额减少0.94个百分点,业务发展稳健。资金实力进一步壮大。
2、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实行县联社统一法人核算后。整合了经营资金,提高了贷款限额,有力地支持了优质中小企业的大额贷款需求,社会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推进了增资扩股工作,资本实力稳步增强。截至2008年9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全总额达到6429万元,资本充足率达到4.37%,比改制前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3、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截至2008年9月末,全县农信社不良贷款奈额为5383万元。较改制前减少654万元,降低10.83%;占贷款总量的比重为4.61%,较改制前下降1.29个百分,最。贷款存量的优化加上贷款增量的扩大。尤其是统一法人改革后加强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减少了原先基层法人社的各种摊派和费用,经营成本明显降低,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9月末实现盈余2674万元,较改制前增加盈余834万元。
4、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三会”协调运作模式进一步确立。按照统一法人体制和“三会”制度的规范要求。“三会”协调运作的法人治理构架基本形成,“三会”中社员和企业法人的比重得到提高,个人股额度大幅提高,广泛性和群众性增加。
5、适应改革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及初步建立,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统一法人后的县级联社,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一级法人核算体制的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管理逐渐加强。县级联社对分支机构实行“授权经营,分级核算”的方式,实行以授权委托书或以授权文件的形式下达分支机构经营权限。理顺了管理层次,减少了管理环节,有利于联社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统一法人改革后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社员代表大会作用。社员代表候选人按职工、非职工自然人和企业法人的持股比例分别提名。由于受持股比例的限制,股权过于分散,股东过于弱小,导致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出现投资人无法负责的状况。况且,基层信用社的投资主体大部分是农民。农民入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缺乏行使股东权力的意识,致使作为投资者代表、最高权力机构的社员代表大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仍以忻州市某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例,从股东户数上看,法人、职工、非职工自然人占比分别为0.75%、17.19%和82.06%。其中,法人持有资格股17万元,投资股21万元;职工持有资格股48万元,投资股828万元;非职工自然人持有资格股3248万元,投资股934万元。人数众多的非职工自然人的股权分散,入股金额小:且持资格股多、投资股少,股份的稳定性差,与农村信用社利益关联度不大。导致治理结构的基础薄弱。
2、领导层来源过于狭窄。民主监督缺乏约束力。一般地,信用联社的理事长、监事长和主任、副主任全部从信用社系统产生。根据规定,理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金融工作6年以上或从事相关经济工作10年以上的从业资格(其中从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人选基本上局限在信用社范围。信用社领导人员的产生实行核准制,基本上是先由有关部门内定、后进行社员民主选举的逆程序方式产生。股东民主监督缺乏约束力,领导层经营管理行为难以对所有股东负责,难以维护广大所有者的根本利益。
3、“三会一层”及“三长”权责不够细化。其决策权与经营权界定模糊。目前农村信用社机制转轨处于磨合期,各联社虽然都建立了“三会”制度,各自权力和义务在章程和议事规则中已经明确,但都比较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处理好相互关系,确实很难把握。运行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权限界定不清、权责不够明确现象。
4、法人自主经营受到行业管理干预,基层经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根据改革制度设计目标。县(市)农村信用联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对其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具有资本控制权,而其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对其具有指导、服务、监督的功能。但由于各方对多级法人体制下治理机制的“自治”本质缺乏统一认识,现行监管规定对行业管理部门的约束制度缺失以及基层社及其社员依法维权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原因,省、市级行业管理部门对县(市)联社采取的基本上是一竿子到底的统管模式,不仅管监督,而且还统管县(市)联社的干部任免、经营计划、财务审批和工资审批,经营管理层自主经营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
5、收入分配上回归平均主义倾向。在统一法人制“统一”的过程中,收入分配上平均主义重新抬头,从信用社职工的角度来看,统一法人制以前不同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不同收入差距较大,但在统一法人制完成以后,基层信用社失去了经营自主权。分配上的差异也随之减小,部分职工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6、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在金融监管不到住、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的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披露很难充分,信息不对称,导致股东及其利益相关者难以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7、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不够彻底。实行统一法人改革后的联社再次与全体员工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有的联社还将个别部门的管理职
位拿出来进行竞聘,但仍然没有解决“进口不宽、出口不畅”的老问题,引进人才的决定权依然由上级统筹安排,竞聘也仅仅是个别联社的个别职位,尚未形成制度全面铺开,改革后的薪酬改革制度也仅仅是拉开了联社管理层与中层干部、与普通员工的差距,同级别员工中按劳、按绩分配机制与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几点建议
1、优化股权结构,发挥资本的约束作用。建立良性的增资扩股机制,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逐步调整和优化股权结构,适当提高八股起点金额和最高股金限额,弱化内部人控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条件成熟时,应大胆引进战略投资者,以规范控制权和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加强对社员的培训与指导,提高社员代表、理事和监事的参政、议政能力,增强其组织程度和活动频率,拓宽出资人维护自身权利的渠道。
2、改革高管人员聘用制度。实行一级法人后,要按现代企业制度,在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分离的前提下,对经理人员的聘用由代表大会或理事会按市场原则选聘,扩大选择范围,进行横向的、纵向的人才交流,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真正选拔出水平高、能力强、职业道德优的能代表社员利益的高管人员。
3、明确职责定位,处理好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理事长应在发展目标、经营方向、市场定位、机制塑造上多花心血;主任应按照股东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确定的目标、方向,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将总体规划分解成看得见的步骤,将远景目标细化成摸得着的计划。监事长要对理事会的决策、经营层的执行实施监督,使“三长”之间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关系,做到既不越位,也不错位,更不缺位。
4、完善县(市)联社法人治理机制。确保县(市)联社自主经营。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法人社各自的职责定位,正确处理行业管理与基层联社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规章规范行业管理部门的服务、指导和协调等职能,使其工作重点逐步向提供政策指导、智力支持、行业维权、业务培训、风险控制、合规审计和监督的方向转变。建议要及时出台《合作金融法》,为县(市)联社自主经营提供法制保障。
5、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广泛吸纳贤才,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人才队伍,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上,实行竞聘、试聘制。明确考核、考察程序,实行公示制,引入责任追究制度,严把“入口”;同时试行末住淘汰制,疏通“出口”。将职工“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打破正式工与临时工的身份界线。二是推进绩效考核改革,建立起以经营目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将经营目标的完成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干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切实落卖信息披露制度。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定期披露财务信息、风险管理、法人治理结构、重大事项等信息,特别是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准备金状况、盈亏状况、财务费用支出等关键性指标,强化外部约束机制。
责编:小青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制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制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某某区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制工作,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根据国务院15号文件和国家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关于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现就某某区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制的清产核资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清产核资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清产核资,全面查清核实某某区辖内八个农村信用社和联社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核实各项资产损失,落实债权债务。
二、清产核资的对象和时点
本次清产核资的对象是某某区八个独立核算的法人信用社及所属机构网点。
本次清产核资的清查时点统一为2003年12月31日。
三、清产核资的具体内容
(一)资产的清查
1、现金资产的清查。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业务周转金、有价单证等。在清查时要全部进行实地盘点,核对账款和账物是否相符。对实际清查日与统一规定的清产核资时点不一致的,应采取倒推账簿与款物的办法进行。
2、存放金融机构款项的清查。存放金融款项包括:存放中央银行(含准备金存款)、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及其他同业等用于清算、结算的款项。
(1)按对账单与各金融机构全面核对存放款项余额,并据此进行总分核对。对定期存款、特种存款,应根据其持有的有价单证,检查与账面额是否一致,必要时可与对方金融机构核对。
(2)对结算往来款项,按有关结算办法进行核对并对未达账款进行重点清查,查明未达账款是否正常,对不正常未达账款要查清原因与责任。
(3)对农村信用社代理基层网点缴存各种款项,要逐户进行清查核对,凡发现挪用和转移的要清理归位。
3、信贷资产的清查。信贷资产包括:各项贷款、投资、待处理抵贷资产、贴现及委托放款等。清查时不仅要核对账、簿、卡,确保余额相符,还要根据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占用形态的划分标准,进行资产质量确认。
(1)核对信贷资产各科目总账与分户账(登记簿)、分户账(登记簿)与余额管理卡、余额管理卡与借款合同及借据是否相符;要依据借款合同及借据与借款人进行逐笔清查核对;清查核对可采用对账单、催收通知书、函证等书面形式,对无法认定的资产应彻底查明原因。
(2)清查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期限、用途、科目归属是否合规;清查抵押、质押类贷款的有效合法性,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应补办手续;清查每笔贷款的质量形态及债权保障程度,对资产质量占用形态不符合标准的要进行相应的账面调整。
(3)对各种债券投资要核查其所有权及持有形式,如持有形式为实物形式的,应清查实物券的金额、种类,账实是否相符;如为代保管单形式的,则应审核其是否真实合规。对属于对外股权投资的,应核查其投资合同和投资原始凭证,确认投资的合规合法性。
(4)清查抵贷资产要核查其取得手续是否合规 合法,取得后的各项管理是否按有关规定办理,账实是否相符,有无擅自将抵债资产挪作自用。对抵债资产的变现程序和变现资金的收回应进行全面清查。
(5)对贴现及委托放款应核查其手续是否完备,业务凭证与分户账(登记簿)金额是否相符,分户账(登记簿)与贴现人的账目核对是否相符。
4、调剂资金及拆放款项的清查。调剂资金及拆放款项包括:农村信用社系统内之间的资金调剂、拆放给农村信用社系统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1)按调剂、拆放资金合同采取上门或函证的方式与对方金融机构进行详细核查确认。核对过程中有发现合同要素不全、债权不落实、违规拆借等问题的,必须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逐笔核对调剂、拆放资金分户账与总账、拆借合同是否相符,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5、固定资产的清查。固定资产的清查包括:用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购臵的固定资产、承租和接受捐赠形成的固定资产以及在建工程。
(1)采取先以账查卡(登记簿)、以卡查物,再以物对卡,以卡对账的“双向检查”的办法,对固定资产逐项逐件进行盘点核对,做到账、卡、物三者相符。凡账外固定资产均应纳入账内核算和进行清查。
(2)对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后,固定资产划分至今仍存有争议的,应在这次清产核资中按原协议督促落实。清查时产权仍不能明确的,应列出清单专项报告。
(3)对在建工程(包括未完和停、缓建工程)应核查其有关立项和审批,属包工包料的,只清查投资总额、工程进度和质量等;只包工不包材料的还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账账、账实核对。
(4)在清查中发现的盘亏、盘盈的固定资产,按规定上报审批并进行相关账户调整。
6、应收款项的清查。应收款项包括: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等。(1)对应收利息的清查应按照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与规定和人民银行总行的有关文件规定逐笔清查其核算是否正确,有无多计或少计应收利息或是否按规定分别在表内与表外核算,应收利息已成坏账的是否按规定进行坏账处理等。
(2)逐笔清查其他应收款的具体内容。列账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完备,与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核实是否一致,对长期挂账的应按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审批并及时处理。
7、其他资产的清查,其他资产包括: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1)对无形资产应逐项进行清查、核实,对已入账核算的无形资产检查计价是否正确,入账依据是否充实与符合规定。
(2)清查递延资产总分账是否相符,每期摊销金额是否符合规定,计算是否正确,待摊销递延资产加已摊销(或已在成本中列支费用)递延资产金额与原发生的费用是否相符。
(二)负债的清查
1、各项存款的清查。各项存款包括:企事业单位活期与定期存款、财政性存款、活期与定期储蓄存款等。
(1)核对存款类各科目总账与分户账(卡片账)是否相符。(2)对企事业单位活期、定期存款采用对账单方式逐户核对,凡核对不符的都必须查明原因,并按制度规定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2、借入、存入、拆入款项的清查。借入、存入、拆入款项包括:借入银行款、同业存放款项、其他金融机构调入、拆入资金等。对借入、拆入资金要逐户逐笔与对方金融机构进行详细核查确认(存入资金要发出对账单进行核对),清查借入、拆入行为的合规性和真实性以及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等。
3、应付款项的清查。应付款项包括:应付利息、应付工资、应缴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等。
(1)清查各项应付款项的核算是否正确,账务是否相符,有无违规违章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2)逐清查其他应付款项。对过渡性的资金占用要及时予以清理。对长期占用款项要查明债务性质,区别不同情况及时加以处理。
4、其他负债的清查。对除上述各项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主要清查其核算是否正确,账务是否相符。
(三)所有者权益的清查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一是清查实收资本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规定;二是清查股本金账面金额与股金明细账、社员股金证是否相符;三是要清查存款化股金的数量以及需要清退的存款化股金的数量;四是要清查1996年以后股息和红利派发账目,有无多支、少支或截留问题。五是要清查1996年以后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账务核算是否正确,计提金额是否准确。六是要清查1996年以后利润分配科目的结转(包括损益类各科目及本年利润科目)情况,利润分配或待处理亏损的账务核算是否正确,有无盈亏不实的问题。
(五)表外科目清查
表外科目的清查主要包括: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抵押及质押有价物品、逾期贷款应收利息、低值易耗品等。
1、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的清查。对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包括已发行和未发行的有价证券)的清查主要内容:一是账务记载是否准确,账实是否相符;二是是否执行了账证分管制度,购臵和领用是否进行了登记手续,临柜使用是否逐份销号。
2、抵押及质押有价物品的清查。要根据抵押、质押贷款合同记载的物品名称、数量、金额与登记簿进行核对,并实地盘点有价物品是否相符。对抵押、质押有价物品存在短缺、丢失等问题的,要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逾期贷款应收利息的清查。要结合信贷资产和表内应收利息的清查,核查账务核算是否正确,利息实际收回时是否及时销账。
4、低值易耗品的清查。核对低值易耗品账目和登记簿、盘点实物,审查三者是否一致。对清查后盘盈或盘亏的要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四、清产核资的工作重点
(一)本次清产核资的重点是对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发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清查,必要时可追溯到1999年以前。
(二)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占用形态按照贷款“一逾两呆”划分标准,准确核实和调整资产质量形态,尤其是要查清呆账贷款的真实性,并查清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落实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在查清各项资产损失情况中,重点要查清不良贷款、表内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尤其是案件资金挂账)的损失情况,以及应付未付利息备付金与实际需要支付之间的差额、固定资产的盘盈与盘亏情况。
五、清产核资的组织安排
(一)组织领导
由于这次某某区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制清产核资工作时间紧、要求高、政策性强、工作量大,**联社严格按照上级银监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要求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步骤
工作小组根据清产核资的具体内容组织安排各法人社进行清产核资,并作出清产核资结论报告。清产核资时间自2004年3月17日至2004年4月5日。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这次清产核资工作事关某某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大局,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认真安排、狠抓落实。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改制单位经营状况与成果。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工作小组要落实责任,确保真实性。
3、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清产核资工作任务的完成。
4、严肃工作纪律,对本次清产核资中虚报或瞒报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四年三月十六日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改革大事记(1951年5月~2004年8月)
来源:233网校 2012年12月12日 【233网校:教育考试门户网站】
农村信用社改革大事记(1951年5月~2004年8月)1951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信用合作会议的报告》,明确指出单独组织农村信用社,统一由银行领导,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 范围内普遍试办各种信用合作组织。195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适应人民公社化形式改进农村财政贸易管理体制 的决定》,国务院发布《关于公社信用部工作中几个问题和国营企业流通资金问题的规定》,决定将设立在人民公社的银行营业所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合并,组成公社信用部。1959年 中共中央发布 《关于加强人民公社信贷管理工作的决定》。决定把原来的信用社 从公社信用社分出,下放给行产大队,成为信用分部,由行产大队和公社信用部双重领导。196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提出信用社是农村人民的互助组织,是国家银行的助手,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197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提出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 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1979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党组 《关于建议修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中有关信用社问题的报告》,同意将农村信用社更改为“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农 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办理农村各项金融业务,执行国家金融部门的职能任务”。1980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讨论银行工作时指出:“把信用社下放给公社办不好,搞 成'官办'的也不对,这都不是把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信用社应该在银行的领导 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要办的灵活一些,不应受银行一套规定约束,要起民间借 贷的作用。如果把农村信用社搞活了,供销社搞活了,农业责任制搞活了,三者一配套,社 员的家庭副业也就搞活了,这将大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 国务院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国发〔1984〕 105号)文件指出: “要通过改革,恢复和加强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充分发 挥民间借贷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注意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农业银行要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不宜改变信 用
贷。可以跨地区开展存贷业务。信用社之间、信用社与各专业银行之间可以发生横向业务联系。存放利率允许参照银行所定基准利率上下浮动,有的可以接近市场利率。信用社必须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并接受农业银行领导。”
198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发〔1986〕1号)文件指出:“农村建设资金,除国家增加农业投资外,主要靠农村自身的积累。提倡各地合作经济组织从当年收入中适当提取公共积累,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鼓励群众投资兴建各种生产设施。人民银行、农业银行要制定不同区域和产业的信贷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改造。中央去年一号文件对信用社规定的各项政策和国务院有关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各项规定,应逐项落实。不得向信用社下达指令性转存款指标,保证信用社多存多贷。积极发展农村各项保险事业。”
1987年 中共中央《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发〔1987〕5号)文件指出:“信用合作社必须改革官办的积弊。信用社在遵守国家金融法规的前提下,民主管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国家银行及各级政府均不得干预其资金营运的自主权。信用社交纳准备金比例降到与专业银行一致;存贷款利率可以比照国家的基准利率,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适当浮动;业务范围可以与其他基层金融组织适当交叉。县联社的体制改革,应在保证基层信用社合作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多样试点。农业银行和其他专业银行在互等互利基础上,为信用社提供服务和相互代办委托业务。”
1993年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文件指出:“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根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要制定《农村合作银行条例》,并先将农村信用社联社从中国农业银行中独立出来,办成基层信用社的联合组织。农村合作银行目前只在县(含县)一下地区组建。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按《农村合作银行条例》向农村合作银行参股,但不能改变农村合作银行的集体合作金融性质。”
1996年8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成立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确定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改革的步骤是: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原则加以规范。
1997年2月 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姜春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就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改革、人民银行加强监管、组建行业自律组织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1997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国办发〔1997〕20号),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合作金融组织,按合作制原则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完善和加强县联社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增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专门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
1998年11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整顿规
范管理工作意见》(国办发〔1998〕145号),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按合作制进行规范改造,中国人民银行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组建农村信用社县以上行业自律组织,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功能。
1999年4月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根据需要,逐步组建地(市)联社,承担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在全国各省建立信用合作协会,主要职能是对信用社提供联络、指导、协调、咨询、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2000年7月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人民银行和江苏省政府在江苏全省进行了信用社改革试点。在明晰产权、完善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全省信用社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在常熟、江阴、张家港三个县级市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县(市)联社入股基础上,组建了江苏省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