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盟城乡就业

时间:2019-05-15 16: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盟城乡就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盟城乡就业》。

第一篇:全盟城乡就业

全盟城乡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人才储备、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就业见习等12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建立和完善促进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企业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10月底,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的高校毕业生339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0.94%。二是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602万元。目前,共兑现社会保险补贴3800万元、培训补贴1250万元、岗位补贴247万元、职介补贴104万元。鼓励驻锡企业招用锡盟籍员工,草拟了《驻锡规模以上企业就业安置实施意见(讨论稿)》。三是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08个,达到创建标准的90个,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的73个;在农村牧区,开展农牧民转移就业示范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创建评比活动,101个嘎查(村)达到自治区创建目标。开展了“两项资源”普查工作,建立了用工单位信息数据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用工联系制度,实名制录入19425条。四是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实施了十项“千人培训工程”,共培训12571人。不断加强就业实襄基地建

设,支持其发送实训条件。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和“一乡一品”培训转移品牌,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五是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工程”。共培训各类人员2342人,1952人实现创业,直接或间接带动8000人实现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比达到1:4.1。完善并落实“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后续服务”工作模式,增加了中小型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园区或孵化基地,努力将项目转化为经营实体。目前,共为2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和2762户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1.2万多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1—10月我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运行情况

1——10月,我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539.6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8.62%。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霰79.54亿元,同比增长20.93%。产值单耗0.9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加0.05吨,同比增长6.37%。

一、轻、重工业产值能耗情况

1——10月我盟轻、重工业产值能耗情况。其中轻工业产值单耗0.0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8.62%;重工业产值单耗1.10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5.41%。

二、七大行业为耗能主体

我盟综合能源消耗量主要集中在电力势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七大行业,1——10月能源消耗量合计522.81万吨标地,同比增长28.6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用能的96.87%。

三、三旗市能耗占全部能耗总量的85.66%

1——10月,我盟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主要集中在正蓝旗(251.33万吨标准煤、产值单耗5.25吨标准煤/万元)、锡林浩特市(104.88万吨标准煤、产值单耗0.76吨

标准煤/万元)和西乌旗(106.11万吨标准煤、产值单耗1.31吨标准煤/万元),三旗市合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85.66%。

四、各项能源转换效率指标情况

1——10月,我盟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42.11%,同比增长2.0%;其中:火力必电加工转换效率为38.86%,同比增长1.37%;供热加工转换效率为62.69%,同比增长9.48%;热电联产加工转换效率为40.78%,同比下降0.12%。

五、高耗能行业产值单耗同比增长9.84%

1——10月,我盟主要高耗能行业能耗出现“双增长”。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业六大行业共消耗496.11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7.92%;万元产值能耗2.40吨标煤,同比增长9.85%。其中受新增高耗能火电企业所影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消耗达435.53万吨标煤,同比增长30.6%,万元产值单耗4.23吨标煤,同比增长7.52%。

第二篇:2009年城乡就业工作小结

2009年城乡就业工作小结

按照省市的统一工作要求,以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为主线总揽工作全局,进一步推进民生工作向务实方向迈进。截至到10月份为止, 各项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50人,完成目标任务101%;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403人,完成目标任务92%;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789人,完成目标任务99%;扶持创业人数30人,完成目标任务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95834人,完成目标任务103%;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为100%。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一湖四水”上岸定居渔民家庭就业援助情况

至10月份为止累计实现就业的上岸定居渔民家庭为285户,470人。结合当前市场需求较大、收入较稳定的职业,举办了两期“一湖四水”上岸定居渔民技能扶贫培训班,培训专业设为电子产品维修,培训人员为128人。通过培训共有116人实现就业。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

至10月份为止累计返乡农民工共71423人。通过“春风送岗位”、劳务输出、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措施,重新外出就业66410人,其中省内就业为18596人,省外就业为47814人;自主创业为367人。

二、工作措施

突出重点,落实“三抓”

1、抓就业培训。一是整合资源抓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邀请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培训,与安化立信超市、富华茶厂等多家企业达成培训就业合作协议,提高培训合格人员就业率;二是健全机制抓培训。针对当前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实际,采取“四统一三结合一分离”的培训机制(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核;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培训与考核分离),大力强化培训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三是瞄准市场抓培训。通过安化县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办事处等机构了解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针对市场需求较大、收入较稳定的行业为培训项目,为县内外用工单位“订单”培训城乡劳动力。

2、抓劳务收集。全力做好县内外岗位收集开发工作,为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岗位保障。一是健全劳动力市场。目前,已完成县本级及23个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实现了市、县、乡镇之间劳务信息及时、准确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将劳动用工信息和就业政策传送到村(社区)、组,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二是拓展转移就业空间。我县常年坚持县内企业用工调查和岗位收集,引导和鼓励企业使用本地劳动力,为城乡劳动力“找岗”。三是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加强省外劳务合作,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人力资源交流工作站收集就业信息,为城乡劳动力“搜岗”。

3、抓服务保障。加强政策宣传。以推进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为突破口,通过在安化电视台开设专栏,举行“春风送岗位”等大型集中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政策咨询、法规宣传活动。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向村级延伸。二是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服务。在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台帐资料;更多收集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多渠道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加深入,确保困难对象稳定就业。

安化县就业服务中心城乡就业股

2009-11-13

第三篇:统筹城乡就业,打造富民产业

统筹转移就业 打造富民产业

武威市就业服务局(劳务办)

地处石羊河流域核心区域的武威市,是甘肃省的农业大市和河西走廊第一人口大市。全市总人口194.2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6.16万人,城镇人口58.08万人;总劳动力120.18万人,城乡富余劳动力37.47万人。近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立足农业人口富余、工业经济薄弱和“三产”吸纳能力有限的就业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劳务大省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把加快劳务输转步伐,推动劳务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作为促进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富民强市进程的重大战略措施,不断强化政策支持,着力推动转移培训,大力开拓劳务基地,努力改进服务手段,在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规划、靠实工作责任、优化服务环境上狠下功夫,基本建成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十五”期间,累计输出城乡劳动力10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1.56亿元,使全市劳务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致力民生之本 振兴输转大计

——坚持政府推动,强化组织领导。做好劳务工作,发展劳务经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动员和依靠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向前推进。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发展抓项目的精神抓劳务输转,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要求,把劳务工作摆上全市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市最大的民生项目和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深入实际调研劳务,外出考察必谈劳务,亲自撰文宣传劳务,相关会议强调劳务,在全市营造出了人人关心劳务、个个支持劳务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县区均成立了劳务输转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就业工作和农民工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成了党委统领、政府抓总、劳务牵头、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机制。特别是结合乡镇职能转变,市上明确提出了“在乡镇抓项目就是抓劳务”的目标定位,使乡镇党委、政府明确了职责,转移了重心,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工作,促进了乡镇劳务的健康发展。

——坚持市场拉动,大兴劳务产业。在坚持政府主导发展

劳务经济的同时,我市更加注重劳务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研究出台了扶持劳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培育和壮大了一批经营灵活、运作规范、遵纪守法的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联系市场紧密,信息渠道广泛,组织灵活高效的有组织输转优势,使市场配置劳务要素的活力得以竞相迸发。正是依靠这些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集成的中坚力量,连起了千家万户与全国就业市场的沟通桥梁,壮大了劳务经济规模,提高了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延伸了劳务产业链条,促进了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拓宽了市场化发展劳务经济的路子。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引导和支持劳务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同时,狠抓市场监管,定期开展治理整顿,严厉查处和打击黑中介,维护了市场秩序,促进了市场的健康成长。

——理顺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就业。针对我市劳务工作职能与就业服务职能分立的弊端,市委、市政府在组织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劳务管理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进行了全面整合。通过整合,进一步明确了职责,理顺了体制,增强了合力,实现了城乡就业的统筹管理,消除了统筹发展城乡就业的体制性障碍。目前,除天祝县外,我市市本级及三县区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职能、机构整合工作均已顺利完成,基本构建起了全市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我市就业服务管理事业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基础服务体系建

设全面加强,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初步实现了机构、人员、场地和经费、制度、工作的“六到位”。目前,全市已建立就业工作服务机构123个,其中市级1个,县区4个,乡镇(街道)118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433名,基本形成了三级联动的管理服务工作机制。

——严格目标考核,完善落实机制。按照落实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22345”工程目标任务的要求,我市把劳务工作全面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市委办公室专门出台了考核办法,进一步靠实了工作责任,健全了奖惩激励机制。市县区政府逐级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签订到村,落实到人,狠抓落实,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凉州区建立起了完备的劳务工作督查、考核、奖罚、通报制度。古浪县提高了劳务工作在政府责任书中的考核分值比重,并安排专项资金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和部门给予奖励,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做好劳务工作的责任性和积极性。

——坚持规划先行,谋求科学发展。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用规划来引领、指导和推动劳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劳务工作放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去谋划,去部署,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全市劳动力资源变化趋势和全国就业市场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市劳务发展规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并将劳务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

规划。根据规划,市县区将目标任务分细化落实,稳步推进,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定期有通报,年末有考核,保证了劳务工作的科学有序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推动目标落实。为了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劳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先后出台了《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转工作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和《中共武威市委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劳务健康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使劳务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得到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逐步建立起了促进劳务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劳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资源资金,力求最大效益。针对涉及劳务工作的扶持资金量小且管理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势的实际,市县区政府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组织优势,走出了整合申报项目、对口争取资金、资金捆绑使用的新路子,将分散在农口、扶贫、财政、建设、工会、妇联等各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起来统筹使用,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资金,减少了资源的重复浪费,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如市妇联申报组织实施的中英大龄女童就业培训项目,就采取了由市妇联负责落实培训资金,市劳动

就业培训中心承担具体培训任务的联合办学、委托培养方式,既充分利用了中心的培训资源,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又利用项目资金改善了培训中心的办学条件,实现了三方的互利共赢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坚持市场导向,做大转移培训。我市各级劳务部门紧紧立足输出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知识型、技能型人员所占比重较小,市场应对能力较差的劣势,努力克服“重输出、轻培训,为输出而输出”的短视行为,牢牢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培训这个重点,按照“先培后输,输培并举”的原则,坚持“两手抓、两不误”,把劳务输转和就业培训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作为促进劳务输转的重要措施,把注重劳动力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适应市场需求作为培训工作的根本目标,按照“适度扩大规模、重在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加大培训资金、资源投入、整合力度,加快建设“双师型”职教队伍,采取政府资助、企业订单、部门协作等方式,着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全市现有大中专职业教育院校26所,每年可输送各类技能专才3000人左右;建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54所,年输送各类技术人员约20000人次。

针对输出人员普遍存在的吃苦精神欠缺,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愿受厂方纪律约束,个人本位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

题,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在抓好技能培训的同时,把培训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培训重点之一,着重加强适应性训练,使培训人员和职教培训机构的市场应对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积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在继续做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全省率先开办了技工学校,实现了由过去单一的短期培训向以规范的学制教育为主的转型。争取国债资金56万元,对原有的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争取省厅划拨电动缝纫机30台和价值17.5万元的多媒体电教系统一套,提升了培训手段,优化了培训环境。中心还努力创新培训方式,前移培训阵地,开办乡村流动课堂,送培训到农家院落,送服务于生产生活,传技能于农民群众。借助于这些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使群众真切地感受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对他们转变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调动了他们参加技能培训进而转移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恪守人本宗旨,优化服务体系。全市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进一步加强了业务能力建设,把自身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提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日常业务培训,规范服务标准,严格流程控制,努力提高办公的自动化应用程度,基本形成了流程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灵活的管理体系,做到了

用高素质促进高效能,用高效能促进快发展,职业介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县区公共职介机构已真正成为县域劳务输出的主渠道。同时,为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巩固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各县区职介机构还注重加强劳动力市场预测和人力资源储备,积极拓展劳务派遣业务。市中心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均等化的就业服务。顺应当前铁路系统劳务派遣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巩固扩大新疆铁路系统这一老牌基地,在哈密、库尔勒等地申请设立劳务派遣分支机构,积极参加乌铁系统劳务派遣机构准入招标,成为我省唯一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就业服务机构。

——他乡据点筑巢,遍引孔雀纷飞。“十五”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劳务基地开拓力度。各县区劳务部门把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作为拓展劳务输出领域、提高输出质量的关键环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县区劳务部门负责同志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各类经济展会,积极与用工量大、信誉度好的省区市和用工单位加强联系,增进沟通,在巩固已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东南沿海地区就业市场,努力开辟中高端劳务基地。目前,全市共建成劳务基地753个,其中百人以上劳务基地55个,设立劳务联络处26个,派驻市外办事机构6个,武威劳务已遍及全国28个省区市,输往市域外的劳动力已占到总输出量的75.2%。

坚持锐意创新 做强劳务产业

伴随“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用水需求迅速扩大,由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土地沙化日益严重,流域生态严重失衡,人多水少的矛盾日渐尖锐,节水、压田迫在眉睫,加快实施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治理举措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比较优势,妥善解决好城乡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显化和开发劳动力这一市场要素体系中“活的要素”的功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已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武威劳务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2006年,全市完成劳务输转43.1万人次,同比增长39.48%;其中,有组织输出15.13万人次,同比增长51.3%。全市实现劳务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37.9%;务工人员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225元,占到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51元的31.4%。2007年,各县区劳务部门紧紧抓住石羊河流域关井压田工作全面铺开后富余劳动力增长的的时机,不断改进转移就业综合服务水平,全市劳务输转步伐进一步加快,已进入我

市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上半年,全市完成劳务输转37.36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占全年任务的84.9%;其中组织输出13.8万人次,同比增长 13.1%;实现劳务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31.99%。劳务输转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和农民增加直接收入的主渠道。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贯穿全市发展的主线,在全面总结“十五”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将劳务工作摆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了“管理主导,服务为本”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快了劳务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力度,为推动全市劳务工作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力求以质取胜,推动品牌就业。随着劳务工作实践的日渐深入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市各级劳务部门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力商品意识,对输转质量的控制提升和劳务品牌的培育打造日益重视,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思路,积极发挥本地输出比较优势,推行差异性输出,加大了对品牌的挖掘、筛选和培育力度,努力打造县域劳务主打品牌。借助多种形式,加大品牌宣传,加强品牌包装,维护品牌声誉,着手申请注册商标,积极引导品牌联动,借助品牌的良好声誉和经营之道带动区域、行业劳务输出质量的提高,实

现由一般输出到特色输出的重大转变,推动一地一品,一技一品格局的发展和形成。

——构建信息平台,促进供求互通。做好劳务工作,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平台。做好以户单位的劳动力资源库建设,摸清工作底数,既十分必要也很紧迫。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劳务部门十分重视这一基础性工作,对适龄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实践经历、技能水平和求职意向等情况逐户逐人实地登记,建立台账,适时更新,动态管理,为做好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基本达到了“组有表,村设帐,乡建库”的目标。

县域基层劳动力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按照“小步快走”的思路,以方便群众为准则,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成功开通市级就业服务网站、实现市县(区)两级劳务信息联网的基础上,着手启动了劳动力信息网络向农村基层的延伸服务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劳务信息的收集、发布成本,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逐步实现了劳务信息在农村地区的全覆盖,使广大群众就地就近就可得到优质丰富的信息服务,为实现全市就业信息市县乡(街道)三级联网创造了有利条件。

——鼓励返乡创业,推动就地转移。通过转移就业,广大输出人员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技能,学到了管理经验,还积累了部分创业资金,可以说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一批输出人员利用积累的资金和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通过外出务工成为企业家的已达500多人,创办成规模的企业240多户,吸纳数万劳动力实现就业,成为扩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又一重要途径,劳务输出-积累资金-返乡创业-就地转移的劳务产业链条日渐成型。

——围绕增收核心,优化输出结构。发展劳务经济,根本的目的在于增加群众直接现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推动生产发展。基于此,近两年来,我市劳务部门通过内强输转能力,外联高端市场,积极抢占中高端劳务市场的制高点,在提高输出人员的知识型、技能型含量上狠下功夫,逐步扭转了输出结构失衡的局面,优化了输出结构,进而增强了组织输出的吸引力,组织输转比例逐年攀升,有力促进了全市劳务输出的跨越式发展,直接推动了劳务收入的大幅增长。

尽管我市城乡就业工作特别是转移就业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就业服务工作的实际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推动我市城乡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2012年全市城乡就业形势分析

2012年全市城乡就业形势分析

一、全市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全市常住人口总数4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9万人(41%),农村牧区人口259万人(59%);全市城乡法定劳动年龄(即男:16-60岁,女:16-55岁)人口总数约为315万人,城乡劳动力总数291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90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201万人。在校大学生1.7万人,在校中学生22万人(含职业高中和中专5.6万人,普通高中16.4万人),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已退休的约为1.17万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5万人。

二、城乡从业人员状况:全市城乡从业人员总数为253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58%,占劳动力总数的87%。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3万人,占城镇常住人口总数的35%,占城镇劳动力总数的70%;农村牧区从业人员189万人(农业从业人员118万人,转移就业71万人),占农村牧区人口总数73%。

三、城镇就业状况:

1、城镇63万人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33万人,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6万人,进行登记并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的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就业分别为3.6万人和0.45万人。

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3万人,包括本新增加的登记人员2.7万人,其中两后生1.5万人,高校毕业生0.4万人,失地农民0.18万人,从农村牧区转入城镇的法定劳动年龄人数0.23万人,复转军人0.1万人,就业转失业0.3万人;以及去年结存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6万人。

四、城镇安置能力:全市城镇全年可提供就业岗位2.7万个,其中城镇单位(企业吸纳、机关单位录用及大学生基层服务计划等)提供0.9万个,私营个体提供0.8万个,灵活就业及公益性岗位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缺口约在2.6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99%左右。

五、农村牧区劳动力状况:全市农村牧区201万劳动力中,有剩余劳动力74万左右。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有32万人,占剩余劳动力总数的43%;从文化结构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9万人,占总数的26%,初中文化程度的35万人,占总数的47%,高中文化程度的16万人,占总数的2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万人,占总数的5%;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80后新生代有24万人,占总数的32%,31-45岁之间的33万人,占总人数的44%,46岁以上18万人,占总数24%。

六、转移就业状况:全年计划实现转移就业71万人,占剩余劳动力的96%。其中新生代农民工23万人,占转移总数的32%;转移就业半年以上的将达到53万人,占转移就业总数的75%;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1万人,占转移就业总数的44%,外出就业40万人,占转移就业总数的56%。全市全年培训农民工27.5万人,其中计划使用再就业资金技能培训2万人,使用地方财政及其他专项资金技能培训4万人左右。全年计划实现劳务收入71个亿,使全市农牧民人均劳务收入实现2741元,占全市农牧民今年计划实现人均收入7060的38.8%。

第五篇:统筹城乡就业新春朗诵词

文章标题:统筹城乡就业新春朗诵词

统筹城乡就业新年朗诵词

甲:爆竹更岁送走喜讯,乙:金猪闹春迎舞新歌;

甲:春回大地**山水风光好,乙:日暖神州劳动就业展新貌。

甲:我们送走了金色的十月,送走了亚运会上夺目的光彩,送走了统筹城乡就业的丰硕成果。

乙:我们迎来了2007年的新春佳节,劳动就业工作更加满园春色、繁花似锦。

甲:过去的一年,我们劳动就业部门求真务实抓就业,统筹城乡谋发展。

乙:我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基层、为百姓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努力不懈做好事。

合:我们“三个代表”勤实践,扎实工作争先进,劳动就业如春天,事业繁荣谱新篇。

甲:2006年,我们坚持“炼就公仆心、服务老百姓”,自始至终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

乙:促进就业不松懈,统筹城乡严对待,富民强区多作为,谋求发展快步迈。

甲:2006年,我们坚持为民办实事,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全覆盖。

乙:这就标志着我们为广大的城乡居民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更加优质。

合:人力市场建起来,个个乡镇有“平台”,全面实现“镇镇通”,为民办事便捷快。

甲: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强势推进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发展。

乙:过去的一年,我们为各类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16000多个,举办城乡就业专场招聘会21场。

甲: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400多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3000多人。

乙:净增就业人数3800多人,帮扶弱势群体再就业300多名。

甲:上一年,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为城、乡人员的就业与再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乙: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达6500多人次,城镇劳动者培训达3000多人次。

合:2006年,我们振奋精神快出击,城乡就业尽全力,立足本职求实干,大展宏图创佳绩。

甲:一元复始,春意盎然。

乙:劳动就业,阳光明媚。

甲:春色满神州新区崛起,乙:紫气贯中华劳动就业腾飞。

甲:2006年,我们**的劳动就业工作象春天的花朵,秋天的硕果,可喜可贺!

乙: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2007年,我们要再接再厉,标新立异,努力将劳动就业工作搞得更好。

甲:喜鹊闹春万事吉祥;

乙:金猪贺岁举国呈祥。

甲:春崔**百花争艳,乙:劳动就业前程似锦。

甲:春风吹拂**山河大地,乙:春意披开劳动就业美景。

甲:扬鞭崔马奔征程,壮志凌云迎新春。

乙: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扬长避短谋发展,开拓进取换新颜。

甲:我们要提高“政治、文化、业务”三个素质,树立“目标、动作、收获”三个意识;

乙:我们要倡导“三种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敢于拼搏的精神,务求实效乐于奉献的精神。

合:我们的决心是:推进就业斗志豪,统筹城乡服务好,完成任务不动摇,奋力拼搏攀新高!

《统筹城乡就业新春朗诵词》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统筹城乡就业新春朗诵词。

下载全盟城乡就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盟城乡就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青团区委2010年城乡就业工作总结★

    共青团**区委2010年城乡就业工作总结按照《**区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0年城乡就业工作目标考核的通知》(碚城乡就办[2010]2号)文件精神,现将共青团**区委2010年......

    统筹城乡就业 改善农民工状况

    统筹城乡就业改善农民工状况 为改善农民工就业状况,中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但目前农民工就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工资偏低,......

    人保局城乡就业试点工作通知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按照省、市有关开展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近年来开展试点工作的实际,现就做好2012年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

    致全盟白衣战士的慰问信

    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你们辛苦了!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争中你们不畏牺牲不辱使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你们的紧要关头,你们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以高尚的品......

    全盟组织工作会议的通知

    关于召开组织工作会议的通知**************:***定于2011年3月1日(星期二)在***召开全盟组织工作会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内容贯彻落实全国、全区组织部长会议和***经......

    在全盟卫生工作会议讲话

    文章标题:在全盟卫生工作会议讲话同志们:盟委扩大会议刚刚闭幕,盟行署即决定召开这次全盟卫生工作会议,这不仅对及早安排落实卫生目标责任和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深入贯彻......

    全盟幼儿教育现场会晚宴致辞

    全盟幼儿教育现场会晚宴致辞 2010年9月27日 尊敬的陈洁盟长、各位教育战线的同仁们、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九月的阿尔山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欣喜地迎来......

    南浔区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南浔区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