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东片教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情况(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16: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原县东片教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原县东片教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情况》。

第一篇:三原县东片教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情况

三原基督教会简史及东片教区改革开放以

来的发展情况

2011年8月21-8月28日,为立项的国创项目“1980到2010年基督教在陕西关中农村迅速发展的原因考察以咸阳市三原县乡村为例”而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进行考察,通过实地走访东片教区8个乡村,调查如下:

一、三原基督教会简史

三原教会系基督教新教在陕西的发祥地之一。清同治十二年前后,渭北平原因连年旱灾,变的田园荒芜,人烟稀少;千里沃野,无人耕种。此时,原籍山东青州府的焦云龙在三原任县令,见此情景便致信青州,招其乡人移民陕西,开始开荒种地。焦云龙的号召立即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响应,很快便有不少山东人来陕居住。移民队伍中有不少已经信仰福音的信徒,他们在三原阎家滩(今荣和村)、大程一带(今福音村、太和村)定居。由此,基督教的信仰被传入三原。这群信徒中虽然不乏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士,但由于缺乏教牧人员,教会很难发展。为此,这些信徒致函山东青州教会,力邀教牧人员来陕西主持教务,牧养信徒。当时,在山西太原传教的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945-1919)闻此消息,遂派遣传教士邵涤源(A.G.Shorrock)、敦崇礼(Moir Duncan)、莫安仁(Evan Morgan)等于1890至1895年间先后来到三原。先有基督徒,后有传教士,这是三原基督教会的一个显著特点。邵、敦二人来到三原后,先在三原福音村建立了教堂,1915年在三原东关兴建了“救世堂”(现三原基督教堂)。英国浸礼会在陕西的传教工作初具规模后在西安设立了差会办事处,下设渭南和渭北两个公会,“救世堂”成为渭北公会会址。1933年英国浸礼会参加了倡导“本色教会”,主张教会合一的中华基督教会,并成立了中华基督教会陕西大会。陕西大会下设西京、渭北、陕北三个区会,“救世堂”成为渭北区会的会址。渭北区会共有13个堂会,89处支会,信徒3000余人,分布三原、泾阳、高陵、临潼、富平、耀县、铜川等7个县市。三原县境内有上马、荣和、安乐、福音、城关等5个堂会,20多处支会,信徒千余人。三原 基督教1891年在福音村创办崇真、美丽男女两书院,后合并为崇美中学。1915年在油房道开办义徒学校,后改为崇德小学。1911年在南郊购地建房,创办英华医院;1947年在油房道设广仁医院三原分院。1931年华洋赈济会委托教会牧师孙香圃与美国水利专家布克同当时省政府和水利专家李仪祉合作,开发泾惠渠。抗日战争期间,本县许多爱国信徒,组成战地服务团为抗战伤员医疗、护理。

建国后,1950年4月,三原县基督教教牧人员和信徒响应“三自革新”爱国运动,展开了同英差会的斗争。经过十多次谈判,1951年2月12日接收了英浸礼会的房地产权。根据中华基督教会陕西省监理事会的决定,于同年5月16日停止了英差会留驻本县的德尔夫妇的工作。所有教务工作和文教卫生工作,全交中国教会人员管理。1958年,三原基督教会根据“三自”原则,组织全体教牧人员和少数教徒开办了三原炼乳厂。1965年2月,宗教界开展社会主义教育

运动,各教区均派有工作组。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违背宗教政策,所有教牧人员都成为被斗争对象。把正常的传教说成反革命宣传;以“反革命”罪将12名教牧人员判刑劳改,三原基督教的公开活动因而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所有被判刑劳改的教牧人员平反,恢复名誉和原有神职,三原县的宗教活动遂逐渐正常。油房道基督教堂、各教区教堂房产均先后交还教会。1983年,三原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三原县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分别成立。至1990年,全县共有聚会堂点30余处,其中教堂9处;信徒1853人,教友500余人,有牧师1人,长老8人。

附:三原县东关油坊道基督教堂简介

陕西省三原县东关油坊道基督教堂,中西合璧,气势恢弘,系陕西境内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亦是最为著名的教堂之一。该堂原名“救世堂”,始建于1915年,曾是原英国浸礼会(Baptist Church,the England)渭北公会和中华基督教会(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渭北区会的所在地。1988年创办陕西圣经学校时,将校址设立于此,直到1998年迁址西安。三原东关教堂是以砖混为基础的土木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288平方米,最大跨度约12米,可容纳500余人同时做礼拜。该堂在建筑上既有西方教堂的特点,又有中国建筑的模式,两种特色完美结合,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教堂的整体布局是“T”字形,木质的大梁刚劲有力,青色的瓦顶极为壮观。墙体的外部是青砖,内部则是泥坯,两侧的窗户均是西式教堂的样子,地面用磨制的石板铺成。教堂的堂面,正中是硕大的西式圆拱窗,窗的顶端为雕花的匾额造型,上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基督教堂”,两侧螭龙迎匾,其样式与“景教碑”极为相似。教堂的顶尖,重檐层叠的檐脊上,高耸着格外醒目的红色十字架。两侧是对称的钟楼,顶端是中国传统的飞檐硫瓦形式,檐上有祥兽,檐下有风铃。钟楼的上层悬挂着从英国运来的铜钟,据说当年的钟声可以传到方圆20多里,可惜今天已不复存在。钟楼的底层,是教堂的入口,形成两个拱门,拱门上面各雕有展开的皮卷式的浮雕,左边书“因信称义”,右边书“赖恩得救”。

二、东片教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情况

项目组利用假期时间对三原县东片教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到了大量的信息。三原县东片教区大致位于三原县的东部,北临富平,东临阎良,南临高陵。107省道城镇快速环线(关中环线)、106省道以及210国道穿过东片教区。三原县东片教,包括徐木、大程、独李三个乡(镇)。福音村教会是东片教区最早的教会,后基督教传播到相邻的太和村。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三原东片教区无论是在堂点数量上,还是在信徒人数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东片教区现下辖九个教会,分别是徐木乡福音村教会、徐木乡桃沟村教会、大程镇太和村教会、大程镇西王堡教会、大程镇金尧村教会、大程镇西张村教会、独李镇刘官魏教会、独李镇赵渠流教会、独李镇贺段教会(聚会点)。除了福音村教会、太和村教会系改革开放之前就存在的老教会之外,其他的七个教会均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建立起来的。除了堂点数量的增长,东片教区的信徒数量较改革开放之前也出现了一定的增长,由于基层教会缺少相关统计资料,项目组无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东片教区的信徒人数做出准确的统计。但是从堂点数量的增长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东片教区确实是有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东片教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了东片教区存在的一些问题。

(1)老龄化现象突出。项目组在实地调查中,遇到的信徒大多为老年信徒。根据项目组回收的调查问卷的统计,东片教区60岁以上的信徒达到80%以上,70岁以上的更是占到一半,入教早于1980年的老信徒也有50%以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老龄化是目前基督教在中国农村地区面临的最大阻碍,老信徒们相继离世,中青年信徒的数量相对较少(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老信徒遭受政治迫害,年轻一代对宗教信仰持反对态度)。越来越多的年轻信徒选择外出打工,这也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地区信徒的年龄差异,一些教堂的新老交接工作都无法完成。

(2)女性化时代到来。三原县东片教区下辖的九个教会,其中七个教会负责人均为中老年女性,且多出自新兴教区,在与她们的交谈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妇女已成为农村地区基督教传播的主力军。仔细观察去教堂礼拜的信徒,十有八九都是女性,他们逐渐取代了男性在教会事务中的作用。项目组询问了当地的男信徒,在他们眼中,去不去教堂礼拜并不重要,他们通常只参加重大节日时的聚会。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擅长与人交际,在农村地区,许多信徒家庭也要处理棘手的婆媳问题和夫妻关系,而女性负责人在这些方面能够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但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对地方教会的发展则是弊大于利。

(3)教牧力量薄弱。三原县东片教区下辖的九个教会都无驻堂牧师,牧养工作主要是靠基层传道员和基层教会的负责人完成的。教牧力量的薄弱限制了基层教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县城关教会组织了不少假期培训班,以提高基层传道员和负责人的神学修养。但在具体调查过程中,项目组发现牧师、长老和传道员间的传道水平参差不齐。县城关教堂的两位牧师可谓是精英式的神职人员。他们的讲道契合农民的日常生活,多讲述农民喜闻乐见之事,又让信徒感受到耶稣的爱,起到了传播福音的积极作用。但相比两位牧师,其余神职人员的传道水平则逊色不少,不利于农村地区教牧工作的开展。

(4)经费不足,财务管理混乱。各堂点的经费多为信徒奉献与各地兄弟姊妹资助,县两会也会给予一定拨款,但极其有限。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尚不用愁,但在条件较差的地区(如塬上的桃沟村),建一座教堂困难重重。教会自身经济实力不足,没有固定的财政收入,信徒奉献数目有限,目前仍有不少教会负债在外。此外,各教会的财务多由教会负责人代为管理,财务制度不甚健全,账目不平衡的事情时有发生,教会人士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财务管理观念。

第二篇: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发展

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1978-2010年)

1978-1983年

政策目标:修改十年规划指标,调整、改革、整顿;

政策内容:允许私人建房,城市居民可以自购自建。开始住房制度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下放管理权; 1984年

政策目标:发展房地产业;

政策内容:发布城建综合开发暂行办法,推行商品化试点; 1985-1987年

政策目标:防止盲目发展商品住宅;

政策内容:加强商品房住宅计划管理,公有住房补贴出售; 1988年

政策目标:扩大房地产业发展,实现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修改《宪法》,允许土地批租;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 1989年

政策目标: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

政策内容: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通知》,规范市场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压缩固定资产规模,紧缩银根; 1990年

政策目标:加强治理整顿;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治理整顿,大规模清理在建项目;颁布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通知;紧缩银根;发布《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1年

政策目标:规范产地产业发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治理整顿;房地产市场建设全面起步;房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1992年

政策目标:加快房地产业发展;

政策内容:引进外资;宣布“治理整顿”结束;房地产价格;扩大市场调控范围;下放权力;发放开发消费贷款; 1993年

政策目标:理顺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政策内容:开始进行宏观调整;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规范市场行为,调节房地产经营收益。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房地产开发经营机构全面检查的通知》; 1994年

政策目标: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发布《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进入调控、消化、稳定的发展阶段;开展房地产开发经营机构全面检查;整顿金融秩序; 1995年

政策目标:规范房地产市场;

政策内容: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颁布《房地产管理法》、《增值税法》;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实施安居工程; 1996年

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租金改革和公有住房出售有了新的进展;政策性贷款制度开始建立;安居工程顺利推进; 1997年

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998年

政策目标: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政策内容:发布《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从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房地产开发资金结构得到调整;

1999年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启动住房消费,深化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鼓励个人换购住房,免个人所得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政策;启动房地产市场,免征产易营业税,契税减半;

2001年

刺激消费 繁荣房地产市场——4月19日,关于对消化空置商品房有关税费政策的通知:为消化积压空置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消化空置商品房有关税费政策的通知》规定:....................2002年

土地使用权转让规定,规范土地市场.——2002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文件叫停了已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要求从7月1日起,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进行公开交易。

此前,北京市近90%的土地是通过协议方式转让的,11号令的颁布,被业界称为“新一轮土地革命”的开始。土地市场开始了从划拨、协议“暗箱操作”走向招拍挂“阳光操作”的“乾坤大挪移”。

2003年 2003年4月

121号文件拉响宏观调控警报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支持转为警惕。2003年8月

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件),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对于高档、大户型商品住房以及高档写字楼、商业性用房积压较多的地区,要控制此类项目的建设用地供应量,或暂停审批此类项目。2004年 2004年3月

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 调控开始

继2003年7月国务院发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之后,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发文,严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是为“8•31大限”。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上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又一举措。2004年10月

央行十年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

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2005年 2005年3月

房贷优惠政策取消 调控涉及消费层面

央行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20%提高到30%。央行此举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3月 房地产税改革深入

财政部副部长肖捷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目前在房地产保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问题严重,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2005年3月

国八条出台 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

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一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是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三是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土地供应;四是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是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是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是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2005年5月

七部委意见发布(新国八条)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9月

银监会212号文件收紧房产信托 2005年9月底,由银监会制定的房地产信托管理文件(即“212号文”)开始下发至各地银监局。该文件全称《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通知》对房地产信托发行门槛进行了严格限制。2005年10月

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交纳个税

2005年10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56号),文件正式明确了个人买卖二手房必须交纳个人税。文件明确,在办理二手房过户时,要做到各税统管,不能只负责征收契税,其他税种如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也要同时进行征收。2006年 2006年4月

房贷利率再次上调 调控卷土重来

4月27日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中,5年期以上的银行房贷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6.39%。这是央行在加息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再次上调利率,此次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投资需求,进一步稳定房地产价格。2006年4月

房贷利率再次上调 调控卷土重来

4月27日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中,5年期以上的银行房贷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6.39%。这是央行在加息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再次上调利率,此次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投资需求,进一步稳定房地产价格。2006年5月 国六条出台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新一轮调控大幕开启。2006年5月

国务院出台限制套型90/70政策

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2006]37号),人称九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而且在套型面积、小户型所占比率、新房首付款等方面作出了量化规定,提出90平方米、双70%的标准。2006年5月

国税总局出台二手房营业税政策

5月31日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74号文件),对“国六条”中二手房营业税新政策的具体执行问题予以明确。要求各级地方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个人住房营业税税收政策。2006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应持有关材料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的手续。2006年7月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不得发布预售广告

7月6日出台的16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应当在10日内开始销售商品房。同时加强房地产广告发布管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项目,不得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2006年7月

建设部出台171号“外资限炒令”

7月11日建设部联合其他五部委下发171号文件《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被业内称为“外资限炒令”,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管理。

2006年7月

108号文强制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7月26日国税总局发布《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从8月1日起,各地税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性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2006年8月 土地新政出台

8月1日国土资源局制定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正式施行,《规范》对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范围作了细化,进一步明确六类情形必须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范围。2006年8月

央行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2006年8月

建设部出台廉租房管理实施办法

8月30日建设部《城镇廉租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出台,提出加强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城镇廉租住房管理。2006年9月 房地产市场整顿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和《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建住房[2006]166号)要求,就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工作方案。

2007年 2007年1月 建设部规范经纪行业

1月23日,建设部、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依此,北京市相继出台了资金监管、网上签约、标准买卖三大详尽并相互配合的文件。对于二手房交易而言,提供了实质性的操作规范,对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上签约也在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07年3月

《物权法》通过 10月1日起执行

3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作为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对于法律体系的完善、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这一条打消了民众对70年使用期满后国家回收土地的顾虑,有利于提高购买不动产的积极性。物权法对于房产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除了70年后自动续期外,还有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物权法为物业税的开征奠定了基础,物业税所带来的持有成本的增加,都是消费者置业投资所必须面对和重新考虑的,理性的需求无疑对房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意义重大。2007年3月

央行2007年首度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6.12%提高到6.39%。2007年5月 央行再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5月19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7月 央行第三次加息

7月20日央行在年内第三次加息。宣布在本次加息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同时,上调活期存款利率9个基点,由0.72%上升至0.81%。这是2002年2月以来首次上调活期存款利率。在五年来,央行曾多次加息,但是上调对象均为定期存款或贷款利率,此次是五年多来首次上调活期存款利率。

2007年8月

国发〔2007〕24号 回归保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号文)。国务院24号文提出,要加快建设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中央房改十年轮回,“重市场轻保障”的住房模式开始转变。2007年8月 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2007年9月 央行年内第五次加息

2007年9月15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7.02%提高到7.29%。2007年9月

央行出台新政 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0%

央行9月27日出台新政,要求商业银行应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且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而且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应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具体提高幅度由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风险管理相关原则自主确定,但借款人偿还住房贷款的月支出不得高于其月收入的50%。

2008年 2008年3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3月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开发商在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造廉租住房,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造经济适用住房,如能提供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可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开发商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2008年3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强廉租住房质量管理的通知》

3月21日住建设部下发通知,该通知对确保廉租房的质量,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2008年4月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4月16日为继续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5月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6月

国家多项调控近期开始施行土地阀门再度把紧

具体政策:商品住宅开发不得超3年、土地管理不作为将受严惩等,自2008年6月1日起执行。2008年7月

国土部表示小产权房不给宅基地证

7月14日国土资源部出台文件,被小产权房占用而未得到“合法使用”的宅基地不具备登记发证的资格。2008年8月

商品房销售应明示能源消耗指标

8月11日国务院新规: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2008年8月

三部委联合印发《2008年廉租住房工作计划》

8月14日三部委印发计划提出,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及以上城市都要根据国务院规定,对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扩大保障范围。

2008年8月

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

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对列入国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的项目,严禁发放贷款。2008年9月

央行宣布“双率”齐降

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央行宣布从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以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2008年10月9日

西方央行联手降息 中国打出“降率免税”组合拳

中国人民银行10月8日晚间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2008年10月 系列新政支持房地产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2008年11月

国十条出台(老国十条)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增加千亿元投资。

2009年 2009年1月 七折利率优惠

四大国有银行宣布: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七折优惠利率。

2009年2月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动态通报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或用地标准,搭车用地、借机圈地、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和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察,做好重大典型案件查处曝光。2009年4月

治理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

4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治理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重点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用地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玩忽职守、权钱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完成规划许可的开发项目,逐一进行自查。对于拒不自查自纠、弄虚作假、掩盖违规违纪问题的,要对部门责任人从严处理。对于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009年5月

《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

5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6号)。针对经济形势和土地市场运行变化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更好地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地价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对《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进行适当调整。2009年5月

《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通知》

5月1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性,重点抓好城市廉租住房和林区、垦区、矿区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建设用地的供应管理工作,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顺利落地;加快编制和修编2010~2011年和今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统筹协调及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扩大民生用地的比例,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需求。

2009年5月

下调自有资本金贷款比例

5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中明确,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这是自2004年以来执行35%自有资本金贷款比例后的首次下调,已恢复到1996年开始实行资本金制度时的水平,从而预示着紧缩了数年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开始“松绑”。2009年5月

《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

5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前期管理、清算受理、清算审核和核定征收等具体问题做出具体规定。2009年5月

四部委负责研究开征物业税

5月25日,发改委公布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年将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建设部负责研究开征物业税。此前,北京、辽宁等10多省(市)开始物业税“空转”运行,有关物业税的开征讨论持续了四五年之后,再次成为2009年上半年楼市的焦点话题之一。2009年6月 强调小产权房违法

6月10日,国土资源部强调,“小产权房”实质是违法建筑,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违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违反相关政策,各地要严格依法查处大量存在的“小产权房”等2009年1月七折利率优惠四大国有银行宣布: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七折优惠利率。2009年12月

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意见》中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此举是对炒房现象进行遏制。2009年12月

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2009年12月

开发商拿地的首付款比例提高到五成

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监察部等五部委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将开发商拿地的首付款比例提高到了五成,且分期缴纳全部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而此前各地方土地出让大多执行20%~30%的首付政策。

2010年

2010年1月 “国十一条”出台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2010年1月

《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 2010年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申报住宅用地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比例不得低于70%。2010年3月

国土资源部出台19条土地调控新政 2010年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再次出台了19条土地调控新政,即《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了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等19条内容。2010年3月

全国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专项检查

2010年3月12日,国土资源部称,将于今年3月至7月在全国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本次检查重点针对擅自改变房地产用地用途、违规供应土地建设别墅以及囤地炒地等问题。2010年3月

各地暂停出让住房用地

2010年3月22日,国土资源部会议提出: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各地不得出让住房用地;将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开展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完善试点;各地要明确并适当增加土地供应总量。2010年3月

国资委要求78户央企退市

2010年3月23日,国资委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方案。2010年4月

缩小首购普通房契税优惠范围

2010年4月2日,财政部下发通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2010年4月

国家发改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2010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支持普通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2010年4月

银监会要求银行评估贷款情况

2010年4月1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在6月底之前提交贷款情况的评估报告,并称房地产风险敞口大,要严控炒房行为。银监会表示,银行不应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如无法判断,则应大幅提高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北京部分银行已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60%。2010年4月

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税收政策

2010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坚决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并将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2010年4月

二套房贷首付不低于50% 2010年4月15日,国务院出台具体措施,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2010年4月

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住房供地计划

2010年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住房供地计划,今年拟计划供应住房用地总量同比增长逾130%,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将占四成多,超过去年全国实际住房用地总量。2010年4月17日 新“国十条”出台

国务院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1]简称“新国十条”。可暂停第三套房贷

2010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2010年4月 北京新政“限购”

2010年4月30日,北京政府发布调控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和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购房的贷款。统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2010年5月

规范土地增值税清算细则

2010年5月26日,国税总局公布了《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的若干计税问题。2010年6月

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由0.5%提高到2%

2010年6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全面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工作。《通知》抬高了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的下限。国税总局规定,除保障性住房外,东部地区省市预征率不得低于2%,中部和东北地区省市不得低于1.5%,西部地区省市不得低于1%。《通知》确定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原则上不得低于5%。2010年6月

按家庭成员拥有住房数认定二套房

2010年6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进行了规范。2010年9月29日,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出台 “新国五条”,具体内容如下:

1、各地要加大楼市宏观调控的力度。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十条”文件的实施细则。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严格实行问责制。

2、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

3、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4、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认真落实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抓紧制定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政策。

5、加大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经纪机构炒买炒卖、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暂停其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新购置土地。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以来舞蹈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舞蹈的发展

任何一门艺术的创作,都脱离不开时代的背景与现实的影响,中国的舞蹈艺术创作同样如此。伴随着中国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的舞蹈艺术也舞过了曲折动人的30年。可以说,透过舞蹈的身影,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变迁的中国文化缩影。

作为一个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对历史上舞蹈创作的发展进行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人们的生活取决于社会的背景和社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舞蹈创作的发展出现了“样板戏”的现象,舞蹈形式都遵循三突出原则: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使舞蹈创作停滞不前,发展缓慢。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迅速发展的舞蹈创作。封闭的国门日渐开放,经济的发展蒸蒸日上,中国的文化环境也处于一个复杂而快速多变的进程之中。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对传统文化的留恋,构成了舞蹈创作两股交织发展的潮流,并在交织中逐渐走向融合。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这两股潮流就形成了反差强烈的文化现象。一股潮流是西方现代舞的传播和影响在中国重新兴起,一批有别于传统舞蹈创作的作品出现在舞台上。这种兴起最突出的现象就是现代舞自身的勃兴。西方现代舞随着改革开放走入国门,使得现代舞在中国作为舞种属性被正式确立,并从广州到北京开始迅速发展。一些中国传统舞蹈工作者受到新的舞蹈形式的感召,开始转向现代舞的领域。一批真正的现代舞作品开始呈现在舞台上。另一股潮流则恰恰在社会的迅速变革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留恋。80、90年代的中国,文艺界出现了一股狂野奔放、发扬蹈厉的“黄土风”,席卷了音乐、文学、影视等诸多领域,也同样“刮”到了舞蹈创作领域。应该说这两股潮流形成了当时舞蹈创作中现代与传统复杂交织的突出现象。西方现代舞给中国舞蹈创作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尤其是现代舞编创技法直接促使中国传统舞蹈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而传统舞蹈创作被抛向中国现代社会的急进漩涡中,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具有了一种难以摆脱的悲剧气氛。就在这种交织与碰撞中,两股潮流在悄然改变,甚至走向融合,以至于一度引起了“中国现代舞”和“现代中国舞”的思考争论。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舞蹈的创作在“变”中求生存和发展,仍然牢牢把握住了中国舞蹈创作的主流,在兼容并蓄中发挥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一阶段的后期,越来越多焕然一新的中国传统舞蹈作品出现在舞台之上,风格各异,异彩纷呈。

在这种融合当中,由于涌现了一大批超出传统舞蹈创作范畴的作品,传统的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的舞种划分在创作领域出现了争议。一些新作的舞蹈风格难以被划入上述舞种,逐渐开始形成新的舞种,起初被冠以“新舞蹈”的名称,又逐渐发展成为此后“当代舞”的概念。这类舞蹈中军队的舞蹈作品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继承了以往军队舞蹈激扬向上的优秀传统,并且往往以突破传统舞种限制的创新舞蹈语汇不断塑造出新的舞蹈形象。

第三个阶段:进取与回归(21世纪初至今)

这是一个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而蓬勃发展的阶段。在经历了复杂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之后,舞蹈创作迎来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时期。不管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进取,还是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向传统文化深层回归,舞蹈艺术在不同的创作取向上都往一个更高的层面迈进,展现出一种文化上的复兴气象。其中创作上的三个趋向是引人关注的。

一、中国传统舞蹈的创作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日益显现出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促使中国传统舞蹈的舞台作品没有拘泥于以往的程式规范,进一步创造出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形象。

二、随着创新尺度的不断突破,原有舞种的界限出现一定程度的模糊,从某种意义上使舞蹈创作摆脱了单一舞种属性的限制而促进了当代舞的多元化发展与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一方面现代舞的发展虽然范围影响并不大,但也时时推出高水平的精品。

三、与追求创新相反的是舞蹈创作中也出现了向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其规模和反思的深度都远远超过以往,并且造就了“原生态”的热门词汇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焦点。虽然舞蹈创作的终极目的并非复制“原生态”,但这种趋向反映出舞蹈创作在迅速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仍然需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到传统的文化根源中去汲取营养。

四、大型舞剧作品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随着现代剧场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投入的增强,舞剧创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断涌现出一批精品。改革开放30年舞蹈创作的重大事件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舞蹈创作经历了从复苏走向繁荣的过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些重大事件与活动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主要的事件与活动集中了体现了舞蹈创作的力量与智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比赛和会演为主的舞台活动,一类是以文艺决策和理论研讨为主的会议,前者成为舞蹈创作最重要的展现窗口,而后者则是指导舞蹈创作发展方向的思想动力。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住房发展及问题

毛 概 论 文

目录

标题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住房情况的发展变化

1.总的概述一下家乡改革开放以来住房情况的发展变化(从1980年~~2010年)。

2.运用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平头镇的住房变化情况。3.详细列举出平头镇住房的改善情况。

二、对改革开放以来住房改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分析住房改善情况都存在哪些问题。

2.运用对比的方法一一列举出问题的关键点。

3.分析这些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对家乡住宅变化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1.对家乡住房建设的基本要求。

2.对以后建设规划家乡住房的建议

3.对改善家乡人民的住房观念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住房发展及问题

平头镇的住房变化

摘要:在我国,住房是农村居民第一需求。虽然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始终高于城市,但是从住房的结构类型看,人均钢筋混凝土房屋占居住面积的比例较低,居住条件尚待提高。文章基于山西省平头镇1980—2010年的居民住房数据,对家乡居民住房的发展情况、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家乡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以及预测家乡在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下的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关键词:改革开放

住房发展

平头镇

正文:在我国,住房是农村居民第一需求。居民房屋主要受当地的经济条件影响,居民房屋通常被作为反映当地经济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在遭受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农村经济损失的大小与居民的住房情况密切相关。我国曾在1985年由建设部进行过大规模的全国建筑物普查,但是最近10年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迅速,东、中、西部居民住房变化十分巨大[1-6],尤其农民富裕以后,最先想到的是改善居住条件,住房普遍追求高大、气派、宽敞,目前农民房屋正逐步向楼层更高、面积更大的方面发展,少数富裕户的住房已向别墅式发展[7]。因此需要准确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居民的房屋价值和分布情况,为预测我国农村在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下的经济损失提供科学依据。农村住房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生活用房是指实际住人或可以用来住人的房屋。

包括与住房连成一体的起居室或放置灶具的地方、专用厨房等。生产用房指用来存贮粮食的仓库等专用生产性房屋。由于农村生活用房面积、价值等都远远大于生产用房,本文的住房情况分析都是指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房。

第五篇: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计生工作发展历程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计生工作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计生事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健康发展并取得重大进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人口计生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历史性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将控制人口增长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计生事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阶段(20世纪70年代—1995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人口发展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邓小平指出,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1980年,党中央发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82年,计划生育被党的十二大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新修改的《宪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人口问题提高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出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中,人口是关键。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从1991年开始,中央连续15年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人口计生工作。

(二)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1996年—2005年)。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后,国家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积极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人口计生工作主要任务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增强了综合协调能力。

(三)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阶段(2006年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明确指出人口计生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强调了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人口发展史上的伟大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也为世界人口与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历史性转变,有效缓解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人口压力。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妇女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低于更替水平。全国累计少生3亿—4亿人,使世界65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有力支持了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

第二,人口素质与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明显改善,群众婚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人口增量的下降,为提高人均卫生、教育投资水平创造了条件。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不足68岁提高到72岁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8.3年,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婴儿、孕产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持续开展,“计划生育、男女平等、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等婚育新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群众平均初婚和初育年龄推迟,生育意愿下降,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上升,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的美好追求蔚然成风。

第三,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不断深化,为国家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从2004年开始,全面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课题调研和论证,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扎实的人口基础数据。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与发展问题调研成果转化为国家决策,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专题研究的核心思想与观点被吸纳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促成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出台。人口计生信息化项目进入整合资源、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第四,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可靠保障。30年来,人口计生工作经历了由主要依靠政策,到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再到国家制定专门法律的规范化、法制化过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地方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初步构建了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主体,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法律法规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第五,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初步建立,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更多实惠。国家扎实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三项制度”。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截至2007年底,累计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574万人次发放奖励扶助金36.1亿元;“少生快富”工程惠及56万多个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15.6万人,发放扶助金1.68亿元。人口计生工作初步实现由处罚多生为主向处罚多生与奖励少生并重转变。

第六,服务体系和组织网络不断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正在形成。人口计生系统从国家、省、市、县、乡到村(社区),拥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自治组织相结合的网络。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乡(镇)中心服务站为骨干、普通乡(镇)服务站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05年底,共有行政管理机构4.6万个,技术服务机构3.9万个;共有工作人员51万人、村级计生专干120万人。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100多万个,会员9400万人。这个网络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可或缺的组织保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全面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扩大到42个,遍布31个省区市,涵盖近2亿人口。

第七,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环境明显改观。发布《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发挥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主席国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实施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成功举办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和世界家庭峰会,发表《长江宣言》和《三亚宣言》,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树立了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

三、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计生工作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人口计生工作的生动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人口问题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通过广大人口计生工作者多年的艰苦探索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取得的。它符合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符合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人口众多仍然是并将长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完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科学规划事业发展,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人口计划或规划,有效指导人口计生工作实践,全面实现控制人口目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努力实现人口自身发展的协调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当前,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但是从更长的时期看,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实行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更加注重以经济手段调控人口增长,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和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切实抓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任务,促进人口自身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科技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部门综合治理力度,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合法的计划生育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帮助解决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使群众真正成为计划生育的主人。

(四)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内涵和途径。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建立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特色鲜明的人口计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三项制度”,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人口计生经费投入机制,为事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五)坚持以开放务实的姿态开展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树立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坚持共存、共享、共赢原则,实施主动融入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争取广泛理解支持的重要途径。必须牢牢把握我国在国际人口发展事业中的战略主动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深入推进与国际社会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人口与发展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关注世界人口发展趋势,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更好地发挥负责任人口大国的作用。

实践证明,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计生工作几十年艰辛历程的客观选择,是人口计生全部工作的主题。党的十七大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中,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政策和措施,不断研究和解决人口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下载三原县东片教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情况(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原县东片教区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情况(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公方彬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其中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很平常,但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看问题,完全可以看出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定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 ,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发展调研(定稿)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发展调研 原作者#秋日雨思XP#保留所有权利ALL RIGHTS RECEIVED。 背景资料:曲阳乡概况 曲阳乡因乡政府驻地为汉代曲阳县城遗址而得名,位于东海县西南部,现辖1......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员培养思想的发展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员培养思想的发展轨迹范 军(东北师范大学 党建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4)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培养思想经历了从坚持以思想建设为首位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始,便和新中国相伴相随。但长期实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新老企业负担畸轻畸重、苦乐不均。进入80年代中期,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进......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变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变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苏州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东方威尼斯”“丝绸、刺绣之乡”等的美誉,在人们的映像中苏州就是这样一个有山有水,有着小桥流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五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一、 中国保险业的恢复阶段(1979年~1995年)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商业综合保险公司,1979年开始恢复营业,从此中国保险业进......

    意识形态与法治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考察

    意识形态与法治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考察 王逸飞  2011-12-26 11:21:47 来源:《理论月刊》2011年第10期 摘 要: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