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3:5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第一篇: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发挥微观主体的作用。在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规则的基础上,大力倡导长三角区域内企业的联合、整营。在一些战略性产业领域,提倡企业之间的重组与兼并活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时,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能使外部交易成本内部化,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有效地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通过企业之间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改善企业间过度、无序竞争的关系,能够有效地整合区域内各城市间的产业关系,增强分工与协作,最终形成区域内合理的产业结构。

制度取向

(1)改革GDP体制与政绩考核制度。第一,GDP指标只衡量行政辖区本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已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将经济增长的统计框架由单一的GDP体制变为GDP与GNP双轨制,将属地原则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为更加灵活的属地和异地并存的税制。第二,中央政府应制定更为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除了考核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对其在社会管理、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工作中成绩的考核,以引导其注重社会的协调发展。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各类法律法规,一方面使区域内经济活动微观主体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关法律以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和职能。政府制定各种条例、命令、规定要合法,同时要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真正做到依法办事,杜绝行政超越法律的现象。地方政府在依法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时,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杜绝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任意处置权,克服主观随意性。

第二篇: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题目: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区域性经济的概述

1·1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定义(改为:区域经济定义)

1·2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1·3区域性经济带来的影响(改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改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2.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2.1.1创新一体化机制

2.1.2现阶段主要挑战

2.1.3.。。。。(至少列举三个以上)

2.2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和2,1同理)3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异同

3·1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点(至少写出三个以上的相同点)

3·2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至少写出三个以上的相同点)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根据第三部分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分析说明,必须有针对性的一一说明)

第三篇:海南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

摘要: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区的建设以及多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海南省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海南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对海南经济发展分析海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这些问题海南今后经济发展的趋势,推进新常态经济下海南经济稳健发展。关键词:海南省;经济发展;趋势

作为我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省经济发展备受瞩目,它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然而,由于历史经济发展导向错误,经济定位错误,人才大量流失等原因使得海南省经济发展速度却不尽人意。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海南省应当反省和审视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找出经济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并作出调整和改善,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一、海南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海南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于人才流失严重,地区文化落后腐败风气畅行,旅游业发展畸形,房地产绑架当地经济,海南政府没有良好引导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污染严重并物流成本过高六个方面。

(一)人才流失严重

根据媒体发布的人社部薪酬报告,数据显示,海南工资较低、增速慢并且属于全国各地区工资水平第四梯队。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岛,工资收入别说与第一梯队的北京和上海相比,就是与第三梯队的四川、重庆和福建这些地方,恐怕差距也是很明显的。这使得海南的人员流转速度快,人才流失严重。

(二)地区文化落后腐败风气畅行

海南省原著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路边摊较多但往往不注意卫生,随意丢弃垃圾以致产生抽臭水等某些不良风气盛行,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家对于海南的印象,也会影响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三亚本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淳朴渔村,现在却成了处处彰显着腐败的贪官冬令营。变成了欺诈宰客,防不胜防的险地。一个海天盛宴,群魔乱舞,弥漫着拜金主义腐朽文化的臭气。

(三)旅游业发展畸形

海南旅游的商业模式完全限制了海南本土旅游商品的生产和发展。海南政府在扶植本土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上是乏力的,却一直在大力扶植和发展进口的免税商品销售,而且政府全力的支持,媒体大力的吹嘘这种模式能够并不能够提振海南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房地产绑架当地经济

与全国所有的房地产市场都不同,海南的房产市场的购房者大多数在岛外,较少有本地刚需的支撑,因而容易随风而大起大落,是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相当独特的“海南特色”。所以房地产市场整体的波动对海南房地产的影响将是极大的。而由于海南目前的经济又高度依赖房地产业,由此而对海南经济发展各个层面的冲击也是极大的。

(五)海南政府没有良好引导农业发展

海南政府并不真正的重视农业,扶助农业,补贴农业,引导农业的发展。海南没有自己的农产品认证系统,没有确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及相应的标准,没有高人一等的,过得硬的品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营销体系。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有机农业的冷漠不仅会使海南日渐落后,完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还会逐渐的被行业潮流的发展所抛弃。

(六)工业发展污染严重并物流成本过高

工业生产会造成污染,届时海南这得天独厚的一方净土会难以保持其清纯美丽。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过高,海南孤悬海外,市场太小,本地消化的产品难以上规模。而面对全国市场,则原料进省,产品出省。费时费力费钱,造成企业缺乏竞争力。根本很难在市场中立足,更不要说发展和壮大。

二、海南经济发展趋势的建议

(一)抓住“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契机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南海周边国家(地区)有条件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机遇。“一带一路”给海南旅游规划中的追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从海南岛到南海,从“小南海”到“大南海”,我们应着眼全球竞争力进行南海旅游合作;从南海旅游合作,逐步带动多方面合作,以南海旅游谋取亚洲旅游新发展。

(二)加强地区文化及卫生建设

加强地区文化及卫生建设,树立良好的市风市貌。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良好市风市貌建设的宣传力度,并建立相应的机制监督并辅助。弘扬廉政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完善廉政文化体系建设,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健全法规制度,提高反腐倡廉法制化水平,强化监督制约,确保权力科学合理有效运行。

(三)发展市场化房地产业,使百姓受益

发展市场化房地产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即房地产投资资金的证券化。这种模式使得房地产开发的巨额资金不必完全依赖银行,而是依靠市场广大投资者的参与使得房地产开发资本得到持续的,大量的供给。可以使普通百姓参与其中,享受到房地产高速发展的红利。普通百姓不必有百万千万的资金,假设您仅有一万元钱,也可以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参与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并从中长期受益。

(四)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是海南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是海南农业的根本出路。希望海南相关的政府部门早些认清这一发展趋势,早些提出海南整体有机农业区的发展规划。“有机农业岛”可以同时促进和融合海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综合发展,也是海南工业化的又一个选项,前途无量。政府应当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的支持和扩大有机农业生产区,逐步减少和禁止剧毒农药的使用,销售和进岛。大力的发展酵素和有机肥,生物农药,---,逐步将海南建成整体的有机农业区。

(五)海南应凭借地理优势振兴工业和经济发展

政府应利用海南长期日照大力发展和支持太阳能发电。如今南海风云举世瞩目,三沙设市首当其冲,海南应当借此东风,振兴自己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加工业和运输业,东南亚的资源十分丰富且大多尚未开发,海南距东南亚最近,开通东南亚各港口至海南八所港的海上黄金运输通道,将大量的矿产经过海南八所港集散、加工,再分运至各中国内地港口,可以形成一个产值极高,规模庞大的产业链条。

第四篇: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从各个角度分析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红河县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拔供了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红河,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红河县区域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红河县区域积极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红河县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红河县迤萨城区的发展,紧接在国家扶贫开发上塑造西南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周,增强红河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红河县县情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地处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前沿,是红河州对接玉溪市、普洱市的重要门户,是连接昆河高速、昆曼高速两条国际陆路大通道和滇中、滇西、滇东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节点,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2057平方千米,县域地势中部高,南北两翼低,96%的面积均为山地,可分为低山河谷区、半山区、山区3种地形类型,最高海拔2746米,最低海拔259米。全县辖迤萨、甲寅、乐育、宝华、浪堤5个镇,石头寨、阿扎河、洛恩、大羊街、车古、架车、垤玛、三村8个乡,3个社区88个行政村,824个自然村,109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4.06万人。世居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6.2%。其中,哈尼族人口占79.5%、有26.8万人,为全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①。

二、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

红河县各乡镇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②与区域经济③发展基础各有优劣势,充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红河县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索的优化配置。

(一)各地域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1.地域资源分布。红河县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缘和哀牢山余脉地区,境内群山起伏,河谷狭窄,地势中部高,南北低。整个区域除北部红河谷地有几个面积狭小的河谷冲积小盆地外,96%以上的面积为山地,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最高海拔2745.8米,最低海拔259米。红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群山起伏,地形复杂,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全年平均气温20.9℃,年降雨量945.3毫米,耕地面积171040亩,其中水田10327亩,旱地69713亩;森林面积41.27万亩,森林覆盖率14.2%。森林主要分布在南部、西南部山区,其中阿姆山有森林面积41.27万亩,已被省政府批准列为自然保护区。

2.产业结构差异。2017年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启动建设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山地未来创新中心、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架车乡黑木耳培育基地投入运营。完成农作物种植59.4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34.3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2.22万吨,蔬菜产量10.75万吨,肉类总产量6.97万吨。累计种植水果17.2万亩,其中热区水果15.7万亩,水果总产量7.8万吨。科学调整蔗糖种植区域,制定蔗糖产业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业总产值19.92亿元,增长10%。开工建设红河石膏产业园区,建成石膏集散交易中心、天浩矿业年产10万吨精制石膏粉生产线,道源石膏年产20万吨精制石膏粉项目投产纳规。完成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2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30.5%。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4.12万人次,增长3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14亿元,增长8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迅速发展,全县新增私营企业244户,个体工商户11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3户。发展电商22家,建成覆盖到村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12%。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8.5%。

(二)各地域科研环境和基础不同

在地域经济发展中,人才资源和科研设施等科研条件至关重要,是地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提高生产力的核心。经济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料技人才,才能快速提升本地区经济发展。红河县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几乎没有成型的科研基地,绝大部分企业都是自主研究摸索生产且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缺乏主导产品,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低素质简单劳动来维持。在地方政府与引进科研机构的合作与融合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各地域投资经济不同

由于红河县各乡镇地域之间的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不同,近几年在吸引投资方而也有了明显的差异。近年来,红河谷热区开

④发依托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经济发展形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吸引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改善硬件设备,增强本地区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促进红河县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合理协调地域经济发展。红河县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能力、协调机制和扶持机制,合理协调各乡镇经济发展,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政府继续鼓励和支持以热区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中心,在发挥领头作用的同时,也有必要在重点投资和金融支持方面进一步政策倾斜以及提高扶持力度,加强各乡镇的资产投资和科研投资力度,扶待和帮助解决科研人才不足的局面,通过宏观政策调控使各个乡镇之间能够合理有效的协调发展。同时需要省州级的资金拖入力度,为各乡镇之间经济协调发展,集中投入资金、引进高端技术、培植符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充分发挥红河的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以及后发优势。

(二)统筹协调区域合作,优化各区城产业结构。红河县政府通过制订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统筹协调13乡

⑤镇之间的产业布局,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分工协调、良性互动”的原则,推动城乡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调整和优化各区域产业结构,壮人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低成本少投入促进产业优势的发挥,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以优势产业的重新布局、合理融合、优势互补加快发展势头良好的石膏产业园区的经济,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推动石膏粉、热区水果等品牌建设及发挥旅游行业等特色产业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同时在原有的传统产处基础上,大幅增加高新技术 产业比重,促进资源主导型产业进一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水密集型产业转型。

(三)形成节约资源,集约有效的地区发展格局。红河各地区应该注重借鉴各相邻县市先进的产业转型先例,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利用红河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先进的企业,带动全县区域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的工业化道路上,必须坚持高标准、商起点,决不能再走资源主导型的产业化发展老路。在坏境建设方面,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合理开发水资源,依法治理坏埦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使全县经济合理有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红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县情简介,2017年8月7日。②郝娟娟 中国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关系,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7月。

③孙久文,区域经济学(第四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

④红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县情概况(红河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断加深),2018年1月15日。

⑤ 韩保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宏观经济政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12月。

第五篇: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状况比较研究-4

四、双三角经济发展展望

(一)前景预测

由于区位优势和功能定位的差异,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未来发展仍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

1.珠三角未来发展展望

珠三角未来发展应突破旧的“前店后厂”式发展模式。立足本区域经济优势,形成珠三角与内地、港澳新的经济联系,逐渐发展为南中国经济增长中心。

第一、加强与内地合作。珠三角经过10多年发展,在资金、信息、外贸、技术、市场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珠三角应强化优势、弱化劣势,充分利用京广、京九铁路扩大与内陆腹地资源和产品贸易。并通过湛江港加强与大西南的联系,充分利用桂、黔、滇三省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区域辐射和横向协作。

第二、形成珠港澳新的合作关系。新的珠港澳合作应立足于三地产业合作和优势互补。

(1)产业互补。三地未来合作,首先需突破目前制造业中旧的“前店后厂”合作方式,加强全面经济要素互补和产业合作。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世界第八大贸易实体和第十五大服务输出地区,在外贸、金融、信息、运输、仓储、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而珠三角土地、劳动力资源(即使内地获得也容易)和国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港澳应注重市场的开拓和服务,如香港对欧美市场有较强拓展能力,澳门应侧重于欧共体市场、南美和非洲市场的开拓,珠三角可利用广大国内市场和资源优势建立原材料基础工业和高技术出口加工区,从而实现珠港澳的梯度分工和产业协作。

(2)区内产业完善。珠三角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以电子、电气机械、纺织、机械、食品、化工、缝纫、塑料、金属制品、建材、医药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但是由于各市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产业同构化严重。产业结构过分轻型化和地区同构化,使得珠三角基础产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滞后,未来整体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因此,需要实行适度重化工业化和组建石化、电子家电、机械、汽车、医药、新型材料、钢铁、通讯等产业群,实现区内产业适度高度化。

2.长三角未来发展展望

1990年前长三角是在缺乏上海作用下发展的,浦东开放开发赋予上海带动未来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实现这一增长极目标将是未来长三角发展的重点。

香港和珠三角的发展总体说来是区域性的,上海则将是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的增长极,未来上海的产业和城市发展将是构造增长极的主要方向。并且产业发展一开始就应高起点、高投入,瞄准高新技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与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相比,长三角在产业实力、区位条件和科技水平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十分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长三角本身具有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增强了长三角资源供给能力,解放后40年的投资也使长三角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尤以钢铁、机械制造、电子工业和汽车制造为强,产品产量几近全国生产总量的40%。这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其次,长三角具有强大的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上海、南京、杭州拥有众多高校,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5万人,同时该区还设有20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几百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和开发具有相当潜力。

长三角产业发展重点关键在于上海产业发展战略的确定,目前上海经过长期发展,传统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并且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工业、钢铁工业、家用电器制造业等六大现代支柱产业,其工业产值达1010.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44%还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上海应加紧发展机电一体化、造船工业和生物工程等产业,争取本世纪末形成上海九大支柱产业。同时更需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扩大微电子、计算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尽快形成规模经济。并应加紧培育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光纤通讯、激光技术等高新技术作为21世纪战略性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从而使上海成为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二)双三角发展建议

近年来,为了加强区域合作,两大经济圈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举措。如长三角个城市主动接轨上海、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珠三角实施的与香港24小时通关、深港两地

联网信用卡计划、佛山周边撤市变区等。但总体上,合作的程度还是不够深入、彻底。笔者认为,有效推进经济圈的发展,必须从一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制定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国的大城市经济圈都是由不同的城市等级、不同的行政主体以及不同的地域功能构成的经济复合体。推进经济一体化必须规划先行,研究制定超越先行行政区划,能够涵盖经济圈内个城市等级、各行政主体以及各地域功能的大区域规划,如“大珠三角规划”、“大上海规划”。

第二,构筑一体化共同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相互开放,除了要弱化地方行政参与经济的力量外,关键在于培育和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共同市场。第三,订立有约束力的统一公约和法规。目前可以选择影响一体化最突出的一些问题,如招商引资、土地批租、外贸出口、人才流动、技术开发、工程招标、信息共享等方面,通过共同协商,形成经济圈内无特别差异政策的公约、规则或法规。

第四,组建半官方的协调仲裁委员会。过去各经济圈为了加强区域协作都设立了类似城市市民联席会议的机制或组织,但其作用十分有限。考虑到目前设立超越行政区的政府组织有难度,可以由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共同组建一个半官方的经济圈协调仲裁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研究制定经济圈统一发展规划和统一政策、组织协商协调以及纠纷仲裁。其中,仲裁职能可以借鉴世界贸易组织的做法,主要是考虑到在由于地方保护难以合理解决经济纠纷情形下,需要有这样的组织来公正地裁判。

结论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发展历程、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模式、经济一体化进程等多个角度来解析双三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经验。综合全文,得出一下几个结论:(1)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中存在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2)长江三角洲在进入21世纪后,逐步全方面的超越珠三角;

(3)珠三角经济圈要比长三角经济圈更加成熟,但产业结构更新速度不如长三角;(4)珠三角经济对外资依赖程度过高,经济风险高于长三角。(5)改革开放的春风、人力资源的优势、城市协调合作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双三角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 考 文 献

[1]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比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3;106-110

[2]杨晓琼.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08.6:84-8

5[3]郑畅.“长三角”与“珠三角”21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9):77-79

[4]钮德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模式[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9):22-2

5[5]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2):19-26.[6]杨京英,郑泽香,任晓燕.2006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10).[7]刘华,蒋伏心.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述评[J].上海经济研究,2007,(8).[8]杨晓琼.珠三角与长三角文莱发展趋势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08.6

[9]陈立杰.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经济圈发展比较[J].河北经济,2004.8

1[10]景体华.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1

[11]万哨凯 夏斌.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因素及一体化发展方向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

(12)

[12]安树伟 季任钧.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5)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雪平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李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李老师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同组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载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研究

    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研究 宜宾市工商局 邱 柏 前言 2013年下半年,作为专业的工商执法人员,笔者开始转型关注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并充分利用工商部门独家掌握的大数据,对宜宾......

    高铁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动车组概论题目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班级2009级铁工本3班 姓名唐宗宋祖 学号200973XX二〇一一年六月 摘要: 高速铁路一般是指运行速度达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铁路,是由......

    浅谈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

    浅谈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摘 要】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血脉,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动力,文章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规划两者关系的......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5篇)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http://www.xiexiebang.com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大全)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刘亦彪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县域(包含长沙县、望城区、宁乡县、浏阳市,下同)经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加速转型创新,县域......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 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5篇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截至2003年底,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超过2 383万辆,而且每年又以高速度增长。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汽车的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源头。随着人......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发展历程。对我国物 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优势及劣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