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研究
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
研究
宜宾市工商局 邱 柏
前言
2013年下半年,作为专业的工商执法人员,笔者开始转型关注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并充分利用工商部门独家掌握的大数据,对宜宾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宏观和微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了增强研究的务实性,笔者重点关注操作层面的问题,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纯粹理论上的探讨。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思考、深入研究,笔者针对多个方面、不同领域撰写了大量的大数据报告,现选择部分大数据成果汇集成册,供交流参考。邱 柏 2016年6月21日
目录
1.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的战略意义………………………第6页 2.对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关联要素的再分析……………………第12页 3.关于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的大数据报告………………………………………………………………………第16页 4.关于宜宾市“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大数据报告………………………………………………………………………第25页 5.关于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研究……………………第41页 6.对长江经济带宜宾沿江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大数据分析……………………………………………………………………第53页 7.对宜宾市支柱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第62页 8.关于加快中介市场发展助力中西部经济崛起的思考………………………………………………………………………第66页 9.从县域协同视角探析新常态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路 径………………………………………………………………………第74页 10.浅析全市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第86页 11.对“六大基地”保障措施的对比分析及贯彻建议………………………………………………………………………第90页 12.关于以游击战和持久战方式助推宜宾白酒产业发展的建议………………………………………………………………………第98页 13.关于宜宾茶产业主体发展的分析报告…………………………第104页 14.宜宾市2015年一季度市场主体发展分析……………………第110页 15.探讨经济新常态下的地方经济发展出路——以中小微企业为路径……………………………………………………………………第116页 16.从民营企业500强视角探讨宜宾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径……………………………………………………………………第126页 17.对宜宾市商标战略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第133页 18.对宜宾市网络商品交易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第140页 19.从宜宾县凤仪乡400吨白萝卜滞销看偏远农村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第145页 20.关于宜宾市农村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51页
21.关于以大企业为抓手助推地方核心经济优势发展的思考………………………………………………………第158页
22.关于市场主体对旅游景区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分析………………………………………………………第163页
23.关于宜宾市民间投资理财咨询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68页 24.关于宜宾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76页
25.关于宜宾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第182页 26.宜宾市2014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第188页 27.关于翠屏区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第196页
28.关于宜宾市注册资本亿元以上大企业的分析报告………………………………………………………第202页
29.对宜宾市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抽样调查的分析报告………………………………………………………第207页
30.对工业型重点镇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以高县月江镇为例…………………………………………第212页
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工商部门承担了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的主要职责,掌握了大量市场主体发展的数据信息,而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经济视角探索市场主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促进工商部门履职,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市场主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并对促进市场主体稳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对市场主体与关联经济要素的形式分析 一是市场主体上升空间大。据国家工商总局4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3月底,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6177.94万户,以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总人口135404万人计算,全国平均每22人就有1人是老板。而据环球时报等媒体几年前的报道,在美国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老 板。这说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主体上升空间很大。
二是市场主体税收贡献率大。以山西省为例,据山西省国税收入分税种表显示,2012年山西全省国税收入13167362万元,其中国内增值税9746224万元、消费税433367万元、企业所得税2373735万元。而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山西省有内资企业202836户、个体户940687户。由于当前未建立针对市场主体的专门税收贡献核算系统,因此只能按照模糊方式计算,抛开246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不计,2012年山西全省个私主体户均贡献税收11.51万元,其中大中型企业税费贡献突出。
三是发展市场主体有利于促进就业。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10857169户,较2012年新增1180393户,同时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达90960236人,较2012年新增7281533人,这意味着每新增一户私营企业就会产生6个就业岗位。而2012年全国的个体户为40592731户,较2011年新增3028059户,从业人数也从2012年的79452765人上升到2013年的86283145人,每新增1户个体户将平均新增2个就业岗位。
四是有利于稳定货币流向。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8.07万户,注册资本(金)2.91万亿元,月均增加注册资本(金)0.97万亿元。而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报表显示,2014年1月流通中的货币为76488.6亿元、2月为62320.92亿元。从注册资本月增量高于流通中的货币量来看,投资者对发展实体经济充满信心,发展经济实体仍然是稳定的货币流向渠道。
五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乡村人口达64222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占40.89%。从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12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688974户,成员总数达23734470人,占未外出务工农民的6.25%,发展农村实 体经济成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数据不准确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经济户口自动生成和基层工商部门报送,由于口径、标准不统一,造成实际数据与统计数据存在差异。加上在县级和工商所一级未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明确统计责任,导致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时常出现随意填报数据现象。特别是在数据项目的设置方面缺乏科学的考虑,如城镇与农村市场主体数据的区分、投资人数、雇用人数等数据信息填报,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影响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是对数据关联度的分析不足。从工商部门数据统计发布情况来看,当前的数据统计发布基本上都是立足于现有的统计系统模式,缺乏对货币、人才、经济指标等的关联分析,导致市场主体数据开发运用不足。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就未体现全国市场主体数据情况。
三是市场主体发展遭遇阻力。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有常住城镇人口73111万人、常住农村人口62961万人,而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7907元,意味着全国城镇居民可供支配的收入为22.67万亿元。而据工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6062.38万户,从年度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可供户均市场主体竞争的货币为373900元,除去存款等因素,实际参与流通的货币更少。
四是现实国情局限。据凤凰网等媒体对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排行榜的报道,2012年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50120美元,以10个美国人1个老板计算,在美国1个企业可对应10个美国人的501200美元。而在中国,根据商务部消息2012年人均GDP才超过5000美元,这意味着以全国平均每22人有1人是老板计算,中国1个市场主体只能对应110000美元,远低于美国。这说明,在现实国情下,中国市场主体发展的内在 压力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三、大力发展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地力度。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长远发展,首先就要让这些扶持政策落地。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国家和省级层面顶层设计的完善,并着重抓好市级和区县一级的落地,坚决避免“以文件落实文件”形式主义作风。特别是工商部门应切实发挥好严把市场准入关口的职能优势,依托市场主体资源,加强向党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和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为经济发展提供“晴雨表”式的依据、参考。
二是掌握市场主体发展规律。据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全国企业生存时间在1年以内的为14.8%、2年以内的为14%、3年以内的为11.6%,这说明市场主体生存质量、生存时间还有待提高。而对工商部门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协会职能,大力扶持、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要从过去的重事前登记、事后监管逐步转变为对包括事中扶持的全程引导规范,真正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是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对工商部门经济户口和市场巡查等制度进行完善,将市场主体雇用人数、经营规模、产值等作为工作过程中必须重点掌握了解的内容,完善部门市场主体基础数据资料,确保工商部门的市场主体分析报告能够与统计、人行、商务、公安、税务、财政等部门发生有效关联。同时,要加强对市场主体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切实发挥市场主体数据信息指导投资走向、指引经济发展、参谋国家决策的作用。
四是立足国情发展市场主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市场主体发展遭遇了现实国情的制约,因此工商部门应立足国情稳步推进市场主体,一方面不能透支市场主体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要确保“优生优育”。特别是要充分把握市场主体与人口比例逐步缩小的趋势,利用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时机,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总量,并切实实行“严管”,增强市场主体发展质量。
对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关联要素的再分析
1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2013年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总体来看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市场主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细胞,通过对与市场主体关联的相关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以为国家政策完善提供支撑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市场发展提供积极导向。
一是对全国市场主体与人口要素的关联分析。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各类市场主体6062.38万户,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有人口1332810869人、户数为417722698户,市场主体与人口数的比例是1:21.98,市场主体与户数的比例是1:6.89。同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有260937942人,占总人口的19.578%,这说明人口固定居住仍然是大趋势,为当地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人口要素支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多、区域 广,市场主体发展潜力较大。需要注意的是,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20岁至69岁的人口有933785258人,如果抛开合股、联营等要素,适宜创业人口数与市场主体数的比例为15.40:1,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创业时期。
二是对全国市场主体资本(金)相关要素的分析。全国6062.38万户市场主体,有注册资本(金)101.2万亿元,这些注册资本(金)主要用于市场流通。而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全国货币供应量为58558.31亿元,这一货币供应量还含非市场主体货币使用量,因此从某一侧面来说,当前国内市场主体资本(金)的实际使用率高,货币现金流有限。2013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18022亿元,全国1527.84万户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是96.88万亿元,2013年新增注册资本(金)为14.34万亿元,注册资本(金)的新生量与新增企业债券量的比例为7.96:1,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企业注册资本(金)处于安全状态。
三是对全国市场主体投资回报相关要素的分析。从目前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城镇和农村消费水平相差悬殊,这就决定了市场主体发展仍然以城镇为主,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发展向城镇化集中。以2012年为例,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为14098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水平6515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1120元,以全国1332810869人计算,居民总消费为18.79万亿元,如果以全国市场主体101.2万亿元注册资本(金)折算,抛开国家投资因素不计,收回投资需要5.39年,市场主体投资时限长、风险高。截至2013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527.84万户,注册资本(金)96.88万亿元,企业户均投资634万元,但作为市场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工商户,却户均资金只有54775元,这说明小规模个体经营是大多初次创业者和一般创业者的重要选择,而个体工商户对于产业间的关联和盘活,作用不可忽视。
四是对全国市场主体区域比重相关要素分析。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东部地区有企业962.2万户、个体工商户2081.48万户,分别占总量的62.98%和46.92%;中部地区为326.21万户和1413.59万户,分别 占21.35%和31.86%;西部地区为239.43万户和941.22万户,分别占15.67%和21.22%,这说明从全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来说,东部地区除了出口优势之外,市场主体的饱和度更高。特别是东部地区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比例的失调,抛开出口因素,东部地区生产出的产品还有赖于中西部地区的内销。因此从投资创业的角度来说,市场主体区域比例失调含有巨大商机,而中西部地区也会成为未来市场主体发展的重点区域。
五是对全国市场主体产业区分要素分析。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第一产业有企业44.38万户、有个体工商户93.36万户,第二产业有企业382万户、个体工商户324.36万户,第三产业有企业1101.46万户、个体工商户4018.57万户,特别是在2013年,第一、第三产业成为市场主体的主要增长极。而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是52374亿元,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是235162亿元,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231934亿元。因此从三大产业的相互依存角度来说,发展第三产业至关重要,而第二产业对资本(金)的要求高、风险也高,受政策的影响大,相比之下第一、第三产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优势。
从以上分析情况来看,当前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市场主体总量大,竞争激烈程度高,需控制投资风险,特别是未来创业压力加大;二是国内资本投资量逐渐趋于合理,市场主体资金安全,但受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影响,中小规模投资应成为重要考虑因素;三是投资者应关注中西部地区和第一、第三产业,而对初次创业者来说,第三产业是最佳的创业选择;四是由于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监管引导压力大,部门基础工作需要不断强化;五是市场主体与投资、创业、国家政策、区域经济等要素关联度高,需注意多方要素考虑、整合,以提升市场主体数据有效使用率。关于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的大数据
报告
白酒是宜宾市经济发展支柱。有报道表明,2015年宜宾市62户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白酒企业呈现产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利税和利润下降的格局,白酒出口破10亿元。这是一个结果数据,但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说,则需要看过程数据,特别是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更需要大数据报告的支撑和参考。本文以宜宾市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为样本(不含国有企业“五粮液”),根据各企业2015年企业年报数据,分析其2014年发展实情,以为产业配套、跟进政策措施的完善提供第一手情报资料。
一、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
(一)沿江而兴。此次调查的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占全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的69.35%,且均为公司制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较为先进,是全市民营白酒企业中的关键和核心部分,涉及全市“二区八县”中的9个区县。其中翠屏区2户、高县1户、江安县11户、筠连县1户、南溪区11户、屏山县3户、兴文县1户、宜宾县6户、长宁县7户。从这些区域分布来看,具有明显的沿江而兴、近水而兴的发展特点,因为屏山县、宜宾县、翠屏区、南溪区、长宁县、江安县等具有较多白酒企业的区县均分部在长江沿线或长江重要支流。
121086420县区县县县区县县连筠兴安溪宁宾山屏高江南长宜屏(二)原始资本较少。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总注册资本112023万元,户均2605.19万元,但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不含100万元)以内的8户,100万元至500万元(含500万元)8户,500万元以上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9户,1000万元以上至5000万元(含5000万元)10户,5000万元以上至10000万元(不含10000万元)4户,10000万元4户。从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占58.14%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原始资本较小和较少,品牌营销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企业管理能力、技术提升能力、多元化发展能力等均受到极大的限制。
翠文县109876543210按注册资本分0万10元0万50-010元上元元元以万万万000元0000000万-1-510000-005000101050
(三)企业负债较高。在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中,0负债的只有5户,且其中3户为筹建期企业;负债率50%以内的13户;负债率50%至70%的8户;负债率70%至80%的6户;负债率80%至90%的5户;负债率90%至100%的1户;负债率100%至110%的2户;负债率110%以上的3户。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户均负债57.73%。从“负债率超过50%的25户,占总数的58.14%”这一组大数据不难看出,目前宜宾规上民营白酒企业融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部分企业可融资空间较小,融资风险较高,亟待大力推进原酒抵押、商标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股权融资也亟需先行把股本、股权做大。
14121086420
(四)拉动就业明显。据统计,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解决就业9273人,户均215.65人,明显高于全国私营企业平均吸纳从业人数水平,其中解决就业50人以内(含50人)16户,50人至100人12户,100人至200人(含200人)7户,200人至500人5户,500人以上3户,最多的一户解决就业4500,也是唯一一户从业人数超过1000人的民营白酒企业。
500%以内50%-7070%%-8080%%-9900%%-11000%0%-11110%0%以上***8642050人以内50-100人100-200人200-500人500人以上按
(五)绝大多数企业资本原始积累累加。尽管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普遍负债较高,但有40户企业的资产都呈现出资本积累有效累加的发展状态,其资产总额明显大于注册资本,占93.02%,只有3户企业的资产总额小于注册资本。其中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内12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11户,5000万元至1亿元9户,1亿元以上11户。同时,负债在1000万元以内的19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11户,5000万元至1亿元5户,1亿元以上8户。
20***64201000万元以内1000-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按按
(六)生产经营情况并不乐观。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计282627.9万元,但是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以内的达20户,占46.51%;100万元至1000万元10户,占23.26%;1000万元至5000万元8户,占18.6%;5000万元以上5户,占11.63%。值得注意的是,有21户企业利润总额呈现负数,其中13户企业的亏损在100万元以上,最多的亏损近2000万元,有5户企业0利润,利润在100万元以内的9户,利润100万元以上8户。
20***6420100万元以内100-1000万元1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按
252015按1050负利润0利润100万元以内100万元以上
(七)税收贡献减弱。在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中,除1户可能存在数据填报不准确之外,其余42户纳税总额16928.73万元,户均纳税393.69万元,但其中有6户企业0纳税,纳税50万元以内的18户,50万元至200万元8户,200万元至550万元7户,550万元以上4户。尽管白酒企业纳税贡献明显高于一般民营企业,但整体税收贡献有所下降。
***64200纳税50万元以内50-200万元200-550万元550万元以上按
二、从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谈提升建议
(一)加强资源整合,落实属地发展责任。由于此次数据调查统计只涉及到是公司的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基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查询,另有3户公司制白酒企业因为名称不准确,查询无果,还有以“厂”命名的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未纳入统计调查范围。但从总体情况看,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宜宾县民营白酒企业相对较多和集中,共有35户,占81.4%,这些区县可以通过合并、联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中小白酒企业加强资源、资金、渠道和管理能力的整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民营白酒企业发展较少、较小甚至为0的相关区县,则要落实属地发展责任,要鼓励和引导小企业升规上企业、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特别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白酒品牌更要助推加快发展,如高县的落润白酒、珙县的王家白酒等。
(二)做大做强规上企业,严防融资和市场风险。据报道,根据国 务院的要求,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今后将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支持化解过剩产能。由于白酒是易耗消费品,加上其可陈酿的性质,产能过剩的性质还不容易确定。但是,目前宜宾相当一部分民营白酒企业债务较高,各区县党委政府应加强对本地白酒企业的跟踪指导,要明确专门的人员、机构从税收、贷款、就业、债务等数据波动方面,指导企业防范融资、担保风险,对支柱企业、重点企业要给予重点关注,而不能仅仅是看结果数据。同时,要指导有发展潜力、管理规范的民营白酒企业,将资本积累转化为股本,将企业实体做大做强,对资本转股本的,在税收上给予减少或免除的政策。要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涉足关联性上下游产业等方式,鼓励白酒企业做大资本、做强产业,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白酒产业整体发展。在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四川日报以“除了要政策资金大家还有没有别的问题?”为题报道了省政协的一次小组讨论会,对宜宾白酒产业来说,宜宾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也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由于家底就这么多,在资金上、政策上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突破,这就需要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扶持措施。比如可以在政府财政出部分股本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宜宾白酒窖藏园、宜宾白酒集中交易物流园、宜宾白酒和酒具电子商务基地、宜宾定制白酒基地等。通过对宜宾经济研究院进行升级、升格,将白酒监测中心等并入宜宾经济研究院,并在宜宾经济研究院的框架下,新组建宜宾白酒广告宣传中心、宜宾白酒管理研究中心、宜宾白酒技术情报中心、宜宾白酒产业链延伸研究中心,除常规工作经费保障之外,应给予专项的经费支持,在广告宣传、企业管理、渠道营销、世界白酒技术进展、多元化发展成功经验研究、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市场风险预警等方面,给予宜宾白酒企业更多、更直接的支持,把有限的财政帮扶资金用在品牌塑造、渠道拓展等方面,把宜宾白酒这个“一号工程”真正抓好、抓实。
关于宜宾市“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大数据报告
2015年,宜宾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达877.27亿元,占GDP的57.49%,同比增长9.8%,增加值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为深入剖析民营经济实体发展情况,掌握民营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市民营办以各区县为单位,广泛收集整理全市民营经济实体发展情况,并进行大数据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宜宾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特点(一)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及特点。“十二五”期间,全市“两区八县”民营企业主要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仅筠连县、兴文县2012年存在小幅下降情况。特别是2014年、2015年受全国、全省经济结构性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民营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增多,但宜宾市各县区民营企业呈现出高速增长,为经济稳增长做出直接重要贡献,对国家的重大经济政策落地提供了基础支撑。
250020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特点。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两区八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所增长,但仅翠屏区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余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宜宾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与其农业大县地位相匹配。总体来看,各区县的农业经济市场化基础仍然不扎实,农业经济实体发展信心不足,只有翠屏区依托“市区一体”优势稳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2015年南溪区、江安县、高县、长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呈现下滑现象。
200***01008060402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三)个体户发展情况及特点。工商部门在个体户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主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市“两区八县”个体户呈现波动式发展趋势,尽管都有所增长,但增速有升有降。特别是2014年正值国家商事制度改革关键时期,当年暂停了个体验照,年度报告也是2015年补报,由于没有了个体验照时期的地毯式清理规范的有力工作措施,2014年“两区八县”个体户增速都有所下降,而2015年实施年度报告后,个体户又呈现出了新一轮的增长态势,这说明在乡镇一级有一个强有力的市场监管经济部门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确保党委政府的经济工作目标真正落地。
***0200010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四)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及特点。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家庭农场”,自此各地“家庭农场”才开始正式发展。2015年初宜宾市工商局联合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登记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宜宾市家庭农场规范发展作出了全面细致规定。从2014年开始,宜宾市家庭农场起步发展,2015年“两区八县”中有6个区县实现倍增,只有珙县增速有所下滑。
***1501005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五)民营经济产值情况及特点。2015年,在“两区八县”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的,有9个区县,翠屏区占比也接近50%,民营经济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如果民营经济发展得不好,也直接制约县域经济、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也充分证明民营经济在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一旦民营经济增速下降,必然引起GDP增速下降。
***1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GD民民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镇乡民营经济发展不均衡。“十二五”时期的前两年,翠屏区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西郊、安阜、东区和西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2013年旧州民营企业也出现蓬勃发展,到2014年、2015年,老城区的南城、西城范围再次换发出新的发展生机,而金坪镇的民营企业发展2015年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李庄镇前4年都保持低速发展,到2015年则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南溪区的南溪镇和罗龙镇“十二五”的5年民营企业发展都较快,前者年均新增超过100户,后者年均也超过40户,其余乡镇都是个位数增长,马家乡和大坪乡有3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宜宾县的柏溪镇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其余25个乡镇2011、2012、2013年连续3年民营企业发展都相对较慢,到2014、2015年也只 有喜捷镇、观音镇、泥溪乡、蕨溪乡、高场镇等少数乡镇发展较快。高县“十二五”时期民营企业增长保持两位数的只有符江、文江、月江、沙河等县城所在镇或人口大镇,一些较为偏远的乡镇如潆溪乡、趱滩乡则出现了多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的情况,“十二五”时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占乡镇总数的50%以上,2年未新增一户的有4个乡镇,3年未新增一户的有2个乡镇。珙县连续5年都保持民营企业两位数增长的只有巡场镇和珙泉镇,其余乡镇都在10户以下,有3个乡镇存在3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的情况,而上罗镇2014年、2015年则出现了两位数增长。江安县只有江安镇和阳春镇连续5年都保持民营企业两位数增长,其余16个乡镇“十二五”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均低于两位数,但只有大井镇、大妙乡、迎安镇和蟠龙乡出现了1年未新增民营企业的情况,乡镇民营企业发展相对均衡。长宁县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只有一个长宁镇,2015年该县的铜鼓乡、硐底镇、古河镇、下长镇、双河镇、富兴乡、梅硐镇、竹海镇、铜锣乡民营企业发展较快,都在10户以上。筠连县的筠连镇和巡司镇民营企业发展较好,其余乡镇除个别年份和个别乡镇,均呈个位数发展趋势,其联合乡有4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且联合乡仅2012年新增了一户。兴文县只有古宋镇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僰王山镇也发展较快,但2013年也仅新增8户民营企业,太平镇、大河苗族乡和麒麟苗族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相对较快。屏山县除屏山镇之外,其余乡镇民营企业发展都较为缓慢,呈现波动式个位数增长。从2015年全市172个乡镇街道(部分街道未统计)统计排位来看,前10位的翠屏区占5席,南溪区、宜宾县、珙县、兴文县、长宁县各有1席,有10个乡镇没有实现民营企业新增,13个乡镇各新增1户,18个乡镇各新增2户,这些乡镇由于没有国有企业,加上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对镇乡经济刺激和拉动严重不足。
2015年***2002***000户户新新新户户户户户以以增增21增以以以以以上上户户上上上上上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1005215300000新新0户户户户户户户增增新以以以以以以以21增上上上上上上上户户
(二)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需改善。除江安县、长宁县之外,其余“两区六县”各在2014年、2015年已经报送企业年度报告的数据库中,随机抽选了20户。而江安县、长宁县则分别抽取的是11户和10户。总体来看,381户企业在2014年、2015年的生产经营并不理想,企业的营利能力较差,对国家的税收贡献相对较小,相当一部分企业是0纳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没有大的纳税贡献,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却十分旺盛,8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存有债务,有的企业甚至有较高债务,企业的偿债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014年161412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31
2015年161412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三)吸纳就业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据工商总局有关测算数据显示,企业户均吸纳就业能力为12.6人,个体户为2.6人,从宜宾市“两区八县”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户均就业情况看,大多低于全国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个体户户均吸纳就业低于2人,也说明个体户发展壮大面临困难,尽管存在大量家庭式经营个体户,但大多个体户营利能力并不强,经营所属行业、所处区域、人流量等对个体户生产经营影响极大,市区和县城所在地个体户营利能力相对较强。
12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民营个体兴 33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四)民营企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十二五”期间,宜宾市“两区八县”民营企业呈现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明显特征,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对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等具有较强市场拓展能力产业体系构建形成制约,工业领域的构链、补链步伐相对缓慢。同时,各区县“十二五”时期三大产业总体呈现向前发展趋势,但也有部分区县产业发展波动较大,需进行深刻剖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措施。
第一产业***2001501005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第二产业***2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36
第三产业***08006004002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三、加快宜宾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抓好民营经济工作。根据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每年年底统一发布民营企业新增前10强的乡镇街道名单,由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并确定新增民营企业最靠后的10个乡镇,由乡镇党委政府提出经济发展整改提升方案,连续3年名列靠后的乡镇,提请有关部门落实具体责任。同时,每年评选出民营经济环境最优乡镇10个,即使属于0增长乡镇,只要党委政府积极作为,民营经济主体满意,民营经济主体纳税能力、营利能力、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和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良好,就可在末位追责中予以免责。
(二)强化民营经济工作经验总结。从“十二五”各区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看,尽管民营经济主体受城镇化等的影响较深、较大,但是仍然有很多乡镇、一些区县的发展经验值得总结。比如李庄镇2015年民营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李庄古镇景区改造和经济区位优势的提升,增加了创业吸引力和吸附力。而珙县上罗镇民营企业的加快发展,也与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兴文县麒麟苗族乡的快速发展,则是该乡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结果。2015年,长宁县有多个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实现两位数增长,其背后肯定也有刺激因素。总体来说,一个县或区、乡镇的民营经济要发展,除了城镇化、新区发展等因素,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因素,迫切需要加强总结,从战略规划的角度做好不同要素、不同刺激因素的筹备、推进,以确保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刺激发展。
(三)健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对很多远离市区和远离城区的乡镇来说,民营企业广告成本、物流成本都比城区高,这就是为什么离城市越近就发展越好,而翠屏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对于那些偏远的乡镇,市县政府应该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重点要在广告宣传和物流上给予财政补贴,并在人才培养上给予倾斜性支持,逐步拉动这些靠后乡镇也加快发展。同时,也要打破传统的
资金划拨方式,避免出现“找项目用钱”的现象出现,实实在在发生的广告宣传和物流费用才给予补贴,不再实行年初定额划拨制度,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落实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属地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抓好民营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民营经济主体新增、产业发展、转型发展、纳税、营利能力提升、吸纳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等关键指标应纳入绩效考核,每年年终乡镇党委政府应形成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县区党委政府应综合形成县域民营经济工作报告,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应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对抓民营经济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予以嘉奖或立功。同时,要进一步壮大各基层工商所,加大编制和经费保障力度,配强配齐人员,切实抓好装备、交通车辆的保障,以满足当前一个时期协助各乡镇党委政府抓好民营经济工作的迫切需要。
(五)强化民营经济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民营经济涉及三大产业、各个行业、诸多领域、所有区县和乡镇,要形成定期分析研究的工作机制,只有把短板找到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宜宾市范围内的注册资本、从业人数、纳税、资产、利润、融资等数据信息必须实现适时共享,从市委市政府层面打破数据综合利用的部门、条块壁垒,将这些重要的数据信息与民营经济实体发展进行
关联,以便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第一手参考资料。要在“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建立各区县、较大乡镇街道一年重点支持一户新增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一步一个脚印,把真正有潜力的企业扶上马送一程,逐步构建起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
关于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研究
2016年是“十三五”决胜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稳定增长被放在了经济工作首位,而向壮大市场主体要增量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015年,宜宾市新增市场主体29897户,工作日均新增119.11户,保持较高较快发展水平,创业潜力有效释放。但也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发展不优、重点
发展不突出的特点,亟待从市场主体发展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研判,以为今后一个时期市场主体的增量壮大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优化发展途径。
一、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一)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据简单查询统计,2015年,宜宾市新增市场主体29897户,工作日均新增119.11户。其中新增公司制市场主体4610户(含分公司),分公司65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36户,合伙企业34户,个人独资企业1135户,个体户23359户,企业集团13户,外商投资企业1户,外商投资企分支机构9户,其他市场主体13户。
市场主体按主体类型区分577361***9个体户公司个人独农民专其他
(二)市场主体投资趋于理性。经过2014年一年注册资本认缴制的适应后,2015年全市市场主体投资逐渐趋于理性,经综合查询统计,2014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2085户,注册资本(资金)2953240万元,户均133.72万元;2015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0429户,无论是简单查询还是综合查询数据,市场主体数量都明显高于2014年,但2015年注册资本
41(资金)为2864447万元,户均94.14万元。按简单查询统计,2015年注册资本(资金)50万元以上市场主体5274户,100万元以上3535户,500万元以上1252户,1000万元以上528户,5000万元以上92户,1亿元以上39户。而2014年,5000万元以上市场主体为102户,1亿元以上38户。
市场主体按注册资本区分***742462350万50万100万500万10005000
(三)市场主体出生率平稳。在2015年新增的29897户市场主体中,按月统计,1月新增1982户,2月933户,3月2247户,4月2810户,5月2697户,6月2867户,7月2836户,8月2598户,9月2285户,10月2407户,11月3146户,12月3089户,除春节前后受房屋租赁、风俗习惯等影响之外,其余月份市场主体出生率总体保持平稳,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主体内部存在着自我调整、修复、优化的调节系统。
市场主体月均出生情况***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四)市场主体发展与地域经济发展趋同。按行政区划和登记口径统计,在2015年新增的29897户市场主体中,翠屏区7743户,占总数的25.9%,南溪区2257户,宜宾县4410户,高县2014户,珙县2124户,江安县2702户,长宁县2158户,筠连县2341户,兴文县1623户,屏山县1575户,临港开发区790户,竹海57户,市工商局登记新增103户。
市场主体按行政区划分***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
二、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一)生产经营形式相对滞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公司是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最为完善、健全的一种市场主体类型,而在29897户市场主体中,公司3947户(不含分公司),占13.2%,表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形式相对滞后。但公司(含分公司)占企业类型市场主体的70.71%,也表明如果要成立企业,过半数的人都会首选公司。在3947户公司中,翠屏区1802户,占总数的45.65%,这一比例高于该区占全市市场主体25.9%的比例,表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条件对企业发展形态影响较深,而公司占该区市场主体的23.27%;南溪区公司262户,占该区市场主体的11.61%;宜宾县363户,占8.23%;筠连县159户,占6.79%;江
安县162户,占6%;珙县159户,占7.49%;高县168户,占8.34%;长宁县255户,占11.82%;兴文县197户,占12.14%;屏山县131户,占8.32%;临港195户,占24.68%;竹海4户,占7.02%。从翠屏区、临港两组数据占比可以看出,区位优势、城镇化规模对市场主体发展产生直接作用。
各区县公司数量2000***0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 45 公司占本地区市场主体比重302520151050区区县县县县县县县县港临屏溪宾连安宁文珙高山翠南宜筠江长兴屏竹海
(二)乡镇发展极不平衡。以公司制企业主体为例,由于经济户口简单查询统计和综合查询统计的差异,此处分析调查公司为3985户,与简单查询统计得出的3947户公司多出38户。据不完全统计,在翠屏区1755户公司中,南广镇38户,李庄镇13户,菜坝镇23户,赵场镇7户(不含西区片),金坪镇8户,象鼻镇54户,高店镇3户,沙坪镇3户,牟坪镇2户,李端镇4户,宋家乡9户,明威乡3户,凉姜乡2户,邱场乡9户,思坡乡8户,宗场乡12户,其余1557户公司主要集中在城区;长宁县250户公司覆盖全县16个乡镇,但有2个乡未新增1户公司制市场主体,其中长宁县长宁镇就有180户,其余乡镇户均不足5户;宜宾县326户公司覆盖全县24个乡镇,有2个乡镇为0,其中柏溪镇超过210户,其余乡镇平均约为5户;南溪区237户公司覆盖全区10个乡镇、街道,另有5个乡镇未新增1户公司;高县168户公司覆盖全县18个乡镇,有一个乡镇为0户,其中新县城庆符镇和老县城文江镇分别为90户、34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3户;珙县159户公司覆盖全县8个乡
镇,有9个乡镇为0户,其中珙县巡场镇126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5户;江安县164户公司覆盖全县15个乡镇,有3个乡镇为0户,其中江安县江安镇110户;筠连县159户公司覆盖全县12个乡镇,有6个乡镇为0户,其中筠连县筠连镇119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4户;屏山县134户公司覆盖全县13个乡镇,有2个乡镇为0户,其中屏山县屏山镇90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4户;兴文县195户公司覆盖全县15个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古宋镇120余户。总体来说哦,在乡镇、街道一级,目前宜宾市有70%的乡镇市场主体发展缓慢,实体经济并不发达,返乡人员就近创业就业仍然困难。
各区县0户公司乡镇数量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筠连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兴文县屏山县
(三)农业主体发展缓慢。在综合查询统计的73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宜宾县185户,长宁县54户,南溪区23户,翠屏区107户,兴文县72户,屏山县105户,江安县53户,筠连县51户,珙县52户,高县50户,凸显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还不深,特别是很多偏远的村社还主要是农业生产而没有上升到农业经济的高度。而综合查询得到的1093
户个人独资企业则也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农村等地,且有572户都属于家庭农场或家庭养殖场,一定程度上表明农业经济单打独斗现象还较为普遍,市场经营理念和竞争力水平十分低下。在综合查询统计的94户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城镇77户,农村只有17户。
各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200150100500
(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区域差异大。在综合查询统计的94户50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资金)的企业中,翠屏区33户,南溪区11户,宜宾县14户,长宁县9户,江安县9户,高县2户,珙县1户,筠连县1户,屏山县3户,兴文县4户,临港7户。而在39户1亿元以上注册资本(资金)的企业中,翠屏区17户,南溪区5户,宜宾县6户,长宁县4户,江安县3户,高县1户,珙县0户,筠连县0户,屏山县0户,兴文县0户,临港3户。2015年,全市新增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含集团公司分公司)38户,其中完全属于企业集团的14户,集团公司12户,48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兴文县14户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在部分区县,其中翠屏区7户,宜宾县3户,高县2户,屏山县、长宁县各1户。在一些地方,新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相对滞后,不利于形成独特、强势的区域经济竞争力。
各区县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情况35302520151050珙县高县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筠连县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屏山县临港注册资本500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亿-5
(五)新增高科技高技术市场主体偏少。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一行业大类为例,在其39项行业小类中,随机查询统计几类行业小类发现,属于完全意义上的高科技高技术市场主体偏少。如专业技术服务有10户市场主体,但属于完全意义上专业技术服务的只有3户;专业设计服务5户,也多是城市园林设计、室内设计之类;工程技术研究和实验发展7户,多是工程设计;农业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10户,只有一半有技术研究项目范围;医学研究和实验发展1户为咨询服务类;自然科
学研究和实验发展则为0户;从事科技中介服务的也只有3户。相对来说,在软件设计开发这一大类中,软件开发小类就有42户,但面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本土软件开发企业要想有大的作为,十分困难。
三、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工程的建议
(一)要将发展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工作重要抓手。2016年,中央确定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经济发展思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全市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是大的趋势,为了全面适应结构性改革需求,宜宾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稳定增长调结构、改革创新促转型”的总体工作要求。实际上,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市场主体的结构性调整,是对市场主体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的优化,各区县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发展市场主体,要将发展市场主体作为抓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新增市场主体增量和提质工作,同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对已经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常态化发展趋势的市场主体也要加大提质力度,强化结构性优化。各产业规划、行业规划、招商引资等工作,也要用市场主体落地生根的数据来说话、量化,真正做强市场经济硬支撑。
(二)要将优化市场主体发展机制作为工作切入点。各区县要以原有市场主体为基础,同时抓好对新增市场主体的培育,区县党委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应结合本地新增市场主体情况,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从事前规划引导、事中加大扶持和事后积极指导等全过程介入方式,加大对新增市场主体的引导、扶持和培育力度,打破原有长期盯着本地固有几户企业的做法,强化对新生力量、新鲜血液的关注,让新增市场主体出生后活得下来、能走路、长得大。要改进联系企业考核方式,对有问题不了解、不反映,能够帮助协调解决困难而不解决的,实行经济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强化务实高效领导干部作风打造。
(三)要将发展乡镇市场主体作为未来工作突破口。目前,宜宾市乡镇市场主体发展还较为薄弱,市场主体发展水平与农村道路等基础设
第二篇:绍兴区域经济发展数据
㈠绍兴诸暨
1、地理经济基本情况
诸暨市位于绍兴市西南部,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8万,常住人口150万。下辖27个乡镇(街道)。诸暨市经济实力强劲。诸暨是“中国袜业之都”“中国珍珠之都”“中国香榧之都”。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14位,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7位,是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2018年,诸暨市实现GDP1257亿元,增长6.5%左右;财政总收入137.8亿元,增长11.3%,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4亿元,增长13.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2500元、35900元,增长8%和8.5%。
诸暨市近年来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经济转型取得新进展。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行动计划,成为省首批“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示范市。诸暨商贸经济发达,商贸城国际健康城(一期)、新农都、万达广场、印象城等建成开业。诸暨强化创新驱动,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诸暨开发区成为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居在创省级高新区第二名。中乌生命科学研究院、科创园、诸暨2025创意产业园、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投运,科技大市场实现技术交易额3亿元,增长186%。
2、金融同业情况
近年来,诸暨金融经济平稳发展,入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末,共有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了五大行外,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绍兴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台州银行等银行已经入驻。截至2018年12月末,诸暨各类本外币存款余额1472.37亿元,同比增长7.49%;各类本外币贷款余额1296.65亿元,同比增长0.83%。尽管金融机构增加,但并不能完全满足诸暨市场的需要,诸暨民营经济发达,乡镇块状经济实力雄厚,对金融需求旺盛,诸暨本地的金融机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不少企业的资金来自周边城市,其中包括绍兴市本级、杭州等。在诸暨开设综合性支行,将进一步拓展宁波银行绍兴分行金融辐射面,有效支持诸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助力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和满足居民金融消费需求。
3、业务发展分析
诸暨经济发达、民殷商富,是一座活力之城。2018年诸暨市通过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探索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传统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末,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规上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利润分别增长15.5%和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分别增长12%和30%。袜艺小镇命名为省特色小镇,建成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新增国家级大数据应用示范和“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各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企业上云突破580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20家,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6亿元。同时,诸暨市聚焦北承南接,制订“与杭同城”三年行动计划,引进都市区项目108个,实到注册资金93亿元。开发区启动“一核一廊五园”规划建设,引入高新技术项目7个,5D智造谷签约落户。临杭产业园引进项目27个,总投资33亿元。9家企业入驻“诸暨岛”,环保小镇、珍珠小镇入选省大花园、大湾区重大产业项目。
未来几年,诸暨将坚定不移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把稳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坚持实业为基、实业为先、实业为重,进一步增强诸暨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内生动能。全市将加快积蓄发展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为抓手,支持各大园区、各级平台数字化改造,建成1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示范型数字化园区。同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引进产业化项目35个以上,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通过强化有效投资动能支撑,贯彻落实省“三行动一计划”,实施小微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完成“个转企”500家、“小升规”110家、“下升上”70家,新增IPO报会1家、股改30家。
㈡绍兴越城
1、地理经济基本情况
绍兴市越城区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位于浙江大湾区核心区,是绍兴市政治、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越城区下辖5个乡镇、11个街道,共有297个村、100个社区,面积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
2018年,越城区实现GDP880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亿元、同比增长11%,外贸出口总额410.8亿元、同比增长6.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950元和33084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8.5%。同时,拥有科技孵化器10个(国家级3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9家,研发中心26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31家。拥有主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累计入选(引进)国家“千人计划”15人、省“千人计划”18人、“绍兴海外英才”126人。
越城区近年来坚持破立并举,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列全市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1.4%、23.6%,增幅均列全市首位。通过聚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显著增强。162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3.3亿元,有效投资增速位列全市首位,共引进“中芯国际”“豪威科技”等产业项目76个,协议总投资470.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百酷电商产业园等56个项目已落地。
未来几年,越城区将着重抓转型、重实体、着力培育高质量产业体系。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等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
2、金融同业情况
越城区是绍兴市金融业最集中的区域,截至2018年末,共有4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除五大行和所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还包括北京银行、台州银行、温州银行、民泰银行、泰隆银行等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尽管金融机构逐年增加,但差异性竞争仍不充分,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越城区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镜湖核心区建设,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越城区开设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将进一步向越城区拓展金融辐射面,增加网点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方便企业和居民办理业务。
3、业务发展分析
当前,越城区正处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在围绕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勇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全力抢抓接轨大上海的历史机遇、杭绍甬同城化的战略机遇、大市区融合的发展机遇和“大越城”政区一体的现实机遇,奋力谱写越城区跨越新篇章。
越城区产业高度集聚,是绍兴“一区两廊”建设的“主战场”,拥有高新区、袍江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健康装备及医用新材料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园区三块国家级牌子。
未来几年,越城区将聚焦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手齐抓”,加快构建具有越城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通过精准把握中心城区定位,把发展都市型高端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通过实施楼宇经济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在招引规模企业和总部经济上做文章,推动解放路、迪荡、镜湖、城南、环城北路等商圈提档升级。通过启动特色街区建设,让老绍兴焕发新魅力。主动融入绍兴文创大走廊,引导文创产业特色发展、差异竞争。通过积极推进“凤凰行动”和小微企业提质行动,加强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撑,进一步打通市场主体升级“快车道”。
㈢绍兴袍江
1、地理经济基本情况
袍江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7月,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斗门街道、马山镇、孙端镇,目前全区共有常住人口25万左右,辖区面积118.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66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袍江开发区已经成为绍兴市本级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主战场。2018年6月,袍江开发区与越城区“高新区”合署办公。世纪街为袍江开发区主干道,沿线分布众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周边居民小区密集,是商户最集中的区域。
2、金融同业情况
近年来,袍江开发区入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末,共有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了五大行外,邮储银行、绍兴银行、恒信银行、华夏银行、台州银行等银行已经入驻。但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仍不充分,尚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袍江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加强、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绍兴世纪街社区支行的开设,将有利于拉近宁波银行普惠金融与世纪街附近居民的最后1公里,扎根社区金融服务,打造“邻里金融”服务品牌。
3、业务发展分析
近年来,袍江开发区全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明显进展。通过优化产业规划、完善企业扶持政策,现共有9家企业进入全市民营企业百强行列,3家企业进入全市国地税排行榜前三十强,3家区内企业被评为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1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隐形冠军”企业。
繁华的工业与商业体系为袍江开发区带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袍江开发区全面聚焦提品质优环境,城市功能配套得到进一步完善,世纪街作为袍江的重点区域,商贸的发展与生活配套设施也日渐完善,周边住宅小区逐年增多,人口较密集的小区有亲亲家园、中海世纪公馆、蔚兰星城等。随着产城融合进程不断加快推进,以世纪街为中心,两湖区域周边不断衍生出新的商业体:集宝龙广场主体商业、高品质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已现规模。袍江开发区百姓富足、社会安定,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未来几年,袍江开发区将作为绍兴融入浙江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以及接轨柯桥、上虞两区的国家级重点开发区,随着轨道交通2号线、城市高架快速路、杭绍甬高速等重点交通设施的建设,今后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入住袍江。区域常住人口的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绍兴世纪街社区支行作为一家服务区域居民的金融机构,将积极践行普惠金融,下沉服务重心,提升服务品质,为网点周边居民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优质金融服务。
第三篇:浅谈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
浅谈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
【摘 要】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血脉,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动力,文章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规划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的相关建议,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协调,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规划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里、水运、航空、管道为主体的综合运输网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交通体系的发展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受制于地区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目前也只能按地区,分阶段的有重点推进。如何在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前提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对应的交通运输规划一直是各级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提升互为因果关系。当区域经济发展迟缓、乏力时,它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和投入能力萎缩,表现为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限制和阻碍;当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时,它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迫切,投资积极性旺盛,但因交通运输发展本身的技术经济特点,不可能迅速显出效果,因而表现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
(一)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1.交通运输是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的先行条件,是区域产业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先决条件。区域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对辖区的矿产、能源、水电、生态等资源进行加工开采,并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活动。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对辖区资源进行开发并成功转化为财富的关键和基础则是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越发达,区域资源开发的运输成本就越低,区域资源转化为财富的时间就越段,效率和质量就越高。
2.作为经济活动链条中的一环,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交通运输将各部门、地区有效联系起来。离开交通运输,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各项经济活动将变成不连续的孤立存在,无法串联起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交通运输对其影响比资源、地理、人为因素表现的更为直接和密切,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和停顿失灵能很快的反应在经济活动当中来。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1.经济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着交通迅速发展。很多的研究成果证明,西方国家在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都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中国也不例外,例如,在近10多年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加速改善,例如铁路里程从1998年的6.64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0.87万公里增加到7.41万公里,达到世界第二位。这一方面源于交通运输体系为规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另一方面也由于交通运输是一种基本的公共产品,当地区经济增长,政府财力充足时,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良性的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质量要求更高。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经济实力的增加。而随着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对良性经济的要求必然会要求更高。而科学、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则是良性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区域交通规划建议
基于上述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关系分析,笔者认为区域交通的运输规划必须和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具有相当的协调和统一性,这样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我国的交通运输规划仍然局限于自身的行业范围内,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充分协调。就上述情况,笔者对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一)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不断提升交通的运输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不仅是根据区域经济活动特点调整运输结构,同时要合理配置区域空间的交通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制定交通运输发展的区域性差别战略。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宏观经济发展的区域规划,特别是中长期规划,结合各区域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交通设施、交通道路进行科学设定,在科学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能相互促进,达到经济发展最优和交通设施布局最优的效果。
(三)推行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中,地域局限仍是非常突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双向促进。因此建议地方政府要站在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规划协调,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结构,实现功能协调,高效便捷。一是要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进程,强化整体发展观念,实现区域内不同要素,不同运输方式的互补,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二是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制度规范一体化进程,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加强区域内各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健全区域发展的协调、磋商机制。三是加快区域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及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降低信息沟通成本。
参考文献:“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51 program design” Tang Ying, 2012,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a case of driver and Proteus simulation” Li Lin power, basedon the 2011, science press;“design” MCS-51 Series MCU application system He Limin, 1995,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ased” Li Guangdi: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2;“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jysbwb.com/aomenyuleche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Ding Yuanjie, 1994, 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
第四篇:《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的总称。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和特点,因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性。各经济区域均把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农村经济区域化的共同特点是,集聚产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强统一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强区际联合,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统筹管理,推进社会信息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农业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发展阶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将有限资源实现最佳配置的体现,也是农村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生产的区域化,有益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和指导;有益于“品种、知识、科技”三大更新工程;产品易集中收购和销售;容易实现效益农业致富农民,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农村经济区域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综合易县的自然地域、农村经济现状和农业产业化情况,将易县农村经济划分成八大农业资源产业经济区。依据各区资源产业经济特点,进行产业定位,分区发展。
一平原农牧资源产业区(Ⅰ):位于易县东部山前平原,总面积300.1km2,涉及易州、高陌、凌云册、塘湖、裴山、高村7乡镇,119个村,45862户,160966人。具有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水资源开采便利、粮油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特点。
1.产业特点:农牧产业占主导优势。本区是全县的粮油主产区,粮油产量分别占全县总量的55%、60%;也是供应县城居民消费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量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44%;全县的肉牛育肥、良种肉牛繁育、秸秆养羊示范和瘦肉型猪基地均分布在本区。粮油和养殖生产在全县农业中占有突出位置。
2.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耕地和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菜种植与畜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实施以“三元”种植模式为特征的结构调整方案,形成以农养畜、以畜促农、多业互补互促良性循环的农牧产业区,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成为北京农副产品(蔬菜、畜产品)的直供基地。
3.区域发展措施:①龙头建设。重点扶持塘湖肉牛产品加工、正四方牧公司、广源养猪场等项目。②优化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占地结构,改“二元”为“三元”种植结构,实现种植与养殖互补、效益共赢的产业链条。③强化水土资源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土地锐减势头;严格控制水资源污染;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增加科技投入。重点推广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农业常规技术,提高科技含量。⑤适度规模养殖。采取公司加农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路子,家家参与产业化经营,形成千万个小家与大产业互动的局面。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健全防雹、人工降雨体系。做好灾害预报预警机制,提高应变能力,为农业产业化“保驾护航”。⑦发展乡镇工业。重点建设舍龙城花岗岩开发、天然板材工业园区、康元林木科技有限公司和亚林板业有限公司等项目,继续完善良村铸造和桥头三类建材工业小区建设。
二平原丘陵传统工艺手工业产业区(Ⅱ):位于易县东南部,总面积44.9km2。涉及尉都、凌云册和裴山三个乡镇,19个村,7908户,28545人。区内农业气候适宜,土地条件较好,拥有砚石矿特色资源,以此构筑了易水古砚的产业基础。
1.产业特点:①鞋垫产业已成规模。东庄鞋垫加工产业起步早,是在市场引导下,由农民自发参与兴起的。从业人员之多,生产规模之大,销售范围之广,已占领东北、西南等国内市场,还远销俄罗斯等国。东庄鞋垫产业现已辐射到了塘湖、凌云册、裴山等乡镇村,形成了名副其实、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经济。②易水古砚久负盛誉。易水古砚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世人青睐。生产历史之久且久负盛誉。已形成了石料开采、雕刻、销售为一体的采、加、销产业体系。产品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大中城市。制砚产业已呈现出越做越强之势。鞋垫、砚台的年产值占全区非农总值的40~50%,由此使农民增收104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9.1%。
2.发展目标:以鞋垫、砚台产业为支撑,以其品牌效应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健全服务组织为保障,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冲出国门打入世界,把该区建成带动全县农村经济的传统手工艺特色经济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健全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管理。成立县、乡、村三级砚台、鞋垫产业协会,对资源、产品、市场价格等进行统一管理,完善营销网络;成立专业合作经济实体,有效解决单家独户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各自为战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的松散状态,提高产业整体的凝聚力。②培育龙头企。以“龙头企业加小作坊或农户”的形式进行产业化生产,规范加工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业活力。③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以生产精品为主流的产业发展策略,以精品创品牌,以精品占领市场,以精品创高效益,使精品成为整体产业内部活力的动力源。④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砚石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也是易水古砚产业的基石,应给予特别珍惜。统一规划,科学开采,杜绝资源浪费。⑤加强宣传。尤其要加大对我国南部大中城市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把产品信息推向全国和全世界,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以此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 丘陵林果旅游资源产业区(Ⅲ):位于易县最南端,总面积160.2km2,涉及独乐、山北、塘湖、管头四个乡镇,43个村、12987户,45549人。山区、丘陵、平原俱全,具有土地类型的多样性。林业、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有省级狼牙山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森林公园。
1.产业特点:①林果业是该区的特色产业。以生产水李为主的设施林果在独乐乡已悄然兴起,人均果树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0%来自林果业。独乐乡已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林果专业乡。果品总产量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近20%。②旅游业系该区的第二主导产业。借助狼牙山国家级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旅游景点的机遇,区内旅游业呈日趋火热之势。2003年旅游业给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2.发展目标:依托县校、乡校联合,实施科教兴乡、兴区域产业战略,不断提升林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冲破营销瓶颈创新品牌,实现林果生产品牌化、旅游资源配置功能化、蔬菜生产产业化、生产经营标准化,把该区建成全县林果产业的领头羊、旅游产业的生力军。
3.区域发展措施:①创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狼牙山果脯厂,谋划柿果储藏、加工企业和地膜芸豆深加工企业。②打造知名品牌。集中精力从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全力打造1至2个品牌,以精品取胜,使产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高知名度的品牌。③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标准,尽快出台适合易县操作性强的可执行标准,并付诸实施。以全面提升林果产品质量。④加强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狼牙山果品批发市场,扩大场地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岭东和石家统果品产地市场,作为狼牙山市场的延伸。⑤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农家游质量。重点建设索道、道路、绿化、环保设施、餐饮购物服务等配套设施。规范颇具农家特色的农家游,以增加旅游品种,弥补区内服务设施之不足,提高旅游区的整体功能。
四 丘陵牧业杂粮产业区(Ⅳ):位于易县丘陵地带,总面积546.4km2,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涉及高村、裴山、塘湖、白马、流井等10个乡镇,119个村、32521户,111572人。具有适于旱作种植较大面积的旱地,气象条件适宜,土壤环境条件好,饲草资源丰富等资源特点。
1.产业特点:①小杂粮产业已渐起步。该区是全县小杂粮生产的集中区域,小杂粮产量占全县小杂粮总量的47%,其中甘薯占全县总量的34.2%。区内建有谷子、甘薯和旱作农业精品示范园。已形成全县甘薯和谷子两大生产基地。②畜牧生产初具规模。牛、猪、羊饲养量分别占全县饲养量的25~26%,家禽占22%。区内建有百泉养牛、养羊精品示范园,瘦肉型猪场2个,家禽养殖场16个,家禽存栏18490只。
2.发展目标:抓龙头带基地,抓示范创品牌;抓生态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抓服务组织建设,促产业协调发展。将小杂粮纳入产业化轨道,创具有绿色认证标志的小杂粮品牌。发展草业,挖潜秸秆潜力,以草促畜,实现种植与畜牧产业互促互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发展措施:①提高小杂粮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成立小杂粮专业协会,对小杂粮生产进行协调、指导,确保小杂粮生产有依托,加工有方向,销售有目标。②强化小杂粮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增加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着力发展绿色、有机小杂粮。谋划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包装增值,提升档次,创出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③发展草业,恢复草场植被。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改良草场6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
五 丘陵林渔游资源产业区(Ⅴ):位于易县中心地带,介于丘陵与浅山过渡区域。总面积218.3km2,涉及梁格庄、西陵、大龙华、安格庄4乡镇,40村、10404户,35874人。具有山地和丘陵双重地理特点。蓄积着全县95%以上可养水面资源。.有以山水为景的南湖和龙湖、以生态景兼道教文化的云蒙山、科教兴村的柴厂华夏第一村和最具近代文化特色的清西陵等。集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是全县旅游功能较完善、旅游品种最多的区域。
1.产业特点:①统揽全县水产养殖于一区。渔业是本区的优势产业。全县水产养殖95%的资源和产量均出自本区,渔业产值占该区农业总产值25.6%,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92.6%。②旅游业蓬勃发展。该区旅游业堪称全县旅游业的“龙头”。景点多,品牌多,功能较完善,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81.2%,综合收益占91.4%。
2.发展目标: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挖潜水面资源潜力,提高水产养殖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产出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整体功能。把该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水产丰富、风光秀丽的水产之乡和旅游胜地。
3.区域发展措施:①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景点周围适度发展观赏树种和经济林种;景区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保土固沙;配合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项目,改良草场,为发展牧渔业奠定物质基础。②改造中低产水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发不同水层资源发展立体养殖;科学施肥,提高水面肥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水产品科技含量;适度发展网箱养殖,以其高投入获取高产出、高回报;完善经营机制,培育加工企业,使渔业生产纳入产业化轨道。③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整体功能。加强休闲度假、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龙湖碧枫斩度假村、南湖旅游综合开发和中义村度假村等项目。④加大宣传力度,创旅游品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多渠道、多方位 地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创旅游品牌,以此推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 浅山林牧矿资源综合产业区(Ⅵ):位于易县西南部,总面积721.8km2,全为山地。涉及管头、七峪、甘河净、坡仓、乔家河、良岗等9乡镇,74个村、13157户,42404人。区内局部小气候明显,林、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泛。
1.产业特点:①林业生产的突出位置。该区是全县林业生产的重点区域之一。干果产量占全县总量的23.9%,其中板栗占60%,花椒占54.65%。有林面积位居各区之首,占全县的27.6%。②畜牧业是实施易县“西繁东育”战略的仔畜繁殖区,每年为东部平原区域提供大量仔畜。畜牧业产值占全区总值的42.6%。③矿产建材业发展迅速。金矿、铁矿采炼和花岗岩大理石开采加工发展迅速。有各类开采加工企业140家,从业人员3010人,产值达到28200万元,占非农总产值的52.1%。
2.发展目标:以植树种草、改善生态为基础,以发展畜牧、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为着眼点;以发展矿产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区域经济为目标,建成易县西部生态环境良好、牧业生产兴旺、矿产业发达的林、牧、矿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植树种草,改善生态。植树造林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飞播与人工造林、水保与经济林三个结合。搞好退耕还林,确实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改良草场,尽快提高植被覆盖度。②丰富山区绿色土特产品生产。柴鸡生产推广以放牧为主及相配套的饲养技术,提高肉蛋的“野味”,迎合消费者心理,满足市场需求。干果生产要扩大栽培数量,加强对现有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果树的技术管理,提高干果的总体规模和效益。③划区轮牧,科学管理。以村为单位,将牧场划分成若干个放牧区,实行轮封轮放。倡导舍饲圈养,减轻对草场的践踏和压力。④规范开采行为。严格“矿产法”,打击无证采矿、越权越界等违法行为,对矿山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⑤优化资源配置。引入专业勘探队、投资商、项目与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与环境,实行集约化经营;抓综合治理,尾矿回填和矿区绿化,实现开发与治理同步。
七 浅山林牧矿电游资源综合产业区(Ⅶ):位于县城西北边界地带,总面积470.26km2,全为山地。涉及紫荆关、南城司、大龙华3乡镇,50个村,10878户,33968人。区内气候温凉,林牧和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独一无二,旅游资源特色明显。
1.产业特点:①林牧业是该区的基础产业,其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46.5%。②矿产业发展迅速,建筑砂、黄金、大理石、铁粉、麦饭石等生产均占据全县矿产业的半壁江山。年产值15190万元,占本区非农业总值的51.3%。③小水电已成为全县水电事业的支撑,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④旅游是近年来形成的一个朝阳产业。以紫荆关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景点的开发已初见成效。与清西陵景区相呼应,对全县旅游业产生了良好的互补作用。
2.发展目标:立足资源,放眼市场,抓招商引资,促地方经济。以矿产采加和荒山拍卖为突破口,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起点,以旅游开发为后劲,把该区建成林牧同进、矿电并举、旅游互动的林、牧、矿、电、游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加强科技培训,普及农业常规技术,并改善提高农民对合理开发农业资源的认知能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②发展绿色农业。改善土壤环境和理化性状,保持水、肥、气、热因素协调。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使绿色成为农业的主调。③林牧资源协调利用。科学实施封山育林,保护天然植物;加大人工造林,加速荒山绿化。牧业实施划区轮牧,以草定畜,适度舍饲,永续利用,实现林牧并进。④培育龙头企业。扶植南城司杏仁加工厂,谋划小杂粮、干果、柴鸡蛋等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矿业重点建设紫荆关东明石材开发、国际博览厅、胜利村铁矿厂等项目。⑤整合矿产资源,优化开采结构,提高开采技术含量。做好环境监管,采用适用的环保技术,确保开发治理同步、经济与生态共存。⑥增加投入,加快水电、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紫荆关六级水电站、胶东口水电站和琵琶台水电站建设。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注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绿色纯天然产品等,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八 深山林牧生态旅游产业区(Ⅷ):位于县城西北部边界,面积71.5km,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全为山地。涉及蔡家峪一个乡,5村,898户,2482人。区内气候凉爽,环境宜人,林牧资源丰富,有颇具生态特色的旅游资源。
1.产业特点:①林牧业是该区的主导产业。林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7.5%。林业既为本区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全县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基地,生态西北大门的守护者。畜牧业,人均肉类总产量183kg,居全县之首。人均畜牧业产值1011元,接近一区水平。也是全县獭兔养殖基地。②土豆产业已渐起步。马圈子土豆种植颇具特色,个大、淀粉丰富,面甜适中,口感颇佳,深受市场亲睐,是当地的优势品种。③生态旅游迈出可喜的一步。已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整合,修路改善了交通条件,来此旅游的人数逐渐多了起来。2003年旅游收入25万元。
2.发展目标:以生态建设为着眼点,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杠杆,以致富农民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奠基、绿色生产搭台、旅游开发唱戏”的发展战略,把该区建成林牧生产无害化、生态环境优良化、旅游产业特色化的林牧生态旅游第一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着力林业建设,提高生态质量。封山育林,兼顾人工林。注重立体布局,山上用材、防护林,山脚栽培经济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严格林木管理,改造低质林,确保林木蓄积“长”大于“消”。②加强牧业管理。科学规划草场,封育近山草场,开发远山草场,鼓励舍饲圈养,积极改良草场,增加牧草总量。③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民对绿色有机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改善立地条件,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产出量,以充分发挥自然地域优势。④培育龙头企业。注重对小杂粮、土豆初深加工、林果贮藏包装等骨干企业的培育,组建农副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化宣传,突出生态特色。统筹发展旅观光农园、森林旅游、民宿农庄等多种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文化,提高旅游品位。建立旅游服务站,健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成为生态观光旅游的乐园。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浅析富源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浅析富源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富源地处云贵交界,东邻贵州省盘县、兴义市,南接罗平县,西连麒麟区、沾益县,北与宣威市毗邻,距离昆明200公里、曲靖75公里,素有云南东大门、滇黔锁钥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348平方公里,辖9镇1乡2街道、161个村(社区)、1723个自然村、16.87万户农户,总人口79万人。年平均气温13.8℃,降雨量1100毫米,平均海拔2000米,森林覆盖率44%,城镇化率34%。富源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97%的国土面积为山区,贫困人口有15万人,水利化程度仅为15.6%,2万余户电网未改造,22.46万人饮水不安全、6.07万人饮水困难,140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主干交通等级率较低。富源是资源大县,素有“八宝之乡”的美誉,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276亿吨,已探明储量87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和全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县,其中储量42亿吨的老厂无烟煤片区为我国江南最大的无烟煤田。全县共有地方煤矿132矿141对井。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滇东电厂和雨汪电厂。富源是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县,“大河乌猪”是继江苏省苏太猪之后第二个国家级地方优良新品种,是云南第一个国家级优良品种,被评为云南六大名猪之一。富源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建有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云南东恒集团。富源是全国魔芋种
矿井5对,技改煤矿7对,完成县域原煤产量2250万吨、实现产值214.5亿元,发电115亿度、实现产值33.5亿元。煤化工和非煤产业有序发展,华鑫焦炉尾气制天然气项目投产,泽鑫铝业铝产品加工投入试运行,以昆钢、德鑫为重点的500万吨煤化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60万吨阳极炭素、20万吨乙二醇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可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85亿元。三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住宿餐饮、社区服务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可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3亿元。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富源县按照“产业建设年”要求,做实做稳一产、做优做强二产、做大做活三产,经济实力得到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不成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三农问题千头万绪。自然灾害和疫病防治依然严峻;农资价格涨幅过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技干部专业结构单
一、知识老化问题依然突出,装备差、推广手段落后,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尚需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主要农产品面临着市场风险,以“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为主的特色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龙头企业产品整体质量还不够高,缺乏精品名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够强,农产品面临着市场风险。
要性,并加以开放利用,就可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1.资源丰富。富源素有“八宝之乡”的美誉,境内不仅土地、水能、动植物资源丰富,矿藏资源更为丰富,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有煤炭、萤石、铅锌、硫铁矿、铁、石膏、金等4类21种。除矿产资源外,还盛产魔芋、火腿、蓝莓、银杏、核桃、黄梨、酸菜、酒、豆等特色农副产品。
2.交通便利。境内建成了以2208铁路、南昆铁路、曲胜高速公路和省道205线、101线为重点的交通网络,正在建设的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做前期工作的富兴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初步形成了“一主三支两铁”为主骨架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产业定位,调整产业结构。
1.将农业发展放在基础性地位。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一是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壮大专业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扶持发展玉米、马铃薯、优质水稻、牛羊、蔬菜、油菜、生姜、蚕桑等共性优势产业,积极鼓励发展魔芋、大河乌猪、蓝莓、核桃等地方个性特色产业,科学引导发展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共性优势产业板块连片、规模聚群发展,个性特色产业区域集中、中心辐射发展,新兴产业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发展。二是培育壮大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进高原特色农
极拓展市场,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壮大企业发展规模,构建以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支柱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发展格局。加快全县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做好煤炭、煤化工、煤电产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综合平衡,通过整体规划,建设一批集规模优势、环保优势、节能优势一体的产值超亿元的新型煤化工企业。三是建好工业园区,打造发展平台。加快规划建设“一园四片区”,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吸引大资金和承载大项目的能力,规范政策扶持,赋予管理权限,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优惠。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以行业协会为主要渠道,采取委托招商、中介招商、联谊招商、会展招商、顾问招商等多种形式,抓住国家实施云南桥头堡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
3.将第三产业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富源县创建“滇东一流县”的重大战略任务,着力突破瓶颈、优化环境,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放宽市场准入、实行税费减免、优惠土地供应、加强资金支持、促进人才引进、完善社会保障、控制用水用电用气用地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大第三产业的投融资力度。设立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参照省、市和其它服务业发达县的做法,拿出
展环境。
2.稳步推进旧城改造。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对县城重点区域进行改造,加大安置房及公益性项目建设。
3.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BT、BOT、EPC等多种形式,多方争取资金,加强供水、供电、公共交通、排污、防洪、绿化、环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
(三)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
1.留住本地人才。不断增加人才总量,提升人才素质,千方百计留住本土人才,多渠道培养人才。人才是一种特殊资源,其价值完全在于开发使用。教育培训是人才成长的“孵化器”,要实现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忻州,留住本土人才施展才能,必须抓好人才的教育培训。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慧眼识才,大胆用才,不仅专家、院士、博士是人才,技术工人、土专家、田秀才也是人才。其次高校毕业生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亲情感召、政策吸引、宣传引导等措施,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本土高校毕业生返回故乡,为家乡经济建设效力。同时充分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岗位,拿出一定数量的空额编制,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既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又提高了本土人才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