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发展纪实经验交流
本文作者:冯 剑 好范文原创投稿
突破困境 逆风飞扬
**医院改革发展纪实
从国有企业职工医院到非国有股份制单位,从温室的襁褓到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弄潮儿,重庆东华医院历经改制阵痛、艰难创业和市场挑战,终以壮实断腕的气魄、开拓创新的意志,走出一条稳定、发展、繁荣的新路子,东华医院正以崭新的面貌崛起在沙坪坝
区北部
破困境 改制焕发生机
重庆东华医院位于沙坪坝区两江开发新区井双片区,其前身为重庆特钢公司职工医院。
2004年下半年,医院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选择了主辅分离、改革改制。2005年3月完成改制程序,与特钢脱离产权关系,医院从此由国有体制转变为非国有股份制单位。
改制是机遇更是挑战。
东华医院改制,犹如刚刚走出温室的襁褓,还没有从身体上和心理上做好迎接市场风暴的准备。人员、观念、设备、环境一成未变,自我运转能力脆弱。不仅如此,受特钢破产冲击,医院人心涣散、队伍动荡、人员流失严重,如何涉足社会、融入市场、找寻出路,成为东华人面临的严峻考验!
首抓稳定,先保生存,再图发展。面对众多挑战和考验,东华人做出了清醒而明智的决定。而稳定、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机制转换和观念转变。人心定则稳,制度活则生!
首先革新管理体制,改革过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形成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协调的组织管理构架。确立 “以病人为中心,临床围绕病人转,管理、后勤围绕临床转,全院围绕市场转”的经营理念;推行员工测评、业绩评价、收入分配管理考核等办法,初步形成以业绩论分配、以作为论高下、以考核论奖惩的竞争激励机制。
其次是转变观念,重塑形象。开展转变观念促发展主题培训、文化形象塑造全员大讨论等活动,使全院员工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机制创新和观念转变强力驱动下,思改革、思发展,比服务、比质量成为东华医院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全院上下呈现出同心同德、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东华医院已经突破机制和思想的藩篱,做好了迎接新一轮发展的准备!
强基础 医疗服务提档升级
落后的医疗设备、陈旧就医环境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又一道拦路虎。
必须改变破旧设施设备不能满足病人需求的被动局面,夯实医院发展的硬件基础。东华医院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融资、筹资,投资上千万元购置了西门子高性能多层螺旋CT、飞利浦彩超、电视腹腔镜等一批大中型医疗设备,并完成了手术室、药房、景观花园、老年公寓等工程的改造。
特别是改造后的住院部和新建的综合大厅,其装饰、设施、配置、功能都领先沙区同级医院,使医院的就医、住院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受到社会和患者的普遍称赞。
在着力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医院软实力建设也同步推进。
搭建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平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医院先后组织医疗骨干带项目到上海、重庆三甲医疗机构进修深造;邀请专家来院坐诊、查房、会诊、学术讲座,大大提升了医院诊疗水平和危重病综合救治能力,推动了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促进了医院软、硬实力匹配发展。
2008年,医院提出创建沙区以北片区医疗中心,实施《医疗软实力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东华医院将成为医疗人才与医疗技术水平、学科与专科实力、技术创新与综合救治能力均领先沙区同级医院。
结硕果 医院发展蒸蒸日上
敢闯敢干充满智慧的东华人突破一个个困境,解决一个个难题,医院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且铿锵有力。
昔日温室里的襁褓,如今已经茁壮成长,成为搏击市场的弄潮儿。
从2006年至2008年,东华医院连续三年被沙坪坝区政府授予“公共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医院还被沙坪坝区评为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民政局通报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市级社会组织”,被市医保中心评为市医保先进单位,获得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工作办公室颁发的全国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优秀门诊奖牌和荣誉证书。
一块块奖牌、一张张证书,都凝聚着东华医院每一名员工的心血,凝聚着整个社会对东华医院的信任和支持。东华医院的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没有忘记回馈社会。
2007年百年不遇的“7.17”特大洪灾袭击沙区,东华医院圆满完成了转移、收治陈家桥医院住院病人的抢险任务,而且在自身受灾情况下,仍义不容辞伸出援助之手,赈灾捐款5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医院向沙区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在2006年—2009年期间,东华医院先后开展惠民服务活动87次,投入资金80多万元,免费为周边地区群众健康体检6万余人次。
这就是一个责任医院所彰显的大爱和奉献!
从艰难改制到快步前进,重庆东华医院一路走来,已经结下累累硕果,赢得满堂赞誉。但东华人并没有在成绩面前停下攀登的脚步。随着健康重庆的强力推进,特别是沙坪坝区北部片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给医疗卫生事业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东华医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探索国有企业医院改制改革,着力在就医环境、服务、质量上下工夫,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携手并进,努力将东华医院打造成为沙坪坝区北部医疗
中心,领航沙坪坝区北部医疗卫生事业!
古人云:“逆风起兮云飞扬,逆风何惧哉?若敢于迎战逆风的东华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昨天今天明天医院发展纪实
昨天今天明天
——丹东市第一医院跨越发展纪实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从1927年到2009年,丹东市第一医院走过了80余年的风雨征程。80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履步,她实现了从医苑幼苗到杏林奇葩的嬗变;80年峥嵘穿透真情奉献,书写出精彩华章,她完成了从蹒跚学步到立身潮流的跨越。
历史的每一次嬗变,社会的每一个变革,市第一医院始终保持和焕发着勃勃生机,几代一院人始终以矢志不移、薪火相传的坚定信念,以披荆斩棘、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镌刻成一部永不停滞的创业史,永不僵化的发展史,永不言败的奋斗史。
昨天的风雨
如今,元宝山下,丹东市第一医院恢宏大气的新医疗大楼屹然挺立,过去的影子已经难觅,然而,历史的足迹不容抹去,在对历史的回放中,发展的画卷逐渐清晰:
1927年,寿泉堂医院建立,这就是丹东市第一医院的前身;
1939年,更名为安东市立医院;
1947年,安东第二次解放被民主政府接收;
1949年,建国初期,职工80人、床位80张的现状;
1954年,门诊部迁到元宝区金汤街34号,住院部设在元宝区解放街,医院有职工231人,床位100张,医院并更名为安东市第一医院;
1958年,市第一、二医院合并为安东市立医院;
1963年,又分开改为安东市立医院和六道沟医院;
1975年,恢复丹东市第一医院;
改革开放后至1985年,医院占地面积16353平方米,设床位500张,拥有职工693人的综合性医院;
2008年,医院发展成占地面积7800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710张,拥有职工943人的现代化新型医院……
抚卷追昔,几经易名、易址、分合,几代一院人不辍耕耘,克服重重困难,在发扬艰苦奋斗、救死扶伤精神的历程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瓶颈,一步一步铺就了医院发展壮大的基石。
今天的专注
将历史定格在2008年11月6日,丹东市第一医院高标准、现代化、人性化的新医疗楼拔地而起,正式启用,成为我市最为先进的现代化园林式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宽敞明亮的大厅,和谐优美的院区,表达着对病人热情友好的接纳态度;厚重平稳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景观层次,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医疗理念。这座新医疗楼的崛起,不单单是一座大楼的耸立,而是一院人心中树立的一座信念丰碑,它实现了一院人八十年的梦想、几代人的夙愿,也是市第一医院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丰硕成果。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随着医疗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由于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市第一医院发展日益乏力。如何突破这一发展困局?2005年9月,市第一医院毅然迈开了改革创新的步伐:在丹东市政府与清华大学产业集团的共同推动下,丹东市第一医院加入清华高科技国有上市公司诚志股份的医疗健康产业行列,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诚志股份作为清华大学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具有资本、人才、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优势,为市第一医院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如今,秉承“厚德精术,创新奉献”文化的市第一医院现已发展成拥有总资产3.2个亿,占地面积74600平方米,开放床位710张的集预防、医疗和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辽宁省政府指定的刑事医学鉴定医院。
2009年,是市第一医院改制后经过磨合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起步年。一年来,全院工作坚持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医疗理念,以“创新服务,超越期待”为全院工作总要求,努力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快学科建设,强化行风建设,在年底终于收获了沉甸甸的喜悦。
这组数据震撼着全院职工的心:从工作量指标来看,全年门诊量25万人次,同比增长13.13%;住院人数15000人次,同比增长40%;从质量指标来看,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6.73%,入院三日确诊率为96.08%,治愈好转率90.94%……与此同时,还有更多惊喜让人振奋:2009完成业务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41.88%;标志着市第一医院迈进了快速发展的新征程。
大医精诚。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和精湛的医术是医院发展的基石,也是市一院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持续努力的方向。目前,医院设有18个病区,42个科系,形成了以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肝胆普外科、介入科、肿瘤科、眼科为重点专科的业务发展体系,医院在肿瘤综合治疗、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以及眼科疾病治疗处于丹东地区领先水平,某些治疗项目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为保证重点专科的快速发展经丹东市卫生局批准成立的“丹东市眼科医院”;“丹东市心脑血管病医院”;“丹东市肿瘤医院”经过近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丹东市著名的相关重点科室,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新技术开展是医疗质量提高的标志和突破,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医院加大投入,积极鼓励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全年引进应用新技术50项,彰显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科技水平。此外,还先后邀请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清华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等知名大医院有关专家建立长期联系,邀请其前来进行临床指导和讲学,有效地提升了医疗管理和学科建设水平。
环境一流。集门诊、急诊抢救、内科、外科、辅助诊室为一体的医疗楼,以其现代化、多功能、高效率、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我市医疗界独树一帜,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像家一样安心、放心、舒心的环境。
设备一流。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市第一医院现已完成2100余台(套)目前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护设施的引进并全部投入临床,拥有1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200余台(套),医疗设备设施的配置已成为丹东地区专业进步的高端标志。
人才一流。实施以人为本、荟萃精英的人才战略,陆续引进了包括北京高级医疗专家耿同超在内的一批资深专家到医院开展诊疗活动,通过北医博士张晓梅和70余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返聘专家的人才引进,全力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充实专业根底扎实的后备力量,基本形成了顶级专家领衔、高中级专业人员挑梁、人才储备充足的人才梯队建设局面。
管理一流。进一步深化“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新模式,包括以病友满意为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CS),以品牌战略为引导的医院品牌文化形象再造(CIS)和革新营销观念及新型业务推广(MS)的业绩再造工程,用制度、数据、事实说话,运营管理日益“实”、“细”、“严”。
服务一流。将2009年确定为“创新服务年”,对护理流程控制的六个环节进行细化管理,并建立使用了“腕带”标识制度,开展了优质护理和文明护理活动。在落实了文明用语和125项便民措施的同时,还向社会公开医疗8项服务承诺:24小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检验、超声、CT、放射、核磁等医疗检查,谢绝任何患者及其亲友馈赠的“红包”、物品,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 “一日清单”,为疑难杂症患者联系专家会诊……项项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并敢于开设监督电话:2814133,诚请社会各界给予监督。经“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显示,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先后共有37名护士受到患者的提名表扬。服务质量的提升、人才队伍的构建、医院文化的梳理、先进管理理念的运用、领导核心的运筹……环环相接、相辅相成,为创建知名品牌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天的卓越
岁月承载梦想,责任铸就辉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起点的丹东市第一医院锁定了更高远的发展目标。
未来的3年里,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加速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使丹东市第一医院发展成为管理体制新、医疗技术水平先进,开放床位900张,具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丹东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在硬件建设上,将按照绿色生态化、人性化、整体化的设计理念,继续建设
1.2万平方米的医疗用房二期工程,建立VIP门诊与病房,通过借景借林,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园林式现代化将于2010年建成,与元宝山公
园相映成趣。届时,丹东市第一医院建筑面积将达到5.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900张,开设科系包括内、外、妇、儿科系齐全的综合性现代化国际性医院,成为地域内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
在学科建设上,按照打造“大专科、带整体”的医院发展规划,做强做大“三个医院一个中心”,即丹东市心脑血管病医院、丹东市肿瘤医院、丹东市眼科医院、丹东市糖尿病治疗中心,使其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达到辽宁省的一流水平。通过这些重点学科的建设带动其他学科,从而加速医院整体发展。
在医疗服务上,始终坚持“以病人服务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承担应尽的社会职责,这也正是市第一医院作为一家股份制医院在明知有诸多困难的前提下,仍要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初衷。因此,他们提出严格坚持“实、细、严”原则,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为标准,全面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做到“走在前面,做到最好”的承诺,使丹东市民不出市即享受最好的服务。
回眸昨日的风雨,品味今朝的专注,展望明天的卓越,丹东市第一医院再一次英姿勃发地站在新的起点,迈出铿锵的步履,鼎新求进,力争卓越,丹东地区最好、辽东地区知名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的美好蓝图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第三篇:发展纪实
河北金磊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是21世纪初的新建企业,具有科研人员多、技术先进、员工队伍年轻、建设起点高、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理化检验试验设备齐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专业生产耐磨铸球等优势;生产的耐磨铸球产品系列齐全,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磨耗低、失圆率低、破碎率低等优点。短短6年时间,公司在董事长、总经理康彦晨的带领下,紧紧依靠和发挥自身优势,年年上项目扩规模,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滚动发展,靠规模化经营创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高鉻铸球生产基地。
一、扩规模上项目,滚动发展,创规模效益。
该公司总经理康彦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创业的历程,集聚了资金,积累了经验,并对耐磨铸球行业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2003年,他果断决策组建了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此后年年上项目扩规模,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滚动发展,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经营之路。
2003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两座生产车间,招聘员工40人,占地10余亩,主要产品有耐磨钢球、衬板、锤头,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2004年,投资100多万元扩建两个生产车间,拥有员工80人。
2005年,扩大占地50亩,投资600万元建设四个生产车间,员工达到了120人,年产耐磨材料10000吨,实现销售4000多万元,完成了一期创业发展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企业的二次腾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6年,投资500万元,扩大占地10余亩购置了一条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和回火生产线,同时专业生产耐磨铸球,完成了传统劳动向机械化作业、产品多元化生产向专业生产耐磨铸球的两个转变。
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先后投资800万元,又购置了两条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实现了耐磨钢球的现代化大生产,年产能力达到了25000吨,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员工队伍达到了600余人。
该公司项目建设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该企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并被被当地政府誉为“小巨人企业”。该企业生产的高鉻铸球系列产品被授予“中国耐磨材料十佳名优品牌”、“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为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建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该公司谋划了“高铬耐磨球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新增占地100000多平方米,扩建12条高铬耐磨球生产线,主要包括:生产车间、热处理车间、磨球车间、仓
库、销售中心。以及其它辅助设施,扩建工程年产Φ17—Φ140mm各类直径规格的系列高铬耐磨球,新增产能2万吨,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达到50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3.2亿元人民币,年利税达到6000多万元,跃居全国耐磨钢球行业领先地位。
二、引进高科技人才,采用先进技术,靠科技求发展。该公司自建厂至今十分重视引进高科技人才,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聘请专家、教授6人。专家教授的加入,除了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以外,还为企业培训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由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解决了普通铸球向中鉻铸球和高鉻铸球转变过程中的技术、工艺难题,从而使该公司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先后开发高铬淬火球、矿山球、润磨机专用球、多元合金球、高鉻淬火球锻、多元合金锻、破碎机锤头等耐磨材料系列产品,制造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这些专家教授还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近年来,先后为吉林涞源一家矿山企业解决了矿粉产量问题,为河北燕王公司解决了磨机不平衡的问题,为北京第二水泥厂解决了中开磨机温高的问题,受到了好评,同时也为赢得更多的客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引进先进设备,强化检测手段,以品质取信顾客。该公司为了确保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近来先后投资1000万元。拥有中频电炉8台(套),热处理采用全自动化生产,拥有推杆式电阻炉、工业电阻炉生产线5台(套);检验实验设备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TY–CS.3000型碳磁分析仪、IYBSY2型元素分析
仪、洛氏硬度仪及冲击实验机,对产品进行万能材料、动载磨料磨损、金相及冲击实验,保证了产品质量,近期投资60万元购买了美国热电光谱分析仪,以便炉前快速分析检验和化学成分的及时调整。由于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和检验试验设备,加之采用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各道工序均在受控的条件下运行,生产能力大大提到,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金磊”品牌耐磨铸球在国内市场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靠品牌取信于顾客。目前该公司达到了年产20000吨耐磨铸球的生产能力,产品的质量控制高于国家标准,不断满足了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辽源市金刚水泥集团、首都钢铁集团等大集团公司的需求,品牌效益明显提高。
第四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纪实材料
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纪实材料
(一)——王英莲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一种紧迫感,都应当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必须和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多次讲话中都谈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革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这表明,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我们的教育应当促进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肯动脑、勤动手、有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更有创造因素。因为:(1)•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语言本身既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需要,还会表达出丰富多样的语言样式。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2)•阅读教材就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3)•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时期,更需要发展创造思维。而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只有充分利用语言本身和教材的创造因素以及儿童待发展的创造思维,来提高阅读教学的创造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从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还很不够。(1)表现在学生学习方面主要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提问很少,提问的思路不开阔;学生的答问重复的多。这主要由于教学缺乏创造性造成的。(2)•教学方法机械死板。如不少教师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而不能做到教一句,学三句。又如受教学模式的束缚较大。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多种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时,根据不同教材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在教学中,往往以一种教学模式去套教材,课课是一种模式,这样就显得机械死板。(3)受教学参考资料的束缚太大,凡考试都要以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要求做标准,否则即给扣分。因此教师教学不敢有半点灵活。有这样一个例子,题目要求根据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学生填“齐心协力”,老师判错;还有一条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学生填“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原因是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第二条应是“惟妙惟肖”,这是标准答案!其实,中国语言之丰富,词汇之多,所谓同义词、近义词,相应的不止一条,怎么会就有一个答案呢?老师以标准答案为圣旨,学生即把原来活跃、灵动的心收起来了。这样的教学能不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吗?(4)•更主要的是缺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有的学生课堂上提出个人看法,有的老师不但不支持,反而批评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以上不难看出,抛弃阅读教学中的机械死板的形式主义以及非民主的师生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所需的人格,使学生沉睡的创新
潜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并使之升华,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无限的创造能力迫在眉睫。
二、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创新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一)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决定人们愿不愿创新、敢不敢创新的欲望与倾向性,是创新能力品质的基础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两个方面。
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创新意识强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和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可贵的创新勇气。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二)发挥语文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但由于语言的性质作用,决定语文学科具有发展思维的特殊功能。语言与思维是相互联系的。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体现。语言和思维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是统一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又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勇力。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补,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交融。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构想,被认为是创造思维的核心。直觉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敏锐洞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是一种灵感的迸发和认识的顿悟,被认为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对思维能力正在形成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最根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应是对学生思路的开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切忌过早评价或越俎代疱,否则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限制学生思维的展开。
2、•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师生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要以经过不断的评价和引导而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
3、•把语言文字训练同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将字词教学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词义的辨析中进行思维训练。学生在多次比较过程中,积极用脑分析整理,区别异同,可以促进迁移想象,培养迁移思维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努力。
1、•师生间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把语文学习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语文教师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运用投影图像和配乐朗诵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等多种手段施教,课堂教学造成一种美的情境,既可使学生在视听享受中激发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展开想象,又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理解教材。
3、•把教学始终组织得具有一定的难度。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水平为“最近发展区”。正确的教育,不能只是去顺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应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儿童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学的原地踏步,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挫伤儿童的学习兴趣。众多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有了独立思考的正确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又反过来激发
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组织得具有一定的难度,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目的。
三、改革阅读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一)设疑导释,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意识。没有质疑就没有思维,就没有探索,更谈不上创造。想质疑,是创造意识的启蒙;会质疑,是创造思维的开端;而释疑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释疑中得到升华。
1、引导学生乐疑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的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设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1)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①要坚信: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不进。切忌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的、暂时性的“没有问题”而不着力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不要有“质疑恐惧症”,担心教师自己驾驭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一位教师教学《田忌赛马》,在课间,她听到学生议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于是在紧接着下一节课中,她大力肯定了同学们所提问题的价值,并引导学生结合对
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进行议论释疑。由于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疑惑之处,及时强化了本课关于中心思想的重点训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②忌不耐烦。“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刚才不是已讲得很清楚吗,还不懂!”“你昨天有没有预习!”这类表现出不耐烦并带有责备语气的语言会关闭学生质疑的闸门,应列入教学忌语。
③不要怕学生在质疑时出现“无轨电车”“脱缰野马”的情况。要看到,此时学生的思维已处于兴奋状态,正等待教师去引导。
(2)掌握学生难以生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引导。
学生一下子提不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胆小、紧张,害怕提不好而受到责备或被同学取笑。对此,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只要能提出问题,就大力表扬。二是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此,教师就不要随便表扬了,可以即时追问,促使学生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三是学生受知识、年龄限制,难以把握知识要点,难以生疑。对此,教师就要作些具体的引导。
(3)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激发学生乐疑的语言不能简单化。棒极了!真棒!好棒!这三板斧得多就不会灵了。我们运用的激励语言要有变化而到位。例如:询问法──“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相信我们班同学是能解答的。”“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质量高。”
激将法──“有人敢回答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 辐射法──“他提的问题很好,但这只是一种看法,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看法吗?”
此外,激励性的体态语运用也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乐疑。(4)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质疑
学生在质疑上往往会闪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与鼓励。一位学习在学习寓言《守株待兔》时打断别人的发言,提出:“猎人用陷井并获取猎物的方法不也是守株待兔吗?这有什么不好呢?”这样的质疑不拘泥于现成结论,敢于反向思维,大胆探索,这正是创造性的表现。教师即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保护,以后就更乐于质疑了。
(5)创设乐疑的情境
教师特别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疑难和矛盾的问题情境,学生最感兴趣,也就容易引发问题。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文,引导学生理解“中部井法”的有关文段时,故意错画示意图:两个表示掘进的箭头没有对准。于是,这一情境引起了学生的疑惑。学生对照,纠正了示意图。
(6)要回应学生的质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提问。要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或即时引导释疑,或当即由教师解释,或交代在深读课文时解决,或提示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找答案,等等。总之,对学生的质疑要有满意的回应,不能敷衍了事。不然,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质疑的乐趣也就会随之消失。
2、引导学生会疑
我们要尽量变教师的问为学生的问,这就需要让学生做到会疑。(1)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①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各种水平的提问一是感知性的提问。如:詹天佑克服了哪些困难?二是理解性提问。如: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三是评价性提问。如:在这个句子中,用XX词比用XX词好吗?四是创造性提问。如: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既是本段的中心句,又是全文的总结句,把它作为课文最后一段不是更好吗?要引导学生不停留在直觉型的质疑上,而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思辩型的和探究型的质疑。
②让学生掌握不同阶段的质疑重点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不同阶段是有不同的质疑重点的。在初步感知课文阶段,可抓“写什么”质疑。在深入理解阶段,可重点抓“为什么”和矛盾处质疑。在消化吸收阶段可重点抓“怎样写”质疑。
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方法质疑
用比较方法找问题是质疑的好方法。例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中三处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它的含义是什么?最后使用时,“别了”的后面为什么标上感叹号?
④引导学生能从矛盾中质疑
不少课文在内容上有些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例如《挑山工》中挑山工所走的路比游人长一倍,而所用的时间并不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助了车夫并不欣慰,反而“变得那么严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穷人》中桑娜企盼着丈夫出海归来,为丈夫的迟归而“心惊肉跳”,但抱回了西蒙的遗子后又那样“忐忑不安”,门一响,甚至“惊得站起来”,仅仅是怕自己挨揍吗?这种“自相矛盾”造成了文章的起伏跌宕。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上质疑,也可以造成学生思维的起伏跌宕,使通过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⑤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
在课始抓课题质疑有助于学生运用预测、猜想的方法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飞夺泸定桥》,一位学习质疑:题目中的“飞”“夺”各是什么意思?文章重点写什么?“飞”与“夺”这两部分怎么接?这样,学生就能对照自己的猜想,主动有效地阅读课文。在课中可回顾课题质疑,•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思
路。•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再回顾课题重疑:写到这里,为什么还未讲到“只有一个”,课文这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及课题有什么关系?这一问,就促使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结构。
⑥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质疑
词句教学在小学是十分重要的。要多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提出问题。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学生抓住体现人物动作、感情的关键词语进行了质疑:“敏捷”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敏捷”换成“迅速”“灵敏”“熟练”行吗?这里为什么用“扔”而不用“放”?还要注意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难句进行质疑,如,涵义深刻的句子、长句、情感强烈的句子、在课文结构上有逻辑关系的句子(如过渡句)、归纳总结的句子,等等。
⑦引导学生从课后练习题中学习质疑
教材中课后有不少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大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参照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习提问。
⑧要教会学生从多方面质疑,特别是从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文字方面去质疑。例如,从推敲重点词语、探究内容联系、学习表达方法、突破重点难点等方面质疑。
(2)质疑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法
学会创造,就要学会质疑。我们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质疑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背条文。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进行渗透点拨,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能质疑,还要重视肯定学生质疑的方法。如,“这位同学用比较的方法质疑,真好!”“能抓住重点词语质疑,很好!”“这也是一种质疑的方法。”还可追问学生用了什么方法质疑。当学生质疑卡壳时,可以提示方法帮助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释疑
(1)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质疑信息的实质
要有效地引导学生释疑,教师就一定要能正确判断出学生疑在哪里。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质疑的深层信息,了解其实质,以便对症下药。一位学生在听读“我才不吃那苦头呢”这句子时提出:为什么要吃老虎的头?老师很快判断出,这学生闹出这笑话的实质是分不清声母h和k的发音。于是,教师在读音上稍加提示,学生这问题就解决了。一位学生在学习“独钓寒江雪”这一诗句时质疑:“钓”是什么意思?教师很准确地判断出,“钓鱼”的“钓”大家理应都会明白,这位学生的疑问实际上是:为什么会钓雪?这是因为学生没掌握古诗句语序的特点,于是,教师引导这学生理清了“下雪天在寒江独钓”的句序,学生就正确地排解了这疑难,并更好地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有关知识了。
(2)分类处理学生的质疑
要注意对学生在某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分类处理。例如,在课始阶段,对一些简单的字词问题,可让学生再读课文与查字典解决。对与中心关系不大,而学生又知之甚少的常识性问题,教师可即时作简要说明。对理解课文有直接关系的,可在细读课文时解决。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切忌不归纳分类、不分类处理,或是不作出回应。
(3)要重视处理课末质疑
学生的质疑与释疑是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的。在课末,要注意提高释疑的深度。例如让学生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思路等。这时,可把释疑与让学生读收获与总结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释疑,使释疑既起互相帮助的作用,又使学生有汇报展示自己释疑能力的机会。在这阶段的释疑,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做好补漏补缺的工作。
(4)处理好学生提出的节外生枝的问题
在质疑时,学生提出一些节外生枝的问题是难免的。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可顺着学生提的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的问题回归主旨。如《飞夺泸定桥》有一句子:人走上面摇摇晃晃的,就好像荡秋千一样,教学时,学生问:“荡秋千不是很好玩吗?”对此,教师加以引导,•这是个怎样的秋千?•(十三根凌空而架的铁索)在什么地方荡?(几十丈的深谷,水急浪高)在什么情况下荡?(炮火连
天)这样,学生的思绪就回到课文所述的情境了。对一些与本课训练关系不大而又不易一下子解决的,可放一放,留下悬念,放在课后解决,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作课外延伸。
(5)释疑要准确
在引导学生释疑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及时作反馈,让学生准确地释疑。学生甲提出问题:“雨天过晴”是什么意思?学生已帮助释疑:“是大雨过后的意思。”这时,教师及时抓住词素引导:“‘晴’呢?”学生乙马上给予正确的释疑:“大雨过后,太阳出来了。”
(6)要顾及全体学生
对学生的质疑,可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别把这些问题交给不同程度的学生解决。这样,既满足了各层次学生追求释疑成功的需要,又促成学生间的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纪实材料
(二)——徐金丽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补充内容,续编故事,启发创造性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记叙文,根据表达的需要,某些情节又是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见解,甚至省区不懈,而在阅读时,又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扩充和填补,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这就为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想象的条件。如《鸟的天堂》这课中的前四节是作者巴金在一个热天的黄昏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象一曲音乐。”教学时可引导想象,深入体会意境。“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会使人产生什么感觉?“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是怎样的情景?“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由这些内容想象出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宽宽的河面水平如镜,四周的一切都十分平静。载着几个人的一只小船在水面上缓缓地移动着。三支桨有节奏地拨着水,碧波荡漾。那桨划动时发出的咿呀声和拨水的哗哗声就像一曲悦耳的音乐荡漾在宁静的河面上„„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鸟的天堂”的迷人的美。又如《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优秀短诗,要体会诗人对延安精神的赞颂,光靠读不一定能行,但是,通过“追寻”一词去进行想象,就可以获得真切的感知。追寻“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追寻“枣园梨花的清香”,想象毛主席等革命领导在延安从事革命活动的情景;追寻“开荒的镢头”,体会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追寻“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联想到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由这四个“追寻”实在的事物,通过展开想象,引发了读者对延安精神的领悟以及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任何描绘得再细腻的作品,总要留下许多艺术空白,要我们边读边想象边补充,就会体会到作品中那言而不尽、余意无穷的艺术韵味。这样的想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精心选才,深入研究,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例如《司马光》一文中,司马光果断地办起石头砸缸,使思维变通的结果。在学完课文后,我又问: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怎样做呢?有的学生说一起用力推倒水缸,有的说爬上假山舀水等。虽然方法不是最好,但是这样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 诗歌《秋思》,描述的是:秋风乍起,居住在洛阳城里的诗人想给家里人写封信,可想表达的意思太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当捎信的人准备出发时,诗人担心匆匆写的信不够完全,于是又匆匆拆开已封的信查看。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那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不明白诗人为什么将封好的信又拆开,现正值中秋佳节,而我班留守儿童特别多,在这月好明
圆时,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们最想的是什么?再加上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待学生进入角色,及时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拿出纸和笔给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以表达你们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这样的指导不仅精简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而且又给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自我探究的空间,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广度以及灵活度等都得到良好的锻炼,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必要的作用。教师还应当将发问权归还给学生,抓准时机,鼓励学生质疑,尝试自悟。
三、利用语言,发散思维
美国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提出了“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仅是其中的两种方式,“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无论师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要注意创新形式,以多种方式来解读文本,结合阅读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我没有采用一般的问答方式,而是创设了“登基盛典”这一场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小记者”采访“老国王”、“雄日”和曾经培育出美丽鲜花的“孩子”之活动,使学生深入领会文本的主旨。在表演与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智能,而且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的智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胖乎乎的小手》,结合课文内容,我以“手”为主题开展
了多项学习活动:认识小手,用手指作画,拓印自己以及亲朋好友、老师的手,设计图案,再挑选一两个手印图案,写下这双手为自己做过的令人感动的事,以及开展天天做家务的服务活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手的生理知识,而且调动学生与他人的互动,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设计和写话,还渗透了可贵的情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学生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获得的却是富有个人意义的生命体验。如果说文本阅读强调的是“智商式思维”,那么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由于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注意以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从平面化学习跳跃到多维度的实践空间,因而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犹如多棱面的钻石,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四、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1.提倡独立思考
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方法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标志。只有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提倡独立思考能力关键是实行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我们向学生提出了“三个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
“三个不迷信”包括:不迷信古人、古人说的话好多是对的,但不一定全对;不迷信名家,许多名家很有学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他们所说的话,不一定每句都正确,也可能有某些不恰当或需要发展和补充的;不迷信老师,老师的学问有限,老师的授课也可能有不正确的。这“三个不迷信”,实际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让他们树立勇于超前人,开拓创新的信心。
“三个欢迎”是指:欢迎质疑。行成于思,思生于疑。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标志。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教材是学习的范例,作为学生对于教材,首先是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教材之中有什么问题,允许发表意见,这也是为了让学生不迷信,能坚持独立思考。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见解。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个允许”即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正如一位未来学家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只有培养了学生有主见、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决不盲从于别人,我们的学生才具有了未来人的重要素质。
2.教会学生积累知识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它不能凭空而产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因此,创造性思维必须植根于知识积累的土壤中。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
创造,知识不牢,根基不固,何来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这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积累知识,使他们懂得厚积而薄发的道理。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从而发现新的知识。
那么,又如何积累知识呢?对于这个问题,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应该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阅读一些精美的课文后,把读到的课文的大意摘录下来,逐句逐段地背诵课文。再模仿原文的风格写一篇文章,而后,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一些缺点,就把他改过来。就这样,一篇文章,先是读,后是摘,再是背。几天之后,可以又写,写了又进行比照,发现错误立即改正。靠这一套积累知识的方法是:读、摘、背、写、比,使知识逐渐积累,达到厚积勃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教学有法,又无定法”,在二十一世纪的明天,还需我们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探索、研究。
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纪实材料
(三)——李汉彬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学实践表明,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创新思维的阅读教学是以民主性为基础的。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才能活跃,想象才会丰富,个性才得以张扬。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它要求师生互动,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有主体参与的意识、独立自主地探究,才能迸发熠熠闪光的创造思维的火花。那种传统的“一鸟入林,百鸟无声”的课堂教学秩序扼杀了儿童的天性、灵性和个性,是与现代教学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要求相悖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新精神,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发创新思维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试图寻求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有时甚至有些离经叛道。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些求异思维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往往能点燃创造的火花。要创新就需一些非常规的思维,而这些就是求异。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求异因素,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敢于求异的品质及善于求异的素质,使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所以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教师只需要在关键之处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即可。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阅读教学不应该把目标仅仅拘泥于课文所涉及的知识,而应该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取得
超越文本的收获。为此,教师必须在平时树立一种人人平等的思想,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念和做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自由,营造民族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轻松活跃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在富有创造性自主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三、抓住教材空白处,培养发散性思维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征。语文教材有许多空白处,只要教师抓住了就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培养发散性思维。如〈大海的歌〉第二自然段写到“飘着各国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那头两边”。这句话只写海轮的多,于是教师就可以抓住空白处,让学生想象一下,我国海轮在运输什么,外国海轮又在运输什么?这就要求学生整和多门学科的知识,将课内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提取并加以合理的想象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儿童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课文中的标点符号也是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好材料,如文中的省略号就很有研究价值。
四、鼓励学生续编故事,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江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人类发展史上,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均来自科学家创造思维中的“突发奇想”或“异想天开”。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像续编故事,就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一片广阔天地。尤其是童话题材的课文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欲望,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说、写。当然,具体操作时,教师应加以积极地引导,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有的放矢,而不是一味地“胡思乱想”、“胡言乱语”。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某些课文的结尾内容进行续写。如:《穷人》一课结尾是这样的:“你瞧,他们在这里了,桑娜拉开了帐子。”根据这一结尾,教师问:“这时桑娜的丈夫看到了什么?能说些什么?桑那又能怎么说呢?”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续写,学生写出了许多既不相同又合情合理的内容。这一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想象,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 同时想像力也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东西,它是一种酶,能够活化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课文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也可对文章细节进行拓展等,让学生据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中尽情翱翔 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 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
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须还会再来 有的说: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六、通过自主探究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的阅读对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这是因为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自己对问题和事物的想象,从而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自主探究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开展:第一,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教师要注意为了确保自主阅读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教师必须对自主阅读的主要内容有所限定,并事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在阅读中运用自己的想象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课外读物。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股利其多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 《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等,把古今中外的好书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鼓励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徜徉,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自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习惯。
七、利用现代阅读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等教辅工具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网络并不陌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博客或网站,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把有益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读物或作文等放于网上供学生阅读。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外作业中留下上网阅读作文的作业,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阅读,这样既增加了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使孩子进一步拉近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距离。
总之,追求教育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够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引导得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纪实材料
(四)——杜文胜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创新思维是指一种具有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创新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可见,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习兴趣作向导。
1、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经历和科学成就时曾深刻指出:“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既是创新人才求知欲望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他又激发创新人才的求知欲望。好奇心越强烈,想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的心情,也就越迫切,进而发现和提出各种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学生初读课文后,感到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很巧妙,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办法?”,产生了好奇心。于是,教师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亲眼看、亲手摸几种植物,体会植物的外形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只有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才能带着愉快的、高涨的情绪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这种通过学生自己的智力活动,发现认识对象奥秘的方法,是激发兴趣最根本的源泉。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思维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着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质疑问难,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使学生善于从“看似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
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质疑问难的重要性,使他们知道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求解的前提,是进步的阶梯,从而积极的去质疑。还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时间。如学生有了疑问,教师不急于回答,通过“悬疑”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去思考。最终通过自行解疑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语文的乐趣。
3、利用媒体再现情景,提供思维材料。
由于时代限制,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给学生的思维造成障碍。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景,提供思维的各种感知材料,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丰富其感知认识,从而顺利的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教《假如》一课,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神笔马良》,学生边看录像边为马良的聪明才智喝彩。在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课前的感知基础,排除了思维障碍。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课上,学生在交流体会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己的体会,争先恐后的用创造性语言谈得有声有色。
二、开拓知识领域,奠定创新思维基础。
兴趣是创新的先导,有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新思维的“顿悟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开拓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技能。如:使学生善于阅读、善于笔记,还给学生提供更多时间到课外去摄取知识,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又如:在教学课文之前,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做好笔记。在学生储备好多种相关知识后,再学习课文。教《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大胆发言:“我想告诉大家书上写一共有498只石狮子是不对的,应该是501只。”另有学生则认为书上说的 是对的,并说出了各自的理由。学生的讨论是在课前有知识准备的基础上产生的,更可喜的是学生有了知识准备后敢于向书本挑战,这正是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丰富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是创新思维得以培养的土壤。
三、挖掘教材因素,拓展创新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必须凭借课文、紧扣语言,挖掘教材中创新因素。创新思维表现在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的新与活。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1、鼓励学生在理解中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独立思考的环节,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
特别是能有一点,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书中悟到的见解。如: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在学生读书体会狮子的形态各异后,给学生创设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你喜欢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中很积极,有的说:我喜欢“依在母狮的怀里的正在熟睡的石狮子,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依在妈妈的怀里,多温暖啊!我不喜欢正在长吼的石狮子,因为它让人觉得有点害怕。”教师对学生的独立见解应给予热情鼓励。
2、鼓励学生在表达中有自己的语言。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而是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鼓励学生发表创见,语言的表达可以有多种的方式。学习完《秋天》一课,教师创设:“你觉得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学生说:“秋天是丰收的、美丽的、忙碌的、凉爽的季节„„”学生各抒己见。正所谓“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畅所欲言。”
3、鼓励学生想问题时思路要宽。
在思考问题时,鼓励学生思路要宽,不要局限在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应是线性的,而是分散的、放射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如《日记两则》的结尾写睡觉时“我”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课文留下了一串省略号。教师可以在结尾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我”写信给阿英妹妹: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阿英妹妹收到“我”写的信后寄来的回信内容,像这样利用结尾悟空白,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4、鼓励学生思考时思维要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寻具有创新意义地新方法。利用教材的优势,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训练。如教《称象》一课,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说出了多种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这是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换个角度想想,打破课堂教学中只允许一种声音,只能有一种答案的局面,使学生冲破“标准答案”的索邦。就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既要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又要注意求异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补。
语文阅读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善于发现、乐于表达,走向成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名状的愉悦和快乐,使学生爱学语文,也使语文
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第五篇:周口人合医院发展纪实
人合医院发展纪实
春风又绿中原地,今日桃花别样红。人合医院坐落于美丽的沙颖河畔,地处
周口商水交界处交通便利,四通发达。南洛高速横穿东西,周商大道由南向北。
该院由北京希兰瑞丰有限公司投资三千万元建成,医院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现有职工160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6人,与2008年10
月18日正式开业。中华慈善总顾问董华伟、河南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杨德恭、民政部机关服务局副局长叶家兴、民政部社会福利合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张晓
峰、民政部社会救灾司长朱勋克、河南省民政厅办公室主任张正德、市领导朱袖
峰、王建庄、刘保仓、刘家珍、白明宽、姚建华、杨春、许益新、解冰山、刘百
里等领导参加周口人合医院开业仪式。董事长朱希兰同志、院长魏兴臣,原商水
县人民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专家、周口市优秀科技选拔人才、周口市学科带头人、周口医院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业务院长李泽生,原周口中心医
院院长、主任医师、心血管专家。中国高血压联盟河南分中心理事、河南大学
兼职教授、中组部专家顾问团委员。医院精英云集,人才辈出。如大内科主任杜海水、外科专家副主任医师陈兴华、脑外专家副主任医师刘文立、消化专家主任医师薛玉兰、中医专家副主任医师葛玉萍、妇科科主任、主治医师邵晓蓓、妇产科专家副主任医师宋玉霞、儿科专家主任医师王爱荣等。医院科室齐全,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肛肠科、颈肩腰腿痛科、碎石科、牙科、24小时接诊急诊科。并配有三辆急救120,随时抢救危重病人。
医院人性化的管理完善的会诊制度、查房制度。每周二、周四各科专家医生
对住院病人询问、摸听,根据不同病情制定科学、合理诊疗方案。以便让患者早日康复。个别患者感动的流出眼泪。逢人说人合医院就是好,我们信任您。一分汗水,一分收获。2009年11月周口市民营医疗机构急救技能比武大赛中人
合医院获得团体二等奖。
医院环境优雅,设备精良,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C型臂、电子胃镜、遥控X光机、纤维喉镜、经颅多普勒、心电工作站、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碎石
机等。根据患者需求。设有中、高低档病房,并配有中央空调、卫生间、会客厅
等。极大方便各类人群获得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三个标准化的手术室,缓解
当地医疗行业空白,位居全市第二的血液净化中心,倍受市、县慈善会领导关注的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均在近期开始启动,接收病人。
人合医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不间断的下乡义诊和
举办公益慈善活动。如:去商水光荣院,给那些解放战争时的老红军送健康。化
河敬老院、邓城敬老院、聋哑学校、新世纪学校留守儿童进行义务体检。给孩子
们带去学习永平,使他们忘记孤独,快乐健康成长。09年6月医院全体员工募
捐四川灾区5万余元和几百件衣服。并成功救治四川抗震救灾英雄白刚同志。得
到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合四川武警队政治处的高度评价“心系灾区、拥军模
范 ”。10月,周口市市长徐光及商水县县长杨珺一行来院视察,对医院发展
给予很高评价,并给魏兴臣院长提出更高要求。要打出周边县市医院品牌,办人民放心一流医院。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同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长朱国英教授带领专家一行9人来院义诊及讲学。朱教授亲自查房合患者零距离接触,得到患者诚心认可,给我院医务人员讲医学知识,使我们受益匪浅。
2010年9月,金秋送爽,人合医院迎来了国家卫生部原司长于宗河、中国
医院报社社长一行来院视察。听了李泽生院长精彩真实回报,情不自禁地写下“诚
信人合、博爱人合”。我们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全国诚信医院。2011年元月,河南省著名骨科专家贺长青、张铁良来院义诊,并成立颈肩腰腿痛俱乐部。使疑难疼痛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超值医疗服务。医院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只要患者满意,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病人永远是对的。
为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团队精神,医院特邀郑州泰杰斯公司来我院进行拓展
训练。队每个员工高标准、严要求封闭训练。使全体员工全方位不同程度提高。
使人合医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辉煌已铸就,未来路更长。我们坚信人合医院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坚强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不
管前面路多么艰难、曲折,患者利益第一。增强社会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
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