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的分析
对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的分析从长期来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国家在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方面投入加大都会使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需求增加。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市场对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需求有所减缓。在市场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需求增长有所减缓的现状下,产能扩张的势头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不仅导致生产与消费的失衡,而且还引发了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内的一系列恶性价格竞争,影响了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的盈利能力。
中国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市场现状,新的行业制度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将促使我国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洗牌,企业兼并重组将在政策的促使下大力发展。
由于当前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效益下滑,所以对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企业授信更要慎重。我觉得加强对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企业的筛选,选择行业龙头企业、长期增长的企业、具有良好赢利模式的企业,关注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子行业,关注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上下游企业,优化客户结构,针对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需求进行新产品开发。所以建立计量经济学经济模型对该行业进行分析。
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以计算机技术和实验教学软件为支撑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经济现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
力。对于实验而言,熟练运用与操作软件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的使用EVIEWS软件。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界面可视化效果好、功能强大,包含了全部的统计分析、数据管理和绘图等功能,尤其是统计分析功能全面。
本次实验是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和分析我国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大致分析该行业的发展状况。在统计年鉴中的年度数据中,在工业指标中依照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按行业分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指标中这三个不同的统计口径依次各年度查询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年平均从业人数。经济意义下的数据分析,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对经济的理解及分析。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录入 和存放等处理。
掌握利用EVIEWS进行拟合优度、参数显著性和方程显著性检验及预测方法。对数据进行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并且掌握异方差性的white检验方法和自相关性的D.W检验方法。对得出的图表与数据进行整理与认识。根据这些图表数据检验与分析,了解这个行业的基本的发展状况和发展中出现的哪些问题。同时也熟悉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经济模型的研究方法。
我觉得这次经济模型实验锻炼了我们运用计量经济学经济模型去对具体的经济行业及现状进行认识与分析,掌握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对我们学习经济管理专业及以后从事经济分析及管理决策有关的实际工作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篇:浅谈对印刷业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
浅谈对印刷业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随着印刷业的不断发展,我市印刷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整体效益不断提高,在全市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各类印刷企业已近1600多家。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市出版物印刷企业完全被胶印和多色胶印所取代。在大批国产先进印刷设备、装订设备被书刊印刷企业采用的同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四色胶印机及装订生产线等多台(套)设备也已在我市安家落户。在体制上,已从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逐步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方向发展;在经营上,已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并逐步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在发展规模上,大体适应了出版品种、印数的变化,逐步发展成为门类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书刊和非书刊印刷体系;在印刷技术上,由比较落后的铅印、铅排、手工装订逐步发展到广泛采用多种现代技术,我市出版物印刷企业已经实现了激光照排和胶印印刷。
一、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随着我市印刷业的蓬勃发展,在印刷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我们认真按照《印刷业管理条例》中所规定的具体要求,多年来结合每年对印刷企业的年审年检,严格把好以下“五关”,做到五个“不得年审年检”。一是证照不齐全的不得年审年检。二是凡在一年中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一律暂缓年审年检。三是以印刷品承印管理 “五项制度”
为依据,对落实不到位的不年审年检。四是承印内容、手续不符合要求的不年审年检。五是对出版物印制企业及其他类型的不合格印刷企业整改不达标的不予年检。出版物印制企业及其他类型印刷企业,如果一年来备案较少、有违规等情况,对于采取了一定整改措施但整改后企业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给予降级或延缓年检。对有严重违规的企业坚决吊销其印刷经营许可证。
二、优化企业结构确保印刷业健康有序发展
进入21世纪,包括印刷业在内的新闻出版业面临新的挑战,充满新的机遇,在看到印刷业取得的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印刷业将面临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印刷业的繁荣发展将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更大的挑战。对印刷企业投资需求过热,造成了高层次印刷能力短缺与低水平印刷技术过剩并存、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短缺与大量普通劳动力过剩并存的不合理现象。由于这种盲目投资导致了印刷企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各类低水平的“小而全”、“小而散”的印刷企业过多、过滥,而真正有实力、有规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企业结构失衡,生产规模小,人员素质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由于企业资金小,设备更新能力差因而缺乏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改善这种状况,我们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严格控制新建印刷企业特别是出版物印刷企业,对新申办企业,严格按照《印刷业管理条例》和《出版物印刷管理规定》以及有关印刷经营资格条件的具体规定,不仅从严审核设备、厂地、业务、资金等“硬件”,还严格考察申请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法制观念、文化水平等“软件”,两种资质“双达标后”,方能上报省局审批。只有这样才使得印刷企业从一设立就有一个高起点。对一些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等一系列情况达不到标准的,收回许可证,使印刷业整体质量逐步提高。二是推行不均衡发展战略。根据各企业的发展状况,确定三河市、香河、安次等为印刷业重点发展地区。特别是三河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活源充足,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使企业设备改造步伐加快。三是制订发展规划。开展可行性调研,请专家、教授全面论证环渤海印刷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印刷基地,如三河出版物印装基地,香河包装印刷基地和安次龙河印包工业园区等。四是积极推进印刷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大力提高我市精品印刷能力。做到优势互补、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调整结构,增强企业在市场上多品种全方位的竞争能力。为使我市印刷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繁荣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印刷业的管理,认真落实《印刷业管理条例》,保持印刷总量和市场需求基本平衡,调整并优化印刷结构,不断提高印刷质量,依法规范印刷经营活动,逐步建立起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印刷市场体系、维护印刷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守法经营意识 首先,强化对企业法人的法规培训。不断增强经营者的遵纪守法意识。坚持以法律法规培训为切入点,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举办印刷企业法人代表法规培训班。加大对经营者的教育力度。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宣传新闻出版法规,才能加深经营者对政策法规的理解,还使他们认识到,守法经营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惟一道路。让企业法人代表增强法制观念,使企业得到较为全面的法规知识教育,为印刷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其次,进一步规范印刷行业经营秩序。近年来按照“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总要求,有效地对印刷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特别是近十年,全国性的全面清理整顿印刷业先后就有三次之多,我们以全国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加大监管检查和打击惩处力度,健全责任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有效规范全市印刷复制业正常秩序。我们严格按照《印刷业管理条例》、《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改组、合并、转产、停办、限期整改、取缔等不同方式予以压缩,同时结合清理整顿印刷业,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各级责任制度,与各县市区新闻出版局签订责任制,与各印刷企业签订遵纪守法责任书、责任状、建立印刷企业的一厂一档制度及出版物企业的一书一档制度等。通过治理整顿,摸清了全市印刷企业的底数,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了印刷企业多与少、技术水平高与低的矛盾,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印刷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我市印刷行业通过十年的规范、管理,已基本形成技术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比较合理,经营秩序比较规范的发展态势。目前,市印刷行业正以高昂的斗志,奋力拼搏为全力建设“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为打造环渤海印刷基地做出贡献。
第三篇:青岛市媒介情况分析(作业)
青岛市媒介情况分析
罗少敏20081049
主要平面媒体(报纸和杂志):
《青岛日报》,青岛日报为中共青岛市委机关报,1949年创刊,现为彩色对开大报,是青岛地区报业中集权威性、综合性、时效性于一体的强势媒体。新版该报定位于经济类综合日报。本报前八版为本市要闻和国内、国际大新闻,后八班为经济新闻。主要读者群是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白领阶层等中高层消费者和集团消费群,是最具有购买力的消费群,读者占200余万,是房地产、汽车、通讯、办公设备等广告客户的首选媒体之一。《青岛晚报》:日发行量一直稳定在68万份左右,市区平均每1.2万户一份,发行密度在全国同类城市晚报中名列前茅。全面报道青岛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各类新闻,同时传播世界各地最新信息。读者较为成熟,已婚比例为82.1%,读者职业在白领及其企事业单位、公司一般员工上高于总体水平。读者是家庭轿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各人通讯产品、食品饮料等产品的主要购买者。
《青岛早报》:是青岛地区每天出版上市最早的报纸,新闻报道全面详实、新闻专栏实用性强、版式设计新潮活泼,是市民的“早间文化快餐”,这,以强势消费群体为主要受众,占有着绝大多数的“工作事业型”、高品位、高素质的读者,他们有购买力特征,决定了该报的广告投入效率较高,是商业、房产、it、汽车、家电、通讯、医药保健等众多广告客户的首选合作伙伴之一。
《半岛都市报》:精彩源自创新,创立于1999年,已经成为山东半岛地区尤其是青岛地区发行量最大、版数最多、覆盖最密集的生活类晨报。讲求新闻时效,讲真话、办实事,体察民生民情,高密度覆盖各大城市,奠定了青岛乃至半岛报业的龙头地位。至今,已经成为青岛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都市便民报》:都市便民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山东省第三产业促进会主管主办,在青岛出版发行的一份都市类综合性日报。全省发行量超过40万份.。受众主要为广大中高层市民。
《老年生活报》:是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老年专业性报纸,是山东省惟一的省级老年专业性报纸。受众主要为老年人群体。
《招商周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财经类新闻周刊。其突出解释性,体现分析性,弘扬开放性,兼顾大众性,提供背景介绍、深度报道,是一份具有独特性的视角,大容量的内涵,前瞻性的思辨,全方位的报道的精品刊物。主要栏目 特别推荐、视点、权威论坛、产业观察、都市财经、新财富、环球财经、证券投资、博彩沙龙、汽车广场、楼市看盘、休闲娱乐、招商信息等栏目,长年发布国内外最新招商引资信息、会展信息和投资策划。受众为中高层白领、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经济水平和能力。
《沿海经贸》:以服务经贸、服务社会为方向,深入研究经贸前沿课题,及时传递经贸信息,用时代的目光和角度去报道沿海地区乃至全世界最新的经济发展动向,观察分析,捕捉最令人心动的经贸热点。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打开一扇传递信息的窗口,为关注经贸生活的广大读者当好投资理财的参谋。
《品客》:《品客》杂志2002年在青岛创办,面对青岛市宠物、家装、服装、汽车、健身等行业从事广告运作,四年来积累了大量的高端客户,并有着长期 的良好合作关系。品客杂志多年来累积了丰富的策划经验,在青岛策划了大量的极具影响力的活动,如世纪夜万人蹦的、徒手攀爬颐中假日酒店(山东卫视现场直播)、青岛国际橄榄球邀请赛和青岛市两届宠物狗运动会等.主要电视媒体:
青岛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QTV-1 《青岛新闻》、《今日》、《今晚》等新闻综合类
节目。受众群体广泛,涵盖各个年龄层次、职业层次的人群。
生活服务频道QTV—2《生活在线》《生活天天秀》《魅力青岛》《新说法》等生
活服务类节目,受众主要为30岁以上、以家庭为生活重
心的人群。收视率高于其他各类频道。
影视频道QTV—3《有一说一》《上蛤蜊》以及各种影视节目,受众群体为喜爱
影视节目、业余时间喜好休闲简单的上班族。
财经资讯频道QTV—4《今日财经》、《交易日》等财经类节目,受众为对财经类
感兴趣的人群,此类人群多具有商业头脑以及一定的经
济能力,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都市频道QTV—5《大开演界》、《体育天天说》等都市时尚类节目,受众群体为
生活健康、乐于享受、追寻时尚的年轻人和中年人。
公共频道QTV—公共频道《discovery》、《奇趣大自然》等科普自然类节目,受众
群体为爱好科普知识的人群。年龄涵盖范围较广。
青岛地区公交频道——公交乘坐者为受众。
主要广播媒体: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汽车生活广播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音体广播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
第四篇:关于交通广播的媒介分析
关于未来交通广播的发展分析
随着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兴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不得不承认,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媒体的竞争力正在慢慢地被各种新媒体所削弱,而想要继续把广播做大做强,除了努力巩固广播的固有优势之外,还必须注入新的理念,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新的发展之路。
一、媒体融合:广播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多种传播方式并行的数字化网络时代,广播正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的广播媒体开始向交互性、服务性以及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1.广播与电视的合作
电视的问世,普及和发展,让曾经红火的广播日薄西山,也让它在媒体市场中的生存举步维艰。广播节目可视化,为处于尴尬地位的广播媒体,带来了一丝生机。广播作为一种非视觉媒介,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下,需要向“可视化”的方向发展。当然,这种可视化并不是单纯地将广播节目变成电视节目,而是在资源共享、信息整合的前提下,力求让广播和电视这两种传统媒体共同发展。广播媒体可视化,既是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存策略。2.广播与网络的合作
互联网在带给广播等传统媒体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为它们提供了新的制作技术和信息来源。比如,如今随着网络和移动无限通讯技术的发展,广播可以在无线信号覆盖的任何地方发回现场报道,提高广播信息的及时性和内容的真实感。另外,网络广播的出现,使传统电台将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结合起来,突破广播单一收听、线性传播的局面,实现共享和点播,让受众从被动接受到自主选择,进一步实现了广播多媒体化的传播形式。3.广播与新媒体的合作
与新媒体的合作使广播更加丰富和立体,包括手机媒体、移动媒体和户外媒体等等。在新的信息时代,广播媒体正在转变思想:以分众化为基本理念,朝互动性和服务性的方向发展。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广播不仅开始与新媒体合作,也逐步尝试与其他传统媒体相融合,实现了广播作为单一声音媒体向多媒体形态的转变。实现多媒体功能,这也是媒体融合的主要特点,是未来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车时代:带给交通广播的缕缕曙光
美国的广播业业曾经一度陷入低迷,后来却又重新崛起。当时在美国广播界里诞生了一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而在今天的中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车轮子拯救广播”的神话再次上演。中国汽车时代的到来给交通广播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生命周期,并形成了独特的“交通广播现象”。据媒介调查公司尼尔森媒介研究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拥有13亿人口、3.4亿个家庭和超过1000家电台的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广播市场。作为移动收听市场特别是出租车收听市场,近些年来一直是广播发展的主战场。随着不断飞速增长的私家车保有量,杭城现在的“车上一族”数量相当可观。作为一种弹性媒体,广播完全可以按照人们的日常需求为他们安排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服务。交通的发展,培育了新一代的广播听众。
1.播报权威交通讯息,满足大众出行需求首先,服务是交通广播的第一特性。虽然,广播节目本身就具有服务的功能,但是这种服务是广义上的服务。新闻咨询是服务,娱乐大众是服务,但交通节目的服务是有针对性的服务,强调的是实用性。其次,交通节目提供给受众的应该是实用的信息,所以在信息相对过剩的时代,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移动人群所需要的,要选择特定对象在特定时空中所需要的信息及时发布。比如上下班高峰时间,路况自然是移动人群所急需的,他需要及时获悉哪条路通畅哪条路塞车,而这些恰恰是交通节目所独享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独家的优势资源。
2.组建专业信息团队,第一时间发回报道因为一部分出租车司机的热心支持,每天通过出租车团队了解的交通信息量大约在几百到几千条,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信息来源。另外,节目在各交警大队中设立节目通讯员岗位,目前栏目通讯员网络覆盖全省各个交警支队、大队和中队,每天可从奋战在交管第一线的交通警察手中收回数百条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并通过专业民警的点评做出温馨的提醒。这些专业信息团队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广播交通节目发挥它实时传播的优势,因为实时才显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3.作用于路上,更作用于心灵让主持人角色化、性格化,在枯燥的路况信息播报中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体现人文关怀。让交通广播不仅作用于路上,更作用于心灵。交通广播的主要听众是车上群体,因而如何在小小的车厢内解决司机和乘客的烦躁情绪显得格外重要。除了新闻、信息外,可以适当地多增加些娱乐类、文学类、音乐类的节目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收听率,也使司机和乘客的身心得到愉悦,让单调枯燥的车内氛围变得活泼、轻松和温馨。除此之外,搭建服务平台也是动态的交通广播走进听众的必要途径。比如前几年杭州交通之声推出的《我的汽车有话说》就是一档关于汽车消费的投诉节目,用热线沟通消费者和服务 单位,为有车一族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和沟通的机会。
三、树立品牌:张扬个性化凸显专业性为了让听众更容易识别和接受广播频率,广播节目就需要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建立有认知度、亲和力以及能体现自己媒体理念的品牌体系,包括宣传语、节目名称、节目包装、主持风格等等。通过数据调查发现,一个广播频率只要有10%左右叫得响的名牌栏目,就可以成为“号召品牌”,把整个频率带动起来。听众找这个频率就是听这个栏目,所谓专业频率的不可替代性,突出体现重点栏目的不可替代性。因而只有精心打造广播频率的品牌优势,才能使交通广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截止2010年底,杭州市区的汽车保有量已达69.15万辆。近三年,杭州多了近29万辆车,汽车保有量猛增70%。这表明广播的车上收听市场十分广扩。在为交通广播节目的成功喝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其在未来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通广播才能稳步前行,并在特定的城市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媒介事件背景分析
危机的共性要素——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潜在伤害性。
危机管理不单是事件处理,而是对组织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 危机诱因有两大类:一是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组织内部管理不善
一个组织遇到了危机,各种大众传播媒介集中报道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这常常是组织在危机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
背景分析
2011年,在中国的社会发生了不少引人关注、受人热议的媒介事件。例如会理县PS丑闻事件、“7.23”甬温动车事件、北京电梯事件。就这些事件本身来看,毋庸置疑,它们都是负面的新闻,都对政府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面对已经发生的危机,应该采取何种方法去挽救危机,重新树立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是政府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会理县PS时间发生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会理县会与丑闻相伴,永世不得翻身,但会理县政府却用出色的危机公关平息了这场危机。与之相反,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7.23事故后的发言不当使得这一事件雪上加霜。从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危机公关对于政府来说至关重要。
我国政府的危机公关意识的出现,被普遍认为发生在2003年。当时因为政府封锁SARS信息,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但这也让政府意识到政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从那以后,政府开始全面推广新闻发言人制度,修改保密法,制定信息公开条例。2003年9月22日,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课在北京开课,当时来自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等66个部委的100多名新闻发言人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理论。此后5年,国新办组织新闻发言人培训工作迅速开展起来,省,市,县,县一级部门甚至部门内部的科室都被要求学习新闻发言人培训课程。着这否意为着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新闻制度、危机公关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普遍共识呢?答案是否定的。否则在现在中国也不会有如此多的遭人诟病的媒介事件。在突发的危机面前,并不是所有政府都能遵循勇于担原则,积极主动,反应迅速。新闻发言人所要学的不仅仅是打发面对记者,更是应该学会如何与舆论打交道 学会三不原则——不直接拒绝,不仓促表态,不无可奉告,并有选择的公开事实
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去考虑危机公关,即情境、资源、沟通和行为。这就要求危机处理者在时间紧迫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整合、配置相对匮乏的人、财、物资源,理顺扭曲的沟通系统。采取有效的行动策略,选择合适的新闻发言人,运用合理的语言表达,进而改变危机情境并使之恢复常态。有效地危机公关,可以使危机预警更加充分,是危机管理更加有效率,使协调互动、整合资源得到保障,也是重新认知平衡和价值体系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