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才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6-4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强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
【成才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6-4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强化
作业 人民版必修
3基 础 巩 固
1.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
D.争取实现普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启蒙运动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主张崇尚理性,而A、B两项分别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表现,D项是以后才出现的。故选C。
2.由人文精神转变到理性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
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C.仁人志士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D.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
【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进行分析。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思想武器,它推动了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但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只是在对神的信仰的牢笼之内进行改革。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家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反教会的传统,他们崇尚理性,提出了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人类真正进入理性时代。B项符合题意。
3.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先驱卢梭在文学等方面也有建树,其浪漫主义主张是()①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②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
③社会契约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②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注意限制词“浪漫主义主张”,③属政治主张,故排除③选①②。
4.卢梭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卢梭的这些见解和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个人主义膨胀 ②生活情感泛滥 ③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卢梭是浪漫主义之父,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了消极和积极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判断①②是其消极影响,③④符合题意。
5.康德在卢梭的“人生而自由”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主张是()
A.人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
C.“主权在民”D.思想的自由
【答案】 D
【解析】 康德赞成卢梭有关人生而自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思想的自由。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在《致罗马教皇》的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痛苦的巨流,凶残的庙堂”,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生。”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建立以人而不以神为中心的世界现。——李纯武《简明世界史》
材料二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做的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同样的权利,用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起义,用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内容?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3)以上两段材料反映的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1)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否定以神为中心的观点。
(2)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专制,自由平等。影响: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最充分的思想动员,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有力的思想武器。
(3)共同点:强调思想解放。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其目的仍然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发展决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能 力 提 升
1.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束缚人们自由的枷锁
②经过卢梭的宣传,枷锁已被打碎
③人的解放应当包括人身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名人名言为切入点,此类题目在解题时应将教材所学知识与材料结合,找到最佳切入点。本题中卢梭所指的枷锁是指封建专制制度;要求的自由不仅包括人身自由还包括思想上的自由,故①③正确;推翻专制统治实现真正的自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②说法与事实不符。
2.康德被誉为“人类哲学界的哥白尼”,他崇尚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一辈子过着刻板的生活。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提出的基本问题是人的认识问题
B.极力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
C.认为人非工具,应当以人为本
D.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 D
【解析】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是苏格拉底。
3.浪漫主义认为政治价值来源于自我的创造,而非启蒙思想设想的由共同人性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这说明()
A.浪漫主义思想运动盛行于18世纪初
B.浪漫主义认为理性不可靠
C.浪漫主义思潮限制了个人主义
D.浪漫主义背离了人文主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浪漫主义思想运动盛行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叶,A项排除;浪漫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是个人主义膨胀,C项排除;浪漫主义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但它宣扬人的感情至上,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项排除。
4.“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这是康德对启蒙运动含义的解释,你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B.要以人为中心考察一切,认识一切
C.人生活在世界上处世要有理智
D.人要运用自己的理智,对世间万物做出自己的判断
【答案】 D
【解析】 联系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主张:用理性而非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可判断选D。
5.“文艺思想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彰显个性。”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B.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
C.前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反对封建专制
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提出的设想。
6.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
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
(3)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1)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观点:人生而平等。
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
新高度:从对人性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
(3)内涵: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伏尔泰与中国儒家思想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掀起了一股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热”,伏尔泰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屋子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倡导宽仁,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奉为至理;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的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认为,当时的中国,有贤明的君主和高尚的公共道德,是值得西方人借鉴的榜样。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来说服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一生中最大的攻击对象是当时盛行于西欧的宗教狂热和宗教垄断,他一辈子都在控诉法国教会以教杀人、镇压异端的反动性,而中国恰好是一个没有宗教狂热和基督教垄断的国家。
伏尔泰为何如此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
第二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测试:专题六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1.某高三学生在课外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了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必定是()A.知识
C.理性
答案:C 2.康德对卢梭“人生而自由”的观点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理性精神
C.社会契约
答案:D 3.浪漫主义的最大特点是()A.凸显人的个性和情感 B.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 C.倡导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D.注重生命体验 答案:A 4.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该材料实质上
B.主权在民 D.思想自由 B.信仰 D.权利()A.体现了思想对政治的重大影响 B.赞誉了卢梭个人才华
C.肯定了卢梭对法国政治的重大贡献
D.说明《社会契约论》受到法国社会上层的欢迎 答案:A 5.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下列各项,属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①对理性的崇拜 ②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③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④歌颂自然的人性
A.③④
C.①②④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解析:(1)问中的“起因”可依据材料一中“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等信息进行概括;“变化”应联系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2)问可结合材料二中“‘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等信息进行归纳。(3)问中的“看法”可依据材料二中“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等信息进行分析;“说明”可从政治领域和思想状况等角度进行总结;“原则”需要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进行归纳作答。
答案:(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看法:开启民智。说明: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原则:论从史出。
[基础巩固] 1.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下列言论出现于启蒙运动中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B.信仰得救 D.人非工具
解析:A是智者学派的观点,B是马丁·路德的观点,C是苏格拉底的观点,D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观点。
答案:D
[能力提升] 2.格拉斯在《再见,西方文化》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欧洲需要什么,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是能摆脱惯常的思维轨道,能用新的视角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人。与材料中对“人”的认识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伏尔泰
C.康德
B.薄伽丘 D.马丁·路德
解析:关键信息: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开明专制,A项不符合题意;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B项排除;康德是德国启蒙思想家,主张人不是工具,C项正确;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人物,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有人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真理的能力”,“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这种观点出现在()A.古希腊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与提取能力。材料中“理性”,“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等信息反映了理性主义的精神,理性主义出现于启蒙运动时期,故选D项。理性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而A、B、C三个时期都体现了人文主义。可以排除。
答案:D 4.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说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以黑人后裔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获胜为切入点,实际考查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体现的是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
答案:C 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我们越是加以思索,就越会在这里面发现自由国家与国君制国家之间的不同。在前者之中,一切都是用之于共同的利益;而在后者之中,则公共力量与个别力量二者是互为倒数的,一个的扩大乃是由于另一个的削弱。”这不能说明卢梭()A.主张建立合理的国家 B.认为国家应为多数人服务 C.反对君主专制国家 D.主张无政府主义
解析:卢梭在材料中通过对自由国家与国君制国家的对比,反映了他主张建立自由国家,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国家应维护公共力量等。联系各选项,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6.对下列启蒙思想家的评述,错误的是()
A.图①的学说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B.图②的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C.图③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所以他反对私有制 D.图④主张天赋人权,其主要著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解析:卢梭虽然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答案:C
7.浪漫主义思潮的积极意义在于
()A.宣扬感情至上
C.讴歌人的情感
B.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描写人的业绩
解析:浪漫主义的积极意义在于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
答案:B 8.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圆满的体现,下面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B.人生而自由并且思想自由 C.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D.恢复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
解析:恢复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
答案:D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年)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马克壵《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二 诗人但丁(1265—1321年)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马克壵《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漪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里,除去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这些观点产生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四的主要思想,与材料一、二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3)总体上看,上述思想对西方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解析:回答第(1)、(2)问注意结合材料即可作答,从材料中提取最核心的信息条理组织出来。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可通过对比这两组观点得出。第(3)问可结合教材整体归纳。对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启示可从对社会发展有利的角度去认识。
答案:(1)材料一:人应当树立自信心以迎接幸福或不幸;材料二否定封建门第观念。
原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2)主要思想:否定贵族特权,抨击专制主义制度,崇尚法律与自由,运用自己的理性对世界万物作出判断。
发展:从人文主义者对人的尊重、肯定,到启蒙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的批判,以及强烈要求人人平等的观点等。
(3)影响:这些进步思想对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及西方近代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示:坚持以人为本,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的最终价值取向。
第三篇: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梯度练:第32讲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练出高分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 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这场运动是
()
B.宗教改革 D.文学革命
A.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答案 C 解析 结合关键词“17~18世纪”、“法国”、“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回顾所学相关知识,可以判定是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故选C。
2. “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启蒙运动中,从国家起源的角度否定了这一观点的理论是
A.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答案 C 解析 社会契约论从国家起源的角度阐述了权力的产生、传承都是基于社会契约和人们的意志,这就从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故选C项。
3. 2012年6月巴拉圭国会不经调查取证就弹劾罢免其国家总统的事件遭到拉美各国谴责,称其有违权力制衡的民主原则。要想进一步了解西方权力制衡理论的渊源,可建议查阅
()A.《论法的精神》
C.《权利法案》
答案 A 解析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系统阐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保障,但未明确阐述三权分立原则;《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是在《论法的精神》的影响下出现的。
4.(2012·海南高考)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B.《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
B.三权分立 D.君主立宪
A.以民意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答案 C
B.以道德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解析 本题考点是启蒙运动。孟德斯鸠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即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所以他认为防止专制的关键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5.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以时时翻
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A.反对暴力革命
C.反对财产平等
答案 B 解析 康德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倡导理性、自由等。
6.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
()
B.主张自由和理性 D.主张实行法治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这说明平等的消失是因为一个人占据了另一个人的食粮,只有在私有制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这种不平等的扩大就出现了奴役和贫困。故选择A。
7.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欧洲启蒙思想家们主张建立可以有效制约权力腐败的国家体制,这就是他们勾画的未来资本主义的蓝图:国家权力之间有效制约和平衡,故选C。
8.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倡导者 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关键词“理性”,据此可判断答案是D项。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答案 A 解析 解题关键是从现代化的视角,再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各知识要素,归纳其相同的精神核心和意识,注意所选需要同时符合上述三个运动。
10.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
活。”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答案 B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解析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这句话肯定了人的自由、平等,是人文思想的反映。11.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
A.《社会契约论》
C.《理想国》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说明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属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内容。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答案 B
()
B.《论法的精神》 D.《纯粹理性批判》
()
解析 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不适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对三者皆不适合;三者都体现了人文主义,即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 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 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答案(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体现了人文精神。(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材料四:三权分立。影响: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了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14.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德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康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与材料二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有何新发展。
(4)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1)核心观点:美德即知识。
影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丰富和发展了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 内涵。
(2)观点:人生而平等。
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
(3)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新发展:从提倡人性到倡导理性,从批判基督教神权统治到直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4)内涵: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一“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概括回答苏格拉底的观点;第(2)题,结合材料二“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概括回答;第(3)题,结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表现概括含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比较回答新发展;第(4)题,结合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本内涵概括回答。
第四篇:2019版一轮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十四 第27讲 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解析: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他们不迷信于上帝,不反对宗教信仰,也不否定神创论,尊崇理性与科学,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与题干材料“仍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者批判天主教会的专制权威,而非提倡理性,且仍然坚信神创论等基本教义,排除B项。进化论倡导者否定神创论,排除D项。答案:C 2.有思想家主张:“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这一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君主立宪
C.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D.三权分立
解析:社会契约指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与材料“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相符合,故C项正确。答案:C 3.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解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还是要为政治服务,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反对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故B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可知,创造一个上帝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答案:D 4.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解析:从“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可知材料反映了公民的自由应该保持理性,符合法律,故B项正确。答案:B 5.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C.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D.主张法治,反对礼教
解析: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故A项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的理论体系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故B项错误。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级,故C项错误。卢梭并没有反对礼教,故D项错误。答案:A
6.牛顿发现的宇宙的法则,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是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它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材料反映了()A.人类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B.启蒙运动催生了近代科技革命 C.牛顿最早提出理性主义
D.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发生
解析:材料强调既然自然界有统一的规律、法则,那么人类社会的法则也可依靠人的理性被发现,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促进作用,D项正确。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主体地位,材料体现不出,A项错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答案:D 7.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A.指导应该怎样思考
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
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解析:从“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可知“启蒙”不是指导人们怎样思考,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彰显人性,故B项错误;从“而是启发人说……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故D项错误。答案:C 8.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
解析:本题考查伏尔泰的思想。结合伏尔泰对待自然科学和宗教的态度可知他的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特点——理性主义,A项正确。材料只指出了伏尔泰对上帝的态度,B项说法错误,排除;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答案:A 9.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启蒙思想中与查理一世辩词直接对立的是()A.天赋人权
C.权力分立
B.社会契约 D.自由平等
解析:天赋人权是指上天赋予每个公民自然的权利,这与材料中国王权力来源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查理一世的辩护词“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说明查理一世主张“君权神授”,启蒙思想家否定“君权神授”,认为统治者权力来自于他与人民签订的社会契约,故B项正确;权力分立、自由平等均与材料中国王权力来源无关,故C、D两项错误。答案:B 10.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启蒙运动会一直延续 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理性是启蒙时代的核心
解析:根据康德说的话可知倡导人的主体地位的启蒙并未完成,所以这意味着人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时代已经来到,但是人尚未实现启蒙,启蒙运动是否一直延续,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康德肯定启蒙时代的存在,故人的社会价值是得到认可的,故C项错误;理性是启蒙时代的核心这种提法是正确的,但是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 11.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答案:B 12.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书中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国王也是为百姓而存在。材料反映出但丁()A.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 B.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 C.驳斥了“民贵君轻”思想 D.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但丁认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代表为公民而存在,这反映出但丁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故A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故D项排除。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解析:(1)考查对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异同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相同点:批判的对象和内容:君主专制;方法:分权;核心:民主。不同点: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中国并未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西方则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实质:中国是地主阶级士大夫等少数人的主张,西方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蓝图。(2)考查对明末清初民主思想的局限性和西方启蒙思想产生的进步性的理解。可以从明末清初民主思想产生于落后的经济基础、传统思想束缚阶级的局限性考虑;西方启蒙思想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构建、思想解放潮流加以归纳即可。
答案:(1)同: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用分权的方法限制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
异: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其他合理答案亦可)(2)中国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或时代、阶级的局限性)。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
另一种声音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
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中国的两种不同认识,选择其中一种声音,概括其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借助中国……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可知其观点为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根据材料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可知其认为中国是“停滞的国家”,对中国文化加以批判。第二小问推崇中国传统思想的原因,结合新航路开辟后孔子思想开始被西方认识,伏尔泰反封建专制的需要,伏尔泰思想与孔子思想有共同之处来分析作答即可;批判中国传统思想的原因,从中国传统思想阻碍中国社会进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观点一: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伏尔泰论及中国、宣传孔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实际斗争的需要;伏尔泰主张与儒家思想有共同之处。
观点二:以孔多塞为代表的思想家认为中国是“停滞的国家”,对中国文化加以批判。
原因: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交流;政治上的日益腐败;文化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生产力有了巨大提高;对外扩张掠夺。
第五篇: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一)人民版必修1课件
必修(Ⅰ)综合作业(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242年,列国聘问盟会450次,鲁君朝周王仅3次,鲁大夫聘周仅4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的问题是()A.分封制破坏 B.宗法制崩溃 C.郡县制形成 D.世官制瓦解 答案:A 解析:题干涉及周王、鲁君、鲁大夫,这体现了分封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周天子仅仅被拜见4次,而之后相约盟会居然高达数百次,说明了周天子地位的下降,分封制的崩溃,故A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血缘关系,因此没有涉及宗法制,故B错误;由题干知识可知这是春秋时期,郡县制并未普遍存在,故C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官员的任命问题,因而无法看出世官制的瓦解,故D错误。
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多数人的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做出该决议的雅典城邦机构应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A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多数人的决议”“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说明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故A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不是最高权力机构,故B错误;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故C错误;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军事机构,故D错误。
3.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答案:C 解析:“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是指中国开始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应选C。
4.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其强调辛亥革命为一段2132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结合所学应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D正确。
5.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案:D 解析:《南京条约》规定开埠通商,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马关条约》规定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都适应了 1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D正确。
6.下图是一幅有关美国政治体制的漫画。此漫画的寓意是()
A.邦联政府是软弱无能政府 B.权力制衡保障了民主自由 C.分权导致了部门间的矛盾 D.美国政体是个丑陋的怪物 答案:C 解析:由漫画中“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间的相互指责,可以看出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导致了部门间的矛盾。
7.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②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③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
④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体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时习近平要求国人勿忘历史,故①②正确;习近平的讲话同时也昭示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故③正确;“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又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故④正确,选择A符合题意。
8.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三者领导阶层分别为资产阶级、国共合作、无产阶级,故A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却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政府,但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故B错误;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故C正确;三个领导阶级不同,革命对象也不同,故D错误。
9.马克思说:“英勇的3月18日运动是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曙光。”“曙光”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C.工人运动的兴起
D.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3月18日”“解放”“伟大的社会革命”等信息,可判断马克思所说的是巴黎公社革命,“曙光”就是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选B。
10.回归15年,澳门与内地关系越来越紧密,进一步走向互助共赢„„如今,澳门与内地的灵魂已经融合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下列关于澳门回归的说法错误的是()A.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怀抱
B.是“一国两制”政策的最早成功实践 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D.开创了澳门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答案:B 1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说明()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 答案:C 解析:从周恩来说的话中可以得出我们跟苏联在战略上联合,在战术上独立,这说明我们并不是完全倒向苏联,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答案选择C。
12.漫画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侧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A.杜鲁门主义 B.古巴导弹危机 C.马歇尔计划 D.两极格局瓦解 答案:C 解析:本题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意等西欧国家经济的衰落,而美国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故选C。A、B、D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被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 任。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
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2)进步:推翻封建制度(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制度的核心。是。理由:以部落、家族为宗法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
不是。理由:皇位世袭,由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3)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郡县制下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亲疏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义。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分封导致战乱,为百姓之福。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问可以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其国”等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被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后两小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回答,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回答。第(3)问需要结合材料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 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答案:(1)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准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一切都为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必要准备。(言之有理即可)(2)成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促使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解析:第(1)问,联系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回答“沉沦”;从时间信息“1901年到1920年”入手,联系此时民族资产阶级等先进中国人的斗争回答“准备”。第(2)问,联系五四运动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及意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