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的制度创新

时间:2019-05-13 10:4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的制度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的制度创新》。

第一篇:试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的制度创新

试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的制度创新

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任务必然对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改革举措、新的建设局面。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必然的选择。

一、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制度创新的理念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正成为我国主流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一切改革、一切制度创新的理念,我国广大地方政府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和以人为本的物质文明。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激发起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经营热情,减轻他们的各种负担,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一)以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以人为本”就是以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为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没有良好素质的管理者就不可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考虑管理对象的利益就达不到管理的最终目的,对地方政府而言,广大农民群众是它的管理对象,他们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参与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政府关注的焦点,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政府出台的一切新政策、新制度都应该符合他们的需求,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即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行为、政府的改革、政府制订的制度都应该紧紧围绕广大农民群众来展开,一切以群众为导向、为中心,并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地方政府运行的最大使命和最主要的考察内容。

(二)以改进服务质量为宗旨

执政为民,主要体现在所制订的规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少数人为特权阶层谋利益,即所制订的法律、法规,所出台的政策是否情系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最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为民服务主要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为广大乡村农民排扰解难上,解决一些单家独户无力做到的涉及村民生产,生活问题的公共设施建设;改善村庄环境,集镇环境的项目建设;繁荣乡村经济,改善集市交易条件的硬件设施;改善农村治安,维护农村稳定,规范集镇交易行为的软件设施等,除了服务内容要符合广大农村群众的需求,改进政府服务质量还应从制度上确保政府干部在行政过程中使其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以及行政程序上有明显的改进。只有制度的约束而不是一般性的笼统要求才能真正提高行政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地方政府行政制度应以改进服务质量为宗旨。

(三)以提高地方政府干部素质为基础

地方政府干部是政府行政工作的主体,一个政府干部行政行为决定了这个地方政府的整体形象,“以人为本”从地方政府自身而言就是地方政府行政工作的效能,取决于地方政府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政府干部是地方政府在农民群众中形象的来源。在地方政府管理过程制度创新中,既要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也要让广大地方政府干部满意,只有使地方政府干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理解政策,认真、正确执行政策,才能从中激发起行政管理过程中创新制度的思想火花。

二、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制度创新的现实要求

本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制度创新是现实的诉求:

(1)地方政府具有市场经济下竞争主体的特征。地方政府官员由于发展本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地区间的相互竞争的压力, 迫使其不断进行技术制度方面的创新。转型期的地方政府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意义上的政府,而是一个制度创新的政治企业家。它把一个地方当作一个大企业,通过直接制度变革创新,扩大市场化范围和深度,而使本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在企业创新主体论深入人心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没有合法的创新主体地位,只能称其为准创新主体。当前,各地方政府技术、制度创新的结果,加快了我国市场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构建,这也是客观的事实。

(3)地方政府创新主体地位具有过渡性、暂行性特征。地方政府创新主体地位是市场经济特定阶段的产物。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下,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基本形式,处于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只能是市场机制的补充,处于从属地位,地方政府的调控地位更居于社会团体、企业组织和其他中介机构之后。在转型期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不完全的市场机制导致企业交易费用上升,地方政府的“帮助”,可大大减少企业的交易费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其他经济主体地位的上升,地方政府的作用将有一个从强到弱的变化过程。

(4)地方政府创新举措的明智和自觉是有限度的,它在促进制度创新的同时,也可能制造转型的困难,增加市场经济的无序、冲突和混乱,是准创新主体。转型期出现的诸侯经济、地方保护证明地方政府的活动并非全部都是积极的,也有消极成分。地方政府既是改革的动力,又是改革的对象,其行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它自身不能逾越地方分权改革所存在的弊端。地方政府创新主体地位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是准创新主体。因此,在地方创新系统构建中,应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的一面,根据市场环境适时调整其作用边界,降低体制转型的成本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制度创新的实现途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市场机制要发挥有效作用,离不开地方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健全的法律体系,公共的执法程序,良好的公共设施,必要的社会福利以及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等。所以,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着眼于“制度创新”,即建立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地方政府机构

1.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制度改革的难点,也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制度创新的起点。由于地方政府机构重叠,管理层次多,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尤其是既得利益的刚性,人员分流的回旋余地等,影响行政机构改革的因素在地方政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自1998年以来,全国已有200多个县(市)被确定为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单位,典型的有:湖南华容“实体分流”模式、河南新郑“三条通道”模式、福建石狮“政企协作”模式、山西隰县“开发转移”模式、辽宁海城“规范职能”模式、内蒙卓资“多管齐下”模式、广东顺德“政企改革同步”模式。其成功的方法是撤销农业系统所属各局,将其从政府中分离出来,转变为服务性经济实体,并将商业、粮食、物资、外贸、供销等部门转为经济实体,实行农工商、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

2.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设想

根据WTO规则体系和地方政府基本职能的定位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的现实需要,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设想是:调整和理顺上下级政府关系,促使权利逐渐下移,减少中间层次,最终实现市县分治,由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精简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紧缩编制,缩小政府规模,机构精简、统一、效能的行政管理体系。目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可行办法是:第一,与中央政府机构设置尽量对口的同时,要适当灵活,因地制宜地设置与本地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机构。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口多少,区域面积差异很大,机构改革因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改革重点,选择适宜的策略模式;第二,尽力减少纵向管理层次和臃闲机构,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我国由于人多地大,管理层次较多,机构较为臃肿。一方面要尽快减少现有的县级政府派出机构(乡政府),以减少管理层次;另一方面,在机构改革中还需避免机构重复设置,消除机构臃肿,提高效率;第三,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应尽可能宜粗不宜细,尽可能裁并专业管理部门,压缩管理幅度,增强宏观调控机构。业务相近的部门要坚决合并,能合署办公的应合署办公,避免出现职能交叉重复,降低行政管理效率,增加行政成本。通过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建立起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从而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起点。

(二)完善地方政府行政规范

1.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指针

地方政府通过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命令的方式,结合地方实际具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审批制度、会议制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从而高效、正确的履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2.地方政府行政规范

应对WTO规则,制定统一、公平、透明的地方政府行政规范成为入世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尽快完善政府的行政规范。地方

政府行政规范最根本的要求是执行性,而不是创造性,通过一系列正当程序制度具有公平性、稳定性、规范性、确定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政府规范,以行政命令代替政策规范是当务之急。同时,还要认真研究WTO规则,全面系统清理过时的和与WTO不相适应的政府规范,各级地方政府应对原有的规范进行修改、补充,对确实与WTO要求不相符合的规范要废止和调整,以便为政府行政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要增加地方政府行政规范的透明度,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原则是WTO的基本规则之一。其目的是防止和消除成员方政府不公开的行政管理所造成的歧视待遇和由此给国际贸易带来的障碍,监督成员方政府对待世贸组织各项协定和履行市场开放的承诺。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公布,由于其不属于立法的范畴,我国《立法法》没有将其纳入该法的适用范围,因此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决定,行政命令的制定和发布只能是按普通行政程序进行,很大程度上由行政决策,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向社会公开。对应WTO规则,结合我国国情和现实条件,除了政府行政规章按照立法的必经程序外,还应注意政府行政规范本身的透明度。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建立听证制度,以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避免政府规范制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再次,要合理和科学地确定地方政府行政规范的权限范围。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行政机关,为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对社会的公共管理,有权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政府行政规范,但不得与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下级地方政府的行政规范不得与上级地方政府行政规范相抵触。应通过立法程序对一些授权过宽、过于笼统的法律规范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总之,既要保障地方政府行政规范制定权,又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地方政府行政规范的权限范围。

(三)更新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方式

政府机构的调整依托职能的转变,职能的转变必然要求更新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入世后,随着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更新。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经多次改革,但未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更新地方政府管理方式,才能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从根本意义上建立起与WTO相适应的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更新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1.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

确定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政府管理由微观管理方式向宏观管理方式转变。WTO规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只有市场才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所从事的应该是宏观调控。就我国现实的基本国情而言,宏观调控固然需要有权威的中央政府,但地方政府也应该积极对本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地方政府不仅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科学规划,确定合理的发展速度,而且应该大力调整和优化地方经济结构,运用市场导向、信息导向、政策导向和经济手段,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而不是具体的管理和干预经济活动。

2.规划行政审批

尽可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政府管理由直接管理方式向间接管理方式转变。入世后,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更新就是减少和规范原有的审批项目,代之以市场准入制和备案制,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审批项目,基本原则是: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凡是可以由企业自主决定的事项或通过市场竞争,中介组织和法律制约可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进行审批,审批的手续和环节应尽可能

简化,提高行政效率,审批要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审批权限不宜过于集中,重大项目的审批应实行听证制度。通过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大大有利于政府管理由直接管理方式向间接管理方式转变,由行政手段向综合管理手段转变。在间接管理中地方政府应充分运用政策导向、市场导向、信息导向,逐步建立符合世贸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3.政务公开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政府管理由“暗箱”行政方式向公开行政方式转变。根据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政府的法规和政策应该是规范的、透明的和可预见的,国内外的企业和商人期望入世后中国的规章制度更透明,减少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尽可能明确和公开有关法规、政策、增加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不规范、不透明、不可预见的政府行为,不利于公平竞争市场的形成和政府效率的提高,既大大增加市场和企业的成本,又极易滋生消极腐败现象,推行政务公开,取消政务运作中的“暗箱”行政,增加透明度和公开性,还能够避免政府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4.建立服务型政府

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管理由管理型方式向服务型方式转变。适应WTO规则要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再是过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建立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地方政府由管理型方式向服务型方式转变,主要是强化其综合服务功能,既要抓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科技教育建设,又要构建市场体系发展中介组织,还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促进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行政管理--地方政府学简答

地方公共财政的特点是什么?1地方政府公共财政主体的地方性2地方政府公共财政需求的地方性3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地方性4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收入来源的地方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来源是什么主要由地方政府税收和地方政府非税收两大部分组成。1地方政府税收:财产税、所得税、商品税2地方收费:行政性收费、事业性、资源性、基金、经营性3地方国有资产收益4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融资。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区别是什么?1逻辑起点存在明显的区别2制度层次不同3内在暗含的理念不一致4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5用人方式不同6管理方式不同7薪酬待遇不同。实施政府雇员制的意义是什么?1在政府管理中引入了新理念,引入市场观念,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理念2有助于完善行政组织,避免因人设机构的弊端,提高整体素质,明确行政主体权责3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将优秀人才引起政府增加决策的科学性4有助于完善公务员制度,解决公务员队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弊端。简述隶属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隶属于中央和上级政府,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所属官员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任命,地方政府服从上级的指挥,对其负责;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代理人,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地方政府本身没有独立的人格。一般来说,在实行专制或独裁制度国家,或在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的国家,其地方政府大都属于这种类型。简述中西方地方政府的重要差异。差异如下:1机构组织原则不同。西方大都是按地方自治的原则,中国大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行政机关的性质不同。西方整体上并不隶属于上级政府,也不具有国家代表身份,中国则具有“双重性”既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又是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接受双重领导。3.政府机构组织的管理方式不同。西方一般可以自和确定,中国均由上级政府确定;4.职能范围不同。西方职能范围较窄,中国相当宽泛。最后西方的地方司法机关均独立于地方议会,而中国对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更主要的是受地方党委(政法委)的领导。简述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一般趋势。政府基本职能有两个基本方面,即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并在所有国家都同样存在。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性质的国家,两种职能的具体内容、比重都有所差别,其总体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重要。简述立法自治权与一般地方立法权的区别。1立法主体的层级不同2立法主体的权限不同3立法依据不同4立法属性不同5制定的程序不同。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划分的基本原则。1.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的统一、单一的国家结构2.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3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与执行4地方立法应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简述地方立法程序。主要包括地方立法草案的提出、立法议案的审议与修改、法案的通过和报批与备案。简述地方行政权的性质。1地方行政权的主体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2地方行政权的行使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实现地方公共利益3地方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的推行政令4地方行政权源于地方政府的固有权力与授予权力5地方行政权不同于地方行政职权职权。简述中国司法权的地方配置模式。中国司法权在地方层面上的配置实行以“块块管理为主”的模式,即按行政区划,设立不同级别的法院和检察院,其司法管辖区域从属于该地方行政。立法管辖区域;地方各级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关系、人事管理、办案经费、物资装备等,均由地方负责供给和管理。每一级法院、检察院受同级党委的单独或双重领导,并受同级人大监督。简述地方政府的特点。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所属官员,由中央或上级制度任命,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它依据中央政府的意志,秉承中央政府的命令,在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指挥下,在当地执行中央和上级政府交办的任务,维护中央政府的统治。地方政府本身无独立的人。与省相比,直辖市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是什么?省——是中国国家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始于元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直辖市——即中央直辖市,由国务院直接管辖。是人口比较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大城市。至1997年3月设立重庆直辖市为止,中国共设有4个中央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权利配置和机构设置采用职能调整模式2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向基层倾斜原则3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差异原则。简述地方立法权的构成要素。1)主体: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2)法律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特别授权 3)适用范围(或空间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所辖空间范围(领地、领空、领海)4)内容:制定、修改、废止权力 5)行使结果:表现为五种规范性法律文本(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四个经济特区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和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6)调整对象:三大领域1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的事项2.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3.除国家专属立法权之外,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的事项,地主可以先制定地主性法规。“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是什么?弊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市管县”体制逐步失去当初的功效,成为束缚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具体表现为1.由于大部分的经济、社会决策权归地级市所有,压抑了县级政府的公共行政创新精神,直接影响县级行政的效能;2.一些经济实力弱小的城市无法起到辐射、带动周边的作用,反而在与辖经济强县的博奕中耗费了本就不多的公共行政资源3.管理层次过多造成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高昂;4.出现“市”对“县”的“刮、卡、要”现象,使实行分税制后捉襟见肘的县级财政雪上加霜。同时,副省级市和“市管县”体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痼疾:行政区划层次过多、同级政区之间规模大小悬殊、城市数量太少等。影响政府行为的WTO原则有哪些?公正或非歧视原则,体现为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国内所有市场经济主体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公平竞争原则,要求用市场供求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如出现人为降低价格,则允许成员方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措施进行保护;透明度原则或公开原则,各国的贸易政策及政府的管理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要透明,成员方发生纠纷时,以公布贸易政策为解决依据;互惠原则,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合法合理的利益都应当给予充份考虑,使任何一方的正当利益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简述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的构成。政治构成,共产党员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地方政府中所占比例。学历构成,一般学历高低等同于能力高低。性别构成,根据有关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妇女干部在地方政府中应占有一定的数量。民族构成,少数民族干部在地主政府中应占有一定比例。年龄构成,不同年龄段的公务员在整体公务员队伍中所占比例。职务构成,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在整体公务员队伍中所占比例。简述任免干部的基本形式。三种,一直接任免。二中国共产党推荐,人大任免。中共地方各级党委对同级人大任免范围内的领导职务提出推荐名单,提请人大常委会或人大主席团通过法定手续将其纳入人大选举或人大常委会决定的任免程序,实施任免。三中国共产党推荐,政府任命。由中国共产党地方各级党委提出相关人员的任免推荐建议,由地方各级政府履行行政任免手续。地方干部管理的主要制度。地主干部管理工作由地主各级党的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地方各级人事行政部门具体执行,其主要制度包括党管干部原则,分部分级、任免干部、干部调配;地方干部的来源制度,一般干部和领导干部的来源;地主干部的鉴定考核制度。公务员的权利是什么?国家法律基于公务员的职责和身份,对公务员有资格享受某种权益,有权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享有权利如下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7申请辞职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公务员的义务是什么?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义务如下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篇:行政管理内控制度

香格里拉县九仙峰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行政管理方面内控制度

第一章 行政办公规范管理规定

1.目 的:为规范公司办公管理及加强公司文化建设,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及各分子公司。3.权责说明:本规定由总经办监督执行。4.工作挂牌

4.1上班时间,应严格按要求佩戴工作挂牌。

4.2员工应妥善保管挂牌,遗失应立即补办,费用自理。5.办公室规范 5.1办公桌

5.1.1应保持办公桌面整洁,除电脑、口杯、电话、文具外,桌面不摆放与办公无关的物品。

5.1.2简易文具应收于笔筒之中,取用后立即放回;其余文具则应收入抽屉中。

5.2办公时,应当将所处理的文件放在文件夹中,如遇临时有事离开或有客人访问,应当将正在办理文件的文件夹及时合拢。5.3离开办公室,须将桌面文件整理,齐放于文件架或抽屉中,重要文件入柜上锁,不得散乱于桌面。

5.4座椅:座椅靠背不能放任何物品,人离开时座椅推放至办公桌正下方。

5.5饮水机及其它设备、物品应在指定地点摆放,不得随意移动。5.6电源: 下班离开办公室时,应关闭所有电器及电源。6.语言规范 6.1交往语言:您好、早晨好、早、晚、再见、请问、请您、劳驾您、关照、谢谢、周末愉快。

6.2电话语言:您好、请问、谢谢、再见。

6.3接待语言:您好、请稍候、我通报一下、请坐、对不起、请登记、我立即去联系、打扰您一下、好的、行(切勿说“不”)。7.行为规范

7.1私人信函自费交寄。

7.2接待来访和业务洽谈在接待室或会议室进行,私客不得在工作区停留。

7.3不得因私事使用公司电话。7.4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他人的电脑。

7.5因公外出时,应事先得到主管领导的同意;外出后,因情况变化而不能按时赶回公司,要提前通知主管领导。

7.6发出的传真应注明:发件人、收件人、主题、发件人的联系方式等。

7.7接听电话应首先答复“您好,西藏药业”,使用电话注意语言简明;代接同事办公位电话,做好必要记录并及时转达。7.8办公时间内不擅离岗位,需暂时离开时应告知同事。7.9适时调整手机铃声,办公区域内适当调低,培训或会议中则应取消铃声。

8.不定期检查。凡违反上述规定的,每次贡献50元爱心基金。9.附则

9.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9.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9.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二章 会议管理制度 1.目 的:为规范公司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降低会议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应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备案。总公司部门内部会议参照执行。3.权责说明:

3.1 总经办负责公司会议的统筹协调。

3.2 会议提拟人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并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提出处罚。4.会议提拟与审批

4.1公司例会无须提拟和审批。

4.2 公司临时会议由总经理、分管领导直接提拟或由议题涉及业务的主办部门负责人提拟、分管领导批准。

4.3部门会议由各部门自行安排,但会议时间、参加人员等,不得与公司会议冲突。

5.会议安排原则:小会服从大会,局部服从整体,临时会议服从例会。各类会议的优先顺序为:公司例会、公司临时行政会议、部门会议。临时召集的紧急会议不受此限。6.会议准备 6.1会议通知

6.1.1会议通知按“谁组织,谁通知”的原则进行。

6.1.2会议通知期一般应提前一天以上,通知对象为与会人、会务服务提供部门。

6.1.3会议通知形式一般为电话通知。但需对会议议题、需准备的会议资料、会务安排等作特别说明的会议,应进行书面通知,并向总经办提交会议准备申请;涉及多个部门和参加人数众多的大型会议,主办部门还应编制详细的会议计划通知相关部门。6.2其它准备 6.2.1会议提拟部门应提前做好会议资料(如会议议程议题、提案、汇报材料、计划草案、决议决定草案、与会人应提交资料等)的准备工作。

6.2.2会务服务部门应提前做好会务准备工作,如落实会场,布置会场,备好座位、会议器材、茶具茶水等会议所需的各种设施、用品等。

6.2.3总公司召开的公司会议统一由总经办承担会务服务工作。7.会议组织

7.1 会议组织遵照“谁主管,谁组织”的原则。

7.2主持人为会议考勤的核准人,考勤记录由会议记录员负责。8.会议记录及纪要

8.1 公司会议应进行会议记录。

8.2会议记录遵照“谁组织,谁记录”的原则,如有必要,主持人可临时指定会议记录员。8.3 会议记录员应遵守以下规定

8.3.1以专用会议记录本做好会议的原始记录及会议考勤记录,整理会议纪要。

8.3.2会议记录应采用实录形式,确保记录的原始性。

8.3.3对会议已议决事项,应在原始记录中括号注明“议决”字样。8.3.4会议原始记录应于会议当日、会议纪要不迟于次日呈报会议主持人及参会人员审核签名。

8.3.5做好会议原始记录的日常归档、保管工作,及时将考勤记录报考勤人员。

8.3.6会议记录为公司的机要档案,保管人员不得外泄。会议记录本交总经办存档,永久保存。8.4 会议纪要的形成与签发

8.4.1会议纪要的形成、发放或传阅范围由主持人确定,并填写《会议纪要发放审批单》,包括纪要编号、发放范围、主管领导意见等事项。8.4.2会议纪要应分类存档,并按重要程度确定保存期限。9.会议跟进

9.1 会议决议、决策事项等须会后跟进落实的,遵照“谁组织,谁跟进”的原则;会议另有决定的,从会议决定。9.2 会议跟进的依据以会议原始记录及会议纪要为准。10.会议纪律

10.1参会人员不得迟到、早退、缺席,因故不能参加时,应事先向主持人请假,并征得同意。

10.2会议期间除了紧急情况外不处理其他事务,包括不接听电话。10.3违反上述规定的,按《员工手册》2.3,2.4的规定进行处理,接听电话的由主持人酌情处理。11.会议保密

11.1与会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将会议内容、讨论情况向外泄露。

11.2会议议决事项,应严格保密,除按规定履行职责外,与会人员不得外传会议讨论和议决情况。

11.3故意泄漏、传播会议有关情况的,视负面影响的大小作出相应处罚。12.附则

12.1 本制度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12.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12.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三章 文件管理制度

1.目 的:为确保文件收发等事务正常、顺利进行,规范文件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应根据本制度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3.权责说明:总经办管理公司的收发文工作,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文件的管理。4.公司发文

4.1公司发文由公司总经理(或其授权人)签发,加盖公章有效。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随意起草以公司名义发布的文件。4.2公司发文程序

4.2.1各部门制作以公司名义对外接洽或汇报的文件,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后起草,交总经办核稿后呈送总经理签发。

4.2.2总经理签发后由总经办制作文件,并将总经理签发原件一起送印鉴管理员盖章。

4.2.3盖章完毕后,由总经办办理发、送、呈、存档事宜。

4.2.4未签发的文件,总经办按收文分类登记;签发后的文件按发文分类登记。总经办需做好收文及发、送、呈登记,并将有总经理签字的原件存档。

4.3公司发文分类、编号:

4.4对外文件必须做成红头,以示严肃和正规,格式附后。4.5无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签字的文稿一律不得加盖公章。5.公司部门发文

5.1公司部门在内部行文一律以部门第一负责人、部门分管领导同时签署生效,不再加盖部门印章;任何部门不得以个人签名或部门名义对外行文。

5.2公司部门发文主要分为总经办发文和其他部门发文。

5.2.1总经办发文:在管理制度内制订的实施细则,以及不必对子公司及公司外的其他单位发布的文件,原则上可由总经办制订、分管领导签发生效。

5.2.2其他部门发文。其他部门可在其部门职权范围内对公司内部部门行文,经部门经理、部门分管领导签发后,在公司内部有效。5.3公司部门发文格式附后。

5.4部门发文超出部门职权范围,又不应由公司发文的,须由相关部门共同签发,经分管领导批准后行文。5.5公司内部发文按以下办法分类、编号: 6.收文

6.1公司以外单位送、发给我公司的文件由收文单位签收,包括:政府职能部门行文、业务管理部门行文、合作、协作单位行文等,同时填写《收发文登记表》,格式附后。签收之后即存档一份并于接件当日立即填写《收文处理表》报送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不得积压延误;属于急件的,应在接件后立即报送。6.2各部门应指定专人办理收文事宜。6.3各部门应将处理完后的来文、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一并交总经办存档,同时,每半年清理一次,没有及时存档的全部存档,并将填写的《收发文登记表》一起存档。7.其他

7.1文件的发文、收文部门负责人应注明文件密级或者“不得复印”、“不得携出”字样。

7.1.1绝密:绝密档案涉及公司重大决策的核心机密,如董事会、公司经营体制度改革、财务制度改革、兼并关联企业等文件,公司项目招投标文件、财务账册、营销策划方案、项目设计方案等文件。7.1.2机密:机密档案为公司重要证件批文、合同协议、技术资料、人事劳资体系等文件。

7.1.3 秘密:秘密档案为仅可内部公开的一般文件资料。7.2各部门对各类文件必须严格分类、专人管理并妥善保管。7.3单位、个人调、借阅文件或部门间借阅文件,必须按规定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属秘密级以上的文件需分管领导以上人员批准。7.4文件及有关资料的打印、复印、签章,必须按规定严格办理,并做好登记,严禁未经同意私自处理。

7.5收发文处理不当或不及时造成损失的,由公司专题会讨论处理办法。失密、泄密的按专项管理制度规定处理,没有或不及时归档的,每次贡献50元爱心基金。8.附则

8.1 本制度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8.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8.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附:

第四章 档案管理制度

1.目 的:为加强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及各分子公司。3.权责说明:

3.1总经办负责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及本制度的执行。

3.2公司员工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任何人都不得损毁、篡改、私存或据为己有。

本制度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公司各部门及员工从事业务、经营、企业管理、公司宣传等活动中所直接形成的对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账册、凭证、报表、技术资料、电脑盘片、声像、胶卷、荣誉实物、证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3.3公司员工必须完成资料移交工作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

3.4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保管、分级查阅的原则。即由总公司统一领导,总公司和各部门、各子公司二级管理并根据权限分级查阅。

3.5各部门应尽量采用电脑对档案进行管理和工作,以便于业务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和保存。对存入电脑的资料、档案,同时遵守《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4.档案归档

4.1归档资料包括

4.1.1已签署生效的本公司文档(如合同、合同附件、正式通知、工作计划、财务计划、人事任免及奖惩、工资表、补贴表、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协调程序、会议纪要审批稿等),已签署生效并接收的关联公司文档。

4.1.2已签署生效的外联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文件(如行业政策、发文通知、项目相关管理部门手续、批件、技术资料、合约、与项目有关外联企业的租赁、订购、承包、代理、转让合同及附件、技术成果等)。

4.1.3业务部门已完成正式结果的文档(如部门业务专项报告、专项数据及统计资料整理结果、已完成签署手续的各类单证、报表、会签单、统计表等)。

4.1.4公司及部门收集并已整理完毕的外来资料(如图片、录像、软盘、图书、广告册、产品册、售楼书、企业介绍、确认样板、小样、黑稿等)。

4.1.5人事、行政等内部管理文件及联营、参股、合作等外部前期业务合作文件。4.2归档方法

4.2.1文件、资料的正件与附件,正本与底稿等应一起归档。原件正本必须归档,执行机构只能留用原件副本或复印件。

4.2.2卷内文件排列有序,须条理、系统化,按时间顺序和重要程度排列,使卷内文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2.3案卷封面字迹应工整、清晰,封面用毛笔或钢笔书写。4.2.4注明起止日期、件数、页数。附详细卷内目录。4.3归档要求

4.3.1归档资料必须具有成套性、完整性。独立业务或部门资料应尽量分类归档,相关业务应尽量归于同类。

4.3.2归档资料必须层次分明,按时间及阶段归档以便符合其形成规律。

4.3.3归档资料必须符合各类档案管理范围。类别划分应涵盖公司业务的所有方面;归档资料必须真实反映公司经济活动的真实内容及历史过程,任何档案资料均不得经过修改、删减或取代等处理。4.3.4公司员工因外出参观学习、参加重要的会议收集的各种材料必须归档,未经签署归档意见,财务部不报销差旅费。

4.3.5当年形成的各种材料,次年2-3月各部门和子公司整理后向总经办移交归档,重要的文件需及时归档。4.3.6归档的文件必须符合归档的要求。

4.3.7归档时应填写移交清单,履行交接手续。5.档案保管

5.1归档资料需进行登记,编制归档目录。

5.2档案要分类,分卷装订成册,保管要有条理,主次分明,存放科学。

5.3属于公司保管的档案:公司各部门及各下属子公司各部门做好平时文件的预立卷工作,并在次年2-3月将需归档的预立卷的文件整理成册移交总经办保管。

5.4属部门和子公司保管的档案:各分级保管者在每年的三月三十一日前将档案总目录、预立卷材料的目录交总经办。

5.5公司总经办应有存放档案的档案室,各部门、各子公司应根据保存档案数量,设置存放档案的箱柜,并具备防火、防潮、防虫等安全条件。

5.6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所负责的档案资料,了解利用者的需求,掌握利用规律。

5.7所有档案资料必须分类长期保存,不得遗失、损坏。档案遗失、损坏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将处罚责任人。6.档案借阅

6.1档案属于公司机密,未经各部门分管领导批准不得外借、外传。外单位人员未经分管领导批准不得借阅。

6.2借阅档案,借阅人必须履行登记、签收手续,并填写档案借阅登记表。档案借阅表的主要内容为:档案名称、等级分类,借阅事由,时间,借阅人,负责人,经手人等内容,表格由公司统一制定。6.3借阅档案者必须妥善保管档案,不得任意转借或复印,不得拆卸、调换、涂改、污损、划线等,归还时保证档案材料完整无损。7.档案保密制度

7.1档案级别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案,分别用文字标示。拟制文件时,需在文件首页右上角标注密级。

7.1.1绝密档案:涉及公司重大决策的核心机密,如董事会、公司经营体制度改革、财务制度改革、兼并关联企业等文件,公司项目招投标文件、财务账册、营销策划方案、项目设计方案等文件。7.1.2机密档案:公司重要证件批文、合同协议、技术资料、人事劳资体系等文件。

7.1.3秘密档案:可内部公开的一般文件资料。

7.2借、查、阅秘密级以上文件不准抄录、照像,不准带离办公区域。

7.3复制秘密级以上文件需经分管领导以上人员批准,与原件等同管理。复印件须由档案管理员注明拷贝字样。7.4涉秘档案不得以普通邮件寄发。

7.5外出工作携带秘密级以上文件,必须有保证文件安全的措施。7.6严禁将秘密级以上文件的废品向收购站出售。

7.7保守档案机密。档案人员或查阅档案者,不得向无关人员谈论档案内容。8.档案销毁

8.1任何部门或个人未经允许无权销毁公司档案。

8.2档案销毁须由档案管理员填写销毁清单并报公司分管领导及有关人员会审批准后销毁。销毁的档案清单由档案员永久保存。8.3销毁档案时应有两人以上负责监销,并在清单上签字。9.附则

9.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9.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9.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五章 印鉴证照管理制度

1.目 的

为了规范公司印鉴证照的使用,加强对印鉴证照的管理,保证印鉴证照的使用符合公司需要,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应制定细则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3.权责说明

3.1公章、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章等由专人保管,财务专用章由分管领导指定专人保管。

3.2各部门印章由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4.印鉴保管

4.1公司印鉴及各部门印鉴必须加锁保管,不能随意放置。4.2印鉴不准出室,原则上严禁外借,特殊情况须书面申请并经批准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带章外出。

4.3如因管理不善,造成事故,视情况追究保管人和用印人的责任。5.印鉴使用

5.1印鉴使用由用印人填写用印申请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批准后用印。各部门印章的使用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即可。否则,印鉴管理人应拒绝用印。

5.2印鉴保管人应在印鉴使用登记表上记录文件名称、页数、份数、申请盖章部门、经办人、日期等用印事项。印鉴管理人应保留1份用印文件原件,按公司规定送办公室存档。

5.3不得开具盖有印鉴的空白介绍信、证明或者在未写字的页面上加盖印鉴。如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开具时,必须由分管领导书面同意,领用后必须报告使用情况并将复印件返回印鉴保管人存查。未使用的必须交还印鉴保管人。

5.4公司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证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等,须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5.5公司公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等必须专章专用,严禁混合代用。

5.6在不影响公司声誉,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可能的损失的情况下,经分管领导同意,可为公司员工出具的证明、介绍信、申请等材料加盖公章。

5.7已通过审批的合同凭合同审批表盖章。

5.8总公司人员需加盖各分子公司印鉴仍按本制度执行。6.证照使用

6.1证照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及公司规定,严禁外借。

6.2证照原件原则上不得带出公司,如遇特殊情况需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并在办好借用手续后方可借出,用后必须及时归还。

6.3证照复印件的使用:必须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印证照,并在证照复印件上盖“仅限于*****使用”条章,写明用途。7.附则

7.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7.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7.3本规定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六章 办公用品管理规定 1.目 的:为了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规范公司办公用品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根据本规定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备案。

3.权责说明:办公用品由总经办统一采购并发放,实行采购与保管“人员分开、责任分开”的原则。

4.办公用品的界定:本规定中办公用品指办公用复印纸、水笔、笔记本、信笺、纸杯等。5.办公用品的采购:

5.1办公用品由总经办设置最低库存线,办公用品保管员应根据最低库存及时提出采购申请。

5.2办公用品由总经办安排专人进行采购,但总经办应于每年4月30日和10月31日前组织一次对供应商及办公用品价格和质量的筛选、考察,并将考察情况书面报告分管领导。5.3办公用品购回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5.4办公用品采购责任人要遵循“量足质优、开支适当”的原则。6.办公用品的保管

6.1办公用品管理员应建立办公用品台帐,准确记录办公用品入库、出库和库存数量、单价及金额。

6.2每月5日前管理员应提供上月办公用品月报表,月报表内容包括:上期库存余额、入库总额、出库总额、本期库存余额、各部门领用种类及金额等。

6.3每季度第三个月最后一天,由总经办组织办公用品盘点,填写办公用品季报表和盘点表等,并对盘点情况作出说明。

6.4如办公用品帐物不符,查清原因后由责任人及其分管领导承担责任。

6.5办公用品管理要做到文明、清洁,注意安全、防火、防盗,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库房。7.办公用品的领用

7.1 领用时应按保管责任人的要求进行签收。领用办公用品时应填写“办公用品申领单”。

7.2公司新聘工作人员的办公用品,总经办根据部门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和用品清单发放办公用品,以保证新聘人员的正常工作。

7.3超过本规定界定范畴的办公用品,需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申购、领用。8.附则

8.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8.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8.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附:

第七章 办公设施管理规定

1.目 的:为了确保公司办公设施的合理使用,规范办公设施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各子公司可根据本规定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备案。3.权责说明:

3.1办公设施的购买、配置等由总经办负责。

3.2办公设施使用部门和使用人负责办公设施的保管。

4.定义:办公设施指办公事务用的桌椅、会议桌、洽谈台、文件柜等物品。

5.办公设施管理

5.1办公设施由总经办统一购买、配置、分发、领用、修缮并记录台账。

5.2台账按部门分别设置,分别记录各部门领用、借用和使用办公设施的情况。

5.3供应或配置的办公设施,记录部门名称、物品编号,以及购置日期等。任何人不得擅自调配或使用该办公设施。

5.4各部门负责人对其部门所配置的办公事务用物品,负有使用与保管的责任,防止办公设施被盗、被挪用以及污染与破损。5.5使用者调离时,总经办根据人力资源部的调离通知对办公设施另行安排。6.办公设施保管

6.1办公设施采取“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使用者具有不可推卸的保全与维护责任,使用者不得委托他人保管家具。

6.2未经使用者同意,任何人都不得动用已经投入使用的办公设施。6.3办公设施破损或污染需要进行修理与清洗,各部门应与总经办联系,由总经办负责办理各项修理与清洗事宜。

6.4因管理或使用不当造成办公设施毁损、丢失的,由直接责任人承担直接经济损失。

7.办公设施报废:总经办经检查确认破损家具已经没有修理必要时,应书面向分管领导请示是否予以报废处理。8.附则

8.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8.2本规定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8.3 本规定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八章 车辆管理制度

1.目 的:为了规范公司车辆管理,使公司车辆得到合理配置、调度及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根据本制度制定细则报总公司备案。3.权责说明:

3.1公司车辆实行定人定车原则,总经办为公司车辆管理部门。3.2本制度所指车辆包括公司购买个人使用的车辆和各部门共同使用的车辆。4.车辆调度

4.1公司购买个人使用的车辆原则上由使用者个人使用,对于本部门的客人接待原则上使用该车,应与公司签订《车辆管理责任书》,由使用者负责车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特殊情况下,个人使用的车辆应服从公司的统一安排和调度。

4.2各部门共同使用的车辆由车队负责调度。用车人一般应提前半天将填写完毕的“派车申请”交车队,车队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出车。紧急派车应于事后完善派车程序。去威光公司用车通常提前一天申请,以便合理安排出车。

4.3驾驶员凭派车单出车后,应填写行车记录表,同时将有关票据一并交用车人签字,否则由驾驶员承担相关费用。4.4如遇节假日,值班领导可安排值班驾驶员出车。4.5派车顺序

4.5.1董事长、总经理用车。4.5.2接待各职能部门领导。4.6以下情况不予派车

4.6.1一般公务活动,如送一般资料,零星采购等。4.6.2就近办理的公务活动。4.6.3公司人员搭乘飞机。

4.7公用车辆下班时间车辆必须停放指定位置,周末应将车钥匙交派车人管理(值班车除外),不得公车私用。

4.8公司车辆不得私自外借,如需外借,须填写《车辆外借申请表》,并交公司分管领导审批。5.车辆维修保养 5.1车辆责任人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每天出车前,对车辆进行例行检查和卫生清理,并填写车辆检查登记表,如出现因缺油、缺水而造成的车辆故障,维修费用自行承担。

5.2公司所有车辆的维修、保养由车辆责任人提出申请,填写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经车队核准后在公司指定维修厂办理,私自外修费用自行承担。

5.3 车辆发生故障时,应电话通知公司车辆管理人员,以便及时确定维修事宜。

5.4车辆维修过程中,驾驶人员应当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立即向技术员反映,车辆修复后,须通过技术员检验后方可签字出厂。5.5车辆如需更换零部件,必须事先向车辆管理员报告,否则,自行承担所有费用。6.费用管理

6.1驾驶员应节约用油,不得私自为他人加油。

6.2驾驶员每月长途补贴报销程序如下:驾驶员将“派车单”、“费用单据”交车队负责人审核,并由车队负责人填写行车补贴记录,按规定程序报销。

6.3停车费和其他费用经车队负责人审核,交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6.4车辆在外地发生故障所产生的费用,必须由用车人签字后方可按照规定报销。

6.5车辆的油耗应与车辆行驶里程相符,如差额过大,且无法说明原因,由驾驶员承担差额部分的80%。

6.6车辆的年审、保险及养路费等可预见固定费用,须按规定申报资金计划。

6.7车辆的长途使用费用,按照派车单的记录,落实到各用车部门,在费用报销时单列。

6.8公司车辆维修费用必须根据“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批准的项目进行开支,同时做好记录。特殊情况下可事先告知车管人员和分管领导,手续后补。

6.9公司车辆个人使用的维修费,个人部分按照公司规定比例进行分摊。

6.10每年3月31日前向分管领导提交修理厂和保险公司的综合考察报告。7.驾驶员管理

7.1公司驾驶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安全驾驶,礼貌行车。

7.2驾驶员应每天对所驾驶车辆进行清洁(包括车辆内部和车辆外部)。

7.3驾驶员应爱惜公司车辆,注意车辆的日常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确保车辆正常行驶。

7.4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水、电、油及其它性能是否正常,发现缺失立即补充,出车返回后要检查油量,发现不足立即加油,不得出车前临时加油。

7.5驾驶员如发现所驾驶车辆出现故障需要检修,应立即报告车队负责人,以便及时调整车辆和安排进厂维修;未经同意不得私自将车送厂维修。

7.6出车在外或出车返回,停车应确保车辆安全。如因不按规定停放造成车辆丢失或损坏,经济损失由驾驶人员自行承担。

7.7驾驶员对自已所驾驶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应经常检查,确保出车时证件齐全。

7.8下班后驾驶员应注意休息,上班时不得疲劳驾驶,严禁危险驾车和酒后驾车,由此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概由驾驶员负责赔偿。7.9车内严禁吸烟,本公司员工在车内吸烟,应有礼貌地制止;公司客人在车内吸烟时,可婉转告知本公司陪同人员予以劝止。7.10驾驶员对乘车人员要热情、礼貌,举止文明。不能主动与客人交谈,应树立公司良好窗口形象。

7.11上班时间不得串岗;出车返回,应立即向管理人报到。

7.12对工作安排,应无条件服从,不得借故拖延或拒不出车;对工作安排有意见的,可事后沟通。

7.13驾驶员出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及时通报,说明原因。

7.14任何时间应保持通讯的畅通。

7.15下班后车辆应停放在指定地点,不得私自用车。

7.16驾驶员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将自已保管车辆交予他人驾驶,发现后按200-500元/次罚款,并同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7.17严禁私自出车,一经发现处以200元罚款,累记三次,公司将予以辞退;

8.车辆及交通事故处理

8.1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员要立即报警、报险,并保护好现场,同时将情况向车辆管理人员报告。车队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了解事故经过,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办理相关手续。

8.2公司公用车辆在工作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所产生的费用,根据责任的大小按比例承担。其承担比例为保险公司赔偿后剩余部分公司承担90%,个人承担10%。

8.3在工作时间发生车辆丢失或损坏的,公司应根据情况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罚。

8.4擅自公车私用发生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理赔后,差额部分由用车人全额承担,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所有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民事或刑事责任)由当事人全部承担。

8.5公车私用造成的车辆丢失或损坏,由当事人承担经济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8.6其他原因造成车辆事故的,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处理。9.附则

9.1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9.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9.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九章 接待管理规定

1.目 的:为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规范公司的接待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各分子公司可根据本规定制定细则并报总公司备案。

3.权责说明:总经办负责接待工作的统一管理,对涉及较强业务性的接待事务,由有关部门牵头对口接待总经办予以配合。4.接待原则:

4.1强化公关意识,宣传企业形象,广泛获取信息。

4.2坚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原则,符合礼仪要求,杜绝随意性。

4.3厉行节约、热情周到的原则,根据来宾的身份和任务执行不同档次的接待标准。5.前台接待

5.1前台人员应礼貌询问来宾意图。

5.2客人进入公司和客人留言、留物,均要进行详细登记。

5.3前台应先致电来宾需会见的职员,确认后带入会客区或者其他会见地点。

5.4未经需会见人员确认,不得允许来宾进入办公区域。6.工作接待

6.1接待申请:各部门若需总经办安排或者配合接待,由各部门填写接待申请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交总经办实施。6.2接待要求:

6.2.1根据公司及客人的需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计划周密、主次分明、举止文明,不擅自在授权范围外作任何决定和承诺,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西藏药业的品牌形象。6.2.2接待人员要熟悉接待服务管理知识,掌握公共礼仪规范,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本省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和风景名胜的一般知识,并具备必需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3了解来宾情况:包括单位、人数、性别、身份、以及年龄健康状况,来宾的目的要求,交通工具,车次航班和抵离时间以及是否需要安排食宿等。

6.4拟定接待方案:包括接待工作的组织分工,陪同人员,食宿地点及房间安排,餐费标准及宴请意见,交通工具,费用预算,活动方式,日程安排,汇报内容以及参与人员等。6.5根据接待方案进行正式接待。7.附则

7.1 本规定由总经办负责解释。

7.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7.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十章 内部资料管理制度

1.目 的:公司内部资料有利于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形象提升公司品牌,为了加强公司内部资料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及各分子公司。3.内部资料组织

3.1为了提升内部资料的制作质量,各单位领导应重视内部资料的采集等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

3.2 各单位指定一名或多名记者,负责本单位内部资料的采集工作。4.内部资料不得有如下内容

4.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4.2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4.3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4.4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4.5泄露国家秘密的;

4.6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4.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

4.8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5附则

5.1 本制度由信息部负责解释。

5.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类似规章制度或与之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

5.3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四篇:行政管理岗位制度

行政管理岗位制度

一、文件签发

1.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拟稿。文件形成后,由总经理签发。

2.业务文件由有关部门拟稿,由分管各部部长审核、签发。

3.属于秘密的文件,核稿人应该注“秘密”字样,并确定报送范围。秘密文件按保密规定,由专人印制、报送。

二、文件登记

1.已签发的文件由核稿人登记,并按不同类别编号后,按文印规定处理。

2.文件由拟稿人校对,审核后方能复印、盖章。董事长和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报送。送件人应把文件内容、报送日期、部门、接件人等事项登记清楚,并报告报送结果。

三、文件报送、签收与存档

1.秘密文件由专人按核定的范围报送。

2.经签发的文件原稿送办公室存档。

3.外来的文件由办公室文秘负责签收,并于接件当日填写阅办单,按领导批示的要求送达有关部门,办好文件阅办;属急件的,应在接件后即时报送。

四、文件传阅

其他部门或个人对有阅办要求的文件,应在三日内办理完毕,并将办理情况反馈办公室。三日内不能办理完毕的,应向办公室说明原因。

第五篇:2012北航行政管理专业复试(面试)过程

首先,北航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不错的专业选择,在2012年的评选活动中排名第十二。排在其前面的都是些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比如北大、人大、南大、浙大等。所以还是恭喜你进入复试。

2012年北航行政管理专业复试内容有:听力、英汉互译、中文面试和英文面试。

首先,英语听力是于2012年首次增加的。听力内容包括选择和填空题两种形式。听力的内容与专业并无多大关系,就是简单的检查英语听力的一些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感觉语速很快,至少比六级考试的语速要快。个人当时感觉听力做的并不好,但这部分成绩最后感觉还可以。建议:听听听力,语速可以适当快些,但并不一定要强求。相信进入复试的你们的英语也不在话下。

其次,英汉互译部分是提供了两段内容,一段是英文,要求翻译成汉语;一段是汉语,要求翻译成中文。翻译出来发现篇幅还是有些的。2012年翻译内容是有关公共政策的政策修正(具体是哪个专业名词不记得了~~)。建议:可以找些行政管理专业英语方面的书籍看看,对一些专业名词有所印象。注:允许带字典,但是要注意的是,考试时间有限,有个别单词不会可以去查,但不能寄希望于完全去查字典在考场上。

听力和翻译是在一块考的,一般是在行政管理专业系楼(5号楼)的201教室考。先考听力,听力之后是翻译。去年监考并不严,我觉得好像中间有段时间都没有老师在场。所以大家也不要太担心,北航行政管理专业的老师们都很好的。

再次是中文面试。中文面试时,一般有五六个老师在场,但老师们都很好,当你有被问倒的时候,其他老师还会帮忙说话的,跟一般聊天似的,提示你或留给你思考的时间。主体过程是让你从一堆问题中选择两个来回答,这个完全根据自己知道的回答,随便两道题都行。注,根据以往来看,问题中总会有些有关时事的问题,比如当前的环保问题等,然后想一下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包括后来上课时,老师们还自己说,自己有些会经常问的问题。经常问的问题有:你看过哪些专业方面的书籍,说一下内容(比如《集体行动的逻辑》这本书在北航的行政管理专业是必看的好像,所以这本书可以看一下)?你为什么报北航或者想读研究生?你以后的学习规划是什么?对行政管理哪方面比较感兴趣,为什么?等等吧。基本这些问题下来,时间也差不多了,很快的。主要是老师们都很好,大家不用担心。

中文面试出来后,就要去另一个房间进行英文口试。首先是英文自我介绍。之后就是直接也是从一堆英文问题中选择一道题来回答,问题有20多个吧,你自己选择自己擅长的就行。这个问题是有关行政管理专业方面的。老师也没有再问多余的问题。这一点与之前翻译中的要求一样,看一看专业英语方面的书。

如此,面试就过完了。最后,祝你复试顺利过关!

下载试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的制度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的制度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1地方政府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地方政府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20多年来,改革开放与政府创新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看地方政府是否敢于和善于推进其制度创新。进而从理念、体......

    1.企业行政管理制度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行政事务管理,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行政事务包括档案管......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精选5篇)

    第二篇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第一章办公室日常管理制度 随着公司的发展,办公室工作日益规范、统一。为建立一个有序、商效、文明的办公秩序及良好的工作氛围,树立起公司的形象,现对......

    浅析地方行政管理的创新机制

    浅析地方行政管理的创新机制内容摘要:现行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又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不断推进......

    关于加强和创新乡镇行政管理的几个问题大全

    关于加强和创新乡镇行政管理的几个问题 黄梦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农村基层,关键在乡村干部,核心在加强和创新乡镇行政管理。于此可见,当前,切实加强和不断创新乡镇行政管......

    创新行政管理 服务改善民生大全

    创新行政管理 服务改善民生 赵正永 近年来,陕西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全省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质......

    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发展方向的探索,以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方向为导向,引出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即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的理念,转变高校行政管理思维,创新高......

    研修过程指导制度

    湫坡头中心幼儿园校本研修过程指导制度 校本研修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形势,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