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册语文七单元过关(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0:1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册语文七单元过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册语文七单元过关》。

第一篇:九册语文七单元过关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 看拼音写词语。

diàn tángxiāo huǐguībǎoqíqūtiào wàngháo mài()()()()()()sǔn shīhuī jìnqīn lüâhïngwěibáozichïuhân()()()()()()yǎn hùzhuǎn yíjìn fànzhuì luîqí zhìháng zhōu()()()()()()二.辩析组词

眺()恨()腔()区()斩()挑()狠()控()岖()崭()

莱()瑰()侵()骑()坑()菜()魂()浸()崎()抗()

瑶()摇()谣()寇()冠()。三.多音字组词。

要yāo()着zhuï()转zhuǎn()绷bēng()yào()zháo()zhuàn()běng()zhāo()

落luî()横 hãng()弹dàn()悄 qiāo()là()hâng()tán()qiǎo()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同()敌()()()不惧勇()直()前()后()力挽()大义()()情()志披()斩()()钉()铁舍()取()()重()远()剔透金碧()()首()胸()瑶台()春色五.用“—”画出下面成语中的错字,并改正。满腔努火()再接再励()同仇敌慨()举世闻明()众志成诚()愤发图强()不屈不饶()中流抵柱()厉精图治()壮烈毫迈()悬涯绝壁()一如即往()请你选择其中的五个词语写一段话。六.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2.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3.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4.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5.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6.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7.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七.读一读,是比喻句的,在括号里打“∨”。1.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3.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砸向敌人。()

4、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5.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1)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改成反问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 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3)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缩句)(4).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改成被字句)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不但__________,还收藏着最珍贵的__________。上自___________,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____________。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2、五位壮士 ____________在狼牙山顶峰,________着群众和_________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能写出五壮士的名字

4、《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其中和作者进行了详细地描写。5香港回归中国的时间是. 6.《难忘的一课》表达了台湾人民7.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的损失,也是世界。

8. 写读后

感,是基础,是重点,要着重写出,不要过多地重

复,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

谁?多大年岁?”“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你老家在哪儿?”“革命者四海为家!”敌人被弄得慌了手脚,又问:“你信仰什么”“共产党不信神,不信鬼,信仰马克思主义!”敌人企图从夏明翰口里得到一点儿情报的(幻想梦想 梦幻)被破灭了。敌人用各种手段没能使夏明翰屈服,最后决定杀害他。

从容不迫地走十.口语交际,以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写一篇演讲稿。二月九日清晨,白色恐怖笼罩江城,夏明翰告别狱中的难友,向刑场。刑场上,夏明翰昂首挺胸,深情地望着祖国的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执行官走过来问还有什么话要讲,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纸和笔!”他用带着手铐的手饱蘸着墨,不,饱蘸着满腔热血在雪白的纸上写

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开枪吧!”

枪声响了,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夏明翰同志为革命(英勇 勇敢 英

雄)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联系上下文,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掉。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从容不迫:

正气凛然: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写出段意。

1860年10月6日,()侵入北京,()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4.用“—”“ ﹏”分别画出夏明翰烈士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园内放火。大火 连烧三天,烟云笼罩着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不低于50个字)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1.在文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 十三 排列句子顺序。

3.假如你现在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我顺着霞光往南望去,看见傲然挺立的山壁上,也洒上了一层霞光。()当我再次抬起头仰望天空时,竟然已经有几颗忽隐忽现的小星星在4.现在,有人主张重建圆明园,你同意吗?为什么?写出你的看法。调皮地眨着眼睛了。

()我向两边望去,只见天边有一片红霞。霞光照在山顶上,枫叶红了,望玉亭也染红了。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望着那如绸的霞,听着大院里树叶“沙沙”的响声,已如痴如醉。夏明翰烈士

()我坐在阳台上看书。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公公已悄悄地躲进山后了。一九二八年二月,夏明翰同志被捕了。审讯室里敌人的审讯开始了。“你是

第二篇:七(下)语文_第五单元过关测评

七(下)语文 第五单元过关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詹芳俊校对:毛小樟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共6小题,共25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⑴-⑷题。(8分)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竣的山峰到的海底,从浩hàn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才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坚难险阻,都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领域()浩hàn().

(2)下面词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更正。(2分)

高竣__改为__坚难险阻__改为__

(3)根据语境在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上文的横线上。(2分)

(a、遏制b、深邃)

⑷“哪里有奥秘,哪里才有人类的足迹。”这一句是病句,改正后抄在下面。(2分)

2.下列句子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A.爷爷,你年纪大了,坐在那儿老实呆会儿,别碰着。

B.老师,我语文课没学好,你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做些辅导。

C.请同学们保持教室卫生。

D.前边的人靠边,让我过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全校学生认真听取并讨论了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

B.虽然这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对我却有深刻的体会。

C.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人类就会揭示出更多的宇宙奥秘。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4、好的写景散文,总是景中有情,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含情。(4分)

示例:高兴时,你笔下的月——深蓝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不快时,你笔下的月——一弯冷月照无眠,月光冷冷清清地照着大地。

心情愉快时,你笔下的雨——内心痛苦时,你笔下的雨——

5.名著阅读。(5分)

我跟着外祖母和母亲乘到尼日尼的外祖父家去。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她讲起话来又亲切,又快乐,又流利。从见到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她要好了。在船上,她给我讲故事。声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每次听她讲完,我总是要求:“再讲一个!”“好吧,阿廖沙。”她总是痛快地答应。

⑴这段文字出自高尔基的《》,从文段中看出外祖母具有的美好品德。(2分)

⑵请另写一个能体现“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的事情。(3分)6.综合性学习(4分)

⑴有人说,探险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

明生命的价值。有人说,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去探险,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有人说,探险就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探险的?(2分)

⑵学校准备在今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挑战的地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

到时候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在这次夏令营活动中,你在野外遇险了,需要求救,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2分)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读圣埃克絮佩里《在沙漠中心》节选部分,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7.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8.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中国成语概括。(2分)

9.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10.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11.假如你有一天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时,你会怎么办?(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6题。(12分)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

张鸿勋

①那天早上发生了日食,我看到了现场直播,也看到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宣传。五

百年一遇,很多人都说太幸运了,太震撼了,有的甚至说,太值了。尤其是重见天日的那一刻,感觉看到了极大的奇迹。

②我问朋友:日食是什么?很多种答案,有一位朋友回答:是影子,是月亮的影子。我再问:一个影子,人们为什么会那么欣喜若狂呢?答:是感觉到一种重见天日的欣喜。

③人们通常认为一些很不寻常的事情才是奇迹,其实每时每刻都有和日食一样的所谓的奇迹发生,而每一缕新阳光照耀到的都应该是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④说到阳光,我想起了第一次下矿井,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在极为寂静的井下

500米处,头上的矿灯照射出隐约灯光,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Xkb1.com

⑤那个矿井和后来我去过的其他矿井不同,煤层质量虽然很好,但是非常薄,是斜带型

分布,最窄的地方只有70厘米高,上下都是岩层,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我们爬进了矿工俗称的“掌子面”,也就是工作区。一线矿工在这里把小型爆炸后崩落的煤...

块向外搬运。我第一次体验了矿工是怎样工作的,也趴在地上比划了两下,发现这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他们像是地层深处的蚯蚓。

⑥我们实在待不下去的时候,准备上来,钻入上下有铁板、周围一圈铁栅栏的吊笼,这

就是电梯了,除了没有楼层显示以外,电梯速度很均匀,嘎吱作响,500米,相当于一百多层楼宇的封闭电梯,手抓着吊笼上冰冷的螺纹钢,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当吊笼从地面升起的刹那,刺眼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张黧黑的脸上,我们全眯起眼睛,眼泪流下来。走出吊笼,我在台阶上静默良久。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感动,应该和看到日食没有什么不同,再重复一次:每一缕阳光都应该照耀到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

⑦如果我们还有解不开的烦恼,去体验吧:如果你觉得自己郁闷得要自杀,带点好吃的去一次儿童医院的白血病病房;如果你觉得自己病得比较重,带点玩具去看看脑瘫的孩子;如果你痛失了亲人,去看看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学业或者工作不堪重负,下一次矿井吧。说多少劝解的话都没有意义,真的,请体验一次:请暂时把你认为不可解决的烦恼扔开,去一趟,我保证你会把烦恼彻底抛开,拍拍灰尘嘲笑自己。

⑧因为,这是我曾经的体验。(摘自2010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12.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3.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写日食现象?(2分)

14.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15.在文章第⑤段中,矿工为什么把工作区称为 “掌子面”?(2分)

16.通过阅读本文,你一定会感受到当下的幸福,结合你的经历,谈谈感受。(4分)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一)竹里馆(7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与相伴的情景。

18、诗中第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照”与一、二句中的“”一词相照应。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14分)

甲《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

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夸父与日逐走()⑵饮于河、渭()...

⑶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⑷天柱折,地维绝()...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弃其杖,化为邓林。

⑵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2.在你的心目中,夸父、共工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3.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4分)

四、写作(30分)

24.请你“你辛苦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

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⑴yù 翰 ⑵ 峻艰 ⑶ 深邃 遏制 ⑷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2.C3.C

4.示例:像一颗颗珍珠在欢快地跳着;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流进嘴里,感到一种苦涩。

5.⑴《童年》慈祥、善良⑵外祖母救助落入猫口的小鸟。外祖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我不要去报复别人,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6.⑴探险不是冒险。探险需要智慧与理智,但冒险过多的是冲动。探险就是要用智慧、毅力、体力来挑战自然、挑战极限、挑战自我,战胜死亡,而不能用死亡来证明自己的勇敢。⑵一定要带上地图,万一发生了意外,根据地图能够首先判断你所在的位置。然后再判别你需要逃生的方向,属于判别方向呢。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呢,是根据树木茂密的树冠那个方向,往往指的南方。第二个呢,如果是白天天气又晴,又日出的,根据树荫的方向判别哪是南北东西,第三个就是夜间,夜间根据北斗星的方向,判别哪里是方向。如果一切都不具备了,如果跌到山崖沟里,跟着山沟往下走,慢慢慢慢逐渐摸到走到地面,脱离危险。新课标第一网

二、阅读理解

(一)7.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8.无处可逃9.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10.(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11.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保持平静和乐观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

(二)12.作者通过一次下矿井的经历,感悟到幸福从未远离我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13.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14.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紧张的心情。15.因为矿井的煤层非常薄,是斜带型分布,最窄的地方只有70厘米高,上下都是岩层,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所以矿工把工作区称为“掌子面”。16.示例:经历:一次放学回家,我看到一位腿脚有缺陷的同学一瘸一拐地走回家。感受:看到她我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我没有富裕的家庭,没有漂亮的外貌,但我有健康的身体,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眼前的幸福呢?

三、古诗文阅读

17.弹琴长啸明月 18.拟人独坐19.宁静、淡泊

20、⑴赛跑⑵黄河⑶从前⑷断掉

21.⑴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⑵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22.夸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 共工:(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23.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四、写作(30分):评分标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三篇:七上六单元文言文过关单

22.寓言四则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句句对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判断下列句子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是否正确

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相传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2.《穿井得一人》文中,宋国国君之所以对一个百姓家挖井的事情感兴趣,是因为从井中挖出人的事情是少有的、新奇的,而且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议论。()

3.寓言从思想内容上看,总是包含着某个特定的道理,往往会对一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类人物进行批判,有很强的针对性。()

4.《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5.《杞人忧天》这则寓言中,杞人无端地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居,这种行为之所以十分可笑,主要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

6.《穿井得一人》一文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虑,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7.《穿井得一人》一文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从丁氏身上吸取的教训是: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不是很重要,只要表达准确、清晰,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就行了。()

8.《穿井得一人》中出现讹传的原因,是因为丁氏对事情的表述不够清楚;另外“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这也是一个原因。()

9.我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当然也应该看到,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10.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11.《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即使是道听途说的流言蜚语,弄清楚它的来源之后也可以传播。()12.《杞人忧天》这篇寓言讽刺的对象是那个杞国人。他之所以可笑,主要是他忽视了祖祖辈辈的活经验,其次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13.从积极方面来看,《杞人忧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杞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 患意识。()

第四篇:2018年秋季人教版九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运用(48分)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6分)

1.风吹拂着老huá qiáo()花白的头发,他手里的那条梅花shǒu juàn()格外引人注目。

2.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jìnɡ yù()里,总要有ɡǔ qì()才好。3.即便fēnɡ qī xuě yā(),梅花依然傲立于天地间。

二、选择题。(15分)

1.下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幽芳(yōu fānɡ)玷污(diàn wū)眷恋(juàn liàn)B.秉性(bǐn xìn)所谓(suǒ wèi)竹箩(zhú luó)C.杭州(hánɡ zhōu)潺潺(cán cán)婀娜(ē luó)D.姿态(zī tè)品格(pǐnɡ ái)干涸(ɡān hé)2.选字组词。(6分)

[店 踮 玷] 商()()污()脚 [帐 账 胀]()单()篷 肿()[魂 魄 愧] 灵()气()惭()[缕 楼 屡]()次 高()千丝万()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精神”的意思有:A.宗旨,主要意思;B.表现出来的活力;C.活跃,有生气。(1)梅花却不一样,愈是寒冷,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2)这份文件的精神我们已经领会了。()..(3)运动会上,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4.下面说法有误的是()(3分)

A.“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读作“jiàn”。B.“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鬼”部。

C.“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开封”是一个地名。D.古人常常以“明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三、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答题。(11分)

低()折()()书善画 颇负()()..()天()地 香()十()守望()()1.加点字“善”在上面词语中的意思是______。A.良好 B.善良 C.擅长;长于 D.友好;和好 2.加点字“负”在上面词语中的意思是______。A.担负 B.享有 C.背 D.失败

3.画线词语中“天”“地”互为反义词,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以上词语中的一个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1.桂花盛开的时候,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十分颇负盛名。(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日积月累。(5分)

1.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2._____________________,寒灯独夜人。(马戴)3.江南几度梅花发,_____________________。(刘著)4.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5.家在梦中何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卢纶)

六、理解课文内容并填空。(5分)

1.月是故乡明,水是___________,花是___________,人是___________。

2.故乡,是外祖父珍藏的___________;故乡,是童年时代那摇落的___________;故 乡,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___________…… 3.王安石的乡愁融入满月的春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张籍的乡愁由萧瑟的秋风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22分)

七、课内阅读。(10分)“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 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yù yuè)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 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zhé shé)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 .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分)2.文段说的“梅花的秉性”具体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面这句话理解全面的一项是()(2分)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冷艳和幽芳。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难忘的索溪峪(节选)

尤其

八、课外阅读。(12分)

乡 愁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一共有个小节,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分)

2.诗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现在。“浅 浅的海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读了这首诗,我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天地(30分)

九、习作风景线。(30分)

当你长大了,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某一天你回到今非昔比的家乡,家乡 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注意 表达真情实感,内容具体,语言生动。400字左右。

第二单元测试卷

二、1.A 2.店 玷 踮 账 帐 胀 魂 魄 愧 屡 楼 缕 3.(1)C(2)A(3)B4.C

三、头 节 能 盛 名 顶 立 飘 里 相 助

1.C 2.B 3.示例:虎头蛇尾 大同小异

【解析】此题是对词语积累、理解、运用的综合考查。“能书善画”指既擅长书法(写 文章)又擅长画画,形容多才多艺。“善”的意思应是“擅长;长于”,故选C项。“颇 负盛名”指享有很大的名声,形容名人或名物名气很大,故“负”指享有,选B项。

六、1.故乡甜 故乡香 故乡亲

2.梅花图 桂花雨 乡亲们 3.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七、1.yù√zhé√

2.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 有骨气的。

3.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的、最有骨气的!在外祖父心中,她更是祖国的象征。4.C

八、1.4 船票 坟墓 海峡

2.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台湾海峡 3.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4.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第五篇:2018年秋季人教版九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第六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运用(47分)

一、仔细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4分)

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二、读句子,拼一拼,写一写。(10分)

爱是母亲那chàn dǒu()的双手和cí xiánɡ()的眼神,爱是父 亲那严厉的警告和tí xǐnɡ(),爱是在随时可能发生bào zhà()的fèi xū()中父子之间紧紧的拥抱。

三、选择题。(17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颤抖(chàn)陷入(xiàn)攥着(zuàn)腼腆(diǎn)....B.忙碌(lù)誊写(ténɡ)歧途(qí)怔住(zhēnɡ)....C.打蔫(niān)艰涩(sè)坠入(zhuì)拖沓(tà)....D.谨慎(shèn)埋怨(mái)不堪(kān)疲惫(bèi)....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9分)

一如()()失()落()()胜于()()()不休()耳欲()()上加()(1)在我的成长旅途中,妈妈总是_________________地关心我。

(2)虽然我不能亲自陪你去,但给你画了一张路线图,也许它不那么准确,却

_________________。

(3)他爸爸的突然病倒对于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于_________________。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6分)

(1)疾:A.病;B.厌恶,憎恨;C.快,急速,猛烈;D.疼痛。

①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②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③昆明暴恐事件死伤数百人,对此我痛心疾首。().(2)骄傲:A.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B.自豪;C.值得自豪的人或事。①儿子骄傲地宣布:“我已经学会了看病。”()..②万里长城是中国的骄傲!()..③小明这次数学考得好,他便骄傲起来。()..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读了《学会看病》,使我深受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骄傲地说:“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改为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语境,将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5分)

1.生活中,兄弟、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讲究诚信,这让我想到了陈子昂的名言“兄 弟敦和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经》中有句话是说关怀尊敬自己亲人的人也会关怀敬爱别人,这句话是“爱亲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亲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诸葛亮的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最适合贴在书 房中。

4.人在天地间,百善孝为先。这让我想到了桓宽的一句有关孝道的名言“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在于饰貌”。

六、综合性学习。(3分)

右边这张照片出现在网络相簿Imgur上,从欧美到亚洲不断疯传,短短13个小时感动全球超过250万人。请为这张照片配一则文字标题(10个字以内),并写一句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23分)

七、课内阅读。(10分)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 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 ..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 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 ......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 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选文中横线处将内容补充完整。(2分)

2.选文中所说的“幸运”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分)

3.选文中加点的“这种爱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误。(用“√”“×”表示)(3分)(1)来自母亲的爱会把人引入歧途。()(2)每个人的父亲都是时常提醒自己的人。()(3)这段文字说明鼓励和批评都是需要的。()

八、课外阅读。(13分)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 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肖邦的乐谱。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逸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 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 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 藏什么。”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 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明清时代的官瓷?” 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 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 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 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然 后就是几本剪贴簿,翻开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 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 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的,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1.父亲的藏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当“我”追问父亲时,“父亲一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看到父亲的“藏品”后,“我愣在那里”又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文中对父亲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举例说说你从中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文中画“ ”的句子,想想“我”为什么这样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天地(30分)

九、习作风景线。(30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亲朋好友的疼爱,请以“真正的爱”为题写一篇习作,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把事情写具体,感情要真挚。不少于 400字。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三、1.C 3.(1)①C ②B ③D(2)①B ②C ③A

四、1.读了《学会看病》,我深受启发。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必须承认父亲是对的。3.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4.儿子骄傲地说,他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他已经好多了。

七、1.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既有母亲的鼓励,又有父亲的警告和教育 3.母亲慈祥的鼓励

4.(1)×(2)×(3)√

八、1.儿女的成绩报告书、奖状、获奖证书、新华字典、检查书、信件、剪贴簿等

【解析】此题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从文中“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后面的内容可以 找到此题的答案,我们只要抓住重点的词句概括回答即可。2.对自己收藏的东西还能引起“我”的关注感到意外 从父亲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爱 3.本文描写了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

示例:从“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一句中,可以看出 父亲是一个温和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围绕对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可以用原文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总结。

4.因为父亲收藏的东西虽然不是珍品,但父亲却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子女成长的痕迹,可以回忆和怀念自己子女小时候的逸事,这是任何珍品也代替不了的,所以它们在 父亲眼里是无价之宝。

下载九册语文七单元过关(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册语文七单元过关(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专题

    九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 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合作精神。3.感受......

    九册五单元教案361[最终版]

    “361 一、 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课题名称:17.《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总第43、44课时) 二、学习目标: 1 2 3大胸怀。三、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题

    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识字与写字(6分) 脂粉奁 朔方 睥睨 伫立 稽首 祈祷 胆怯 馈赠 1、注音:( ) ( ) ( ) ( ) ( ) ( ) ( ) ( )将上列词语工整地抄写一遍......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过关试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过关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Yîu guī qǐ tú fǎn huí yú chǔn shā tān biān fú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7分)......

    【四】单元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表明 A.学生热爱老师B.老师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C.老师是学......

    浅谈初中化学“单元过关”教学范文大全

    浅淡初中化学“单元过关”教学 “单元过关”教学法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提高技能和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可以达到其他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现将“单......

    第二单元过关测试卷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那么它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七上语文各单元说明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中,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