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复习要点及难点之几何初步知识
小学数学复习要点及难点之几何初步知识
几何初步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集中整理复习。复习的知识点:
(1)平面图形知识;(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3)立体图形的认识;(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平面图形知识
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②角的特征、角的分类、角的度量方法。
③垂直与平行。
④三角形的特征,分类(按边分、按角分)。
⑤四边形。每类图形的特征,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⑥圆与扇形。圆的特征、直径、半径的特点,扇形与圆的关系。
⑦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要求:①掌握特征、建立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联系。②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合理的判断、选择。
(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①理解周长与面积概念。
②掌握每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③能应用公式灵活解决问题。
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
②长、正方体的关系。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②会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③建立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联系。
④加强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体积与容积的区别的对比训练。
建议:几何初步知识这部分内容,知识容量比较大,复习时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挑战性、综合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掌握学习的方法。
如: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网络图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寻求帮助);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可让学生自带磁带盒,设计包装方案——
切忌:面面俱到,不停讲解,不断提问,大量练习,只求结果,不重过程。
第二篇:小学数学复习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小学数学寒假复习,从基本概念开始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 线和角
(1)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2)计算公式
c=4a s=a²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分类
小学数学寒假复习,从基本概念开始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
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
s=(a+b)h/2=mh 6 圆
(1)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4)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2
小学数学寒假复习,从基本概念开始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c=∏d c=2∏r
s=∏r²
7扇形
(1)
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n∏r²/360 8环形
(1)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R²-r²)
9轴对称图形
(1)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 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s=2(ab+ah+bh)V=sh V=abh
(二)正方体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小学数学寒假复习,从基本概念开始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计算公式
S表=6a²
v=a³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2计算公式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2计算公式
v= sh/3
(五)球
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计算公式
-d=2r-
第三篇:论文小学数学几何初步知识复习的方法
论文小学数学几何初步知识复习的方法
小学平面几何初步知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空间观念不可缺少的学习材料。我们要重视其基础知识,也要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要让学生着重理解和掌握其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掌握计算方法。复习中,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明确要求、有序整理、综合运用、联系实际、精心设计,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由具体到一般,由基本到复杂,一步步地向纵深推进。这样才能达到训练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空间观念;能力;学习;复习
小学平面几何初步知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空间观念不可缺少的学习材料。我们要重视其基础知识,也要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掌握几何形体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做好总复习工作?
一、了解要求,明确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通过复习要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的关系,同时通过图形的变换和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类比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序整理,系统复习
由于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因此教材十分注意把“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有层次、有坡度地分配到各个学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把平时零散、孤立的知识加以联系并前后的衔接,把有关知识进行适当的分类,有序的整理,然后通过辨别、比较概念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建构知识体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动探索,沟通联系,引导系统概括、总结。一方面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有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加以扩展,在理论上适当加以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间的关系理解得更清楚,掌握得更牢固,运用得更自如。如通过计算下面图形中有关角的度数,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明确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五种角的特征,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长短无关,将角的相关知识串成一条线,并能熟练画出任意度数的角。
例:如图,已知∠1=,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要求把有关数据填写完整。
角 度数 角的名称 角的特征 ∠1 锐角 — ∠2 — — — ∠3 — — — ∠1与∠2 组成的角 — — — ∠
1、∠
2、∠3 和∠4组成的角
三、综合训练,夯实基础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和系统化,以及对知识的运用与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复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去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从中领悟一些数学思想。
(一)、适当组合
教师可以把两三个简单的几何图进行组合,请学生按要求作答。
例如: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2厘米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下图,求1.组合图形的周长是多少?2.三角形ABF的面积是多少?3.梯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4.哪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良好习惯,总结解答的方法,又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化繁为简力求获取最佳的解答方法。
(二)、实践操作
动手实际操作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复习时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维水平。
如根据要求进行以下的操作:
1.以AB为一边画一个半圆,并画出这个半圆的对称轴。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2.请度量出相关的数据(数据取整厘米数),求出半圆的周长与面积。3.在这个半圆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并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和使用的广泛性。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要用数学观点去观察、思考、分析、并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内容很多都和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既能让学生感到亲切,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还肥、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针对我们所在地大量培植蘑菇的情况,要求学生测量本家庭培植蘑菇的面积,并通过家长去了解家长对蘑菇使用药用的情况,在使用时药物与水的重量比是多少?其溶液的浓度又是多少?还可以算一算每平方米要使用多少药物,其成本又是多少?
五、突出“三要”,避免“三轻”
(一)、选编例题要典型
复习中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精选习题是关键,我们要注重训练的有效性,重视例题和练习题的选编,讲究训练的质量。选编例题时要突出复习的重点,并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尽可能使之形式新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必须达到以下目的:1.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基本程序。2.教给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决某些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提高学生智力品质。4.排解疑难,纠正错误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讲解评析要有效
精讲多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总复习阶段显得更为突出,而对习题的讲解则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有效数学教学的资源。教师在讲评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紧扣知识重难点,在关键处下功夫,重在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摸索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打开解题思路,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比如:下面图1圆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讲解时,老师只要抓住求圆的面积所需的重要条件是R或R²,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设法求出R或R²,图1圆的面积就能迎刃而解。接着出示图2,相信学生根据刚才掌握的方法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三)、作业设计要精当
练习作业的设计不应是例题的翻版,否则就索然无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是要注意改变问题角度,深化或拓展例题学习的内容。为了减少机械重复,控制好练习量;同时,为了加强对比与联系,作业设计可以是一题多问的形式,也可以是一题多解的形式,还可以是一题多变的形式,一步紧扣一步,一层深入一层,由表及里,从而达到多层次的训练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再学习、再创造”的乐趣。
一题多问。拿出我们手中的一个直角三角板,以它的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观察它运动所形成的轨迹,问:1.旋转之后的轨迹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高在哪儿?2.这个图形的底面是什么样的图形?3.底面直径在哪儿?为什么?4.你能想办法计算出这个图形的体积吗?
一题多解。如图,已知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阴影部分的周长。解本题,有以下解法:
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大圆周长的一半与小圆两个半周长的和。3.14×10÷2+3.14×(10÷2)÷2×2 2.两个小半圆是相等的,因此阴影小半圆恰好补充空白小半圆,那么阴影周长是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一半之和。3.14×(10÷2)+3.14×10÷2 3.因为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2倍,所以小圆的周长和大圆周长的一半相等,由此可知阴影部分周长正好是大圆的周长。3.14×10 一题多变。老师出示一个白色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进行提问:(请量出所需数据,取整厘米数)1.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2.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在它的里面都涂上一层颜料,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5.在它的里面装满橡皮泥,最多能装多少橡皮泥?(厚度忽略不计)6.如果在它的外包装纸上绑上包装带,需要多长的包装带?(包装带的接头处共要10厘米)7.如果包装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包装纸(接头处不算)?
复习环节中,除了突出“三要”,还应该尽量避免“三轻”,即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师讲,而轻生学。
总之,小学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明确要求、有序整理、综合运用、联系实际、精心设计,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由具体到一般,由基本到复杂,一步步地向纵深推进。这样才能达到训练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几何初步知识复习策略
几何初步知识复习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手中的旧教材,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全新要求?如何 应对毕业班水平测试?是毕业班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 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复习必然是旧知识 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烦恼。复习课 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 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 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何在复习课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呢? 下面以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为例,谈谈笔者在复习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都是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 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的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 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 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 用。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 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 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1.把知识串成“块”,形成知识网络。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涉及到五线(直线、线段、射线、垂线、平行线)、六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圆心角)、七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梯形、圆、扇形)、五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选学))。这些 知识点,需要加以归纳整理,用穿珠子的方法把各部分知识串起来,使 它们变成一个 个的“知识块”。现举例说明如下: ①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后问 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的面积怎 2 样计算? ②再运用直观教具把长方形沿对角线方向一拉,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问学 生: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它的面积怎样计算?然后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一 折,成为两个面积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教师指着三角形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 么特征?它的面积怎样计算? ③再把平行四边形切成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后问学生: 这是什么图形?它的特征是什么?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④按照图形出现的先后顺序 及其逻辑关系,把七种平面图形组成以下知识网络。附图 立体图形的复习可仿照上述方法进行。
2.系统整理成表,便于记忆运用。按照数学知识的科学体系和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小学几何初步知识分散在五年制各 册数学教材中。在总复习中,教师应避免罗列和重复以往的知识,而应恢复几何初步知 识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按点、线(角)、面、体四大部分知识认真系统地归纳整理 成表,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便于记忆。具体列表 如下所示。内容 特征 点 在平面上只表示位置,无大小。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为垂线。直线 两方可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线段 有两个端点,有固定长度可量。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射线 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角。直角 90°的角 锐角 小于90°的角;钝角 大小90°而小于180°的角平角 180°的角 周角 360°的角 3 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 长方形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四边形。②c=(a+b)×2,S=ab.③ 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② c=4a,S=a 2。③ 对 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S=ah 梯形 ①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S=(a+b)h/2.等腰梯形 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 垂直底边的腰即为高 三角形 ①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按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圆 ①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叫圆周率.②d=2r,r=d/2.③c=2π r=π d.④S=π r 2 扇形 ① 一条孤和经过这条孤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② S=π r 2 /360×n.(n 为圆心角的度数)长方体 ①12 条棱,6 个面,8 个顶点.②表面积=(ab+ac+bc)×2.③ V=abh=Sh.正方体 ①12 条棱都相等,6 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②表面积=6a 2 ③ V=a 3 圆柱 ① 两底是圆且相等,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② 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③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④ V=Sh=π r 2 h.圆锥 ① 一个顶点,一个底面是圆,只有一条高。② V=Sh/3.球(选学.略)
二、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在复习中我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 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 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4 如: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中,要善于让学生提示解题思路,积累和总 结解答经验与方法。对于一般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要善于抓住是什么图 形再想用什么公式;对于一些组合图形,就要善于把它们分解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再用公式就行了。
三、精心设计习题,提高复习效率。复习中,我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 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选例与练习设计中,努力 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圆柱体的表面积展开图,以往惯于横向呈现,复习时改为竖式呈现,让学 生辨认其高与底周长。这样可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使之既似曾相识,又不无陌生的新感 受。这样通过一题多解使各部分知识得到有机沟联。在新授中,由于受教学阶段性的制 约,综合程度不可能很高,知识点的出现比较单一,而在复习中就有充分综合的可能和 必要。如,在复习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时,可设计下面一些题目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如做 一个底面直径为6 分米的圆柱形铁皮油桶,共用铁皮282.6平方分米。这只油桶的容积 是多少升?并提出如下问题帮助学生解题:①要求容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②根据条 件,你能求出底面积吗?③要求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出高?④根据什么求底 面周长?⑤怎样求出侧面积?当然,这样的题目不一定要让学生去做,主要在于训练学 生执果索因的基本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在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题:“把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4 厘米,它的对 边增加11 厘米,这个图形就成为一个梯形。这个梯形的两底的比是4:9,求这个梯形 的面积。”这就把梯形的认识及其面积计算与比的知识三者综合交织,增加了解题的复 杂程度,只有把三者综合去考察、分析、思考,才能顺利解答。
四、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及时解决。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 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 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应当面面俱 到、满堂灌,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时,有的学生问:“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是一样的,那么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就一样吗?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体积 5 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虽然计算方法一样,但 不能把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说是一样的。通过质疑问难,学生加深了理解。由于数学的逻辑性很强,知识往往分散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对这些知识理 解容易割裂。所以,在复习时,要把平时分散的学习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沟通它们的 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形成链式的系列,使学生既发展智力,又提高了能力,使复习课 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五篇:《几何与代数》复习要点
《几何与代数》复习要点
1. 第一章:
行列式的性质不必全部证明,重点是要会利用这些性质计算行列式的值;
计算行列式的典型方法:降阶、化成三角形行列式;
Vandermonde行列式及分块上、下三角形行列式的结果应记住。
熟练掌握线性方程组求解的两种方法:Cramer法则和Guass消元法。
2. 第二章:
P52:知道矩阵乘法的分配律,并会运用。
P50: 记住矩阵的乘法不能随意交换次序。
P55: 记住转置运算的性质,特别是第(4)条。
p57: 行列式乘法定理的证明不用掌握;但结果需记住。
P58: 熟练掌握可逆矩阵的定义,计算,性质,特别是第(5)条。以及在后续章节中给出的矩阵可逆的其它充要条件,和计算方法。
P63: 分块矩阵。此节内容务必都掌握。
P70: 记住矩阵秩的最初定义,会用k阶子式去分析矩阵的秩。引理2.2,2.3,命题2.3不用去看。会用初等变换去求矩阵的秩(初等行变换已经够用,例2.20)。记住两个矩阵等价的定义,记住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命题2.4)。P75: 记住几个初等矩阵的定义。理解定理2.4,证明不用掌握。
P77-78:个人认为推论2.2,2.3很有用,定理2.5和推论2.1若能记住更好。
P79: 会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矩阵的逆及矩阵方程AX=B。如果矩阵方程是XA=B,会用转置
将其变形为AX=B,从而可用初等行变换求得解X,最后转置一下得XA=B的解X。
其中的一些结果在第四章中还可以用向量组的秩来证明。
3. 第三章:
掌握内积,外积,混合积的定义,物理意义,几何意义,及在直角坐标系下的计算。
知道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定理3.1,推论3.1)。
知道三个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定理3.2,推论3.2和混合积等于0。
仿射坐标系:了解即可;
向量积分配律的证明不必掌握:p101;
注意:知道“卦限”的概念;
3.4节所有内容应熟练掌握。注意:
会求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课上曾举过例,往年试题也有例子);
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方向向量、距离要求会计算;但不要求会求公垂线方程;
3.5节空间直角坐标变换:不考。
4. 第四章:
4.1.1-4.2.2:熟练掌握。
p135:矩阵的值域和核空间及其记号需要掌握。刻画矩阵值域的例子:p146例4.15解法一(解法二不必去看)和p156例4.21。刻画矩阵核空间的例子:p156例4.21。
4.2.3: 知道定理4.6(及前面的3个引理),但证明不用去看;掌握例4.11.4.3.1:需掌握基的定义并会求,注意例4.14和例4.15可用4.5节的例4.21(p156)的方法求解。
4.3.2:对于基变换和坐标变换,只要求会求R,R这两个空间的基变换、坐标变换
4.4节:4.4.1和4.4.3要求掌握;4.4.2:记住Schmidt正交化公式(三个向量的正交公式应该够用)
4.5.1-4.5.3: 熟练掌握
4.5.4节:不必记住教材上的分析和结论,但务必学会从方程组解的情况判断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可结合p108的例3.13复习。往年试题也有此类问题。
4.6节最小二乘解:不考。23TTT T 09-10-2 2.5.3节:关于矩阵秩的不等式的命题应当熟悉,证明过程不必掌握。但作为对分块矩阵运算的运用,可以了解一下证明。
5. 第五章:
5.1节:熟练掌握
5.2节:5.2.1-5.2.2要求掌握;5.2.3:要求记住并理解所有的结论,证明不必全部掌握,但建议理解定理5.3的证明;另外,要求掌握5.2节的所有例题。
5.3节:5.3.1:记住性质5.1-5.2和定理5.7,定理5.7的证明不必掌握;知道定理5.7后面的注中的结论(在p207的第32题中有用);5.3.2:熟练掌握。
5.4节:不考。
6. 第六章:
6.1.1-6.1.2:知道“二次型的矩阵”的定义,知道二次型与实对称的相互转化。务必知道合同与相似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知道如何由定理6.1推导出定理6.2。熟练掌握将一个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两种方法:正交变换和配方法。
6.1.3:知道正负惯性指数,秩的定义;知道命题的结论即可;
6.1.4:熟练掌握。会运用218页定理6.5(Sylvester定理),其证明不用掌握;
6.2-6.3:注意:要求会画简单的空间图形:曲线曲面,投影柱面,投影曲线
旋转面:只要求学生掌握旋转轴是坐标轴的情形;
需记住二次曲面的分类,会用二次型的惯性定理对二次曲面进行分类;
233页例6.11:不必区分第一二类正交变换对图形的影响。
注:Matlab在期末考试中不作要求。
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