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土地管理和政策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耕地被大量地占用,甚至占而不用,失地农民增加,并且征地补偿不到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是,究竟怎样认识、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疑问,并进行经济学的思考和探讨,表明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免土地管理和政策矫枉过正,对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造成负面影响。
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推进城市化需不需要占用耕地?
对近两年圈地过多、征地不用和炒买炒卖土地,确实应当加以纠正。但是,有的学者提出,要严格保护耕地,交通、城市和企业建设,不能占用耕地。这也可能过于极端。目前,从农村到城市的务工劳动力有1亿之多,还有其2000万子女和妻子等家属;到2020年,可能还会有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上子女和妻子等家属,也会有25000万转移人口。如果现有的耕地中不分配一部分用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现有的交通如果不扩大运力,城市中住宅和公共设施不增加,城市中企业不增加,转移农村的37000万人口,交通设施可能承受不了,农民工和家属到城市里没有地方住,到城市中也没有就业机会。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经济学上的一个原理是,劳动、资本和技术,一般情况下,只有和土地要素相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人口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需要一定比例的土地,才能有居住、出行、工作和购物等经济和社会活动。如果进城人口每人需要交通、居住、工作、公益设施等用地需要0.25亩计算,未来20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转移农村人口近4亿,很可能还需要占用1亿亩耕地。由于节约建设成本、寻求交通便利、解决水源供给等因素,城市一般又要建在平原、盆地、依山傍水、交通要道,大多要占用耕地,甚至良田。不可为了节约耕地将城市和企业专门建在山上和沟壑中。这就有一个两难选择:你是要占用一些耕地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还是很少地占用土地,甚至不用占用耕地,慢一些和少一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问题是象英国、法国、韩国、日本、德国等这样一些人口密度比我们还要大的国家分配一些耕地用来建设城市、企业和交通,并没有发生粮食危机,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甚至农产品还可以出口;而一些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孟加拉等非洲和亚洲国家,农村人口占较大的比重,没有将很多的耕地用来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有的国家粮食还不够吃,需要进口。
因此,在尽可能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工业化和城市化转移近4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建设交通、城市和企业,仍然还是要用1亿亩左右的耕地。
二、大量圈地、农田占而不用、炒买炒卖土地、征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目前许多学者给中央提出,要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而实施者就是政府的有关部门。反而推之,似乎是因为政府管理不力造成了目前的土地问题。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
造成目前诸多土地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是,1、征地制度不合理。一般来说,农村土地转成任何建设用地,几乎都要通过国家强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才可以;农村集体土地,即使是经营性用地,不经过征用,不能随意转变土地的用途,不能直接进入用地市场。农村集体作为土地的所有者,与政府就要被征用的土地,没有谈判和讨价还价的平等地位和权力。2、目前有关土地法及其实施法规对农民的补偿规定极不合理。规定的补偿是,几年的土地产出量,加青苗补偿费,再加一定的安置补助等等,给农民的补偿远低于土地应有的价值,而且就是这种不到位的补偿也因县、乡、村的提留和克扣,到农民手中,也没有多少了。政府并没有将土地当作农民一两代人,甚至几代人赖以生存和保障的财产,也没有进行等价交换,更没有按照土地供求关系来定价。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又不可能给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农民成了无地、无就业和无保障的农村人口。3、农民基本上没有地权。现行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是一种每个农民对于土地产权极不明晰的体制,集体往往是一种虚无的组织,甚至是一种被低价征地的利用工具,农民对于土地没有发言权、控制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经济学分析的规律是,当一种稀缺资源,其产权约束不明,他人可以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很低时,这种资源的转让、使用将会处于极大的浪费之中;否则,反之。试想,如果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很明确,作为用地者能从农村轻易地获得土地吗?再试想,当土地的价格由供求决定时,或者农民作为土地的出租者和入股者,索求土地的租金和分红时,能化数亿钱建几千亩地的收益率较低的高尔夫球场,能投资数亿、数十亿钱圈几千亩地放着不用吗?只有零地价、低地价和占地不付应有的成本时,才会发生这样的怪现象。
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诸多土地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征地制度,公益性征地要基本等价交换,农村集体土地可以直接进入经营性用地市场,明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力。
三、简单否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目前,许多地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过多过滥,许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于耕地占而不用。整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不能说不对。但是,现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似乎成了乱占耕地的代名词,成了舆论上人人喊打的事物。于是一些地方将工业和项目分散布置,避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之嫌。这种现象如果成为普遍行为,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一是经济发展的污染扩散,并不能集中得以治理。一些工业项目集中在工业园区,可以集中排放污水,并且规模化处理,治理污染的管线和动力等成本降低,使污染得到治理。如果分散布置,户户点火,村村冒烟,到处排放污水,遍地都是垃圾,则污染无法得到治理。二是分散布置项目,将需要更多的土地。集中摆置工业项目,道路、仓储、治污等配套项目可以共用,可以节约大量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土地。否则,分散布置项目,一个项目一条道路、一个污水厂、一条供电设施,一个仓储区等等,土地将被大量地浪费。三是产业发展失去专业协作和集群效应。产业要集中连片,这样企业之间才能分工和协作,以专业化提高效率,以就近的分工降低专业化造成的交易成本。并且,相互形成外部效应,共享一些设施。从而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但是,如果分散布置产业项目,则正好相反,则会导致“大而全”和“小而全”,并且使协作的交易成本大大上升。四是空间上导致项目乱布局,使土地利用的功能发生混乱。如果一些地方为了躲避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检查,分散地布置项目,将会形成村村象城镇、城城象农村,蜂窝煤和弥漫式的城市化。这是我们土地利用和城市化中的大忌。
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一定要互动,产业一定要进区集中连片发展,不能简单地否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四、为什么农村土地不能顺畅流转,为什么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保护?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经营:只有规模化经营,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的分摊成本将会降低,利于农业的技术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才能获得规模化的服务对象。而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由于生产方式较为简单,只有家庭农场这样的较为简单的组织形式,其简单生产方式的收益才能与简单家庭经营的低成本组织方式相适应。而要实现农业的家庭规模经营,土地必须流转和集中。
除了其他制约因素外,农民没有较为硬化的地权,土地的承包期短,是土地不能流转的最关键原因。比如目前承包的土地,只有20年的使用期了,想转让者,由于被转让的土地使用期太短,卖不了较高的价钱;而想集中土地的农户,则也因使用期太短,用较高的价位卖了下来,投入很大,过几年又要被村里收回,买者也不合算。所以有地的不愿卖,想集中土地的不想买,土地规模经营就很难实现。
另外,中国一个很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农村妇女基本上没有对土地的权益。农村妇女出嫁到另一村,甚至到另一村民组的,因为土地是本村集体所有,其原来承包的土地不能带走;而嫁进来的妇女,因承包地已经分定,不可能对土地进行调整,也不能在新的村子里再分到承包地。假如,明晰了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土地永佃制,则妇女也可以拥有自己的那份土地,嫁人的时候,可以转让与家庭成员;如果父母的土地要子女继承,即使嫁出去也可以继承。因此,妇女土地权益得不保护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产权不明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
因此,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保护妇女和转让土地者的权益,关键是要明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无限期延长土地的使用年限,对耕地和宅地实行永佃制。
五、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配置由市场横向分散调节,而土地要素能通过集权纵向集中管理来实现合理配置吗?
由于农民土地利益、土地分配和利用方面出了诸多的问题,因此,一种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对土地的集权纵向集中管理呼声越来越高,并逐步在付之于实施。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一个国家,如果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和配置资源为基础机制,则不可能劳动、资金、技术等要素由市场来横向分散配置,而土地要素则可由政府集权纵向集中配置。如果其他要素市场配置,硬要土地资源由政府来高度集中配置。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是高度集中的土地资源分配模式与市场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对土地资源配置的需求不相适应。因为中央集权机关并不了解土地资源的分配结构如何确定是最优的,也不会科学地预测土地需求的未来结构,并且用地计划的调整赶不上经济结构的频繁变动。二是需要一个庞大的土地管理机关,土地管理的成本相当高,并且效率将极低。中国有13亿人口,城市建设、开办企业、企业破产和转产、吸引外资等等,一年可能要发生涉地事件几千万件,中央土地管理机关能管得过来吗?如果都管起来,需要一个多大的管理机关呢?可能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即企业其他的要素随时可以从市场上获得,但是土地要素的获得则要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再层层批复,周期可能需要几个月和一两年。这会给厂商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的机制仍然是市场,不可能是纵向集权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扭曲的要素管理体制,只能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更多的混乱和损失。
六、市场经济模式下,究竟应当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土地产权和基本分配体制?
作为土地要素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首先,要明确土地的产权归属。由于土地私有化的历史追索、成本支付和面临的风险看,是不可取的。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能选择的方案,一是改良目前的集体所有制,将集体所有的土地产权给每个用地农民明晰化,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硬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另外,要取消承包期,给农民以永佃权。二是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底改为国有制,但是给农民999年的使用期,使用期内土地可以转让、出租、抵押、继承等等。农民也可以将自己长期使用的土地年期入股,形成土地使用权股份合作组织。不论采取何种方案,只要硬化了土地的产权,产权所有者就可以以自己拥有的产权来进行对等谈判。产权是在财产交换中维护自己利益的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没有产权,就谈不上等价交换。
其次,土地产权交换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且土地要等价交换,土地这样的稀缺资源,还要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的价格。如果法律上规定,一个所有者可以强制地、单方定价购买另一个所有者的财产,则后者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失。因而,土地的交换,除了公益用地外,经营性用地应当由土地所有者和用地者之间进行平等谈判交换,如果土地的增值部分太高,国家可以程度不同地对增值部分征税。
再次,土地资源的配置,仍然应当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一些土地资源较为稀缺的地方,一些条件和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土地价格就高一些,调节使用者节约使用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价格的差异和不断变动,也调节产业和不同用地在城市中合理分布,在地区间梯度转移;经济结构对土地不断分配和再分配的要求,由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调节来满足。土地的价格不能由政府来确定。
七、在土地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中,政府究竟应当管些什么?
我认为,政府在土地管理上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更不能空位。一是宏观和各地区的国土规划要由土地管理部门来做,并与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城市规划、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的计划和规划相协调和配合;二是城市规划部门,对城市的功能分区、道路、公益设施等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城市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三是土地管理部门提请、起草和制定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起草过程要民主化,由土地管理部门监督和处罚用地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四是土地管理部门打击屯积土地和恶意炒买炒卖的行为,对土地的投机进行限制,干预由炒作引起的地价上升;五是税收部门,应对土地交易中过高的增值部分,进行税收调节;六是认可土地使用权交易,发放土地产权证,或者发放土地使用年期证,管理土地依法交易;七是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方案,并组织实施。至于同样用途的土地,在不同的用地者之间进行交易;或者土地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交易,只要符合远期的规划,只要在大范围进行耕地的平衡,并且农民满意的,政府部门尽可能少管,或者不管。
第二篇:2016土地管理基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
2016土地管理基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已知甲、乙两块土地,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生产投入均为300元,产量相同,但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运费分别是30元和45元,按平均利润率为20%计,甲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是__元。A.396 B.450 C.330 D.390
2、主管全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部门是__。A.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省人民政府
C.市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3、建设用地的__是指建设用地能够从现有的建设用地即存量建设用地中经过再开发重新获得。A.无限性 B.再生性 C.空间性 D.实体性
4、行政处罚是以__为目的,具有制裁性质的具体行政行为。A.惩戒违法 B.劝导 C.教育 D.提高
5、中发[1997]11号文件规定,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__,专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A.全部上缴中央 B.全部留给地方
C.上缴中央30%,留给地方70% D.上缴中央70%,留给地方30%
6、采用剩余法评估土地价格,其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是否遵循了__。A.预测原则和替代原则 B.供求原则和协调原则
C.预测原则和最有效使用原则 D.竞争原则和贡献原则
7、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是基准地价在条件下修正为宗地地价的系数体系。A:相同因素 B:不同区域 C:相同区域 D:不同因素 E:时间因素
8、在进行地籍调查时,勘丈绘制宗地草图应在时完成。【2004年考试真题】 A:准备工作 B:权属调查 C:地籍测量 D:面积量测
E:调节消费结构
9、路线价估价法是根据路线价,再配合__和其他修正率表评估宗地价格的方法。A.宽深比修正表 B.深度指数表 C.容积率修正表 D.宽度修正表
10、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2002-2008年间各年的人均年收入是一个__。A.时期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11、从价值的变化特点来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的。A:原始价值 B:账面价值 C:市场价值 D:投资价值 E:时间因素
12、若开发费以当地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计算,则开发费的计息期按照__确定。
A.整个开发费为基数,计息期为开发周期的一半 B.以整个开发费为基数,计息期为整个开发周期 C.以开发费一半为基数,计息期为开发周期的一半 D.以开发费一半为基数,计息期为整个开发周期
13、土地整理开发规划的内容不包括__。A.进行土地整理开发潜力分析 B.确定土地整理开发的目标和任务 C.安排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 D.制订实施规划的措施
14、甲公司出租房屋100平方米,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年租金为110元/平方米,则甲公司每年应交纳的房产税为()元。A.120 B.132 C.1200 D.1320
15、某临街店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物面积600平方米,建筑物重置成本为1200元/平方米,耐用年限50年,已使用10年,残值为0.每月租金为50000元,出租方出租管理费为租金的10%,维修费为房屋重置价的2%,保险费率为1.5‰,房产税为房屋原值的70%的1.2%,则房地产年房地纯收益为万元。【2004年考试真题】 A:23.69 B:50.43 C:51.87 D:51.96 E:时间因素
16、__是划分城市和乡村的主要标志之一。A.经济规模 B.人口规模 C.用地规模 D.商业聚集度
17、按照工作程序,地籍调查工作可分为()等阶段。A.准备工作、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和检查验收 B.准备工作、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和检查验收
C.准备工作、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检查验收和文字总结 D.准备工作、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文字总结和检查验收
18、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占用者应按照__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A.“占多少、垦多少” B.占多少、补多少” C.“补多少、垦多少” D.“垦多少、补多少”
19、如下图所示,某临街宗地为正三角形土地,高9m,临街地深度指数见下表,里地线为18M,根据路线价计算得该宗地单价为元/㎡. A:1000 B:1200 C:1250 D:1300 E:时间因素
20、《城乡规划法》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__。A.选址意见书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施工许可证
D.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1、影响土地区位的行政因素有。【2008年考试真题】 A:城市拆迁 B:城市规划 C:用地审批 D:规划审批 E:时间因素
22、在耕地保护过程中,要做到的四个坚持是__。A.坚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B.坚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C.坚持最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
D.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E.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的方针
23、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求得的土地价格,称为__。A.积算价格 B.参考价格 C.交易价格 D.比准价格
24、会计处理中,固定资产净值亦称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的。A:重置价值 B:原始价值
C:重置价值减去已提折旧后的余额 D:原始价值减去已提折旧后的余额 E:土地
25、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租金水平,与所开发不动产类似的不动产月租金水平为200元/建筑m2,其中维修费、管理费等出租费用为30%,该类不动产的还原率为8%,总建筑面积为40000m2,可出租率为85%,则所开发不动产的总价为()万元。A.70000 B.71000 C.71400 D.80000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关于国有土地租赁和土地使用权出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国有土地租赁是以国家所有者为出租人,属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原始取得
B.土地使用权出租是以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为出租人,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权能的传来取得
C.国有土地租赁权涉及两种登记,即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 D.土地使用权出租发生在土地一级市场 E.国有土地租赁发生在土地二级市场
2、采用贡献原则来估算土地价格时,可采用的土地估价方法有__。A.路线价估价法 B.市场比较法 C.收益还原法 D.剩余法 E.成本逼近法
3、在路线价估价法中,标准深度是指__。A.标准宗地的深度
B.各宗地临街深度平均值
C.道路对土地利用价值影响为零的深度 D.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深度
4、《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__管理。A.“收支一条线” B.“收支两条线” C.“收支平衡” D.“收支不平衡”
5、无形资产的摊销一般应.【2002年考试真题】 A:冲减其账面价值 B:计入制造成本 C:计入管理费用 D:计入财务费用 E:前期费用
6、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措施中,财政政策在调节土地市场发展速度和供求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A:地租政策 B:税收政策
C:财政投资政策 D:管理政策 E:金融政策
7、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估算中,()的建设费用不应计入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
A.幼儿园 B.储蓄所 C.停车场 D.居委会
8、房地产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A:项目经济分析 B:竞争对手分析 C:经济形势分析 D:居民购买力分析 E:地理位置分析
9、一般情况下,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效益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A.开发成本 B.开发周期 C.建筑面积 D.销售价格
10、一般情况下,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可以是__。A.境外的公司、企业 B.境内的公司、企业 C.境外个人 D.境内个人
11、居住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的要求有__等方面。A.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B.用地数量与形态的适用性 C.文化娱乐条件齐全 D.留有发展余地 E.城市繁华地区
12、国家指导下的竞争性价格形成的特征是。A:自发调节性 B:计划控制性 C:国家指导性 D:竞争性
E:经济激发性
13、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特征的表述,__是错误的。A.从信息传递方式看,市场经济以信息横向传递为主 B.从决策的方式看,市场经济以集体决策为主 C.从调节方式看,市场经济以自我调节为主
D.从经济联系方式看,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系统
14、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利率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__。A.影响社会投资数量 B.影响社会资金的供给量 C.调节宏观经济的政策工具 D.筹集和融通资金
E.支配市场运作的前提
15、一般情况下,用清算价格法评估整体资产价格时__。A.清算价格>市场价格 B.清算价格=市场价格 C.清算价格<市场价格
D.续用清算价格=市场价格
16、应用对照法评估建筑物主要步骤正确的是。A:确定待估房屋建筑物结构等级 B:对照标准查房价 C:对基础房价进行调整 D:确定房产评估价格 E:检查房屋磨损部位
17、国家融资项目的范围包括。
A: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项目 B: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 C:使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项目
D: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项目 E:使用国家对外征收的所得税的项目
18、市场经济的直接对立物包括__。A.公有制 B.自然经济 C.产品经济 D.计划经济 E.概念经济
19、《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征收土地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A: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 B: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 C: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 D: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 E:公告的注意事项
20、下列关于土地市场的特质描述正确的是。【2008年考试真题】 A:土地交易实质是土地产权契约的交易 B:流通方式的多样性是土地市场特有的
C:土地市场是有形的土地和无形的权益、信息、咨询服务等的统一体 D: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其市场不具有一般市场的规定性
E: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土地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不完全相同
21、在土地估价中,需要将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条件修正到估价期日的水平,是依据土地估价的__进行的。A.替代原则 B.供需原则 C.变动原则
D.预期收益原则
22、省级人民政府在耕地占补偿制度中的职责是。A:制定开垦耕地计划
B:对建设单位开垦耕地进行监督 C:组织开垦耕地 D:组织土地整理
E:对县、市人民政府开垦耕地进行监督
23、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__。A.耕地保护关系到人民生活生产需求 B.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C.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社会稳定 D.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的粮食安全
E.保护耕地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发展全局和民族安危
24、关于地租的表述正确的是__。A.地租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 B.地租是投入土地的资本利息 C.地租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D.地租是土地经营者从利润中扣除并付给土地所有者的部分
25、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A: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B:耕地保护关系到土地的合理利用
C: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D: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社会稳定
E: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篇:关于土地管理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关于土地管理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2011年7月份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3次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对国土资源工作发表高频次、高密度讲话、做出指示批示,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意义十分重大。
长期以来,土地管理领域尚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快好发展,以及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合理利用资源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认识与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是土地管理部门,也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一、土地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以此为基础产生了“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管理“二元”结构。相较于国有土地所有权来说,“立法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四项权能规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是土地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相关法律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上述的四项权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一,关于集体土地使用权权利受限制问题。集体土地使用权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农用地的承包经营权,另一种是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8条第一款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可见,对于承包经营的农用地,国家规定只能用于农业用途,不能用于非农用途。《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情况除外”。从以上规定可见,集体土地使用权是一种被限制的物权。我国集体土地的占有权及收益权源于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仅能在农业用地和本集体内部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行使有限的占有和收益权能,而对非农用地没有占有和收益的权利。其二,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对其集体所有土地的处臵权几乎被剥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四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里的土地当然包括集体土地。可见,集体土地的最终处臵权实际上属于国家。这不仅剥夺了集体土地的出让权,也使本应由农民集体享有的收益流入国库,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缺失处分权。
因为土地管理存在“二元”结构,在征收征用集体土地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利益大量流转为国有,农村集体土地权益人利益受损,是导致征地难、拆迁难、以及大量信访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因土地“二元”结构,不断地派生出众多公平、效率问题,乃至社会、经济问题,对社会稳定、宏观经济调控产生深远、长期影响。例如“农民进城”,“市民进村”、“外村民进村”后的土地权益问题。当前,最为突出、现实的两个问题是:
1、“小产权房”问题。集体建设用地上能否开发商品房? 在集体土地上开发的商品房称之为“小产权房”。保守统计,全国现有“小产权房”面积达数亿平方米,住户人口达1000万人口以上。中央多次重申要对“小产权房”问题进行清理,并成立了清理领导小组等组织,但推进较慢。
2、城乡居民在使用全社会平均土地资源中,是否应支付土地成本问题。
当前,购买商品房中,开发商把土地出让金转嫁给了购房者。土地出让金包括土地征收征用成本、土地熟化成本,以及一定年限的土地租金。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居者有其屋”是社会管理目标,公民住房使用自己应分得的一份土地,是否要支付土地成本或土地租金?
二、土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统一规范的土地交易市场尚未完全建立,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受制于政府主导的项目投资模式,市场化程度不高,操作不规范。
(二)土地执法呈“大家用、一家管”、“众人加油门、一人踩刹车”的被动局面,共同责任机制尚未真正落实,土地执法软弱助长违法违规用地恶性上扬。同时,政府或相关部门是违法的主体。
(三)一些地方土地征收征用不规范、不透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围绕征地补偿安臵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不断升级,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四)土地批后监管薄弱,擅自调整土地开发内容、容积率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较为突出。
(五)一些公职人员以权谋私问题突出,涉土腐败案件呈易发高发态势。
三、土地管理体制中的突出问题
当前,半垂直体制的国土部门面临多重“两难”局面:一是工作夹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之间,二是地方国土部门夹“地方政府和国土部”之间。中央的目标是保护资源,地方政府的目标是利用土地发展经济,现在半垂直的体制,把两个不同管理目标摆到了一个国土局面前,国土局长在夹缝中求平衡,突出现象是:国土局长在国土部门说保护耕地,在政府面前说如何突破土地利用指标、保障经济快速发展。
地方政府即是耕地保护主体,又是占用土地保障发展的主体,既是违法主体、又是违法案件的查处主体。地方国土部门职责不清现象是当前土地管理体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划分职责,把保障发展的职责完全交给地方政府,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督察体系由国土资源部进行垂直管理,把土地督察局职责延伸到各地方部门中,独立进行全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对用地单位执行执法检查。职责划分后,垂直的执法监察、督察部门,即对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进行全程监察,又对国土资源违法主体施行执法检查。此举重在化解现今的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目标不一致问题。
四、土地管理手段亟待提高
2011年8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时强调,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调新形势下,要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作为主要抓手,化解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之间的矛盾。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目标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它涉及行业用地引导、行业用地规模、用地时序、土地投入、规划容积率、土地产出等多方面,是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土地的必要手段。一个企业本来只要10亩地便可满足生产,但从资产角度信口要100亩或更多。在此面前,政府和国土部门往往缺乏有效拒绝手段,这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产出低、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同时,这其中容易滋生腐败。
为进一步转变这种局面,政府应该从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用地时序、行业用地区别、投资标准、税收标准等方面入手,制定《国家用地规范》,用于控制与管理土地利用。
《国家用地规范》可以是各行各业用地标准,它从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设时序、建设资金、土地标准产出等角度对土地利用进行规范与约束。《国家用地规范》是土地利用的标尺,是改变数据管理、实现管理权限下移、改变行政手段管理土地的局面,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依法管理土地、依规范用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必然途径。例如:根据《国家用地规范》很快就可以明确一所小学的用地面积,根据规范,很容易得到该学校应建房屋面积,应交纳费用,应开工、竣工时间等,很快就可以发放《土地使用证》,很大程上减少了政府部门间呈报、请示、审批等环节,直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制定、推行《国家用地规范》,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贯彻落实中央对土地管理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措施。
(作者 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姚大全)
第四篇: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
尊敬的党组织:
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瓶颈。环境污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存环境、人类生命健康、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会造成直接的破坏与影响,环境污染的后果具有公害性、潜伏性、长久性的特点。就环境污染问题的具体表现来说,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核心是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的主题,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看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不能就污染论污染,就环保谈环保。
环境保护不可能只是一个部门或者个人的事情,要想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多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出击。而部分民众将环境恶化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环保部门的做法也有失偏颇。一方面,我国环保投入不断加大,环保目标基本实现,环保部门的工作是有一定成绩的。当然,履行环保指标、保护自然环境是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除了部分环保部门及人员的工作的确存在“不尽责”之处,还存在其他方面问题:地方政府唯GDp的政绩观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环境压力日趋强化;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时日尚久;环境管理体制陈旧: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地方做主;法制不健全问题比较突出,违法成本过低等,都是阻碍环保事业发展的原因。总之,环境保护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改善环境,除需要环保部门积极作为,更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改革统筹和民众的积极参与。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可见,必须着眼于环保体制机制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当前的环保困局。习总书记说“市长敢不敢跳下去游泳”,就是站在更高层面,对基层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管机构建设的一种督促。
2013年年初以来,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中国多省(市、区)出现连续严重的雾霾天气,部分地区甚至出现pM2.5指标爆表的极端情况,引发公众关注和担忧。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三大碳源:
第一是交通运输业带来的尾气排放,汽车、轮船、飞机尾气释放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源之一;第二是工业带来的工业废气,污染大气环境;第三是群众的生活污染源,如家用燃烧煤排放的有毒气体。
整治大气污染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保护先行。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代,我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重发展轻保护的战略已经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气问题,必须站在社会全局的高度,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在改进消费模式上促变革,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治理大气污染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排放。我国产业结构偏重工业,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集中,粗钢产量高,能源消费量大,环境治理压力大,特别是以煤烟型、颗粒物为特征的大气污染较重。今天的大气污染不再是一城一池的问题,而需要全局考量、区域联防联控。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
营造纯净空气更要政民联动,倡导低碳出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而要想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参与整治大气污染。尽量做到绿色出行,用自己的一份力去支持、践行环保事业。
汇报人:xiexiebang
日期
第五篇:对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腐败的表现形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旧的反腐体制、反腐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从腐败现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回答了遏制当前腐败现象的具体举措。关键词:教育;制度;监督;反腐败
一、腐败现象出现了新动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我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成果,但其中的腐败问题不容小视,在新的时代里腐败现象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动向,从“单兵作战”的个体腐败现象到“利益均沾”的集体式“集体腐败”。从直接的“吃、喝、卡、拿、要”到用“合法程序”掩藏其不法问题,从省部级高官到基层的“村官”„„。可谓是“前腐后继”。这说明我们的反腐机制和反腐体制及工作方式还存在着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腐败形式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查。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性质,有时可能会综合交叉。
1、贪财型。经济案件占腐败案件的多数,贪污腐败分子将自己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化为攫取个人财富的资本,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此种现象大多发生于“政商”家庭,如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案;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案;原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案等大案要案。也有的采取集体收入不入帐方式,私设“小金库”侵吞集体资金,甚至编制假帐,制作或买假发票套取现金作案方式无奇不有。
2、失职渎职型。少数贪污腐败分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任其职而不尽其职,在工作中,不管不问,甚至弄虚作假,对财务管理混乱、失控,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置若罔闻,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任不法行为发生,一些政商家庭无视中央的三令五申,纵容亲属去经商,为其保驾护航,充当保护伞,甚至不惜违法乱纪,最终身败名裂,教训十分深刻。
3、侵权和无理取闹称王称霸型。少数的贪污腐败分子,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自以为是这里一亩三分地上的“土皇帝”,工作中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群体利益,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自恃位高权重,插手干涉行政事务,可以变着法子把省纪委书记刘善祥搞下台;可以调动司法力量,将对他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的郭光允同志送进劳教所劳教两年。
4、腐化享乐型。随着我国的经济稳步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贪污腐败分子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和各种诱惑,一味追求低级刺激和享乐,生活作风腐化败坏,出入灯红酒绿场所,嫖娼宿妓与有夫之妇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强奸妇女,利用公款满足私欲,造成极坏影响。如原江西省长倪献策的蜕化变质就是从贪恋女色开始的,在给情妇郭晓红的信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什么省长不省长,我就是为了你和我才出去干的”。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与情妇郑四妹;原四川省乐山市副市长李玉书包养16岁的情妇刘雅丽等等。
5、与上述几种有关联的“串案”“窝案”等形式的“集体化”犯罪。随着反腐制度的逐步完善,打击腐败力度的加强,个人“单兵作战”的腐败形式难度越来越大,从政务公开化、透明化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来看,官员个人为所欲为的空间已不大,从财务制度及手续上的角度上看,无论是公款旅游,吃喝挥霍,还是私分、贪污及挪用,仅由一人操作不太可能。于是共同的利益驱使,几个人共同违法违纪,形成“串案”和“窝案”。他们不论成员多少,都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中饱私囊。他们或用“集体”名义公款行贿送礼,或用集体名义打政策擦边球,以“办好事”等名义侵吞、私分国有资产。这种“集体腐败”极不易被发现,因为“集体”内部人会互相保护,为监督设置层层障碍,一致对外,分担风险,从而造成“法难治众”的局面。如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二零零四年二月十二日在济南被执行死刑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在阜阳市担任主要负责人期间,利用手中的公权为自己、自己的家族和自己身边的小集团谋利,构筑了一个队伍庞大,生死与共的“腐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