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主要存在两种定义思路,其一是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例如台湾学者张丽堂(1983)援用了泰勒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将城市文化定义为人类生活于都市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又如郑卫民(2005)援用了广义文化的定义,认为城市文化简单地说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其二是从城市本身的特征出发进行定义,例如《中外城市知识辞典》认为城市文化往往也被称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它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刘国光,1991)。又如秦启文(2004)认为,城市文化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内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对象化活动中,所共同创造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或城市特色)的典章制度、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技术和艺术成果。
而由于城市文化的复杂性,许多学者通过明确城市文化的具体所指对象而达到利于学术研究的目的。
第二篇: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
□杨汭(中共承德市委书记)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文化对一个城市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承德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决定了承德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今后,我们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承德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抓好学习,切实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学习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工作的高度。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列入今年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提升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对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推动作用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拿出具体的举措和办法。
二是深刻领会,切实在把握重点上下功夫。“十二五”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承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承德来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用文化引领和提升承德的发展内涵,用文化调整产业结构,用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我们将按照讲话精神,全面梳理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部署、安排,提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地位,增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分量。
三是争先进位,在加快改革步伐上下功夫。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文化体制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继续加大力度,力争在全省争先进,创特色,为全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要做好以下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扎实稳妥;二是把旅游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我市是文化大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又是我们的宏伟目标,实现旅游和文化建设的一体化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010年9月28日《河北日报》
第三篇:城市宣传片改变城市形象
城市宣传片改变城市形象
一个好的宣传片划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形象,更能改变一个城市的形象品牌。城市品牌的宣扬推行前言和方法是必行的,但是重点在于怎么策划全新的城市品牌。
城市的大型经济与文明活动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水平、城市文明特征及城市文明整体性的表现和标志。城市举行的任何一项面向社会各阶层大众,尤其是由广阔外部大众参与的政治、经济、文明、体育等大型活动,对扩展城市影响力、晋升城市形象将起到活跃的促进效果。
湖北的潜江以一个轰轰烈烈的龙虾节开幕央视、人民日报等强势媒体的记者都慕名而来进行了采访和报导。许多当地的活动得不到媒体的重视,或许是由于新闻体裁欠好或许是活动的重视度高度不行,或许是活动的影响力太小,总而言之媒体公关不到位。
湖北潜江的龙虾节能导致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的重视主要是这个节日背面躲藏的一条关乎当地经济开展、国计民生,值得推行的特征农业开展之路。龙虾饲养是这个当地农人创收的一个重要来源,这里平常可以种两季水稻,冬季稻田就荒在那里没有作物。当地自从推行了龙虾饲养经历,为农人创收许多。龙虾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股动生态循环、工业循环。这种类型的新闻体裁在中央级媒体看来是十分典型并且值得学习的。方式与内容的完满一致城市联系传达与全新城市传达计划的联系,像湖北潜江这样的比如在全国各地还许多,而可以发现和提炼新闻点的公关公司并不多。
新闻公关不单单仅仅贩卖媒体资源,新闻公关是将客观存在的新闻现实发掘出来,从一个有利于全局、谋福于国人的高度去传达。这是一个需求策划的年代,一个城市的兴起。
这整个活动策划需求一帮具有才智的人给城市的开展出谋划策。
第四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外国先进文化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既不同于封建主义文化,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突出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在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增强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群众路线、坚守传统文化。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享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坚持群众 路线,我们应当结合实际,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入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扶持文艺创作、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让群众感受到中国的文化魅力,更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受到了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帮扶精神等等。还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比如,长征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正如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求真务实不忘初心。1941年,毛泽东提出中央党校校训——“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党什么时候实事求是多一点,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一点;什么时候背离了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就会遭受挫折。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政治上坚定,事业上才能成功。我们要恪守“求真务实”真言,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以理论和业务“两把刷子”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保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我们党历经千辛万苦,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关键还在于实事求是、不忘初心。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们 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坚定民族自信,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历史实践证明,文化自信能以其巨大感召力增强全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能增强每个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升腾起砥砺奋进、建设美好精神家园、共同编织美丽幸福富饶“中国梦”的雄心壮志。重拾文化自信,中国人已经在路上;再造伟大复兴,就在不远的将来。
第五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评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2014年04月09日 15:49:03 来源:甘肃日报
文化是国家的命脉,民族的灵魂,不能不重视,不可不重视。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大国,文化底蕴深厚,正朝着全面小康迈进,必须要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做支撑,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旗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团结人民、凝聚国力的纽带。因此,文化实际上是政治的反映,文化建设其实质仍然是政治建设。应该看到,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了,硬实力增强了,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科学文化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例如官场腐败、分配不公、商业欺诈等,说到底,无不是道德缺失所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文化滞后不仅会影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且会涣散民族的凝聚力。
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核心是在科学发展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去老说不能牺牲精神文明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而实际上我们在创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追求财政的高回报率、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等。更严重的是一部分人为得到财富和权力,精神颓废、道德丧失、良心泯灭。为此,应在坚持科学发展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灵魂,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现代文明是由古代文明演进而来的,繁荣发展今天的文化,还应充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我认为,以孔子的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已经渗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中华民族之所不散、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这个根发挥着作用。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孔子,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
一。这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自信所在。
文化是有社会属性的,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化人,又可能误人。我们看到,一些文化产品低俗粗劣,一些文化人追名逐利,一些文化产业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败坏风气,误人子弟。因此,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注重文化的社会性和教育性,把文化从一切向钱看的邪路上拉回到化人育人的正确轨道上来。
文化的作用是通过文化人的模范行为和文化产品的教育功能体现出来的。我国历代先贤无一不是以自己独特的思想、重大的贡献和不朽的作品,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使中华文化延续至今。然而,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像历史上“四大名著”那样的作品,也很少有像李白、杜甫、鲁迅这样的“大家”。培养这样的名人名家,培育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应是我们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灵魂,文化是血脉,文化是历史,文化更是未来。我深信,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必将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